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改造计划-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薛明见到赵佶如此说,想想还是没有继续再在这个问题上说下去。不过他心中已经有了打算。

    两人都没有注意到,一直侍候在一旁的李全德脸上神色却是从进入大帐的时候就处于挣扎中。这个时候见到赵佶似乎又有要去看儿子的趋势,李全德脸上神色陡然坚定下来,咬咬牙悄悄走到赵佶身后,扯了扯赵佶袖子。

    赵佶刚刚准备让薛明回去好好休息,然后去看儿子呢,见到李全德如此,扭头诧异的看着李全德。

    这边薛明见状,虽然心中疑惑不过还是识趣的主动后退几步。在他看来,李全德肯定应该是有话要对赵佶说,而以他跟李全德一向保持的还比较良好的关系,既然李全德这样做了,肯定是不方便他听到了。

    “什么?……”

    让薛明没有想到的是,他刚刚才退出去两步,就听到赵佶惊怒交加的声音陡然响起。

    赵佶陡然变得高亢的声音让薛明心中一惊,莫非又有人出了幺蛾子不成?

    “明轩,朕有话问你,你要老实告诉朕。”

    赵佶看着薛明,挥手打断李全德的话,神色间却是颇为的不悦。

    薛明诧异的看了看李全德,李全德却是看都不敢看薛明,只是把头低着。
………………………………

第586章

    微微皱皱眉头,薛明飞快的将这几个月所有他跟李全德有关的事情过滤了一遍,躬身道:

    “皇上有命,微臣定然不敢妄言。”

    诧异归诧异,不过薛明并没有太过担心,毕竟想当初他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李全德尚且不敢如何,如今他身份同当日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想来李全德也不会真的说出对他很不利的话。

    只要李全德不是脑袋被门夹了,也会知道该怎么做才是对的吧。

    “那好,朕问你,是不是有人曾经行刺过你?是什么时间?”

    赵佶看着神色恭谨的薛明,心中感动之余却是愈的气。

    听到赵佶的话,薛明心中顿时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感情,刚刚跟钟灵说话的时候,李全德其实根本就是全都听在耳中。这样看来,他这个时候告诉赵佶,说到底还是因为担心他的安危而已。

    这老小子……不声不响的就把自己给“出卖”了。

    弄清楚了状况,薛明心中苦笑不已。

    原本他还打算先暗地里查个清楚再告诉赵佶不迟,现在却是不得不提前让赵佶知道了。不过薛明并没有太过担心,他相信只要他说清楚了状况,赵佶也肯定不想将这件根本没有任何人证物证的刺杀弄的满城风雨。

    “回皇上话,事情是这样的……”

    赵佶听完薛明简单到极点的介绍,皱皱眉头看着薛明道:

    “明轩的意思是,事情已经过去了数个月之久,你到如今都没有查到任何一点儿跟刺客有关的线索?”

    虽然没有明说,不过无论是神情还是语气,赵佶全身上下都贴满了“不信”两字。

    “陛下,我可是句句都是实话,您一定要不信,我也实在是没有办法,因为我真是根本不知道是谁要杀我。”

    薛明无奈的摊摊手,这件事他也朕是浑身是嘴是都说不清楚,因为就连他自己都不太相信那藏在暗处想要他命的人竟然能够做的这么滴水不漏。

    “侦缉司朕都交给你了,你为什么不用?”

    赵佶盯着薛明怒哼道。

    “……”

    要是用了侦缉司,你不就知道了?更何况,侦缉司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神通广大好吗?在汴京城,侦缉司除了官面上比较好使外,真要做点什么,倒还真不一定有那些不太上台面的三教九流好使。

    “你说你被刺那天正好是郑贵妃召你入宫那一天?”

    “不是贵妃娘娘!”

    薛明自然知道赵佶在想些什么,很干脆的道。

    “呵呵,看来你对郑贵妃比朕对她还要相信的多……”

    赵佶笑着点了点薛明,

    “你为什么就这么肯定不是郑贵妃要取你性命?”

    “好处!”

    薛明伸出两个手指头,

    “我死了对贵妃娘娘有什么好处?更不要说,就连姐夫你都知道那天是贵妃娘娘召唤明轩入宫觐见,若是那刺客真的得手了,皇后就肯定是最大的嫌疑人。而且当时那刺客明轩敢肯定绝对没有任何留手、想要给明轩一个下马威的表现

    更莫说,那时我可是刚刚答应了贵妃娘娘将郑新从吏部要到市舶总司衙门为官。我要是死了,对贵妃娘娘有什么好处?要知道,宫里头的那件事可还没完呢,贵妃娘娘定然不会糊涂到这种地步。”

    听到薛明的话,赵佶的一张脸却是瞬间变得阴沉无比,咬牙切齿的一字一顿道:

    ““放肆!可恶!当杀!”

    薛明和李全德对望一眼,识趣的全都紧紧闭起了嘴巴。

    也难怪赵佶会这般盛怒。

    试想一下,先是有人想要杀他皇子和长公主,事情才过去不久,又有人想要杀已经是他左膀右臂的薛明,完了这还不算,那幕后搅风搅雨的人竟然还想着要将所有的嫌疑都推到在后宫中一向与世无争的郑贵妃身上,意图将赵佶整个后宫给搞成一锅粥。

    虽然栽赃给郑贵妃的伎俩很拙劣,可是人言可畏啊。这样的事情,放在普通人家里正妻和小妾争宠已经是够恶心人了,更莫说如赵佶这大宋朝的九五至尊了。

    不只是赵佶,怕是换做任何一个普通人都会怒不可遏吧?

    “圣上息怒,那些魑魅魍魉只敢在暗地里行事,这样的人物,就算是身居高位,想来也算不得什么上不得台面的人物,何苦为了这样的下作之人气?”

    薛明等到赵佶自己将气理顺了,才接口劝道。

    “这件事情既然你想自己查,也好,朕就依了你,不过,朕会命侦缉司全力助你调查你遇刺之事还有皇儿被人在宫中下毒之事,当初宫中死的人看来还是太少了。”

    赵佶虽说亲政不过五六年,而且如今他这个皇帝对大宋朝的掌控远非他身份那般说一不二,可是他毕竟还是大宋朝的皇帝。

    不管是谁在后面做这些小动作,都是在挑战他这个大宋朝皇帝的尊严,试问一下,如果一个男人连自己的家人都保不住,家都住不安稳,那还算什么男人?更莫说他这个堂堂皇帝了。

    当初皇长子和长公主殿下被下毒,宫中相关的太监宫女被牵连了不下数人,可惜背后之人下手太快,侦缉司还没有动手,就被人将所有的线索都抹杀的一干二净,让赵佶心中恼怒之余却又是无可奈何。

    能够在他每天呆着的深宫中,掌握为数不少的死士,甚至甘愿自杀而死,岂不是说只要那些人想,他赵佶的命也是有可能拿去的?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雷霆震怒之下,甚至将一些根本跟皇长子和长公主殿下遇刺的事情没有任何关联的太监宫女们都处死了一大批的主要原因。

    原本赵佶以为杀了这么多,又死了这么多人,宫中应该都清理干净了。可是在了薛明再次遇刺的事情之后,赵佶马上就意识到,除非薛明早就被人盯上了,不然的话,那就只能是宫中有人依然在给外面那些人通风报信,否则刺客怎么会那么准确的找到薛明?

    听到赵佶的话,薛明心中有些不忍,却是没有多嘴劝说什么,要知道,当初就连他自己也是对此有所怀疑的。能够躲过段誉和自己的感知,那跟踪的人功夫该是何等高明?

    事关死之事,而且不仅仅是关系到他一个人的,还有可能关系到郑贵妃和赵佶、以及他的家人的生死问题,薛明即便再认为人命应该值得尊重,却也不会天真到拿自己这些人的命来赌。
………………………………

第587章

    不过,用侦缉司来查这些事情……要是侦缉司真的有用的话,皇长子和长公主殿下遇刺的事情,怕是就不会是跟他遇刺一样、直到如今还没有查到任何有价值的消息。人是抓住不少,可是都是些跑腿的、根本无关紧要的小喽啰,又能有什么用?

    不管赵佶心中清楚不清楚,至少薛明认为,侦缉司中怕是也有那些人的人。试想一下,赵佶的深宫中都能安排那么多人,侦缉司这个对一定高度的人并不能算什么秘密的秘密,安插一些人、一批人又有什么难度可言?更不要说,经过刘庆的事情,在薛明眼中,侦缉司实在是不够专业。

    该不该趁着这个时机将一直打算做的事情说出来呢,薛明心中实在是有些犹豫。

    似乎是看到薛明脸上的犹豫和为难之色,赵佶有些不悦的道:

    “莫非明轩以为朕的侦缉司根本不堪大用不成?还是说,你手下有更好用的人?”

    “明轩不敢!”

    薛明慌忙躬身惶恐道,

    “侦缉司乃是圣上心腹,微臣怎敢看清?只是……”

    “只是什么?”

    “当初在捉拿行刺种帅的刘庆等人时,微臣当时并不知道侦缉司所在,圣上可知微臣是怎么得知刘庆等人的下落?”

    “你说那什么……那些人?”

    赵佶眉头一挑,脸上带着几分笑意道,言语中的轻忽之意,是个人都能看的出来。

    “当初圣上肯定也动用了侦缉司……”

    “说吧,你想怎么做?”

    赵佶听到薛明这话,神色不由一僵,挥手打断薛明道。

    “微臣恳请陛下能允许微臣在侦缉司之外再行组建一个谍报机构!”

    “你说什么?”

    “你说你要自己重新组建一部谍报机构?”

    赵佶似乎也现自己的反应实在有些太大了,说完又补充道,

    “莫非你知道些什么?譬如侦缉司……”

    “回圣上,微臣什么都不知道,尤其是事关侦缉司。”

    薛明连忙否认道,他自然不会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就给赵佶倚为心腹大用的侦缉司泼脏水,更不要说侦缉司之前可都是在吴王掌控之中。

    “真没有?”

    赵佶打量着薛明,狐疑的道,

    “既然侦缉司没有问题,朕就想不明白了,为何你对侦缉司这般提防?”

    “微臣不敢!”

    赵佶盯着薛明看了半响,背过双手在大帐内缓缓踱起步来,神色间阴晴不定。

    当然,赵佶这阴晴不定的神色,并不是在怀疑薛明想要另建一个独立于侦缉司之外的谍报机构的动机,相反,赵佶心中反而对薛明原本的那点儿怀疑之心,也因为薛明这看似有些暴露野心的话消散了许多。

    试问一下,朝中那些到了一定地位的勋贵大臣,哪个府中没有一帮门客?手下没有一帮并不一定能够见得了光的人?没有这些人替他们办一些他们自己不好出面的龌龊事、打探消息、勾连盟友,他们的位置怎么可能会坐的那么稳当?

    到了薛明这个地位的人,就算是他不想有手下,也会有一大帮人主动找上门来为他解决一些小麻烦,大家都是互惠互利而已,这样才能更好的存不是?

    从之前赵佶的话中就清楚,在很早之前赵佶就知道薛明利用捉拿刘庆等一帮绿林大盗的时候几乎收拢了汴京城九成以上的专门捞偏门的三教九流大大小小的帮派。最开始的时候,赵佶并没有将这些人放在眼里,甚至还对薛明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收拢那些上不了台面的小帮小派很是不屑。

    不过,也正是那些他看不上眼的上不了台面的小帮小派,却是以远比侦缉司有效倍的神将刘庆等人从偌大的汴京城数万人中捞了出来。

    而这也是他刚刚打断薛明的话、不想提起侦缉司捉拿刘庆等人的主要原因。

    汴京城中那些上不了台面的帮派才算是第一次真正让赵佶正视。而这也是当初蔡京深夜进宫向赵佶说那些话,并且能在赵佶心中种下一颗种子的原因之一。

    这么长时间以来,薛明并没有让赵佶失望,手段是有,野心却让他几乎看不到或者说隐藏的太深了,就连蔡京、郑居中、张商英等人都眼馋的侦缉司掌控权,甚至都不能引起薛明任何的兴趣,除了到吴王府办了一次手续外、日常利用侦缉司传递一些消息外,薛明对侦缉司所有的一切都几乎的问都不问看都不看。

    赵佶在心中感觉快慰的时候,却总是时不时的有些莫名其妙的担忧。

    一个人没有任何所图的为你出入死,是为了什么?真是有这样的人吗?还是说,他要的东西要比你能给的大的多呢?

    今天,薛明终于小小的表露出了他的一些小野心,这让赵佶心中顿时大为宽怀。

    不怕你有野心,就怕你有野心藏着掖着!薛明主动说出来,至少证明,他愿意将他的野心放在他赵佶的眼睛下,而不是用作私用不是?

    赵佶自然不知道,这也是薛明在试探出赵佶是否知道等人存在之后、立马决定将原本并不准备公诸于众的打算立时抛出来的主要原因。

    构建属于他自己的情报机构,其实薛明很早之前就在做了,只是因为一切都刚刚起步,目前除了汴京城外在大宋朝别的地方还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罢了。

    赵佶知道等人,自然就能知道薛明已经将汴京城的三教九流其实都已经收服了。薛明就是担心会有人将他在暗中做的事情泄露出去,才会主动说出在侦缉司之外另建一个情报机构。

    对眼前这个总是表现的很是重情重义的便宜师弟的为人,薛明很清楚。

    赵佶也许知道的并不多,可是也有可能什么都知道了。不过不管是哪一种,与其让赵佶心中埋下一根刺,还不如光明正大的将东西都放在台面上,利用大宋朝的国力,远比他一个人单打独斗不要来的快的多?

    “你想用那些汴京城中上不了台面的泼皮们来做这谍报机构的主力?”

    赵佶踱步半天,却是有些不悦的开口道。
………………………………

第588章

    显然,赵佶其实已经表明他并不反对薛明组建一个新的谍报机构,而是不相信那些汴京城的泼皮流氓们能不能成事罢了。

    “回圣上,确实如此,所以微臣想请圣上派遣侦缉司的谍报高手去教导那些泼皮。”

    “你就不怕你这新的谍报机构又变成另一个侦缉司?”

    赵佶嘴角带着几分促狭之色笑道,

    “如今朝廷府库是个什么情况明轩你应该也清楚,朕怕是给不了你多少银子来组建这个新的谍报机构了。”

    “回圣上,这个微臣已经想好了。新的谍报机构就放在市舶总司衙门下,微臣只是希望能够在侦缉司外给圣上另开一条言路,让圣上能够更清楚更及时的知道我大宋朝境内境内各地的情况而已。”

    薛明这话说的那是半真半假,不过却让赵佶心中受用之极。

    “侦缉司确实不容小觑,也确实对陛下忠心耿耿,可是微臣以为还是有些不足之处……若是这一次侦缉司能将刘庆在河北西路的叛乱有足够的重视,想来微臣能让那李良度吐出来的东西更多。”

    这话薛明说的倒是确实不假,要是在银夏城的时候他知道刘庆的势力已经那么大的话,李良度怕是就算能黯然离去,也至少要割下几两肉才行的,怎么可能像如今这般,施施然来飘飘然走,留下一堆烂摊子给大宋?

    “哈哈,明轩,你可知道你这市舶总司衙门还没有开衙,就已经欠下了朕多少银子吗?”

    听到不用自己花银子,也不用朝廷花银子,赵佶心中顿时大乐,心情顿时好了起来,忍不住看着薛明打趣道。

    “微臣愿立下军令状!若是供呈给圣上的银子到时少了一两,微臣愿以项上人头抵罪!”

    “过了……过了啊!明轩,你我虽为君臣,却更似亲人。区区银子怎能跟你相比,此话以后休要再提!”赵佶板着脸佯怒道,然后只见赵佶话锋陡然一转:

    “这新的谍报机构放在市舶总司衙门总要有个名称吧?明轩心中可有打算?”

    “请圣上赐名!”

    “衣锦还乡,古人所尚!就叫锦衣卫如何?”

    “……啊?!”

    “明轩的意思是……锦衣卫这个名字不好?”

    赵佶没有想到薛明竟然会有这么大的反应,眉头微皱诧异的道,他心中有些小不爽了,

    薛明准备用汴京城的那些泼皮无赖作为新设的谍报机构的主要力量,赵佶并没有多大的意见,说实话赵佶根本就不看好薛明的这个设想。

    如今薛明想要用汴京城的泼皮无赖做细作,在赵佶看来其实就是一个借口。

    “衣锦还乡,古人所尚。”

    赵佶其实是一语双关。

    薛明如今的身份,早就可以称得上的衣锦还乡了,而那些人都是什么身份?又有几人能够有资格穿上锦衣?

    如今既然薛明执意要这样做,赵佶自然不会吝啬这么个名字,也算是表示下他对那些人小小的恩惠罢了,有了这名字,那些泼皮无赖们就可以光明正大的穿锦衣了。

    不用出任何力,就能收买下人心,何乐而不为?

    只是赵佶没有想到薛明会对这个名字表露出反对的意思。

    “没有!微臣绝无此意。”

    薛明心思电转间却是已经看出了赵佶取锦衣卫这个名字的用意了。心中苦笑之余,却又大大的松了口气。

    在听到锦衣卫三个字的时候,薛明差点没有以为赵佶也是跟他一样穿来大宋的了,要是真是这样的话,那事情就实在是有的玩了。

    好在,赵佶很明显不是。

    “那你这是……”

    “微臣只是觉得圣上这锦衣卫之名取的太好了,想来那些人听到陛下的赐名,一定会感激的痛哭流涕,叩谢圣上大恩。”

    薛明抹了把头上的冷汗,不要钱的将马屁送给赵佶。

    锦衣卫啊……

    “哈哈,好,那就这样定了,锦衣卫指挥使司衙门,就在市舶总司衙门下辖吧,至于这个锦衣卫指挥使就辛苦明轩你了。”

    原本心中还因为薛明和福庆公主接连遇刺有些抑郁的赵佶,心情顿时大好,大笑着就将锦衣卫的第一任指挥使塞到了薛明的怀中。

    锦衣卫指挥使司……锦衣卫指挥使……

    是巧合还是天意?薛明苦笑不已。

    ……

    政和三年十月初一,余国公、大宋左丞相张康国在汴京城出殡。大宋朝满朝文武尽数齐聚,汴京城内白幡遮天,万人空巷。

    赵佶虽然没有亲自现身,却是命荣王爷赵与芮、金紫光禄大夫薛明代天为张康国扶棺归葬,不管张康国前如何,至少死后赵佶给他的荣耀却是一时无两。

    张康国的风光大葬之后三天,赵佶再次连续三道诏书诏告天下。

    第一道诏书,册封皇长子赵桓为太子,福庆长公主殿下为淑德公主,端国公主赵宁缨为瑞国公主晋余深为大宋朝左丞相、枢密使,杨时为参知政事

    第二道诏书,银夏大捷,加封银夏制置使种师道为太子少保、左柱国其余银夏军各级将领、上下兵卒封赏无数金紫光禄大夫、钦命犒军大使、开封府知府薛明加封为太子少师

    第三道诏书,市舶总司衙门下辖市舶总司御银衙门更名为市舶总司钱庄衙门,即日起接掌户部行之交子、金银制钱等诸般权限市舶总司钱庄衙门筹备新币行、6续回收各路各府之前所行交子等诸多事宜市舶总司衙门新设锦衣卫指挥使司衙门,监察天下,检举枉法,薛明为锦衣卫指挥使。

    三道诏书以前所未有的度,很快就传遍大宋朝各地,天下士农工商无不为之一震,欢欣鼓舞者有之,愁眉不展暗地骂娘者同样大有人在。

    储君,关系着大宋朝国本,只要有了储君,就代表着大宋朝就可以一直安稳的延续下去。当然,国祸诸事,那是皇帝应该考虑的。

    这三道诏书,汴京城中的很多人都只猜到了第一个,却甚少有人能够猜到后面两个。就算是第一道诏书,也让很多人心中有些失望。
………………………………

第589章

    第二道诏书,种师道为太子少保、薛明为太子少师,只能说赵佶的动作太过神了。太子之位刚刚立下,就已经开始为太子扶持臂膀了。

    只是种师道的封赏还说的过去,可是薛明这一次银夏之行的功绩虽然大多没有宣诸与众,不过汴京城中那些个消息灵通的勋贵们却是或多或少都清楚一点儿,很多人都知道,如果没有薛明,怕是现在大宋朝应该诏告天下的就是银夏城失守、西夏三路大军陈兵黄河北岸了吧?

    一个不高不低而且只是虚衔的太子少师,无论是以功绩来论,还是以赵佶对薛明的宠信来说,毫无疑问都是有些太少了。

    不过,第三道的诏书,却是瞬间解决了所有人心中的疑惑。

    本来很多人都想看看以薛明的身份和年纪、资历,这一次赵佶还准备怎么给薛明升官呢,不曾想赵佶显然要比一些人要清楚的多,仅仅是给了薛明一个太子少师的虚衔,真正的封赏却是在市舶总司衙门的实权上下了功夫。

    市舶总司钱庄取代户部行交子权限,岂不是说薛明如今已经是大宋朝最为富贵之人?只要他想,市舶总司钱庄衙门,可以为他提供无数的银子?再配上锦衣卫指挥使司衙门监察天下的大权,如今的大宋朝,怕是左丞相已经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手握市舶总司衙门、钱权皆掌的薛明,才是大宋朝赵佶这个皇帝之下,最有实权之人吧。

    第一百六十三章

    三道诏书一出,台谏一片沸腾,雪花般的弹劾奏章齐聚赵佶案头,御史台数十位御史更是直接跪在了赵佶勤政殿大门外,死谏赵佶。

    “他们还在殿门外?”

    赵佶扔下手中的笔揉了揉额头,满脸疲惫的扫了一眼躬身侍立在一边的李彦,皱眉道。

    “回官家话,御史大夫洪大权还有二十余位御史都还在殿门外跪谏,请官家收回对市舶总司衙门锦衣卫的成命。”

    李彦悄悄看了赵佶一眼,低声道。

    “那就让他们跪着。”

    赵佶听到李彦的话,顿时怒不可遏的高喝道。

    见到赵佶如此,李彦慌忙躬身不敢接话。

    原本李全德和李彦都是赵佶身边最为信任的两人,只是最近一段时间,尤其是在薛明异军突起之后,李彦感觉自己已经渐渐开始远离大宋朝的核心,慢慢的开始。

    无论是在赵佶身边也好,还是在福庆公主那边也好似乎都不是那么吃得开了,尤其是在福庆公主面前,因为李彦之前都是多方下注,哪边都想要讨好,结果这些日子以来,他李彦甚至连福庆公主的朝华宫连门都没有进去过。

    而李全德呢,在赵佶身边的地位愈的重要,他呢,则是慢慢有边缘化的趋势。这让李彦心中也是愈的惶恐。

    在深宫之中,到了他这个地位,向来都是作威作福,一旦或者失势,那最后的结果,用凄惨两字来形容似乎又实在是太过简单了。

    就连李彦自己都知道,莫看他跟李全德两人平日里称兄道弟,可是真正到了死存亡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关头,怕是都是那种死道友不死贫道的货色吧。

    “官家,那些个台谏言官,都是恨不得天下不乱,郡公大人有功于社稷,市舶总司更是事关我大宋国本之事,不要说监察天下就算是撤掉台谏……”

    “嗯?”

    赵佶原本听到李彦的话,眉头已经渐渐开始舒展,可是到了后面听到李彦说要撤掉台谏,却是陡然眉头一皱不悦的冷哼道。

    李彦听到赵佶的冷哼声心中顿时一惊,不由惊出一冷汗。

    御史台,简称台谏。台院、殿院、察院三者负责监察朝武官,风闻奏事,上自皇帝下自群臣无事不可谏,乃是自高祖时期就定下的规矩,李彦说撤掉台谏,不仅是犯了祖宗忌讳,更是想让赵佶面对天下士子悠悠之口,怎能不让赵佶心中不满?

    大宋朝本来这些年朝纲就不是很稳,若是赵佶冒然将御史台给裁撤了,怕是立马就会招致天下悠悠之口,这等犯忌讳的大事,就算赵佶有心,却是绝对不能做的。

    赵佶其实心中已经是烦躁莫名了。御史台的御史们的反应,显然有些出乎他意料之外。

    在最初的时候,赵佶只是想着薛明在官阶上因为资历和年纪的限制显然已经是无法继续再往上一步了,毕竟若是以薛明金紫光禄大夫的身份,怕是要是再继续升官就只能封国公了。

    可是薛明毕竟还是太过年轻了,赵佶倒是可以不惧朝中诸臣的悠悠之口,可是他不想让自己的宠信之举给薛明带来一个恃宠而骄的恶名,更何况薛明在银夏城的一些功绩,根本就说不清楚,冒然给薛明高位,只会给天下人留下薛明完全凭着福庆公主和皇帝的宠信才步步高升的想法。

    本着保护薛明的目的,在跟薛明和张商英等人商量之后,才有了赵佶的那第三道诏令。既然官阶上不能给薛明继续往上升,那么就在实权上给薛明以补偿吧。

    说实话,在最初的时候,薛明只想着能扔锦衣卫得到赵佶的认可,可以光明正大的行走在大宋朝境内就可以了。却是没有想到赵佶竟然给了锦衣卫监察天下这样的大权,更是没有想到赵佶会将薛明之前提到的交子行这样的大事交给市舶总司衙门钱庄。

    权钱之间,有了权,钱么也许就不会太缺了。可是若是在有了权的同时,还能掌控整个大宋朝的国库钱粮之事,那就可以说,市舶总司衙门已经是大宋朝的无冕之王了。

    偏偏无论是市舶总司衙门还是锦衣卫衙门,都是在薛明一个人的掌控之下,这就不能不让人眼红了。

    当然,很多人都只是看到了锦衣卫衙门的监察天下之权以及市舶总司衙门钱庄可以行交子的权限,却没有看到这其中隐藏的弊端或者说危机。
………………………………

第590章

    因为户部交子之事,已经弄得大宋朝是天怒人怨,赵佶这个时候命市舶总司衙门钱庄接掌交子行诸事并研究将交子赎回等诸事实在是将一个烫手的山芋扔到了薛明一手执掌的市舶总司衙门手中。天籁小说

    这件事,有利有弊。

    好处就是,如果薛明操作得当的话,那么他将收获整个大宋朝无数普通姓的感谢,成为大宋朝仅次于赵佶之下的无冕之王,可是若是薛明的市舶总司衙门操作不得当,甚至还让交子更不值钱的话,那么薛明不仅将让他自己身败名裂变得千夫所指,更能让整个大宋朝变得民不聊生。

    这样关乎国本的大事,就连薛明自己在听到赵佶的诏令时候,也是大吃一惊。

    虽然说,从他筹备市舶总司衙门银行一开始,他就有让市舶总司衙门银行取代户部的野心,可是那毕竟还是野心不是?野心和现实还是有很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