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幻游-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就不吃吧,一会回客舍,叫伙计烧壶热水来,我们吃面吧。”方静也没啥好主意,只能吃碗方便面了,要不然,可真没啥吃的了。

    方静只得带着方园往客舍回去,毕竟在外面也没啥可以入眼的,回到客舍后,向了伙计要了壶开水回到房间,又从哑巴神仙那儿要了几碗泡面来。

    “哥哥,这个方便面真好吃呢,我还要吃一碗。”方园捧着一碗方便面大口大口的吃道。

    “行,一会儿哥哥再给泡一碗,不过这个可不能多吃,最多就吃两碗,不能天天吃,要隔些天才能吃一碗。”方静倒不是怕方便面有毒,只是觉得小孩子还是少吃些为好。

    “好的,哥哥。”方园头也不抬,继续吃着泡面,嘴里含糊的回应道。

    方园算是头一次吃泡面了,这也使得这味道大大的增加了她的食欲,方便面说好一点,只是速食品,说难听一点,其实里面加了些什么谁也不知道,流水线上集体出来的面,总有哪个环节会有点小问题,方静前世就吃出过一个小铁片,还没法找谁找地方说理去。

    第二天,方静带着方园逛起了整个岳州城,当然也是见识到了华夏江南的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了。

    岳阳楼,位于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原本只是巴陵城楼而已,李白的一首‘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描述的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才使得岳阳楼流传至今。

    而岳阳楼建于公元二一五年左右作为军事训练之阅军楼,历次在战火中被毁,又历次重建,而唐朝之前都称之为阅军楼,直至宋朝公元一零四四年,滕子京至岳州为官时,重修的岳阳楼,而此岳阳楼至明朝一六三九年被毁,第二年又重修,清朝时期被毁多次,又重建多次,直至一九八四年五月一日才算是现在看到的岳阳楼。

    华夏江南有三大名楼,岳阳楼算是被这些古代先贤赋诗较多的,名篇也最多的古楼了,而且建成时间也是最久的,于公元前两百年前建成的;华夏江南的三大名楼分别为岳阳的岳阳楼,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当然黄鹤楼算是被古代的文人赋诗最多,但名篇相对少一些,而岳阳楼诗多名篇也多,滕王阁诗少名篇也少。

    黄鹤楼,建于公元二百年后,而且当时只是作为军事建筑,并不是文人骚客们可以随意登楼赋诗,也只是到了唐宋时期才算是开放。

    滕王客,建于公元六百年后,也就是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期,由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滕王阁当时只是做为藏书以及达官显贵宴请宾客的场地,而非常人可以进入的地方。

    “哥哥,下面我们要去哪里?”方园抬着头看着方静问道。

    “我们去沔州,刚才我们不是看了岳阳楼了吗?一会我们去看黄鹤楼,那里也是不错的。”方静牵着小丫头边走边说,步伐轻缓,完全一副走走看看的姿态。

    “哥哥,那我们还要坐船吗?能不能不坐船了?坐在船上好无聊的。”方园手里拿着个油糕吃着,嘴里还不忘说着。

    “行,听你的,你现在最大,哥哥都听你的,那就不坐船了。”方静也是笑着答应着这小丫头。

    想来昨日的长江之行,让小丫头有些小情绪了,一整天无所事事,又没啥吃的喝的,这对于小娃来说,自然是无聊透顶的一件事。

    方静带着小丫头随既出了岳州城后,钻进一小片杂草林地,带着方园窜上天空,沿着长江往着沔州踏空而去。

    沔州,唐朝时期的称呼,本是武汉汉阳,南临长江,沔州作为长江中上游最是繁华的城市,方静必然要带着方园去看看的,虽然大唐地域宽广,但人口却是少得可怜,至少方静感受到的就是人太少了,比之前世,那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唐初时期到现在贞观二年,人口也只有一千几百万而已,不到两千万人口,你能想像到荒野之地何其大,何其广。

    “小妹,那里就是沔州城和鄂州城了,你看,江边那座楼就是黄鹤楼了,是不是很漂亮?”方静兄妹俩站于天空之上,指着远处沿长江两岸所建的两座大城说道。

    “哥哥,怎么有两座城在一起呢,那个是黄鹤楼吗?我们下去看看吧。”方园看着远处说道。

    随既兄妹俩快速落下地面,往着城门走去,兄妹俩这会到真像个农村人头次进城,转着头到处看,虽然这大唐的时候,真没啥可看的,但方静只是好奇而已,为什么隔江要建两座城,这明显有些不符合正常人的理解。

    黄鹤楼,原本位于位于长江边上,后世的黄鹤楼是于一九五七年修建武昌大桥时占用了原址,一九八一年重建时才迁于长江南岸的蛇山这巅的,本身建成这座楼只是用于军事的,而唐宋之后这里基本只作为一个参观的景点了,当然能让人记得的也就是李白的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兄妹俩登上黄鹤楼,看着江边船码头各色船只,行行色色的,大大小小的,都忙着上货卸货,上人下人。

    “哥哥,你说在方家村弄条船在小河上划好不好?”方园抬着头看着方静说道。

    “你想啥呢,就方家村那条小河,弄条小船干嘛用呢?小河边还有不少的蛇虫,不怕被咬啊。”方静对于方园的这种脑洞大开的想法有些无语了。

    小丫头本身不是来看黄鹤楼的,只是来随便看看,可是没有方静这种看看黄鹤楼,或者畅想一下古代先贤们的这种思绪,虽然此时的黄鹤楼没有前世那种规模宏大,也只是一座小楼而已,而且还是建在城墙基座上的一座三层半的楼阁,更不像是前世的黄鹤楼那样好几层。

    “哥哥,你看,那里有卖鱼的,那条鱼好长好大啊。”方园指着不远处的一条小船上,两个中年人抬着一条不下百斤的鱼说道。

    “是挺大的,在方家村可是见不到这么大一条鱼的,也只有海里能见到了。”方静向着小丫头指的方向看去。

    “哥哥,你说咱家能不能养鱼啊?可是咱家没有鱼池子,要是有鱼池子的话,也是可以养些鱼的。”方园低着着头想着是不是能在家里养些鱼。

    “这个可以,到时候哥哥挖口鱼池出来,也是可以养鱼的,不过,得明年了。”方静对于养鱼倒是有经验。

    方静前世可是学的水产养殖的,虽然后来脱离专业了,但实习的时候还是完全做过这些事的,知道该如何养殖淡水鱼类的,当然养海水鱼就算了,方家村也没那个条件,不过可以试试养些更好的鱼类也是不错的。

    方静心中其实好奇的是,为什么这里长江两边要建两座城,这才是方静好奇的地方,沔州在黄鹤楼的正西北面,而鄂州却是在黄鹤楼的后面,也就是东南面,两座城隔江而望,中间也没条桥可过,方静猜想是不是因为战争的问题而导致在这里要建两座城。

    其实方静只是猜对了一小半而已,这沔州与鄂州两座城,隔江而望,长江穿两城而过,本身在这历史中算是长见的了,只是这里的位置更特殊一些而已。

    沔州,武汉汉阳区,建这沔州城只是因为商贸发达,为了更多的客商行商而慢慢发展起来的一座城,临江的鄂州城,原本是军事用途,自然商贸不能集中于此,这才发展起了沔州城,再者鄂州城更多的是士族宗门的聚集地,如需要商贸,只能前往沔州,当然鄂州也是有商贸行径的,只是没有沔州城那么繁华罢了,鄂州城可不是现在的鄂州,而是武昌那一大片地域。

    方静兄妹俩下了黄鹤楼,往着鄂州城中的街道随意闲逛,各式院子,各式的房屋,虽没有长安城那样的大城里的里坊房屋漂亮,但在这长江边上,也算是一景了,街道两边的店铺淋立,叫卖声不绝,时有儿童穿行于街道之间追逐。

    “哥哥,那个可以吃吗?”方园指着一个摊位上的东西说道。

    “可以吃,我们去买些吃看看。”方静带着方园来到摊位。

    “大娘,这卖多少钱?”方静向着这位四十岁左右的摊主妇人问道。

    “客官,两文钱一份,你要几份?”妇人回应道。

    “嗯,来五份吧,给,一共十文钱。”方静递给妇人十文钱。

    “谢谢客官。”妇人把吃食分着放在两大片荷叶上,包好后递给方静。

    “小妹,给,这个应该好吃。”方静把一包递给方园,喊着方园吃。

    “哥哥,好吃呢。”方园咬了一口吃食,抬着头满脸的的开心向着方静说道。

    荷叶中包的其实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只是糯米加豆皮弄的一种吃食,类似于粽子,方静尝了之后,味道还是可以的,如果加些腊肉,肯定更是美味,只是在这大唐,肉类本就稀缺。

    ()


………………………………

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好河山

    方静兄妹俩随意的逛着鄂州城,欣赏着这坐古城的魅力,或许再过不知道多少年后,此处城廓将不复存在,历史中的战乱总会率先把这些近似于军事大城催毁,更或者是直接拆除。

    方静感叹着华夏的历史上,根本就是在战争中度过的,古城留下不少,但完整的没有一座,宫殿更是少之又少,方静可是知道,每朝每代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缮,更有甚者是重建。

    就好比长安城,到了明朝时期就重建了,更多的古城基本重建于明朝时期,当然,清朝时期也进行了不少的重建与修缮,要不然,留给后辈们的就有可能是残垣断壁了。

    “小妹,我们走吧,沿江而下,去看看这大好河山。”方静向着身边的小丫头说道。

    “哥哥,我们可以买些这个吃吗?很好吃呢。”方园举着手中的吃食,向着方静渴望的说道。

    “好,你喜欢吃,那咱们过去多买上一些。”方静带着方园重新回到刚才卖吃食的老妇人摊位。

    方静掏钱买了些吃食后,牵着方园往着城南行去,也就只有出了城南,才会有一些小树林,毕竟城里人员众多,方静可不愿在大众面前如此离去,这会使得整个鄂州城造成混乱的。

    方静兄妹俩出了城后,钻进小树林当中,随既飞窜上高空,踏空而去,远离着这座历史古城,远离着这座曾经在战火之中挣扎的古城。

    华夏人民的勤劳智慧,永远是这片大地之上最牛的存在,方静的前世,华夏可是曾有基建狂魔的称呼,可以想像基建对于华夏人来说,那是骨子里就已然存在的,拆了建,毁了建,根本无视任何艰难困苦,更何况只是重建一些建筑,或者重建一座城呢。

    方静带着方园在高空之上前行着,看着这脚下的山河大地,长江由西往东延伸,仿佛就像一条巨龙趴在这片大地之上,展示着他的雄姿,向着上天表示着他的不服以及不甘。

    “小妹,那里那座城叫江州(九江),江州之南就是彭泽湖(鄱阳湖)了,你看,就是那片大湖。”方静指着脚下远处的一座城以及大湖向着方园说道。

    “哥哥,那湖真的好大啊,那湖里是不是有很多的鱼?”方园听闻方静的话后,看着远处的大湖说道。

    方静只是想让小妹看看这世界,或者让其看看这大唐是如何样子的,可小丫头心中好像一直只想着吃的,或者能吃的,这使得方静想给这小丫头上上课都不行。

    “嗯,这湖很大,华夏第二大湖,湖中鱼虾蟹螺那是多不甚数,你看那湖中的船只是不是很多,那些船只看来就是打鱼的船只吧。”方静只能顺着小丫头的话往下说。

    “哇,第二大湖,那得多大啊,那最大的湖叫什么啊?在哪里呢?”方园听闻方静的话后,心中惊呀道。

    “第一大湖暂时不属于大唐境内,在吐谷浑,不过那座湖是咸水湖,那里牛羊鸟兽成群,以后哥哥会带你去那里看看的。”方静向着小丫头解释道。

    “嗯,哥哥,以后我要去看。”方园听后也是点头应道。

    江州,古时也称浔阳,因依浔阳江而得此名,浔阳江属长江浔阳段,所以也被称之为浔阳江,属于现代的江西九江,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名城,浔阳城中浔阳楼,座立于长江江畔,建立于唐朝时期,具体时间无从考究,古时只是一座民间的酒楼,后来被文人骚客们题于诗中,名声渐渐远播,现今的浔阳楼重建于一九八七年,自然与古时原有的浔阳楼有所不同。

    方静兄妹俩远离江州,继续沿着长江向东北方向而行,长江两岸各色的村镇城市,倒是比之北方要繁华了许多,至少在长江两岸的百姓有了衣食之来源,但这也必须是和平年代才有的景相,战乱之时,百姓也最是受苦受难的一类人了,就如前世很多战争电视或电影中一样,战乱起时,百姓们只得拖家带口的往着各处逃散,以此来躲避灾祸,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方静前世无法理解古代的百姓有多苦难,但此时的方静来到大唐已有几年时间,早已见识过大唐当下的情景,说是盛世,观大唐历年的征战,方静很想问问,这是所谓的盛世吗?

    前世的方静生活在和平年代,比之如今的大唐,那是好上不知道多少倍了,吃饱穿暖是基本,如果没有太祖,华夏能有这么好的盛世吗?前世的十几亿人如何活命?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农作物培育科学家以及研发人员,无法想像有多少人吃不饱饭,难道让那蒋光头他们带着一群吸血虫,继续吸着华夏人民的血吗?至少方静无法想像,但此时却是深有体会了。

    “哥哥,你看,那儿有一群大鸟。”方园拉着方静的衣服,指着不远处的一群候鸟喊道。

    “小妹,那是候鸟,到了一定季节,他们就要南北的来往迁徙,冬天去到南方过冬,夏天就回到北方继续生活,那群是大雁,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方静向着不远处的候鸟看去,向着方园解释道。

    “哥哥,那它们为什么要南方北方的飞啊,它们不安个家吗?这样飞不累吗?”方园对于这些候鸟的习性有所不知,好奇的向着方静问道。

    “候鸟嘛,至然要迁徙,它们的生命中是没有安家的这个概念的,因为它们受不了北方的冰雪天气,太冷了,留在北方过冬,没有食物,也容易冻死,只能迁徙到南方过冬,南方的冬天相对就没有那么冷了,自然也有食物供养着它们,这样也使得它们有了更多的精力去下蛋,去孵育幼鸟,它们当然也会累的,会在半中间落下,到田间沼泽湖泊中寻觅食物,要不然,又累又饿,谁也受不了不是。”方静向着方园解释道。

    “哥哥,它们有羽毛呢,怎么还会怕冷呢?”方园继续向着方静问道。

    “小妹呀,这羽毛虽是能保暖,但也抵不住北方的冰雪天气的,就像我们人一样,夏天穿一件衣服都觉得热,冬天穿一件衣服可就得受冻,得多穿几件衣服才能保暖的,这大雁也是如此,羽毛就像是我们穿一件衣服一样,冬季下雪天的话,它们也是受不住的,只能迁徙到南方过冬了。”方静向着小丫头解释道。

    方静也知道小丫头见识少,或者说认知少,自然对于很多的问题是不太懂的,就比如熊二,熊二在家里基本是除了吃就是吃了,睡觉的时间都相对而言少得可怜,毕竟熊二必须大量的吃才能保证身体的营养,而且熊二还是直肠子,别的动物进食后要一两天才能消化,可熊二半天就给拉了出来,这也就使得方园要经常打去打扫熊二的窝了,当然,方静也是曾经给小丫头普及过熊二的习性知识的,要不然,小丫头非得天天揍熊二不可,能吃又能拉,是谁也受不了。

    “小妹,我们下去吃些东西。”方静牵着方园下落到一座高山顶上,寻了块相对平坦的地面坐下。

    “哥哥,我要喝牛奶。”方园坐下后向着方静说道。

    “给,这是牛奶,这个荷叶包着的吃食也可以吃些。”方静从包袱里拿出在鄂州城买的吃食递给小丫头。

    方静自己也是向哑巴神仙要了罐冰阔乐,就着买的吃食,一边吃着一边喝,兄妹俩还时不时的笑笑。

    “哥哥,我们以后要去大海吗?上次吃的大虾最好吃了。”方园喝着牛奶咬着吃食,盯着方静说道。

    “行,到时候我们去了扬州,然后往岭南道去看看,到时候我们再去大海吃大虾。”方静答应着小丫头道。

    方静对于这个小妹,说头疼吧,算不上,但就是太爱吃了,虽然眼下小丫头还没有往着横向发展,但真要是天天肉食,大油大肉的吃,估计也过不了几年,必然从小丫头演变成一个胖丫头了,不过虾类的海味,想来增肥的机率要比肉类就小太多了,再者,海味也是方静一直渴望的。

    方静前世可是对虾过敏,海鲜也是如此,前世基本是不吃虾或海味的,这世方静也是期望着多吃些海味,至少得把前世欠下的吃回来,也算是补偿一下自己的胃了。

    方静兄妹俩坐在地上吃喝着,山下是繁茂的山林,杂草丛生,野兽动物却是不少,此地山高林密,也是少有人来,但也不能说绝对,毕竟连秦岭之内都有不少的人住着,更何况这里还不属于高山大泽之地。

    “哥哥,这个吃食以后要在家里多做一些才好。”方园拿着荷叶包的吃食放在嘴里咬着,向着方静说道。

    “行,这个吃食就是像粽子一样,你要是想吃,以后在家多做上一些,还可以往里面加些腊肉或咸蛋,味道肯定比这个更好。”方静看着手里的吃食,想着粽子的做法说道。

    “哥哥做的肯定好吃,就是不知道现在熊二怎么样了。”小丫头的心思永远是跳跃性的。

    方静根本有时候抓不到那个点,本应该是顺着往粽子上说的,可突然画风一变,又成了熊二了,这也就是小孩子的思维模式,基本是不按套路出牌的,想一出说一出的,可不管别人如何想。

    方静也是无语,毕竟小丫头只是个小孩子,思维跳跃也正常,难道方静还能把小丫头揍一顿不成,就像很多大人带小孩一样,根本抓不住小娃们的心思,只依照自己的思维模式来带小孩,那肯定就发毛了,揍小娃那也就成了家常便饭了,如果大人带小娃能顺着小娃们的思维模式走,想来带小娃其实也是一种享受。

    方静前世还是个小屁孩时,可是给自家亲戚带过小孩的,自然知道小娃们的心思,好玩好吃的,这是最基本的,只有顺着小娃们的兴趣爱好走,才能带好小娃,而且方静也明白带小娃最好的,就是不定时用某些东西或事情来诱导小娃,让小娃能形成自己的特定兴趣爱好。

    ()


………………………………

第一百六十八章 到江都

    兄妹俩吃完吃食后,起身窜向高空,直接往着扬州而去,方静没有过多的放缓速度,也没特意的加快速度,沿江而行,虽然方静不知道此时的扬州城如何,但想来必然是繁华似锦,人来人往。

    时过两刻钟后,方静带着方园已然到了扬州城的上空,望着脚下的大地,长江延伸至大海。

    “小妹,看到没?那里就是这长江的出海口。”方静指着远处长江的出海口向着方园说道。

    “哥哥,长江为什么要往海里流呢?”方园看向方静指的地方说道。

    “长江总长有一万两千六百里,地势由高往低走,长江的水自然要流向最低处的大海了。”方静向着方园解释道。

    “哥哥,长江有这么长吗?长江的水从哪里来的呀?源头在哪里啊?”方园看着方静问道。

    “小妹,这长江的源头在三江源,长江的水由很多的小江小河汇流而成,而这些小江小河的水又来自吐蕃藏地的一些山脉,而这些山脉基本是连年积雪,冰雪化水后汇流到长江,这也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长江,所以长江之长,总计一万两千六百里。”方静向着方园一句句解释,却也不知道自己说的对不对,但想来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好了,小妹,我们先下去,一会儿去扬州城逛逛,这两天我们就在扬州城随便看看。”方静带着方园下落到一处山林,抬腿往着扬州城而去。

    扬州城,建于公元前四百年前,古称江都,广陵,维扬,南临长江,北临津湖,津湖也就是高邮湖,南北大运河也是途经扬州城,有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佳称,又有着华夏运河第一城的美称,而此时的扬州城,才迁城几年时间,武德八年从原来的丹阳城迁治所到江北,形成了后世的扬州城。

    此时的方静牵着方园的小手,却是往着老城丹阳城而去,丹阳城的城墙并像长安城那样的大城那么高,但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上得去的,虽然城墙有些破旧,但依然坚挺的杵立在那里,向着世人展示着他的雄伟。

    穿过城门后进到城中,连片的房屋,依街而建,青砖灰瓦的样式,尽显其豪放气息,各色人流穿街而行,幼童们也是积攒着力量笑闹着,追追闹闹,好不显示着这座丹阳城的和谐场景,沿街而设的店铺淋立,叫卖声不绝,各色的商贾带着伙计与货物进进出出,繁华的景相,仿佛像是在向着上天宣泄着他的不俗。

    “哥哥,你看,那里也有卖油糕的呢,还有那里,有胡饼呢,还有汤饼,还有果子呢。”方园指着不远处的一处摊位向着方静喊道。

    “小妹,走,去买些果子吃吃。”方静带着方园往着卖果子的小摊贩走去。

    “老丈,这枇杷怎么卖?”方静向着商贩老丈问道。

    “这位小兄弟,这枇杷一斤两文钱,敢问要几斤?”商贩老丈向着方静问道。

    “来五文钱吧。”方静从包袱中拿着五文钱递给商贩老丈。

    “小兄弟,拿好,如果觉着好吃,可再来买些。”商贩老丈用着荷叶裹着了差不两斤多的枇杷,递给方静,还不忘拉拉客。

    “老丈,这枇杷要是好吃,我兄妹俩必然还会来再买些吃的。”方静接过枇杷,向着商贩老丈说道。

    枇杷,又名芦橘,金丸,芦枝,原产于华夏东南部,因叶子形似琵琶而得此名,其花可入药,其叶亦是中药的一种,种子与新叶带有轻微的毒素,生吃会产生微量的氰化物,所以建议莫要生吃种子与叶子,其果味甘甜,酸性适合,有止渴下气,利肺气,止吐逆功效。

    “哥哥,好甜,你吃。”方园抱着一包枇杷,捡了一颗吃着,还递了一个颗给方静。

    “嗯,味道还真不错呢,到时候弄些种苗种在方家村,到时候春夏之季也是可以吃上这枇杷的。”方静尝了颗枇杷,味道甜,酸性反而不多。

    “哥哥,那要多种一些。”小丫头真是吃着碗里的,惦记树上的,可是树都还没有呢,就想着要多种上一些。

    “行,到时候哥哥多种上一些,反正方家村的荒地多,也不怕没地种。”方静也觉得方园的这个建议不错,至少在果树上,方静是赞同的。

    “哥哥,那咱家不是得种好多果树?上次你带回来的就有好多呢。”方园想着家里要是果树多了起来,那真是有吃不完的果子了。

    “嗯,咱家至少得种十几二十种果树,要不然你们这群小娃娃可就没得吃了,至少每种果树得种个一两亩地才行,就算吃不完,村里的小娃们也可以摘些吃的,或者也可以做果脯呢。”方静想起家里的一些果实的种子还在育苗,估计这躺出行回去之后,就可以长大不少了,到了秋季也就可以移栽了。

    “哥哥,那咱家不是以后天天有果子吃了?”方园跟着方静边走边吃着枇杷,嘴里还向着方静问道。

    “应该可以的,到时候,咱家每个季节都要种上一些果子,春夏秋冬四季不停,大雪天里吃果子,是不是想想都美的很呢?哈哈哈哈。”方静也是大怀畅想着,真要到了大雪天吃果子,那可不就美滴很嘛。

    “哈哈,哥哥,那样最好了,烤火吃果子呢。”方园词穷,没有更多可以形容雪天吃果子的场景描述。

    方静继续带着方园逛着这座古城,欣赏着这座古城的美,领略着这座古城的前生今世,或许过不了多少年,这座古城又将毁于战乱,但眼下却是他最好的年华。

    随着方静兄妹俩的闲逛,对于这座丹阳古城算是有了一定的了解了,不懂的还会向着路人或本地人问问,丹阳城内,街道交杂繁错,房屋错落于城中,园林密布,算是园林吧,至少方静从墙外看着像是园林。

    对于长江对岸的扬州城,方静今日没打算过江去了,方静计划明日再过江去看看,毕竟是座新城,还有一些城墙还在建设当中,必然没有这座老城更为繁华,人流也必然没有那么多的,虽然扬州新城在建,但原本的旧址上还是有不少的矮城墙,以及不少的破旧楼屋。

    傍晚时分,方静带着方园寻了一家客舍住下,晚饭倒也简单,只是吃了些客舍提供的饭食,兄妹俩逛了一天的丹阳城,各种小吃食却是吃了不少,当然也有不少的果子,使得晚饭都没吃多少。

    “哥哥,肚子好饱,吃不下了。”方园揉着肚子向着方静说道。

    “行吧,那就不吃了,谁叫你一路走一路吃的,以后可不能这样,晚饭必须吃,以后小吃随便吃点就行了。”方静看着这小丫头剩下大半碗的汤饼,骂也不是,不骂也不是,浪费粮食可是不好的。

    “哥哥,这汤饼不好吃呢,要是好吃,我肯定吃完的。”小丫头还噘着个嘴狡辩道。

    “你这是小零食吃多了,你看你这小肚子,都快可以敲鼓了。”方静对这小丫头的借口无语。

    “好了,回房去吧,这大晚上的,都黑灯瞎火的,回去躺着睡觉。”方静把方园剩下的半碗汤饼吃完,催着小丫头进房间睡觉去。

    “哥哥,明天我们去哪里啊?这里都逛了好多地方了。”方园坐在床榻上看着方静问道。

    “明天过江去对面,看看那边,然后再往出海口去看看,再之后去杭州城吧。”方静计划着明日安排,但也只是计划,并没有明确一定会去。

    一夜无话,兄妹俩睡得香甜,大清早起来后洗漱结束后,结了房钱,往着城北行去,来到长江边上,准备坐船去扬州城看看。

    “哥哥,好多人啊,你看那边还有卖鱼的,哇,好多吃的。”方园指着不远处码头边上,大呼小叫的。

    “小妹,我们先过江对岸吧,早饭去那边吃。”方静牵着方园的小手往着码头行去。

    “老丈,过江去多少钱啊?我们兄妹俩要过江对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