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改造计划-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这个说法,虽然坊间传的是绘声绘色,尤其是在薛明有了如今的地位之后,更是被汴京城中的无聊人士所津津乐道。据说,这个说词还是来自宫中的那位,而最先说出此话的人,据说还是那位大难不死的小郡公……

    这样的话,坊间的姓的可以当作神话故事津津乐道,郑居中却是实在是不怎么相信的。

    正如当初蔡京向赵佶进言的时候说的那样,原本表现的还算正常的薛明,在为官之后突然有了这么大的改变,要么就是他原本就是有才之人,只是因为某些原因一直在隐藏自己,如今突然爆,所图肯定不小

    要么就是薛明背后有高人指点,想要借助赵佶的宠信来达到一些目的。

    无论哪一种,对大宋朝来说,似乎都不算什么好事儿。

    不过,就如今来看,至少可以将薛明背后有高人指点这个可能,彻底的排除了。那就只能说明薛明原本就是有才之人,只是一直深藏不露而已。

    为什么要森藏不露?除了薛明之外,没有人知道,郑居中自然就是更不知道了。正是因为不知道,所以郑居中才会有今天对张商英的这番暗示。

    这番暗示,不仅是在告诉张商英他自己心中的担忧,同样也是在隐晦的提醒张商英,最好对薛明要有所防备。不然,有可能就要被他人所利用了。

    当然了,郑居中这番话并没有别的意思,纯粹只是善意的提醒罢了。毕竟,如果没有特殊的原因的话,似乎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的才能一直隐藏着吧?尤其是薛明不过只是个才二十余岁的年轻人。

    郑居中就算是想破脑袋估计都不会想到,如今出现在人前的薛明,早就已经不再是之前那个薛明了。当然了,估计就算是薛明亲口告诉郑居中他是从后世穿越附身到薛明的身体内的,郑居中除了认为薛明说谎之外,肯定不会再有别的想法。

    “呵呵,达夫兄多虑了。”

    张商英笑着安慰郑居中道,

    “元长和老夫都跟那位小郡公相交甚久,对他的性格倒是有所了解。记得有一次闲聊,那位小郡公曾经说,他其实根本志不在官场,最想要做的就是带着一家人逍遥自在的过一辈子。”

    “此话,张公你信否?”

    郑居中听到张商英这话,有些好笑的反问道。

    这样的话,骗骗三岁小孩还可以,怎么以张商英的身份和阅历,也会相信?

    “呵呵,元长和老夫当时也都认为这是那位小郡公的托词之语,甚至在最初的时候也跟达夫兄一般,认为此子如此隐藏必有所图。

    师道遇刺之事,想必达夫兄也是有所耳闻。在那刘庆将其一家老小劫为肉票意欲逃离汴京城的时候,当时,薛府门前,虽说达夫你和老夫都没有亲眼所见,可是师道却是从头到尾亲眼看完整个过程。

    为了震慑刘庆,打消他们的侥幸,那位小郡公竟然亲自手执利刃将刘庆手下的绿林巨盗手刃在万军之前,面不改色,这份胆色即便是师道也对其赞不绝口的。要知道,薛明轩作为一个书生,之前应该是从未曾杀过人,甚至连任何的兵器都没有碰触过的!”

    “这又能说明什么?”

    “呵呵,懂得隐忍,行事果断狠辣,又足智多谋,这样的人,若是为忠,自然是我大宋之福,若是为奸,则是我大宋朝滔天巨祸啊,甚至比之西夏人还要危险,老夫又怎会视而不见?”

    说道这里,张商英微微停顿,看着郑居中继续道:

    “虽说当时我张氏一族在朝中是江河日下,可是莫非达夫兄以为老夫真的是走投无路一定要依靠宫中那位的庇佑才能让张氏一族安稳下去么?”

    “天觉兄莫非是想借着拉拢之名,试探那薛明轩虚实?”

    郑居中眼神一凝。

    “正是如此!”

    张商英坦然道,

    “若非如此,老夫也不会不分青红皂白就要交好那薛明轩,当然,若是那薛明轩真是可交之人,对我张氏一族未尝不是一个助力。”

    “如今这么长时间过去,天觉兄可是有了结果?”

    “呵呵,有没有结果,其实达夫兄自己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不是?不然,为何达夫兄会不计声名的诳了那蔡元长一道”

    张商英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着郑居中笑着道。

    郑居中脸上神色复杂叹道:

    “从那薛明不顾危险执意前往银夏城犒军的时候,老夫就已经不想再想这些东西了。忠奸又如何?试问,这朝中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又有何人有胆做出如此选择?”

    “哈哈哈,达夫兄此言大善!”

    张商英击掌叹道,

    “不管那薛明轩是忠还是奸,是有所图谋还是真仅仅是为我大宋,至少在目前看来,他对我大宋只是福而不是祸。

    更莫说,仔细想想这一年来那位小郡公的所作所为,除了当初的开封府通判之位是由圣上赐下的外,其余哪一次的升官,不是都有天大的功劳才如此的?

    师道遇刺,抓获刺客,他是被逼着赶到台前汴京城饥荒,他同样也是被那蔡元长等人逼着做上开封府知府的位置来处置灾情,试问当时的满朝文武,又有几人敢应下此等重担?又有几人能比他做的还要好?老夫自问,即便是老夫做这开封府知府,也定然是没有那位小郡公做的好!

    内忧仅仅是次要,那些囤积粮食的奸商们,哪一个又是好相与的货色?这些年,哪一次的饥荒少了他们这些吃人不吐骨头的货色?可是又有谁能将他们如何?可是在薛明轩面前,最终却是无奈的服软不是?

    银夏城犒军,达夫兄也许不知,可是老夫却是深知,在那薛明轩离开汴京城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其夫人已经是怀有身孕,而薛夫人也是奇女子,却是未曾告诉过薛明轩。

    李良度亲自督师南下银夏,薛明轩明明有机会回返银夏城,却是依然毅然前往,到底为何要去?达夫兄,你我能不清楚吗?
………………………………

第574章

    335

    纵观其人其事,从他为官至今,都是被人逼着走,却真的没有为自己争过过什么,这样的人,论其忠奸还有何意义?”

    看着神情有些激动的张商英,郑居中默然。

    想想在薛明身上的种种事情,似乎还真如张商英刚刚说的那样,那薛明从来没有给自己争过什么。

    捉拿刘庆,是因为他刚刚好在开封府通判的位置上,而且还是刘庆自己找到了他的家门上汴京城饥荒,也是被蔡京等人当作替罪羊推上开封府知府的位置,而且还是暂领开封府知府,甚至连正式的都算不上

    至于外人所说的蔡京那左丞相是被薛明用计逼着请辞的,熟悉内情的郑居中却是很清楚,蔡京完全是自作孽不可活,要不是他跟那些囤积居奇意图利用天灾来大赚一笔的商人们勾勾搭搭,会有他请辞的事情?更莫说,汴京城的事情,作为宰执的左丞相蔡京,却是后知后觉到无数的流民都涌入到了开封府才现,这已经不是失察失职之罪了,而完全是渎职了。

    再加上这些年,蔡京在左丞相任上,实在是没有多少能够真正拿的出手的政绩,早就让赵佶心中不满了。这才是蔡京最后无奈请辞的主要原因。

    再想想诗会、银夏城犒军甚至是这一次若是真的要开始议和要做的议和大使……等等等等,似乎每一件事那薛明轩都是被人逼着往前走,往上走……

    可是偏偏每一次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畏惧如蛇蝎的事情,都在那薛明手中做的那般漂亮。相对于这些漂亮的有些过分的政绩来说,郑居中很清楚,甚至朝中许多心中没有偏见的群臣也很清楚,薛明所被封的官阶,其实跟他的功劳还是差上不少的。

    毕竟薛明到如今也只是空有官阶,而没有手掌任何实权的位置。

    当然,市舶总司是不能算的。因为,市舶总司等于是从无到有,如今前景看起来不错,不过到底市舶总司能够走到哪一步谁又能说得准呢?

    如果换成另一个背景跟薛明一般,年纪再大一点儿,准确的说,资历再厚一点儿的人的话,怕是此刻已经该入阁了吧。

    这样想想,似乎薛明不仅没有对大宋朝产过任何的危害,反而是一直在帮着已经处处破烂不堪的大宋朝缝缝补补,大宋朝反而是欠了薛明很多呢。

    “刚刚听天觉兄说,是那李良度一定要让薛明轩做那议和大使前往开封议和?而不是薛明轩要求的?”

    郑居中似乎想起了什么,神色陡然变得凝重。

    “此事乃师道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定然不会有假,而且师道来信还说,薛明轩当场拒绝了那李良度的这个要求,结果那李良度下作到用河西走廊和其附近千里的土地作为要挟,薛明轩才无奈应下此事。”

    张商英对李良度这样的下作行为很是不屑,言语中却是不无担忧。

    食言而肥的事情,西夏人做了不是一次两次了,莫非那薛明轩真的会天真的认为去了开封谈判西夏人就会将河西走廊还给大宋不成?

    “呵呵,天觉也不要太多担忧了。以老夫看来,那薛明轩年纪不大,办事却是丝毫不见毛躁……加之这河西之地还是他主动找那李良度索要,想必如此作为自然有其深意,再说他不不日就将到京了么?到时候不就一切都真相大白了?”

    郑居中倒是没有张商英那样担心。其实,他还有话实在是不好当着张商英的面说出来。

    薛明是怎样一个人?他是那么好吃亏的主儿?睚眦必报、奸猾似狐的人,哪会这么容易就被人给坑了的?

    “唉……希望如此吧。”

    张商英见郑居中如此说,却是没有继续在这个问题上纠缠。

    郑居中知道薛明睚眦必报、奸猾似狐,张商英同样也知道薛明更是一个极其骄傲和自负的人。最为关键的是,西夏的河西之地和辽国的十六州这两个地方可是当今圣上赵佶心中最大的一块心病。

    也许薛明心中什么都清楚,更看到了李良度准备的一些阴谋,可是真到了两国和谈的时候,有赵佶在,他就算清楚又能如何?

    也许郑居中和张商英两人都不能算作大无私之人,也许两人都在心中有些私心,可是最起码的文人风骨却是不缺的。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死的问题上,不管是为了他们自己,还是为了大宋朝,两人都不会做出不利大宋朝的事情来。

    大宋朝这些年风雨飘摇,除了一些根深蒂固的原因之外,其实两人都知道,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宋朝这些年实在是没有出几个值得称道的人才。

    要么是风骨有了,却能力不够要么就是能力有了,品性不佳,却用不到正途上。如今好不容易出现薛明这样一个妖孽。两人自然不希望就这样夭折了。

    大宋,在华夏的历史上,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朝代。他没有强汉的武功,也没有盛唐的强盛,却是华夏历朝历代最为富裕的朝代,也是华夏历史上科技文化商业等等最为达的时代。

    后人都说大宋是华夏历史上最为软弱的时代,可是就是这样一个软弱的朝代,面对之后横扫欧亚大6无一敌手的蒙古大军,却整整坚持了近半个世纪

    就是这样一个被后人称之为软弱的朝代,在朝中政争最为激烈的时候,也只是因为政见不合而起的争执罢了,却不曾有过杀人全家斩草除根的血腥之举,更没有祸及国本的党争!

    崖山上,6秀夫背着幼帝一跃而下,所有跟随幼帝南逃的大宋群臣,尽皆跟随自崖山之上一跃而下,宋人闻讯无不披麻戴孝,整个东南沿海,十数万军民闻讯尽皆跳海殉国……

    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面对重重包围的蒙古大军,上自教授下到学,无一人退缩更无一人投敌,儒衫仗剑,或是喋死冲锋死于乱箭之下或是自刎阵前……

    此等惨烈的风骨,在宋以后,却是不曾再在华夏大地上出现过!

    “来人啊,设宴摆酒,今天本相要跟达夫兄不醉不归!”

    “天觉兄,今天不醉不归怕是不行了。可莫忘记今日你我还要进宫上书圣上啊!”

    郑居中抚须笑着道。

    “……那下次!”
………………………………

第575章

    政和三年九月下旬,大宋朝刚刚上任不到三月的宰执张康国因病离世的消息因为赵佶的诏书正式为天下人所知。

    追封张康国为太师、康国公、谥文正,并特许其长子余乔承袭余国公之位,这是赵佶在对张康国这并不算太长的一生所给予的最为实际的褒奖了。

    大宋朝对爵位的控制极其严格,就算是王爷之位,可以世袭罔替的基本是少之又少,除了那几位特别设置的嗣王。张康国死了,那么作为张康国长子的若是承袭余国公的爵位肯定是要降一阶为郡国公才可以的。赵佶却是特意让其直接继承了康国公的位置,也算是破例了。

    而对张康国这个“谥文正”的谥号,却是让所有人意外之余,又有些惊讶。要知道,在此之前大宋朝也仅仅只有六位大臣死后被皇帝赐下“谥文正”的崇高声誉。

    那八个大臣有太宗朝的宰相李昉真宗朝宰相王旦真宗、仁宗两朝宰相王曾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的宰相司马光孝宗朝宰相苏轼

    这六个人,每一个都是为大宋朝历朝历代立下汗马功劳的宰相才得以受封“文正”的谥号,只是如今看来,又有第七人了。

    不过对赵佶的这个封赏,满朝文武并没有太过意外。以张康国的宰相身份,再加上他跟赵佶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有这样的封赏似乎实在是没有什么值得好奇怪的了。

    真正让朝臣有些惊讶的是,在诏书最后,赵佶却是对空缺的左丞相之位已经做了安排。

    显然,这一次赵佶对左丞相人选的安排,却是比之前蔡京去职的时候可要快的多了。也许正是因为张康国的丧事,朝廷不可能一直不丧不是?所以才让朝中各方派系尤其是赵佶,这么快就将左丞相的人选定了下来。

    坐上宰执位置的人,是余深!

    历史的轨迹在余深的身上绕了一圈之后,却是再次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余深在晚了将近三个月之后,却是再次得到了原本就应该属于他的位置。

    世间之事到底是有所定数,还是变化之奇妙,实在是让人琢磨不透。

    听到这个消息,自然是有人哭有人笑,有人懊恼……不过这已经不再是能够动摇大局的了。

    张康国的丧事终于得以举行,自然极尽尊荣。而沸沸扬扬的汴京城朝堂上,也因为左丞相的位置终于花落余深,而算是暂时的告一段落。

    ……

    越是靠近汴京城,薛明就现自己的心情越是复杂,颇有些近乡情怯之感……

    临近汴京城,通往汴京城方向的大道上的人流也就越来越多,有贩夫,有走卒,有平民,有乞丐,或是赶往汴京城,或是离开汴京城,不管是走还是来,形色无不匆匆。

    不过这些人有一点儿是相同的,那就是看着薛明这一支明显有些风尘仆仆的大队人马,神色中无不有些小激动。

    钦命犒军大使、金紫光禄大夫,“薛”,仅仅看到这些显示在仪仗上的东西,就已经足够告诉所有人,这队满是风尘显得有些疲惫的队伍主人的身份了。

    如今大宋朝犒军的重臣,只有那位在数月前刚刚拯救了余万灾民的年轻郡公大人薛明啊!

    随着余万灾民的6续回到原地,他们也将有关薛明的一切带到了淮南西路、江南西路、江南东路、淮南东路、京西北路等近五路之地数城。

    当然,这些灾民们因为对薛明的感激,带回去的有关薛明的一切,却都是贤名和褒奖之词,却是没有任何污点的。

    这些灾民想的很简单,谁对他们好,他们也就记得谁的好。虽然说,薛明是赵佶的臣子,可是真正挽救他们全家老小性命能让他们重新过上活甚至还能有一份自己的土地的人,还是薛明不是?

    知道了马车中主人的身份,所以不用禁军兵卒们驱赶,来往的路人无不纷纷让开在道路两边,让薛明这大队人马先过。

    大宋朝如今最为热闹的事情是什么?左丞相张康国的丧事啊。据说,这位薛郡公虽说最初的时候跟张公相识并不太愉快,可是后面却是一笑泯恩仇相交莫逆呢。

    显然,这薛郡公大人此刻匆匆从银夏城赶回,定然是为了张公的丧事了。

    ……

    汴京城外,依然是那九十里长亭。

    郑居中、张商英、袁成以及一干朝中大臣再次齐聚,除了他们两人外,刚刚被封为左丞相的余深却是罕见的也出现在了迎接薛明的行列中,如今正跟郑居中、张商英等人相谈甚欢。

    余深能坐上左丞相的位置,虽然普通人知道的东西很少,可是朝中各个大臣哪个心中不是心知肚明?如果不是郑居中、张商英、蔡京三人领着一众群臣上书给赵佶,这个左丞相的位置到底花落谁家,还真不好说。

    除此之外吴王府教习元靖、嗣秀王府幕僚、嗣秀王府中也都派有幕僚前来迎接,就连之前都没有来人的蔡京、王黼等人,也都派了府中管事带上薄礼前来迎接。

    薛明当初离开汴京城前往银夏的时候,可是没有这么大的面子让几大嗣王府中都派人来送,也就吴王府因为赵佶派了元靖前来,其余几大嗣王可是都没有任何的动静的。至于蔡京、王黼等人就更不用说了。

    倒是宫中,不知道为何,到如今还没有一个人前来。这倒是让众人有些意外了。

    在迎接的队伍最前方一个不太起眼的角落,一辆没有任何标志的马车静静的等待着。这辆马车比在场的所有人都要来的早,所以,前来迎接薛明归京的一众朝中大臣自然也早就看到了这辆马车。

    虽然马车上没有任何的标志,可是侍立在马车旁边的那个穿着仆役服饰长的有些贼眉鼠眼的年轻人,却是很多人都认识。

    那不是薛明身边最为宠信的贴身亲随又是谁?

    此人在马车旁边侍候着,那么马车中主人的身份已经昭然若揭。

    甚少在汴京城中抛头露面的薛夫人也来了。

    只是这架子端的倒是实在是有点儿高,朝中这么多大人来迎接你家夫君,一个妇道人家竟然都没有前来见个礼。一干朝臣看到那一直没有任何动静的马车,却是无不心中暗自腹诽。
………………………………

第576章

    当然,他们也仅仅是腹诽而已。

    先不说余深、张商英、郑居中这些个朝中的巨头都没有对薛夫人的行为有任何不满的表现,就仅仅是如今薛明的身份,他们也不敢真的将这些话说出来,不然他们又何苦在这眼巴巴的等着薛明?

    还不就是为了混个脸熟么?

    当然了,若是能够惹得那位年轻的郡公大人看上,能靠上他的大腿那就是再好不过了。

    一干朝臣热络的闲聊着,眼睛却是时不时的瞅着官道尽头。

    马车中,两个女声幽幽传来。

    “静儿姐姐,还没有到吗?”

    说话的女人穿着一声水绿色褶长裙,头高高盘起露出修长的玉颈。虽然有玉带的束缚,而且那长裙足够的宽松,可是依然难掩那女人小腹处已经极其明显的凸起。

    这个靠在软塌中的女人,不是杨媚儿又能是谁?

    如今的杨媚儿,同三个月前相比,不仅没有显得清瘦,反而比之前胖了许多,珠圆玉润,有点儿像婴儿肥展的趋势。

    说话的时候,杨媚儿的右手温柔的抚摸着自己已经极为明显的凸出出来的小腹,娇羞和思念混杂之余,更多的却是一脸幸福的母性之光。

    “妹妹,你这是问了第几次了?第七次还是第八次?亦或是姐姐记错了,是第九次了?”

    坐在杨媚儿对面的梁静,手中剥着葡萄,熟练的将剥皮之后的葡萄放在杨媚儿面前的玉碗中,满脸不耐烦的道。

    “我可是忙着侍候你跟你肚子中本姑奶奶的干儿子,又没有千里眼,怎么知道那人到了没有?”

    见到杨媚儿脸上焦急之色,梁静连忙口风一转道:“那小子不是在外看着呢吗?那小子的眼睛贼精着呢,放心吧,只要有了消息,那小子一定会马上告诉你的。”

    梁静虽然嘴上这样说,不过看他手中那剥出来的几乎没有任何形状的葡萄、以及鼻翼上出现的细密香汗,就可以知道,她此刻的心情其实并没有她表现的那样平静和无所谓。

    不过,这一切沉浸在即将见到相公喜悦中的杨媚儿根本就没有现罢了。

    “那姐姐,我是不是长胖了?这几个月,你天天都用各种补品给我吃,是不是胖的不成样子了?相公会不会认不出我来了?”

    杨媚儿摸了摸自己那明显有些肥起来的脸庞和下巴,很是有些忧虑的道。

    听到杨媚儿的话,梁静无奈的翻了个白眼。

    “妹妹,要是那登徒子敢说你不好看嫌弃你,看姐姐把他打到皇帝都认不出他!”

    “……”

    看着脸色潮红、握紧小手一脸跃跃欲试的梁静,杨媚儿识趣的没有接话。摸了摸已经凸起的极其明显的小腹,杨媚儿有些担忧的道:

    “相公要是知道我隐瞒了有身孕的事情,会不会气?”

    “谁说他不知道?”

    在说到揍薛明的时候明显有些心不在焉的梁静,听到杨媚儿的话,不由自主的脱口而出道。

    “姐姐你说什么?我家相公知道妹妹有了身孕的事情?相公这么会知道?”

    杨媚儿听到梁静的话,狐疑的看着梁静惊声反问道。

    “额……”

    梁静顿时有些哑然,暗骂直接都在想些什么,竟然口不择言的将这事情给说了出来。

    “额……妹妹啊,我说了你可不要怪我!”

    眼见已经掩盖不下去,梁静眼珠一转瞬间就找到了一个最佳的替罪羔羊。说完也不等杨媚儿回话,梁静继续道:

    “姐姐那天回去给你打听你家相公的消息,一不小心将你怀有身孕的事情给说漏了嘴,我那爷爷就在给你相公的信中说了你怀有身孕的事情。”

    这个谎,梁静说的是没有一点儿压力,毕竟杨媚儿显然不可能专门到蔡京那去求证的。至于薛明么,显然也是不敢说出来他在离开汴京城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杨媚儿怀有身孕的事情。

    杨媚儿是为了能让他走的安心才隐瞒怀孕的事实,而薛明呢,则是明明知道杨媚儿怀了身孕,却依然选择北上,本身就是个不站理的事情。

    既然两人都有错,还不如直接就这样都装糊涂那是最好不过了。

    反正都是死无对证的事情,梁静自然是没有半点儿心理负担的。

    “啊?相公真知道了?这可怎么办是好,怎么办是好……他这么久的来信中可是一直都没有提起过怀孕的事情,看来果然还是怪我欺瞒与他气了……“

    本来就自觉理亏心虚的杨媚儿听到梁静的话,却是比之前更加六神无主了。

    梁静恨不得抽自己两巴掌!

    人都说说一个谎,你就要用无数个谎去圆这个谎。梁静现在可是有着最为深切的体会了。绕来绕去,不仅没有把谎给圆了,而且还越说破绽越大了。

    “额……妹妹,你不是专门叮嘱过姐姐不要把你怀孕的事情说出去么。所以……所以姐姐在不小心说漏嘴之后,就让我爷爷一定不要把你怀孕的事情说出去……然后我爷爷告诉了薛明……唉,被你弄的我也说不清楚了,反正事情就是这样,我让我爷爷叮嘱薛明不要告诉你他知道你怀孕的事情,想来,这才是他在给你的心中没有提起你怀孕的事情的因由了。你不要担心了……反正,一切有我呢!他要是真敢生你的气,姐姐我一定将他揍的连皇帝老子都认不出……”

    “轰隆隆!”

    车外陡然传来隆隆轰鸣声,让梁静不由自主的一滞。

    薛明回来了?

    杨媚儿听到这马蹄轰鸣声也是跟他一般的想法。

    “夫人,宫中有人来了。看这阵势,这么多的禁军……莫非是皇上亲自来了?不应该啊!”

    马车外一直候着的声音适时的响起,不过他嘴上虽然说着不应该,可是话语中那带着浓浓的兴奋之意却表明他是多么的想看到这一幕。

    九十里亭内,余深、郑居中、张商英、袁成等人原本还在想着宫中这么到现在还没有任何一个人露面,却不曾想,竟然是等到了这样一个场面。

    看着那开路的无数衣甲鲜明的禁军兵卒,还有那依仗,莫非是皇上亲自出宫了?
………………………………

第577章

    一时间,所有前来迎接薛明的官吏们却是尽皆神色复杂。心中不自觉的再次将薛明的份量又添上了几分。

    自大宋朝立国开始,即便是当初的岳武穆等人也没有享受过这样皇帝亲自出城到九十里外相迎的荣耀了,如果这来的真是赵佶,那赵佶对薛明的宠信……想想都让人羡慕嫉妒恨至死啊!

    余深、张商英、郑居中、袁成等人看到那大批护驾而来的禁军兵卒也是神色各异。

    张商英和郑居中两人对视一眼,却是都现了对方眼中的苦笑之色。

    这薛明人还没有到,已经可以想像出明天的早朝,怕是就会有大批台谏的御史们参他了!

    皇帝亲迎……这实在是太不适合了啊!

    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了亦步亦趋的跟在那量奢华的暖车边上的李全德了。

    “长公主殿下驾到!”

    正在一众大臣上前准备大礼参拜高呼万岁的时候,李全德的尖利高亢的声音适时的响起。

    长公主殿下?

    余深、张商英等一干群臣先是一愣,随即却是恍然大悟。

    长公主殿下,除了那位这些月在深宫中被重重保护起来的还能是谁?好在不是皇上,众人心中不由一松。

    虽说长公主殿下出宫接一个犒军的大臣,同样也是于礼不合,不过双方毕竟有那么层师徒的关系在,却也能够说的过去了。

    听到李全德的这声高呼,之前一直停在九十里亭外的那辆薛府马车也终于是动了。

    两个千娇媚的女人出现在人前。

    梁静么,在场的大宋群臣大多人都是认识的,倒是对被梁静搀扶着的那个小腹已经极为明显的凸起的绝美女子倒是很少有人见过。

    不用问,那就是之前一直没有露面的薛夫人了。

    看到杨媚儿那凸起的腹部,原本还有些腹诽杨媚儿不知礼数的大臣们,心中却是瞬间舒服多了。原来这薛夫人有了身孕了,也难怪如此了。

    倒是余深、袁成等人看到明显已经显怀的杨媚儿,神情无不一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