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齐信庭侯-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就被父亲教诲,‘男儿立世,当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尽忠报国为一生’罢了。”

    听到青城说的话,梁峰沉默片刻后,叹息道:“哎,不愧是段帅啊。侯爷常说,他能有今日,全赖段帅栽培。侯爷指的,不仅是如何做好一个将领,更多的,是段帅教诲的,何以尽忠报国。”

    听到这句话,青城心神一动,说道:“在我立誓从军,和父亲分别的时候,他也曾问过我,‘何以尽忠报国’,还告诫我,要时刻不忘。”

    “问过?”

    青城说的话,让梁峰竟有一丝不解,而看着他的样子,青城点了点头说道:“对,和父亲分别的时候,他就只问了我这一个问题,还说让我时刻不忘反思。”

    青城解释了一下,梁峰沉默下来,似是在揣测段飞岩的意思。片刻后,他似乎有所心得,喃喃自语道:“在那样的情况下段帅还能说此话,真是我辈楷模啊。”

    “梁大哥,你说什么?”

    青城没听清梁峰的话,不禁发问。而他的思绪被青城叫回后,沉默片刻,富含深意的一笑,说道:“这既是段帅留给你的课题,我就不便妄言了,留待你自己好好琢磨吧。”

    梁峰没有解释,青城也不再问,毕竟在他看来,这个看上去很简单的问题,似乎并没有什么可钻研的地方。。。。。。

    而他此行另有目的,所以想着梁峰提到了镇海侯,正好问道:“对了梁大哥,我听你说跟着侯爷的时间不短了,相比对侯爷的事也是了解不少。其实有个问题,青城也不知道问的有没有意义,对侯爷的为人处世,你如何看?”

    青城问的这个问题,梁峰听后确实苦笑一声,随即回道:“是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如果不是梁某认可的人,我也不会誓死跟随。其实,从最早跟着侯爷的时候,我就深知侯爷为人忠义,一心为民。他从军立业,全是为了能以己之力报答养育他的这一方水土,而这么多年过去,即便侯爷封侯拜帅,也初心不改,万事以百姓为重。当然,这也是全赖段帅的栽培。”

    听到梁峰如此肯定的回答和这般赞赏,青城又急忙问道:“既然梁大哥熟知侯爷过往,那请恕青城无礼,此次海川匪患,侯爷究竟意欲何为?”

    青城直击要害,问到关键之处,梁峰听后,脸上依旧挂着一抹清淡的笑容,说道:“侯爷所为,全是百姓,这一点,不管过去多少年,我相信都不会变的。”

    “可是镇海侯明明有破敌之力,剿匪之能,因何会节节败退,以致敌寇猖獗肆虐,百姓承苦受难?这和梁大哥所说镇海侯之为,似有不合之处吧。”

    青城言辞凿凿,毫不掩饰对镇海侯的质疑,而梁峰听后,先是警惕的看了一眼穆煌,然后沉默下来,拿起茶盏喝了口茶,并无急于回复之意。

    看着他的样子,青城也不着急听他回话,而是继续说道:“青城人微言轻,本不敢妄言侯爷所为。但近日来,我看临海城受难百姓之多,海盗肆虐之狂,侯爷城府之深,实在难以明哲保身,故有此一问。如青城唐突,梁大哥不方便告知也就罢了,若方便,还请不吝赐教。”

    青城说完,不再追问,反倒是一副等着梁峰回答的样子。而梁峰看着他义愤难填的表情,不免苦笑了一声,叹息道:“哎,青城啊,这就是你,段帅的儿子,所以只会直来直去的造富百姓,并不知道很多事是需要变通的。”

    “变通?梁大哥,青城并非迂腐之人,但若是枉顾百姓安危的变通,青城宁愿不做!”

    青城略显动气,梁峰大笑一声,摆了摆手说道:“你看你,咱们不过是闲聊,何必动怒。青城啊,我相信你对侯爷和我的为人自有看法,你应该知道,我们不是那种会枉顾百姓,只谋私利的人吧。”

    听着梁峰的话,青城也感觉自己是有些激动了。他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说道:“梁大哥和侯爷的为人,青城自然敬佩,也相信侯爷不是我说的那种人,或许真有难言之隐。但事关百姓,青城还是不能理解。梁大哥说侯爷全赖家父栽培,青城替家父道声谢,但青城记得,家父不管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把百姓放到危险的处境,不管是为了何等大义之事。”

    “所以段帅惨遭陷害,以致青玉城易主,青城军解散,军中少了一个忠臣良将,朝中少了一员国之栋梁。不是吗?”

    梁峰提到此事,青城有些激动,不禁拳头紧握。而看着他的样子,梁峰知道自己失言了,急忙站起来双手抱拳一拱手,说道:“是我无礼了,请你不要往心里去,我对段帅绝无嘲讽之意,只有敬重之情。”

    见他这般样子,青城顿了一下,轻叹了口气,站起来扶着他的双臂,说道:“梁大哥说哪里话,你的意思我能明白,不会在意的。”

    说着,青城就扶起了梁峰。而就在这时,梁峰的右臂似乎下意识躲了一下青城的手,眉头还有些微挑,青城看在眼里,不禁问道:“梁大哥手上有伤?”

    “都是皮外伤,不碍事的。”

    梁峰似乎有意回避,他抽回双手,然后转过身自顾自的坐下,轻笑着说道:“昨天和将士们练剑的时候不小心伤到的,无妨。对了青城,你的问题,我暂时的确不方便详细告知,我只能说,侯爷还是那个侯爷,让我发自内心敬佩的那个侯爷。”

    梁峰明显在转移话题,让青城更加怀疑。而听着他的话,青城眉头紧皱,似乎还在想着他的伤势,说道:“既然如此,青城就不多问了。大战在即,梁大哥练功时还需多加注意,保重身体。”

    梁峰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会的,这个事也就这么过去。而看着天色已晚,青城就说道:“今日多有叨扰,还望梁大哥不要见怪。天色不早了,我们也该回营休息,梁大哥保重。”

    说着,青城就要和穆煌离开。而一听他要走,梁峰似乎也没有强留的意思,站起身来说道:“青城你说哪里话,我这里你天天来我都不嫌烦。倒是我今日若有照顾不周之处,还望二位多多见谅。”

    听着他的话,青城沉吟片刻后想起一事,又说道:“对了梁大哥,青城有个不情之请。因大战在即,青城或会受命领兵出征,到时对临海城驻城军的部分将领也会有所调派,所以想要查阅临海城各级官员武将的名册,越详细越好,也是为了方便因人而用。不知梁大哥是否方便借阅?”

    听到青城想要借阅记录临海城各级官员武将情况的名册,梁峰表情未见有何变化,依旧是轻笑着说道:“这个好说,临海城文武官员背景造册一事,正是由我负责。你稍后片刻,我去给你取来。”

    说罢,梁峰就去往书房。不多时,他拿了一本厚厚的册子走回来,递给了青城。

    看着手里的东西,青城沉默片刻后,说道:“梁大哥多保重,有机会青城再来拜访,告辞。”

    “好,尽管来就行。公务繁忙我就不送了。”

    离开梁府,青城走在路上看着手里的册子,想着刚才和梁峰的谈话,不免叹息一声。

    “不管镇海侯所谋为何,百姓的安危总归是第一位的。今日也不算毫无收获,但眼前最要紧的,是彻查内鬼以期反击之事,这张网,该铺开了。”
………………………………

第一卷:少年壮志,初露锋芒 第四十章  真实部署,所谓诱敌

    黄昏时分,孤鸿王召集了万厉军和临海城中军以上将领,发布了诱敌的战令。期间青城密切注意着每一个人的神情变化,倒是没人现场就露馅,但他心里已有了主意。

    到了夜里,临海城彻底进入了战备状态,四门紧闭,不进不出,虽说民心有些动荡,但为了顺利揪出内鬼和剿匪之事,这也是无奈之举。

    青城带着雷影和疾风走在临海城内,四门挨个巡视了一遍,未见有何异常。而他们走着走着,疾风就忍不住的问道:“少主,我这人笨,还是没想通,咱们就这样巡视,真能抓到内鬼吗?”

    疾风的疑惑困扰了他一个晚上。在他看来,依照青城所说,时间紧迫,事态紧急,内鬼一定会在今天晚上到明天正午之间送出情报。而且今晚的可能性最高,因为越早送出去,海川人可以准备的时间就越长。

    但是临海城进入战备状态后,并没有安排将士们沿街巡防,只是封锁了四门,然后就由青城带着不到三百人,四处巡视。这样的做法,在疾风看来,似乎并没有什么效果。

    而听他再次问到了这件事,青城不免轻笑了一声,然后说道:“你是不是乏了想回去休息?一晚上都问好几遍了。”

    一听这话,疾风急忙说道:“少主我不困,我也不是发牢骚,我,哎呀,我就是想不通,憋得难受啊。”

    “少主,我看你还是和他说说吧,不然你也不是不知道疾风的性子,真能憋死。”

    雷影调笑了一句,青城收起笑容,沉吟片刻后叹息道:“哎,我知道你疑惑的是什么。本来,一座城池进入战备状态后,军队会进驻,并沿街巡防。而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抓内鬼,似乎更该如此,但我并没有那么做,所以你不解,对吗?”

    疾风点了点头表示青城所说不假,而看着他的样子,青城没有再说话,反倒是雷影开口说道:“疾风,你也不想想,临海城的百姓们刚经历了近四个月的海盗侵袭,各类骚扰,早就已经是惊弓之鸟。虽说今日少主初战告捷,但这远远不够让百姓解除担忧,所以,本来进入战备状态就会让他们恐慌,如果再让军队进驻,民心动荡之程度,会比现在厉害很多啊。”

    雷影解释了一番,疾风似懂非懂,懂的是为何不让军队进驻,不懂的是,既然如此,那青城的计划岂不是毫无意义吗?

    看着疾风沉默下来,似乎在思考雷影的话,青城顿了一下,说道:“不仅如此,军队全面进驻,恐有管制不及之处,到时万一扰民,极易激起民变。我们不管做什么,都是为了保家卫国,护一方百姓,如果想做的事会逆了这个初衷,那就不如不做。”

    “可是少主,那我们在这巡视,有什么意义呢?”

    听着疾风的话,青城富含深意的一笑,说道:“当然有意义,不这样做,怎么能让内鬼觉得我们忽视了他的计划呢?”

    说完,青城想着四门都已巡视完毕,眼下并无要事,找了处僻静地方,和雷影、疾风席地而坐,开始解释他的计划。

    “疾风,你是不是觉得,咱们这样巡视,特别没有意义?”

    “确是如此”,疾风为人率直,如何想就如何说,既然青城问了,他就直言不讳的继续说道:“少主所虑疾风能明白,疾风也不想扰民太多,但疾风不明白的是,咱们就这三百人,一处一处的巡视,别说内鬼了,就连那人的影子都见不着一丝一毫。到现在连那人是不是在临海城都看不出来。。。。。。”

    “不错嘛,一语中的了疾风。”

    雷影突然开口打断了他的话,并承载了一句。疾风先是有些不解,沉默片刻后眼前突然闪过一丝灵光,细想之后说道:“我明白了!谁也没说过内鬼就一定在临海城内,但是现在四门紧闭,不进不出,加上我们如此大张旗鼓的在城内巡视,任谁想来,都会觉得是少主在怀疑临海城内有鬼。原来少主你是做给他看的啊。”

    听着疾风的话,青城轻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不错,你分析的很对,确是有进步了。”

    “瞧你说的少主,疾风随笨,但好歹在青城军中跟了你这么久,耳濡目染的也该学到些东西了。”

    “那你再来问你,我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青城再发一问,疾风苦死片刻后,摇了摇头表示想不到。而看着他的样子,青城苦笑了一声,说道:“你啊,真是经不住夸。疾风我问你,如果让你去做侦查潜伏工作,你最担心的是什么?”

    “那肯定就是暴露身份了。”

    疾风不假思索的回答了青城的问题,而听他所说,青城倒也点了点头表示没错,同时说道:“所以,我大张旗鼓的告诉他我在怀疑临海城,就是让他知道,不管他做什么,不管他以何种方式送出情报,只要这份情报是在临海城内送出去的,那就等同是验证了我的猜想。”

    青城解释过后,疾风恍然大悟,说道:“明白了,也就是说,所谓彻查内鬼,其实也是诱敌之策,是吗少主?”

    听着疾风的话,青城沉默片刻后,似乎想到了那日和孤鸿王制定这套策略时的情景,不免感慨道:“哎,提到这件事,就少不了要说一句,孤鸿王这个人虽品性不佳,但其智谋的确配得上外姓王首的身份。那日他听完我的打算,就制定了诱敌之策,虽无言明,但从他召集众将宣布两日后出海的策略上,我就能会意,那其实并非诱敌,而是真的战略部署。”

    “什么?那不是诱敌之策?也就是说两日后我们当真要出海剿匪了?”

    听着青城的解释,疾风又是一阵不解,而看他这般样子,雷影就轻笑着说道:“没错,诱敌之策其实是彻查内鬼,而孤鸿王所说的则是真正的战略部署。因为孤鸿王和少主都明白,想要查出内鬼,两日时间太过紧张,但出海剿匪之事刻不容缓,毕竟孤鸿王这个东方擎将都亲自来了,真要是海盗避而不战,难不成就这么等着吗?”

    听到雷影的解释,青城点了点头,接口说道:“没错,孤鸿王制定的战策,其实就是逼着海川人应战。我们已经猜出了他们的身份,又剑指海川,他们既是海川的军人,就不得不在沿途伏击我们。不然,真要让我们到了海川,以孤鸿王的‘赫赫威名’,他们一定认为,到时即便不见海盗,他也一定会随便找个理由就对海川开战,即时,这帮人岂不成了海川的罪人?所以,我说孤鸿王智谋高明,就在于他部署的周密。以此剑指海川,海盗不得不应战,根本不用我们找他们,他们自会主动出现。而所谓真正诱敌之策的彻查内鬼,其实就是确保这份战策能顺利的送到海川人的手上。”

    听完青城的解释,疾风明白过来,站起身来说道:“所以少主虽表现出了彻查内鬼的行为,但是却又不严防死守,就是为了让这份情报送到海川人的手上。而他们一旦收到情报,就必定会现身应战,我们就不需找他们,只要做好大战的准备就是了,的确高明。可是少主,你是如何得知孤鸿王意思的呢?”

    听到疾风问及此事,青城沉默片刻后解释道:“这就是我所说他高明之处。那日制定这两步战略之时,他反复和我提及,以内鬼之便反利用情报诱敌出战,当时我还在想,就算顺利抓到内鬼,如何确保能反利用呢?一旦被抓或者暴露,这个内鬼就不会再向海川人发情报,甚至自杀保全同伙。直到他说出后一步的战略,我才彻底明白他的意思。现在想来,当时他并不直接言明,一是担心隔墙有耳,另一方面也是在试探我有无会意的心思吧。”

    听到这里疾风彻底明白,想到孤鸿王的心思和青城的敏锐,不免频频点头。而解释完所谓的真实部署,青城顿了一下,又说道:“所以两日后我们出海剿匪是势在必行,你们也要做好准备。”

    “喏。”

    “同时,这内鬼若果真出自临海城内,我料想他今晚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应该说,早在封城之前,他必定已经收到消息,提前把情报送出去了。所以,我们今夜只是在诱惑他,让他们以为我们无从下手,至于彻查内鬼一事,留待我们回来再说吧。如果两日后出海果真遇上海川人,那就说明我的猜想不假,到时,我定有办法查出他的身份。”

    没错,虽然城内都在演戏,但城外青城却找了信得过的人,也进行了一番周密的部署。而所谓诱敌之策,其实还有一层深意,这样做可确保在大军班师之前,内鬼不会有什么进一步的动作。

    而经青城一说,两日后出海剿匪果真要战,却不知孤鸿王也好,青城也罢,究竟做好了准备没有。而眼下想着该做的戏还是要做的,青城思量再三,和雷影、疾风、徐梁分成四路分队,继续巡视,算是把戏做足了。

    只是不知道,这个所谓的内鬼,究竟是何等身份,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登场。。。。。。
………………………………

第一卷:少年壮志,初露锋芒 第四十一章  大齐舰队,出海剿匪

    两日后正午时分,临海城外海防线上,战船密布,众将云集,声势浩大。

    大齐军依计出海,孤鸿王调兵遣将:命令万厉军右先锋杨佑率先锋营一营、二营、海战营和火炮营共计五千人出海剿匪;左先锋林铮率先锋营三营、四营、海战营和火炮营共计五千人出海剿匪;镇海侯唐武靖率临海城驻城军五千人出海剿匪;参军徐林另率万厉军八千人出海剿匪。

    此次出征,大齐军共计投入大小战船五十余艘,兵力两万之多,声势之浩大,战意之强烈,无一不彰显出大齐王师应有的气概和决意。临海城的百姓看到,纷纷夹道欢送,祈祷大军凯旋归来。

    而此次孤鸿王以四路人马出征,镇海侯唐武靖因最熟悉海盗的情况,所以由中路领头,而左右先锋于两侧护卫支援,徐林殿后以备万全,可以说准备的也是十足充分。

    看着大军士气正盛,时机已到,孤鸿王站到出征台(每逢出征前搭建的宣令台,主帅下令和鼓舞人心所用)上,抽出自己的佩剑并高举,朗声喝道:“大齐的将士们!你们是最英勇的战士,最无畏的英雄,你们守土一方,护国卫家;你们不惧强敌,不惜舍命;你们誓死效忠,矢志不渝;在此,我孤鸿王穆厉替朝廷谢谢你们了!”

    孤鸿王说完,台下响起一片迎合声。片刻后,徐林挥手示意,军队又安静下来。

    “现在,有贼人侵我领土,扰我子民,乱我河山,占我海域,你们答应吗!”

    “不答应!”“不答应!”

    将士们齐声同喝,喊声震天动地,气势直冲云霄。孤鸿王点了点头,又喊道:“所以,此时此刻,就是我们要抛头颅、洒热血,为了这一方父老,护我家国的时候了!眼下贼寇就在海上,我等利剑出鞘,不见血不归,不杀光不停。不过贼寇只是区区海川之流,或许有些大材小用,让你们杀不尽兴。但是,我们要借此昭告天下,不论何人、何族、何时、何事,凡有犯我大齐天威者,必杀光绝尽,以震四方!”

    “杀光绝尽!”“以震四方!”

    看着台下群情激昂,气势万丈,孤鸿王落下高举的手臂朝前伸出,剑指海域。待他沉吟片刻后,深吸了一口气,说道:“出发!”

    “喏!”

    孤鸿王下令出海,众将领兵登船。说到大齐的战船,也要在此介绍一下。常规来将共有四类:主帅居之“楼船”、冲锋利器“轮船”、重炮轰击“水龙舰”和巡航支援“飞龙舰”。

    “楼船”,又称“阁楼船”。大齐水军配备的“楼船”,长约三十丈,宽约十五丈,船底厚一尺半,有三十到四十个车轮浆。船上建三层阁楼,楼顶设指挥台,用以主舰观察各舰队战况,同时发号施令,统帅全军。因此楼船即作为主帅战舰。普通楼船可载将士五、六百人,大一点的甚至千人。

    “轮船”,又称“车轮船”。这类舰船外形较小,行动灵活,旁设四轮,每轮八揖,十分轻捷,是常用车船的典型,在大齐军中作为快速冲锋的舰船。

    “水龙船”,船体较大,行动迟缓,但船身坚固,船底极厚,所以可配备大齐火炮神臂雷,用于对敌船进行沉痛打击。同时水军所使用的炮弹也与步军不同,是以石灰、砒|霜、铁渣和火药装在薄瓷罐里,并用神臂雷发射,其击中目标后立即爆炸,有多重杀伤效果,称石灰弹。

    至于“飞龙船”,和轮船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比之轮船要大一些,可载士兵装备更多。飞龙船同样灵活轻捷,加上载量大,多用于在各舰队中援护出击。

    镇海侯执掌临海城多年,尤擅水战,因此孤鸿王以他为中路先锋,这一回倒并不是为了消耗临海城的战力。而此战青城和穆煌的先锋营一营原本是要跟着右先锋杨佑出战的,但孤鸿王和徐林思量再三,还是让穆煌跟队,青城则带着疾风上了镇海侯的船,另留下雷影为穆煌谋划。

    此战是穆煌的首战,上一次青城并没让她出阵,而是留守军中,但这一回青城拗不过穆煌,后者执意出海,要亲身感受海战的场面。

    此刻水军船队已陆续离港,青城看着波澜壮阔的东海海域,和镇定自若的镇海侯,不免有些感慨。

    其实青城是在感慨镇海侯不愧大将之风,上将之才,即便连败海盗手中三个多月,但从孤鸿王让他出海到此刻,后者的脸上丝毫没有惧色,哪里看得出是个败军之将呢?

    “区区两、三万的海川匪类,其实本不会入镇海侯的眼内,但。。。。。。希望是我多虑了吧。大战在即,我也没时间再考虑这些了。此战如能大败海川人最好,即时通过他们口中,我就不信问不出内鬼的身份来。”

    青城还在想着内鬼的事,一旁的镇海侯看向他,见他沉思,还以为他是害怕,不免轻笑一声,说道:“怎么,对海战没信心吗?我听说你是第一次打海战吧。”

    镇海侯关心之言,青城也不与他辩解,说道:“末将的确是第一次打海战。说来惭愧啊侯爷,这次剿匪,恐怕要多多仰仗侯爷你的谋略了。”

    青城本是诚心托付,但此刻的镇海侯听到之后,沉吟片刻,他苦笑着说道:“你还信得过本侯吗?”

    “侯爷,末将。。。。。。”

    “好了,不必多说”,镇海侯对青城的为人心知肚明,也不想在这个话题上与他多纠缠,就说道:“眼下大战在即,军心最重,这些事咱们都不提了。”

    说罢,两人都陷入了一阵沉默。半晌,镇海侯突然问道:“青城,你知道本侯略通海战吧?但是本侯料想,你一定不知道是谁传授的本侯海战方略和经验。”

    沉默片刻,镇海侯问了这么一句跟本战毫无关系的话,青城顿感不解,问道:“末将的确不知。”

    “是段帅啊。”

    提到段飞岩,镇海侯的双眼中每次都充满了崇敬之色。而他似乎回忆了些往事,片刻后才轻叹了口气,接着说道:“唐武靖一身本事尽是段帅相授,今日之所得也是全赖段帅相助。其实青城你也知道,你父帅之才军中少有人及。但你一定不知,在我心中的段帅是个有多了得的将帅,可以说,不论步军的行兵布阵,还是海战,以及各类伏击战、闪击战等,你父帅全数贯通。数十年间,天下各族,无人能出其右,这换成是任何一个皇帝,都应奉为上宾才是。可惜,大齐两代皇帝执掌乾坤造化,都没能推心置腹,以至于此。。。。。。”

    “侯爷!”

    听着镇海侯对父亲段飞岩的评价,青城满心骄傲和感激。但当他听到前者开始论及皇权的时候,青城先是一惊,四下打量了一番,急忙打断他的话,说道:“隔墙有耳,侯爷本就在风口浪尖,该多加谨慎才是,万不可论及陛下啊。”

    青城推心置腹,镇海侯感念于此,叹息道:“罢了罢了,往事不提也罢。段帅何等英雄,虽蒙冤受辱,但以他之胸怀,定不会在意,我又何必执着。和你说这些,其实只是想让你知道,段帅之于本侯,犹如再生父母,所以青城,不管你信与不信,此战,本侯绝不会让你身临险境,必定保你周全。”

    听着镇海侯的话,青城先是一愣,似乎听出他言语间还有其他含义。而他沉吟片刻后,双手抱拳一拱手,说道:“青城从没有怀疑过这一点。侯爷为国为民,十载风雨,忠肝义胆,让人钦佩。此战关乎侯爷,青城必定竭尽全力,万望我等凯旋而归!”

    镇海侯看着青城的样子,听着这种信任的话语,心中不免有些激动。而他沉默片刻,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双手扶住青城的双臂,说道:“我等必定凯旋而归!”

    两人一番交谈,彼此的距离拉进了不少。其实在青城看来,镇海侯为人刚正不阿,重情重义,是个重交之人。如若不是各项证据都表明此次海川匪患他有所隐瞒,青城真不愿怀疑这样的一个人。

    然而越是如此,青城就越想不明白,如果怀疑是真,那他的目的和原因,究竟为何呢?

    青城心有所想,镇海侯不难看出,他沉默中想着自己的事,片刻后,也不顾青城听不听得见,以极低的声音喃喃自语道:“若真有那么一天。。。。。。我唐武靖也不愿做他人垫脚石,只能为你所用。。。。。。”

    镇海侯所指不知为何,眼下他的事咱们暂且一放。右路先锋舰队中,一艘水龙船上,穆煌巡视完船中各处,看着主舵手旁的雷影,沉吟片刻后走了过去。

    雷影察觉到了有人接近,定睛一看,上前恭敬的说道:“穆中阵。船中各处巡查工作,交给末将就好,您不必亲力亲为。”

    雷影对穆煌客气,更多是因为青城早先的提醒。而穆煌似乎并不喜欢这种繁文缛节,摆了摆手,说道:“我来就是要亲身感受,都让你去做,我倒不如待在临海城安全得多。”

    “说的是。不过说起来,我看穆中阵巡查各处时格外注意的地方,似乎也是见识过这种阵仗的吧?”

    “那是,我父。。。。。。亲喜好研究这些,我也学到不少,不说这个了。你叫雷影是吧,我,我有事想问你。”

    穆煌的话断断续续,雷影听在耳中,知道她是有事怕说漏了嘴才改口,心中虽有疑惑,但他听穆煌已经转移话题,也不好多问,当下说道:“穆中阵请讲。”

    “我听说,段青城与欧阳家的大小姐早有婚约,是吗?”

    雷影本以为穆煌会问与战事相关之事,却不想她竟然问到了欧阳岚,顿时一阵不解。

    “穆中阵果然消息灵通,我家少主与欧阳岚大小姐青梅竹马,早有婚约。若不是段家蒙此大难,想来,两人该已完婚。”

    “哦?那是段家被贬之后欧阳家有意悔婚?”

    穆煌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喜悦,雷影眉头微皱,解释道:“并非如此,是少主。。。。。。”

    “不好!船漏了!”

    雷影话未说完,突然,船上一处有人惊呼声起。。。。。。
………………………………

第一卷:少年壮志,初露锋芒 第四十二章  海上遇袭,两军交战?

    一声惊呼骤然响起,船上的将士们循声望去,只见船尾处突然多了几个洞,海水正不断涌出,船板也在不断龟裂,很是骇人。

    此刻船队已离港许久,紧急靠岸是不现实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