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之全球攻略-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飞骑军显然也是第一次见到陌刀,沈云有心提醒也来不及,就见飞骑军猛地冲进了倭寇陌刀军阵当中。

    米尔达应该是想重现沈云以步克骑的奇迹,但却没有领会陌刀作战其实是以集体的力量来制胜,倭寇陌刀军的队形是展开了,但米尔达却没有如沈云那样指挥前排后排前进砍杀,而是如愣头青一样挥舞着陌刀冲了上去!

    一个飞骑军将士不知陌刀的锋利,挺着马刀冲上前,在米尔达的陌刀即将砍中马头的时候轻拉缰绳,双腿一夹,战马人立而起,就地回旋,借着这股回旋的力道,这骑士将马刀抡圆了以极其不可思议的角度看向米尔达的脖颈!

    不得不说一下,日耳曼人的身高的确很雄伟,这个米尔达足有两米二,站在那里几乎高过战马一个脑袋,而且嗜战狂暴,他一击不中又被反击,顿时用蛮力猛地撞向战马,那骑士的马刀从他脑后掠过,战马却被这股巨力给撞得哀鸣倒地!

    若是其他人,怕就被这股原始野蛮的力量给吓蒙了,但这骑士却一点不在意,在战马倒地的同时抽出马鞍上的脚,在马背上一点,整个人腾空而起,然后泰山压顶举刀当头朝米尔达砍了下去。

    米尔达举刀一架,只听“?”一声脆响,马刀竟然断成两截,而陌刀却丝毫无损!

    那骑士明显一怔,米尔达得势不饶人,伸出大脚踹在了这骑士胸口,顿时将他踹飞四五米远。

    这只是个例,像米尔达这样的狂暴巨汉毕竟是少数,其他倭寇陌刀手就没这么好的身手了,飞骑军骑士个个骑术精湛,而且战斗技巧娴熟无比,或单人独骑,或两骑并进,一下就闯进了陌刀军阵当中,来回纵横,马刀上下翻飞,杀得倭寇溃不成军。

    明治在看见飞骑军之后就已经连连挥动月经膏药旗,自己在木洪的保护下快速朝东逃窜。这场原本必胜的决战却这样结束了!

    明治心里大恨,但却无可奈何。飞骑军都到了,虽然只有区区八百人,但绝对不是他这两千多人马能够相抗衡的!

    倭寇见王旗逃窜,顿时也毫无斗志,四散奔逃。那米尔达见状,扛起一个倭寇尸体顶在背部,也撒开大脚丫子往东跑。他身高体长,不一会就跑在了逃跑大军的最前面。沈峰的汉军随后掩杀,有些汉军捡起倭寇遗落的弓箭在后追射,射死了许多倭寇,但对显眼的米尔达却毫无办法---他背着一个倭寇原来就是顾及到自己太过显眼,所以那拿人当肉盾的,追射的箭矢全都射在了那人身上,自己却是毫发无损!

    飞骑军却没有追击,而是围着战场圈地一般跑了一圈之后就集体在乱石坡前集合。

    沈云和潘世已经从坡上下来,望着眼前骑在战马上沉默不语的飞骑军将士,一时竟不知该从何说起。

    只见这群骑兵当中一人从马背上跳了下来,胸口有些陈旧的丘山铠上有个大脚印,正是刚才与米尔达鏖战的骑士。

    他朝沈云走过来,摘下头盔,露出只有寸许的头发,板硬着脸道:“世子,我们又见面了!”

    沈云愕然。这人的脸如钢铸的一般,没有任何表情,五官倒是非常清秀,恍惚间似乎在哪里见过,可一时之间他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你是?”沈云问道。

    那人啪地立正,然后正色道:“在下原是禁卫军第三曲曲长刘桢,现大汉昭武大学大四毕业实习生。”

    沈云顿时想起了,这个刘桢就是当初奉命来雒阳渤海侯别院里将他抓进大理寺甲级监狱的那个少校。只是他怎么成为昭武大学的学生……

    等等,学生?毕业实习?

    沈云扫了一眼衣甲破旧,战马干瘦无力,但个个神采飞扬的士兵,顿时叫道:“啊,你们,你们就是胡公殿下所说迷了路的昭武大学骑兵科学员?”

    这一届昭武大学的毕业生要无负重穿越两千里,才能合格毕业。他们是胡公殿下担任昭武大学的祭酒以来悉心培养出来的骑兵种子,但却整整消失了一两个月,原因不明。如今却在这里出现,还搭救了沈云,不知道是不是天意!

    说到迷路,这刘桢板硬的脸上竟然浮出一股不好意思的羞红,这个时候的他才像是个年轻人,之前实在太过刻板了。

    沈云知道这可能是这些优秀学员的难言之隐,所以没有太过深究,不过心头还是窃喜的。

    这两百个人可都是精锐中的精锐啊,个个毕业出来都是当连长或者排长的初级军官呢!虽然不知道他们现在还能不能顺利毕业……但如果有他们帮忙,这渤海郡的局面怕是立即天翻地覆也不一定!

    他们无负重穿越了两千里,连续两个月没有补给,战马消瘦,这才无法追击敌人。沈云让潘世赶紧安排他们先休息,自己则去找沈峰,想确认一下武撰这个“当世赵括”死了没有。

    结果当沈云找到沈峰的时候,却得知郡尉武撰早就不知踪迹了。

    “我与武大人一起冲出来,但昨夜乱战中走散,我也不知武大人去了何处。”沈峰捂着手臂上的伤口,面色发白地道。

    沈云急问:“那申樟申大人呢?”

    “申大人在那儿!”有人大喊。

    沈云和沈峰举目望去,只见一身血污,但依旧穿着官袍的申樟披头散发地朝青川县城方向疾奔。

    沈云心里一惊,这屠城可是倭寇的专利,此刻青川县城若能找到一个活人怕就是倭寇最大的良心了……申樟的行为瑕不掩瑜,虽偶有小过,但他对青川县百姓之心却是拳拳,天日可表,若他看见惨状怕是……

    “快,跟我入城!”沈云叫上沈峰,带着人冲了过去。

    虽然早就有了倭寇会屠城的准备,但当青川县城的惨状展现在沈云等人面前时,沈云还是变得面色铁青,心头泛着一股又一股的呕吐冲动,可都被他死死压住。恶心呕吐的冲动能忍住,可满腔怒火却无法忍住,沈云紧握的双拳在颤抖,身体也跟着抖动起来……

    申樟跪在一片瓦砾之中,两眼呆滞地望着眼前早就夷为平地,尸骨遍地的城市,鼻息间股股恶臭熏得人快要站不住脚,但那不是尸臭,而是路边还带着齿印的尸骨……

    这些禽兽,竟然吃了汉人???!!!

    潘世处理好事情也跑了过来,但看见这番景象顿时愣在了沈云身边。

    “大人,抓获了四百倭寇,请问该如何处置?”有个士兵放低声音在潘世耳边问道。

    “杀!全部杀掉!”沈云从紧咬的双唇间蹦出这句话。

    “啊?全杀?”

    沈云回过头,狠狠地看着他:“不,不是全杀,是全部凌迟!腰斩!车裂!炮烙!……我要他们生不如死,要他们血债血偿!!!”

    沈云那满脸狰狞,择人而噬的表情实在太过恐怖了,那士兵被惊得后退数步,然后又犹豫地看向潘世。

    潘世的脸色也一样难看,恨声道:“按世子说的办!”

    那士兵脸上带着一丝轻松和快意,赶紧鞠躬行礼而去。

    其实这些士兵又何尝不痛恨倭寇,只是碍于军令不敢随意处置罢了。但如今沈云和潘世都下了命令,他们又怎么会手软?

    应该说在这个世界上,论良善谦恭和忠孝仁义,固然没有一个民族能够与汉人比肩。但要论严刑峻法、残忍血腥,想必也没有一个文化能够凌驾于汉人之上。

    这被俘获的四百倭寇,若是个个实行凌迟显然是不现实的,毕竟凌迟需要周身紧绷渔网,然后割三千六百六十六刀,直到全身露出累累白骨,之后才能斩首。这耗时耗力,不是此刻能完成的。

    但其他刑罚倒是可以。他们先被扒光衣服,然后绑在柱子上,割掉生。殖/器,然后开始扒皮,炮烙,车裂,腰斩……等等刑罚。

    那些来不及行刑的就扒掉周身的皮,吊在一根仅有拳头大小的木棍之上,棍头削尖对准肛/门位置,再在他们周身裸露的通红肌肤上洒满盐巴。他们越是吃痛挣扎,屁股底下那根木棍便愈发往身体里钻,到最后木棍会从他们的嘴里伸出,即使这样他们依旧不能立即死去,还要苟延残喘许久才会彻底断气……

    沈云等人在青川县城待了三天,这三天时间里倭寇的惨嚎就没有停止过。沈云到最后都无法再听,只好退到青川驿居住。

    本以为刘桢等人会阻止残忍虐杀俘虏的行为,却没想到他们在青川县城往返多次,根本没人拿正眼看过这些倭寇。

    当沈云忍不住问起时,刘桢却**地道:“他们是残杀汉人的倭寇,可不是战争俘虏!圣祖说过,异族杀我一个汉人,必要其十条人命偿还,我还觉得杀的少,杀的不够狠呢!”

    沈云咂舌不语。这青川县城至少死了一万多汉人,那岂不是要十几万倭寇偿命?这倒不是什么坏事!

    后来沈云才知道,申樟所跪的那片废墟原是青川县县衙所在,他的妻儿老小一家八口全都没有逃出来……

    三天之后,沈云和潘世商议定,立即回师平山县,申樟申大人却不愿意前往,他说:“哪怕青川县没有一个百姓,但仍是大汉领土,是陛下交予下官牧守之地。下官誓死在此守护!”

    对于这个倔强的大汉官员,沈云还能说什么?幸好队伍里还有百十原来青川县的守军和衙役,他们也一并跟申樟留下来。

    南下平山县,沈云当然希望刘桢跟他们一起前往。不过没等沈云说出口,刘桢已经主动揽起了任务。

    “平山县交给我们了,你们紧随就是。三日之内,我一定给你一个完整的平山县城!”刘桢**地说罢就带着两百飞骑将士迅速南下。

    沈云只好带着还剩大概一千多人的汉军队伍南下。当然,统帅是肃川县尉潘世,而不是他沈云。

    百晓生对沈云说:“世子,我觉得这位刘军爷有古怪!”

    “什么古怪?”

    “你说过他是皇族,但他没有服朱,这是其一。其二,他之前是少校,但现在却是昭武大学学员。他们无负重两千里行军,结果却出现在这里,听见南下还如此兴奋,这是其三。世子,有这三个疑点,我觉得我们……”

    沈云打断道:“不管哪个疑点似乎对我们现在打败倭寇没有任何干扰不是吗?”

    百晓生愕然半晌才道:“是的!”

    “那不就行了!”沈云自信满满地说,“只要不妨碍我打倭寇,别的一切好说。我倒是很想知道,明治那贱种到底跑哪儿去了。至于你说的那些疑问,我一点也不想知道!”
………………………………

【第七十七章 计生计,木洪野望】

    沈云等人前往平山县暂且不提,先将时间往前调回三天。

    三天前的傍晚,仓惶逃离青川县的明治终于抵达元山以东的一个小海港,这处港口原有十几户人家,但现在住在这里却是二十几名倭寇。是明治为自己准备的一个逃跑据点。

    当明治带着百十人的溃兵逃到这里时,恰巧木泗带着细节北部海港的萧家船队抵达这里。明治都来不及细说,立即搭乘小船上了萧家的商船,然后惶急地下令:“回国,立即回国!!!”

    萧家这次出动了二十二艘商船为倭国运兵,都是大型商船,若超载行驶,每艘可搭乘八百人,二十二艘就是一万七千多人。当然,再加上倭国本身有的一些中小型商船,那每次可运兵数量超过两万,足足一个军团!

    这也是倭寇为何能够迅速转战朝鲜半岛各处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然,木质舰船吃水浅,在渤海郡海岸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抛锚停靠。这也是倭寇能够随时洗劫四方的不可忽略因素。

    这个时代的商船秉承了大舰巨炮的思想,全部高大的不像话。当然,这只局限在汉人的船只。附属国则不允许建造大型舰只。

    就算是帝国的商船,除非是帝国水师需要征用,否则也不许安装装甲和弩炮,但为了防止海盗,撞角还是可以有的。

    而萧家商船都是采用长白山原始森林的巨木建造,每艘都足以和帝国乙等战舰媲美。船身上还绘有渤海侯家族的图章,这在东海周边是比蛟龙军团的军旗还要有效的护身符。

    舰船航行在朝鲜半岛东部的大海上,今天的月亮格外的亮,若是今日凌晨的月光有这么亮,汉军想必早就被击溃了,战斗也不至于拖到飞骑军来援……

    可惜,战场没有后悔!

    明治站在船头,一掌愤恨地拍在栏杆上。他仔细想过了,若是自己当初不把陌刀军那么早派出去,自己也不会败的这么惨,若是自己在看见自家骑兵攻击失效之后就及时调整队伍,也不至于如此大败……一连串的假设不但没有让明治感觉轻松,反而愈发的难过起来。

    原本两千人的第一军团,如今只剩下不足一百二十人!可以说倭国第一军团已经彻底残了。虽然木泗的这二十二艘船上还有从倭国紧急征调的两千多倭兵,但都是只有简陋工具的民?罢了。这些人欺负欺负毫无准备的老百姓,打打顺风仗还可以,但要他们面对汉军却是完全不可能的!

    木泗和木洪就站在驾驶舱里,看着站在船头生闷气的明治。

    “二叔,这次真的败的这么惨?你看明治小儿那身黄金甲都丢了!”木泗有些后怕地问道。

    木洪却长长叹了口气,没有出声。

    这次的确是败的太惨了,那种从高峰跌倒低谷的大起大落,就连他这个旁观者都觉得有些难以承受,更何况直接对弈的明治呢!

    那身黄金甲明治好几天没穿过了,结果现在成了汉人的战利品。如今的明治穿着一身对襟类似罗马军服的常装,虽然得体,但木洪却还是忍不住撇嘴鄙视。

    “二叔,我们真的去倭国吗?小姐那里还等着我们的消息呢!”木泗又道。

    木洪看了他一眼,苦笑说:“现在飞骑军都来了,他不回倭国又能如何?这沈云也真是命大,这么多人都杀不死他!只希望沈慕的棺椁没有下葬,他们还要再去一次元山,如此我们才可能还有机会……”

    木泗吞了吞口水,尴尬道:“二叔,有件事我必须跟你汇报一下。这沈慕的棺椁怕是已经下葬了……”

    “什么?”木洪吃了一惊,“什么时候的事?我不是让你派人一定要盯紧沈家祖坟吗?怎么会让他下葬的?”

    木泗将尸变的事情细说一番,然后道:“我当时就觉得有点奇怪,但想着沈云既然还在青川驿,那沈慕的棺椁怎么着无所谓,所以……”

    “愚蠢,笨蛋!”木洪忍不住指着这个比自己还大十几岁的侄儿破口大骂,“真不知道当初长老是怎么教你的,这点判断能力都没有,又怎么完成我们的大业?尸变?哼哼,你居然会被这小小的尸变给吓退了脚步,难道不知道沈云这家伙诡计多端吗?他会武功,有人脉,这些事情你在雒阳守了他这么多年都没有发现,现在他在万军之中将沈慕棺椁下葬,一旦回到汉城必将得到沈家人的拍手称赞……你,你,你,实在气死我了!”

    木泗磕头如捣蒜,忙不迭地道:“侄儿知错侄儿知错,我真不知道沈云竟然这么难对付,我也是后来才想到的……二叔?”

    木泗发现木洪的眼神忽然呆滞了,脸上的怒容凝固在那里,显得有些诡异,不由轻声反问了一句:“二叔,你没事?”

    木洪忽然从原地跳了起来,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指着远处海面上道:“快看,我们的商船!”

    木泗踮脚望去,果然,远处海面上出现一盏挂着渔火的船只,见到他们时打出了萧家商船特有的灯火信号,船头挂着一面朱红色的旗帜,这是报捷的信号……

    “启禀王上,大捷!高山大捷啊!”木洪躬身在明治面前,脸上的笑容堆在一起,快速地说,“崔成浩和斜弧族长斩首成功,汉军前师师团长习禄被一击毙命,大汉扶桑州乙等军团前师群龙无首,已经彻底混乱,如今崔将军询问下一步方略!”

    明治脸上闪过一丝喜悦,但想到已经打残的第一军团又是一片黯然,挥手道:“让他们到海边准备登船回国!这个喜报,来的太晚了!唉!”

    如今明治想的是是怎么经营扶桑州。如果将有人部落和崔成浩的兵力都运回扶桑州,那加上倭国国内的民众,他又能卷起十万左右的兵力,到时候再鼓动扶桑州的贱民造反,自己乘势进入,借为帝国平叛为名,彻底占领整个扶桑州!借着再把与罗马人的盟约公布出去,如此他还有翻盘的机会!

    明治攥了攥拳头,心里狠狠道:“沈云,咱们的对决还没结束。我还没输!我一定会赢的!”

    木洪看明治去意已决,顿时急道:“王上,在下有一言奉上,不知当讲否?”

    明治看了他一眼道:“你有何话说?”

    木洪直视明治道:“王上,如今我军刚取得大胜,若此时退兵必然寒了三军之心。况且若此刻退兵,不说我家小姐能够掌握渤海郡,王上没能杀掉沈云,往后那一年数十万金币的费用怕是没人能再提供了!”

    明治突然沉下脸来,闷声道:“你在威胁寡人?”

    木洪赶紧低头:“不敢,在下只是不想王上错过一个大好时机!”

    “什么时机?”明治冷哼一声,拂袖撇过头去,他实在不想看这个自己恨极但又不能得罪的汉人。

    木洪走前一步,低声道:“王上,如今前师师团长阵亡,你说那后师谭振会如何做?渤海太守又会如何做?”

    明治心里一动,扭头问道:“你的意思是?”

    “王上英明,一个乙等军团的师团长阵亡,这在大汉帝国百年来虽说不上空前,但也绝对骇人听闻了。为了挽回颜面,渤海太守和后师师团长谭振必定全军出动为习禄报仇,也就是说此刻汉城是空虚的,若王上此刻突然偷袭……”

    明治眼光灼灼,忽然冷笑道:“偷袭是假,你想让孤帮你灭了沈家满门才对?”

    木洪嘿嘿一笑,却不回答。

    明治望着天上朗月,沉吟半晌道:“你的话不无道理,但是孤这次能得到什么好处?”

    木洪心里不禁大骂,妈的,真是贪得无厌的倭寇。没帮我杀了沈云,现在还有脸要好处?

    不过他嘴上却道:“王上若肯帮忙完成此事,我想我家小姐必定不吝重赏。汉城的帝国银行里虽没有十几亿金币那么多,但一两亿还是有的……”

    “可是汉江有贵国水师……”

    “王上乘坐的可是萧家商船,而且从汉江东面进入,帝国水师就算想阻击也必须绕道……退一万步说,他们弃船登岸与王上巷战,那占便宜的还是王上,那支偏师三艘战舰不过七八百人罢了。”木洪的笑带着冷酷。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敌人永远是自己人!

    明治心里冷笑不断,但却还在做着盘算。最后才道:“此事还有些冒险,这样,孤将有人部落和这两千人马借给你,至于崔成浩的四千兵力你必须用商船帮孤送回扶桑!如何?”

    木洪还要再说,明治却冷冷地道:“木先生,孤永远不会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更何况你这次只是要灭沈家满门罢了,有有人部落和孤这两千精兵还不够吗?事后你还能推说是土匪肆虐,一举两得,有何不好?”

    妈的,说的好像多为我着想似的,其实还不是为了你自己事后好脱身?两千拿着锄头的民?罢了,还精兵呢!

    木洪心里腹诽着,但嘴上却不能这么说。他在急速盘算着,有人部落都是有食人习俗的野蛮人,战斗力自不必说,只是不知该如何将他们安排进汉城?这事最少需要好几天的谋划才行,而且还要得到小姐的批准,就是不知道时间方面够不够……

    明治似乎看出了他的顾虑,又道:“孤让崔成浩向西再走一段距离,争取把汉军引远一点,你让萧家商船去西边的罗津接他们就是!”

    木洪大喜,这样一来他就更有足够的时间来安排了。于是连连点头。

    ………………………分割线…………………………

    木洪的心理转变其实很好理解,就像一个赌鬼借了别人的钱,一开始借的少时还想着还,到后来欠债越来越多,他就恨不得债主死了算了。

    沈云没死,等他回到汉城必然得到族人拥护,继承爵位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既然如此还不如将沈家灭门,到时候或许还有一线转机。

    而明治的心理转变也非常好理解。他原本有上亿资本,在赌局刚开始的时候,他认为必赢,所以押上了所有筹码。但在输了一半家产之后就开始畏首畏尾,既想保住这一半的家产,又想着再赌一把彻底翻盘……这种矛盾状态下,他既想讨好萧家,获得那之后一年数十万金币的收入,又担心自己的后续计划无法顺利展开,所以才想出这么个折衷的法子。

    对于渤海郡,明治知道自己一时是无法染指的,这里只是一个幌子,目的还是为了他在扶桑州的大业。所以得到萧家的帮助势在必行。如果真能将沈家灭门,扶萧家上位,那对自己之后的计划不无利益。

    基于以上的想法,明治决定舍弃有人部落。反正在西伯利亚地区,这种野人部落还有很多,大不了自己再去找几个就是。就是像有人部落这么嗜杀的不好找了!也算是有得必有一失!

    ……………………分割线……………………

    ps:又是一章铺垫。

    最近写作上遇到了瓶颈,有些难以为继的感觉。之前写其他两本书到三十万字左右的时候也有这种状况,我询问了几位大大,他们也说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只要好好调整一下就可以了。唔,所以今天这章字数不多,才四千,明天,明天争取多更一些!

    另外沈云的爵位问题这几章之内就会有结果了!像渤海侯这种家族,家庭问题永远是跟大局牵连在一起的。它们不是单独的事情,所以在解决家庭问题的同时,还需要顾及到其他方面!

    我希望故事越来越精彩,想必大家也是。所以请大家不要催,这个故事很长的!呵呵。

    另外,如果大家肯多投点票,比如推荐票啊、评价票啊之类的,我的瓶颈没准就被大家一下顶过去了呢?!所以请大家多拿票砸我,这点推比真的太难看了点啊!
………………………………

【第七十八章 有贤妇,财神之女】

    沈袁氏对鄢如月这个准儿媳是非常满意的。不但因为她的美貌绝伦,更因为她的贤惠能干。

    对于本就是普通人家出身的沈袁氏来说,她挑媳妇的标准其实跟美貌无关,最主要还是要能持家。而在沈云离开渤海府的当天晚上,鄢如月就亲自到厨房,给未来婆婆作出一大桌美味可口的饭菜,从那时起,沈袁氏就对鄢如月赞不绝口。

    而鄢如月给她惊喜还远远不止这些。第二天当沈思兰来别院找沈袁氏商谈一下商船调派问题时,鄢如月的谈吐和思维简直让沈袁氏和沈思兰都感到震惊和钦佩。

    当时鄢如月刚刚给沈袁氏奉上刚煮好的莲子粥,正坐在沈袁氏身边闲话家常,说的无非是沈云在学校的一些趣事,而沈袁氏也拿沈云幼年的胡闹来打趣。鄢如月听的很认真,沈袁氏说的也开心。

    至于周惠,自从沈云离开之后,她就很少离开房门。倒不是她不想来陪沈袁氏闲话家常,而是她公主的身份已经曝光,每次过来沈袁氏和那些沈家下人都要对她行礼,更有正屋的大夫人时常请她过府一叙,使得她不胜其烦。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没事的时候她干脆躲在房中不出来。

    鄢如月是帝国首富之女的事可还没暴露,沈袁氏也偶尔会问起她家住何方,家中还有何人这些比较隐晦的话题。鄢如月说自己乃是青州府人氏,双亲健在,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家里无人为官,都是平民布衣。

    她只字不提父亲鄢准的名字,沈袁氏就更很难猜到她的身份了。只以为她跟自己一样是个普通人家的子女,心里头反而倍感亲切。

    她们正互相说笑的时候,沈思兰急匆匆地赶来,将一大堆账簿铺展在沈袁氏面前,顾不得跟鄢如月行礼就急吼吼地道:“嫂子,这生意没法做了。太守大人要征调我们沈家百分之九十的商船用以运兵,而对正屋的船只却一艘不用,这不是明摆着欺负我们孤儿寡母么?你得帮着拿拿主意,不然这家我是当不下去了!”

    说着气鼓鼓地坐在一侧,样子极端郁闷。

    鄢如月赶紧去重新打了一碗新鲜的莲子粥,递给沈思兰,看见沈袁氏一脸无奈的表情,便笑道:“夫人不必忧心,商家在战时为国效力也是常理,圣祖改制以来,帝国在战时便经常征用商家的商船或者马队,用以军粮或者军队的运输。不过这都不是免费的,征用多少多久,都是有府衙颁发的凭引为证,届时依靠凭引便可去府衙按照时价报销费用。”

    沈袁氏和沈思兰皆是眼前一亮。

    沈袁氏是不懂这些,闻言还愣了一下道:“呀,还有这事儿呢?我还以为为官家做事都是无偿的呢,正在替小妹发愁……呵呵,既然官家都是会补给费用的,小妹你还操心什么呀?”

    沈思兰当然知道朝廷不能无偿征用的事,她眼前一亮的原因是竟然这个准侄媳竟然还懂得这些,那岂不是以后沈家多了一大臂助?

    “嫂子有所不知,官家虽然会按照时价给予补偿,但如今秋收,我们有许多粮食和入冬前的皮草都囤积在仓库里,没有商船我们如何运送出去?若延迟了交货日期,我们损失金钱事小,毁了信誉事大啊!更何况这些货不出手,我们就不能将明年的预付款交给农户和猎户,届时他们采来的货物将有可能被正屋那位买去,大嫂,你说我急不急?”

    这些话看似是说给沈袁氏听,但沈思兰的眼神却望着鄢如月。

    鄢如月偏着头想了一会儿,然后拿过摆在沈袁氏面前的账本仔细看了起来。很快她便弄懂了沈家生意的大致模式。这点对于鄢家长女来说一点也不麻烦。

    沈家的商业模式还是传统式的,即低买低卖,货通有无。以低价从渤海郡收购人参、兽皮以及南方所没有的粗粮,经过包装之后通过商船运送到南方,再经由南方各港口的商铺转手经营到内地。

    又或者是通过罗马商人的渠道运送到西方去。当然,西方商人主要经营的还是西方紧俏的瓷器、茶叶以及丝绸。经过圣祖陛下的大爆发时代之后,大汉帝国各地都有种桑养蚕的习惯,丝绸也遍地开花。渤海郡织造的丝绸虽然不如江南吴郡、江浙、湖州一带的好,但贵在价格便宜,所以罗马商人还是趋之若鹜的。

    而在种类繁多的商品中,除了兽皮和固定的几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