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场大火,是有人放火,烧了几间教室。有马胜平说是平次郎放的火,警察

    便拘捕了横田平次郎。第二天,有马秋彦在医院里向院长投案自首,说是自

    己放的火。院长出证,证明秋彦是精神分裂症,但从此秋彦在医院里已经不

    是由护士看管,而是由便衣警察看管了。秋彦给母亲藤子递出来的字条上写

    道:“把我忘了吧。”泷间铁路通车后,银行抢先买下车站附近的头等土地,

    插上了“xx银行建筑用地”的标牌,土地,价格相当于西北电车公司从地

    主那里买进时的十二倍。画家酒井在银座举行了“酒井吉春留欧作品展览”,

    有马胜平接到请柬,下午提早离开办公室到银座去了。在那里,见到了福村

    光子。隔着小茶几坐下来后,她恭恭敬敬地把双手搁在膝前,低着头说:“会

    长先生,酒井开了这样盛大的个人画展,真不知如何感谢您才好。”“不错,

    酒井君也有本事了,你今后一定很幸福。”有马胜平心里明白,自己是上了

    他俩的圈套。然而,有马胜平毕竟是个大实业家,一代之间创造了亿万财产,

    在实业界日益显赫,就在这年的春未,他荣获了内阁总理大臣特别授予的蓝

    经奖章。

    作品鉴赏关于破碎的山河的主题,正如石川达三自己所说的:“由

    于资本主义方式开发国士,因而产生了种种问题。日本山河已被弄得满身伤

    痕,同时也使人心伤痕累累。必须拯救人心的堕落。”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六

    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度发展时期垄断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有马胜乎这一典型形

    象。他既是一个具有非凡气魄和远见卓识的大实业家,又是一个贪婪残忍、

    冷酷无情的恶棍。在东京郊区修铁路是有远见的,在研讨会上他对公司干部

    们说:“你们这些人都学习不够。而且,光读书是不行的。你们不看看正在

    发展的社会,不把学问学活了,是当不了实业家的。”另一方面,金钱万能

    的观念使有马胜乎这个人物丧失了理解人和爱人的能力,他只懂得用金钱的

    力量,束缚住一切人,把人置于他的统治之下。在这一点上来说,他是孤立

    的。长子龙太郎,是有马胜平的忠实助手,但父亲的威严却压得他直不起腰

    来。次子秋彦已经成了有马胜平的敌人。最后连他家女佣出身的小老姿、一

    向温顺的横田金子也终于起来反抗他,金子说:“从今天起,我要帮助平次

    郎干到底,这是我作母亲应尽的责任。”小说的批判锋芒指向人心的堕落。

    那么主人公有马胜平是最为堕落的一个。小说有着广阔的社会画面,出场的

    形形色色人物,如企业家、政客、出版商、掮客,包括福村光子、画家酒井

    吉春等都有一颗堕落的心。作品的语言特色是朴素无华,几乎不加任何修饰,

    恰以一幅色彩清淡的素描,给人以深刻、逼真的感觉。

    平献明

    井伏鳟二黑雨1966

    作者简介井伏鳟二1898一日本著名现实主义作家。生于广岛县深

    安郡加茂村,本名满寿二。1917年9月福山中学毕业后,入早稻田大学预科,

    1919年考入早大文科,1920年转入该校文学部法文科。1926年发表短篇小

    说鲤。1923年8月参加同人杂志世纪的创刊工作,并在该刊上发表

    了短篇小说山椒鱼。1929年在文学杂志上发表了屋脊上的大雁。

    井伏这些前期作品具有幽默和咏叹的风格,并以此步入文坛。他中期以后的

    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长篇小说万次郎漂流记1937获第6

    届直木文学奖。长篇小说多甚古村1939是他的中期代表作,并被柏

    成电影。井伏蹲二于1941年11丹应征入伍,在昭南时报任职,转战于

    泰国、新加坡,亲眼目睹了那场战争,有了亲身体验。1942年11月退伍。

    1945年7月被疏散到故乡加茂村。战后,于1947年7月回到东京。1950年

    发表中篇扣说本日休诊,获第一届读卖新闻文学奖。1951年发表的短篇

    小说遥拜队长,通过一个在马莱战场负伤的陆军中尉形象的描述,讽刺

    了这个可怜、可悲的战争牺牲者,进而批判了那场刚刚结束的战争。1956年

    发表的长篇小说漂流民字三郎,通过1839年日本船富山号海上遇难漂流

    的过程,描写了日本人在海外峋曲折经历和顽强性格。这部小说获日本艺术

    院奖。他的这一时期的长篇小说尚有站前旅馆1957、珍品堂主人

    1959,均拥有广大的民众读者。1966年发表的著名长篇小说黑雨更

    是深受欢迎。1985年文艺春秋社举办过一次名著评选,以得票的多少排

    列出战后62部文学名著,而黑雨名列第一。1964年出版了井伏蹲二

    全集,共12卷,他于1960年成为日本艺术院会员。获文化勋章。

    内容概要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市设下了原子弹。小说主人

    公闲间重松在广岛市的一家被服工厂工作,原子弹爆炸时,他正在现场,受

    了重伤。几年后,他在故乡日本东北部的一个小山村度日。他本人虽患着原

    子病,但他最担心的却是侄女矢须子的事。近来有人登门为矢须子提亲,但

    是有一种传说,说矢须子也患了原子病,严重地影响着这门亲事。闲间重松

    为证明8月6日原子弹爆炸当时矢须子不在现场,他翻阅了8月6日至15

    日这十天的记得非常详细的日记,并进行重抄。小说便以这十天的日记为纵

    线,展开情节。8月6日。矢须子的确不在市内。她也在那家被服工厂工作。

    当天清晨,她为了疏散被服厂的物资,跟车到郊外去了。妻室繁子正在自己

    的家中,也未受到伤害。矢须子不在现场,她也患了原子病的这一说法,显

    然是毫无事实根据的,当然不会影响她的婚事。8月6日在原子弹爆炸的时

    候,闲间重松正走在横川车站的铁桥上。他突然仰望,见天空出现了蘑菇云,

    那形状与其说象蘑菇,不如说象一只海蛰,但它比海蛰更具有动物的活动能

    力。海蜇以的脚在震颤着,海蜇的头部在变换着红绿兰紫的颜色,向着东南

    方向滚动。又象一团沸腾的开水,从内向外翻滚。又象只野兽在凶猛地狂奔,

    眼看着就要扑到头上来。这怪物宛如从地狱里钻出来,在迄今为止的宇宙里,

    是谁握有权柄放出了这种怪物我自己怎样办我能脱逃吗我能去帮助家

    里的人吗现在去帮助家里人呢还是一个人去逃难两脚瘫软,已经走不

    动了,全身控制不住地在颤抖。“这样不行,这样不行,得找个地方去透透

    气。”闲间重松在铁轨的枕木旁拾起一根木棒,敲打了自己的小腿肚、大腿、

    屁股、双肩、两腕,闭目进行深呼吸,就象每天工厂里作早操时一样,只是

    比平时深呼吸得更慢更深。这样,腿脚渐渐地听使唤了,心情也平静了一些,

    便沿着铁路向东方走去。8月7月。死者惨状不忍目睹,一些人的背上的皮

    肤从两肩于干净净地说落下来,象一张沾湿了的旧报纸。公司下令,要把工

    厂被炸死的职工尸体,抬去川原火化。既找不到地方去领取死亡证明和销户

    口,也无处请来和尚诵经,为死看超渡。工厂命闲间重松来朗读经文。重松

    说:“实在不行,即使把经文抄来,我也没有引导亡灵的能力。关于佛教,

    我完全是外行。”最后不知从何处请来了一位衰老的和尚。从早晨到夜幕降

    临,火化工作整整进行了一天。8月15日。中午的广播时间,收音机里传来

    天皇的声音,宣布了日本无条件投降。闲间重松没有心思去琢磨那讲话的意

    思,他在工厂食堂的大院里入神地望着清彻的水沟。那水沟里,鳗鱼的幼苗

    儿排成行,兴冲冲地溯流而上。幼鱼多得数不清,看上去真是惊人“呀,

    游上来了,游上来了。带着水的清香味。”“人类无论发生了多么悲惨的亭

    情,时间却不会停止,新的生命还将存在和发展。”然而,8月6日那天,

    矢须子是中午过后从市外回来的,她在广岛市的一片废墟中同叔父和同事们

    见了面,然后大家一起去逃难。这时下了场黑雨,这是由于原子弹爆炸引起

    的。雨中含有城市燃烧过后的灰烬,这些灰烬带着大量的放射性物质。矢须

    子当然也淋了黑雨,而且她在逃难途中,还被瓦砾碰破了手。所以,矢须子

    是在逃难时受到的原子伤害,数年后矢须子原子病将发作是肯定无疑的。小

    说的结尾处暗示了这一点。但在这数年间,闲间重松计划着要在山村的水库

    里养殖鲤鱼,在这数年间矢须子在和平的日子里成长,这个年轻姑娘出落得

    越发漂亮。

    作品鉴赏长篇小说黑雨是井伏鳟二的后期代表作。1965年1月至

    1966年9月在新潮杂志上连载。发表。原名为侄女的婚事,1965

    年8月开始,改名为黑雨。1966年10月由新潮社出版单行本,获得了

    很高的评价。当年荣获野间文学奖。小说主人公闲间重松的原型是农民重松

    静马,他有一本三百数十页的原子弹爆炸记录,重松静马说是写给将来的子

    孙们,供他们参考。井伏鳟二取村于这部记录,并根据自己的调查资料,写

    成了由20章构成的长篇小说黑雨。黑雨堪称日记文学这一样式小说

    的最高成就。小说用不同的两个时点交叉叠印的手法,道出了深刻的主题思

    想。一个时点是小畠村今年6月至8月5日这一个夏天。另一个时点是数年

    前的1945年8月6日至15日这十日间。用这数年的时间差,道出了原子弹

    爆炸同原子病发病的因果关系,指出这场战争给日本人民造成的灾难是深刻

    和长远的。从道理上说,立足现在,回忆过去,是顺理成章的。通过过去,

    来分析理解现在也是可能的,通过过去广岛市十日间的现实,可以了解数年

    后小自村一个夏天的农民的现实生活。小自村正是当年原子弹投下时,人们

    逃难来的地方。当年广岛市已化为灰烬,它前面是海,背后是险要的中国山

    脉。东侧的福山,西侧的岩国也相继遭到空袭,成了一片火海。小自村离广

    岛约156公里,小说主人公闲间重松、妻室繁子、侄女矢须子一家三口人广

    岛原子弹罹难,他们随逃难人群来到这个小山村。这个小山村便是黑雨

    的舞台,构成小说乡上气息浓厚、人物语言行动朴实的基调。1945年8月6

    日原子弹爆炸是世界上第一次使用原子武器,日本是第一个被炸的国家。这

    是本世纪世界上最大的悲惨事件。这样一个重大的题村,小说却是通过小自

    村一家三口的平凡生活表现的。主人公闲间重松的贯串行动线就是侄女的婚

    事,他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侄女矢须子生活的幸福。他不愿矢须子原子

    病发病而受到周围人们的歧视。然而,矢须子真地开始眼睛发花、头发脱落

    了,闲间重松的努力也随之失去了目标,希望化作了泡影。他说:“待对面

    山顶上,出现彩虹时,矢须子的病就有救了。”剩下的只有每天凝视着对面

    的山巅。在日本,关于原子弹爆炸的政论文、调查报告很多,以原子弹爆作

    为题材的小说也为数不少,但往往给人议论过多、概念化、过于伤感等印象。

    而黑雨却是通过主人公闲间重松朴素鲜明的形象塑造,写出了人类的爱

    和强烈的和平愿望。黑雨,的语言也独具特色。日本著名评论家小林秀雄

    说:“井伏鳟二的文字工夫是根深的,他煞费苦心,使琐碎的语言放出光彩,

    使激烈的语言,经过一番冲淡。”的确,小自村农民的语言不仅朴素无华,

    甚至琐碎,但在作者的笔下,
………………………………

第14节

    这样的语言,反而更有重量。主人公在8月10

    日的日记中写道:“我厌恶战争,谁战败都可以,只要早点儿结束。什么圣

    战还不如不神圣的和平。”这是日本普通劳动人民发自肺腑的和平愿望。

    小说中没有激烈的痛骂日本军国主义的语言,但却写出了军国主义发动的旷

    日持久的对外侵略战争,已使人民的生活暗淡,招致的原子弹爆炸又使他们

    的**受到致命的伤害。小说的结尾处仅仅写了“待对面山顶上,出现彩虹

    时,矢须子的病就有救了。”这在揭示战争的残酷和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上,

    是事半功倍,收到了更大的艺术效果。

    平献明

    古井由吉杳子1970

    作者简介古井由吉1937一日本战后内向派代表作家。生于东京市

    荏原区。战争时期曾一度被疏散到歧阜县。战后,1956年日比谷高校毕业后

    考入东京大学,学习德国文学。大学毕业后入研究主院,1962年研究生毕业,

    取得修士学位,去金泽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三年后转到立教大学任教,

    1970年退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和研究。他的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德国浪漫

    派诗人诺瓦利斯研究,颇有成就,自己的创作也受其影响。1968年在同人杂

    志白描上发表了处女作星期四,其后发表了紫色的天空、成

    圆圈队形的女人们1970、孩子们的道路等。1970年发表了长篇小

    说杳子。1971年该作品获第64届芥川奖,因此他确立了内向派代表作

    家的地位。1970年10月,在群像杂志上发表了妻隐。1971年1月

    由河出书房新社出版了杳子妻隐合集。1972年又发表了长篇小说行

    隐。1974年发表的梳子火描述了男女大学生之间的三角恋爱关系。古

    井由吉在这些小说中追求内向的细腻描写和宫能感受,而作者笔下的男女主

    人公多半都是精神上带着创伤的人。1979年发表的住处获日本文学大奖,

    1983年发表的牵牛花获谷崎文学奖。

    内容概要大学生s第一次遇见杳子,是在他登山归来的溪谷间,耳闻

    瀑漏流水声,眼前遇到了杳子。她正神情迟钝地坐在路旁,那脸色令s吃惊,

    给s的印象是“一片空白,平板得几乎失去了脸的轮廓,有生以来从来见到

    过这样的面孔”。他注视片刻,发现这是一张病人的脸,便涌起一片怜恤之

    情,径直地向她走去。杳子请求s,领她去山脚下。s扶起她来,向山麓方向

    走去,途中杳子不时地蹲下来。s崔促她,好容易才走上了去神社的吊桥。

    刚走上桥头,她又蹲下了。s安慰她说,别伯。终于小心翼翼地走完了这段

    桥。走下桥头的时候,s向她伸出双手,说迈大步,可是杳子却象一根木桩

    一样倒在s的怀里。s第二次遇见杳子也恨偶然,是在登山那次的三个月以

    后。火车站内,人群熙熙攘攘。杳子发现s站在对面的站台上,便向他奔来。

    这次给s的印象是同登山那次判若两人。待二人坐在咖啡店里,杳子才告诉

    s,她患高山恐怖症,那次多亏s帮助了。杳子是s的同年级大学生,但看上

    去她年轻得多,简直还是个少女。从咖啡店出来,她迈着有力的步子,那苗

    条的身抠很富弹件。但她走到路口或人多的地方便停住脚步,用迟疑的目光

    端详着周围,好象要确认什么。s对她的这种神态着了迷,而杳子对s也满

    怀好感,于是二人约会再见,待再见面时,杳子的神态、动作也是奇妙的。

    比如在咖啡店见面,如果他俩经常坐的位置被别人占了,杳子就会手足无措,

    不知该坐到哪个坐位上才好。还有时s早到,只见杳子在咖啡店门前转来转

    去,不能马上进来。咖啡店玻璃门上的三个大字,她也不认识了。她说:“我

    只认识这三个字,而把这三个字连起来,看出这是咖啡店的店名,就非常困

    难。我从家里出来,要经过哪些条街,这些街的名称也要反复地叨念。你上

    次说的这条街的名称,也是同样。”她对自己也感到苦恼,简直是毫无办法。

    s鼓励她说:“慢慢地锻炼,就会好的。”“请你多帮助,就象吊桥上的那

    次一样。”她回答说。又过了些时,二人不来咖啡店了,而是去逛公园。往

    往是上午,到约定的地方见面,然后决定去哪一个公园。去公园的路上,要

    记住经过的街名,杳子都很吃力。他俩逛了一个月的公园。三月末,是他俩

    最后一次去公园了,s让杳子自己确定路线,自己去公园。那次,杳子在路

    上用了一个多小时才来到了公园。s说她是迷路了,但杳子不承认。杳子为

    了证明自己不会迷路,便决定一个人在公园内转一圈,说着便消失在林荫路

    的转弯处。于是二人开始了追逐游戏,他俩第一次在公园里接了吻。公园逛

    腻了,二人又每周一次在咖啡店里相会。有一天杳子突然说:“你领我去西

    餐馆。”但是真地坐在西餐馆里,杳子却只是看着s吃莱,她说:“我看作

    好象在吃刀子和叉子。”s教她拿起刀叉,她也想吃,但那伸态却止人感到

    她十分难受,她终于说出:“不行,这么难的事情,我完全作不了。”杳子

    患着精神病,最初出现的症状是高山恐怖症,不敢站在高处。后来精神分裂

    的症伏越来越明显。正常人可以无意识地去处理日常小事,她却不能。比如

    吃饭,正常人可以无意地拿起刀叉她却不能。正常人拿着刀叉仔细地端详,

    可以想象这可作凶器用。而杳子对所有的日常事物都要费这么大的力量。迷

    路也好,在门前转来转去也好,都因为她需要仔细端详,对这些很平常的事

    物,她都需一个个地分辨,然后才能行动。她不会区分哪些事物需要分辨,

    哪些事物则不需要,她已经是一个不懂事理的人了,比如她上街也不知道怎

    样分辨,于是便迷了路。s说,她“无判断能力”。不仅对事物,就是对人

    我关系她也具有异常的感受。她说:“不是我的身体属于别人,而是所有的

    人都属于我,他们就是我自己。”自从西餐馆那次幽会,二人的心结合在一

    起了。他俩反复地幽会,在创造着只有他们两个人的世界。在s眼里,沓子

    身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性感魅力。夏未,一次他俩从海上回来,杳子第一次

    请s在她家里打电话。s第一次给杳子打电话,他才第一次认识到他俩之间

    只靠语言是不起什么作用的。一次s给杳子打电话,是她姐姐接的。姐姐说,

    杳子的情况不好。当夜,s又一次给杳子打电话,杳子第一次这s到她家里

    来。七年前,杳子失去双亲,住到姐姐的家里来,姐姐年轻时也患精神病,

    症状同今天的杳子一样。姐姐现在已全愈,身边有两个孩子,过着正常的家

    庭生活,她把自己过去的病全忘了,埋头于平凡的家庭日常琐事,而且厌恶

    起杳子的病态来,因此杳子恨自己的姐姐。s一到杳子的家,姐姐首先迎出

    来,说杳子整天闭着窗帘,连澡也不洗,情况越来越不好。姐姐请s劝劝杳

    子,让她去住院。s在二楼见了杳子,姐姐端上来咖啡和冰点心。杳子端详

    着姐姐的动作,并请s也注意观察。只见姐姐神经质地把茶碗和冰点心盒规

    整地摆成一个长方形,恰好同桌子的形状相同。杳子说,姐姐生活中的诸多

    事物都是如此,她在无意中作得规规整整,她就是这样过着呆板的生活。杳

    子对姐姐这一套感到厌恶,但她毫无办法。杳子只是觉得如果自己恢复了健

    康,也会同姐姐一样,那反倒是自己的不幸。杳子把一些空茶碗和冰点心盒

    堆在桌子中央,有的碗把儿朝着天。杳子站起身来,把窗帘拉开一道缝隙,

    她望着鲜红的落日对s说:“我决定了,去住院”。

    作品鉴赏小说女主人公杳子患着精神分裂症,但作家的动机不是为描

    述一个精神异常的人,而是要通过病态心理与健康人心理的对立的描述,追

    求隐蔽在日常生活背后的幻想的世界。这一主题思想是通过男主人公s的心

    理变化过程表现出来的。起初,s不理解杳子对事物的感受和她的想法,只

    是出于怜恤之心,处处去帮助他。但是s渐渐发现了杳子之美,这种美只见

    于人的幼年,或者说人进入日常生活之前的那个阶段,即人保持着人的本来

    面目。由于s迷恋杳子的这种美,最后发展到想分担她的病痛,而并不盼望

    她恢复健康。这时男女主人公的关系,并不是社会上的人与人的关系,而是

    一种内心共鸣、彼此相互渗透的关系。杳子一旦恢复健康,这种关系就要结

    束,而变成一种社会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在现实社会中这种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过于复杂,当然其中有尔虞我滩、钩心斗角,令人厌恶。小说在结

    尾处,写了杳子决定去注院。这里反映了女主人公沓子乃至作者的无可奈何

    的被动心态。女主人公一旦恢复健康,就要失去上述的一切,因而她的丧失

    是巨大的。至于恢复健康以后,正如杳子对s所说的:“你是健康人,因而

    不知道健康人生活的可怕。”然而,杳子又不能总停留在病态中,即总停留

    在人生的幼年时期。人要成长,这个规律又是不可违的。小说的景物描写是

    很出色的。如结尾处写道:杳子凝眸望着红色的夕阳。他走到她身边,右臂

    抱在沓子肩上,并肩站立窗前,一同望着眼前的景色。在几幢房屋之间,一

    条小路向远方伸延,秋阳泛着深红的余辉,在瘦削的树枝间往下沉。大地上

    的一切,向阳面染得深红,背阴面拖着浓重的影子。这奇怪的景象在大自然

    中显得十分寥寞寂静。“啊,太美了。这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了。”杳

    子的声音微弱而又清澄,她象是自言自语。在s来说,这也是他向这段生活

    投下的最后一瞥,他怀着深沉的感情。小说用夕阳烘托人物留恋的心情,杳

    子把这段主活看成是她生命的顶点,即使明天升起的太阳光芒四射,她也会

    持否定的态度。这段景物描写有力地渲染了主题,紧密地为主题思想服务。

    秋阳余辉、瘦削的树枝、浓重的影子、奇怪的景象、寥寞寂静等,字字都是

    用心选择的。

    平献明

    有吉佐和子恍惚的人1972

    作者简介有吉佐和子19311984日本战后一代派著名作家。主于

    和歌山市真砂丁父。亲在横澡正金银行工作。1937年有吉佐和子随父亲去了

    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入了当地的日本人小学,1941年归国,童年时期的国

    外生活对作家有很大的影响。战后,1949年考入东京女子大学英文科。1950

    年父亲病故,由于经济原因有吉佐和子只好转入该校的短大。在校期间对日

    本古典艺能和演剧活动发生浓厚的兴趣。1952年短大毕业后到大藏出版社工

    作,这时她成了文艺杂志新思潮的同人。1956年发表的成名作地歌,

    取村子日本的古典艺能世界,揭示了日本灵族的文化传统和现实世俗的矛

    盾,流露了对处于占领下的现实社会风气的不满。小说获文学界新人奖

    和芥川文学奖,她也从此登上了文坛。1959年发表的长篇小说纪川,以

    母亲的故乡纪州为原型,描述了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日本妇女的生活。

    这是她的代表作。同年由洛克菲勒财团基金资助,有吉佐和子去美国纽约留

    学。归国后,于1963年发表有田川,1965年发表日高川,也是描

    述纪州妇女生活的,可说是纪州三部曲。1966年发表华冈青洲之妻,获

    女作家文学奖。1967年发表出云的阿国,1968年发表暗海。1972

    年由新潮社出版恍惚的人,发行100万册以上,1973年由东宝电影股汾

    公司柏成电影,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有吉佐和子一生的作品,大致可以分

    为二类。一是以古典艺术题材为中心的抒情作品,如地歌、绫鼓、

    白扇1957、蚊和蝶1958等。二是历史题材的小说,如纪

    川、出云的阿国等。三是以社会问题为题材的人道主义作品,如并

    非由于肤色1963、我们不会忘记、暗海、恍惚的人、综

    合污染1975等。有吉佐和子对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友好感情,1961年

    以来曾先后五次来中国访问,1965年在中国住了半年,以中国为题村的小说

    有墨1961、报告文学年轻的母亲劳动模范罗淑珍196j、报告

    文学孟姜女考1969、中国报道1979等。1984年8月30日

    子自宅死于心脏病急性发作。

    内容概要昭子一家住在东京杉并区,她在法律事务所作打字员。丈夫

    立花信利也是个靠工资过活的人。儿子阿敏还在读高校二年级。在院庭的另

    一所房子里住着公公茂造和婆母。昭子是家庭主妇,既忙着上班,又得忙家

    务。每到星期六下午她便从商店抱回来一大堆冷冻食品,从下午起一直到深

    夜,她要为下一星期全家的生活作准备,洗衣机和冰箱成了她的最好的帮手。

    一个下雪的午后,婆母突然死去。公公茂造当时已84岁。他自从在一个地方

    的信用银行退休,便搬来了东京,二十年来一直靠信利和昭子给他的生活费

    维持生活。茂造这人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