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改造计划-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呵呵,种帅吉人只有天相,定然不会有事的。看来李良度仅次是誓要破城了,为今之计,只能希望王大人等人能够尽早作出本官需要之物,否则……本官怕是要让孟帅提前做好弃城准备了。”
最后那半句话,薛明声音已经低不可闻,种浩心神焦急之下却是根本没有听到。
……
原本退下在城外游弋的六万西夏骑兵突然出动,不分敌我的朝着银夏城头抛洒无尽箭雨,顿时让李良度那高台上本就无心饮酒的一众附庸将领们齐齐炸开了锅。
攻城的步卒主要是来自金国、西夏还有部分宋人降卒,大约有三万人左右。
也许是因为有种师道亲自督战,又或许是因为犒军大使的到来给了银夏战区的宋军兵卒们勇气,又或者是因为连续二十余天的攻城甚至连城墙都没有登上过,已经让李良度麾下的步卒的们没了多少士气,反正是刚刚接战没多久,这些攻城的三万附庸兵卒就被城墙上的宋军给打退了,仓惶退下。
虽然没有吹响退兵的号角,可是既然攻城失利,那肯定是要暂避锋芒,然后重整队伍继续攻城的。可是两万多步卒真正退下来的不到一万人,剩下还有一多半都还在城墙下没偶推出来,这个时候六万骑兵出动,用箭雨覆盖银夏城墙,固然可以大量的杀伤守城的宋军兵卒,可是先受到打击的必然还是那些没有退下来的自己人啊。
二十多天的轮番厮杀,各部都严重减员,一众附庸西夏人的将领们本就食不知味,这个时候更是无法适从。六万西夏骑兵,能够指挥得动他们的,只能是李良度。
那么也就是说,这样一个命令显然是出自李良度之口了。
长久以来,负责西夏对外之战的李良度在各部附庸将领心中的积威一直甚重,所以即便一个个将领心中都已经无法接受之极,可是却没有一个人敢直接出言反对。
“亲王大人,那些兵卒都是对我西夏国忠心耿耿之人啊,宋人城坚,暂时失利,还请亲王大人看在他们为亲王大人出生入死的份上给他们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啊,亲王!”
突如其来的声音让高台上的声乐之音不由自主一乱。前方万人厮杀,身边两王端坐,后方甲兵无数,那些乐师们本就心惊胆颤之极,此刻突然被人出声打扰,顿时心境大乱,哪还能保持原油水准?
乐曲一乱,跳舞的舞女们自然也就跳不下去了,纷纷惶恐跪地,瑟瑟抖。她们这些人本就如水中浮萍一般,更不要说如今更是落入据说还吃人的西夏人手中。
整个高台上一片死寂。
一众将领循声望去,却是无不一愣。原本他们以为敢在这个时候说话的肯定会是那几路攻城大军的主将,却是没有想到竟然会是根本没有任何关系的仁多乙忠。
“亲王大人,银夏城已经是我大蒙囊中之物,他种师道如今也不过是困兽犹斗而已。我大军已经围困银夏城半月有余,久攻不下本就军心浮动,此际……请王爷三思啊。”
坐在仁多乙忠旁边的李挞健见老伙计仁多乙忠竟然敢在这个时候进言,微一沉吟,也在随后出列谏言道。
“请亲王大人三思!”
一干降将见到李挞健和仁多乙忠这两个李良度最倚重的大将打了头阵,也纷纷跪倒在地齐声道。
坐在李良度旁边的仁爱看看台下跪着的一片将领,又看看对面古井不波根本看不出任何喜怒的李良度,嘴唇微动,就准备张口,却不料李良度仿佛未卜先知一般扭头陡然朝着他看来,深邃的眼神似乎一下就将他心中所有的小九九儿瞬间看穿一般,让仁爱心神不由自主的一慌,连忙把头低下,借着喝酒来掩饰自己心中的不安,到嘴边的话却是又缩了回去。
仁爱自然不会看到,在他低头躲避的时候,李良度脸上闪过的失望之色。
李良度随意的挥挥手,侍候在他身边的侍卫低声喝斥道:
“还不赶紧退下!”
听到这侍卫的话,下方跪着的数十名乐师还有舞女顿时如蒙大赦,慌忙匍匐于地倒退着爬下高台。
等到一干乐师都退下,李良度扫了扫台下跪着的一干将领,除了二十多个西夏将领冷眼看着一干降将或者非西夏人血统的将领没有任何动静外,其余所有的将领此刻也都跪在地上陈情了。最终李良度的眼睛停在最前方的李挞健和仁多乙忠身上。
李良度自然知道李挞健和仁多乙忠等人在担心什么。
虽然此刻被杀的不是他们麾下的兵卒,可是一旦开了这样一个头,谁知道接下来会不会轮到他们?毕竟,步卒攻城各部都是轮番上阵的。
眼神在李挞健和仁多乙忠身上停留片刻,李良度再次看向远处战正酣的银夏城。虽然看的不是太清楚,可是仅仅从那隐约传来的惨烈嘶嚎声就能想像出此刻正遭受宋军和本部骑兵双重打击的步卒们该是何等的惊恐。
“传令下去,从本王的三万亲卫骑兵中抽出两部,即刻参与攻城。”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李良度不仅没有回应李挞健和仁多乙忠等人的进言,更是直接将专门用来护卫的他的三万西夏精骑中的两部也就是两万精骑又派了出去,参与攻城,这是铁了心要将正在攻城的步卒全部诛杀殆尽吗?
“亲王大人……”
“各部将领听令,即刻召集麾下各部,一旦银夏城上的守城宋军出现懈怠,即刻攻城。本王今日就是要毕其功于一役。旦有畏缩不前、临阵脱逃者,斩!”
………………………………
第513章
李良度在这一刻终于展现出属于他西夏亲王的气势,根本没有给任何人说话的机会,强大的气场笼罩全场,冷声下令道。
“末将等谨遵亲王之命!”
虽然不明白李良度为什么突然这么急迫的想要攻占银夏城,可是在这个时候却是没有任何人敢在出声进言。齐声应命道。
“去吧,八万骑兵会为尔等掠阵。”
李良度淡淡的一句话,却是让所有人心中无不一凛。掠阵,怕是也是督战吧。一旦有人擅自后退,那么等待他们的恐怕就会是来自身后掠阵的骑兵们那铺天盖地的箭雨了。
很快连绵不绝的西夏大营中,各部兵卒就开始了集结。看着远处依然巍峨矗立的银夏城,负手而立的李良度眉头微挑,自言自语道:
“就让本王来看看那孩子眼光到底如何吧……”
声音寥寥,很快就消散在漫天的马蹄轰鸣声中。
……
就在李良度的大营中开始沸腾之际,银夏城城头上下却是已经进入了冰火两重天。
双方僵持的时间太长,都已经进入了一个疲劳期,所以,攻城的西夏步卒在突然遇到因为薛明到来而士气大帐的宋军兵卒手中,很快就溃败而退了。
这样的情况在这些天中,很常见。一般情况都是退了再来,来了再退,双方你来我往,倒也算是默契十足。只是每一次这默契的产生,太过血腥,都会留下数千具双方兵卒的尸体罢了。
如果没有薛明给种师道的那支单筒望远镜,李良度这一次的突然袭击,说不定还真的可以奏效,就算不能一鼓作气攻占银夏城,可是却绝对可以让本就元气大伤的守城宋军死伤无数。
人算毕竟不如天算。
攻城步卒身后掠阵的数万西夏骑兵一动,种师道就已经现不对,待到第一波箭雨落下时,除了少数为了观察西夏军动向没有进入甬道躲避的宋军躺下一批外,其余绝大多数兵卒都在种师道的命令下提前进入了甬道躲避,基本上没有对整个守城的宋军造成任何的伤亡,反而是那些来不及撤出的西夏军步卒一下就倒下了一大片。
随着越来越多的西夏骑兵进入射程,铺天盖地的箭雨朝着城头一刻不停的倾泻,退入甬道中的宋军听着羽箭落在城头上跟那雨大芭蕉般的咄咄声、城墙下此起彼伏的凄厉惨嚎声,甚至还能听到成片的羽箭进入身体撕裂血肉的噗哧声,无不面色苍白。
如果不是种帅提前现西夏人的诡计,怕是此刻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也跟那城墙下的蒙军步卒一般下场了吧?
那西夏亲王是疯了吗?怎么连自己人都杀?
城楼上。
“种帅,种帅,李良度大营中的西夏兵卒开始动了,哇,好多人,西夏人这是疯了吗?……”
拿着单筒望远镜的曾明脸色煞白,惊声叫道。
“给我看看,给我看看,老江……”
“轮到我了,老江……”
王远等人围着曾明,七嘴八舌的争抢道。而他们争抢的对象,赫然正是薛明送给曾明的那支单筒望远镜。
当然,这单筒望远镜除了曾明手中的那一只外,此刻种师道手中同样也有一支。不过,显然相对于种师道,都是同僚的曾明威慑力对于众将显然等于零。
“诸将听令!”
种师道放下手中的望远镜,沉声道。
“末将等听令!”
“王远、王劲、赵猛、任义四将,率本部军马充作后备军,一旦城墙有缺口,随时准备支援。”
“谨遵大帅令!”
“高进、张余,率本部军马随我驻守东门,此处必然会是那李良度主攻之地,本帅会亲自督战。”
“大帅,不可啊。”一众将领顿时大急。
“是啊,大帅,末将三人以项上人头作保,定要那贼王李良度难进寸步。”
高进、张余等人齐齐出声道。
“无需多言,本帅心意已决。”
种师道挥手打断众人,
“曾明,你去将薛大人请来,就说本帅有要事相商。你将那宝物给王远,他们四人要驻守北门,你去调遣水师诸军,等本帅将令!”
一众将领得令快离去,种师道面色凝重的拿起手中的单筒望远镜仔细观察着远处李良度大营中如潮水般涌出的兵卒。
为了便于攻城,李良度已经将大营前移到了距离银夏城不过五六里的地方。这个距离,就算是没有单筒望远镜,仅仅靠人眼,也能模糊看到李良度大营中兵卒的调动,更不要说此刻种师道手中还拿着望远镜。
刚刚生在那高台上的一众西夏将领齐跪的一幕,种师道自然也都看在眼里。甚至连李良度的面容,他也能清晰的看个一清二楚。
听着城墙下方那些攻城的西夏步卒的惨叫,再看看如今西夏大营中正在集结倾巢而出的大军,种师道也大概能猜出来刚刚那高台上生了什么。
“大帅,小心!”
几只羽箭尽然穿透城楼上遮挡的草帘,射进了城楼内,拿着望远镜站在最前方的种师道却恰好在这几只羽箭的必经之路上,种师道身边的亲兵情急之下顾不得其他,端着盾牌挡在了种师道身前。
“咄咄”几声闷响,那几只羽箭总算是被挡下了。
城楼上外面被牛皮遮盖,牛皮后方是一层厚厚的被草帘,而西夏骑兵似乎也知道这是守城宋军的中枢所在,所以倒有三成以上的羽箭都是冲着这城头上来的。
在城墙下往上看,可以清楚的看到,不大的城楼上那牛皮早就千疮百孔,密密麻麻的插满了一层又一层的羽箭,就仿佛是个巨大的变异刺猬般,狰狞而怪异。
“大帅,城楼上的蒙皮已经挡不住西夏人的羽箭了,我们还是下去吧。若是西夏人用火箭……”跟在种师道身后的亲卫担忧道。
城楼上的蒙皮已经差不多稀烂了,里面的草帘可是一触即燃的,如果真是火箭,再加上外面那些羽箭,怕是谁都跑不了了。
………………………………
第514章
种师道思量片刻,沉声道:
“薛大人想必也快来了,你等穿上铠甲,将城楼上的蒙皮草帘等物全部推倒。”
显然,种师道也是担心那些西夏骑兵用火箭。
开始么,是城楼上有牛皮在外面,羽箭无法着力,可如今这些个蒙皮也都开始变得千苍百孔,已经没有了多少作用,这个时候用火箭肯定可以穿透点燃草帘,种师道可不想城楼就这样轻易被烧。当然,如果西夏人真的拼命用火箭来主攻,城楼上都是木制的建筑,肯定也长久不了,不过能保多久就保多久吧。
临走前,种师道最后回头看了一眼城外已经快集结完毕的西夏大军。
唉,看来就算薛明轩不想走,也必须用些别的手段将他给送走了。
……
城墙下,一具具的宋军尸体、一个个身上插着羽箭的伤患被抬下来,无数的宋军兵卒在甬道中集中,却是没有任何杂乱的声音出现,因为他们都在看着前一刻还活生生的同袍变成尸体或是残废被抬下来,那血淋淋的模样刺激中每个人的味觉、视觉。
虽然说守城之战已经进行了快大半个月时间,该经历的都经历过了,该见的也都见过了,可是听着城头上那漫天凄厉的羽箭呼啸声,听着耳边同袍临死的惨叫声,依然让他们这些老兵不自觉的抓紧了手中的兵器。
登上城头,也就意味着距离死亡更近了一步了。
种师道的出现似乎给了一众兵卒勇气,无不脸色一肃纷纷上前行礼。
“大帅!该我们上了吧?老子早就等不急要杀那帮西夏鞑子了,嘿嘿。”
“大帅,什么时候轮到我们上去杀西夏人?”
“大帅,让我们上吧。”
“大帅,银夏城还能守住吗?皇上派的援军啥时候到啊?”
“何二,你又在放屁,有大帅在银夏城怎么会守不住?您说是不是大帅?”
……
看着一张张兴奋中带着惶恐的或年轻或老迈的面孔,种师道却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
城外李良度大营中的态势,已经为了杀伤宋军连自己人都不顾忌的,显然已经足够表明李良度此刻已经是没有耐心再在银夏城耗下去了。
一旦城外的骑兵的停止攻击,那么接下来的攻城战必然会是石破天惊的一战。此刻这些还在自己面前活生生的人们,在这一战后还能剩下多少人活着?种师道不知道。甚至他连自己能不能活着走出这银夏城,都不知道。
“大帅!”
身后传来种浩的声音,却是给种师道解了围。
种师道回头见只有种浩一个人,皱眉道:
“薛大人呢?”
“大帅,那薛大人让末将前来请大帅前往军器监一叙。”
种浩脸上闪过一抹不忿,显然对薛明置种师道的邀请不顾,却直接让种师道去见他,很是不满。
种师道皱皱眉,瞅了一眼面带不忿之色的种浩:
“你呀,眼光太过浅显。薛大人在军器监做些什么?”
种浩不清楚,种师道却是明白,薛明不是这么无礼的人,他让种师道去军器监,显然是已经洞悉了如今银夏城的状况,甚至也许是连那李良度的动作都料到了,想到这些以种师道对薛明的了解,薛明自然不可能猜不到种师道命人将他请到这城门处来的理由了。
军器监中有两千随行护卫的禁军,还有五百内殿直的禁卫护卫在侧,只要薛明在军器监中,种师道还真是没有办法将薛明强行的送离这银夏城。
“这个……似乎在做什么东西。”
种浩显然对工艺之事不是很清楚,说不出个所以然。
“本帅这就去走上一遭,你留在这里,本帅去去就回。”
“末将遵命,大帅!”
……
“轰隆!”
一声巨响,大地似乎都抖了三抖,还没到军器监,种师道就听到了军器监中不时响起的闷雷般爆鸣声,心中暗道一声“糟了!”顾不得安抚胯下受惊的战马,猛抽几鞭战马,领着百余名亲兵如风一般向着军器监狂奔而去。
银夏城内有西夏人的细作,种师道很清楚。这个时候,军器监中生这样的事情,在种师道看来,肯定是西夏人的细作现了薛明所在,对薛明动了刺杀了。
这突如其来的巨大爆鸣之音,由于有外面那铺天盖地的马蹄轰鸣声遮掩,所以听到的人并不是太多,可是军器监周围的百姓却是能够清楚的听到的,本就人心惶惶的百姓顿时惊慌失措的一窝蜂乱窜而出。
好在这个时候并没有西夏人的细作趁机造谣大军进城,不然怕是攻城战还没有开始,银夏城内就已经选乱成一锅粥了。
“勿用惊慌!军中在试验守城器械!”
“勿用惊慌!军中在试验守城器械!”
刚刚到军器监门口,种师道就看到数十名身着禁军兵卒服饰的骑兵,正在军器监周围四处奔走呼号。
实验守城器械?什么器械能够有这么大的威力?种师道心中暗道。
……
开封府朝天殿。
“啪!”
一叠厚厚的军报从殿中龙椅上狠狠砸下,落在大殿中央如雪花飞舞,将殿中左右两列的文武百官吓得齐齐一颤。
“朕要你们有何用?朕养你们有何用?那费听塔海、颇秃雪不过半月时间竟然连破我四川境内数十城,赵瑞那匹夫当杀!当杀!米擒纳多提兵来犯,不过七日兵锋直逼秦州城,四川、兰州两地数十万大军,不堪一击,满朝文武束手无策,四川安抚使一职,尔等商量来商量去,旬日过去竟然还没有确定人选,朕要尔等何用?何用?废物!”
赵佶双目赤红,如同一头暴怒的狂狮一般,在朝天殿上方指着殿中数百群臣咆哮。
满殿群臣听着赵佶咆哮,无不静若寒蝉。有胆小的却是已经开始瑟瑟抖了。
也难怪赵佶会如此愤怒。这近一个月来,在经过薛明去银夏城犒军的短暂欢喜之后,大宋朝可以说诸事不顺。朝中政局混乱,边疆硝烟四起,败报频传。
………………………………
第515章
左丞相张康国虽说没有力辞左丞相之位,可是却在刚刚回到汴京城的第三天就病倒了,甚至病情一度转危,至今还在府中休养,也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朝堂处理政务。
虽然说张康国因为身体问题上表请辞,可是赵佶却并没有答应。毕竟不管为了什么,左丞相还没有露面就立马再换相,实在是太过儿戏了。所以,朝中大小事务也只能是张商英、李纲、王黼等人商量着处理。另外余深虽然说也挂着参知政事的职位,可是却没有入朝。
张康国卧病在床,朝中另一德高望重之人、前右丞相、四川安抚使许挺病逝于任上,更是让本就良相匮乏的大宋朝廷雪上加霜。
许挺坐镇四川一线,虽说屡次不应诏,可是他对大宋朝的忠心却是没有任何可以质疑的,再加之许挺在四川安抚使的位置上,建树颇多,四川一地不说堪比开封繁华,不过要比其他地方要强的太多了,至少却是每年给朝廷提供的赋税都在增加。
如今桃李满天下的许挺突然病逝,四川一地做为大宋朝连接现在正是战乱的大理的腰腹要地,派遣何人前去接任四川安抚使一职、稳住大宋朝的大后方,给大宋朝输送血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说来这四川安抚使可以算是一方封疆大吏了,而且一向远离战事,如果前方战事不利,一旦黄河有变,大宋朝能够退往的地方怕是也只有南面的几个地方了。
这样重要的位置,再加上许挺任上展的不错,可是难得的肥缺,所以朝中盯着这个位置的人实在不少。
原本张商英、王黼、袁成等一干人,都盯着这个位置,互不相让,你提的人选我反对,我提的人选你反对。再加上在中间和稀泥的何执中,一直就没个定论,如今偏偏与四川临近的大理遭遇战事,这下子这四川安抚使的职位突然一下子又变成了个烫手的山芋,变成了谁都想往外推。搞来搞去十余天过去了,许挺的灵柩都快到了汴京城了,可是四川安抚使的人选却还是没有定下来,赵佶怎能不怒?
朝中诸事不顺,还可以慢慢来,四川没有安抚使一时半会也乱不了。可是从七天前开始,来自四川、兰州战区的各种军情就开始一天一封的送到开封。
先是之前攻伐大理国的费听塔海、颇秃雪,兵分两路统兵号称八十万再次大举南下攻入四川境内,短短三天,川东数十城尽皆沦陷,昨天的送到赵佶案头上的军情更是显示费听塔海和颇秃雪如今已经合兵一处,兵临万州重庆城城下了,同时还在大举伐木造船,大有渡江南下之势。
而这还是四天前的军情。毕竟从四川往开封的军情战报,即便有八百里加急,也还至少需要两三天才能送到汴京城来,想来在赵佶看到这军情的时候,万州城已经凶多吉少了。
四川制置使赵瑞屡败屡战,如今已经统兵退到了长江南岸,集合三十余万大军严阵以待,不过显然赵瑞对能否防止听费听塔海和颇秃雪渡江,完全的是一点儿的把握也没有,告急和求援的文书就如雪花般的不断往开封。
如果说四川的败局让赵佶心惊的话,那么一向安定的兰州战事又起却是让赵佶惊慌了。
赵瑞的告急书到达没两天,兰州制置使赵固的告急、求援文书就紧接着到了。西夏大将米擒纳多统兵三十余万自西宁南下,不过三日时间,就将秦风战区桥头堡兰州攻占,随即挥师南下,横扫渭水两岸,不过七天大军就渡过渭水进抵黄河北岸,看样子是要和费听塔海、颇秃雪北上的大军汇合。
银夏之战已经焦灼了快一月有余,虽然说到如今还没有任何来自银夏城的告急和求援奏报送来,可是仅仅看每天送到开封的军情邸报就知道,银夏城情况同样也不乐观,就算是比其他两个战区好,怕是也好不到哪去。毕竟李良度前前后后调集了过五十万的大军围攻银夏城这弹丸之地。
而种师道手下的银夏军才多少人?满打满算不过三十余万人,可是这三十余万人还要分兵驻守在秦风、永兴、河东等一线,银夏城内据说只有不过二十余万大军驻守。
二十余万大军,对抗包括近十万西夏铁骑在内的六十万李良度大军围攻,孰强孰弱,不问可知。种师道能够坚持到现在,已经足够证明他名将之风了,至少至今银夏城还在大宋朝手中。
可是即便银夏城还在大宋朝手中那又如何?没有了四川、兰州战区的援军帮忙,种师道凭着二十余万宋军想要打败数倍的西夏大军,完全是痴人说梦,没有人认为有那个可能。
最最重要的是,赵佶很清楚,薛明今天已经进入银夏城内。银夏城似乎已经铁定要丢了,如今关键就是要看到底能出来多少人罢了。
本来前往银夏城的援军,如今已经掉头,分赴四川和兰州两大战区驰援。相对于长江北岸的银夏城来说,阻止八十万西夏或者说是西夏和辽国的联军在秦风路汇合,然后渡过黄河杀入大宋朝腹地,显然要重要的多。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可是已经没有多少好牌可出的赵佶和满朝文武,也只能选择眼前最为重要的两个地方来进行防守了。
所以在两天前,赵佶已经下诏银夏水师、荆门水师溯流而上,驰援秦风战区,防止敌军渡黄河
换而言之,银夏城,已经被大宋朝所放弃。
对种师道、薛明还有那不知道还剩下多少人的银夏军、逾百万的银夏城百姓,赵佶即便再不愿,却也只能祈祷他们自求多福,不要死于乱军之中罢了。
汴京城的赵佶已经放弃了银夏城,在银夏城的薛明和种师道自然是不知道的。
银夏城内,军器监。
“呼!”
………………………………
第516章
在高大的投石车咯吱的声响中,一大团黑乎乎的物事带着青烟腾空而起,眼见那物事即将落地,陡然“轰隆!”的巨响中,白烟升腾火光四射,紧接着无数的凄厉破空之音让人情不自禁的捂住双耳。
肉眼可见的,是无数密密麻麻的小黑点从那物事中爆散开来,将下方随意搭建的密密麻麻草人瞬间撕裂成无数细小的碎末,洒落一地。
“咝!”
围观的种师道、军器监一众军器监工匠还有众多的禁军兵卒看着那被投石机扔出的物事造成的战果,无不倒吸一口凉气。
这是什么东西?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
尤其是一干军器监的工匠们,他们这些匠人对各样火器根本不陌生,大宋朝军中本就有着各样的火器,只是在两郡对阵中基本上没有多大的用而已。
可是今天那位年轻权贵做出来的东西,却是让他们第一次感觉到,原来在此之前自己等人包括整个大宋朝的工匠们其实根本就不会用啊。
看着那被撕裂城碎末的草人,薛明嘀咕道:
“这火药威力还是不行啊……”
好在他只是嘀咕,没有多少人听到,不然怕是那些工匠们包括种师道都要把他当作怪物了。
这威力还不大?一颗霹雳弹,方圆数十步内的草人全部被霹雳弹里面填充的零碎铁钉等物事给撕扯的稀巴烂,威力已经远远过如今大宋朝装备的任何一种火器了。
其实在此之前大宋已经有了火球这一物事。同样也是用投石机来进行投掷的,只是那火球是用多层纸糊成坚硬的球形外壳,内装火药与火羡黎、致毒剂、烟剂等物质,然后密封。
作战时,每次射前先用烧红的烙锥把火球的外壳烙透,然后再用投石机投掷出去,让火球爆裂开来杀敌。
原理基本相同,只是薛明这个霹雳弹显然要比那火球要高级的太多了。用了特制的浸硝棉线做成的引线,里面填充铁蒺藜、铁钉、铁珠等物事来增加杀伤力。
不过,也正是因为大宋朝军中原本就有火球这个东西,所以银夏城内的一干工匠们才能这么快的就领会薛明的意图做出这简易大炮。如果不是在制作引线上浪费了点儿时间,怕是制作出来的度会更快。
当然,这投石机扔出去的简易炸弹,相对于薛明想要的火炮,这霹雳弹显然差的太远了。不过如今境况下,谈论火炮显然是太过不切实际了,更何况,在薛明看来,这霹雳弹已经足够使用了。
“哈哈哈!太好了,明轩,有了这霹雳弹,哪怕他李良度雄兵百万,本帅也能保银夏城稳如泰山。”
回过神来的种师道,激动万分的拉着薛明狂喜道。
确实,有了这霹雳弹,看这霹雳弹的范围,按照西夏人攻城的态势,怕是一颗扔下去,就要躺下几十上百人吧。一百颗,那就是上万人了,做个几千上万颗,谁能攻下有此大杀器在手的银夏城?
“种帅,明轩早就说过,银夏城绝对不会丢,如今可是信了?”
薛明摸了摸下巴上长出来的些许胡茬,笑着道。
“信!明轩诚不欺我也!”
种师道拍着薛明的肩膀,一脸激动的道。
“那大帅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