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之全球攻略-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明显是冲着沈家来的!”

    “小姐,快带夫人跑,再不跑就来不及了!”

    “是啊,侯爷不幸,世子又不在,现在能做主就是二夫人了……”

    “那些人一看就是倭寇,汉服穿的不伦不类,还有些据说是食人部落的野人呐!”

    ……

    那些家丁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这么大响动,早就把别院的下人们都惊动,他们围在旁边听说以后,顿时炸开了锅。丫鬟们开始大呼小叫,东奔西跑,下人们开始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

    沈复见状赶紧推了推还在迷蒙中的沈思兰,叫道:“小兰啊,快跟着走,侄媳妇呢?”

    就在这时,沈袁氏的大门打开了。

    “慌什么,天还塌不下来!”沈袁氏裹着白色的披风,额头还扎着棉巾,就这么朝周围大吼了一句。

    周围的人顿时安静了下来。

    鄢如月紧紧跟在沈袁氏身边,周惠面色凝重地看着她,鄢如月却朝她嫣然一笑。

    沈思兰这才从震惊中清醒过来,赶紧拉住沈袁氏的手说:“嫂子,怎么办,咱们,要不咱们还是快走!”

    沈袁氏一把拍开她的手,喝道:“你看你,还像什么渤海侯的子孙?遇上点事就乱成这样了吗?想当年祖先随圣祖陛下东征西讨,也是刀枪剑雨中闯过来的,这点底气都没有,你还怎么当的起家族的生意!从今天开始,你不用负责家族生意了!”

    众人一下鸦雀无声起来。

    虽然沈袁氏平时和善可亲,但一旦发起威来却是连沈思兰都怕。这就是沈袁氏的作用,虽然她不懂商业,也不懂持家,但她能掌握大局,遇事能稳得住。这才是真正的大家风范!

    经沈袁氏这似乎不着头脑的一顿训斥,周围的人心反而稳定下来了。他们都静静地看着沈袁氏,看她还有何话说。不知不觉间,所有人都把这个还有些病恹恹的妇女当成了主心骨。

    沈袁氏看自己敲山震虎的效果已经达到,便缓下语气来说:“两位叔公,可曾通知正屋的大夫人?”

    刚才沈袁氏那番训斥,未必没有说他们的意思。此刻沈复正觉得丢了渤海侯家族的面子,有些讪讪地说:“还不曾,但有人说运那些倭寇上岸的就是萧家的商船……侄媳妇,我看这事不简单啊!”

    沈袁氏心底一沉,如果这事真的是萧琴所为,那现在……

    沈袁氏想了想说:“渤海侯家族乃是渤海府最大的家族,倭寇既然要洗劫渤海府,必然要过了我们这一关,所以他们未必也是针对我们沈家,大家毋须惊慌!

    当年圣祖陛下册封祖上为渤海侯,就是要沈家世世代代镇守此地!如今大兵压境,渤海沈家上上下下世受皇恩,也到了该报答的时候了!

    两位叔公,让这些下人们去临近召集族人,能叫来多少算多少!就说是我说的!倭寇一时半会打不过来,再说还有朝廷在,大伙安心便是!”

    “?。”沈复干脆地应了一声,立即招呼家丁赶紧去办。

    沈冲也忙跟着一起将家丁散播出去。

    “思兰,你不是有烟火讯号吗?点起来!”

    沈思兰还在发懵中,喃喃道:“那是召集掌柜的来这里开会议事的……”

    “这个时候你点起烟火,他们自然明白是什么意思!沈家在渤海府也有几十间店铺,这个时候伙计们怕都人心惶惶,点起烟火也让他们有个逃难的方向!”

    “另外,让人帮大门给我挡严实咯!不得我同意,一个人也不能放进来,哪怕是正屋那边的人,明白吗?”

    “是,夫人!”所有别院的下人们同声应道。

    看见沈袁氏如此镇定自若地分派好了一切,鄢如月看向沈袁氏的眼神都变了。

    什么是真正的大家风范?这就是!

    什么是真正的贤妻良母?这就是!

    临危不惧只是小儿科,真正能顶住压力,誓死不堕了家族的尊严,这才是真正的渤海侯夫人!
………………………………

【第八十二章 汉城劫,惨痛记忆】

    汉城,已经成为了一片火海。

    这里的常住人口有数十万,流动人口加起来怕是接近百万,如此庞大的城市,想靠六千多人就打下显然是不现实的。

    更何况,汉人都是血性之辈,惹急了他们,抄起板砖跟你拼命也不是做不到。

    所以,六千多人的倭寇想要达到他们的目的只能是将这个城市彻底搅乱。除了到处杀人制造恐慌,放火也是离不开的!只要大火弥漫开来,不但能阻隔汉人之间自发的救援,还能扰乱视线,乘乱达成他们的目的!

    他们此行的目的只有两个:灭了沈家满门,抢劫帝国银行!

    当然,如果能顺道将汉城占了当然最好。可是很快他们便发现这不现实。

    汉人的勇武真不是盖的。短短一个时辰,已经有接近一两千的汉人聚集在一起,要不占据着高宅大院,要不原地垒筑壁垒,抄着简陋的工具跟倭寇厮杀起来。

    这些汉人中的男人,绝大多数都有从军的经历,布置起障碍和壁垒来还像模像样,虽然不如正规军做的那样坚实,但对于没有攻坚武器,又没有严整纪律的倭寇来说还是不小的障碍!

    当然,如果真的是大军来袭,拥有尖锐的武器,又有纵横呼啸的骑兵,还有军令如山的纪律,那这些民间自发的抵抗是根本造不成威胁的。依靠集体力量前进的军队绝对不是散兵游勇可比的。

    但这些倭寇本身就不是正规军,而是临时从倭国拼凑起来的民?罢了。有人部落更没有尖锐的武器---他们的武器甚至跟汉人百姓比起来都还略有不足,若不是有人部落一向悍勇嗜杀,身材高大,而且进退间已经有点军队气息,怕是连相同数量的汉人百姓也打不过。

    在经历过几次碰壁之后,倭寇队伍开始有目的的前进。这样一来反而速度快了起来。

    汉人是个非常奇怪的民族,在受到侵略和压迫的时候,他们能很快团结起来,但一旦没有了外在因素的挤压,他们又会开始顾及自己的小利益。而且如果没有一个足以服众的人领导的话,汉人在这种状态下很快便会变成一盘散沙。

    比如汉城南北两地都受到了袭击,大火在不断蔓延。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挺身而出,带着已经集结起来的百姓先杀退倭寇的话,那之后的损失也许并不会那么大,可是在发现倭寇只朝各自的目标进发之后,那些猬集起来的百姓队伍很快就散落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呼天抢地地叫着“走水啦,走水啦,快来帮忙啊!”

    走水,即失火。

    这个时候,百姓们关心的却是自己的家有没有被大火烧毁,争取早点扑灭大火,减少损失,而不是去剿匪杀敌。

    作为汉城百姓翘首期盼的渤海府衙呢?

    不好意思,直到倭寇撤退的那一刻,渤海府衙方向都没有放出哪怕一丝一毫的指令,所有的一切都是汉人百姓自发的行动。

    放火容易救火难。百姓们救火的速度哪里及得上倭寇纵火的速度呢?往往是这边刚刚将火势扑小一些,但那边的大火却更加猛烈起来。空守着一条汉江无尽的水源,但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家园被大火焚毁,这真不知是汉人的不幸,还是倭人的庆幸!

    这一切都源自一个原因,那就是渤海府衙在这危急时刻竟然无所作为!哪怕是派出一两队衙役出来维护秩序,或者调动人手灭火呢!可是,它什么都没有做!

    这真是一个令人发指的事情!

    更令人发指的是,渤海侯家族在这一夜遭受了最大程度的屠杀!原本有上万人的庞大家族,在今夜之后竟然只剩下不足两千人!

    而最的屠杀并不是发生在渤海侯府,而是聚居在弥兰农场周围的沈氏族人。

    据说,弥兰农场的大火烧了整整一天一夜。男人不屈的怒吼和女人小孩绝望的尖叫响彻了一夜!

    这是一次有预谋、有组织、有内应的洗劫性屠杀行动。谁也无法否认这一点。

    汉城当晚的财产和人员损失直到三个月后才彻底整理出来:除了渤海侯府,直接被倭寇杀死的人超过六百,烧死的人超过三千,房屋六万余间,近二十万人在这即将入冬的时刻无家可归,只能露天住宿,百姓的过冬粮食也在大火中被烧毁无数,到了冬季将是一片尸横遍野的景象!

    帝国银行遭到洗劫,守护银行的四十六个侍卫全部力战而亡,金库里一亿六千万枚金币遭劫。民间被抢的钱财不可尽数,保守估计也在一亿金币左右。

    持续了整晚的洗劫行动中,最惨烈和最顽强的搏杀不是发生在渤海府衙,而是渤海侯府别院!

    据幸存者事后回忆,当时渤海侯府点起了烟火,上万人涌向这里,寻求渤海侯家的庇护。渤海侯大夫人沈萧氏却不见了踪影,只有渤海侯二夫人沈袁氏站了出来,将所有人收容进府中,然后……

    就没有然后了。

    虽然二夫人下令将大门紧锁,并且尽可能地抽调出足够的男丁进行抵抗,但倭寇还是发了疯一样冲进了渤海侯府!

    这座建了将近六百年,居住过三十代渤海侯的豪华府邸在一夜之间化为灰烬!在这里避难的上万百姓遭到惨无人道的屠杀!

    这时逃难的百姓才知道,倭寇针对的就是渤海侯沈氏家族。逃到这里无异于送羊入虎口。

    那些倭寇纷纷高叫着:“非沈氏族人不杀!”很多人就是被这句口号蛊惑,放弃了抵抗,结果倭寇冲上前就是一刀,根本不问你是否是沈氏族人。

    十年之后,当有人向已经是渤海侯夫人的沈鄢氏问起当晚情景时,这位仪态端庄、雍容华贵,被皇帝册封为昭华夫人的沈鄢氏还会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母亲是我见过的最伟大女性之一!古今所有华丽高贵的字眼用在她身上都不为过。

    如果不是她,那天晚上将会有更多人死去!

    如果不是她,我们根本撑不到援军回来!!

    如果不是她,沈氏家族也许就真的不会存在了!!!”

    ……………………分割线……………………

    鄢如月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晚,沈云也一样。

    不过相比起鄢如月那满是悲伤的回忆,沈云却更多了一层憎恨!

    这憎恨不单单对倭寇,还有萧家!

    具体情况是,沈云带着两百飞骑军从青川县抵达平山县时,这里的倭寇已经完全撤了。但他们撤退的方向不是往东面最近的海港,而是往西,要穿过整个朝鲜半岛,然后在东面寻找港口。

    这个奇怪行为立即引起了沈云的注意。

    当时沈云和刘桢正在混乱的扶桑州乙等军团前师营地。虽然从外表看,这个军营还布置的颇为规整,用刘桢的话说就是“还算颇合法度”。

    沈云是看不出什么的,只是觉得这里的军人怎么个个显得有些魂不守舍,有些岗位上竟然站着十几个人,而有些地方却一个人都没有。他们这一行人逼近这个营地快一里地才跳出几个军人拦截,若是敌人偷营,这点距离怕是连步兵都集合不起来,更别说骑兵了……唔,扶桑州乙等军团好像没有骑兵部队!

    这个军营刘桢说至少可以容纳一旅人马驻扎,所以判断这里主事的应该是个大校或者上校,但结果出来迎接他们的却是个上尉营长!

    “在下秦明,请问你们是哪个部队的?”秦明长着一副粗犷的脸,没有戴头盔,寸许的长发显得很是干练,但从他不时紧皱的眉头可以看出,他遇上了极大的麻烦。

    刘桢上前行了个军礼,报上了自己的身份,然后道:“秦上尉,我看这里至少有几千人马,至少是一个旅,旅长呢?”

    刘桢只是个没毕业的学员,在军衔上只能算作少尉,甚至更低。但因他是皇族,又是昭武大学的骑兵科学员,所以说起话来并不是那么注重语气。

    秦明也不在乎这些,他叹了口气苦笑道:“我也很想知道旅长在哪里,可是现在整个前师乱成一团,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这些人手还是我去高山附近搜罗回来的……”

    沈云立即惊道:“倭寇偷袭得手,习将军他怎么样?”

    秦明看了他一眼,刚才介绍他已经知道了沈云的身份,只是对他一个侯爵世子却没有披甲跟在军人身边有些不伦不类,所以语气也颇有不快道:“你怎么知道的?”

    妈的,打了败仗连将军都死了,他还这么冲?若不是估计自己打不过他,沈云连抽他的心思都有了。

    后来沈云还是了解到,前师师团长习禄已经殉国,如今前师部队里有两种声音,一种是为习将军报仇,围剿附近的倭寇,而另一种则认为应该固守待援,等后师谭将军来主持大局。

    事实上,大汉帝国的军衔制度和现代制度很类似,一般师团长阵亡后由副师团长接替指挥权,又或者由军衔最高者暂领全军。但问题是习禄是被人连锅端的,副师团长也阵亡了。而如今全军军衔最高的有三个人,分别是第一、第二、第三旅旅长。这就造成了互相之间命令的冲突和意志的无法完全整合。

    所以现在沈云就算找到前师的那几个旅长,告诉他们倭寇行动方向有异,估计也没人会听他的。

    沈云跟后续跟进的潘世和百晓生商量了一番,本是决定跟着前师大部队行动,这样一来也有所保障。更何况平山县的县衙已经彻底破坏,三巨头全部殉职,潘世留下来也正好暂时接管这里的烂摊子。

    可刘桢却执意要追击倭寇。沈云乘机问他为何要这么执着地追着倭寇打,他却不肯多说。

    就在这时,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沈云的想法。

    当时是他们到达平山县的下午时分,沈云跟在潘世身边,准备去看看这个已经没有多少人口的县城。石老三在百晓生的搀扶下也跟在后面。

    对比起像被核弹轰炸过的青川县来说,平山县就好的太多了。倭寇占领这里只是幌子,目的是引诱汉军来袭。现在目标达成,他们自然全体撤退。不过他们撤退的显然很匆忙,连最基本的洗劫工作都没做到位---当然,这也跟汉人百姓大部分离城有关。

    巡视了一遍这个没有城墙的小县城之后,沈云正准备回去,忽见一队汉军士兵押送着一串囚犯从西边穿过树林,准备押到军营里去。

    这些囚犯都是乘乱作案的犯人,还有一些甚至是偷袭汉军的狂徒,对于这些人,在战时无法一一审判,唯一能做的就是关进军营的牢房里,最后再押到渤海府审判。

    当然,进去前被毒打一顿是必不可少的开胃菜。那些囚犯个个被打的鼻青脸肿,有些甚至被折断了手脚,但都用粗绳帮助手脚,依序往军营驱赶。

    这已经是沈云在今天看见的第四批了,所以看了一会儿就觉得索然无趣,正要掉头回去,忽然囚犯队伍中有一人猛地扑出队列,向沈云这边冲过来。由于手上还绑着粗绳,这一冲牵动了其他的囚犯。整个队伍间顿时大哗起来!

    潘世一惊,立即抽刀挡在沈云身前,而冲过来那囚犯披头散发,狼狈至极,拼命挣扎着,力气还不小,顿时把其他人都给扯倒了。押送的汉军顿时大怒,纷纷抽刀过来想要将其当场击毙!

    这时就听那囚犯大喊:“世子救我,世子救我啊!”

    这囚犯的声音非常沙哑,而且披头散发、衣衫褴褛,沈云也不知道他是何人。但耳尖的石老三却突道:“世子,好像是沈三!”

    沈三?

    沈云愣了一下,沈三就是之前到鸿庆报告沈慕噩耗的那个家养下人,他后来跟着沈武一路护送沈云回来,但在快要靠近离岛的时候沈云派他跟随侯阚行事,如今应该还在侯阚身边才是,怎么会突然成了囚犯?

    “等等!”沈云赶紧扑上前,制止想要杀人的汉军,潘世赶紧上前将军士拉开,并对他们说明情况。

    沈云扶起这个囚犯,撩开他凌乱的头发,果然是沈三!只是他满脸瘀伤,手脚上甚至被粗绳勒出了血迹。

    “沈三,真的是你?你,你怎么变成这样?”沈云急道。

    沈三看见沈云顿时就哭了,抱着他死也不肯撒手,哭嚎着说:“沈三以为这辈子都见不到世子了!呜呜呜呜。”

    “你怎么来这里?侯老大呢?”沈云急问。

    沈三用破烂的手袖擦拭了一下眼泪和鼻涕,赶紧道:“世子,我是奉了侯老大之命,特地来告诉世子一件天大的事。只是路上遇上倭寇,跟我一起来的几个兄弟都死了,我拼死逃脱,腹中饥饿就忍不住抢了一个路人的几块干粮,结果就被军爷给抓住了……”

    “倭寇?你从哪里来?”沈云顿时奇道。

    “从东边……世子,侯老大让你赶紧回汉城,迟了就来不及了!倭寇打算利用萧家的商船偷袭汉城呀!”沈三捶胸急道。

    ……………………分割线……………………

    ps:八月的最后一天,本想求月票来着,后来发现自己都还没有上架,所以就算了。呵呵。但是推荐票和评价票就不得不求了,各位看官搜搜底,看看有没有评价票什么的,给一张呗?

    至于评几分,呃,我说了不算,你们自己决定!
………………………………

【第八十三章 飞骑至,痛苦行军】

    侯阚不愧是当年的东海鲛王,虽然被关在大理寺甲级监狱十数年,但对东海一带依然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力。

    他只在罗津港的酒肆里插了一支当年他纵横东海的旗子,不到七天时间里就啸聚了四五百号亡命徒!

    凭着当初对东海水文、地势、潮流的熟悉掌握,他又在离罗津不远的一处小岛上落了脚。这曾是他当年当作秘密基地的一个据点。

    侯阚的实力发展的很快,几乎才半个月就席卷了整个朝鲜半岛北部的所有海盗团体,他们望风归附---当然,主要也是因为这些能称得上字号的海盗团体大都是他以前的手下。

    实力发展的如此迅速,侯阚自然想着帮沈云做点什么,恰巧时迁赶来要接奥尼尔、石老三和宫三,并且说了关于青川县的一些想法,常年在江湖上打滚的侯阚立即想到此事可能不同凡响,于是没有让奥尼尔跟他们一起走,而是让他自己三一起去了朝鲜半岛北部的海域,密切关注青川战局,万一有变,其他人不管,必须把沈云给接应出来。

    为此,侯阚和奥尼尔带着船队从西部的罗津出发,走了快一个月才绕到东北部海域。他们到达的那天正好是木泗洗劫回来,接应上明治的时候。

    侯阚和奥尼尔带的船队只有四艘,而且都是小号平底快船,来去如风,在远远望见由二十二艘大型商船组成的舰队时便长了个心眼,让船员伪装渔夫,时不时跟在这些船队后面,远远缀着,不落后也不朝前。

    木泗的船队本有发现他们,但这四艘平底快船实在太过不起眼了,对船队根本形不成威胁,所以?望手也就没有将这件事上报。明治和木洪他们始终没有发现自己被跟踪了。

    话说这些海盗在大海上跟踪也是很有一手的。而且能够依据风向判断船只的大致方向。如果是积年的海盗,他们还能够根据海面上游走的鱼群判断船只的拐点……总之这些海盗的航海技术绝对不是木泗这种半吊子所能相提并论的。而那些倭国民?,大部分虽然也是渔民,但他们跟侯阚的手下比起来就差了不是一截半截了。

    很快侯阚便发现这支大型商船组成的舰队的秘密,他们现在高山地区接上了有人部落,然后直驱汉江流域。在汉江口已经有两艘挂着萧家旗帜的商船停靠在那里,接上了百十个人然后去了扶桑州。接着这些商船便拐进了汉江,直奔汉城而去!

    从船身的吃水线可以看出,这些商船大都满载,有些甚至超载,二十二艘船足可装纳上万人马。这个时候就算是瞎子也能看出他们的目的了。

    于是侯阚再也不能耽搁,自己留下来带着奥尼尔跟上那支准备偷袭汉城的船队,让沈三赶紧去青川县报告沈云。

    本来侯阚想先通知蛟龙军团的水师的,但汉江是一条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流的大江,从东部转进去就是逆流行驶,航速要慢很多。况且,就算他去报信,又有谁会相信一个海盗的话呢?说不得,他自己先被蛟龙军团给抓了领赏报功。

    沈三到了青川登陆之后才发现,整个青川县城已经没什么人了,留守的申樟告诉沈三,世子已经带人前往平山,于是他又跟几个同伴急急的赶到平山来。

    幸好遇上了沈云,否则他就要被关进军牢,就算不死也要被判刑,最关键还是耽误了事情。

    听完这些,沈云顿时跳了起来大骂:“明治,我干你祖宗十八代!”

    潘世、石老三等人顿时默然后退,不敢再言语。话说这沈云发起火还是很恐怖的。

    百晓生更是低低在石老三耳边说:“世子怒了……”

    沈云喝问:“沈三,从汉江到汉城还需要多长时间?”

    沈三略一思索:“大概三天,最迟不会超过四天!他们的船大,而且是逆流,所以时间会要这么长!”

    沈云立即对潘世道:“全军取消休整,立即开拔赶回汉城!”

    潘世凛然遵命。

    虽然所有人都认为潘世才是这支军队的统帅,但真正下命令的人却是沈云。

    就在沈云赶回营地,拉起队伍准备赶路时,刘桢忽然赶了过来,对沈云说:“我们也去!”

    沈云奇道:“你不是要去西面追击倭寇吗?”

    “可有人部落去了汉城,不是吗?”刘桢看了看疑惑的沈云道,“是潘大人告诉我的……其实我们此行的目的是有人部落,就是他们让我们误了归期,此仇不报枉为大汉军人!”

    沈云了然,便道:“如此更好,从平山至汉城快马只需三天,我与你们一路,先行赶回汉城,潘大人的步卒跟在后面。”

    说到这里他又忽然想到一件事,指了指平山县城外的汉军营地问:“他们会不会跟我们一起回?”

    刘桢摇了摇头:“不会。这一切都是你们自己内部的消息,还没有得到确认,他们只听军令,此时是不会跟你们赶回汉城的……何况,他们现在自己都一团乱麻,一时半会儿也理不清!”

    若是这些汉军肯跟他一起回去,那当然可稳操必胜,但……唉,不想也罢。

    之后沈云便开始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急行军。这个时候,沈云才体会到帝大骑术教官第五枭为什么从来没有称赞过他们的骑术非常好,而都是说“有进步”了。跟飞骑军精锐比起来,他们的骑术也只能说是勉强骑在马上的步兵罢了!

    骑马,最关键的是不能跟马较劲,得顺着马,它快则快,它慢则慢。马匹飞奔起来的时候,人体绝对不能跟马鞍紧密接触,必须用双腿夹紧马腹,用腿部力量将自己固定在马背上,依靠小腿的力量让身体在马上起舞。

    当然,这些沈云早就学会了,但当他看见刘桢他们的骑术时,沈云又觉得自己似乎离真正的骑兵精锐还差好远---刘桢他们真的好像在马背上跳舞一样,而他,只能算骑在马背上。

    急行军途中,刘桢等人根本不需要下马休息,当月上柳梢,天色黑暗完全看不清道路的时候,刘桢才下令降低马速,点起火把,小跑疾行,但依旧不准休息。他们的吃喝拉撒都能在马上完成。

    沈云看了好久,也学习了一下,但依旧无法完成这种高难度动作。

    不过他想到汉城的母亲和鄢如月她们,只好在颠簸的马背上灌了几口水,塞了几口干饼子,结果还被水给呛着了---没办法,马还在走,颠簸的不行,喝水根本对不准嘴。

    等他顺着气将干饼和水咽下去之后,那股尿意又开始涌现。而且在颠簸的战马上,这种尿意还来势汹涌。他倒是想学着其他骑士那样直接站在马上尿,可他尝试了一下发现自己根本控制不住身体,只好拼命忍住。

    到了夜里子时,沈云实在忍不住了,才开口说:“刘少校,歇会儿?我要去小解一下!”

    刘桢这才想起,队伍里还有一个沈云不是像他这种常年训练的骑士,这还是像沈云这样的世家子弟,从小就有接触骑术,若是别的人,这一路颠簸下来怕早就把前列腺给颠出来了。

    “好,全军休息一刻钟,然后继续赶路!”刘桢毫无表情地下达命令。

    其他骑士利落地下马,沈云却是揪着马鞍自己滑下来的,落地的那一刻,他感觉大腿两侧火辣辣的疼,腿都快伸不直了。

    他如螃蟹一样走进路旁的草丛里,褪下裤头后发现自己根本直不起身,最后只好蹲下来尿……

    解决完,沈云是红着脸走到这些骑士面前的。可以发现,有几个骑士想笑又不敢笑,死死忍住,脸都憋红了---他们肯定看见了沈云刚才蹲着尿尿的“雄姿”。

    刘桢虽然没笑,但脸上刚硬的线条似乎也有所缓和,走到沈云身边说:“以后实在不行就尿裤子里,我们都有备用裤子可以给你换!”

    沈云简直想找个地洞钻下去算了。

    后来沈云才知道,其实飞骑军将士刚开始训练的时候,很多人还不如沈云呢,他们连蹲下的勇气都没有,很多人甚至是被人抬下马的,抬下来的时候还保持着骑马蹲裆的姿势,样子诡异至极……

    接着又是埋头赶路。到了丑时,骑士们开始轮番休息,他们一部分人抱着马脖子睡觉,另一部分人负责牵引马匹继续赶路,一个时辰后再轮换回来。

    与这些骑士抱着马脖子都能发出鼾声,睡的死沉不同,沈云始终无法进入深度睡眠。倒不是他睡不着,而是担心自己万一睡熟了,想要来个翻身舒展身体……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幸好这次从平山县出来,那秦明将汉军中的几十匹马借给了刘桢---是借个刘桢,而不是沈云。至于刘桢怎么跟他说的,这就无从得知了。

    总之有了这几十匹马轮换马力,他们的行进速度非常快。

    顺便提一下,每当一匹马在累了之后,骑士在换另一匹马时,是必须将马鞍下的腹带给松开的,这样马匹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而且在一边疾走的过程中,他们还会从衣兜里掏出一些豆饼喂给马吃,养足体力。

    若不是这次跟着刘桢他们,沈云估计一辈子都不会知道原来当个骑兵还有这么多讲究门道。单单这些就已经让沈云觉得难以承受,更何况他们还要学习在马上射箭、在马上交战,甚至是在马上冲锋……

    三天后的子时三刻,他们就抵达了汉城城外的直道。不过他们到的时候,整个汉城已经弥漫起了冲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