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齐信庭侯-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事娘,又要出征了,我得去打海盗啊,您不用担心。这次又得出去几日,归期不定,但是您放心,我一凯旋就来看您,您在家照顾好自己,别挂念我。”

    一听儿子又要出征了,王嫂的情绪刹那间失落不少,喃喃自语道:“天下间哪有不挂念儿子的母亲啊,不过好男儿志在四方,娘也不能拖累了你。你放心去吧,娘在家挺好的。倒是你啊,一定要小心,别老想着赚钱的事,你平平安安的,比什么都重要。那包袱娘再仔细找找,等你回来的时候肯定找到。”

    听着王嫂的话,青城又是一阵感慨。他沉默良久,从腰间取下钱袋,递给王嫂,并说道:“娘,儿子出征剿匪,也用不上这个,您留着吧,有个什么用的您别心疼,尽管花就行。”

    “你又给娘留钱,娘说了,我这个岁数的用不到银子了。倒是你,出门在外,少不了用钱的地方,你留着吧。”

    说着,王嫂还从身旁的柜子里取出一些银两给青城看,让她放心。而青城看到她手中的钱袋里,竟然还有一个大银锭,不免有些惊讶,暗想道:王大牛怎么会如此富有?这钱的来路,会不会和他的事有关呢?

    “你每次给娘留钱,都说让娘别心疼,照顾好自己,但是娘可舍不得用。娘这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就想着啊,都给你攒起来,等你成亲的时候,好置办些聘礼。”

    正苦思不解的青城,听到王嫂所说,不免有些伤感。王嫂明明如此富有,但一文钱都舍不得花,都给王大牛攒起来了,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而想到这里,青城又瞥了一眼那钱袋里的银锭,突然,不经意的一眼,却看见了更加奇特的事。

    “这。。。怎么可能?”

    青城拿起那枚银锭,翻过来看了一眼底部,震惊不已。
………………………………

第一卷:少年壮志,初露锋芒 第三十四章  因果业报,剑指海侯

    青城拿起钱袋中最醒目的一个大银锭,翻过来看了一眼底部,不仅大惊失色。只见那里竟刻着“官银”二字,这哪是寻常人家可以使用的货币呢?

    大齐对各层级货币的流通和使用有着严厉的律法约束,普通的百姓通常只能用铜钱,富裕点的可以使用碎银,士大夫可以使用纹银,而官银,就只有为官以后才准许使用。

    那么如果是王公贵族赏赐的呢?那普通的百姓也是不准许使用的。假如真有在官家干活的百姓,被赏赐了官银,那得赶紧去官府御用的“交引铺”,说明来历,掌柜的再差人去落实求证,证明了来历之后,登记造册,再兑换成等价的其他货币。

    而如果真有不知情的百姓使用了官银,若来历干净还则罢了,最多扣除一部分,不会有其他惩罚;但倘若说不清来源的,轻则入狱,重则充军。

    统治阶级对货币流通的管制力度不是自大齐始,也未必到大齐最盛,都是为了管控国家的经济,和彰显贵族的优越。然而一锭官银竟然出现在了王嫂的手里,这自然是让青城震惊不已。

    青城一方面是不解这官银的来历,另一方面,惊的则是万幸王嫂没有花出去,不然,以她现在的状态,给她钱的王大牛又身死,绝讲不清来源。到时候,少不了也要受那牢狱之灾。

    “这银子的主人心肠真毒啊。即有官银,必定是官府中人,这银子给了王大牛却不跟他说清楚兑换之事,一旦是他或大娘花出去被抓入狱,又落到了那人手上,到时候人财两得,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啊,哼。”

    想着那人的心思,青城心里轻哼了一声。站在一旁的疾风不明所以,皱着眉头问道:“这是少主你给大娘的?”

    “好了,这个先不说”,青城打断了疾风的话,收起那锭银子,那自己的钱袋给了王嫂,并说道:“这银子数额太大,您老不好花出去,还是放在我这吧。这些钱您拿着,不用心疼,也不用担心我这边的花销。娘,您把日子过得舒坦,对儿子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听着青城的话,王嫂欣慰他的孝顺,不禁潸然泪下,并说道:“娘啊,是真没什么花钱的地方,倒是你,日子还长着呢,可不能现在富裕了就忘本,该省还是得省啊。行了,你快去吧,别耽误事。出门在外照顾好自己,不用惦记娘。”

    青城点了点头,也不再和王嫂多说什么,就准备和疾风回府了。而他刚走到门口,突然停下脚步,转过身看着年迈的王嫂,心里一阵辛酸。沉吟片刻后,青城走回王嫂的身前,“扑通”一声跪了下去。

    “大牛,你这是。。。。。。”

    “娘,儿子不孝”,青城给王嫂磕了一个头,接着说道:“您花甲之年儿子本应常伴左右,尽心侍奉,奈何先已从军,今战乱未平,心愿未成,实难两全,望娘您体谅一二,不要责怪。但使家国安定,儿子冤屈得伸,必定接您老颐养天年。”

    听着青城的话,王嫂显得有些激动,急忙扶起他来,并含泪说道:“你堂堂七尺男儿,哪能整日围着娘转啊。娘知道,你现在有出息了大牛,娘打心眼里高兴。你尽管去吧,娘不怪你,娘会诵经念佛,祈祷菩萨保佑我儿,平安顺意。”

    青城眼中也有些泛起泪花,但为了不让王嫂难过,他点了点头,然后就带着疾风走了。而看着他渐渐离去的身影,王嫂一只手扶着门框,一只手捂着心口,想道:菩萨啊,求您一定要保佑我儿,让他顺心顺意,平安一生。真要有难,就让我这老婆子来挡吧。

    青城心地善良,助人从不求回报。但他今日种下了善因,他日必定得善报。今日他为了不让王嫂崩溃难活,甘愿充当他的儿子圆了王嫂的梦,然而做这件事青城既不后悔,也不求因果善报。但他万万想不到的是,日后,王嫂会成为一个如何举足轻重的人,又会为了他,做出何等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

    离开王家之后,青城和疾风快步赶往镇海侯府,路上还不忘了吩咐道:“疾风,等下我去见孤鸿王,你去找徐梁,让他帮忙找几个信得过的兄弟,关照一下王大娘。她年纪大了,精神又不稳定,很多事不方便,我不太放心。”

    听着青城的话,疾风不解的问道:“少主,那大娘是谁啊,你刚才怎么还。。。。。。”

    “行了,这些事我晚点再和你细说,你先按我说的办吧。完事之后你再去找雷影,让他在临海城秘密的调查一下,前几个月这里可有募兵?具体是那个将官负责,募兵的用途等等。此事非比寻常,让他尽快给我查清。”

    “喏,那我先去了。”

    两人分别之后,青城到了镇海侯府,就急忙赶往议事厅。而等他到了之后才发现,万厉军诸将都散去,应该是会议结束了。

    但青城见孤鸿王和徐林还未回房休息,不知道是不是在等自己,赶紧走过去单膝跪地,双手抱拳说道:“见过王爷和徐帅。”

    看着青城姗姗来迟,孤鸿王先是不耐烦的瞥了一眼,然后整理一下情绪,又换上一副笑脸,并开口说道:“起来吧青城。呵呵,今日初战告捷,你大展神威,本王还想在众将面前夸奖一下你,却听说你独自出去消遣了。也是,该放松放松的。”

    孤鸿王面上没说什么,但言语中可圈可点。青城心知肚明,站起身的过程中细细品味,然后回道:“回禀王爷,青城失礼了。今日回城之后本想出去了解一下临海城百姓的情况,顺便摸摸海盗的线索,却不想遇上了镇海侯爷,一起喝了几杯,这才耽搁了点时辰,万望王爷赎罪。”

    孤鸿王自然是得到消息,青城和镇海侯对饮一事,这才试探青城是否会刻意隐瞒,却不想青城坦言告知。他轻笑几声,用右手大拇指捋了捋胡子,又说道:“武靖那人,青城你怎么看?”

    孤鸿王突然问到了青城对镇海侯的看法,他先是一愣,然后说道:“回王爷,镇海侯爷,为人刚直不阿,严守气节,治下有方,青城委实钦佩。”

    “就只是钦佩?还有别的看法吗?”

    孤鸿王继续追问,青城暗想恐怕他也看出了什么端疑,不假思索的回道:“青城愚笨,不知王爷指的是?”

    孤鸿王自然不信青城不明白他的意思,心中冷哼了一声,面上神色不改,问道:“也没什么。就是近几日,本王一直在想这次海川匪患的事,加上近日得见海盗真容,实在觉得,这次他唐武靖似乎败的有些不寻常。”

    孤鸿王的话一语中的,青城虽然也有同样想法,但他心知不能坐实这种说法,至少不能在他孤鸿王的面前,只好说道:“侯爷的确是败的有些惨烈了。但今日和海盗一战后,王爷,青城确信,对方并非什么普通海盗,而是一支懂兵法布阵的军队。”

    青城故意转移话题,把孤鸿王的思路往这方面上引。后者听完他的分析,点了点头,然后一双眼睛紧紧盯着他的表情,并说道:“的确,尤其是那个领头的,竟然懂八门阵法,还把我大齐二等武侯打的节节败退。要知道,我大齐军队名震天下的可就是行军布阵啊,真是丢人丢大了。”

    孤鸿王一语道破八门阵法的事,青城一点也不奇怪。前者可是正儿八经身经百战的军功王爷,又是外姓王首,自然也是熟读兵法,将帅之才。然而青城担心的,则是他会否也知道段飞岩和他提过的事。

    “孤鸿王会和我提这件事,又问我对镇海侯的看法,应该是有所怀疑了。毕竟海盗会八门阵法,就必定是有我大齐中人从中指导。加上他们虽然懂,但并未精熟,由此也不难看出,是那人有意为之。恐怕孤鸿王也开始怀疑镇海侯了。”

    这样想着,青城沉思片刻后,又开口说道:“王爷所言极是,镇海侯却有不谋之罪。但八门阵法也算上等军阵,面对这样的布阵,就算是家父,一开始遇上也不敢说必定能破,青城也只是侥幸而已。”

    镇海侯不谋之罪已经坐实,无需过多狡辩,但青城言语间明头是在替他开罪,孤鸿王也能听得出。不过青城义正言辞,不偏不倚,孤鸿王倒也并未生疑。

    “唐武靖何德何能,哪敢与飞岩相比?好了,这事暂且搁下不提。青城,今日召你,是有新的情报传来,委实惊人。徐林,你和他说一下吧。”

    “喏”,徐林冲着孤鸿王双手抱拳应了一声,转过身看向青城,解释道:“在咱们到达临海城之前,我就安排了精锐斥候部队,以各种手段搜集海盗的情报,确有所得。而今日传来最新情报,共计两条,一是临海城内有鬼,二是海盗销声匿迹。”

    “什么!临海城内有鬼?海盗销声匿迹?”

    听到徐林所说的情报,青城一方面惊讶于内容,另一方面,则是万厉军的情报网之强。

    “不过数日,就能探得我军中有内鬼这种高级机密,的确了得。所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情报之事确实重要,日后我若能重新招募青城军,这情报之事,也要重视起来。”

    “没错”,徐林看着青城惊讶的表情,继续说道:“区区海川之流,竟懂得八门阵法,相信你在看到的时候应该也有所怀疑吧?”

    孤鸿王和徐林都是城府极深之人,青城也不敢隐瞒过多,当下点了点头,回道:“的确,虽说他们练得一般,但这等阵法精妙无比,要说无我军中将领指点,青城也是不信的。”

    “不仅是我军中将领,还得是上将之才,因为寻常将官也不懂这八门阵法的精妙之处。另外,青城你似乎搞错了,情报所说之鬼,并非在我军中如此宽泛,而是,特指临海城。”

    徐林言罢,青城刚要说话,突然恍然大悟,心中暗想道:难怪一开始孤鸿王会问我对镇海侯的看法,并处处针对,原来他们怀疑的是他!
………………………………

第一卷:少年壮志,初露锋芒 第三十五章  青城请命,临海抓鬼

    徐林之言,剑指镇海侯唐武靖,因为临海城的高级将领、上将之才也就只有他这个大齐的二等武侯了。那么看上去刚正不阿,军纪严明的镇海侯,真的有问题吗?

    答案确实是肯定的。这一点青城也不是没有在怀疑,毕竟结合海盗的情况和今日的情报,再加上这次海川匪患的各种可疑之处,基本可以梳理出一条日渐明朗的信息。

    大齐这边有一个擅使八门阵法的高级将领,秘密的联系着海川人,教他们行军布阵,并且只教皮毛,同时策划了这次的海川匪患,导致临海城驻城军节节败退。而综上所述,不难猜出是有人在以匪养兵。

    所谓以匪养兵,是指地方将领仗着天高皇帝远、信息闭塞的优势,一方面养着一群匪盗,并时不时的策划一出匪患;另一方面再不断剿匪。这样,就可以一直伸手向朝廷要剿匪的军饷了。

    而既然这群匪盗是自己养着的,有些甚至就是自己的心腹爱将,所以所谓剿匪,其实并没有多大开销,但造成的局面却让朝廷不得不安抚拨银,以至于即便是一群酒囊饭袋,也敢冒功领赏。

    而此次海川匪患,其实在青城第一次看到海盗们竟然会布八门阵法的时候,就有了怀疑。但最初他只是怀疑军中有鬼,可当他想起父亲和他提过有关镇海侯的事,再加上八门阵法寻常将领也不通的事实,青城也开始怀疑,这次的事根本就是镇海侯在以匪养兵!

    然而镇海侯的为人青城通过跟临海城百姓的了解,也知道他并非贪官,所谋的绝不是一己之私,但他的想法青城尚未清晰,所以没法下定论。而此时,孤鸿王却态度明朗的表示,他也开始怀疑镇海侯了。

    青城知道或许镇海侯有错,但孤鸿王却非善类,不管怎样,他都不希望镇海侯栽在孤鸿王的手里。所以想明白这层含义之后,青城眉头紧皱,试探性的说道:“末将斗胆揣测,王爷和徐帅,是觉得镇海侯有问题?”

    “当然”,徐林不假思索的回了青城一句,并继续说道:“偌大个临海城,高级将领也就唐武靖一人。何况,我听闻他早些年曾追随令尊,想来多少也学到些行军布阵之法门,这八门阵法虽不是天下无敌,但也诡异莫辨,难以深造。所以,不是他,还能有谁?”

    青城有心为镇海侯开脱,自然不会半途而废。他听着徐林的分析,沉吟片刻后,不慌不忙的说道:“还有人,有这个嫌疑。”

    “哦?那你说是谁?”

    “徐帅。”

    青城云淡风轻的一句,让场面瞬间有些尴尬。而徐林听完他的话,先是一愣,然后斥责道:“放肆!王爷驾前议事也敢说笑。本帅有何动机,会干这种事?”

    徐林略显动怒,但孤鸿王却不见有何反应,他只是定定的看着青城,似乎心里正有盘算。

    青城听到徐林的呵斥,不见有何惧色,义正言辞的说道:“不仅是徐帅,就连末将也有此嫌疑。而且末将斗胆。。。。。。”

    青城的话戛然而止,反而是恭敬的转身看向了孤鸿王。而看着他的动作,徐林又是一愣,片刻之后才恍然大悟,急忙怒斥道:“放肆!你。。。。。。”

    “罢了徐林,青城所说并非全无道理。”

    眼看徐林就要发作,孤鸿王出来打了个圆场,截断他的话之后,孤鸿王看着青城,沉默片刻,冷笑着问道:“你是说,本王同样有嫌疑了?”

    “末将有罪,请王爷发落。”

    大齐文化中,极重尊卑之别,所以尽管青城不是很认可孤鸿王的为人,但听了他的话,面对这个王爵之尊,他还是单膝跪地,双手抱拳请罪。

    孤鸿王看着青城,面上毫无表情波澜,心里却怒火中烧。他这一生,最重视规矩,最厌烦没规矩的人,所以即便他明白青城并无冒犯之意,但青城的行为还是让他恼火。因为他现在还动不得青城,也可以说不想动他。

    冷峻的氛围持续了一盏茶的功夫,孤鸿王轻哼了一声,开口说道:“青城,你的意思本王明白,但你的方式实属胆大妄为。本王知道你心怀不满,恃才傲物,但你记住,本王最看不惯的就是这个。”

    孤鸿王的话不可谓不重,青城听后,恭敬地回道:“王爷教训的是,青城知罪了。”

    “行了,起来吧。”

    孤鸿王让青城站起身来,接着一手背在身后,另一只手把玩着一个物件,走了几步,冲着他说道:“你的意思是,不仅唐武靖,所有懂八门阵法的高级将领都有嫌疑,是也不是?”

    青城听到孤鸿王正确的解读了自己意思,回道:“王爷英明。其实末将的本意,是对徐帅情报的质疑。依末将看来,像我军中有鬼此等绝密,知道的一定没几个人,而徐帅的斥候部队如此之快就得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情报,本身末将就是持质疑的态度。”

    因为提到了徐林,青城顿了一下。而孤鸿王这次倒没有斥责他,反倒是摆了摆手,说道:“说下去。”

    “喏。末将以为,我们万不可被这情报牵着走,而忽略了其他有此嫌疑的人。的确,镇海侯有以匪养兵的嫌疑,但其他驻地的高级将领,难道就没有陷害的可能了吗?甚至谋反。。。。。。”

    提到谋反之说,青城话音停住,只因想到了家族的冤屈,让他意识到,自己为了镇海侯开脱,也不好胡乱撕咬,再因为他这无心之言累及他人。

    而看着他的样子,孤鸿王和徐林都是知情之人,也明白他的想法。沉默片刻后,青城才又说道:“所以末将认为,怀疑的圈子不该仅局限于临海城,或者镇海侯一人。毕竟战局将至,军心最重,无凭无据的怀疑会引起临海城百姓的不满,到时,将不利于此次剿匪。还需请徐帅的斥候,继续搜集情报,尽早落实内鬼的身份。”

    青城所说也并非狡辩,从大局来看,为求稳妥这也是应该担心的。毕竟镇海侯执掌临海城多年,又是清官典范,在这里的威望还是很高的。

    而如果在毫无凭据的情况下就怀疑一个二等武侯通敌,传出去,对孤鸿王的影响也不会好。

    所以听完青城的分析,孤鸿王沉吟片刻,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不无道理啊。这样,徐林你密令斥候部队,尽快落实内鬼的大致线索,同时差人打探,海川匪患之前临海城可有何不妥之处;和镇海侯不合的几个驻地主帅,又有何异常动作。”

    “喏。”

    “另外”,说着,孤鸿王转身看向青城,继续说道:“青城啊,你也不能闲着了。今日一战后,本王料想和这帮海川人下一场大战的日子该不远亦,然而他们现在却销声匿迹躲了起来,这让我们连对手的方位都无法确定,又何谈出兵?加上攘外必先安内,所以本王有意让你秘密的彻查内鬼一事,争取尽早揪出这个祸害,以期在他身上打探出海盗的动向,和他们的大本营。”

    听到孤鸿王的安排,青城这才意识到,自己只顾着内鬼的事,却忽略了第二条关键的情报。

    的确,海盗一旦隐匿踪迹,蛰伏海上,就真成了麻烦。大海之辽阔,远非陆地可比,而这帮海盗行踪不定,大齐军贸然出海,于己不利,于战不智,断不可取。

    但人在海上如何确定方位?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那个内鬼,来探取海盗的情报,以期再战。

    然而在场的三人都心知肚明,镇海侯的嫌疑最大,所以孤鸿王所指,也是让青城彻查他的情况。但青城并不想亲手害了镇海侯,可战局为重,是故左右为难。

    看着青城沉默不语,孤鸿王眼睛一眯,试探性的问道:“你不愿意?”

    孤鸿王问了,青城也不好再回避,只好回道:“回王爷,并非末将不愿出力,只是情报调查一事,却非末将擅长,唯恐耽误大事啊。”

    青城有意推脱,孤鸿王何尝不明白。只见他听完前者的话,冷哼一声,伸手怒砸桌角,手中物件掉到了地上,怒斥道:“放肆!任你巧舌如簧,本王也深知你的心思。战局在即,本王即为主帅,自当以大局为重,不管你愿不愿意,都要领命!”

    听着孤鸿王的话,青城眉头皱起,很是为难。而就当他一筹莫展之际,突然,他不经意间瞥到了地上一物,正是孤鸿王刚才扔到地上的物件,甚为震惊。

    那东西此刻安静的躺在地上,青城这才看清其真貌,原来那是一枚银锭。而它掉落的角度,正好可以让青城看到它的底部,那里同样刻着两个字,官银。

    这一看让青城大为震惊。要说以孤鸿王之尊贵,莫说官银,就算是十足赤金,各类宝石或名贵物件,那都是能拥有的。但无巧不成书,青城今天刚发现了一枚流落王嫂手中的官银,本就觉得事有蹊跷,此刻又一枚出现,如何会不联系起来呢。

    “以孤鸿王之尊贵,绝不可能拿着一个普通的银锭把玩,这东西绝对有问题。加上情报今天刚到,这东西也出现在这里,很有可能事关海川,更何况我手里这枚本就蹊跷,或许真有联系。”

    想到这里,青城不再犹豫,单膝跪地捡起那枚银锭,双手托起做奉还状,并坚定地说道:“王爷教训的极是!末将羞愧难当,值此关键之时,末将不该迎难而退。承蒙王爷信任,青城自当竭尽全力,誓要揪出这个内鬼!”

    青城的态度瞬间大变,孤鸿王眉头微挑,和徐林对视一眼后,皱着眉头接过那枚银锭,并说道:“你能有此态度甚好。也罢,本王不怪你了,起来吧。”

    青城一边站起身来,一边轻舒了口气,同时心里暗想道:哎,本不想插手此事,但既然孤鸿王开始怀疑,又得到那东西,若我不来查,换个人未必会在乎镇海侯的死活,只能硬着头皮来了。镇海侯,你可千万不要让我失望就好啊。
………………………………

第一卷:少年壮志,初露锋芒 第三十六章  紧密计划,开始实施

    青城领了彻查内鬼的任务,徐林负责情报的真伪确认,在这一刻,孤鸿王由衷地认为,手下有这么两员大将撑着,万厉军一定可以越来越强。

    然而,道不同不相为谋,只不过这就是后话了。眼下孤鸿王既然给青城下达了任务,自然也是会全力支持,问道:“彻查内鬼一事重中之重,这既关系到决战的顺利进行,又能安定我军内部,不至于每每让海川的人料敌先机,所以青城,本王会全力支持你。你有什么想法或者要求,也可以说一下。”

    既然自己领了这项任务,不管是为了剿匪,还是镇海侯,青城都理当竭尽全力去做。所以听着孤鸿王的话,他沉思片刻后,说道:“回王爷,末将的确有个想法,需要王爷的支持。”

    “但说无妨。”

    “喏。依末将看来,内鬼传递情报,会有两个关键之处,其一,我方有重要战略部署,内鬼需要告知海盗以备不测;其二,情报如何确定能传达到海盗的手里,且不被我方发现。所以,如果想要抓出内鬼,我们需要让这两个条件同时成立。”

    青城所说直指要害,孤鸿王和徐林听后都点了点头,并且徐林还补充道:“同时我们还要严防海盗率先发难。毕竟按照你的说法,情报未必为真,所以海盗消声灭迹,也可能是个假象,或许他们是在筹谋更大的进犯。”

    徐林的补充也是到位,孤鸿王轻笑一声,把玩着手中的那枚银锭,说道:“今日一战,本王观这帮海川匪类,行军布阵虽不高明,但也未必就没有高级将领接盘坐镇,所以徐林所说,也很重要。不过青城,你先继续说说你的想法吧。”

    “喏”,青城应了一声,沉思片刻后继续说道:“首先,我们要给这个内鬼露出马脚的机会,这就需要王爷发布一个诱敌的战略部署了,而且时间一定要很紧张,不能让他有充足的准备机会。这样一来,他就急需传递情报,第二条关键之处也就成立了。”

    青城所指,穆、徐两人都能明白意思,所以孤鸿王听完之后,沉下心来仔细想了想,然后眼前一亮,说道:“好,本王稍后就让徐林传令,晚间所有中军以上将领召开紧急议事,即时本王会说,‘海川匪类为患已久,本王决意于两日后全军出海,目标海川本土,沿途追击’。”

    孤鸿王说完,青城仔细品了品他的意思,不由得暗自佩服起这位穆王爷了。

    “晚间发布战令,两日后出海,哪怕那个内鬼今夜就能顺利传出情报,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海川的人一定不在近海,情报到了也基本就在一日半到两日之间,时间的确异常紧迫,内鬼就算再周全,也很难做到滴水不漏。其二,孤鸿王剑指海川本土,也是在透露已经怀疑这帮海盗的真身,这样一来不管是这个内鬼,还是收到情报的海川人,多少都会有些顾忌,不免自乱阵脚,给我方可乘之机。其三,剑指海川沿途追击,在目前海上没有准确目标方位的情况下,也确是最稳妥、最直击要害的做法,更不会让内鬼起疑。孤鸿王此举,确实高明。”

    想到这里,青城又是一阵感慨,像孤鸿王这样的人物,如果能是个爱民如子的好王爷,那必然是百姓之福。只可惜,他眼中只有权势地位,全然不顾百姓的死活。现在大齐内部安定还好,若有朝一日纷争再起,他孤鸿王必定是乱世枭雄。

    “王爷英明。如此一来内鬼必定急于送出情报,这就给了我们机会。不过这只是第一步,末将认为,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控制起临海城的常规流通渠道,缩小我们的侦查范围。”

    青城言下之意,是需要临海城进入备战状态,严控流通渠道。

    正常来讲,一个安定的城池,内外流通的渠道太多太杂,简单说像通商贸易的,走亲探友的,每日不下百余人之多。而如果不严控各种流通渠道,那彻查内鬼一事,耗时耗力,还事倍功半。

    而青城所谓的战备状态,通常都是在大战初期,一座城池所有对外的流通渠道全部暂歇。停止外来和出城经商的,拦截走亲探友的,总之一句话,战备状态下,封城以待战后。

    而这类做法,一般都慎重启用,原因无外乎两点。其一,进入战备状态,无疑是给外界一个讯号,那就是大敌将至,这难免会造成普通百姓的恐慌,影响时局的动荡。所以若非强敌大军压境,轻易不会启用。

    其二,进入战备状态后,普通百姓的生活将会受到极大影响,例如,以捕鱼为生的百姓将不能出海;需要运送货物到外地的商人将不能出城;来此求医的病人或出城探病的医者将不能进行。如此一来,百姓受苦最重,难免民心不稳。

    所以,听到青城的话,徐林不禁眉头皱起,默不作声。而孤鸿王仔细思量再三,最终轻哼了一声,说道:“区区海川,本不至于此,奈何军心有二,倒不能轻视。也罢,本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