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闲人-第3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榷市暂时还没建好,但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待到过了季可就来不及了。所以在两方签订正式合约后,便先以大同关外这处集结点先行进行贸易。贸易物品,主要便是针对羊毛。
每天都有大量的牧民千里迢迢赶到这里,也有许多牧民还是陆续返回。
返回的都是最先跟着一起来闹事的,这让当初那些没赶上,或者说是没敢跟上的部落羡慕的眼红。早知道这么闹腾也不会被治罪,当初就该跟着一起来才是。结果谁知道,这转来转去的,结果闹事的屁事没有,还领先了所有人一步。如今这些人返回去,就可以再次集结物资,然后准备往即将建好的榷市里去交易了。
在草原这个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多贸易一次,就会多收入一分,也就对度过严酷的寒冬更有把握。
好多人都后悔不迭,当初要是自己也胆子大些,跟着一起走一趟多好。那么现在这些丰收的队伍中,自己也就是其中一员了。
这件事充分证明了一句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一味的做顺民,危险或许会降到最低点,但是相应的,利好的改变机会也绝对与他们无缘。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大同关外的羊毛交易,随着王庭那边的贸易队伍到达,彻底达到了顶峰。
与散户相比,由王庭诸多大部落汇集起来的数量,可以用如山如海来形容。这就使得一时间,整个大同关内外上空,都弥漫着一股子怪异的味道。
朱宸濠一身青衣小帽,手中的折扇使劲的挥着,将那一股股刺鼻的气味驱开,但却仍然顶的他头昏脑涨的。
“这特么就是苏讷言的大买卖?大倒是真够大了,就是不知他那织造秘法是不是真如他说的那般神奇。”他侧着头对身边的刘养正说道。
刘养正面色苍白,往日灵动的双目都有些呆滞无神。听到主子的话,不由苦笑笑,摇头道:“王爷,事到如今,咱们也只能信他。否则咱们投入的万贯银两,岂不是也要打水漂了。不过以臣下以为,此事即便没有他说的那么夸张,但是赚肯定是赚的。你瞧那边。”说着,他冲着前面某个方向努努嘴。
朱宸濠凝目看去,脸上闪过一抹惊讶,低声道:“那是…。。南京魏国公家的商队吧。他们居然也来了,嚯,这架势可够大的啊。”
没错,那边就是魏国公家的商队。此时这支商队的拉车显然是这里最大的一支,那拉货的车足足排出两里地去,每辆车上都装满了捆好的羊毛,以至于压的车辙都足有两指深浅了。
“这么看来……”朱宸濠眼中闪过一抹精光,轻声呢喃着。但随即又目光一转,皱眉道:“对了,可知道那小子现在在做什么?按说这种时候,他应该亲自坐镇在这里才对吧。”
刘养正摇摇头,低声道:“据说他带着那帮子人,都去了妥妥那边。欲要在那里建一座城,用来做榷市之用。”
朱宸濠一惊,失声道:“什么?建城?”
刘养正点点头:“对,就是建城。”
朱宸濠:“怎么可能,蒙古人怎么可能答应?那城建好了后,又由谁来镇守?若是咱们大明镇守的话,那岂不等于往他们内里钉上一根刺去。”
刘养正面色凝重,缓缓点点头,眼神中不由露出几分钦佩,道:“这正是臣下感到佩服的地方。那小子别的不说,能让蒙古人答应他这点,就可谓是盖世之功了。有了这座城,对我大明的意义之大,不可限量。”
朱宸濠面色变幻不定起来,良久,忽然低声道:“你觉得这事儿,咱们能不能揽过来?此事若成,我的声誉必将能再上一个台阶,与我助益极大。”
刘养正微微沉吟了下,缓缓摇头,“王爷,臣下不建议这么做。此事那苏默做的,可不见得别人能做的。毕竟,他有着一个先天的优势,那就是那位蒙古公主……”
朱宸濠听到这儿,脸色猛地一黑,重重的哼了一声。图鲁勒图之事,让他丢尽了颜面。前时京中一行,本想着凭此拉上一支强大的外援,却不料百般算计之下,皇后忽然横空杀出,让他万千谋划俱皆成空,不得不胎死腹中。
这且不说,由此还搭上了鲁王一系,搞的声名狼藉。连带着,还有个杨大学士之子杨慎也赔了进去,据说,因为这事儿,山东鲁王那边,还有杨大学士对他都颇有微词,明里暗里开始对他疏远了不少。而这一切的源头,都指向那个叫苏默的家伙。
“该死的小畜生!坏某大计,当诛!”他恨恨的低骂道。
刘养正心中叹口气,静静的等他发泄完,这才又接着道:“王爷也不必为此多伤神,以臣下所料,依着那苏默的性子,怕是这里面肯定不会那么简单。蒙古人或许肯允许他主导建立榷市,但若说是真的筑起一座大城,也未必尽然。”
朱宸濠眉头一挑,惊喜道:“怎的,难道筑城是他自己吹嘘出来的?若那样,便是欺君!哼哼,回头让人盯紧那边。真要如你说的那样,定要狠狠的参他一本,看看到时候谁还救得了他。”
他恶狠狠的说道,眼中有着疯狂而怨毒的神色闪过。刘养正就不免又再心中暗叹口气。显然,那个苏默已经成了自家王爷心中的心魔了,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但是,这不过只是私下之间的仇怨,在他们所谋划的大计面前算什么?那苏默虽然确实讨厌,但却不能否认,其人其才,绝对非同小可。若是能好好拉拢交好一番,绝对会是己方的一大助力。
可这话现在却决不能说了,王爷是怎么也不会听进去的。说了不但起不到作用,反而还会给自己和王爷之间造成隔阂。
所以,刘养正只是默默的点点头,淡然应了。那家伙既然敢夸下这个海口,又岂能没有相应的手段?宁王如此急迫的参与进去,怕是到头来,一个不好就会收到牵连啊。
回头定要跟下面具体办事的人叮嘱一番,参与可以,但绝不能太深。最好能找一个替死鬼在前面,这样即便出了事儿,也追查不到宁王这边。
他这么想着,眼光不由遥遥望向北方。那个人此刻就在那边吧,也不知他究竟会有什么动作。
苏默有什么动作?苏默的动作很羞耻。长衫已经脱了,袖子和裤腿儿也挽了起来,一手端着个大海碗,咕咚咕咚猛灌着。另一手却伸到裤裆里,掏啊掏的……
好吧,入了秋的天实在太热,尤其是在大太阳低下,秋老虎的威力更盛往日,使得人人汗出如浆,浑身上下内外都湿了一层又一层的。结果就是,因为骑马赶路的缘故,磨的大腿内侧都起痱子了,这痒的啊……
张悦和徐鹏举齐齐捂脸,吐槽无能。该,让你整日骑着大熊浪,这下还浪不浪了?比起马匹来,熊的背部显然更宽阔许多。如此,慢悠悠走着的时候,自然可以盘起腿儿来坐在上面,那当然比骑马舒服多了,也更拉风一些。
可要是快速奔跑起来,这就势必让骑在上面的人腿张的更开。那不断摩擦之下,短时间还好,可要是长时间的话,嘿嘿,滋味儿简直不要太酸爽了。
尤其是这大夏天的,熊毛本身又生的厚实,摩擦完了再加上不停的汗水洇湿,不生痱子才叫有鬼呢。
“哥哥,形象!注意形象啊。”张悦看不下去了,忍不住低声劝道。
苏默翻了个白眼,将喝完水的空碗往他怀里一塞,撇嘴道:“我形象你妹!这挠痒痒都不行了?你可别跟老顾学啊,唉哟,那酸的,我都不稀得说他。”
老顾就是顾衡,早在离京之时,顾衡就在后面负责组织工匠物资,趁着苏默给他争取来的时间,将主要负责筑城的匠人们集中到东胜这里来,如今算是终于汇合了。
眼下提前偷运出来的水泥已经到位了,就等着后方将早已灌注好的承力柱运达后,就可以全面开工了。
欲要打时间差,在不可能的时间内最快的筑起一座城,形成既定的事实,那就必须一个快字。如此就肯定不能用常规手法去做,必须另出机杼才行。
所以,苏默采用的就是后世的钢筋浇筑法。但这个时代,别说钢筋了,铁都是紧缺物资,远不像后世那样充裕。所有的铁矿,大都用来打造兵刃铠甲等军备,只有少数,还要用在民生上面。
这样一来,若是想要用来筑起一座城的量,且不说将是何等的一个天文数字,单就是那质量也不过关啊。
而再有个法子,就是用大料顶替。可那样一来,成本则又太过高昂,得不偿失。要知道,能满足支撑起一座城池的大木料,绝对都是不知要生长了多少年的。这种料子,唯有一些原始森林中才能寻到。
草原上倒是有原始森林,可问题是,要在草原上的原始森林中取材,那不等于明白告诉蒙古人了吗?
所以,最终,苏默想出了一个取巧的法子。用水泥提前浇筑成一根根足够承重的水泥柱。到时候,只要先把水泥柱埋下,然后加上少许的青石围住,再直接用水泥灌注就行了。这样一来,既能保证结实度,又能最快的速度将城筑好。
而此时,他便是在运送水泥柱的现场,亲自下场为劳工们加油呢。这是一种政治秀……呃,不对,这叫做身先士卒,与广大劳动人民打成一片。
好吧,效果很好。广大劳动人民的情绪很高涨,而顾衡先生的情绪也很高涨,在看到了他这幅衣衫不整的模样后。
于是,作为一个正统的儒家弟子而言,顾先生难得的暴走了……
………………………………
第961章:萌芽
儒家最讲究的就是个礼义规矩,这礼仪规矩四个字里,礼在首位,仪便紧随其后,可见一斑。
然而咱们苏大公子却以才子之身,挽裤管撸袖子,跟个乡下老农一样的上蹿下跳的,试问顾衡能忍?
所以,难得的,两人认识以来,顾衡首次疾言厉色的进谏了一通,把苏默念叨的跟中了紧箍咒也似,这头疼的啊。却被张悦哥儿俩看到了这一幕,那个欢乐就甭提了,逮着机会就拿出来调侃一番,这才有了前面苏默那番话。
张悦和徐鹏举被鄙视了,两人也不在意,勾肩搭背的在一旁嬉笑着。
苏默狠狠的翻了个白眼,琢磨着是不是把这俩货给支出去算。几个人中,姚太监已经回京去了。合约既然正式签订了,他作为宫中的人,自然要先一步回去通报;
蒋正却仍带着三千禁军驻守在大同,等着三边总制杨一清到任后才能离开。所以,跟着苏默往东胜这边来的,便只有张悦和徐鹏举两人了。
只是这俩货你让他们上阵厮杀没问题,可要是让他们一起像苏默这样,不顾身架的跟众匠人打成一片,那是打死也不肯做的。这个时代,阶级之别深入骨髓,即便这两兄弟也不能免俗。如果真那么做了,不单单他们自己,便是他们的父辈也会跟着丢面子。
别说什么与民共苦之类的,后世影视里似乎不乏这种大赞特赞的清官儿,千万别信。虽然不敢说都是演绎吧,但九成九都是。剩下的一成,绝对属于个例,就说是凤毛麟角也不为过。
所以有这俩货在这儿,别说苏默心里隔痒,便是那些个匠人们也浑身不自在。
比如陈三儿,他不属于在籍的工匠,但庄户人嘛,什么都得会点。一些简单的木工瓦匠的活儿,都能上手。或许在后世,这绝对算的上一种才能了,但在这个时代,却是底层劳动人民基本的生活技能。不然的话,家中一些修修补补的活儿,每次都要去请工匠的话,那绝对是一笔庞大到不可承受的支出。
这次他是跟着赵老爹一起来的,图的就是听说这次的活计做下来,每人不但天天管吃管喝到饱,还能拿到不菲的工钱。这对于身处底层的他而言,简直就是天大的机遇。所以他毫不犹豫的请托了赵老爹,跟着来了关外。
只是话虽这样说,但他心中其实也是忐忑的。毕竟这是来关外啊,关外那是什么地儿?是鞑子的地盘!那些鞑子杀人不眨眼,凶残之名甚至可止小儿夜啼。
实话说,要不是听说是燕市公子招人,陈三儿还真未必敢迈出这一步。可燕市公子就不同了,且不说其人诺大的名声,单就传说他还是蒙古公主的驸马,这一点就可最大限度的保证大伙儿的安全了。
蒙古鞑子再凶狠,还敢对自家驸马爷凶?开玩笑呢吧。陈三儿的思维很淳朴,在他的认知中,官儿不管是大明的还是蒙古的,都是一个理儿。那就是官大一级压死人,驸马爷可是皇亲国戚的存在了,那就是最大的安全保障。
就这么的,他一路跟着大队足足走了两个多月,才终于来到了这片草原上。
这一路的见闻,让陈三儿大开眼界,不单单是那些从所未见的风土人情,更是因为这整支队伍干的活计。
天爷的,陈三儿发誓,他自诩也算是木工瓦匠里的小能手了,可是待他看到那些粗大的水泥浇筑的柱子,说是就用这玩意儿筑城,而且可以在短短的数天时间就能成时,还是被震撼的好几天没回过神来。
那可是真真的筑起一座大城啊,祖辈相传,那座城从无到有的筑起来,不得要个一年半载的。便是最快的速度,最好的匠人,听说也得数月时间。那还得是有着足够的人力的情况下。
可眼前呢,左右不过千把人,就说几天内就能把城筑起来,这是在说神话呢。至于赵老爹说的什么机械化,他是完全听的懵逼的。不过倒是由此知道了,自己这支队伍后面那一辆辆大车上拉的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就是赵老爹口中的神器,嗯,也就是那什么机械化。
据赵老爹说,那都是苏公子发明出来的,有着种种不可思议的伟力。在赵老爹口中,那位苏公子俨然神人一般,无所不能。
陈三儿能看出来,赵老爹对苏公子的敬仰完全是发直骨子里的,那甚至已经不能说是敬仰了,而是一种崇拜。他永远忘不了当时赵老爹提起苏公子时的眼神儿,那是一种如朝圣般的虔诚。他曾经在一些寺庙外看到的信徒眼中,见到过相同的眼神儿。
赵老爹据说是来自苏公子的家乡,那个叫武清的地方。而且还是现如今鼎鼎有名的武清新城。
武清新城都是原来从山东那边来的流民,还是当时在武清闲置的苏公子挺身而出,一力主张收留了他们,并且为他们兴建了新的家园,也就是那座号称奇迹之城,武清新村。
想着这些,陈三儿倒是有些释然了。这个时代的流民很惨的,可以说只要成了流民,九成九的人的下场都落不到好。不是在半路饿死病死,也是在不断的被驱赶着,最终活活耗尽生命而死。最多有少数人,铤而走险,最终落草为寇变成了盗匪。但是也逃不过一个哪天被杀死的命运。
所以说,赵老爹他们能遇到苏公子,绝对可谓是绝处逢生,就说是再生父母也不为过。那么赵老爹对苏公子如此态度,便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只不过释然归释然,陈三儿心中未尝不对这位苏公子更好奇了。因着赵老爹的缘故,他这些日子里留心打听了许多苏公子的事迹。然而越是打听,他就越是心中没底了。
这位苏公子的传闻什么说法都有,几乎没有类同的。但唯一的共同点却有一个,那就是神奇。所有的事儿都很神奇,甚至连他自己早就听闻的关于和那位蒙古公主的事儿,也有着无数神奇的版本。
这位神奇公子究竟是怎样的呢?陈三儿有了无数的幻想。但终于有一天等他真的见到了,却是让他始料不及的所有幻想尽皆坍塌,完全难以置信。
神奇公子其实并不神奇,相反,这位神奇公子完全就像个普通人一样。不,不对,也不能说他普通。因为按照常识来说,神奇公子也是个官儿,还是堂堂的太宰少卿呢。要知道,那可是比县尊都大的存在。
好吧,作为底层人士,在陈三儿的心目中,县尊就是天一样大的存在了。比县尊还大的官儿……陈三儿真心没什么具体的概念了。
但就是这样的大官儿,竟然能像个常见的乡农一样,跟大伙儿一起大叫着推车拉车,跟所有普通乡民一样,挽起袖子裤管儿,光着两条腿,甚至只穿个背心出大力,这实在太颠覆陈三儿的世界观了。
可不知为什么,偏偏这种颠覆,虽然让神奇公子在陈三儿心中的神坛上崩溃了,却令他感到说不出的一种情绪涌动。似乎……似乎就像是有着某种莫名的吸引力,吸引着他,感动着他,使得他不知不觉中,很自然的就愿意去接近、去拥戴。嗯,用说书里的话说,就是愿效死命那种。
这种情绪就这么无声无息的滋长着,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深。到后来,甚至比之赵老爹也不遑多让。
“慢点慢点,往南偏些,对对,就是这样,落……”
呯!
地面似乎轻轻的微震中,又一根粗大的水泥柱子,在吊臂的调整下安然落下,几乎是严丝合缝的跟先一步埋下的那根柱子对接上了。然后就是另一拨人迅速跟上,将一袋袋早已填充好的砂石堆在两侧,紧紧的挤住接缝处。
而在更远的地方,两排大青石堆砌起来的城墙,已经初见雏形。恰好将无数根水泥柱子夹在中间,只要等后面浇灌上那个叫做水泥的东西就成了。再然后就是等着这些水泥彻底干了,这城就算是齐活了。
用来堆砌成城墙的大青石都是提前打磨好的条石,也是用那个叫吊臂的器械驱动,简直快的不可思议,比以前完全靠人力去堆,效率完全就是天地之别。
所谓筑城,其实最大的工程就是指的城墙。因为唯有城墙才是起到保护和却敌的作用,必须要足够结实高大。只要城墙建好,至于城里的建设,不过就是些房舍之类的,相对于城墙而言,实在是在简单不过了。只要城墙建好,完全可以慢慢增添,随用随建都行。
好神奇!
陈三儿抬手抹了把汗,望着那几乎是肉眼可见不断延伸的巨大城墙,双眼放光,有种炙热的火焰跳动着。
如果,如果自己能彻底学会这种筑城法,那岂不是等于有了一项神技傍身?以后自己完全可以靠这种技能去主动接活儿,专门为人搭建各种房宅园子。相对于建城而言,那些房宅园子可要简单太多了。
只要学会那水泥柱子的造法!对,那才是关键。而听说在武清,这种技术就掌握在新村手里,并不排斥人去学。虽然整个水泥技术已经被苏公子献给了国家,但是民用方面,却是完全开放的。
据说,这也是苏公子当时特意要求的,就是为了给普通大众多一个生存的技能。所以说,苏公子他当得百姓们的尊崇。与普通百姓而言,他完全可称为圣人。嗯,跟鲁班圣人一样!
陈三儿默默的想着,眼中露出坚定的目光。大明弘治十三年的秋天,在这个关外的荒土上,一颗资本的萌芽破土而出,悄无声息的绽放开来……。
………………………………
第962章:猜到
阴山之北,沙井。
这是隶属于净州的一个小地方,处于洪武界线以北,但后来永乐大帝数度攻入草原,将此地纳入了大明版图。
只可惜后来永乐薨逝,大明渐渐不复之前威势,这一片土地又被反复争夺,算是成了一条争议地带。
而后,随着蒙古草原再次渐渐崛起,到了今时今日,这里实际已经完全成了草原的领地。
沙井很小,但是却在战略上具有颇为重要的意义。蒙古王庭常年再次驻有一营兵士,算是监控南方大明的哨站。
而今,阿尔博罗特便是暂时驻扎在此。右帐汗王已经返回王庭去了,他身负箭伤,榷市盟约又已签订,于公于私他都必须回去向达延汗复命。
其实在右帐汗王心中,也是迫不及待的想要脱身。这些日子几乎等于是被阿尔博罗特强绑在身边,他实在是有苦说不出。现在终于可以离开了,心中总算是送了口大气。
这个昔日他看着长大的七台吉,现如今竟变得如此机诈狠辣,每每让他都有些不寒而栗。所以在到达沙井后,仅仅只稍作歇息,他便迫不及待的提出回返。
阿尔博罗特已经基本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当下也不挽留,只是殷殷相送,不知情的人看到,俨然一副叔侄情深的场景。
将碗中酒水一饮而尽,右帐汗王转身上车。只是当迈上车驾后,终是不免心中软了软,就车上回身看向阿尔博罗特,略一沉吟,才郑重的道:“阿尔,你要小心那个苏默。”
阿尔博罗特一怔,似乎恍惚了一下,眼底有一抹暖意闪过。但不过瞬即便又恢复,微微笑道:“王叔放心,我自晓得。”
右帐汗王眉头蹙了蹙,欲言又止。但终是轻轻叹口气,点点头转身进了车厢。
帘栊放下,御者一声喝叱,马车粼粼声中,开始启程。左右汗帐侍卫纷纷唿哨,打马跟了上去。
阿尔博罗特目送着右帐汗王的车驾渐行渐远,脸上笑容渐渐敛去。眼睛微微眯起,脸上若有所思。
右帐汗王临走前专门叮嘱一句,似是意有所指,这让阿尔博罗特不由的警惕起来。
其实他已经对苏默极为重视了,经过了之前几番交手,他可谓是连连吃瘪,哪里还会轻忽苏默?但他不轻忽,却也不认为自己真的输了。
至于说那些各种吃瘪暴怒,大多都是他刻意做出来的表象而已。苏默在算计他,他又何尝不在算计苏默?如今王庭那边已经有了回报,浩齐特部已经整束了一支五千人的大军,即将奔赴这边为他所用。
浩齐特部又名蒿齐忒,此时尚属于察哈尔麾下,算的上察哈尔部麾下数一数二的强力大部。真实历史上,这支部落最终成为了阿尔博罗特的分封所部。
但是时至今日,在苏默的横空出世后,这个部落却远比历史上早了十数年就出现了。
有了浩齐特部的五千兵马,阿尔博罗特自认完全可以碾压苏默了。所以,这些日子,他确实有些松懈下来。可是今日被右帐汗王这么郑重其事的提醒过后,他忽然觉得自己确实有些大意了。
“妥妥那边可有什么动静?”他负手而立,头也不回的问道。
多伦转身招来一个侍卫低声说了几句,这才上前两步,恭声道:“主上,那苏默并不在妥妥,而是在一个叫东胜的地方。妥妥那边倒是在不断运送一些物资过去,整日络绎不绝的,不过……”
他说到这儿顿了一下,似乎在犹豫着怎么解说。
阿尔博罗特却不由的目光一凝,霍然转回头来,看着他道:“你刚才说什么,他不在妥妥?”
多伦啊了一声,点头道:“是。”但随即又反应过来,解释道:“他在东胜,就是那个当日最后选定建立榷市的地方。”
阿尔博罗特眼中闪过一抹异色,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当日两下里为此来回拉锯,甚至还为此打了一架,他当然知道那个地方。虽然那处所在确实算的上丰沃之地,但终归只是个屁大点的地方。
而他之所以惊诧的是,苏默竟然亲自到了那个地方。难道说,他真是如此重视榷市一事?还是说,那家伙又再搞什么花样?以他对苏默的尿性的了解,由不得不多想几分。
只是想了一会儿却想不到什么,便摇摇头,转而问道:“继续说,不过什么?”
多伦这才道:“是,咱们的探子回报,他们运送的全都是一袋袋的东西,看上去应该是粮秣之类的。而且,数量极大,若按军粮计算,怕是能足足供应一万大军三月所需。”
阿尔博罗特眉头猛地拧了起来,眼中露出冷厉的光泽。沉声道:“还有什么,继续说。”
多伦应了声是,又道:“还有就是,妥妥那边并无任何关于建筑方面的物资运送,倒是东胜那边这些日子忽然多出了许多的物资,还有大批的匠人。这些匠人据察全是从大明那边过来的,随同一起而来的,还有许多粗大的石柱,功用暂时不明。东胜那边巡视的极严,咱们的斥候过不去,无法探明详细。”
阿尔博罗特闻言,眉头皱的愈发紧了起来。粗大的石柱?那里是要建榷市的,可是建榷市需要用什么粗大的石柱吗?不对劲儿,这里面怕是大有蹊跷!
可以说,如果这事儿换成是其他的人,阿尔博罗特最多就是好奇一下。可一旦换成是苏默这个诡诈无耻的家伙,阿尔博罗特便觉得心惊肉跳,半点大意都不敢有。
那家伙无利不起早,岂能凭白做没用的事儿?既如此,那些粗大的石柱,就必然关联着什么。可是究竟关联什么呢……石柱,石柱,难不成,他想用石柱围成榷市的防御工事?
他想到这儿,不由自失的一笑,摇摇头把这个念头抛开。开什么玩笑呢,要建造栅栏防御,附近有的是大木可就地取材,应当足够建起一座坚固的大寨,哪里还需要费事八脚的从大明内地往这儿运什么石柱子。
难道他是想建个石质的堡垒?可那也说不通啊。堡垒这种东西阿尔博罗特当然知道。前朝有宋一代,就曾为了抵御西夏,在当时边境一线,建起了庞大的堡垒群,堪称一大奇迹。
只不过那种堡垒多是以石料黄土夯成,又哪里需要什么石柱子?除非他要建的堡垒极大,大到像一座小城那样……
嗯?!等等!小城!难道,他竟是要……。
他心中忽的闪过一个念头,但随即却又摇摇头,自我否定了。开什么玩笑,建城是那么简单的吗?就算是一座最小的城池,长宽也要数百米开外,更不要说更大规模的了。
那种城池,一旦开建就要一两年的时间,这是最少了。就以昔日赫连勃勃建的统万城来为例,那可是动用了十万人,足足耗费了六年之久才堪堪建城。
当然了,那座统万城绝对属于大城。城分东、西,各自周长延绵五里有余,加起来那就是十多里。而苏默就算是建个再小的城,总也得有个十分之一吧。否则的话,不但连榷市都展不开,更不要说起到军事用途了。
再者,单从时间上也来不及啊。哪怕再小的城,就按照之前说的那样,只有统万城的十分之一大小,也差不多需要一年的时间。这还是在保证充足的人力物力之下……
唔,充足的人力物力……他忽然想起刚才多伦说的,东胜那儿聚集了大量的工匠,除此之外,那家伙这次来大同时,不还跟来了近万人的匠人吗?这么算来,物力暂且不论,但这人力……似乎是勉强够了啊。
不行不行,对那个家伙,怎样的小心都不为过。这事儿,必须要搞清楚!
想到这儿,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