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改造计划-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弟没有别的意思,只是那位贵人需要知道我等仓中存粮才好安排,小弟在这里就先抛砖引玉了,小弟粮仓中有粮食一百三十万石。”
王尔愈的这话一出,在座的五人却是无不面色一变,不过这各人脸色变的意思却是有所不同。
钱嘉辉和孙亿丰丶吴江龙、郑天德四人是一脸惊讶,而李召忠则是摸着两撇八字胡笑而不语。
以前还不觉得,只是不知道怎么的,在今天,王尔愈是对李召忠这不明意味的笑那是怎么看怎么觉得不爽快,怎么看怎么都觉得诡异。
也许,是应了那句老话,心中有鬼,见人皆有鬼吧。
“咳咳,我李家仓中有七十万石。”李召忠瞅了一眼王尔愈后,自顾自的道。
孙亿丰丶吴江龙、郑天德三人还好,王尔愈和钱嘉辉听到了李召忠的话,却是齐齐大惊。
“迥逸兄可是曾经开仓售过粮了已经?”
王尔愈看着李召忠当先阴恻恻的问道。
坐在一边的钱嘉辉虽然没有说话,不过那一脸的不愉之色,却是表明他显然也是跟王尔愈有着同样的想法的。
三家从年后就开始囤积粮食,再加上之前为了酿酒囤入的粮食,虽说各家都没有说明到底有多少粮食,可是在他王尔愈和钱嘉辉想来,钱王李每家百万石的粮食肯定是有的,只不过是看哪一家最多而已。
“呵呵,迥逸兄说的不错,前不久那张德曾经找我买过三十万石粮食。”
李召忠却似乎是对王尔愈脸上的不满神色一点儿也不在意似的,出人意料的没有任何隐瞒,直言道。
“张德?悦来楼的张德?”
钱嘉辉疑惑的问道。
“正是此人。”
李召忠对于钱嘉辉也认识张德一点儿也不意外,毕竟钱嘉辉可是各大青楼欢场里的常客。
“那张德做的是金银生意,开的窑子赌馆,他要如此多的粮食作甚?肃之兄可曾问过那张德?”
王尔愈皱皱眉,一脸不悦的说道。
对张德的背景,王尔愈却是清楚的。同那袁成相交莫逆,据说当年袁成还身无一文的时候,就是靠这张德资助才能有今日之前程,所以袁成对张德那是很是照顾。
这是袁成本性纯良、知恩图报的明证,所以在朝野上下本就不是什么秘密。即便那张德还兼营那勾栏院的生意,袁成也从来没有避讳过同张德之间的关系。
“那张德同朝中袁学士相交莫逆,而袁学士同郑副相同属相爷一党,肃之自然不好推辞。”
李召忠说了半天,却是只表明了一个意思,那就是大家都是一伙的,我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不是?所以什么都没有问,就将粮食卖给他了。
“……”
王尔愈被李召忠弄的一滞,旁边还有孙亿丰丶吴江龙、郑天德三人在,他又不好明说什么,只得冷哼一声,不再言语。
“我钱府有粮一百一十万石。”钱恒铎闷声道。
“孙某仓中有粮二十余万石。”
“吴某仓中有粮三十万石。”
“郑某仓中有粮三十万石。”
钱嘉辉话落,孙亿丰丶吴江龙、郑天德三人也紧随其后道。
………………………………
第441章
如果薛明这个时候在这里,听到他们六人的谈话,怕是要恨不得生撕了这六个老东西。他辛辛苦苦筹粮,到处弄不到粮食,他们这六人手中尽然就控制了差不多近四百万石之多,看着城外逾百万的灾民在吃糠吃麸皮,他们却是生生将这些粮食都收刮在手中,以图谋利,国之大贼,概莫如是矣。
“如此我等六家手中就有近四百万石粮食。朝中那位贵人说,如今颖昌、寿州、开封、蔡州、庐州一带到处缺粮,他可以出面说服陛下用市价的六成买下我等手中三百万石的粮食,只是如今朝中国库空虚……”
“没有银子,我李家是定然不会卖粮的。”
李召忠在一边打断王尔愈的话,慢条斯理的道。
“凤仪兄……”
“妹夫不是我不帮你啊。那贵人明显是把我等当猴耍嘛。没有银子就想要我等手中的粮食,那不是闹玩笑吗?朝中没有银子我们能体谅,可是我们的银子也不是大风吹来的好嘛,我们的银子也都是起早贪黑一个铜子一个铜子攒起来的。肃之兄这次我觉得说的很对,没有银子,那贵人就算是皇上,不给银子,我也是一粒粮食都不会卖的。”
“王公,不是我等故意为难王公,实在是我等家小业小,这身家性命可都在这几十万石粮食身上了,我等宁愿少挣些银子,也是可以的。”
一变的孙亿丰三人也是连忙接口道。
有没有搞错,这些粮食对你们三家来说,也许只是九牛一毛,可是对我们这些小卒子来说,实在是身家性命都压上了,你一句朝中需要粮食,就想将我们的身家性命都拿去,当别人都是傻子么?说到底,还不是那贵人想拿我们的钱讨好皇帝?
狠狠瞪了李召忠一眼,王尔愈笑着道:
“诸位兄长莫急莫急,听小弟将话说完可好?”
这一刻,王尔愈在内心中已经是对李召忠恼至极点,什么时候自己需要这般对人低三下四,什么时候还要求着你们来帮忙了?
“迥逸兄慢慢说,我等听着呢。”
李召忠慢条斯理的道。
看着一点儿都不着急、稳坐钓鱼台的李召忠,王尔愈心中一动。他感觉自己似乎抓住点什么。
李召忠表现的太平静了,平静的是个人都能感觉出异常。都已经到了这个时候,眼见手中的粮食都快卖不出去了,那可是数百万两银子好么。就算是李家,数百万两银子也不是说拿就能拿的出来的。
可是就是这样,李召忠还能这样,那么唯一的解释似乎就是,他已经胸有成竹或者说是他已经有把握将手中的粮食全都给卖出去了。
“三百万石粮食,如果诸位兄长愿意要银子,朝廷会按如今的市价足额给付银钱……”
“此事更不成……”
“肃之兄,你仓中粮食可是已经有人买下了?你自然不急,但是其余诸位兄长仓中粮食怎么办?那可是诸位兄长身家性命。”
“迥逸兄,此话从何说起?我怎么听不明白?七十万石粮食都在仓中,迥逸兄随时可以去查验查验。”
李召忠眨了眨眼睛,摊着手一脸无辜的样子道。
“哼!”
李召忠越是如此,王尔愈却是愈加更确定他李召忠已经将粮食都卖出了了,或者说至少是已经找到了下家了。
如今这大宋朝能够一口吃下那么多粮食,又愿意买那么多粮食的,也就只能是那么几个人或者说一两个人而已。
只是,李召忠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呢?难道说他就认定了自己等人手中的粮食就卖不出去了么?
经此一事,以后怕不就就是钱李等五家联合起来挤压他王家了吧?
他怎么敢?
到底收了什么好处让一向小心谨慎精打细算的李召忠竟然敢于在这个时候反水,王尔愈不知道,但是他知道,对方已经动起来了,如果他再不搞定这粮食的事情,怕是后果更加不堪设想。
“若是不愿意要那会子,朝廷就以市价的六成给足银子,不过朝廷确实有困难,所以那贵人说,若是银子的话,先只能给付三成,剩下的银子会在朝廷税赋解送到京之后给付。不知诸位兄长以为如何?”
……
深深的宫闱憧斓叠嶂气势雄浑,琼楼玉宇金碧辉煌华丽依然,无数的宫女太监来去匆匆,只是行走在其中却总是给人感觉似乎少些什么。
薛明不是第一次进这皇城,可是像今天这样深入倒还是第一次。
他是被郑皇后叫来的,来传旨的是郑皇后身边叫秀儿的贴身小婢,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小太监。此刻,秀儿走在薛明身侧引路,那两个小太监却是只敢小心翼翼的跟在后方,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从未打过交道的郑皇后突然遣人来召,薛明在惊讶之余却也没有太过担心。以他如今的地位,虽说还不能跟张商英等人相比,不过,却显然也不是可以随意揉捏的。尤其是在如今逾百万的流民全靠他支撑的情况下,郑皇后显然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来做引君入瓮或者说鸿门宴之类的事情了。
对这位常年深居在宫中甚至名声都不太显的郑皇后,薛明知道的不多,但是却绝对要比一些人想像的要知道的多的多。
郑氏,宋徽宗赵佶的皇后,是北宋历史上升迁最快的一位皇后,也是命运最悲惨的皇后。郑氏的出身并不好,他的父亲郑绅只是一个直省官,后来郑氏做了皇后,他才被封为太师、乐平郡王。
郑氏年少入宫,最初只是向太后身边的一个侍女。作为太后身边的侍女,本来是很难有机会见到皇帝的,而有一天她见到了当时还是端王的宋徽宗赵佶,从此改变了她的命运。
郑氏年少入宫,深知要改变自己侍女的命运,就只能借助端王,才能麻雀变凤凰。端王每次到向太后这里请安,郑氏就对端王眉目传情,郑氏本来也颇有姿色,赵佶本来也是出了名的风流天子,怎能不被郑氏所吸引呢。
………………………………
第442章
这一来二去的,向太后也看出来二人之间的情愫,于是就让郑氏和后来的王皇后一同服侍赵佶,直到赵佶即位后,向太后才把郑氏赐给赵佶。
如今他刚刚接手市舶总司的事情,同时也因为赈灾的事情,在整个开封府内的声望尤其是在那逾百万的灾民心中的声望更是飙升到顶点儿,领龙图阁直学士、上轻车都尉衔,其余那连串的虚职就不用说了,身上另两个重要的实职开封府知府兼殿前司指挥使虽说都是代掌,可是如果再加上那实授的提点市舶总司,在实际的权力上,甚至要比朝中普通的六部尚书还要高上不少。
毕竟如今大宋朝的六部,户部掌国库钱粮没有钱礼部,更不用说,战火连连,哪来邦交等事?学院倒是不少,又能有多少实权?兵部,有枢密院在,兵部就是个空架子工部和刑部就更不用说了。
数月前皇长子跟福庆中毒之事,薛明虽说事情很多,但是侦缉司却没有放弃过搜拿证据寻找凶手,不过那幕后黑手却显然早就筹谋,甚至连丁点儿蛛丝马迹都没有留下,让薛明在郁闷之余,却也更加警惕。
可是不管怎样,真凶一日未现,宫中任何人都是有嫌疑的,尤其是以这郑皇后的嫌疑为最。
毕竟,皇长子赵桓的生母是已逝的王皇后,而不是她。
因为王皇后生前并不受赵佶宠爱,连带的,赵佶对这个皇长子态度也就是一般。但后来不知为何,赵佶的态度突然大变,原本流连青楼的事情没有了,没夜里无女不欢的情况也少了许多,简直跟换了一个人一样,这怎么不叫人纳闷儿。
赵佶对皇长子的态度突然变好了,而且看样子这个皇长子成为太子,继任皇位的事情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
然后偏偏的,就在这个时候,有人给皇长子下毒了。
按理来说,此事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王贵妃、韦贵妃,反正不该是她才对,毕竟她的儿子刚生下来就早夭,后面的一连串四五个又都生的是女儿。
可是这种事情,谁又说得准呢?
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一向表现的仿佛透明人的郑皇后出现了,而且还是竟然直接派人寻到市舶总司衙门中来召唤薛明进宫,就不能不让薛明纳闷这郑皇后到底想做些什么了。
对郑皇后相召这件事,在薛明看来,赵佶应该是知道的。毕竟,皇后召见外臣,而且还是单独召见,身为皇后的郑氏于情于理都还是要顾忌一点儿影响的。
当然,对这一点儿薛明显然是不能肯定的,到底赵佶是知道还是不知道,也只有郑皇后清楚。
就这样想着,前方坤宁宫却已经在望。
“薛大人请进。”
作为郑皇后贴身小婢的秀儿似乎既没有要进去禀报也没有一起进去的意思。
薛明挑挑眉头,心想这还一没有通传,二里面也没有传自己,自己就直接进去,未免有些不合规矩,万一被郑皇后找个理由给自己安个罪名或者更干脆点儿直接命侍卫一刀给砍了,自己找谁说理去林冲当年不就是着了这样的道?
不过想想,薛明倒也没有犹豫多久就直接迈步踏入了坤宁宫的大门。
对他来说,这坤宁宫就算真的是龙潭虎穴,今天他也想走上一遭。郑皇后如果真的想杀他或者说想坑他,他也不介意试试郑皇后的牙口到底有多好。更不要说,市舶总司衙门知道他来这坤宁宫的人,却也不在少数。
虽然市舶总司衙门如今的官吏实在是屈指可数,但是却也都是他的心腹。
外面艳阳高照,坤宁宫中却是极为的凉爽。大白天,坤宁宫的大门自然是没有关的,站在门外可以清楚的看见里面天井中正在盛开的各色繁花。
淡雅的幽兰,翠绿的青竹,鲜艳的牡丹等等。宫殿很大,随处可以看到各色帘帐在轻轻的随风飞舞,给人的感觉就像是陡然进入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纯洁而又显得有些稚嫩。
薛明眉宇间很是轻松,似乎不自觉的要同这座宫殿的气息一致。
刚刚穿过天井中的林木锦簇,一个约十七八岁的宫女出现在内廷门口,对着薛明微微一礼。
见到这宫女,薛明心中更是轻松。至少不用考虑自己是不是会成为这大宋朝的第二个林冲了不是?
虽说他不太担心,可是擅闯皇城和擅闯皇后宫闱,却也实在是不太好玩。
“薛大人,这边请!”
这宫女很是稚嫩,脸颊处似乎还残留着些许婴儿肥,眼神清澈而纯净,玲珑的娇躯却已经是,同她有些那还显得有些稚嫩的脸庞倒是极为不对称。不过说话和肢体动作都显得极其有礼数,恭敬的将薛明引进宫中。
花,到处能都能看到花,全部都是花。地上放的,墙上挂的,窗台上摆的,一盆盆的认得出的,认不出的,叫的出名字的,叫不出名字的,正开着的,含苞待放的,亦或是已经枯萎的,高的挨的,大的小的,各种各样的花儿,各种各样的花香混合在一起,这这座虽则宽大庄严,却难免会显得不太华丽的宫殿中氤氲升腾,甚至让薛明的鼻翼都有些受不住。
揉了揉鼻子,免得打喷嚏失了礼数,薛明紧紧跟在那婴儿肥小宫女身后,小心的闪过一盆又一盆的花。
也不知道这些放在屋内的花儿是怎么活过来还能开的这么艳的。
这坤宁宫显然又是这深深皇城宫闱中的另一个另类,在这与前面几个朝代的宫殿比起来小了好多的北宋皇宫之中,除了地方足够大之外,却不像其他宫殿那般的金碧辉煌极致奢华,跟这皇城的森严气氛不符,倒是更有些像还待字闺中、有些小幻想的小女生住的地方。
嗯,要是再多几只猫狗就更每秒了。薛明脑中不自然的浮现这样一个想法。
穿过一盆盆高的挨的、盛开的削瘦的花木,是一座隐隐有些透明的屏风,上面不出薛明意料,依然还是绘的花和草木。
………………………………
第443章
“喵!”
一声婉转的猫叫,让薛明顿时愕然。
扭头间,两三只白白的小猫正在花木中滚做一团,慵懒而又呆萌。见到生人,这几只肥嘟嘟的小白猫倒是一点儿也不害怕,而是瞪着湛黄的眼珠盯着薛明猛瞧。
当真是有两三只猫的,却是忘了,猫狗是冤家。
透过薄薄的屏风,薛明隐约可以看到,里面有人影。想来,这是要隔着屏风跟自己说话了。薛明却是有些微微失望。
莫看郑皇后如今在后宫中像是个透明人,但是她却是更印证了一句“不争更甚争”的话。原本历史上,赵佶坐皇位数十年间,无论是宠信韦贵妃也好,还是在后来宠信大小刘氏也罢,郑皇后的后位却一直都是稳如泰山,没有任何人能动摇的。甚至是直到靖康之难,这皇后之位一直都是在她的手里的。
当然,最后谢皇后还是落得个成为金人俘虏的下场。
不过让薛明意外的是,翠儿似乎没有就这样让薛明隔着屏风跟郑皇后说话的意思。
这翠儿就是引着薛明进这座宫殿的婴儿肥小宫女的名字了,路途虽然不远,翠儿也显得很是害羞,但是薛明倒还是问出了这妹子的名字。
能在皇后寝宫中,大胆跟皇后的贴身宫女搭讪还能问出名字,薛明倒也觉得挺好玩的。
转过屏风,是一张矮矮的搁着明黄锦榻,一个穿着浅粉色长裙的女子斜倚在那里,一只手臂撑着下颌,腰段间自然的流露出几分风情,面目白皙,画着浅浅的淡妆,乌黑的髻用一根带着流苏的金钗盘起,除此之外却是没有任何其余的妆饰。
都说这郑皇后“性恭俭”,据说郑氏自入宫后喜好读书,章奏整理得井井有条,徽宗十分喜欢她的才华。王皇后逝世后徽宗于政和元年十月册立郑氏为后,后来有宫人为她制作冠服,郑皇后深明大义,其时国库不多,冠服又奢侈,于是命宫人改制贵妃时的旧冠。这郑皇后却说当下国用不足,制作新礼服要花不少钱,用旧的礼服改一下就行了,省下了一大笔开支。
同满头满身披金戴玉的赵佶其他几位贵妃相比,郑皇后当真是算的上简朴之极了。
双眉入鬓,粉唇紧抿,自然而然的给人几分倔强之感。
很有个性的一个女人。
这是薛明第一次见到大宋朝的皇后娘娘。这也是薛明对郑皇后的第一份印象。
本来嘛,薛明还以为这郑皇后的姿色应该一般般的,毕竟郑皇后能够得赵佶宠爱靠的还是自身比较的有才气,文采突出。而赵佶偏偏的又是个儒雅的皇帝,身上人文气质浓厚,于是他对郑氏这个才貌双全的女子格外欣赏,两人还经常写一些情诗艳曲相互唱和。
文人的世界里找到一个知己是很难的,两个人在文学上能相互呼应,这应该才是赵佶喜欢她的一个原因。
所以史书上也只是用了一句“颇有姿色”来形容她而已。
不过今天看到郑皇后,薛明倒也清楚了一点儿,那就是郑皇后其实并不如外面说的那样“一般”,甚至也能算的上是中上之姿了,而且那白皙的皮肤,更是给她加了不少分。
当真是流言害人。
薛明在打量着郑皇后,郑皇后同样也在打量着薛明。不过,能像薛明这样直接正视皇后甚至能算的上是看的有些失神了的,甚至到了连礼数都忘记的人,薛明倒也算的上是头一个了。
好在,郑皇后似乎是根本就没有在乎这些东西的。
外界的传言,一些事情的真相,即便是身处这深宫之中,每日里只能在这坤宁宫的一亩三分上转悠的郑皇后也并不是都不知道的。
虽则郑皇后的出身并不好,他的父亲郑绅只是一个直省官,后来郑氏做了皇后,他才被封为太师、乐平郡王。但好歹人家现在也是贵为皇后了,这突然冒出来一两个以前不知道的亲戚啥的,也是正常的不是?
比如现在担任同知枢密院事之职的翰林学士郑居中。
郑皇后名云清,却也是人如其名,淡薄名利、云淡风轻的。而郑氏一族虽则现在已经成了大族,但却更是谨遵组训,不敢朝政,少有在朝上争权夺利拉帮结派之举,所以也算是汴京城中风评极佳的大族了。
其实郑云清早就想见见薛明了的,至于皇长子和福庆,那却不是她不想见,而是这俩人现在可不是她想见就能见的。
更不要说,在出了俩人中毒的那档子事情后,朝中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正在盯着她,盯着她的坤宁宫的,甚至连宫闱中都有流言说是她主使的。
不过郑云清,却是坚持秉着清者自清的态度,不造谣更不辟谣,可是即便如此,她终究也只是一个柔弱的女人,而且还是名义上的一国之母,心中又怎么能没有一点儿委屈?
这一次冒然相召薛明,虽说不是她本意,不过却也是她心中早就有所想了。
薛明短短数月时间,从原本的一名不文,到现在的声名鹊起,升官如吃饭,平步青云,如果说她再没有一点儿消息和了解,那还真是愧对了她这个皇后的位置了。
如果说之前一开始薛明就能够得到个好差使,那是因为受到了赵佶的宠信的话,那么等到薛明外放一年再回到了京城的现如今,能够做到让赵佶根本离开不他甚至需要笼络他,却都是靠他自己的本事了。
即使有长公主在宫中帮衬也是不可能做到让赵佶对他那么宠信甚至不惜为了薛明对一些人做出让步的事情的吧?
如今的薛明,除了根基还浅之外,却已经是谁都不能小觑了。所以,即便薛明此刻极度的无礼让郑云清有些恼怒,却依然是没有直接的出声喝斥薛明。
“咳!”
耳边传来了翠儿适时的一声清咳,让薛明情不自禁的一个激灵。
却是翠儿现了正云清眼中的不悦之色,连忙出声打算提醒下薛明。
………………………………
第444章
“微臣见过皇后娘娘,娘娘千岁!”
自己这是怎么了?薛明心中暗骂一声,恭恭谨谨的对着郑云清躬身一礼。
正云清看了薛明一眼,这一眼不知道包含了多少内容,淡唇轻启道:
“薛卿家不必多礼,寻个凳子坐吧,不用太过拘谨。”
薛明愕然的看了看四周,心想这郑云清是不是在故意的想要整自己啊。
这宫殿内除了满殿的各色花草之外,他这一路走来还真没有看到一个能够给人坐的地方。
好在还是一边的翠儿给他解了围,变戏法般地从身后挪出了个锦凳,搬给了薛明。
薛明接过锦凳,对着翠儿感激的一笑,却是让翠儿瞬间霞飞双颊,逃也似的缩到了一边。
看到这一幕,郑云清眼中闪过几抹异色。
“翠儿年方十八,跟着哀家进宫这么些年,倒是耽误他了。”
郑云清慢悠悠的再次开口了。
薛明有些愕然,他弄不明白这郑云清跟自己说她的贴身宫女是什么个意思。难道她今天叫自己来就是为了说这宫女的事情?一时间却也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
“听说薛卿家才回京不久,尚未成亲?”
好在郑云清似乎也并没有让薛明回话的意思,自顾自的继续道。
“回娘娘,微臣虽未成亲,不过倒是订了有几门亲事的,而且已经有快一年的时间了。”
“那薛卿家以为翠儿如何?”
“啊……”
听到郑云清这没头没脑的话,即便是薛明再冷静,也不由自主的情不自禁出一声惊呼,现自己有些失态,薛明慌忙起身道:
“微臣不敢!”
在他看来,这是郑云清在敲打自己窥视她的贴身宫女了。
旁边的翠儿此刻也是小脸儿煞白,慌忙的跪伏于地惶声道:
“小婢该死,请娘娘责罚!求娘娘不要将翠儿赶出宫,翠儿愿意一辈子侍候娘娘。”
郑云清看了一眼翠儿,眼中闪过一抹温情。
“薛卿家年少风流,又颇有贤名,你跟了他想来也不会委屈到你,又何苦非要跟着哀家在这深宫中老死呢?”
郑云清这个时候却终于露出了宫闱之中年轻女子应有的神色,有些凄然的道。
薛明心中的愕然只是一闪即逝。见到这郑云清和那翠儿妹纸在那儿述着主仆衷情,他懒得插嘴,而是开始琢磨这郑云清在见他第一面就直接说要将自己的贴身宫女赐给他到底是有什么目的。
郑云清虽则秉承着家族的遗训,在大宋朝的政治故事上一直都是极其的低调,甚至可以说是个透明人。但是综合她对与外界的郑居中自言为她的从兄弟而不与反驳,反倒似乎是默认了的表现来看,显然不会是一个不懂权术的女人。即便不看以后,仅仅是如今,她做出来的不争更甚争的姿态,其实就已经说明了她的高明之处。
赵佶在位数十年,宠信的女人换了一个又一个,唯独姿色并非最佳的郑云清的皇后之位却始终稳如泰山,这在历朝历代来说都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问题
更不要说郑云清除了那个早夭的儿子外,自始自终都没有再给赵佶诞下一个儿子来,皇后没有为皇家诞下任何的子嗣后位却始终稳如泰山,在华夏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郑云清不能说是独一份,却至少能从侧面证明与世无争的这位郑皇后的高明。
拉拢?先就被薛明给否决了。
他不认为如今的自己已经有了被郑皇后拉拢的实力,更何况郑皇后也完全没有必要拉拢他。郑氏一族虽说才是新晋的,却也已经是汴京城中有数的几个大族了,更不要说外面还有着郑居中这个身为前朝宰相王珪之婿的便宜亲戚在,如今朝中的官吏倒有不少都是前朝宰相王珪当年的学生,虽然说地位也许都还不够高,但是联合起来却也是一股谁都不能忽视的力量,再加上还有郑皇后在背后,即便她再不干政,但是毕竟还是皇后,面子总是要给几分的。
敲打?倒是很有可能。
只是敲打什么?仅仅是因为他刚刚多看了翠儿几眼不成?亦或是说,郑皇后其实是在表明他对薛明刚刚不敬行为的不满
都说女人是水做的,这话真是一点儿都不假。翠儿只是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已经是哭的梨花带雨的了。
郑皇后看了一眼跟个木头人一般没有任何动静的薛明一眼道:
“哀家打算要将翠儿赐给薛卿家为妾,却不知薛卿家意下如何?”
“回皇后娘娘,微臣谢皇后娘娘厚爱,只是微臣府中已有妻室,所以此事万万不可!还请娘娘收回成命。”
虽然那翠儿妹纸很萌很可爱,身材也很火爆,可是薛明并不代表薛明真的是看上她了。话又说回来,他自从来到这大宋朝,碰到的或者说是认识的、有过交往的,却是大多都是难得一见的绝色,又怎么可能真的这样急色?更不要说还是皇后身边的贴身宫女,窥视皇后身边的宫女,这要是传出去,当真是黄泥巴掉到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没罪也变的有罪了。
郑皇后盯着恭敬行礼的薛明默然半响。
这个都说是靠皇帝赵佶的宠信才得以晋身的年轻人,要比她想像的还要难以琢磨。她能听出来,薛明这看似恭谨的背后,却是绝对不让步的坚定拒绝。
“既如此,也只能说翠儿没那福份了,哀家也就不勉强薛卿家了。”
“谢皇后娘娘!”
一个在心理上比自己还要小的女人口口声声自称哀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