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如意郎-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要考虑的事情就多了,兰陵有个皇帝大哥,用不了多久就会被老李家给取代,到时候兰陵的处境必然不会太好。
先不说杨广的下场,就单轮兰陵有了身孕这件事,要是让人知道就是个坎,兰陵现在想要用拉拢权贵的方式来解决,即便万一有些差池他哥也不好怪罪。
可是她却不知道杨广为人,根本就不会顾虑太多,要是知道大局为重就不会三征高丽,也不会急于求成大兴土木。
更不会做出有悖的事情。
所以在他想来,能够保住兰陵公主的办法,无非是有足够强大的实力正面刚,实力怎么才能有实力呢。
为了在乱世自保,李家是想过退路的,李安打算让一家老小全都回超郡李氏,有宗族庇护,进可以让宗族子弟入朝为官,退可以在一方安享晚年。
再加上李德的财力,回归宗族必然能够得到庇护。
计划不如变化,李安出征,李家孤立无援,凭借些财力能够风光一时,但不是长久之计,他现在才知道兰陵公主想的比他远。
应该说打一开始人家兰陵就动了歪心思,真是措不及防啊。
“大公子,大公子。”
李福的声音显得急躁。
“我在这儿呢。”李德出声道。
“尤俊达与梁师泰两人回来了,正在正厅等候,大娘子叫你马上过去。”李福急忙说道。
“父亲有消息了?”李德说道。
两人加快脚步,很快就见到了等候的二人。
“德儿,你父亲要回来了。”郑母见到李德过来马上说道。
“战事情结束了吗,你们两人没事吧。”李德说道。
两人非常感动,竟然先问两人状况。
尤俊达拿出火漆封存好的信件交换给李德,李德仔细看过后直接叫人取来炭火盆将信件给烧掉。
另外又仔细看起他父亲写的信件,说了这几个月的情况,虽然兵马损失一些但总归是有惊无险,信中还特意提到尤俊达与梁师泰两人,作战英勇表扬夸赞一番。
“说说情况。”李德道。
“我们两人到了辽水才知道,李将军已经带兵出征,我们只好前去寻找,找到之时李将军和卫将军的兵马正遭到敌人偷袭,我等就加入战斗,随之陷入鏖战,形势所迫便留了下来,直到隋朝兵马来人告知,战事接近尾声才随着兵马返回……”
尤俊达说了他们的经历,简单说就是送信的时候没有找到人,找到人的时候遇到敌兵进攻,接着就是被围困,一个多月的时间全都待在敌人腹地,直到有大本营的传令兵前去传命令才能离开。
李安的心中有写,二人作战英勇多次化险为夷。
经过了兵火淬炼,两人的气质都有了改变,更像是热血男儿,浑身的肃杀之气。
“辛苦你们了。”
“为公子效力在所不辞。”尤俊达干脆道。
“我的锤法已有进步,全仰仗师傅指点,泰会继续努力。”梁师泰道。
两人回来,李安性命无忧,手下兵马损失不多,打了很多胜仗,在敌人腹地牵制了敌人兵马,都是功劳。
可总体战局却很不乐观,好多将军连连吃了败仗,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责任甚大,尚书右丞刘士龙中了敌人的诈降之计,成了压倒三十万兵马的最后稻草。
数月征战,多路奇袭,损兵折将,更有负责运输粮草的百姓不堪重负,在危机生命之时纷纷选择逃跑。
隐姓埋名,成了流民,流落江湖成了草莽,更多的选择是占山为王投靠山匪成了贼寇,负责运输粮草物资的百姓可有百万之聚,如此一来地方治安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要是不算对天下造成的负担与害处,倒是算得上有了一次下规模的迁徙,毕竟流离失所的人要安定下来必然会找个地方定居,多少促进了些人口的转移。
但总归是算不得什么的。
让两人回去休息,李家就安心的等待消息。
“德儿,现在母亲只求你父亲平安归来便好。”
两人的归来让郑母有了很大的信心,现在只能等着了。
李德可没有那么好心情,具体损失还不知道,谁知道隋炀帝得知结果后会不会动怒,三十万兵马能回来多少,李德也很想知道。
李德见母亲的状态就知道根本不用安抚,要是再不走很可能被留下来打牌,他此时就想一个人静静。
隋炀帝差点掀翻了书案,桌上的奏折全都被他给巴拉到地上,战报已经到达,宇文述亲笔,三十万兵马十不存九,征战的兵马正在往辽水集结。
战败原因,道路阻隔,水土不服,攻城略地困难重重,关键是粮草不足无法支持长时间战斗,兵马就这样被拖夸。
败了。
………………………………
第三百一十九章 宇文家族
隋炀帝发怒的时候,远在辽水的兵马已经集结。
来护儿的江淮水兵乘船已经离开,各路返回的兵马全都在抓紧时间准备快速离开这个厄难之地。
李安和卫文舁两人则是带着他们麾下两万人兵马返回,原本两人的兵马加在一起不到一万五千人。
偶然遇到很多迷失在敌人腹地的兵马,结果聚集的人越来越多,之前他们携带的大量的粮草勉强支撑这么多人。
他们此行的收获不小,在敌人腹地大杖没打,小仗不断,没名士兵都有缴获,他们离得远,宇文述的命令根本就过不来,除非是退兵,否则对他们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实打实的牵制了敌人的兵马,也没有遇到诈降的情况,他们一直在敌人城池边上骚扰,免去了很多麻烦。
两万人战功卓著,回到辽水拿出功绩,让很多人眼红不已。
本来来护儿带领的江淮水兵大了几场胜仗,接着贸然去攻打城池结果大败而回,功过抵消算是白白辛苦一趟。
宇文述知道自己这次回去肯定教不了差,于是他必须等残余的兵马全都集结后在做判断,三十万兵马,现在回来的不过千人。
辽水大本营兵士们都是一脸的绝望。
敌人诈降,刘士龙反对宇文述撤兵,如今兵败成了众矢之怒,于仲文已经都用手的打算,却被宇文述给拦了下来。
两人虽然不对付,但是现在这个时候刘士龙必然要带回去听从陛下发落,他和于仲文是要背锅的,但刘士龙是决策错误,导致兵败,都是聪明人不能冲动,不然三人全都没好果子吃。
“报,右领军与右武卫两万兵马返回。”传令兵进到大帐中禀报道。
“两万兵马,快去看看。”宇文述愣神的时候,于仲文则是拽着他往出走。
各路兵马都损失殆尽的时候,竟然有一支,不是两支兵马完好无损,说出真是难以置信。
“右武卫卫文舁。”
“右领军李安。”
“参见大将军。”
“回来就好,进帐一叙。”宇文述马上道。
李安和卫文舁都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能够得到两位大将军亲自迎接,这份殊荣是难得的,两人相视一眼心领神会。
大帐中,于仲文想知道两人的情况,在敌人腹地就算是不战都无法支持这么长时间,根本不知道两人是怎么做到的。
“快说说你方情况。”
这种时候卫文舁也不争功劳,他是右武卫大将军兵马比右领军的多,自然是要开口解释的。
“此战多亏李将军未雨绸缪,在出发之前携带了五倍的粮草,加上在敌人腹地的缴获才勉强支撑到归来。”
“五倍粮草?”于仲文皱眉,粮草供应都是有数的,怎么两人会多出五倍的粮草,这个事他竟然不知道。
宇文述统领全局,对物资调配更是心中有数,他也未曾听说有这样的事情,心中想着要是因为粮草发配不均,好事会变成坏事。
卫文舁早就有所准备,便将两人掏出家底购买筹集粮草的时候说了出来,并没有影响宇文述的粮草调动,完全是私人行为。
“思虑周全,你们做的很好,两万人马又是怎么回事?”宇文述又问道。
卫文舁再次解释,有很多兵马都进入腹地,在他们被击败后偶然遇到,便继续跟着两人继续战斗。
事情解释清楚,见到两人的战绩,当真是让人大吃一惊。
“孤军作战,辛苦你们了。”于仲文道。
战事并不是一无是处,两人心中有底,至少在跟陛下汇报的时候还是可以将表功的,于仲文笑了,因为两人的是他的下属,如此战功自然有他这个主将一份。
宇文述是真的没有沾到光,他能做的就是拿这个事情做些文章。
隋炀帝的撤兵圣旨已经下达,数月的征战就此落下帷幕。
最后回到长安城的兵马人数就两万来人。
兵败,长安城大街上返回的兵马很低调,有家人的百姓们得知就回来这么些人,基本都是伤心欲绝。
他们的家人能够回来团聚的就两万来人,怎叫人不难过,不伤心。
一时之间长安城内的气氛低沉,好多将军府已经在操持后世。
隋炀帝见了返回的将军,该封赏的都低调行事,到了李安和卫文舁的时候,赏了大量的钱财。
在升官就只能封爵,可两人的战功卓著,胜仗连连可都是小功劳,能够赏赐些钱财已经算是皇帝大肚。
两人也不争功,脸上平静,心中早就知道是这样的情况,都在庆幸能够安全归来,可不敢奢望太多。
隋炀帝本就对李家没有好感,见到李安就想起李德,当初不给自己面子,要不是李安真的有战绩,他真不愿意厚赏。
打发两人离开,则开始继续处理政务。
结果刘士龙被斩首,宇文述,于仲文等人被拿掉爵位变为白身,直接影响到了后世子孙,事情完结,此时像是跟隋炀帝没有一点关系。
没有人再提及。
看似平淡的处理,背后却有着盘根错节的动作,宇文士及的妻子南阳公主出了很大的力气才保下自家公公。
宇文化及更是早就做好了准备,主持兴建东都带头捐赠物资钱财,在关键的时候全都用上了。
隋炀帝看在眼中,最后的处罚还是重了些,丝毫没有考虑他才是此次战役的总指挥,而诸多失败的原因当中,他的问题最大,只是没有人敢当面提出来,心里都没点数,让人背锅还下狠手。
让身边的臣子怎么想。
宇文述回到家中,心情难平,此次征战没有功劳又连累家族,得不偿失。
“隋炀帝小儿算计颇深,竟然借故削弱我等势力,我儿不可不防。”
宇文化及在经过父亲点拨之后也知道隋炀帝不厚道,对待一直支持他的宇文家族都极力的打压提防,怎好让臣子安心辅助。
“父亲不要动怒,如今我儿宇文成都掌管东都守备,等迁都之后重权在握,到时……”
宇文化及还想继续说下去,却被宇文述及时阻止。
“不能掉以轻心,都以为宇文家是他的心腹,如今原形毕露,不能不为家族打算。”宇文述道。
………………………………
第三百二十章 风口浪尖
“父亲的意思是?”宇文化及询问道。
“不能让陛下的视线全都放在宇文家,辽水之后必然有江湖草莽危害一方,可借此机会暗中发展兵事。”宇文述道。
“我儿现在宿卫东都,恐怕抽不开身。”宇文化及道。
“可以找人出头,达到目的就好。”宇文述继续道。
“你觉得李安此人如何?”宇文述再次问道。
“此人安于一隅,没有争雄之心到头来不过是个附庸之辈,父亲是想推他出来,不堪大用的,可能坏事。”宇文化及反对道。
“李安此人虽然安于现状,但你别忘了他还有个有些本事的儿子,不妨可以利用一下。”宇文述道。
“李德?”宇文化及思考着。
李安回复,家中之人全都门口迎接。
李安离着老远就见到门口的人,有些奇怪家中何时多这么多人。
他还不知道李秀宁进了李家的门已经成了他的儿媳,再有府上工坊的侍女,比原来的李府的人数多了三倍。
“恭迎将军回府。”门口等待的人齐声道。
李安身为大将军自然不怯场这种场面,大摇大摆的径直走到郑母身前,出人意料的是李德带着的媳妇团开始请安。
“秀宁,这是?”李安纳闷道。
“咱们进屋说。”郑母开口道。
等李安听了解释,才知道两家联姻的事情。
接着便是敬茶,李安感觉儿媳多了也不是太好,一杯又一杯的他是有些吃不消的。
“还是家中的清茶好喝。”李安放下茶杯道。
李德在一旁作陪,只听父母在说话,此时的李安可是牛气的很,说了一通有的没的兵法战事,真的不忍心去戳破。
晚宴丰盛,家中其乐融融。
意外的是,兰陵竟然派人过来给父亲送礼,事情虽有些怪,但人送礼怎好拒绝,只有李德心里清楚,兰陵是真的有心。
可是事情叫他怎么说。
家中女子都是细心之人,就算他不说对兰陵的做法都会仔细琢磨。
尤其是李秀宁跟兰陵私交甚密,他们两人的事情更是因为李秀宁的婚事而起,接下来真是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事情。
李安和卫文舁的战绩在一夜之间成了长安城百姓口中的英雄人物,对战败后的百姓情绪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跟随两人的府兵们,能够平安回来都是感激涕零。
两人在武将中的地位大为上升,一夜之间成了有能力的将领,实则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能够有成绩其中水分太大。
要不是有足够的粮食和偏于一隅的躲着,再有就是运气使然,敌人坚守城池未曾主动出击,不然哪里会平安归来。
即便有诸多巧合,在仔细斟酌后会有一些猜测,可是战绩是实打实的,战士们的功劳是做不得假的。
事情的传播出人意料,两人在长安城的声望急速攀升,在百姓心中若是自家的儿郎能够跟随这样的主将出征,他们会感觉到安心。
隋炀帝看了几天的消息,连他都不得不为两人的运气感到羡慕,身边的公公在谈及此事的时候特意强调并没有人估计散播谣言。
算是打消了皇帝的一些念想。
之前赏赐两人的金银在这个时候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文武百官们想着让战败的将士走出阴云,想树立典型,让百姓与将士们能够坦然接受,有些要鼓舞士气的意思。
隋炀帝并不在乎,战败是事实,已经有人背锅,只要不是有人刻意煽动,他才不管。
朝会上,文武百官如以往一样的安静,但从神情能够看到略有不同。
有没有想法表情是可以反映问题的。
“迁都之事,你们都在努力,孤很欣慰。”
“为陛下效力是臣子们分内的事儿,能得陛下夸奖是臣等荣幸。”
宇文化及站出来说着,臣子们都纷纷附和。
兴建东都,文武百官都使了大力气,以后迁都还指望跟着隋炀帝吃香的喝辣的,而起此等大事办不好会被百贯排挤,会受到陛下的埋怨,办好了有机会升职加薪,没人不积极。
东都工程进度很快,又不是将整个东都全都复修,兴建紫微宫的速度很快,已经有偏殿完工。
其实这都是锦上添花,原本的东都就是皇帝的行宫,隋文帝度假游玩经常到东都,现在过去一样居住办公。
隋炀帝就是太好面子,将工程办大一些,整个东都近一半的地方作为皇宫肯定比长安城的皇宫气派。
但是都城规模上来看,还是差了些面积,重点是东都有水路,这是很大的优势。
隋炀帝再次说迁都的事情,目的很明显是在催促工程。
就像辽水之战,如果有一蹴而就的办法,他绝对不会有别的选择,肯定会全力以赴。
等待才是最让人着急的事儿。
宇文化及多聪明,马上明白皇帝的意图,急忙道:“迁都大事,需要陛下拟定黄道吉日,臣等好操持。”
“此事交给礼部,可别让孤等太久。”
礼部尚书马上站出来恭敬行礼,答应下来,让皇帝等久了绝对是嫌命长,礼部尚在朝堂上就已经开始算计着日子。
半月,不三天内就要给出时间。
宇文化及的父亲被削爵位,可他宇文家在外人眼中依然是天子重臣,刚刚的表现算是耍了很强的存在感。
“陛下,最近各地匪患猖獗,借着辽水的事情诋毁陛下,臣以为不可不防,应当开始在剿匪事宜。”
“有人诋毁孤?”隋炀帝这么爱面子的人一听心里顿时火气升腾。
“朕的天宝大将军何在?”
隋炀帝是记性不好么,根本就是一语惊人。
宇文化及面部红气不喘,跟着应道:“宇文成都此时正在为陛下宿卫东都。”
“孤想起来了,不如就派他去剿匪如何?”隋炀帝慢声的说道。
宇文化及心中高兴,要是真的能够得到这个差事,调动一方兵马,势力可成,虽然会被陛下越发的忌惮,但利益实在是太诱人。
调兵遣将是皇帝说的算,问他,还真不好回答。
宇文成都又是他儿子,要是接这个活,其中利害关系都是新明镜的,宇文家会走在风口浪尖之上。
………………………………
第三百二十一章 讨贼都督
“陛下,臣以为杀鸡焉用牛刀,匪患不足为据,怎好劳动天宝大将。”
兵部尚书此时站出来说话。
文臣武将之间都是有利益关系的,好处凭什么都让宇文家占去,再说调动宇文成都的骁骑卫,可是皇帝陛下的亲兵,战斗力强悍不是府兵可以比的。
宇文家官位甚高,朝廷话语权很重,要是在让宇文成都支配骁骑卫,陛下是不会放心的,刚刚说的无非就是试探。
而此时兵部尚书出声,代表的是大部分官员,就是告诉宇文化及,文武百官不是你一个人能说的算。
各位尚书都是有意见的,顺便顺应陛下的意思。
隋炀帝眼睛快眯成缝,兴是因为今天终于有人站出来与宇文化及唱反调而值得琢磨,又或者是各怀心思,有所企图。
“兵部的意见不无道理,派遣哪位将领去好呢?”
隋炀帝听似认真的询问,官员们知道该推荐人选的时候到了,推荐的好龙颜大悦,长脸的事情要做一下。
此事当然由兵部先提出来最为合适,大臣们都往兵部尚书这边看,可是没等兵部尚书开口,隋炀帝先问了宇文化及。
“你觉得何人合适?”
宇文化及像是思考一番,缓声道:“陛下,右领军大将军李安与右武卫大将军卫文舁,较为合适。”
“两人归来后在民间颇有威望,想必定能胜任剿匪事宜。”
“他们离开,孤的皇城宿卫岂不是少了兵力。”
皇城十二宿卫和四府兵马,拢共没有多少人,两人一是右武卫,一个是右领军,要是带走两支宿卫,皇城守备力量直接就少了两支,非大战不会轻易调动。
大臣们算是看明白,陛下根本不想动用真格的,或许以为威胁不足以为惧。
“皇宫宿卫自然不能抽调,尤其是迁都在即,臣以为不如推荐将门子弟出征,由将门亲卫招揽各府兵士结成讨贼先锋,既能锻炼将门子弟又能帮朝廷练兵,一举两得。”
兵部尚书发言,倒是颇得认同。
隋炀帝其实无可无不可,只要不动用他的兵马就行,趁这个机会笼络将门亲卫他们凑在一起可是不小的力量。
培养也好,削弱也罢还不是他这个皇帝说的算,只是将门亲卫可不是好管的,挑选正副将领的事情似乎是难上加难。
“诸位将军觉得如何,可否愿意让家中子弟为朝廷平乱,敢为先锋?”
皇帝都直接开口询问了,一帮子将军们哪里能说不同意,话虽如此具体名额上还是可以结做些文章的。
那些想要功劳的将门后人应该多得是,到时候少了自家子弟根本不是事儿。
“宣召,将门子弟到兵部报备,加入讨贼兵马,设都督与十都尉。”
隋炀帝定下调子,臣子们只能附和。
“陛下,都督之职的人选?”兵部尚书急忙问道。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既然是锻炼将门子弟当然要凭他们的本事,择日比武选将。”
隋炀帝一句话解决。
宇文化及的在心中冷笑,见到自以为能够掌握所有事情的隋炀帝,此时根本不知道兵部尚书做的事情正是他的目的。
为了不引起皇帝的猜忌,不得不采用这种绕弯子的办法。
武将字第,李德看你这次还怎么躲。
李安的级别根本不用上朝,一个负责在皇城巡逻的将军而已,保证皇帝的安全就是他最重要的事情。
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自在无比。
“李将军,听说了么,陛下下旨让将门子弟到兵部报备,比武选拔‘十都督’,你家长子问问全才,这次要黄耀门楣了,我也要回去让那个不孝子去报备。”
“唉,梁将军别走那么急,说清楚,什么‘十都督’?”
李安满心疑惑,他听说过果毅都尉,折冲都尉,十都督是个什么官职,上够不上将军,下够不上三品的。
感觉梁将军对此时颇为用心,叫上自家儿郎去兵部,究竟是怎么回事,又要出征不成,还特意提到自己的儿子,他必须要问清楚,不然会寝食难安的。
“你现在还没有得到具体消息,我就跟你说说陛下的意思。”梁将军到是没有掖着藏着,随让最近李安和卫文舁风头正盛,算是交个人情。
“十都督就是个戏称,陛下设立讨贼都督,手下领十个都督,由将门子弟携亲兵参加,加入一部分府兵组成讨贼兵马,选将标准听兵部说跟亲卫兵马数量有关,都督则比武决定。”
“陛下亲口说的,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所以各凭本事。”
李安对事情有了个大概的了解,大臣们是想接着这个接回抹掉出征辽水后留下的隐患,有鼓舞士气的意图。
梁将军一说开,就停不下来了,还说了武官们的分析。
“设立都督,门槛就算是设立,没有将衔的将门子弟都能够参加比赛,都督掌管十个都尉,每个都尉手下有六名校尉,还有别将,兵曹数人,足够将门子弟争抢的了,最不济也能有个八品。”
李安心说都尉最高也就正四品,还不是不能登堂入室,设立这个都督不过是临时起意,做不得数。
“十都督,别看品阶不高,但有一个优势,不受辖制,兵部提供粮草,讨贼期间全凭都督号令。”
“哦?”
李安动容了,虽然这个都督算不得将军,可是权利很大,难怪皇帝没有顾忌,皆因十个都尉的兵马都由将门弟子亲兵担任,聚到一起谁服谁。
加上兵部提供粮草,讨贼兵马还不是任其拿捏,能够吸纳的府兵才是真正的战斗,不设府,没有后勤管理,储备,不需要陛下一句话打散的事儿。
到时候各个将门子弟封官进爵,赚取人心。
李安心里有数,虽然都是武官,但若是真能成事,对将门子弟都会是一场大功劳。
“李将军,你可有打算,是不是要争上一争。”梁将军小呵呵呵的问道。
李安真没想过,事儿是挺好,终究是要搭银子的,再有就是调动亲卫,别家不说,单说他们李家的亲卫,不过两百人,要是有折损损失不起。
………………………………
第三百二十二章 将门子弟
李安笑了笑没有多说。
朝会散场后,长安城的将门可是热闹起来了,家中子弟三五成群游走在各个酒楼香阁,各个豪情万丈,八字都没一撇呢就忙着结交人脉。
武人就是这般,少了文人的酸腐之气,他们心里明白想要博出头就必须拿命换,跟随个有能力的人,会大大增加飞黄腾达的机会。
结交意气相投的人能够在战场上得心应手,于是长安的酒馆热闹起来,平康坊的人流在晚间更是爆满。
连续发生了好几起因为言语不善发生的冲突,闹闹哄哄的连带着有家酒楼的生意都比平时增加了两成。
雄阔海百无聊赖的在酒楼内溜达,听到门口有吵闹声,谁没事来找酒楼麻烦,除了马六那次后还真没有人赶来。
“发生什么事?”
“掌柜的,两位客观都想要包圆烤馕,都不肯匀给对方,因此起了争吵。”西域烤馕师解释道。
雄阔海好奇,东都招工过了最繁忙的时期,怎么还有人来抢烤馕,真是闲的。
一次买走烤馕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但都是事出有因,现在没什么大事发生,烤馕生意都在回落,酒楼为了保证不浪费都降低了烤馕的制作数量。
炉子都转成制作大饼干。
为了烤馕其争吵的,还是第一次见。
“二位客官,真的要包圆,百十张烤馕可不是几天就能吃完的,你们要不要考虑一下。”雄阔海问道。
“考虑什么,我家亲兵三百人,你这点烤馕根本不够三天的,费什么话今天的烤馕我要定了。”
要不是对方衣着华丽,雄阔海早就大耳刮呼过去了。
“需要多少,我们可以全力制作,不至于为了小事争吵,现在制作晚上可出五百张,够不够?”
两人都楞了,一位百十张就是极限,想不到人家黄昏到晚上的时间能烤五百张,要是那样说包圆的话就有些大了。
“都是将门子弟,我就卖你个面子,我要两百张。”
另一方听了也没了脾气,马上制定了一百张。
雄阔海见两人的气氛缓和,过去道:“两位客观,烤馕需要等上些时辰,不如进店休息,有好茶招待贵客。”
两人也不愿意在门口干站着,便跟了进去。
“你是哪个府上的,怎么没有见过你?”两人开始闲谈,雄阔海不好多问就在一旁帮忙倒茶听听缘由。
“镇中将军府,二公子张飞,你是?”
“将军府,三公子窦先。”
“你今天可去了兵部报备?”张飞问道。
“去了,这不准备买些烤馕准备带着亲兵训练一番,听说这次的比武不但设个人勇武赛,还有亲兵团战,官职大小与全凭成绩排行。”窦先说道。
“我也听说了,就是不知道都督一职会是谁来担任,要是昏庸无能之辈,我张飞可不会同意的。”
“说的好,陛下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次就是全凭本事,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