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闲人-第2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遥砟彼肌

    由是,芜湖会馆应运而生。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会馆既然打着同乡的名号,自然就不会单单只接受士子。一些个不明所以的吃瓜众,在知道了京中有这么个组织后,纷纷请求加入。毕竟,以古时的交通、通讯状况,一个异乡人能在异乡找到同乡的组织,那绝对是最妥当的依靠。

    就这么的,人越聚越多,到了最后,整个芜湖会馆完全变了味儿。从一个原本暗中抗拒朱棣的反抗组织,渐渐的转变成一个真正的同乡会了。

    当然,这其中,明成祖手中的锦衣卫功莫大焉。其中的隐秘,就不在这儿多做赘言了。

    芜湖会馆最后虽然变了味儿,但是其最初秉承宗旨,最终还是被皇家侦知了。

    要知道,那会儿毕竟建文的生死成迷,民间各种版本的说法不一而终。朱棣最终也不敢太过酷戾,只能暗中使人留意。

    之后,随着帝王的更迭,成祖一系已经稳稳的把持了皇位,不可动摇。所以,对会馆的谋逆可能,渐渐的便也骤降到最低点。

    然而时移事易,会馆的发展并未止步,反而逐渐丰富起来。从初时的同乡相助,发展到后来的同业聚集。后来,甚至有些文人们也开始聚集,组成某些团体,亦称为“会馆”。而这种会馆,便是党派的雏形。

    这其中,又多以清流为众。那么何为清流?听上去似乎很高大上的样子,实则多是些不得志的文人罢了。正因为他们的不得志,所以才有了不甘的发泄,品评时政,弹劾政事,一时间风头无俩。

    可凡事都是对立的。他们爽快了,被针对的就必然不爽。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皇家。再其次,则是既得利益者了。

    皇家不必说,左右不过就是那些个破事儿。而既得利益者们换了一茬又一茬,随着历届科举,渐渐的沉淀下许多人也进入其中,从而使得这些原本单纯对立面的人,成为了两下利益的代言人。

    于是乎,会馆终于发展成一个谁都无法驾驭的怪兽。文人士大夫们,对其是又喜又恨,偏却不敢得罪。因为此时的会馆,已经具备了舆论引导的实力,再不是哪一个人可以撼动的了。

    但是正因为这种局面,也使得权贵阶层对会馆的出现极为慎重。轻易不会放任类似组织的出现。谁也不知道,忽然冒出的新会馆,其政治诉求是哪一方的代表,又终将让哪一方得利。

    所以,只要是出现这种苗头,权贵们第一时间便是全力打压。能灭则灭,绝不留情。甚至原本无怨无仇,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也会忽然某一刻跳出来踹上一脚,这都不算奇怪。

    这种局面下,苏默冷不丁喊着自己要开个会馆,你说如何不让张悦要昏过去?作死都不是这么个作法的!

    这一通的解释,只把苏默听的是目瞪口呆,半响无语。
………………………………

第677章:会馆和会所

    苏默是真的听傻了眼了。他怎么也想不到只是一个会馆而已,背后竟能和藩王造反扯上关系。

    而他之所以考虑要搞个会馆,根本原因也是为了当日在蒙古王庭时的那个承诺:羊吃人。

    可要是想达到羊吃人的程度,就必须是羊毛纺织业达到一定的规模才可实现。否则若只靠着十几二十个的小团体,那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再往大了点说,苏默想要推动的其实就是工业化的进程。唯有达到后来民国时期那种规模的工业化,才是实现他所谓羊吃人的基础。

    也就是说,必须围绕着羊毛形成一条利益链条,无论是上游还是下游的工序,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并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

    而要达成这个目的,首先就是必须要有足够多的利益索求者参与进来。然后还有要配套的生产环境,这个环境可分为两大部分。其一是市场氛围,有一个会馆显然会对这种氛围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而其二,就是生产必备的工具了。也就是羊毛纺织机。羊毛纺织机和普通的织布机并不是一回事儿,在很多细节上都有着天差地别。

    苏默后世时只是个教美术的老师,并不是什么物理化学的理科生,他又哪里懂得那些?只是通过网络才知道了些相关的大体知识罢了,真要想具象出来,却必须要通过更多的匠人不断的试验,才可能做出来。

    而在这个过程中,他苏默唯一能做的就是提点。给出一个大体的框架和原理,苏默相信,以古人们的智慧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但这有个前提,那就是必须能聚集起足够的匠人,还必须是有点水平的那种。

    可是他一个白身,招揽几个这样那样的匠人当然没事,可要是大批量的招募匠人,先不说能不能招到,单就这动静怕就要引人注目了。一旦被人盯上,他还要不要干别的了?

    显然,如果能开办一个工业会馆,以上的问题都可迎刃而解。而且,除了上述这两个难题之外,他想弄这么一个会馆还有一层更深的含义。那就是聚势!

    来到大明这么长的时间了,又经历了几番为难,苏默已经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根基的浅薄。无论是他想做个悠闲的富家翁,还是掌控一隅自保也罢,都需要有丰厚的人脉才可。

    否则就凭他一个人,单枪匹马的,即便是能聚拢起财富也守不住。身周环伺的那些贪婪的目光,绝对会将他撕成碎片,连片骨头渣都不带剩下的。

    可眼下,张悦这么一番话之后,他知道,这个谋划算是胎死腹中了。至少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了。

    “那现在存在的这些会馆又是怎么回事?既然如此艰难,怎么还在开着?”苏默仍有些不甘的问道。

    张悦苦笑道:“我滴哥啊,你怎么还没明白过来呢?现在这些会馆,要么是那种根本不成气候的,最多就跟个诗社之类的表象而已;再要么,便是身后捆绑着极为深厚的人脉和背景那种。而后一种,都是已经历经了数十年的沉淀,让人不敢轻易去动了。如哥哥这般,想要新建一个,却是没那么容易了。”

    张悦耐心的解释着,心下其实还有个原因没说出来。若说别人或许搞一个就搞一个了,只要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或许在没人关注的情形下还有可能。

    可是你苏默,我滴个天,你丫就从来没消停过。且不说你还要在京城这个首善之地搞这种动作,单就你这个人往那一站,就会引来无数盯着你的目光。这种情形下,你还想安生?怎么可能嘛。

    苏默就咬牙了,拧着眉头苦思。你妹的,这么个大好的谋划,竟然不能施展,让他极为不甘,心中就跟百爪儿挠似的。

    “好吧,既然会馆不行,那老子就开个会所!老子开会所总不会不成吧?”半响,他忽的灵机一动,恨恨的说道。

    会所跟会馆只差一个字,但却是全然不同的两码事儿。会馆若说是个针对性极强的专项所在,那么会所便只是一种更偏向于交际的娱乐场所了。

    “会所?”张悦有些愕然,这名词他可真是有些不太明白了。与会馆不同,会所却是一种舶来品。它起源于欧洲,兴盛于近代,此时的大明时空却绝对是没有的。

    不过要是发散一些说的话,其实会所也早在宋时就有了雏形。比如那些这园子那园子的,就是一种最初的会所形式。只不过与真正的会所比起来,它的功能显得很是单薄,最初的目的性也极简单。但是单单隐秘性,却又比会所更甚。

    这些园子多是打着某个名妓的名头所建,为的就是提升名妓的身价,所有目的都是围绕着由此吸引来的利益而来。而更重要的人际交往场合,却只是不经意的副产品而已。这就和会所的功用,相差了天地之远了。

    苏默细细的将整个思路跟张悦说了,张悦听的目瞪口呆,好半响回不过神来。

    自己这位哥哥究竟长了个什么脑子啊?竟然连这种形式都想的出来。毋庸讳言,这个所谓的会所,可比那些个大家名妓坐镇的青楼高大上太多了。若是真弄出来,妥妥的将那些个有名的妓馆青楼都要压一头去。

    可是

    张悦震惊过后又开始嘬牙了。尼玛,这会所听上去虽然很高大上,可却太容易让人将其跟青楼妓馆混淆了。你一个堂堂英国公府的侄少爷,竟然去开一个妓馆,这这这

    好吧,张悦觉得,自家这老大完全就是作死无极限的节奏啊。真要搞出来了,不错,开会馆的那个风险是没了,可一个“放浪形骸、有辱斯文”的罪名却是妥妥的。那样的话,还不要让御史们弹劾成筛子啊。

    就算那些御史清流们肯放过,可这事儿单就英国公的脸面上也不好看啊。一个大明勋贵去开窑子,我去,这实在是好说不好听啊。

    “哥哥啊,这个这个”张悦一脸的便秘,这纠结的。

    苏默嘿嘿一笑,挑眉道:“咋,是不是觉得会给人误会,名声不好?”

    张悦就苦笑着看着他,这不挺明白的吗?那你还提这茬儿干吗?

    苏默眼珠儿转转,摆手道:“放心,我自有计较。我只问你,抛却这个原因外,我开个会所没那些乱七八糟的毛病了吧。”

    张悦暗暗叹气,只得无奈的点点头。心里却暗暗吐槽,这尼玛还不如你开会馆呢,好歹那也是个正行吧,怎么也比你去开窑子好听太多了。

    只不过这话却不好说,毕竟苏默刚才解释的很清楚了,他也明白这个所谓的会所,确实跟妓馆不是一码事儿。可问题是他明白没用啊,总得让别人都明白才行。可你总不能逮着个人就跟人解释,我这会所是一个高大上的人脉交流场所,绝对不是妓馆青楼我去,那跟此地无银三百两有啥两样?真是愁啊。

    苏默却哪管他心里怎么想,只要不去沾惹那些个麻烦就行了。会馆一时半会儿开不起来,那就先把会所弄起来,说到底,所有的事儿还是最终要落实到人身上去做。那便分成两步走,先把人脉聚起来再说。

    至于名声,苏老师又不准备入仕,要那名声有屁用?更不用说,经历了这次蒙古之使的事儿后,他传奉官的臭名已经扣实了,再坏又能坏到哪里去?

    若能靠着这个会所聚拢积累足够的人脉,那以后将会有无数的拥趸去帮自己正名。更不要说,通过这个会所的经营,也能极快的汇聚庞大的财富了。

    张悦现在还没概念,根本不知道一个会所的价值有多大。苏默却是太明白不过来,尼玛,后世那些个高档会所,随便一张卡就要几万几十万的,更甚者,甚至上百上千万的都有。

    而通过这种汇聚的人脉,延展开的各种合作,又将带来更大的利益,那又不是区区会所一地消费所能比的了。那将是一个庞大的平台,有着将更多触角伸进各个领域、平添无数机遇的平台!

    干了!

    苏默狠狠一握拳,眼中闪出坚定之色。既然决定了,当下便开始拉着孙四海安排起来。

    会所和会馆截然不同,自然所需的建筑功能也大不相同。单就这处园子来说,肯定不能建成如后世那样的会所。而是要因地制宜,偏向于苏杭园林式的那样。

    中华无数的瑰宝中,江南的园林绝对是排在最前列,令无数人叹为观止的。尤其是以明清时期,江南园林已经达到了一个巅峰,其中美轮美奂的布景,妙到毫巅的构思,直到后世千百年都令世人赞叹不已。

    而苏默此时便正好处于这么个时节,若是能趁此将后世那些名园先一步弄出来,说不定还能混个园林界的开山怪的名头呢。到时候,便单只这一个名头,也抵了说他是开窑子的臭名了。

    谁又能说,一个胸有丘壑,能设计出如此大雅格局的人,会是一个开窑子的低贱之辈?更不用说,张悦所担忧的那个名头,也不一定真就能落到他苏默头上。

    苏老师可是早有了腹案呢。专业的事当然要让专业的人去做,他才不会傻乎乎的冲到最前线。

    苏老师一向的宗旨是:糖衣自己剥下来吃掉,炮弹却是敬谢不敏,送给他人才是王道。
………………………………

第678章:密旨

    牟斌独坐静房之中,却怎么也静不下来。一颗心起起伏伏的,无处安置。

    今个儿苏默忽然冲进镇抚司来要人,他连见都不曾见,便直接使人将其赶了出去。这事儿究竟做的符不符合皇帝的心思,他实在有些摸不准。

    早在武清那一次,他就隐然感觉到了苏默这个人的不凡。不过当时也仅仅是觉得不凡而已,并没太多放在心上。

    可是之后一系列的事儿发生后,他再次审视其人,却不由的暗吸口冷气,数次在心中重新给予定位。之所以如此,一来自是苏默的种种作为令他侧目;这二来,也是最重要的,他作为皇家的近卫,能明显的感觉到,皇帝对这个苏默的不同。

    尤其是这一次,皇帝竟然直接下旨将程敏政放出诏狱,转至刑部受理一事,其中内情别人或许还要猜测一二,他却是最明白不过了。

    什么程敏政于社稷有功,什么君臣相得全都是幌子。真正的原因,就是向那个叫苏默的小子传达善意罢了。

    煌煌天子,竟然向一个平民示好,这简直是匪夷所思。你说苏默不是平民是钦差?好吧,传奉官听上去是官,但是在所有人心目中都清楚,那根本不算数。至少,在此时的大明朝,真的是不算数了。

    但是不管那官职如何,就算苏默是一个白身,可单就这份圣宠,可比任何官职都重要了。这样一个人,牟斌得罪他真的妥当吗?

    实话说,今个儿苏默上门,牟斌真的挣扎过。考虑是不是适当的满足苏默的要求。不敢说应他所求直接放人,但至少可以让他见一面那囚徒,也算是一桩人情。

    可转念一想,他又咬牙否决了这个念头。无他,他是皇帝的家臣,那就必须先对皇帝忠心。否则一旦失了皇帝的信任,那他便什么都不是。

    苏默固然得了皇帝的青睐,但皇帝不也没明面上表示什么吗?更何况,这小子此次还是偷摸跑回来的,他作为皇家耳目,不直接拿人就已经是极限了。如果再暗中勾连牟斌才不会认为自己身边就干净了,没有皇帝暗中吩咐的眼线盯着。怕是稍有差池,便是万劫不复的下场。

    所以,他终究还是决定一切行动听指挥。没有明确的命令,他就按照正常程序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锦衣卫指挥使,听上去好厉害的样子。往昔锦衣卫的威风煞气,确实也够霸气。然而牟斌却清醒的认识到,那些所谓的威风,所谓的煞气,都不过是过眼烟云。

    锦衣卫所有的权利,都来自于皇帝的一念之间。文武官员们如果犯了错,还要经过什么三司会审、六部合议的,但是若他们厂卫如果犯了错,却根本不需要任何手续,皇帝说杀便直接杀了,没有半点顾忌可言。

    这便是家臣!

    不过虽说如此,他也从不去做太过分的事儿。其中固然是本朝弘治帝善心仁慈,有意识的约束厂卫的原因,但和牟斌自身也时刻自省有着极大的关系。

    锦衣卫是家臣,是天子的耳目、鹰犬,按说就该张牙舞爪,就该全心只为天子一人之利而动。换成朝中大臣的说法,那就是必须要做一个纯臣、独臣才对。

    可是牟斌却有着足够的清醒,他知道真要那样做的话,那他的下场绝对和他历届前任没有太多差别。比如当初的纪纲

    家奴就是家奴,天家无情也不是说说玩的。如果他真的那样做了,或许皇帝会开心,但是一旦到了需要的时候,却绝对会毫不犹豫的将他抛出来顶罪。

    那样的话,即平息了民愤,还赢得了朝野上下的支持和好评,简直不要太合适了。

    牟斌不想做那种傻乎乎的牺牲品,所以从他执掌锦衣卫以来,面上虽严苛冷峻,但实则手下却极有分寸,从不做过头的事儿。甚至在某些时候,还会暗暗对某些涉案之人给予些照顾。这也使得他在士大夫们的眼中,一改昔日锦衣卫的恶劣形象,从所未有的得到了文臣们的认可。

    正是本着这个原则,今天苏默来闹腾的时候,他虽然没有放水,但也没多为难苏默。否则的话,真当锦衣卫是那么好闯的?张悦这个英国公世子有面子不错,可那面子要他这个指挥使给才算有,若是不给,那便什么都不算,任谁也说不出个不字。

    毕竟,张悦只是英国公的儿子,还没有真正袭爵,这是其一;其二,即便是真正英国公驾临,可这里却是北镇抚司衙门,只对天子一人负责的所在。英国公再如何位高权重,却也没那个资格指手画脚。

    所以说,他能轻描淡写的放过两人,任其离去便已是天大的人情了。

    然而事情做完了,他还是有些不踏实。别人如何看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怎么想!

    皇帝对苏默有所求,自己这么断然拒绝苏默,会不会打乱皇帝的布置?皇帝会不会迁怒?

    反过来说,在某种程度上,自己纵容了苏默的闯衙,也算是下了皇家的威仪和脸面,这么做会不会让皇帝误会,觉得自己有私心?

    这其中种种微妙,实在不好把握啊。如今这位天子,在外向以仁孝著称。世人但凡提起来,便皆赞不世仁君。可是牟斌却知道,这位天子仁则仁矣,却绝不是前朝北宋时,那位以仁著称的仁宗之仁。

    北宋仁宗那是真的发自骨子里的仁,便是对敌手都尽可能的从仁的角度出发对待。这也是为何,他薨逝后,甚至连当时的敌国大辽,无论从辽帝还是臣民,都莫不恸哭失声,哀悼不已的原因;

    而自家这位弘治天子,他的仁只是对忠于自己的人才会展露。若一旦让他认定是敌人了,那酷戾的手段,便想想都令他不寒而栗。

    牟斌可绝不曾忘记,昔日弘治帝刚刚继位伊始,是如何犁庭扫穴般的打击成化众臣的。那叫个干脆利索,果决狠辣。若有人看到当时那场面,又谁会跟一个“仁”字和这位联系上?

    牟斌微微阖目,心绪万端的想着。正烦躁之余,忽听得门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待到门前才将将停下,随即一个声音在外唤道:“督帅,宫里来人了,有旨意。”

    牟斌微微一窒,连忙起身开门,却见正是心腹魏敞躬身侍立着。眼见牟斌出来,急上前一步靠近,低声道:“督帅,来的是杜大官。”

    牟斌遽尔一惊,脸上不可自抑的动容起来。略一点头,脚下又紧了几步,直往前厅而去。

    皇帝有旨意,往日最多就是派个小黄门跑一趟就是,何曾劳动过杜甫这尊大神?可以说,这十几年来,杜甫已经俨然是弘治帝的化身一般了。能让他亲自跑一趟的事儿,这得是多大啊?

    牟斌有些不淡定了。

    “哎呀,杜大伴,怎的劳驾你亲自前来了?斌迎接来迟,罪过罪过。”到的前厅,牟斌一眼看到厅中安坐的那个身影,可不正是杜甫是谁。连忙人尚未至,笑语欢声便先传了出去。双手抱拳,边迈步而入,边唱诺赔罪道。

    厅内,杜甫橘皮似的老脸微微抽动,堆起个假模假样的笑容,也同时起身还礼,尖声笑道:“都是为陛下效力,何来罪过一说?督帅却是客气了。”

    两人都属皇家家奴,平日里多有交集,倒也不须这般假作。但是这毕竟是在宫外,两人谁也不敢大意,露出什么过分的热情。否则一个天子近侍,一个密探头子,走的太过亲近想要做什么?

    是以,互相打着哈哈稍一客套,便直接进入正式流程。杜甫转身往上位一站,牟斌则微微躬身在下首站定,屏气凝息,静待旨意。

    然而杜甫却并没马上宣旨,而是先四下扫视一圈,淡然道:“此乃单对牟斌一人之旨,无关人员便都回避吧。”

    牟斌一愣,随即赶忙冲众人挥了挥手。魏敞等几个亲卫不敢怠慢,踮着脚招呼着一众下人瞬间走了干净。待到出的门去,又谨慎的回身将门也关上。

    直到屋中只剩下杜甫和牟斌二人,杜甫这才轻咳一声,低声道:“好了,此番圣上旨意乃是口谕,督帅好生听着便是,不需跪接。”言罢,上前一步,附在牟斌耳边,轻声说了起来。

    牟斌先是一愣,随即赶忙仔细听着。只是越听越是惊讶,到的最后,已是满脸的震骇不信之色,直勾勾的看着退后半步的杜甫,嘴巴张开又闭上,闭上又张开,却是半响没说出一句话来。

    杜甫看的明白,眼底闪过一抹复杂,面上却是再次点了点头,示意他没听错。

    牟斌长出一口大气,似要将万般震惊都吐出去。随后又使劲闭了闭眼,将刚刚听到的旨意消化了一番,这才重新睁开眼来,躬身道:“臣,领旨。必不负圣上所命!”

    杜甫嘎嘎一笑,点头道:“好,如此,杂家便先行告辞了。”说罢,大袖一扬,径直推门而出,竟是半刻也不多留。

    后面,牟斌目送着这老太监的背影,脸上满是复杂难言之意。
………………………………

第679章:奇葩两兄弟

    京城这些天忽然变得热闹起来,热闹的原因是因为三件事。第一件是京城日报上连篇报道的一篇文章:燕市公子北地游记。

    燕市公子是谁?武清才子苏默苏公子也。苏默当时在蒙古王庭一首慷慨篇传回来之后,让他很快成为时下无数少年人的追捧。

    而令苏默没想到的是,他本以为会像后世那样,更容易让人传唱的“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一句,在这古大明的时空,却不如另一句传唱的更广。那便是其中的“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这其中的原因,苏默闹不清楚,许是这个时空人的g点不同?总之,由此却给苏默按上了个“燕市公子”的名号,让苏公子暗暗得意不已。

    这篇以游记体裁,连载形式的文章叙说的,正是苏默出使蒙古这一路上的见闻经历。只不过,其中刨除了与政治相关的方面,更偏重于草原大漠上的各种奇趣轶闻。

    比如黄沙万里的戈壁,神秘莫测的绿洲,以及各种各样的动物,如狼群、大黄蚊等等,等等。

    这些廻异中原的风光景物,无不让京城中人赞叹不已,引发了无数人的热议;

    第二件事儿,则是蒙古公主即将来到大明游历的事儿。这本身就是很吸引人的一个噱头了,然而更让人感兴趣的是,据传这位公主和大明的小才子,那位燕市公子还有一段不得不说的事儿。

    人的天性是好奇的,本就对这些八卦有着探究的欲望。再加上这事儿的双方,一个是蒙古公主,另一个却是当今的小名人苏默,两下一结合,更让人纷纷猜测不已。

    至于说这个消息的来源,却是谁也不知道源头在哪里。似乎一夜之间,这个消息便突然出现,然后很快传遍了整个京城。

    而且,这条八卦新闻的热度,很快又超越了第一件事儿,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头条热点。

    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却又是跟前些日子,大明天子下的一条旨意有关。当时的旨意中可是说了,天子宣召各地藩王子侄入京,希望其中某位可以赢得这位蒙古公主的芳心,由此与蒙古结为秦晋之好。

    蒙古与大明之间,双方从昔日太祖驱逐鞑虏,开朝立国起便结下了世仇。虽然最终以蒙古败退告终,但是随着大明初代雄主的逝去后,近几朝又开始蠢蠢欲动。尤其是在英宗时,土木堡一役彻底点燃了蒙古的野心。

    而从那时起,两国之间冲突愈发激烈起来。大明边关,每年不知要发生多少起袭扰事件。

    可如今,就是这么个状况下,竟然会有蒙古公主主动来中原游历,而且还牵扯出双方有意联姻的消息,如何不让大明百姓们津津乐道?

    而再加上这里面又传出,和那位风头正健的“燕市公子”扯上了干系,更是点燃了民众的熊熊八卦之火。

    这是什么?这分明是一出高富帅和穷屌丝争雄的戏码嘛。要说燕市公子虽说传闻中,背后有着国公爷的支持,但和皇家嫡系比起来,可不就是穷屌丝嘛。

    再者说,认真轮起来,苏默自身的出身原本也就是个普通百姓。国公的背景,还是之后机缘巧合下才接上的。所以,说这是一场高富帅和穷屌丝间的斗争,一点儿也不过分。

    那么,最后究竟是代表了高富帅的藩王子侄们赢得美人芳心,还是代表了穷屌丝的燕市公子逆袭成功,抱得美人归?其中悬念,简直让人不由的遐想连篇,兴奋难抑啊;

    而除了上述两件事儿外,第三件事儿却是又跟那位燕市公子有关。前日,就在内城根下,忽然有家院落被人以巨大的帷幔遮了个严严实实。

    里面终日叮叮当当响个不停,不知在搞什么大工程。而且连续不断的有各种车辆进出,运送的全都是些花树奇石之类的,偏偏有人问起时,所有人都是三缄其口,谁也不肯多透露半分,这愈发引起了人们的好奇。

    而最终了解到的消息就是,这里已经被苏默苏公子赁下了,说是要建一处与众不同的妙地儿。

    与众不同的妙地儿?还是鼎鼎大名的燕市公子所为,那究竟会是什么呢?且不说燕市公子自身和那些龙子龙孙争风这事儿,单只是第一件事儿中,燕市公子那一番草原大漠奇妙的旅程,便让人凭空多出无数的遐想。

    莫不是这个所为的妙地儿,与其奇妙的经历有关?许多人为此争论不休。

    而凭借着这三件事儿,燕市公子苏默的名头愈发响亮了起来,简直有直追昔日京城几位最顶峰公子的趋势。

    而作为主角的燕市公子苏默,此刻却根本没心思理会外界的传闻。还是在四海楼上的雅间里,他正饶有趣味的看着面前的两个人,一脸的玩味。

    这两个人年纪都不大,俱皆一身华贵的锦袍。年纪大的约有二十七八,小的那个不过二十出头。只是两个人都是一脸的倨傲之色,年纪大的还稳重些,端端正正的坐在椅子上。

    而年纪小的那个,却完全一副痞子模样。一脚踏在椅子上,双手抱臂,斜眼歪嘴的睨着苏默,那腿还在抖啊抖的。

    苏默忽然有种恍惚,似乎这一刻他又穿越了回去,面对的是后世那些个号称个性的非主流们

    毋庸赘言,这两位正是京城最有名的大纨绔,寿宁侯张鹤龄和其弟,建昌伯张延龄了。今日来这四海楼,便是应苏默所请,与苏默洽谈城西那处宅院的。

    只不过两人打从来了就显得很不耐烦,张鹤龄还好点,虽说也是一脸的倨傲,但也只是倨傲,并没多说什么过头的话。打从进了门就往那儿一坐,眯着眼睛打量苏默。

    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