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时代1902-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4月12日,当赵声再次发起猛烈攻击,硬顶着伤亡将武昌城内的清军部队击退,完全收复武昌后,清廷终于再次下诏召还荫昌,授袁世凯为湖广总督兼钦差大臣,全权负责平定乱党的事务。
………………………………
第313章 四月变局(一)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fon color=red>;<;b>;<;/b>;<;/font>;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br>;
第三百十五章四月变局(一)
四月的天气温暖舒适,没有暴雨的狂澜,没有烈日的炙烤,微风吹拂下令人沉静在美好的环境中。
柳树枝头盈盈,上头有小鸟居息于此,一只黄雀飞落枝头,为巢中幼鸟带来吃食。
柳树下是一块平整的草地。
草地上两个人影在漫步,其中身材高挺,穿着无肩章军大衣的年轻男子轻声道:“扬州拿下后,现在芝泉的第三军就停在徐州一线。武昌那边都热闹了这么久,江苏这边说什么也要动作一下了。”
“话是如此……”另一人却有迟疑:“不过实话说,文鹿,我们现在虽扩军七个混成协,四万六千多人,也都有枪,可是真打起来恐怕不是北洋对手。”
“现在百里和允亮在扬泰两地各有一个协,一万三千人,跟对面的段祺瑞比起来,也不如啊。依我看,还是该稳妥些,先将苏南好好消化,将江宁城里的三万部队好好整编起来……只要让他们达到咱们老班底的五成水平,无论是北面挡住段祺瑞、还是南下浙江江西,我们都有把握了……”
这一段时间赵声率领的第一路军在武昌与冯国璋的北洋军大打出手,吸引了大部分的注意力,也将清廷的大部分力量给吸引了过去。
正是因为武昌战事激烈,原本要急速出发平定江宁的部队就只能先临时改派武昌,而段祺瑞驻扎在苏北的第三军共两万人的任务也更多是阻止敌军北上,而非收复江宁。
在武昌战事了解之前,清廷腾不出手两面开战。只有拿下武昌、击溃湖北乱党后,才能顺江而下,与第三军配合收复江宁。
这一点,刘继业与张孝准很清楚,因为刚刚领命上任钦差大臣的袁世凯已经与刘继业通告过了情况,也是希望刘继业能够在苏南继续配合,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北上,刺激一下清廷。
而徐州当面的段祺瑞亦有来信,双方事先约定好了各自防区,避免擦枪走火坏了宫保大人的大计。
也正因此,江苏**控制住苏南地区后,除了渡江拿下了扬州和泰州之外就没有别的大动静了。刘继业趁着这段宝贵的喘息时间加紧操练新扩编的军队、恢复了各地基层的组织和秩序、设立军政府的新规定、向苏南各县城派驻一支队左右规模的驻防军、整合控制区域内的财力、人力、物力,并且对文学社进行结构上的调整。
如此经过十余天的整顿下来,他这个江苏都督总算当的是实至名归,通过驻军和立宪派的合作控制住了苏南各县。
目前刘继业手中握有一千八百万元的现钱,全部存入三联银行,并以此、以及江苏军政府的财政、以及三联银行整体为担保‘合作’开始发行江苏军政府官方钞票的‘光复票’;一元光复币换一个大洋,目前已经发行了三期共二千五百万元,在市面上得到了承认。此外,刘继业亦开始在上海发行光复公债,年息四分七厘,被以虞洽卿为大头的上海商界所认购。
短期内,刘继业能够动用的资金在三千万左右,可以说暂时可以不为钱愁了。
钱财充裕的同时,刘继业以第二十三混成协和第九镇万人为基础,通过整编俘虏、召集转入预备役的老兵、征集新兵,采用一个老兵带两个新兵的方法在短时间内将兵力扩充至七个混成协共四万六千人。由于掌控了江南制造局和金陵制造局并快速恢复生产,刘继业不单能够满足自身对枪弹的需要,每月还能自行生产一千多杆步枪和数百万发子弹。
在炮兵等重兵器方面,虽不能跟北洋军比,却也勉强满足每个混成协都有一个炮兵营,十二门山炮的规模。
兵力布置上,除了各县的少量驻防部队之外,刘继业在上海放了张小顺的第四混成协负责整个苏南的防御、将蒋方震的第三混成协和王光照的第一混成协调往扬泰地区‘抵御’段祺瑞之外,剩下的第二、第五、第六、第七混成协近三万人就驻扎在江宁,一边加紧整编训练一边随时准备投向需要的方向。
这其中,以第三十三标和第三十四标以及四十五标为骨干扩编的第一、第二、第三混成协战斗力最强,也承担起最重要的任务。而以退役部队和大量收编及新编人员组成的第四混成协驻扎上海,尚未形成有效战斗力。
剩下的三个混成协则是由原本现役部队提供少部分骨干、配之以重新服役的预备役兵,再加上大量的新兵和反正部队,虽能一战却并不牢靠。
而原本驻扎在镇江的第十八协,在刘继业腾出手摆出大兵威胁后,最终只能接受了收编的条件;部队长官被塞入军政部担任职务,而底下部队则被打散了充入各协内。
柳树上一阵响动,刘继业抬起头看,只见一只黄雀扑腾翅膀地飞走了。
认真思考着张孝准的建议,刘继业说道:“文泰的第二混成协最好不要动……最近广东那边还有伯先都不停地发电希望我江苏能够支援,我们不做表态也是不好。这样吧,就以第二混成协一部、配合第六和第七混成协,组织起二万人的西进援鄂军,准备进入安徽吧。”
张孝准眼前顿时一亮。
在文学社的许多方案中,作为两江一部分的安徽一直被视作江宁的屏障,与浙江一样是需要收入控制范围内的省份。
光复后江苏军政府一时因为兵力不足无法西进,现在新扩部队大致可用,正好可以借助支援武昌的名义大张旗鼓地进入安徽,将其纳入自身势力范围。
“谁来领兵?”
“就让文泰负责吧。”
张孝准点了点头,笑道:“那回头就跟确认一下,让沈同午给出方案来。”
经过一系列调整后,刘继业麾下众人在文学社内及其军职都发生了不小的改变:现如今军政府都督为刘继业,军政部总长为张孝准、参谋部总长为沈同午,而七个混成协的协统分别为:王光照、关启平、蒋方震、张小顺、祁匡训、吴忠信及敖正邦。
“给他一点时间……”刘继业说罢一如往常亲近地拍了拍张孝准肩膀,从其身旁穿过:“走吧,恐怕文泰已经等我们等的不耐烦了。”
………………………………
第314章 四月变局(二)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fon color=red>;<;b>;<;/b>;<;/font>;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br>;
第三百十六章四月变局(二)
如今已是第二混成协协统的关启平蓄起了与张孝准颇为类似,如今非常流行的西式大胡子,胡子两尖还用专门胶水将之凝固上翘。
此刻他站在城外临时搭建的军营内操场前,望着排成整齐方阵的第二混成协,总对阵型有些不满意。
原第三十三标整编成的第二混成协,下辖第三步兵标和第四步兵标、第二炮营和第二马营,总共有军官四百七十八人、士兵六千一百人、马队、炮队等特种兵种一千四百人、后勤等杂役兵种六百十五人,总人数在八千多人左右。与第一、第三混成协一并都是江苏革命军人数最多的部队;虽称作混成协,但是跟一个镇其实也相差不远了。
相比之下,第四、第五、第六、第七这四个混成协人数多则六千少则四千,远不如前三来的精锐。
这次刘继业要前来视察驻扎在通济门外的第二混成协,关启平是早早的做好了准备。不光让老兵提前两天多加操练新兵,更下令对整个军营进行打扫卫生;作为老文学社员,关启平深知刘继业对军人仪表看得很重,自然不敢怠慢。
由于大量之前从第九镇退役转入后备役的士兵被重新征召入伍,这些人在军营中生活了两到三年时间,都足可称得上老兵。只要稍加训练便能恢复战斗力。拥有大批这样老兵的第二混成协,实际上真正招收的新兵只有三分之一,因此基本维持了此前的战斗力,排出来的方阵要比其他部队都漂亮不少。
总算,在怀表指针距离正午十二点还差一刻时,刘继业与张孝准一行人终于从通济门方向到来。
关启平亲自到军营门口迎接,刘继业下马走入军营后,笑着与手下大将握手,然后边走边问道:“我来了,文泰你尽管讲,军政部闰农有无在军械、补给、军饷上克扣你?”
与当今北洋军流行的一切规矩都由一方野战长官决定不同,按照江苏军政府的制度规定,野战部队的一切物资给养、包括人员调任都是由军政部负责;最重要的军械和军饷也是军政部派人下发至各部队。而作战命令则是参谋部制定交给身为最高统帅的江苏都督刘继业参考,由刘继业下令要求野战长官严格执行。
如此一来可以基本保证部队在野战长官有能力有效控制部队的同时,不至于让他们过于权重做大,成为一个个**军头。
在此制度保障之外,如今担任重要军职的都是文学社社员,而且刘继业打算将之严格化,即以后凡是队官以上级别的军职非文学社社员不得担任。如此一来,则身为社长的刘继业亦可以通过党政来控制部队了。
目前文学社的重心还主要放在军队上,在对之前的制度作了一定调整后,如今每个混成协就是一个社分部、标一级单位则是社支部。目前社分部部长基本上都由该部队最高长官担任,也是因为他们都是革命老人,但是以后会慢慢调整,形成类似后世某人民子弟部队的政委结构。
比如关启平,就同时身兼第二混成协协统的军职,以及文学社第二分部部长的党职。因此他既要听命于身为江苏都督的刘继业的军事命令,同时也要听令于身为文学社社长的刘继业的党务命令。
关启平知道刘继业是开玩笑,他看了看身后微笑着的张孝准,脸上挤出一丝尴尬表情道:“没有、一切物资都很齐全,不过我这部队扩编前的老底子都是步兵,临时抽调了会开炮的,还差些火候。现在发下来的那些山炮还形成不了战斗力。”
对这种情况,刘继业自然很理解:“困难总是有的,既然知道炮兵训练不足,就努力训练把时间补回来!觉得有问题的话,就去找史久光!这人可是炮兵能手,让他帮忙训练。”
这时张孝准插了句话:“史久光大前天带着一帮参谋去扬州给第三混成协补习炮术了。”
“都督放心!第二混成协不会有问题!”关启平信心十足地回答。
从军营门口到操场距离并不遥远,待刘继业见到排成数个方阵的第二混成协士兵的阵容,不由得笑道:“我才从祁匡训那里过来,你这队伍可比他的第五混成协好上不少啊!”
关启平笑了笑:“有第三十三标的老底子,若是连方阵也排不整齐,我也饶不了他们了!”
当初十几天前成立第五混成协时,也从关启平这边抽调了一批干部,但是底子毕竟跟前三差了很远,新兵和反正的俘虏又多了一倍,因此战斗力并不可观。
关启平跟祁匡训的关系颇为融洽,毕竟最早都是第三十四标出身,后来对方又在第三十三标担任自己的副手,打交道也有五六年了。因此还给了对方脸面,没有顺着刘继业的话往下损。
如果说的是敖正邦的第七混成协,关启平说不得就要冷嘲热讽了。
当初关启平刚转入第三十三标时,就对敖正邦优柔寡断的性格,以及其身为长官却驾驭不了手下而很是看不惯。若说部队里讨厌的人,除了王光照之外,仅次的就是被关启平认为是不符合军人身份的敖正邦了。
刘继业对军容颇为满意,而且在方阵中甚至看到了熟悉的面孔。
在拿起话筒发表了莫约三分钟左右的训话后,刘继业便来到阵型前,指着一个粗壮的军官笑道:“这不是曲同丰么!原来是队官的,如今已经是一营管带啦?”
曲同丰作为北洋老人,对上官拉拢军心的心思自然明白。当初在北洋军时,也时常有官长下来视察,与一些军官士兵说话聊家常,对这一套并不陌生。也正因此,他也很随意地与刘继业开了句玩笑,大家哈哈笑完也就过去了。
刘继业走了一圈,又从部队中找到了几个熟悉的面孔;有的是队官、管带等中级军官,有的是哨长正目之类的下级军官,甚至还有士兵。
来到一个队官面前停下脚步,刘继业思索了一下,想起了对方姓名:“何遂……是吧?老三十三标人!”
“报告都督,下官正是何遂!”这何遂原本是与柏文蔚、冷遹等人关系密切的军官,虽没有直接加入岳王会却也对革命非常同情。此人在东南大起义后被刘继业暗中保下,最终选择了继续在第三十三标任职。江宁革命后,也加入了文学社。
刘继业打量对方一下,在其胸口处发现了一枚崭新的黄铜九星徽章,笑道:“想不成你也加入文学社了!欢迎,以后大家就是革命同志了!”
在江宁光复后,文学社自然也从地下走上了台面,社员的身份都公开了起来,活动也都在正大光明中进行。为了增加社员的认同感,也是因为人数众多后方便彼此认识,因此刘继业命令民政部加工赶制了一大批黄铜的九星党章,给各社员別在胸前。
何遂似乎加入未久,还有些不习惯,只是生硬地举手敬礼:“社员何遂!”
笑着拍了拍对方的肩膀,让对方多加努力,刘继业转身来到一名年轻士兵前,见其绒毛还未消退,笑问道:“小兄弟哪里人,因何入伍?”
这士兵年纪不过二十出头,脸上清秀显得稚嫩,一看就不是在农田里干活的人。不过年纪虽小,身板却是挺结实的,一张口声音也洪亮:“卑职张治中,安徽巢县黄麓镇人!”
刘继业瞳孔微张,想不到在这里碰上了个熟悉的名字……也不知是巧合,还是这个‘张治中’就是历史上的那位张治中。
“张兄弟,那你为何参加我们江苏革命军?”
“卑职曾上过私塾,后来在扬州的盐务缉私营充过备补兵,在安庆巡警局当过备补警察,后在江宁当上了正式警察……”张治中话语很快,说话也颇有条理:“江苏光复!卑职深受启发!在火车站前听了都督长官您的一番话,使我明白想要改变世道、想要同胞不被欺辱,只有跟着都督干革命一条路!卑职愿意为革命流血、为推翻满清牺牲所以报名参加了革命军!”
刘继业倒是没想到对方这个读过点书的年轻人也是个热血青年,而且还是被自己所鼓舞,一时间感触良多。
抬眼望去,阵列中许多士兵、军官都是向他这样的年轻人。
一直以来,刘继业都相信只有热血青年才能不顾自身身家安危,去完成完成不了的伟业。能够不计自身祸福真心相信一个伟大理想。
自己的使命,就是调动起这股热血奋劲、将它整合一体,把它真正发挥出来,让全世界都看到它所绽放的光芒和力量!
“说得不错!”刘继业赞扬地点了点头,意味深长地看了对方一眼,然后退出阵型后重新走到台上,再次拿起了话筒对着不明所以的士兵朗声道:“方才,一名士兵跟我说,他愿为革命流血、为推翻满清而牺牲。”
………………………………
第315章 四月变局(三)
第三百十七章四月变局(三)
“牺牲是什么?流血是什么?革命又是什么?我告诉你们!革命就是让自己和四万万同胞过上好日子!革命就是让自己和四万万同胞活得有尊严、活得有人格!革命就是让自己和四万万同胞再也不用受压迫,而且不单单是现在,包括我们的子孙后代!革命就是让我中华民族在这片伟大的土地上永远生育繁息!”
台上的刘继业每一句话都打在人们的心上,话语仿佛有种魔力,将人们的心被牵引,情绪被带动起来!
不知不觉中,操场上的喘气声都重了起来。看小说到
“而为革命牺牲流血,就是发誓哪怕拼尽了自己的生命,也要完成革命的理想!你们好好想想!没有国家,哪里有家?没人去为革命流血,革命则能成功?革命若不成功而中国被瓜分殆尽,你们都变作努力时,那时就算想革命流血也没有机会了!!那时不单单是你们永远要被压迫要被奴役,连你们的子孙后代,也世世代代要被压迫奴役!?你们可想这样吗!?”
说到这里,操场上的士兵们都纷纷大喊:“不愿意!!!”
“老子和他们拼了!”
“没错!老子也不愿意!”刘继业忽然大喝一声!
“所以本都督不怕杀头也要闹革命,也要救中国,也要救天下四万万同胞于水火中!你们须知!革命就是救人救己、只有国家有国格,你们才有人格。只有国家富强,你们才能安康!”
你们脚下这片土地哪里来的!?”巡视片刻,刘继业接话继续道:“是我们先贤先烈用铁与血,用手中刀剑,以勇气和智慧挣下来的!礼、义、廉、耻、勇,忠、孝、仁、智、信,这十德是我们汉人之所以为汉人的原因!也是我神州贵胄之所以四千年昌盛的原因!”
“满清入关后,他们用屠杀、用剃发、用利诱,想尽手段妄图根除每一个汉人传承自先烈先贤的十德……有一阵子,他们得逞了!于是我们汉人的情况就每况愈下,不停地忍受着剥削和奴役,忘记了祖先的荣光!不光满人骑在头上,洋人来了也骑在头上,现在连东洋人都要骑在头上了!我四万万同胞何辜,竟要忍受三重压迫!?”
“但是!”
“你们自己叩心自问,闭上眼睛!问问你们的心!听听它跳动的声音!在最深处,在你们心底里,究竟能不能找到流淌在我们汉人血液中的忠义!?能不能找到祖祖辈辈世代传承下来的礼信廉耻!?有没有铭刻在骨头上的仁孝!?能不能重现烙印在灵魂的勇气、智慧和毅力!?”
在刘继业的声音带动下,每个人都闭上了眼睛,感受胸腔热血跳动,人人都感到了各不相同的感悟。
片刻平静后,操场上近万人中,有人大喊‘找到了!’,更多人虽然沉默,双目却透出无比炙热的眼神望向台上刘继业。
“我告诉你们!!”刘继业用尽力气大喝一声!
“我在心里找到了!我坚信你们也都找到了!!因为只有找到了祖先留给我们的礼、义、廉、耻、勇,忠、孝、仁、智、信,你们才会选择加入我们革命军,与所有有志气有勇气有决心的革命同志一起,为革命流血牺牲!!”
操场上顿时一片沸腾!人们张着嘴巴,拼命地呐喊着!
当中就算是素来冷静的曲同丰,此刻也按耐不住心中激动,疯狂挥舞着手臂,嘴上喊着自己都不知为何物的话语。而另一旁的张治中则早已热泪盈眶激动的不能言语了。
张孝准看着一旁关启平面露狂热的表情,感受到自己激荡的心情,对刘继业的佩服程度更胜了几分!
足足过了三分钟后,场面上才逐渐静下来。
刘继业双手往下摊了一下,待众人重新安静后继续道:“找到了我们汉人的十德,加入了革命军,下定了决心为革命流血牺牲,我在这里就想和大家,全体同志立一个誓言!有愿意与我一起立誓的吗!?”
“有!!”
“跟着都督!!”
“为革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操场上传来片片喊声,眼见情况又要激动起来,刘继业立即举起手吸引了大家注意力,这才用极为严肃的声音朗声:“我,江苏都督刘继业在此地宣誓!全心全意为四万万同胞服务,严守纪律,英勇战斗,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忠于职守,坚决完成任务,无论再多艰难,一定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永远不背叛祖国、同胞、旗帜!”
第二混成协的八千多名官兵纷纷举起了手,有的人重复了刘继业的誓言,有的人说出了自己内心的誓言,也有人只听到了只言片语,因此只能自行脑补了不少东西。
无论如何,经此宣誓后,第二混成协的士气顿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说完最后一句话,刘继业朝众人敬礼后,然后便在雷鸣般的掌声中走下了台子,来到同样是满脸激动的关启平面前。
不待手下大将说话,刘继业已先一步道:“不日我们就要进军安徽,到时候将会以你的第二混成协为骨干,说不得你也要跑一趟了……”
“都督令下,第二混成协坚决完成任务!!”
不知不觉中,关启平对刘继业的称呼已经从文鹿转变成了都督。
而无论是张孝准还是其他人,都只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说文学社刚刚成立,那时大家都还是执行委时,众人对刘继业的尊重更多来源军职上的,其中还发生过林述庆事件。那么到了文学社第一次整改设立总部和分部后,刘继业在社内的威望已经高到众人言听计从了。但是亲密点的人,尤其是王光照、关启平和张孝准这样的老人,对刘继业也一直是亲近大过畏惧。
直到江苏革命后,刘继业登上了江苏都督的座位,又通过一系列的先知先觉布置、蛊惑人心的演讲中积累了越来越高的声望,直至今天再也无人能够撼动的地位。
接下来的时间,刘继业又跑了好几个地方,跟驻扎在江宁的所有武装部队都慰问了一遍、也都在台上发表了演讲煽动起一批又一批士兵的情绪。
除了少部分由投降清军反正的之外,江苏革命军的大部分士兵要么是已经被国家主义所影响的老第九镇部队、要么就是江苏光复后自愿参军的青年,都是有热血、有些理想的人,也是最容易被煽动起来的。
此外,军政部下辖的征兵厅、文宣厅,包括停靠在下关码头的三艘反正的炮艇也都视察了一番,刘继业基本上花了两天时间将江宁里里外外都视察了个遍。
………………………………
第316章 四月变局(四)
第三百十八章四月变局(四)
两天后,也就是4月15日,江苏都督刘继业正式以关启平为‘援鄂军’统制,率领第二混成协一部以及祁匡训的第五混成协西进,准备‘借道’安徽增援武昌。
同时,第六混成协准备北上增援扬泰一地的北伐军,一时间军事调动明显。
刘继业的动静很快被清廷所查知,然而他们在长江以南的各地新军都有不稳的迹象,安徽的部队别说出省剿匪,现在都如同防贼一样看管起来;弹药武器全部没收,生怕曾发动过东南大起义的安徽部队会效仿长沙那边临阵倒戈了。
如此情况,安徽境内清军只有少部分巡防营能够作战,但是面对近万援鄂军根本是螳臂挡车。
驻扎安庆省城的安徽巡抚朱家宝哪怕本领再高,被上游的江苏和下游的湖北两面夹在中间,又时刻面临城内城外虎视眈眈的革命军,根本没有余力去恢复省内秩序,更不可能阻挡西进的江苏革命军了。
关启平进入安徽境内后先是顺利收复了长江南岸的各县城,而马鞍山三联集团的产业也大大方便了‘援鄂军’的导航和补给,使得关启平的大军两天内就深入安徽境内。
此刻的安徽除了省城安庆以及少数几个有巡防营驻扎的大城市还维持在清廷手中之外,许多乡县已经宣布**。各类会党、混混、革命家、投机者混杂安徽中,打得都是大汉军政府、安徽军政府、革命军政府等等。
关启平进入安徽未久就遇到一股百来号人的‘大汉军’占领了县城,拒绝援鄂军入城的要求。
早得到刘继业授权的关启平毫不客气,直接命令前锋在山炮轰击下发动冲锋,不到三个小时就攻占了县城。结果抓住投降的‘大汉军’一问,只是周边一个名为洪江会的会党会首,乘乱打起革命的旗号稀里哗啦地就拿下了无人看守的县城。
入县城后,这群乌合之众也没什么军纪,吃喝玩乐、敲诈勒索、调戏妇女,所不至于杀人放火却也把县城弄得乌烟瘴气。
稍稍了解情况后,关启平便将俘虏中民愤最大的直接枪毙,剩下投降的一百多人则一如当初江宁光复的被充当后勤苦力民夫,承诺一旦抵达安庆便将其放走。
不日,关启平的主力部队进入芜湖,此时才获知前方安庆的朱家宝在咨议局内一群士绅的催促下,已经宣布安徽**了。随即就有名为安徽都督使者的文士来到关启平处,呈上了摇身一变从安徽巡抚变成安徽都督的朱家宝亲信。
一张白纸上洋洋洒洒数百字,且书法了得,哪怕关启平学问不深对这字也是赞叹万分。
但是内容却不敢恭维了。
朱家宝先是诉说了一下安徽与江苏两省的情分,又说了自己治理下安徽一直办得不错,自己也早有立宪共和的心思,与革命党人无怨无仇。现在应安徽父老乡亲的愿望,不希望兵戈残害百姓,所以决定举旗反正。既然安徽也**了,就希望苏军能够秉承两省传统友好,撤回江苏。当然,苏军兄弟来一趟也够麻烦的,朱家宝也许诺送上军费十万,聊表心意。
由于本时空朱家宝是恩铭于东南大起义时死于徐锡麟手下后,才接任的安徽巡抚,因此并未对革命党展现其机紧、狠辣的手段。虽然在安庆狠是逮捕了一批革命党人,但是毕竟没有像原本历史上安庆马炮营起义那样与国民党接下刻骨铭心的仇恨。
原本朱家宝在面对全国各省纷纷**时,还扬言要做清廷忠臣,与城共存亡,惹得城内的几个革命党都想将其暗杀了。
然而不知怎的,也就在关启平逼近芜湖时,这位‘大清忠臣’忽然接收到了北方来的一封电报,然后没多久就主动跑到咨议局里宣布安徽**了。
咨议局的地方士绅是最不希望兵乱的、他们对清廷和革命党都没有好感,在武昌开打,清廷明显再也控制不住局面时就有人劝朱家宝为了避免兵灾咱们还是**了吧,却被当时一心要做忠臣的朱家宝给拒绝了。
其实朱家宝拒绝**后,咨议局内就有人提议咱们要不不要理会朱巡抚了,就自己扯旗**罢了。问题是**简单,**后谁来当都督?谁来统筹大局?谁来保护安庆以及所有士绅们的家产利益?安徽的革命党人自从东南大起义后就被迫大规模转入地下,不光是势力大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