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幻游-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点名见我?不会吧?那我过去瞧瞧。”方静心中好奇,自己认识的人少之又少,有什么官兵是自己认识的呢?
方静跟随村正往着大榕树而去,就连还在忙活的钱侍和陈二林也停下手中的活计,跟了过去。
村正带着一行人来到大榕树后,瞧见了不少的马车,还有一溜的官兵,打头的方静不认识,更是不知道他们是些什么人了,除了这身装扮是官兵之外,方静也猜不出是何人了。
“敢问哪位是方静方先生?”打头的官员向着村正一行人问道。
“我就是方静,你们是何人?来方家村有何事吗?”方静盯着这问话的官员问道,自己确实没见过,就算是自己见过,也想不起来。
“方先生,我乃刑部郎中李道令,奉圣上令,前往蒲州等地,起回方家村汉子遗骸,如今已完成此事,特奉命护送方家村汉子遗骸回方家村。”带头的官员向着方静行了一礼后,表明来意。
“什么,我方家村的汉子骸骨回来了?真的回来了?”村正在边上听着刚才的话,望着这位叫李道令的,脸色通红,连说话的声音都开始颤抖了起来。
“回这位老丈,正是。”李道令抱了一礼回应道。
“真的回来了,我儿回来了,我方家村汉子们回来了,我方家汉子终于回家了,祖宗们不再怪罪于我了,祖宗们安息吧。”村正双眼流着泪水,倒地跪下,向着宗祠堂方向重重的磕着头,嘴里呼喊着。
“石头叔,你去通知全村人吧,全村人,不管男女老少,全部过来集合,我们迎接我方家汉子回家。”方静知道此时的村正肯定痛苦难言,只得安排着小石头其他的事情,要不然等村正缓过来,估计得要些时间。
不一刻钟后,全村老少,哭喊着往着大榕树来,嘴里都念叨着自家儿郎的名字,喊儿的,喊丈夫的,喊爹的,谁家没有个儿郎?谁家没有战死的方家汉子的?好像是没有的,基本二十七户人家,每户人家都有。
方静最是看不得这种场面,但又不能离去,毕竟这遗骸当中可是有着自己父亲。
“谢谢啊,谢谢各位帮着起回我方家汉子遗骸,还送回我方家村来,我方家村上上下下,感激不尽。”缓过来的村正,向着这一大批的官兵行了个大礼。
村正带着全村老少向着这批官兵行礼,当然方静也在其中,这对于方家村的人来说,这是天大的事情,没有任何事可比之今天重大,谁也不能居于外,方静更是不能。
“老丈,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奉命行事,切莫如此。”李道令看着眼下的方家村一百多口人哭天喊地的声音,还不忘感谢他们,心里也是莫名的跟着难受了起来。
“村正,还请您主持一下迎接仪式吧,可别耽搁久了,寒了我方家汉子们的骸骨。”一位村老抹着眼泪向着村正说起了话。
“对,对,对,该迎一迎我方家汉子,小石头,回去准备香案,大开宗祠堂大门,我们要迎接我方家汉子回宗祠堂。”村正向着身边的小石头大声的喊着,心里除了难受就是高兴了。
对于方家村的人来说,只有两件事会让他们集体兴奋,一是全家吃上大白米饭的时候,而第二则是现在。
老人们心中难受,但心里却是欣喜的,妇人们难受,却是最希望自家汉子能回来,虽无法做到十全十的回来,但遗骸回来了,也算是一种寄托了,小娃们难受,是跟随着祖辈与父母辈难受,大一点的小娃虽然见过自己的父亲长辈们,而小一点小娃,却是没有多少记忆了。
“这位村正,您看是不是请出些人来,我好让我将士们请下方家汉子下的遗骸,是不是该由家人来迎回去,这样才合适一些。”李道令看着这面前的一大群人,心中定下一计,或许这样更合适一些。
“将军说的是,将军说的是啊,老汉我都忘了这事了,谢谢提醒。”村正听了李道令的话后,连忙点头应下。
村正喊着各家各户的人,由着各家的男人前来,没有男人的,就由家中的男娃过来,也算是接替过香火的意思,方静也在其中。
本来方静是想让自己小妹方园来的,但这毕竟是全村最大的事情了,可不敢有违全村人这意愿,只得站在队伍当中。
四十九人的接替的队伍,站了一长排,这也使得方家村有史以来最为齐心的一次了,村正打头站在最前端,静等着官兵们念着各家汉子遗骸的名字。
“方平。”一将军着装的人,手里拿着名册,开始念起了名字,喊到名字的方家人,缓步前去,捧着从一将士手中接过一个木匣子,木匣子里装的就是方家汉子的遗骸。
村正捧着方平的骨灰匣子,泣不成声,一双粗槽的老手,抚摸着木匣子,泪流满面的哭喊着方平的名字。
“方康”将军继续念着名册,小石头稳步向前走去,接过木匣子,站在父亲村正身旁,同样泣不成声。
方平,方康,就是村正的两个儿子,均是战死于战场的两名方家儿郎,三儿已去其二,白发人送黑发人,惨事如此,更何况方家村其他人家呢。
“方德”将军念着名册,方静走了过去,接过木匣子,捧着站在小石头的边上,静静的看着木匣子,方静没有哭泣,只是眼中含泪,方静知道这木匣子中,只是这具身体的父亲,但却依然是自己的父亲,方静不想哭,但眼泪也止不住流了下来。
“方大能”将军依然面无表情的念着名册,方大用拄着拐杖走了过去,接过木匣子,脸上全是泪水,已然不能自已了,兄弟两人同时上了战场,却是活着一个少了条腿的回来,这不是天下最惨的事,还能有什么比这更惨呢?
“方得水……”将军继续念着名册,被念道的人家,都会有一个男子前去捧回木匣子。
一个一个方家汉子的木匣子,送回到每户人家男人或男娃手中,每户人家都围抱着木匣子大声哭泣,场面有些失控了,就连方静一家,都围抱着木匣子大哭,方园更是如此,木匣子中是方德的遗骸,是方园的父亲,方园早就明白了事情的始末,这会儿正抱着木匣子大声的哭喊着。
此时,谁也阻止不了方家人如此的难受伤心,谁也阻止不了方家人的这种悲伤痛苦,只有老天爷静静的待在天上,俯看着这一切,如果老天爷有情的话,或许也会掉下几滴泪水,可老天爷从来就不会有情,要不然何来天若有情天亦老这等千年名句呢。
不远处的营地中,各官吏静静的看着方家村所有人大声哭泣的场面,送回方家汉子骸骨的官兵们亦是如此,其中有不少的人都流着泪,谁家没有过如此情景,更何况这些将士兵丁呢?
方家汉子骸骨的回归,使得方家村人的心更是齐了,虽然眼下大家都悲伤难过,但骸骨终得入祖地下葬。
“送方家汉子进宗祠堂。”村正怀抱着木匣子,大声的喊了一句,抬腿缓步向着宗祠堂而行。
方家村人,一户一户的人家,由男子怀抱着木匣子,跟随着村正,往着宗祠堂而去,每个人心中都知道,此次进了宗祠堂,也算是回了家,敬了祖宗先辈,也算是对得起方家祖辈。
所有方家村人,全部进到宗祠堂中,男子捧着木匣子站于宗祠堂前面,后面跟随着各家各户的人员,不管男女老少,就连身体最不好的一个村老都被抬了过来,这位村老也算是方家村年岁最长的一位了,今年七十有七了,只是眼下身体有恙,起不来身,只得被村里人抬着过来。
“先辈们,祖先们,我方家汉子在外征战死于战场的汉子,终于回家了。”村正抱着木匣子跪倒在宗祠堂正牌位前,向着祖辈先祖们喊道。
后面所有人也随之跪下,向着祖宗牌位方向磕头。
“我方家汉子六十一人征召上战场,九人残,三人战场中病死葬回到方家村祖地,其余四十九位方家汉子战场死去,在外风吹雨淋好几年,今天终于是回家了,祖宗保佑啊,祖宗先辈们,我们没有愧对您们啊。”村正再次大声的向着祖宗牌位磕头喊道。
后面跟着的所有人,心中都是如此,方家汉子遗骸的回归,已然使得大家心中悲痛伤心,跪倒在地的,磕头敬祖的,难过伤心欲绝倒地的,泣不成声的,夹杂着各种情愫于此。
随后,村正领着男子们抱着木匣子寄存于宗祠堂中,安排人员留守,这需要七七四十九天的焚香祭祀之后,才能入土下葬。
方家村宗祠堂大门每天都大开,每户人家都可以随意进入祭拜,不管男女老少,每天都有几户人家进到宗祠堂中,抱着自家人的木匣子哭泣着,方静家也是如此,虽然去的相对比较少,但也隔几天总会去一次,至少能让心中得到些许的宽慰。
护送方家汉子遗骸的官兵们,早已离去,没有留下任何人员,这或许是怕打扰方家村人的悲痛与缅怀,甚至或许是不想因为这种悲痛情愫漫延,更或许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在这些天里,方家村一直处在一种悲伤的氛围当中,少有串门或大声呼喊的声音,每个人都怕惊扰了宗祠堂里的方家汉子们,而被迎回的方家汉子们,在外风吹雨淋这么多年,能够回到宗祠堂,更是难得的宁静,这就更使得方家村村民们不敢有什么过份的举动了,毕竟这里面可是有着自家的亲人。
“村正,您们今天怎么有空来我这里坐一坐?”方静看着村正一家来到方静家小院中,看着村正一家问道。
“这不没事过来坐坐,顺便问问你,四十九天后,方家汉子骸骨下葬的事如何看?”村正一家人坐下后,急迫的向着方静问道。
“村正,这事您们安排就好,我听从就行,我只是个晚辈,可不能说什么,这毕竟是方家村的大事,可不能让我这晚辈给乱了。”方静心中没有任何想法,这事在任何时代都应该如此的,更何况方静可不懂什么仪式礼仪。
“静娃子,你给方家村带来了太多的改变了,更何况我方家汉子的骸骨也是寻回来了,倒是让我们这些老家伙们这脸上也有了光,以后去了下面,见到祖宗们,我们也能交待了,静娃子,这……”村正看着方静轻语的说道。
()
………………………………
第一百八十八章 入葬
“村正,这本就是我该做的,更何况我也是方家村的一员,任谁也脱离不了的,这事没什么的,谁让我姓方呢是吧?”方静赶忙打断村正的话,可不想因为这点小事,就让全村人上门,再来一次围攻,这种事情可不好,有一就最好不要有二了,要不然是谁也受不了的。
“小妹,给小丫弄些吃的。”方静看着小石头媳妇陈秀娘怀中的小丫,不停的伸着脑袋看着方园他们一群人在玩闹,开口向着方园喊了一声。
“好的,哥哥。”方园进到右屋,拿了些东西,装着些吃食放到小桌子上,继续又和小草她们玩去了。
“村正,吃些果脯,小丫,来,拿着吃。”方静拿了些果脯递给小丫,小丫接过果脯吃了起来。
“静娃子,我知道你不愿意接受村里的好意,但村里人家家户户心底里都感激你,只是这事,说起来是个大事,行吧,我和几个老家伙们商量着来办吧,不过,有空还是得提些建议为好,我们都老了,以后这方家村可得交给你来管理了。”村正拿了些果脯边吃边说道。
“村正,这可不行啊,我这人最懒了,可不想管什么村子,石头叔就不错,以后还是让石头叔来吧,您也好多歇歇享享福,我这性子可管不来村子,石头叔稳重,知道的比我多,您看我对于祭祀真是一窍不通的。”方静赶忙拒绝道。
管村子,方静想想就头大,这家长里短的,谁家没有个事啊,也就方静了,要是在别的村子里,谁不想做一任村正的。
好在村正也不免强方静,毕竟这事还早着,也不急于一时,说不定以后,方静愿意做了这村正呢,村正这才不慌不忙。
“还是静娃子这里舒服,你看这有茶喝,有果脯吃,就连我家小丫,都总是想着要来你这里玩。”村正抱过小丫,拿了些果脯给小丫吃着,嘴里也不停的说着些话。
“小丫愿意来,就让大毛二毛带着来玩,反正家里人多也热闹不是,再说了,小丫看着很是可爱的,我也最是喜欢小丫了,小丫,是不是啊。”方静逗弄着小丫,确实,小丫长得非常可爱又好玩,此时正处于最好玩的时段了。
小丫也才几岁,此时的年龄,可以说是最好玩,也是最好奇的年龄段了,虽然小丫少有机会来到方静家,小丫的两只大大的眼睛盯着方园小草她们在玩耍,心里其实更是希望和一些女娃们玩在一起,天天被自己的两个哥哥带着,可没有女孩子玩耍的东西。
随后一段时间,方静家的新房屋也算是落地建成,可以搬迁入住了,但方静却是和陈二林夫妇商议过,新房留给大初或大头成亲时用,至少别让新媳妇嫁了过来,没地方住不是,而自己这一大家子也算是住习惯了这土屋竹屋。
陈二林夫妇也没啥意见,本来方静曾经就与他们二人商议过此事,建三栋石头房,以后每人一栋,再说了,再过几年后,大初大头也却是要到了说婆娘的年纪了,可不能随意些了,至少这脸面得撑起来。
方家汉子骸骨的祭祀也即将结束,再过个五六天,估计村正和村老们就会商议哪天发殡了,这可是方家村最大的事了,每家每户都会去祖地挖坑,这也是村正他们早就商议好的,也是选好地方规划好了的。
祖地位于方家村进村的小路右手边的荒山上,那里也是离竹林最近,地势相对偏高,能俯瞰整个方家村,以及方家村附近所有的田地,后有靠背山,前有不歇水,右有节节升,左有百年松,可以说是上好的风水之地了,虽然没有所谓的皇帝陵墓风水好,但对于庄户人家而言,也是不差的。
一大清晨,大榕树底下,聚集了方家村所有人,无论男女老少,都聚集于此,每家每户,都扎好了纸人,以及草纸打好的纸钱,每个人都一身素服,各家男子都手捧着牌位,静等着村正发话后,去往宗祠堂中,接出存放自家亲人骸骨的木匣子。
方静一家也是一身的素服,就连陈二林一家也是如此,入得方家村户籍,必然需要如此的,更何况还是方静娘舅家人,大头小树小草三人也如此,对于他们三个而言,方静本来是不想让他们三个小娃参与这出殡之事的。
但对于方家村出殡之事而言,大头却是说得头头是道,大头说,三兄妹来到方家村,必然也是方家村人,虽然目前还没有达到入户要求,但至少方静是他们的哥哥,做为弟弟妹妹们,自然要参加义父的葬礼,这才使得大头三兄妹也在这其中,因为方静无法阻止,这本来是就人伦大事,辩不得,也争不得。
“今日,是我方家汉子遗骸下葬之日,我身为方家村村正,本应领着大家进行祭祀入葬,但这其中有我大儿二儿两人骸骨需要入葬,实在脱不开身,今日将由村老方有才领事,大家听从村老方有才指示。”
村正站于位置相对高一些的地方,向着方家村老少喊着话,虽然大家心中悲伤,但也得听从指挥,毕竟这入葬仪式,可是需要尊从的,谁要胆敢破坏这入葬仪式,谁就会成为方家村的罪人,谁也不敢在此时来动什么歪心思,更何况方家村也不可能有人会动这歪心思。
“今日由我主持我方家汉子遗骸的入葬仪式,大家听我的指示,开始有由各家男子捧牌位,进宗祠堂,迎方家汉子出门上路。”方有才挥着手,向着所有方家人喊道,带领着捧有牌位的男子,前往方家村宗祠堂中。
素服,也有被称作为素缟,是指丧亲或遇到凶事时所穿的白色衣服,也可以说是未经过染色的绢布,这也是华夏几千年文明所形成的一种习俗文化,与之西方完全不同的一种习俗文化,其出殡时,多有长子捧牌位,二子敲陵锣,三子打黄灯,如没有儿子或需要扶棺的情况下,多由近亲子嗣来代替,在古时,男性女性出殡的规模样式尽不相同,抬棺木的必须有本族亲人抬,子嗣儿女扶棺,如没有扶棺的,可以由二子或三子来扶棺,入葬跟随的队伍由亲戚,族人组成,需要打着不同白纸扎做的各式东西,如五谷五畜,钱财车辇等等,而亲家或女儿需要哭丧,以示对已逝之人表示悲痛惋惜。
“迎,方重之大郎,方平,武德三年蒲州战死,三十一卒,今寻回骸骨葬回方家祖地,亲人哭。”
“迎,方重之二郎,方康,武德三年蒲州战死,二十九卒,今寻回骸骨葬回方家祖地,亲人哭。”
“迎,方静之父,方德,武德三年洛阳战死,三十二卒,今寻回骸骨葬回方家祖地,亲人哭。”
“迎,方大用之兄,方大能,武德二年晋阳战死,二十八卒,今寻回骸骨葬回方家祖地,亲人哭。”
“……”
方有才嘴里大场喊着话,每喊到一个人,捧着牌位的方家男子,进入到宗祠堂中,怀抱着装有骸骨的木匣子,走出宗祠堂,各人都大声的哭泣着,往着大榕树去,再次排队集合。
随着一个个的名字喊完,完成了第一步的仪式,虽然方有才不识得字,但也好在他知道今日之事对于方家村来说,重大无比,也不敢出什么差错,就算是出了些小差错,谁又会怪罪他呢?
所有方家男子,怀抱着木匣子,木匣子上放在牌位,四十九人依照各户人家排一排,各家各户的人都井然有序的排在后面,家里有几位战死的方家汉子的,只能依着长幼排序着,大多数人家都有两位甚至三位战死的方家汉子,这也使得方家村本来人就少的情况下,更加少了。
“方重领头,小鬼避让,阴司护堂,送方家汉子们,上路……”方有才继续大声的喊着,村正捧着牌位木匣子走在最前面,其后跟着小石头捧着牌位木匣子,然后是大毛二毛,再到陈秀娘和小丫,大毛手里打着一把纸扎的鱼龙灯,二毛打着把兽灯,陈秀娘与小丫各提着一个纸扎的灯笼,陈秀娘还一手扔着纸钱,草纸做的,不是没有白纸,只是大唐还没有形成用白纸来做为纸铜钱来撒。
鱼龙灯,兽灯什么的,在古代的法事当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其实现代的一些法事当中也是常用之物,在一些风俗仪式当中,还是能常见到的。
一路的素缟,使得这场景有些悲切,哭声震天,就连大榕树不远处的营地中的官吏们,也都静静的站在一边,沉默无声,看着这方家村这入葬仪式。
一行人,行进至方家祖地后,又是一另外一场仪式,而这仪式,也是最后仪式中最为主要的仪式。
“焚香,移骸骨至墓前,牌位敬上。”方有才大声的传达着这仪式的进程。
所有方捧着牌位的方家男子,听从方有才的指示,把木匣子放在墓坑前,再把牌位放在木匣子之前。
“跪,祭拜三叩,礼毕。”方有才喊着话,随着礼毕一结束,葬礼也算是完成了大半了,只剩最后一件事了,不过,得停三刻钟才会接着下一道仪式,而这三刻钟,就是让亲人向逝者告别的时间,也是最为悲切伤痛的时间,也只有这三刻钟时间,告别了这一切,也算是结束了一切一样。
“妇人女娃离场,三日后撒土。”三刻钟后,方有才的喊声传来,所有的妇人与女娃哭泣声更大,起身后,连连回头看着祖地上自家儿郎汉子的骸骨,就连方静都心中的那点悲伤也在无声的放大,虽然方静也流泪,但却是没有这些妇人女娃们哭声震天,葬礼本就该悲欲绝,何况大声哭泣呢。
“移骸骨,撒土辞别,阴司归位。”方有才大声传达至各家男子耳中。
各家男子把木匣子移入墓坑中,撒上土,轻声慢语的说着一些话,算是最后的告别仪式了。
“爹,您安去吧,一定要去找娘亲啊,她一个人太苦了,儿在此向您辞别,莫要牵挂我与小妹,我与小妹都很好,家里有小舅舅母他们,家里有吃有喝的,您放心去吧,刚才您也见着了小妹,已经长成个大姑娘了,等过几年也可以说个婆家成家了,只是苦了娘亲一人了,一直苦等着您回来,也从未等见您,以后您与娘亲也能在下面团聚了,莫要再担心我与小妹了,爹,安去吧。”
“妹夫,你放心去吧,静娃子和小团子都很好,家里也都挺好的,有我在呢,安心去与小妹团聚吧。”
大初大头小树随之说了几句话,像是最后的辞别了。
方静向着方德告话辞别,撒了一把土,陈二林和几个小娃也随之撒了把土,算是辞别之礼了。
“堆土封墓,竖碑。”方有才过了一刻后又传着话来。
各家男子,不管老少,开始堆土封墓了,把早就打好的石板墓碑竖立起来,但每个人都很用心的去堆土封墓,不敢大意,因为这是他们的亲人。
“焚香上礼,跪地伏礼,三叩三礼。”方有才看着大家已然完成了堆土封墓,大声的喊着话。
各家又开始焚香,祭拜起来。
“礼毕。”方有才喊着话,算是结束了这场入葬仪式了,虽然过程简单又复杂,但这是了却了方家人的心愿,以后上坟祭拜时,也有了对像,也有了寄托的对像。
()
………………………………
第一百八十九章 建学堂
夏去秋来,方家汉子的遗骸早已葬回方家村祖地,田地里的大豆也开始接荚了,如果日头好一些的话,再过一两个月,又将是大豆的收获的日子了。
方家村,恢复到以往的平静日子,该干嘛的依然干嘛,但方家村的每一个人,从精神层面上都上升了一个等级,村民们相互见了面,都会笑脸相迎,相互问候一声,然后再拉拉家常里短的。
每日,方静家都会迎来一些村民,说着相同感谢的话,留下不少的东西,使得方静家的小竹屋,都快不够用了,完全被村民们送来的东西给占满了,虽然如此,可每天依然会有村民来到方静家,感谢后又扔下一堆东西,使得方静每天都头大得很,无奈得很。
方家村村民们如此的做法,倒也使得方静心中肯定,想来以后方家村的凝聚力会更上一层楼,虽然眼下大家都过上了富足的日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子孙后代会将更多,每人所分的土地将会有所减少。
“静娃子,你看这么些东西,该如何处理啊?”方静一家刚送走一户村民,留下这一堆东西,肉,蛋,鸡,笋,干货等,都不下五六个篮子了,张小霞指着留在院中的东西,也开始头大了。
“舅母,先收起来吧,我估摸着全村每户人家送来的东西不少,等以后村里搞个全村宴的时候,把这些吃的东西全部用上,想来谁也不会说什么。”方静心中倒是不想收,可不收吧,又怕寒了大家的心。
毕竟是方静一力承担着,要把战死在外的方家汉子遗骸,寻找回来的事情,以往村民们虽抱有幻想,但从不认为能够实现,可当实现了之后,全村谁家不得感谢方静,为他们做出了这么大的一件事情呢?
“好,静娃子的办法好,这不寒了村民们的心,也可以用上这些东西。”张小霞倒也是同意方静这样的一个决定,虽然东西挺多的,但在村宴时,也得用上不少的东西,估计这些东西还不够呢。
“小舅,过些天,得把地全部翻一遍了,今年的杂草长得太多了,得趁着今年的冰雪来临之前,把地翻了,也好明年种些东西,要不然,明年这杂草还得长更多。”方静心中计划着一些事,蝗灾没有飞过秦岭,入侵方家村,这对方家村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
“是啊,今年这地里的杂草,除都除不尽,是得赶紧把这田地翻一遍。”陈二林对于田地的多少好坏,最是上心,心中自然是希望家里的田地越多越好,田地越肥越好,这样种起庄稼来,也能收获更多的粮食。
古代的时候,可没有任何除草剂可用,更没有很牛的设备可用,想要除草,只能多翻地,当然也会把稻草铺在田地里,杜绝杂草接触阳光和水份,使得杂草更少一些而已。
为什么古代粮食产量少,其原因之多,杂草可以说是其中占比最大的一个了,当然劳力设备也算是一种,种子也占了很大一个占比了,其次才是肥力的问题,当下是没有任何肥料可以使用的,除了家肥,就只能是草木灰了。
也许很多人不认同方静的说法,说以现代人的穿越多古代,怎么着也能把稻谷产量提高到千把斤的状态吧,方静只能呵呵了,就拿育种这事来说,不懂得的人,或许觉得应该可以做到培育出更好的种子。
如果懂行的人就明白,想要培育出良种,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培育出来的,没有十年以上,想要培育出更好的良种出来,想来比登天还难,再加上没有系统的记录和实验,一年一到两季的庄稼,想用十年培育出良种,那也只能说穿越的主角是一个培育专家,再者,没有各地的父种与母种杂交,更是难以培育出更好的良种出来。
所以,在古代来说,良种,是各朝各代的皇家和官员们最希望出现的,可历史上,基本是没有出现过,上到春秋秦汉,下至宋明清各朝各代,从亩产几十斤,至清朝时期最高的五六百斤,这也算是到顶了,如果没有杂交水稻之父他们这样的农业专家们的努力,真想以华夏的土地养活十几亿的人口,那可是一个大难题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二林大初大头他们,每天都会抗着犁耙,牵着驴或马,翻耕着家里的田地,方静也忙着开起荒来了,至少十天时间里,方静都开了五六十亩荒地了,对于开荒,方静基本是手到擒来,当然也是用废了好多把木锹了,要不然也开不到这么多的土地出来。
方静其实也只是为了给大初大头小树他们三人准备的,每人分二十亩田地,以后成亲娶了婆娘,也好种地养活一家子,再加上家里的驴马这么多,也能分给他们,耕牛的话,以后只要村子里哪家下了牛仔,也可以去要一头回来,至少家里也可以有些家底了。
每天的劳作,使得陈二林他们都很累,回到家时,基本都躺着不想动弹,大体力带来的是饭量增大,同时也使得力气也随之增加,大初大头他们两,看起来都有些肌肉了。
闲下来的方静,开始思索着一些事情,把原来脑袋中的一些想法,准备在方家村实践起来,至少就目前方家村的情况而言,也算是到了这个时候了,随既抬腿往着村正家走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