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改造计划-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公子,郑国公和张相都在府门前等着您老呢。”
看似很声,实则周围的人只要不是聋子怕是都能隔着老远都听的清清楚楚,言语之中的志得意满之气实在是让人可恶。
这个爱显摆的孬货!
“停轿!”
郑居中和张商英两人联袂到府门口来接,那是给足了他面子,不过薛明显然不能真的一直坐在轿子中行到他们面前再落轿不是?
………………………………
第657章
官阶上,三人是差不多,可是无论辈分还是资历薛明显然都要比郑居中和张商英两人差上太多,薛明自然不会妄自尊大到以为自己真的已经能够跟那些个朝中宿老比肩了。
更不要说,他一直信奉的就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自然更不可能做出有份和礼节的事情来。
轿子落下薛明掀开轿帘,见到张商英和郑居中正联袂而来,显然两人也是看到薛明落轿了。隔着老远薛明就慌忙躬身一礼道:
“两位大人如此,实在是折煞明轩了。”
“明轩这是哪里话?我等三人乃是忘年之交,迎来送往本是常事,何来折煞之说?该罚该罚!”
郑居中的心情今儿个显然很是不错,点了点薛明朗笑道。
张商英虽说同样也是在大笑着,不过听到他的话,也不知道是因为心虚还是其他,薛明心中总觉得似乎张商英的眼神和话语之中带些其他的意味在其中,似别有所指。
“郑公说的对极,明轩,平素你也是极为洒脱之人,此时为何如此酸腐起来?”
站在郑居中身边的张商英一边伸手挽薛明一边笑着道。
对两人刻意的亲近薛明自然心知肚明,苦笑着道:
“郑公和张相说的是,今日明轩着相了,该罚,确实是该罚。”
“哈哈,这就对了!这才是老夫所认识的明轩不是?”
郑居中大笑着顺势挽起薛明另一只手臂,跟张商英一人一边挽着薛明朝着府内行去。
薛明和张商英、郑居中进入薛府大堂三人分宾主落座,自有仆役送上香茗。短暂的寒暄之后,三人也就慢慢停下了那些没有营养的话语。
郑居中端起桌上的茶碗,借着抚茶的功夫跟张商英对视了一眼。张商英自然心领神会。
“呵呵,明轩,昨日听宗晟回府说,你在悦来楼中借机将蔡公之子蔡术给修理了一通?并且将那悦来楼的头牌南仙姑娘的身契也给烧了?”
张商英放下茶碗,状若无意的道。这边张商英一开口,郑居中虽说没有任何的动作,不过从他的神情中就可以看出,他此刻根本品不出手中的好茶是个什么味道,心思显然也都在张商英的问话上。
郑居中和张商英两人比薛明想象的还要着急。他自然知道,张商英和郑居中两人想要知道的不是他跟凤南仙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他打蔡术爽不爽,他们想要知道的只是他为什么将到手的能够给蔡京狠狠一刀的证据凤南仙的身契给烧了,还有就是蔡京在薛府中跟他都谈了些什么,是不是真如外人所说的那样两人不欢而散。
也许在一般人看来,蔡术被薛明打成那般模样,颜面大损的蔡京生气大怒自然是正常的。可是张商英和郑居中两人是什么人?他们两人怎么可能真的相信薛明只是为了给凤南仙出气才如此?要是真的只是为了给凤南仙出气,要是真的想要折损蔡京的脸面,那么怕是那身契就不会被他直接一把火给烧了,而是放在手中呈到赵佶面前了。
蔡京正急着想要被赵佶赐平章军国事的封衔呢,有了那身契,看他还做什么平章军国事。连自己的儿子这样的家事都管不好,又怎么能管好国事?
可是偏偏那身契被薛明给轻飘飘的给烧掉了。身契没有了,凤南仙看似是自由了,可是却也失去了拿捏蔡京阻碍蔡京登上平章军国事的最为重要的武器啊!
张商英和郑居中两人之所以如此着急,是因为他们现,如今的薛明行事他们是越来越看不清猜不透了,正是因为看不透,所以心中才会没底。
“明轩就知道什么事情都瞒不过两位大人。蔡术么,我确实是想暴打他一通心中的闷气,至于烧掉身契则确实是明轩故意为之,而且……昨日明轩和蔡公也确实是做了些许的交易。”
薛明没有隐瞒当然他也无意隐瞒,毕竟这本来就是他今天来张府的主要原因了。有些事情,在大宋朝如果他想要做好,却还是必须需要得到张商英和郑居中的支持才能成事的。
听到薛明坦诚到极点的话,张商英和郑居中眉头齐齐一挑。心中有意外惊讶却也有早知如此的准备,所以两人互相对视了一眼却是没有接话,而后齐齐将老而深沉的眼神停在薛明身上。
他们都知道,接下来薛明肯定还会有下文的。
“什么?联名推举圣上加封他蔡京为平章军国重事?荒谬!实在是荒谬!此事绝无商讨余地,老夫就算豁出这条性命也不能让他乔寿明达成所愿!”
张府大堂内陡然传出的一连串爆喝,将原本还和谐融融的张府内陡然蒙上了几分阴影。
过往的仆役听到大堂内传来的爆喝声,不自觉都悄悄远离了大堂,他们都知道那暴怒出声的人是自家老爷。而且他们都清楚如今在大堂内的都是什么人,他们在府中多年,这还是第一次见到张商英竟然如此失态暴怒。虽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而且听口气似乎还跟堂内的其余两人郑居中和薛明有关。
无论是薛明还是郑居中,已经都是这大宋朝最为尊贵的那一批人,身在权贵之家中,好处有,危险却也同样不少。想要活的长久一点儿,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看不该看的,不要听不要听的。
张府内陡然安静了许多,大堂内同样也因为张商英的这几句暴怒之语而陡然变得有些沉闷和尴尬。郑居中虽说同样惊讶,却是没有张商英反应那般强烈,毕竟这数年的赋闲,偶尔出去游游山玩玩水,又或者是去国子监授课,等到赵佶请上朝的时候再去上朝的日子,已经到了古稀之年的郑居中也是渐渐释然放开了,到如今已经是有些享受这样的生活了。
平心而论,郑居中本就是从教书育人起家的,开始在国子监中做教授,那个时候他的学生是宗室勋贵的年轻子弟,而后又在王安石府中做西席。
………………………………
第658章
那个时候他的学生就是赵佶,到王安石主动请辞告老,张商英有太过年轻资历尚浅,张氏一族有些青黄不接的时候王安石就顺势将郑居中给推上了朝堂之上。
毕竟再怎么说,郑居中和王安石也是数十年的交情,用自己人总比其他人强,更莫说那个时候王安石只是想让郑居中做个过渡,等到张商英资历足够,就可以顺利的入主宰执之位了。只是没有想到,严格来说只是一介书生的郑居中在坐上左丞相的位置之后却是突然想做点儿什么,当然他也确实是做了点什么的。
只是郑居中没有想到,他请回来的袁成、真德秀等人会跟蔡京一道悄悄在横山之战的事情上摆了他一道,使得他不得不黯然下野。
如今在野的郑居中,倒也慢慢有了些看云卷云舒风轻云淡的性子,即便他也觉得薛明刚刚说的他跟蔡京之间达成的某些协议有些荒谬,可是他却也没有跟张商英一般反应那么大。
看了一眼脸上神色依然没有任何变化的薛明一眼,郑居中知道,既然薛明今天一来就敢没有任何保留的将他跟蔡京之间达成的不为所知的协议说给两人听,显然也肯定是料到了张商英以及他会有的反应。他同样也知道,薛明后面肯定还有话没说完。不然薛明不可能是如此模样。
毕竟,在瑟苑诗会的时候郑居中就知道,薛明不是一个鲁莽的人,更不是一个随便就妥协的人。如今他既然能够跟之前一直针对他的蔡京妥协甚至不惜拉上自己和张商英两人用平章军国重事这样的重位来下注蔡京两年时间的配合,肯定是有他必须要如此做的理由。
郑居中如今倒是很想知道,是什么事情能够让薛明不惜拉上自己和张商英来如此跟蔡京妥协。
“天觉,你年纪也不小了,怎么还若如此一惊一乍?明轩是什么样的为人,你我都清楚,他定然不会只是为了一己之私才如此行事,明轩能够如此同那乔寿明相谈,想来自然是有他不得不如此的理由的,不妨先听明轩说完再做计较如何?”
郑居中话说的极为中肯,却是不偏不倚谁都没有帮。当然,他的言外之意自然也无外乎是如果薛明说不出个一四五的话,那么他肯定也不会答应的了。
对郑居中的套路,薛明自然清楚。毕竟,这件事太过重大,重大到也许能够改变大宋朝如今的权力分配,最重要的是要是蔡京真的坐上了平章军国事的位置,分润的可不仅仅是张商英等人的权力,还有赵佶这个大宋朝皇帝的权力。
说是牵一而动全身不外如是了。所以郑居中和张商英两人肯定需要有人唱红脸,同样也需要有人唱白脸。说不定连刚刚张商英的暴怒之状也不过是张商英刻意为之罢了。如此作为,无外乎是两人如今都自觉把握不准薛明的心思了,想要如此从薛明口中知道更多的东西罢了。
张商英听到郑居中的话,怒气未平的看了薛明一眼,虽说眼神依然充满不满和不信任之色,可是终究还是没有继续嚷嚷下去。
这两个老东西要是不去演戏实在是糟蹋了!这演技完全是够上奥斯卡的了。
“其实,原因很简单,一切都是因为西夏人而已。”
薛明放下茶碗,看着张商英正色道。
“就因为西夏人?”
郑居中和张商英两人异口同声的道。
“难道两位大人以为这个理由还不够吗?”
郑居中和张商英两人的态度,让薛明心中有些悲哀。如郑居中和张商英这样的位高权重的老臣都对大宋朝当下的局面没有足够的警醒,对边疆的西夏人和辽人的威胁没有足够的重视,还沉浸在万世太平的幻想之中,更不要说朝堂之上的其他人了。
张商英和郑居中对视了一眼,没有接薛明的话,不过两人脸上的神色却是已经表明了两人的态度,显然两人都认为薛明的这个理由太过牵强也太过没有说服力了。
“前几已经秘密命人将留在汴京城中为质的女子送往刘庆军中了。”
薛明皱眉沉吟半响,缓缓道。
“什么?将那名女子送去给那贼酋刘庆?明轩啊,此事你实在是太过孟浪了,前几自己还言道那刘庆已经有尾大不掉之势,此刻你将那女子再送给那刘庆,如此我大宋就将没有任何手段钳制那刘庆了,此举实在是太过不妥太过孟浪了。”
听到薛明的话,郑居中顿足连连看着薛明连声叹息道。
坐在一侧怒气未消的张商英同样也是极为震惊薛明将李妃岚送回给刘庆之举,看着薛明的双眼也是第一次露出极为不满之色。
“呵呵,郑公和张相不会真的以为仅仅凭着一个女人就能将刘庆给拿捏的住不成?虽说古往今来爱美人不爱江山的人枭雄比比皆是,可是刘庆是这样的枭雄吗?呵呵,好吧,退一万步讲,就算刘庆之前也许是一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枭雄,可是那也只是以前了,而不是如今,更不会是如今已经拥兵逾百万在河北等地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被尊称为大帅的刘庆吧。”
薛明眼中之中带着几分揶揄,话语中对刘庆的鄙夷更是没有任何的掩饰。
郑居中和张商英两人面上神色微微一变。
确实,能够成大事者不乏有爱美人不爱江山的人,可是真正能够坐稳江山的人,哪一个不是爱江山同样也爱美人的人?江山要,美人也要,那只是说一切都还在掌控的情况下,可是一旦事情不可控,尤其是还会因为某个美人儿而被别人所控制的话,那么美人也只是浮云而已。
刘庆本就是绿林一大盗,能够在秦风等地呼风唤雨,除了薛明的支持和指点外,最为重要的还是因为时势。俗话说的好,时势造英雄,虽说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狗熊。已经成为孙大帅的刘庆,坐拥百万大军,想要什么样的女人要不到?又怎么可能会心甘情愿的受远在数千里之外的薛明遥控?
………………………………
第659章
这些道理张商英和郑居中其实都很清楚,毕竟将心比心来,换做他们两人是刘庆,想来也不会因为一个女子就心甘情愿的对某个人俯听命,更不要那个人还跟他结仇过。
越是位高权重的人,愈是爱惜羽毛。尤其是到了刘庆那个地位的人,只会想要让曾经的屈辱都烟消云散,而不是留着一直提醒他,他曾经受过的屈辱丢过的颜面,甚至是换做他们两人,或许会采取更为激烈的行为。
譬如,遣人进入汴京城将那为质的女人悄悄杀掉!
一旦那个女子死在汴京城,那么不仅可以正大光明的摆脱曾经的钳制,更能够借此倒打一耙,将所有的罪责都推到大宋朝亦或是薛明身上。
好在刘庆还没有这样做,所以,他这一生也就到此为止,他终究还不是个枭雄。
“刘庆如今同我大宋还合作甚是愉快,想来那女子对刘庆来自然是很重要的。”
郑居中沉默半响,终于还是出了一句连他自己都觉得没有多少底气的话。
“呵呵,重要自然是重要的。”
薛明瞥了郑居中一眼,轻笑着接口道,随手停顿了片刻继续道:
“不过这个重要不是那女子在刘庆心中有多重要,如今的刘大帅虽已经被李良度打的快残了,可是想要些绝色女子还是有大把的。那女子重要,只是因为她确实重要罢了。”
“哦?明轩此话是何意?”
张商英和郑居中两人听出薛明话中弦外之音,对视了一眼,张商英接口道。两人显然也都现了薛明话中有更深的意思在其中。
“那名女子原本复姓拓跋,后改为李,名妃岚!”
这件事情到如今已经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了,所以薛明也没有再继续藏着掖着。毕竟李妃岚如今怕是早就过了黄河,就算朝中知道她是西夏国的遗族也是断然不可能再追的回来了。
至于有御史弹劾的问题,更是不在薛明考虑范围内。如今的御史大夫还空着,只要没有人在后面鼓劲,那些个御史是翻不起多少风浪的。
“拓跋?李妃岚?”
郑居中和张商英两人低声咀嚼着这个异常耳熟的姓氏,脸上神色也是愈来愈精彩。
“莫非……”
张商英盯着薛明疑声道。
“后西夏军之名,如何而来?呵呵,若不是有她在,刘庆缘何能够坐上后西夏军大帅的位置?”
“……”
郑居中和张商英两人相视苦笑。
“明轩啊明轩,你瞒的老夫两人好苦啊。”
“两位大人严重了,不是明轩不相信两位大人,而是那妃岚公主的身份委实太过敏感,更兼之其对种帅杀其父之事一直耿耿于怀,连带着对我大宋也没有多少好感,所以明轩实在是不敢让她的身份曝光,除了圣上,满朝文武也就明轩一人知道她的身份而已。还请两位大人恕罪。”
薛明自然不想张商英和郑居中两人因为李妃岚的事情而在心中对他生出龃龉,所以这解释倒是极为的诚恳。
“明轩可莫要辜负圣上这番信任啊。”
郑居中看着薛明,言语之间意有所指。
“将李妃岚送回河北,圣上也是不知情的。”
薛明今天显然存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勇气,紧接着又吐出一句让郑居中和张商英两人惊吓的几乎肝胆俱裂的一句话。
道这里,薛明似乎又想到了前数日李妃岚离开汴京城的时候在城外久等他不至之后让段浩给他带回来的那封信上所写的寥寥数语。
“国破家亡之仇女子旦夕不敢相忘,西夏诸地军情堪忧、刘大帅有心降夏业已有耳闻,后西夏军之危难困局女子将竭力挽救,纵身死族灭亦不悔以。”
李妃岚并不是如薛明想的那般什么都不清楚,相反虽然她什么都没可是心中却是跟明镜儿似得,很显然李妃岚也清楚如今的后西夏军刘大帅已经不再是那个愿意领着数十名兄弟千里迢迢杀进开封不惜当街刺杀种师道为她报仇的那个师兄刘庆了,而是真正的刘大帅了。
薛明之所以私自派人护送她前往秦风之地的后西夏军中,原因无它,只是希望李妃岚能够牵制刘庆,让刘庆不至于太快的就直接降了李良度,给大宋争取时间而已。
李妃岚知道这一切,之所以还愿意回到秦风的后西夏军中抗下那个烂摊子,除了自身跟西夏人的深仇大恨之外,这其中未尝没有薛明的原因在其中。
“明轩,你……让老夫该如何你是好呢?你啊你!此事若是传扬出去,怕是台谏的那些个御史们又要将陛下勤政殿的大门给堵咯!”
郑居中和张商英两人对薛明的胆大妄为不是第一天见到,可是李妃岚的事情,让他们知道在之前还是太过看了薛明的胆子了。
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欺君之罪啊!
“刘庆掌控的后西夏军如今已经是尾大不掉之势,若是降了李良度,对我大宋来怕是没有比这更为恶劣的消息了。好在后西夏军中,明轩也做了一些安排,除了刘庆的那些嫡系,还有为数众多的西夏国遗族,李妃岚北归,定然能够跟刘庆成分庭抗礼之势,背靠延绵数千里的祁连山,最不济也能拖住李良度年余甚至数年时间。而这数年时间,才是我大宋或者我所需要的。”
薛明很清楚,一年两甚至是数年的时间根本不足矣真正的弥补大宋跟西夏、辽国乃至后来崛起的大金国甚或是几十年后将会出现的的蒙古国之间巨大的军力差距。而这个军力差距,到底也就是军队的战斗力罢了。
要想打造出一支真正的精锐大军仅仅靠临时抱佛脚的几年时间,显然不够的,毕竟仅仅靠闭门造车的训练就想要练出能够抗衡西夏人的精锐出来,那不亚于是痴人梦。训练场上表现再完美的所谓精锐,要是没有上过真正的战场、经过血和火的洗礼,永远都不能被称之为精锐。
………………………………
第660章
毕竟就算那训练场即便再真实,也还只是训练场而已。
更何况,面对动辄数十万的西夏、辽国等外族的大军还有无数的仆从军,仅仅靠一支精锐大军又能起什么作用?一支大军也许能够在局部取得对这些外族军队的优势,可是局部的优势却终究只是局限在那支精锐所在的区域,却不能将那优势变成对整个大宋朝都有利的战略优势。
毕竟,大宋和这几个国家之间的战争,数年之后定然不会只是跟现在这样三天一打十天一大打的模样,而是国战。国战,最终拼的还是全局,局部的胜利面对颓败的全局顶多也只是多了几分象征意义而已。
这些,薛明看的很清楚。
在冷兵器时代,军力上已经孱弱百年之久的大宋面对西夏、辽国、金国的侵袭乃至后来横扫欧亚大6的蒙古骑兵,实在是没有任何可比性,而且也没有时间来给大宋给薛明改变这一局面,更何况军事上孱弱的大宋想要改变也不是一时半分就能改变的。
既然在内在上不能改变大宋朝的劣势,薛明也只能通过外力来改变双方的对比了。而在冷兵器为王的时代,想要对兵力强盛的西夏产生压倒性的优势,也只能是热武器了。
后世清王朝不就是被日不落帝国的坚船利炮给打开了国门么?即便那个时候已经在走下坡路的清王朝在经济上来依然是当时那个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可是面对装备了火枪和大炮的日不落帝国,也只能成为砧板上的鱼肉而已。
这也是薛明唯一能够想到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拉近和减少大宋朝和西夏之间军力差距的办法。可是即便他已经早就在开始准备了,甚至军器监中的那些个老工匠也都收拢提前送往广州了,可是却也必须在某些事情上得到朝廷的支持才行。
毕竟,无论做什么,都缺不了一样东西,那就是银子。练兵想要钱,展火器研究火药武器装备武器铸造武器等等,都需要银子。
银子也是需要时间来赚的。可是这些东西,如今他人还没有到广州,什么都没有做,也看不到任何的可能,张商英等人会不会支持都还是两,他如今所能做的也只能是尽量未雨绸缪的多为自己为大宋朝争取点儿时间。
不过,这些事情,不管张商英和郑居中两人信还是不信,此刻却是没有任何的力道来跟两人细细道来的。
“两位大人,明轩也知道私放李妃岚北归实在是有些逾越了,圣上那边,明轩自然会好生解释。只要两位大人不,等个数年之后,即便李妃岚的身份真的大白于天下,那个时候想来也已经为时晚矣。不得,那个时候我大宋朝已经同西夏人行那国战之事,在国战面前,一个区区亡国公主,实在是算不得什么。”
薛明对私放李妃岚的事情并没有太过担忧,毕竟赵佶本身对李妃岚根本不是张商英和郑居中想象的那般重视,不然也不会放任薛明来看押李妃岚了。
“明轩就这般笃定西夏、辽人、金人一定会同我大宋朝再启战事?”
张商英有些疑惑的问道。
这个时候他也现了,纵观这些日子薛明的种种作为,似乎都在为将来跟西夏、辽人乃至金人的战事做准备,可是有黄河天堑在,西夏、辽人、或是金人虽骑兵无双,那是因为人家本身就是生长在草原之上的民族,可是若论水师,这些外族人怕是就算再过个数十年也是拍马不及大宋水师的。
没有水师辅助,敌人的骑兵再厉害,难道还能飞过黄河不成?
“不是明轩笃定这些异族人会同我大宋再启战事,而是这些异族人一定会对我大宋再次用兵,而且一旦西夏人联合辽人亦或金人再次南侵,怕是不再是如之前那般劫掠一番就退,而是意欲一战而灭我大宋国本了。”
张商英和郑居中两人听到薛明的话默然不语。
从心底来,两人都认为薛明如此作为实在是有些杞人忧天之举,毕竟西夏人前不久才在银夏城吃了个暗亏狼狈退兵而去,如今秦凤等地的后西夏军正在跟李良度纠缠不休,甚至西夏位处中原等地的宋人异族人也都有些蠢蠢欲动之势,西夏人哪还有什么精力来管大宋?
“呵呵,圣上最想要什么,不用明轩,想来两位大人也都是清楚的。为何我大宋一定要死死的等着西夏人主动南下?被动的挨打?河西走廊及其周边原本属于我中原的数千里的沃土,都是我大宋祖业,如今却是都任由西夏人铁蹄践踏,这又是为何?朝中宗室、理学一派还有其余各派,纷争不休,又有何用?若是大宋能延绵万载倒还好,若是真有国破家灭的那一天,后世史书如何评论当下?是口诛笔伐遗臭万年还是一笔带过轻若鸿毛?”
薛明知道想要空口无凭的就服张商英和郑居中两人根本不可能,唯一能够做的也就是丢出一些让两人真正在乎的东西来打动两人在接下来的数年时间内跟着蔡京一起来配合一下他就好了。
其实,薛明心中早就有所定计。数年时间,只要一切顺利,待到他感觉时机已到,就算西夏人、辽人、金人不南下,那个时候他也将竭力怂恿赵佶北上。
河西走廊和燕云十六州,永远都是赵佶乃至大宋朝朝野上下所有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不,并不代表不想,只是因为大宋朝没有那个实力罢了。
听到薛明的话,张商英和郑居中两人脸色齐齐一变。
他们这个时候才明白,原来薛明主动南下广东,并不是想要跳出汴京城这个大漩涡明哲保身,而是根本就不想在汴京城中浪费时间斗来斗去罢了。
口诛笔伐遗臭万年一笔带过轻若鸿毛?
这确实是个问题。
他们两人还知道,薛明还有一句话没有,那就是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
第661章
而这也是每个读书人尤其是身居高位的读书人心中最想要的东西。
“明轩不图其他,只希望两位大人能够给明轩数年时间,一切的一切在数年之内都可以见到分晓。到时候会如何,想来就算明轩不,以两位大人的心胸和眼光自然就会看清如今明轩所做的所有准备到底是为何。明轩在此,拜托两位大人了!”
朝野上下因为薛明暴打蔡术跟蔡京直接交恶而产生的躁动,在当事双方莫名其妙的都偃旗息鼓的情况下,也渐渐开始消散,虽对这件事最终的版本和结局有着各样猜测,不过却也是终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再加上无论是薛明还是蔡京,亦或是高高在上的赵佶,似乎都在有意的淡化那件看似意外的事情,所以朝野上下原本已经准备好了瓜子、汽水放好了板凳的人,也只能悄悄的再将翘起来的脖子给收了回来。
当然,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因为,随着时间进入政和三年的腊月,整个大宋天下所有人的心神都已经被转移到了另一件关乎大宋国祚的重大事件上来。
大宋朝登基已经近十年的天子赵佶将会在腊八当天祭天告祖,正式举行册封大宋朝下一任储君的大典。
虽然必然会成为太子的赵桓,从出生到现在也不过数月,甚至整个大宋朝真正见过这位大宋朝唯一储君的人都不过一手之数,可是并不妨碍庙堂上亦或是普通老百姓对他的关注。
毕竟,只要不出任何的意外,那么这个如今才不过十多岁大的孩童,在经后的数十年间,将会主宰很多人的命运。正如他如今已经牵扯了许多人的命运一般。
所以,相对于两个大宋朝中最为尊贵的权贵之间的内斗,关乎所有人命运的大宋储君显然是要重要的太多了。
其实早在一两个月前,礼部还有开封府就已经开始全力准备太子册封大典的事情,只是因为福庆公主在宫中被人下毒、薛明遇刺等等诸事让汴京城一直不太安宁,而让这件本来对大宋朝来无比重要的大事显得比以往各种大典都要低调许多而已。
只是时间到了腊月,就算再怎么低调,也是没有办法低调的了,毕竟过不了几日就是正式的册封大典呢,这件事可是大宋朝自赵佶登基以来最为重要的大事,大办特办也是赵佶想要的。
赵佶有意,下面的人自然知道该如何办。更何况,事关国祚延续的大事,就算赵佶不,整个大宋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布衣百姓,又有谁能不重视?不感觉心中欣喜?
因此,临近腊月,汴京城内的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