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时代1902-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缺乏军事力量的安庆革命党人最终也只能将安徽都督的位置交到关启平的手上。
一直到1911年的10月份,安徽的局势才真正稳定下来,而安徽都督府这处由前清安徽巡抚衙门改建而成的府邸自然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得到关照。
除了极少部分有了修缮之外,安徽都督府在总体上完全保留了前清衙门的一切。
而就是在由前清衙门内的正厅处,刚刚从江宁回到安庆的安徽都督关启平与前阵子才上任不久,由北京北洋政府委任的安徽民政长倪嗣冲对坐相视。
“这次刘巡阅使当真如召见下属一般,将大帅召入江宁,是老夫所未能料的。”
倪嗣冲留着山羊须,看起来颇有种地主老财的感觉。他故作关切地看着关启平,低声问道:“听说刘巡阅使在江宁对大帅您很不客气,可有此事?”
关启平脸上露出了难色:“毕竟巡阅使大人……是关某人的老上司啊。”
“这话就不对了!”倪嗣冲把脸一摆,义正言辞道:“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过去大帅可能是听他刘某人节制,但现在大帅您可是安徽都督了!跟他刘某人的江苏都督可是同为国家干城!哪里能分出高低尊卑呢!?”
“虽然刘某人使了阴谋诡计,逼着北京的大总统给了他长江巡阅使的任命,但是他也不该滥用权力不是!对大帅视作属下,这种行径实在是太过了!”
眼见倪嗣冲一副为自己打抱不平的样子,关启平脸上也浮现了感动:“丹忱兄有心了!承蒙丹忱兄关照,关某感激万分!”
倪嗣冲故作大度地笑道:“嗣冲有此言不光是为了都督,还是为了咱们安徽呐!以后大帅若是有了委屈,嗣冲愿意代向北京大总统转述!须知,这天下总还是大总统而非他刘某人的。只要有大总统为大帅撑腰,他刘某人就休想染指安徽!”
关启平笑了笑,没有接下倪嗣冲的话来。而对方也深谙点到即止的本事,需要给人留下好好想想的空间。于是倪嗣冲又闲聊了一会儿后就站了起来,朝关启平告别了。
只是在临行前,在关启平耳边上用压低了声线的声音轻声道:“其实大总统最属意的长江巡阅使,当初是文泰啊!”
“以后还请丹忱兄多多关照啊!”关启平用力拍了拍对方肩膀。
直到倪嗣冲离开了都督府后,关启平才重返大厅,只见屋内不知何时已经多出一人,正是如今安徽军政总长吴忠信!
“这倪嗣冲果然在近期内露出了马脚!”见关启平步入,吴忠信轻蔑地看向此前倪嗣冲所在的位置。
前一阵子关启平从江宁返回安庆后,就派人在市面上传播谣言宣称自己在江宁如何如何被刘继业所怠慢、被呵斥来呵斥去、更有自称是都督府侍从的人散步关启平心情很差的消息。
由于是事先早就编造好的谣言,又有国社党内宣传部精心策划,这些从都督府内传出去的消息有鼻子有眼,就有仆人声称亲眼看到关启平在房间里面砸瓶子痛骂刘继业的名号等等。
而这些消息传出去不久,也就三五天的功夫,倪嗣冲就找了接借口上门来‘探望’了。
一探望,也就露出了对方的目的。以袁世凯幕僚出身的倪嗣冲,长期是袁世凯的的心腹骨干,对将关启平这个安徽都督拉入袁世凯阵营又怎么会不上心?又怎么会不懂得利用关启平与刘继业之间的‘裂痕’呢?
吴忠信与关启平相视一笑。
“接下来一段时间,还是需要继续让这倪嗣冲相信文泰你确实与总理有了分歧,这样才好方便对方下手、也能让北京袁世凯放松东南的警惕。”
关启平点了点头,很赞同吴忠信的说法。关启平深知吴忠信可以说是唯刘继业命令是从,本事虽不强但胜在忠心耿耿。刘继业将他派来安徽担任自己的副手,而将自己的好友祁匡训调回江苏,其目的不言而喻。也因此关启平有事没事都会主动让吴忠信参与其中,以取信江宁。
在这场糊弄倪嗣冲的戏中,吴忠信一直扮演着重要的幕后角色,全程参与了过程当中。甚至就在方才倪嗣冲与关启平谈话的时候,吴忠信就站在正厅后面的一间密室内。
“不过……”关启平随即又面色凝重道:“安徽内的不稳定因素、那两位‘旅长’,我们还是必须得尽快想办法了。”
吴忠信自是知道关启平所说的那两位‘旅长’们正是前安徽新军出身,如今与国社党尚不是一条路上的安徽省内两个混成旅的旅长:“不如近期内在安庆召集军事会议把他们请过来?”
“若是以军政部或者是都督府的名义,对方肯定会心存芥蒂,恐怕不会那么轻易就范……”关启平沉思片刻,抬头道:“这里,或许可以利用倪嗣冲来?我知这老贼私底下必然也在收买那两位。若是由老贼将二人请入安庆,就稳妥许多了。”
吴忠信颌首道:“是这个理……”
“咱们这场戏,还得慢慢演下去啊!”
关启平说罢,与吴忠信一起笑了出来。
###############################################
北京东城,北沟沿胡同内的一处民宅,穿着便装的杨度跨过了门槛进入其中,然后就对着前来相迎的中年男子深深拜下。
“度拜见任公!”
杨度在日本时曾经拜入梁启超的门下学习,因此此刻向梁启超行的也是师生礼。
梁启超面带微笑地将杨度扶起。他此刻已留起了短发,穿着一身素色长袍,望着自己这位极为得意的弟子笑道:“快速速随我入内,好好说说近况。”
前一阵子梁启超与张謇合作而成的统一共和党在国会大选中最终还是不敌国~民党,虽然还是国会第二大党,但是却很难与国~民党相抗衡。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张謇还是梁启超都一致认为想要维持统一共和党的影响力,就必须与大总统袁世凯进行更进一步的合作。
只有两方一同配合才能够对抗势头正盛的国~民党。
而同时是梁启超的门生和袁世凯智囊的杨度,在这层关系中就显得很关键了。
不过在梁启超的脸上丝毫看不出此前选举落败的沮丧,他依然保持着独特的的儒雅气息,一如古书中的翩翩君子将杨度引入房间内,待自己的学生安然就坐后才问道:“慰亭大总统对宋钝初的看法,皙子已与我说过了。不过大总统是如何看待当前地方势力?我与季直在国会中既然要配合大总统行事,自然也要先了解其想法。”
杨度恭敬道:“大总统与度之看法都一样,如今中国欲雄立宇宙间,则必施行中央集权建成有力量之政府。而中央集权之首要就在于削地方而实中央。”
梁启超静静地听着杨度继续道:“而削地方之核心在两点,一为地方之财权、一为地方之军权。只要削去两权,则地方不足威胁中央,而中央集权也就可成了!”
“大总统在获得善后大借款后,如今政府财政状况已得到显著改观,是时候推行中央集权了!大总统准备先将国税局推广全国,将原本为地方多截留之税款重新收归中央,此解决地方财权的办法。而下一步,大总统准备成立全**队统编局,将各地方之武力收归国有,使地方军‘国~军化’。与此同时,大总统亦将改革中央部局机构,最终建立新时代之新政府。”
“若……地方之都督不服从大总统之国税改革方案,或者拒不上缴军权,又如何?”
面对梁启超的问题,杨度微微一笑:“那便是自绝于天下!当今国家之统一是大势、中央集权乃万众所瞩,若地方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对抗中央,则中央自有理由将其扑灭之。”
梁启超表情渐渐变地凝重起来:“大总统愿以武力解决地方与中央之纷争?”
“若武力为唯一解决方法,则哪怕付诸武力也在所不惜!”杨度无比自信道。
………………………………
第389章 浙省风波
第三百九十一章浙省风波
1912年7月29日,浙江杭州城郊区笕桥。
浙江陆军获得了一个师又一个混成旅的番号,即浙江陆军第一师和浙江陆军第一混成旅。其中第一师就驻扎在杭州城区笕桥,师长正是由浙江军政总长蒋尊簋兼任。
蒋尊簋自从1905年毕业归国后,就一直在浙江任职。从练兵处参谋到一营管带、然后是标统、小学总办,直到辛亥革命前夕终于升任浙江新军第二十一镇第四十六步兵协协统。
长期在浙江陆军任职使得蒋尊簋在军中威望和地位都非常崇高,浙江光复后很快就被推为军政总长,把握了浙江的军事大权。无论是之前的李柱中还是后来的陈其美,都无法撼动蒋尊簋在新军中的地位和掌控力。而作为蒋尊簋统掌浙江军权的表示,在他未经陈其美这个浙江都督的首肯就自行以军政总长的名义宣布集结部队,以‘庆祝国会选举成功’为由准备进行阅兵式时,浙江的部队就全部奉命前来笕桥集合了。
如今一身戎装的蒋尊簋正站在军用帐篷内,与一干浙江将领一起对着中间的地图指指点点。
在蒋尊簋左侧站着的是如今浙江第一师第一旅旅长,同时也长期担任蒋尊簋副手的心腹,朱瑞。另一旁则是浙江陆军第一混成旅旅长吕公望,曾与蒋尊簋一起办理浙江军校、此外还有第二旅旅长顾乃斌,都是蒋尊簋的心腹嫡系。
这些军官在清末时都曾心向革命,不少人包括蒋尊簋在内还曾加入过光复会活动。只是在徐锡麟和秋瑾等核心层遇害后,这些新军军官也就开始脱离已经被摧毁的光复会核心,纷纷聚集在蒋尊簋门下统一活动。
“师长!要我说,那个陈其美根本就不配担任我浙省的都督!纵观浙江省,唯一有资格者,就只有师长您啊!”一旁的朱瑞颇为热心地望着蒋尊簋,仿佛对方一声令下自己就可以赴汤蹈火。
一直以来朱瑞都是浙江军中最为热心于将蒋尊簋捧上高位的人,其中部分原因或许是因为一旦蒋尊簋成为都督,他这个旅长就也有了从龙之功,在官位上更进一步。
见蒋尊簋不语,朱瑞将身子凑了过去低声道:“在场众人都是自己人,我朱瑞也就不藏着掖着了!现在整个浙江省的军队都在我们控制下,那陈其美又自己作死地与大总统袁世凯对着干!时机可谓成熟了!咱们只要在军中发起倒陈运动,手上无兵的陈其美就只有滚蛋一条路!到时候我们再向大总统表达善意,北京政府也会默认我等行动!”
若是要对李柱中下手,这些曾经的光复会军官们或许还会有些不忍,但是对陈其美这个外来者,他们却都没有丝毫的抵触。尤其是对方使出了颇为下贱的手段……
只有心中有些道德洁癖的吕公望嘴唇微动,但还是没有表露出反对的态度。
而朱瑞和顾乃斌则无比期待地望着蒋尊簋,等待对方的答案。
蒋尊簋却迟迟无法做出决定。
内心深处,蒋尊簋一直都在犹豫当中。从实力来看,他毫无疑问是最有资格担任浙江都督的人。从自身的愿望看,浙江都督也是他现在所奋斗的目标。然而推翻陈其美容易,登上浙江都督的位置也简单,但是之后呢?
是如朱瑞所说,投靠袁世凯,还是另想他法……比如依附自己的那位老同学?
蒋尊簋心中无法下决断。一方面,投靠袁世凯虽然能够在短期内获得北京的承认,但是袁世凯如今越来越明显的中央集权趋势却也是无法令人忽视的。自己非是袁世凯的嫡系,到时候又与同盟会撕破脸皮,该如何保住浙江的位置……?
更何况……蒋尊簋在不经意间打量了朱瑞一番。
对于自己副手的野心,他也摸清了几分。现在他鼓吹自己用兵变的手段将陈其美赶下台,改日会不会在倒向袁世凯后再将自己推翻下去,由他来过一把浙江都督的瘾?
蒋尊簋猜不透。
正是因为猜不透,才如此难下抉择。
应该说蒋尊簋性格有着优柔寡断的一面,并非是一个合适的军事长官,而其更擅长做参谋类型的工作。这种要决定数万人未来的决策,实在不是蒋尊簋适合做的。
“容我考虑一番……”
朱瑞脸上浮现了失望的表情,倒是吕公望却暗地里松了口气。
“我浙江现在兵力不到二万人,在诸多地方省份中并不算强省。袁项城虽然暂时需要我等,但我怕两三年内必由北人担任浙督了!”蒋尊簋眼神游乎不定。
“袁世凯不可信,江苏呢?”一旁的顾乃斌仿佛不经意间提出了建议。
朱瑞脸色变得有些难看:“江苏刘继业不过一省都督,只是与大帅平级而已!何德何能?若说拜在大总统门下还算名正言顺,则若是伏拜刘继业,恐怕会为天下人所耻笑啊!”
顾乃斌却并不赞同同僚的观点,辩声道:“与袁世凯,则名为合作实为归顺、名为平等实分手上下。与袁世凯打交道,最终免不了被北洋所吞并、大帅也免不了被其中央政权所架空!然而与江苏则不然!正是因为其与我们实力相差不大,才因此有合作之基础!”
说到这里,顾乃斌也就放开了顾虑,将心中的‘所思所想’一一道来:“我等若是与江苏合作,订立攻守同盟,则我省再无有外患之忧!相反,若是与袁世凯合作,则终有一日被其‘削藩’而制。其中孰胜孰劣,请由大帅判断!”
朱瑞冷笑一声:“刘某人不过是秋后的蚂蚱,长不了了!如今袁项城手握大义名分,天下一统的大势谁也无法阻挡!我们如今在袁项城最需要的时刻投诚,必能获得其信任,在未来中国之政治舞台未必没有施展之余地……”
“而若是与刘某人一并,妄图螳臂挡车,一旦袁项城三十万北洋雄师南下,我等也必将随之覆灭!此乃自取灭亡之策!”
“绝非如此!现在国~民党内有国会牵制、外有湖北、湖南、广东三省十余万精兵,如何是袁世凯能够轻易打压的?东南之刘继业如今身为长江巡阅使,更获得二省之地,更兼其财货富足,假以时日必成中国之最强势力之一!届时我等将以平等之盟友共享果实,而非任人宰割之下臣!”
蒋尊簋望着不断争执的手下,一时心乱如麻……
………………………………
第390章 惟恐天下不乱
第三百九十二章惟恐天下不乱
一只蝴蝶停在栏杆旁,休息着翅膀,红黄黑三色相间的翅膀微微煽动。在庭院内观景的许崇智不经意间打量过来,看向自己手旁的蝴蝶,原本有些凝重的表情似乎放松了些。
亭外美景,许崇智却无心观赏。
今年年仅二十六岁的许崇智比刘继业还年轻一岁,如今却已经是福建军政总长了。而一如各省军政总长一样,也把自己的府僚建在了前清的衙门。他所占用的,便是前清福建省福州布政使司的衙门。
天气颇为炎热,前一阵子因台风过后而带来的凉爽早已消散,许崇智此刻在自家庭院内只是穿着麻布短打,一身衣装虽然透气却根本无法登大雅之堂。
摸了摸自己的板寸头,许崇智看着蝴蝶再次飞起,无奈地摇了摇头。
“好你个文鹿……鬼点子果然……!”
轻轻自说自话了一句,许崇智不由得有些埋怨自己的老同学刘继业为何要送上一个如此烫手的山芋!
当初在日本成立的青军会如今虽然早已解散,其成员除了一部分跟着刘继业随后成立了先是文学社,然后是国社党之外,大部分人都各奔前程、如今各自也都混出了一些名堂出来。
毕竟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国第四期留学生、资历早、归国时间早、赶上了极好的时机,青军会当初那二十多名成员都已在民国的政坛上创出了一番天地来。
牢牢掌握江苏并刚担任全国唯一的巡阅使,管治江苏、安徽二省的长江巡阅使刘继业暂且不提,那些跟随了刘继业如今当上了第一师师长的王光照、江苏军政总长张孝准、参谋总长蒋方震也都混上了将星。至于其他各奔东西的人,也都各有机遇。
比如许崇智归国后就长期任职福建,在辛亥革命时期做出了极为关键的决定,将孙道仁这位前清福建提督拉入了革命党阵营,使其反正,并最终将其推上了福建都督的高位。而许崇智自己则担任福建第二师师长兼军政总长。此外还有云南蔡锷,不光成了云南都督,还将自己的手下唐继尧推荐成为贵州都督,一时风光无量。
(前文有误,福建都督应为孙道仁,许崇智为军政总长,请见谅!)
除此之外还有浙江军政总长、实际上掌握了浙江军政大权的蒋尊簋。
若如此算来,当初青军会的那二十几个同学中,如今居然就有两个都督、掌握和间接控制四省之地,更有总长数人、团长、旅长更是不计其数!
若是能够将这股势力整合起来……当然,分开了那么多年后,无论是刘继业还是蔡锷这两位当初颇为核心的领导人物,都无法重聚人心了。
不过旧时的这层关系,相对相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遇到共同的威胁或者是共同利益的时候,却还是能够让刘继业与其余青军会老同学重新联系起来……蒋尊簋如是,许崇智亦如是。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许崇智深知自己表面上风光的背后,却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如今的福建都督孙道仁在前清的时候虽然曾对革命派表露过同情的态度,但此人终究还是旧时代的人物,在不少问题看法上与年轻激进的革命党人有着明显冲突。
而孙道仁加入革命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本来广州起义后孙道仁向许崇智表示还要先观看一番,后来直到广州起义势大,一直拿下武昌后,才最终决定反正,摇身一变从前清的提督成了闽省都督。
虽然在彼时,孙道仁为了掌控局势还必须与包括许崇智在内的福建革命党人保持好关系。但是到了如今民国后、袁世凯已经登上大总统,而他孙道仁自己的地盘也逐渐稳固下来了,以许崇智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与孙道仁在政见上的不合,甚至三观的差距也就愈发显著了。
与此同时,一方面,孙道仁开始与似乎思想与自己较为接近的袁世凯走得比较近、另一方面,也开始逐渐明着暗着打压福建的革命党人势力。就连许崇智这个军政总长,权势也是大不如前。
不过孙道仁毕竟属于旧时代的士绅官僚,甚至偏向于学究类型的,凡事一般都不会做绝,其所谓的对革命党人打压也更多是一种形式上、是一种态度上的冷淡,对不同意见时坚持己见。
这种显得诡异的情形让许崇智很是为难……
许崇智本人虽然性格颇为四海,喜欢开玩笑、更喜欢喝花酒,身为年轻的革命党人更是有着一种改变天下的冲动,但是他作为大族出身,却又同时有着一种近似本能的谨慎和中庸。这种矛盾的性格使得许崇智一方面在革命的问题上面非常热血,而在为人处世上却非常的小心谨慎。
同时,许崇智又是一个聪明人,他很明锐地察觉到了国会大选后自己所属的革命党/国~民党人与袁世凯的斗争很有可能愈发激烈……
正是在此多事之秋下,在这种令他为难的局势中,刘继业从江宁的一封密电令许崇智愈发为难起来。
归国后,许崇智与刘继业就没有再见过面,但是两人曾经留学日本的时候关系很不错,也长期保持着通信往来。以前是通过信封邮件,民国后有了专用电报就直接电报联系了。
一旦国~民党与袁世凯发生武力冲突,自己这个福建省的军政总长是与其他革命同志一起逼迫福建都督孙道仁再次革命呢?还是选择服从孙道仁很有可能会是‘保持中立’的命令?是采纳刘继业的建议吗?还是解甲归田?
许崇智又拿起了电报纸,仔细地、反复地阅读着上面数行的字样。
在此信的结尾,刘继业还提到了与云南的合作问题,让许崇智不由得猜测那位足智多谋又果敢非凡的蔡松坡会做出何种选择呢?
####################################
距离福建千里之外的彩云之南,昆明城内的云南都督府的一处房间内,蔡锷同样拿着一封电报。
“这个文鹿,许久不见,还是机灵的很呐!”望着眼前字眼,蔡锷轻笑了一声。片刻后,他随手就拿起桌上火柴点燃,将火苗对着手中薄薄的电报纸,看着这张纸逐渐被火焰所吞没。
“真是惟恐天下不乱!”
将点燃的电报纸扔入一旁的铁桶中,望着火苗逐渐熄灭、白纸化为灰烬,蔡锷脸上露出了难以捉摸的表情。有些惋惜,又有些兴奋地喃喃自语道:“难得太平几年……天下乱世又要开启了!!”
………………………………
第391章 小道消息
第三百九十三章小道消息
(最近更新很不稳定,主要是因为最近实在太忙没时间码字。等过了这阵子后再补充大家吧!)
如今的江宁人,若说起刘府,人们都会知道是指现任江苏都督兼长江巡阅使刘继业家族的府邸。虽说刘家世代在江宁都是大族,也小有些名气,但要到如今路人皆知的名声,无疑靠的是刘继业如今如日中天的政治地位。
如流星般崛起的刘继业,无疑已经成了一个被市民津津乐道的话题人物。而刘府自然也被众人赋予了极高的关注度。
任何刘府的小道消息,都能够在酒桌上引发畅谈,人人都仿佛知道一些刘府的秘闻、要么是从亲戚的亲戚的朋友处听来的,要么就是某个下女仆人透露出来的。
一天上午时分,在秦淮河边上的一处茶馆内,几个穿着寻常的普通市民坐在茶桌前,一边喝着茶水嗑瓜子,一边分享着最近的趣闻。
“听说没?这几天城里的大兵头都少了很多!我那舅舅从扬州行商回来,说那地儿往常做军头生意的小贩这两天都没了买卖!恐怕这刘大帅有所图谋啊!”
说话之人看样子是还不擅长甩包袱,也没什么起伏就那么平铺直叙地把一个本来能够吊起他人胃口的消息说了出来。这八卦的技巧还有待提高。
果然,那几个听众虽然把身子也凑了过来,眼神中却没多少期待的神色:“开战?现在天下太平的,哪儿需要用到刀兵啊?”
“我哪里知道?不过安徽已经在咱们大帅的控制下了,北边又有大总统的北洋军,我琢磨可能是江西或者浙江吧……”
“为何不会是军事演练?现在这支军队可是整天就要出去拉链集训的!”
挑起话题之人明显顿了顿,一时也找不出反驳的词语来,不知道说什么好。
倒是一旁默不吭声的圆脸男子此刻心有戚戚地说道:“辛亥年我们江宁有幸没怎么遭罪,跟其他省份比起来可是好上不少!我有亲戚在武昌,听说那江对岸的汉阳和汉口都被打成了一片白地!到了现在还到处都是断壁残垣……甭管是商家还是民户,都成了炮口下的灰烬!”
“不说这伤亡惨重了,多少无辜百姓就化作了冤鬼?损失的财产又何止万万?这刀兵终归不是什么好事情啊……”
“佛祖保佑,还是给江苏多几年太平日子吧!”
这气氛一下子就变得尴尬了起来,原本的八卦之火似乎也就此消退了许多,几个友人相视片刻后都默默地低下头开始喝茶。
一阵尴尬的沉默过后,仿佛为了转移话题,方才最先说话之人又低声道:“且不说军事调动了,你们可知道,刘府近期要有大喜事了!”
“不就是嫁闺女嘛!这江宁城怕也就是你不知道了!”圆脸之人不以为意,呵呵一笑。
“那你可知嫁的是谁人吗!?”
“这……”在场几人都摇了摇头,有人说是大帅的同窗好友,如今的参谋总长蒋方震,有些认为是安徽都督关启平,大都没个准信。
之前被同伴所嗤笑的男子总算露出了得意的神色,在他的同伴中洋洋自得道:“这你们可都错了!想想大帅是什么人,军队哪个不是他的徒子徒孙、需要拿出妹妹来笼络吗?况且那关启平也是有家室的人,难道大帅舍得让自家妹妹过去做小?”
“张四!你就别卖关子了!”圆脸同伴略带不满地喊道。
这次这位张四似乎是学聪明了点,就是挑着同伴胃口不说,直到几人按耐不住,开始用好处利诱的时候,方才开口:“说好了的!下回吃酒可就是你结账了!”
圆脸同伴连声称是,这边张四才道:“你们都好好琢磨琢磨,这大帅可是喝过洋墨水的人,他那妹妹也是上过女校、是啥……新时代的女性。这年头……这些女学生们,不都讲啥,婚姻自由么?”
“啥是婚姻自由?”
“就是洋人那里的说法,就是不要媒婆了、也不管父母之命了,由儿女自己凭欢喜去寻郎君。”
“这岂不乱套了!哪有这样的说法!”在场众人纷纷哗然,倒不是觉得洋人的这些歪门邪道真真要乱了世道,现如今已是民国了,尤其是在江宁这等风气开放的城市哪怕是寻常百姓也多接受了许多西洋事物。他们的哗然,更多是对这等新奇事物保持好奇和不解,以及这等改变对他们自身所带来的未知影响。
在场众人多是中年人,不少已有子女,一想起几年后自家女儿会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词到外面给自家拉个陌生男子来,几名父亲就有些不寒而栗。
“此等风气真是不可开啊~!”
眼见似乎有些跑题,张四急忙开口道:“那刘府千金要嫁的人是……”
##########################################
十五天后……
西历1912年8月10日,江宁刘府上下洋溢着欢喜气氛。
一群下人都换上了新装,一个个精神饱满。那些职位高些的,就随着主家亲戚们陪同,而那些职位低的,则忙前忙后充作跑腿。
此时刘氏的男士们已经都换上了礼服。年长者多穿长袍,而年轻人则多穿西式燕尾大礼服,众人纷纷站在刘氏族长刘寿昌之左右。
“阿忠啊~此等‘文明婚礼’在江宁也是少见,必须严加吩咐底下操办的人,务必要把这婚事给办妥了!万不可闹出笑话来,丢了刘氏脸面!”刘府里屋三进之院内,刘寿昌朝着一旁,穿着西式服饰的老管家刘忠如此吩咐着。
刘忠本来是早已调离刘府,如今是三联集团的财务总监,但是他毕竟前后服侍刘寿昌数十载,在刘府管家的任上也担任了二十多年,对刘家上下的把握无人可比。在此大婚时日,刘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