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改造计划-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薛明是从小就有着武侠梦的,来到宋朝这个武术昌盛的年代,也一直倍感兴奋,满以为能够寻觅到高手的踪影。此时怎能容许小胖子挑衅自己的威严,登时就喷了回去。
两人对于宋朝的武林都是一知半解,但以小胖子的见识哪是薛明的对手。
不说薛明本身就是个成年人,脑海里又装满了各种武侠小说的知识。小胖子只不过是在家听武师护院们讲过一些,顶多还听过一些说书人讲的故事,哪里是薛明的对手,三两下就被说的张口结舌,脸红脖子粗的。偏偏他又不服气,约定要找家里的武师过来对质。
正好薛明也想要见识下真正的功夫是什么样的,也就将计就计的答应了下来。于是,就有了今天下学后私塾外草坪上的这一幕。
因为薛明对小胖子身后的武师身份有所怀疑。为了打消薛明等人的疑惑,小胖子决定让他身后那个汉子先上来给大家“露一手”。
不屑的瞥了这帮小屁孩一眼,倒也不好却了自家少爷的面子。汉子走上前来,沉腰立马,吐气开声
“哈!”
随后哈哈吼嘿的演练了一番。
看着汉子在那卖力的表演,薛明不由的抽了抽眼角。
大哥,咱别闹成吗?你以为你是赵四啊,这是来搞笑的吗?
难得咱本来还挺期待的好不好。费了这么大劲,就为了来看你表演的吗。说
好的劲风扑面呢?这嘴里还给自动配音是几个意思?
那边的那个小胖子,来来来,跟哥到这边来,哥保证不打死你。
好不容易等到那汉子演练完毕。薛明还是有些不甘心,故作萌萌的看着那汉子说道
“大哥哥好厉害!”
随后跑到一边又对着那汉子说道
“大哥哥你这么厉害,一定能把这颗大树一掌劈开吧,还有地上这块大石头,大哥哥也一定能抱的起来对不对?”
转头又对着自己身边的二小挤了挤眼睛。段浩跟何强那是打小玩惯了的,看到薛明的动作就知道他是什么意思,连忙也跟着狠狠点头。
汉子看着几小的动作,又看了看那颗大树,眼角不由的跳了跳,又转向那块石头走去。蹲下身子,伸出双手,环拢住两边。试着提了提劲,猛的向上,脸色憋的通红,讪讪的松开双手退了开来。
又转头看了看还在睁大眼睛看着自己的几小,面上有些过意不去,又走向那颗大树,上下打量了一翻,随后猛的冲上去,对着垂下的一根树叉就狠命劈了上去。
“咔嚓”一声,树叉被劈断了,薛明看着那将疼的不停颤抖的右手背在身后,摆出一副高人风范的汉子,不由带头鼓起掌来。
不容易啊,这么敬业的表演薛明表示必须给他一百二十个赞。
有了台阶下,汉子的脸色也好看了许多。吃了这么一个不小的亏,也不再摆出一副高人的嘴脸。
小胖子带他来本来就是打着表现一番的目的,此时看到薛明他们都被自己带来的高手震住了,倒也不再不依不饶的。几小就坐在一起玩了起来。
本来就是不大的孩子,也没什么大的矛盾,无非就是好个面子的事,有了面子,小胖子也是和薛明他们一起坐在地上玩了起来。
接下来那汉子给几人讲了当今武林中的故事,汉子倒也实在,说自己只是以前走过镖,见识较之常人多了一些,本身是算不上什么高手的。
薛明又问他目前武林中都有什么知名的高手,像是乔峰,大理段氏的一阳指,江南的姑苏慕容复。听到那汉子一个都没听过,不由的有些失望。
难道历史真的就是这么平常,如此无趣?没有金戈铁马,也没有江湖的血雨腥风?
那汉子道,高手还是有的,听说以前有个叫周桐的是个高手,功夫不错。另外还有一些高手都是薛明没听说过的。周桐还是以前看水浒的时候顺便了解的,知道他是林冲,卢俊义等人的师傅,功夫自然是不错的。
但说好的飞檐走壁呢,说好的剑气横空呢。金庸大大你骗人啊,这绝对不是自己所向往的那个大宋
梁山倒是有,只是一百零八个好汉那汉子却是没听过了。或许是时间不对?花石纲不是都有了吗?也或许是那汉子孤陋寡闻,毕竟就算有武林,这汉子充其量也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和小胖子道别后,几人各回各家。
回到家里,父母都去了镇上卖一些木制品还没回来,哥哥正在后院忙着木匠活,七八岁的妹妹围在一边正骑着木马。说来这还是薛明按照前世看过的玩具给这个妹妹打造的。
看到哥哥回来,妹妹薛玲玲跑着扑了上来。大哥薛勇只是说了一声“回来了”,就头也不回的继续忙碌着手里的活计。
这个哥哥的性子有些木,薛玲玲还是更喜欢自己的二哥哥一些。
薛明也是挺喜欢这个黏着自己的妹妹的,上一世自己是个孤儿,早就想要有个妹妹了。
虽然自己心理上的年龄比这个大哥还要大,无奈薛明满脑子的现代思想,而这个大哥偏偏是个古板的。两人实在是谈不到一起去。
妹妹就不同了,好哄嘛。每每看到妹妹对自己这个哥哥露出崇拜的目光,薛明的心里就是满满的得意,总算可以秀一秀优越感了。
………………………………
第9章 跟着母亲回娘家
第二天,薛明仍和往常一样来到了私塾。刚走进教室没多久,就听说了今天的私塾中要生的一件大事:
夫子要给大家考试了!
原来,由于当今天子新近即位,为了庆贺,朝廷下了旨,今年的解试就要提前开始了。听了夫子的解释,薛明才了解到,宋朝的考试与明清有所不同。而是分三级举行,解试,省试,殿试。
所谓解,始于唐朝。后来,州府解贡送举子赴省试都称“解”。而村里的私塾虽然开设的时间并不长,但因为临近京师,仍可以参加开封府试。开封府作为北宋都,人口百万。每年参加考试的都有六七千人,朝廷分配的解额也最多。
解试,不是来到州府领一张令牌,就能进入考场的。还有许多手续要办,先要递考人的家状,这个家状就是家里的情况,祖上的背景,相当于后来的户口档案。
然后乡里十人连保,或是五名同科联保。不能是猫是狗也能有资格到考场溜达一下。必须有人担保了,才能让考生是真正的学子。
而夫子作为十里八乡唯一的教育工作者,剩余的九个保人自然是早就找好了的。只是这去参加科考的人,还是需要考量一下的。
其实心里夫子还是比较属意于薛明的,作为成年人的灵魂,薛明在夫子心里的印象自然不会太差。
只是也不能夫子说选谁就是谁,总要讲个公平吧。不然有人在背后嚼他的舌根,那面子上也过不去不是。
至于考试的内容,无非是些诗经、论语、礼记之类的。
薛明也不像其他的学子们那样紧张,此次的笑傲江湖世界,若说薛明最大的收获,既非是所学到的武功招式,也不是岳不群长达十年时间的古代文化教育,而是薛明将自己所能搜集到的一些书籍。
尤其是和宋朝有关的书籍,都用系统拷贝了下来,作为他以后的百科全书。
虽然肯定有所不全,但这已经是华山周边所能找到的最全的书籍了。
也正因如此,这考试对于薛明而言简直不要太过简单。
然而,几天之后,去开封府参加解试的人选定下来了,却不是考的最好的薛明,也不是陈家村地主家的小胖子陈大富,而是一个没听过的名字:刁文东!
本来,薛明对于解试的事情是不怎么放在心上的。
有着系统的他,怎么会对朝廷的官场有什么兴趣。他的目标是江湖中神龙见不见尾的那些高手,是江湖上高来高去的大侠,而不是庙堂之上的官老爷。
但事情却不能这样就算了!
人就是这样,本来不在意的东西若是被人抢走了,哪怕是自己本来不在意的东西也会变得在意起来,而且是越想越是在意,薛明现在就是这么个心情。
心情不爽的薛明想要打听下这个刁文东的事情,看来是时候动用下从笑傲江湖的世界学到的功夫了。
然并卵,最终薛明并没有从夫子那得到什么有用的答案。
这下薛明的心里就更不忿了,凭什么,老子的东西怎么就成了别人的。
薛明心里酝酿着愤怒,心里犹如有一团火,却不知道该烧向何方。
无头苍蝇般的薛明还不知道该从哪个方向着手调查这个刁文东是个什么情况,怎么就顶了自己的解试资格,现实如同一团冷水,将薛明浇了个透心凉。人家已经考完了,还考过了
现在再打听什么的用处也不大了,而且薛明嘴上说的狠,实际上长这么大他连只鸡都没杀过。
虽然在笑傲江湖的世界打了几架,但也就仅此而已了。连华山他都没怎么下去过呢。
此时薛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尽管自己现在有了些功夫在身上,但真论起来,这好像并没有什么用。
自己在别人的眼里只是个屁大的孩子,或许比别的孩子聪明了一些,却也不是什么天才。自己顶多是个普通的木匠家有些聪明的儿子罢了。
除此之外,自己好像真没什么特殊的。或许,自己的心态该摆正一些了。
科举的事情黄了,日子还是要继续。薛明也意识到自己学识上的不足。
岳不群生活的朝代毕竟不是宋朝,他也不是打算要让自己门下的弟子去科举,因此所教的学识也不是专门针对科举的。
这些岳不群没有教的地方都需要薛明自己慢慢的去填充。
逐渐的,随着薛明沉下心来投入学习,除了夫子偶尔看过来的同情的目光外,没人再提这件事情,仿佛它从来没有生过一样。
然而有一些东西,已经在薛明的心里生了跟,了牙,结出了名为野心的花朵。
解试是在当年秋天的时候举行的,第二年春天的时候又由礼部举行了省试。至于那个刁文东有没有考过,也没有什么人会来主动告诉薛明。
时逝如水,转眼间,经过两度春秋的蛰伏,此时的薛明已经出落成了一个风度翩翩的阳光少年。而三年一次的大比,也即将在近日到来。
这一日,薛明正拉着妹妹向家里走去,身上还背着路边采的一些野菜。远远的,就见自家门口停着一辆马车。
这年头,在宋朝马车可是个稀罕物。薛明急忙拉着妹妹的手进了院子,就看到父母正跟着一个陌生的汉子在说着话。
原来是京师来信,外公外婆因为年纪大了,想念母亲,再加上三个孩子也都大了。
他们最终还是没有拗过这个外柔内刚的女儿,接受了父母在一起的事实。
所以趁着外婆要过六十大寿的借口派人过来接薛明一家到京师过段日子,一解相思之情。顺便看看还没见过的三个孙子孙女。
说实在的,被赶出家门这么些年,母亲也实在是想念外公外婆的紧了。
以前那是不被允许回去,即使偷偷去了,那几个势利的哥哥姐姐也不会待见的。
毕竟木匠在宋朝是个贱役,为人所看不起。
为了父亲,母亲楞是强忍着思念,这一走就是十多年。想到如今终于可以回家看看父母,母亲也是喜极而泣,躲在父亲的身后不停的抹眼泪儿。
简单收拾了一些细软,一家人坐着马车暂时离开了这个安静祥和的小村庄,向着京城开封的方向驶去。
由于母亲平时从不跟几个孩子讲外公家的事情,父亲更是个不多话的。薛明也是刚穿越过来的那几年偶尔在父母的交谈中听到过那么一星半点的。直到现在也不太清楚母亲娘家的情况。
………………………………
第10章 为絺为绤, 服之无斁。
路上,薛明终于忍不住问着母亲道:
“娘,外公家是做什么的啊?为什么之前我们从来都不知道还有个外公啊?”
“对啊,对啊。玲儿也想知道!”
妹妹也跟着薛明问着母亲。看着两个一脸疑问的孩子,还有边上虽然没说话,眼睛却望着自己的老大。微微抬起头,回忆了下,才用略带着些自豪的语气说道:
“咱们家原先一直是在无锡的。后来因着你们外公李夔,是朝廷御封的太常少卿,兼学制局参详官。厉害吧?然后就在京师买了房子。一大家子搬了过来,这一住就是好些年了。”
说完看着一脸惊讶的两个小家伙笑了笑。
薛明是真的惊讶了,李夔,这可是个明人,李纲他爹啊!南宋一代抗金名将啊!
想不到咱这就成了所谓的大宋名绅的穷亲戚了?
之后母亲又想起了家里的那一帮亲戚们,眉头不由的轻轻皱起,对着二小还有薛孟语有未尽的嘱咐了一句:
“到你们外公家不要乱跑知不知道,家里有些亲戚,不是太好相处”
听着母亲的话,薛明眉头不由微微的皱了皱,妹妹倒是还一脸懵懂的样子。不懂为什么到自己外公家却不能乱跑。
外公一家现在住在皇城边的朱雀大街那一带。马车到了京师,却没有去往朱雀大街的方向,而是去了南门大街的甜水巷。
在古代,出嫁的女人回娘家是要穿的风风光光的,还要准备一些礼物什么的,以表示自己在夫家的日子过的如意。但薛明的母亲说的好听是私奔,说的不好听就是被家里赶出来了。
父亲又是个独子,家里就这几口人,家里来接的马车又催的急,也赶不及再做衣服了。薛明的母亲就打算在京师给一家子人都置办上一身新衣服,也好精精神神的回娘家。总不能还穿着身上的旧衣服。
那成衣铺就在南门大街的甜水巷,却是个热闹场所,离李府也不太远。
到了铺子,母亲就拉着薛明和妹妹急急忙忙的走了进去。
因为薛明和妹妹薛玲玲都是小孩子,衣服弄起来快一些。
然后换上了新衣服的薛明就拉着同样穿着新衣服的妹妹在铺子外面无聊的等着里面的三个大人。
薛明正无聊的数着地上的蚂蚁,突然觉的手里一松。抬头看看,现妹妹原来是跑到旁边的染房去了。
薛明只好无奈的也向着染房走去。到了染房,却没看到妹妹。
染房的老板是个胖子,薛明也不理他,自顾的就向着铺子里走去。
果然,妹妹薛玲玲正在染房里面和人玩的正欢呢。由于染房里满都是那种长长垂下来的染了色的布匹,薛明一时也看不到在和妹妹玩着捉迷藏的人是什么模样,只能不时听见两道银铃般的笑声此起彼伏的响起。
就在这时,一阵风吹过,露出了躲在布后的小女孩儿。
这小女孩和妹妹应该是差不多大的年纪,小小的年纪便已能看出是个美人胚子。可惜太小了点。薛明浑然忘了自己也不过是和她们差不多大而已。
此时小女孩正噘着小嘴对薛玲玲说道:
“不算不算,刚刚我是被风吹出来的。不然不会这么容易被现的。”
“就算,就算!”
“就不算,就不算!”
薛玲玲当然是不同意,两个小女孩儿一时打闹起来,薛明正犹豫是否要上去拉开她们的当口她们却又嘻嘻哈哈的笑成一团,继续玩闹起来。
薛明摇了摇头,只好继续去数地上的蚂蚁去了。
不多时,薛明就听到父母叫喊的声音。因为清楚薛明平时就比一般的孩子要成熟,父母倒也没有太过于担心的去四处寻找薛明他们兄妹。
拉着依依不舍的妹妹和小女孩摆了摆手,随后就在母亲边训斥妹妹边给妹妹整理着身上的泥土的唠叨声中一家人又坐上了马车,继续向着外公家走去。
走了不长时间,就在一扇朱红色的大门外停下了。
朱雀大街的李府近日因着老夫人的寿辰快到了,府里上下都在为老夫人的寿辰忙碌着,很是热闹。当然,忙碌的都是下人们,府里的那几位爷,仍然是轻松自在。
马车刚停下,就见李府正门旁边的侧门打开了,从里面走出数位衣着华丽的女眷,为的一位富贵尊荣的老太太在众人的簇拥下急步向着薛明他们这边走来。
薛明忙扶着母亲下了马车,一见面,老太太就抱着母亲哭到
“女儿!”
“母亲!”
薛明见母女二人在那儿抱头痛哭。他也插不上什么话,不由无聊的站在那儿四处打量起眼前的李府来。
正门前是两个一人高的石狮子,形态威武。还有写着“李府”两个大字,在太阳下熠熠光的牌匾横在门上。
整条朱雀大街宽约三四米左右,十分宽阔。而李府的大门加上两旁的小门就有朱雀大街宽了,两边的围墙加起来更是有好几个朱雀大街那么宽,可想李府里面的地方有多大。
母亲给外婆介绍了薛明三个孩子,行过了礼,外婆摸着外孙女薛玲玲的头,看着伫立两旁的两个外孙子,不住的边笑边说道
“好,好,好!想不到一转眼三个孩子就长得这么大了。唉,孩子,这么些年委屈了你了……”
说罢又是一阵悲伤痛哭。母亲也是边哭泣着边安慰外婆。好不容易母女二人止了哭泣,母亲也慢慢的向外婆诉说了这么些年在乡下的生活。
外婆边听边抹着眼泪儿,等到后来听到高兴的事情多了才慢慢的舒展开了眉头,听着母亲说薛明打小就懂事儿的时候更是慈爱的打量了薛明好一会儿,最后还将薛明跟妹妹一同搂在怀里不住的说着
“好孩子,都是好孩子!”
倒是让薛明觉得颇是难为情。还好妹妹精怪,拱在外婆的怀里一阵撒娇,哄的老人家一阵开怀大笑。
过的一会儿,几人叙完了话,外婆才拉着母亲的手对着身后一直没做声的父亲说道:
“快随我进去吧,你父亲和你几个弟弟都在厅内等着呢。为娘是等不及了先迎出来的,倒是坏了家里的规矩,呵呵。”
母亲感动的扶着外婆,后面薛明一家就跟在身后走进了李府,身后朱红色的大门在几个家奴的指挥下缓缓关闭,好像是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
………………………………
第11章 亲人好多
过了角门,就见李府院落层进迭出,屋舍鳞次栉比。飞檐画栋、假山亭台、池水环绕、廊道回旋。水里游着各色锦鲤,假山草地上站立着各种鸟雀,种满了各样的花草。
不知走过了多少进建筑后,薛明有种眼晕的感觉。若不是有系统随即生成的地图随时可以查看,薛明真怀疑自己要迷路了。
侯门一入深似海,单从字面上来说的话,这李府倒是挺符合这个描述的。
等到众人来到正厅,远远的就见一大群子的人早已等在了里面,为满头华,精神矍铄的老人相必就是外公了。
看了厅外的薛明一家一眼,老人重又低头看着眼前的地面,仿佛那上面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朵花一样,嘴里淡淡的说道:
“回来了?”
母亲忙拉着惴惴不安的父亲,示意身后的薛明和哥哥妹妹一并向前在大厅外缓缓的跪下了,口中低声说道:
“父亲,我们回来了。”
“哼,还知道回来!不是不要这个家了吗!”
母亲跪在地上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还好外婆过来给解了围,对着外公说道:
“死老头子,咱们闺女走了这么些年,这好不容易人回来了,你这也不知道给个好脸,明明心里想得跟什么似的,脸上还装什么装!万一闺女再走了看你怎么办!”
“我什么时候想了。”
外公还是嘴硬,只是嘴里嘀咕完了那句话就转身灰溜溜的进了厅里,只留给大家一个背影。
外婆在外公身后对着那颇有些狼狈的身影撇了撇嘴,转身忙把母亲拉了起来,安慰她不要听外公的。周围的几个舅舅这时也相继过来扶起了父亲,薛明和哥哥也各被一个年岁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少年扶了起来。
妹妹转头看了看现没有人要来扶自己的意思,不由撇了撇嘴要哭的样子。后来眼珠子转了转,似乎是想起了来时的路上母亲曾经的嘱咐,好在没有哭出来。
吐了吐小舌头,妹妹自己一个人从地上伶俐地爬了起来。
这时周围的气氛也变得热络起来,外婆拉着母亲的手,边看着母亲边给身后的父亲一一介绍着大厅里各人的身份,说道:
“俗话说长姐如母我这闺女是家里的老大,你以后就是家里下一辈的男丁中的老大了,要起到表率的作用,我也不要求你作出一番事业来,只求你们兄弟间能够和和睦睦的就很好了。”
父亲在身后唯唯点头称是。然后外婆指着厅内年岁较大的一个青年说道:
“你二弟李纯,你是认识的,还有你三弟李纲,前几年考上了进士,目前在太常寺任职,过几日便会回来。四妹嫁了福州胡氏,想来这几日也应到了。这是你五弟李维,你们也是见过的,只是那时候维儿尚小,怕是不记得了。”
这时那青年恭敬的向着父亲行了一礼道:
“仲辅见过大姐夫。”
父亲忙也跟着行了一礼。外婆这才跟着道:
“仲辅是你五弟的字,还有你六妹,嫁于朝请郎主管南京鸿庆宫张端礼为妻,目前也尚未到来。”
然后又走到了两个年轻些的青年身边说道:
“这两个你却是没见过了,他们是你七弟八弟,那边站在我外孙子身边的是老九,老七老八都是前年中的贡士。老九不争气,今年还要重新参加科考。我看明儿也是差不多大,不知道是不是今年也要参加科考。
哦,对了,你还有个最小的妹妹,目前却是和你六妹在一起,想来过几日就能见到了。”
而刚才扶着薛明站起来的少年这时也是自我介绍道:
“我是你小舅舅李纬,字幼成,嘿嘿,你叫什么。”
“我叫薛明,字文轩,见过小舅舅。”
哈哈,李纬一阵高兴,想来是在家里一直是老小,这突然多了个晚辈,自然有种新鲜感。
介绍完毕,薛明一家随着父亲对着诸长辈告了个罪,就随着外婆进了内院。然后母亲就被外婆拉着去她处说话去了,只留下一群丫鬟来。
其中一位二十来岁看起来是领头的丫鬟对着薛明的父亲施了一礼说道:
“奴婢给姑爷请安了,这三位想必就是小少爷小小姐了吧。奴婢是老夫人身边的大丫鬟司琴。老夫人吩咐奴婢引领姑爷和几位少爷小姐到大夫人原先住的听香斋去,院子都是收拾妥当了的,东西也都是刚置办的,就等着姑爷和几位小少爷小小姐入住了。”
“那就有劳这位姐姐了。”
眼看着父亲和哥哥都站在那儿窘迫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妹妹则是好奇的瞪着乌溜溜的大眼睛打量着这位漂亮的姐姐,薛明只好出面和这位外婆身边的大丫鬟道谢。
之后薛明他们就在一群丫鬟的引领下继续往里走去,直到一间上面写着“听香斋”的屋子面前方才停下。
“那姑爷还有几位小少爷小小姐,奴婢就先告辞了。有什么事吩咐外面的丫鬟就好。”
随着丫鬟们的离去,院子里一下安静了下来。
薛明一家默默的将带来的东西搬到屋子里,简单的收拾了一下。不一会儿,母亲也在丫鬟的陪伴下来到了这儿。
此时外面天色已晚,白天又坐了那么长时间的马车,舟车劳顿的,一家人便都匆匆的睡下了。
第二天一早,薛明和妹妹就被母亲从床上叫了起来。因为是刚回娘家,总是要请安一次的。
跟着大哥领着妹妹一起去给外公外婆请了安薛明他们方才能回来吃饭。这是薛明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看到他的外公李夔。恩,挺有精神一老人。在薛明看来,再活上个十多年不成问题。
不知不觉,薛明一家已经在李府住了好几天。间中除了四姨六姨一家的到来,热闹了一阵,便再无其他的大事。倒是新来的小小姨,因为年龄差不多,跟妹妹薛玲玲倒是颇为合的来。
………………………………
第12章 中元节市
这天上午,秋日的明朗的阳光普照着窗外波光粼粼的池面。阳光穿透了一朵向南游动的灰色的云,云间渐渐展开一圈晶亮的,宝石也似的蓝天,犹如睁开了一只迷人的温柔的大而蓝的眼睛。
从那眼里,像舞台追光一般投下了一缕金辉,在湖面上映了光灿灿的一大片。摇晃的池面跳荡着充满生命活力的浪花。
薛明在窗前的书桌上铺上了笔墨纸砚,正在悬腕练字。
如果不再出什么意外的话,应该很快就能参加这一次的开封府解试了。而以自己这两年的努力,加上岳不群在华山的教导,还有系统这个大百科全书的存在,只要参加了科考,薛明觉得自己没有理由考不过去。
所以薛明现在就已经把自己的目光放到最终的殿试上了。
若是有着现成的答案结果却连抄都抄不过去的话那么只能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试卷上的字太烂。
而且最终的殿试上,是不需要誊录的,都是写好后直接呈交御览,不再由中间人再抄写一遍了。
某种程度上说,最后的殿试,书法也许比文章更重要。所以薛明尽管书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最近仍是练字练的比较勤。
这不,薛明正对照着系统显现在自己眼前的庞中华毛笔入门、田英章毛笔书法专业教程认真的练着毛笔字呢!一时间只觉得周围的天地只剩下自己和手中挥动的毛笔。但觉行笔间挥洒自如,神韵内敛,自始至终都透露着一种从容不迫,潇洒俊逸的气度。
正练的投入,忽然旁边一阵响动打断了正练得入神的薛明。生气的看向身旁的薛玲玲,薛明怒道:
“不是说了在哥哥练字的时候不要出太大的声响吗?”
“可是,哥哥,你刚刚把墨汁弄洒了,毛笔都已经没有水了啊?”
薛玲玲正睁着一双无辜的大眼睛,委屈的望着薛明。
傻傻的低头看了看桌子上面,果然自己明的墨水瓶已经倒在了桌子上,瓶子里的墨水全洒了出来。甚至都殷透了薛明手边的纸张。无语的看着狼藉一片的书桌。
薛明愤愤的摔下手中的毛笔,准备去京师附近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找一下练字的灵感。当然,身后还跟着个小尾巴。薛明现在这个相对陌生的外公外婆家,妹妹薛玲玲更加爱黏着自己这个哥哥了。
兄妹二人半路上遇到了小舅舅李纬。这倒是个自来熟的,前几天刚来的时候见过的。见到薛明一副要出门的打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