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村花的北宋市井生活-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褂檬卑阉衷谕范サ姆Ⅶ伲ù朔Ⅶ偈怯谜娣⑼斓姆Ⅶ佟⒑图俜Ⅶ俨煌┥希儆敏⒆庸潭ㄗ【托辛恕

    而王氏口中的“孝髻”,则是专门给守孝的妇人戴的。

    所谓“孝髻”,即是白色的鬏髻,上面可以插戴素银头面,除了颜色必须是素白外、其余地方和寻常的鬏髻没什么区别。

    这王氏按照闽地风俗,打从张宗出事先走一步后,她便一直头戴孝髻、身穿白衣的替他守孝。几年如一日、一身素白打扮从未换过,以此来表达她对张宗的思念。

    ……………………………………………………………………………………………………………………………………………………………………………………………………………………………………

    在快开新卷时卡文了,加上家里有些私事缠身,所以断更了,抱歉,小云会尽快调整过来,绝对会完本滴~
………………………………

第六十一章     巧妙掉包(一)

    不过这王氏眼下既然要改嫁他人、并且马上就要被请上花轿了,这大喜的日子自然是不好戴孝髻出嫁,因此她对崔氏提出来的请求倒是合情合理、不算过分,这鬏髻也不是什么值钱的物事,且崔氏也不想那行商一见王氏头戴孝髻、生出嫌弃之心让这门亲事黄了,于是崔氏当下便爽快的应下了王氏的请求……

    “二弟妹说的没错,哪有新娘子带着孝髻出嫁的?你且先在这儿等我一会儿,我到里屋去给你寻顶新一些的鬏髻,让你戴了后风风光光的出嫁。”

    “那就有劳大嫂了。”

    王氏嘴上这样说,心里却是紧张得直打鼓,生怕崔氏真的寻出另外一顶鬏髻来,那妙儿的计划可就要功亏一篑了!

    其实王氏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因为这崔氏统共就只有两顶鬏髻、平日里轮流替换着戴。而妙儿早就打探清楚这一点,且事先悄悄的潜到崔氏屋里,把她另外一顶鬏髻给藏了起来。

    于是崔氏在里屋翻了半天、也没找出另外一定鬏髻,最终只能一脸歉意的回到王氏面前,道:“真是奇了怪了,我原有两顶鬏髻的,只不过其中一顶我有段时日没戴了,眼下要用时偏生怎么找也找不到,也不知被我丢哪里去了……”

    王氏闻言心里一喜,但却不得不做出担忧的神色,问道:“那该如何是好?我要是戴着这顶孝髻出嫁,会不会被新郎官嫌弃?”

    那崔氏也担心那行商会觉得王氏戴孝髻不吉利,张光可是好不容易才找到个愿意出五百贯银钱的,错过这样的冤大头以后可能就再也遇不到了!

    于是崔氏转念一想,最终咬牙把自个儿头上那顶鬏髻卸了下来,边卸边对王氏说道:“二弟妹你别担心,我先把头上这顶鬏髻卸下来给你戴,怎么也不能让你带着孝髻出嫁!再说了,这兴许是你最后一次要我相帮了,我再怎么也得帮帮你才是!”

    王氏等的就是崔氏这句话,因此她当下便装出十分感激的模样、连连向崔氏道谢:“那就多谢大嫂了,大嫂对我的照顾我这辈子都不会忘!不过大嫂你把你头上的鬏髻卸下来给我,那你戴什么?总不能让你披头散发、随意挽着个发髻见人吧?”

    崔氏闻言不以为然的指了指王氏头上的孝髻,道:“我且先戴你卸下来的那顶孝髻,反正这天都快黑了、我也不出门,在家里先戴着它也无妨!一会儿把你送上花轿后,我再仔细的翻一翻、把另一顶鬏髻找出来换上便是。”

    说话间崔氏已卸了鬏髻上的首饰,然后慢慢的把鬏髻取了下来放到王氏面前,王氏见了赶忙把自个儿头上的孝髻卸下来和王氏交换,两人轮流坐在铜镜前把鬏髻给重新戴好,并别了簪子、分心、挑心等首饰固定,弄好后才重新坐到茶几旁又说了一会儿闲话。

    这崔氏一边和王氏闲话,一边记着张光说天色一暗、那行商便会派人上门把王氏给抢掳了去,因此眼看着日头渐渐落了下去,崔氏便无心再同王氏闲话,很快就出声催促道:“这吉时眼看着就要到了,我想男方前来迎娶的人很快就会上门了,二弟妹你赶紧回屋换身新衣裳,再拾掇、拾掇装扮得漂亮一些,好高高兴兴、漂漂亮亮的被抬出门!”

    “我晓得了,”王氏点头应下,随后把妙儿最后教她的话说了出来:“还请大嫂替我在门外看着,人来了便高声知会我一声。”

    崔氏听了笑吟吟的说道:“你不说我也正要去门口看看呢!你且放心,我会拿着为你准备的妆奁在门口等你,一会儿也会送你上轿……”

    于是崔氏和王氏马上分头行事,王氏依旧是忐忑不安的回了自个儿屋里,一进屋就面色慌张的对妙儿说道:“成了、成了!那崔氏真与我换了鬏髻,现下她也被我哄去大门外候着了!我都按照四娘你教我的话做了……”

    “四娘,你到底想用什么法子帮我脱身?你想的法子真的能成吗?那崔氏说男方前来迎娶的人马上就要到了,这可如何是好?我要不还是先躲起来吧!”王氏边说边急得在屋里团团转,转到最后索性直接说道:“不行,我不能就这样呆在屋里等着被人给掳走!我还是马上寻个地方躲起来好了!”

    妙儿见她都还没来得及开口,王氏就自言自语的胡乱说了一通,顿觉十分无奈、只能上前按住转个不停的王氏,给了她一颗定心丸:“二婶娘您大可放心,只要您按照我说的做了,我想出来的这个法子就一定行得通!且您不但不能寻地方藏起来,还得大大方方的和崔氏一起站到门外去!”

    王氏一听妙儿这话、当下就惊慌失措:“你要我站到门外去?这样一来我不就自投罗网了?那些人一进我们家、见我傻乎乎的站在门外,还不马上就把我给掳走?”

    “二婶娘您就放心啦!有我、大哥还有三哥陪着您,您不会有事的!”

    妙儿满心无奈的再安抚了紧张不安的王氏一句,随即主动搀着她往屋外走去,和张大郎兄弟一起陪着王氏走到了院子里。此时先前挂在天际的半个日头已彻底沉了下去,天色开始有些昏暗、家家户户也都点起了灯火。

    而那和张光约定好前来迎娶的行商,本人因陪着张光躲在外头吃酒而没来,只派了他的贴身长随前来迎娶。那贴身长随其实早就在矮岭村村口侯着了,就等这日头一彻底沉下去、就带着人趁着昏暗的夜色把人掳走!

    因此时候一到,那长随马上提着灯笼、举着火把,带领着一支抬着一顶花轿、敲锣打鼓的队伍匆匆忙忙的赶到了张家!

    那长随带领着队伍飞奔至张家后,也不和张家人打招呼、直接就大大方方的进了门,然后按照先前行商在客栈和张光商量好的暗号,进了张家大门后只认头戴孝髻的妇人,认准了便二话不说的把人给拉上花轿,像极那抢亲的野蛮山匪,让左邻右舍见了不但不敢上前来凑热闹,还纷纷躲回自个儿家里把门给拴牢了。


………………………………

第六十二章    巧妙掉包(二)

    而站在门外、头戴孝髻的妇人却不是王氏而是崔氏!

    因此被那长随强行给拉进花轿、盖上红盖头的也是崔氏!

    那崔氏一开始也被吓傻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意识到她被当成王氏给抢了去后,才大声嚷嚷道:“错了、错了!不是我!快放我下去!”

    这张光早早的就和行商把话给挑明了,说王氏有些不愿意改嫁,上花轿时定会哭天抢地的闹个不停,让行商等人不必管王氏如何哭闹,只管把她抬了就上路便是!还说王氏性子软弱,只要一路抬着她离了闽地境内,她就是再不愿意最后也只能从了行商。

    于是那长随早早的就和前来迎娶的人打过招呼了,因此那些人见崔氏在轿子里哭天抢地的闹腾,一点都不在意、也不予理睬,把人抢上轿后便让轿夫飞也似的抬走……

    而和崔氏一起站在门口候着的正主儿王氏,被那突发的混乱吓得呆征在原地,同样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目瞪口呆的看着一溜烟消失在视线里的迎娶队伍,有些不敢相信刚刚飞快发生的那一幕!

    王氏怔了好一会儿脑袋才恢复正常,结结巴巴的对妙儿说道:“他们……他们把崔氏当成我掳走了?这……这可如何是好?”

    “二婶娘您不会是被吓傻了吧?什么如何是好?把崔氏掳走了那才叫好哩!那些人把崔氏掳走了、我的计划才算是完美成功了!我猜那崔氏眼下一定被吓傻了!一定会拼命的尖叫、哭闹、求救,可惜没人会理会她!她只会代替二婶娘您被抬离家乡、一路送往北边去!”

    这王氏脑袋本就有些木讷,妙儿先前又没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诉她,因此此时她一时有些转不过弯来,想不通事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只能楚楚可怜的拉着妙儿的衣袖,说道:“四娘,你知道二婶娘我脑袋一向愚笨、心思也单纯得很,这些弯弯道道的事儿我真是想不通,你还是直接告诉我这是怎么一回事吧!”

    事情既已大功告成,妙儿也就没必要再对王氏有所隐瞒了,马上就一五一十的把她设计的妙计解释了一遍:“二婶娘您别着急,我这就细细说与您知晓……”

    原来这张光先前和崔氏商量时,只说好让行商上门来强娶、并没有商量好强行抬人时的暗号,崔氏也只提议让行商一抢了王氏、就即刻上路离开闽地,先把人给带出闽南境地再圆房,到那时生米已煮成看熟饭、王氏不从也得从了。

    那崔氏一献计、张光便觉得可行,于是第二天便到客栈和行商商量,那行商心想上门抢亲多少有些失了身为丈夫的威严,于是最终和张光商定由他的贴身长随上门迎娶,他则因抢了人就即刻要启程、正好和张光在客栈吃酒话别。

    张光本就有心要躲出去、免得王氏质问他的时候尴尬,因此当场就欣然接受了那行商的邀请,约好动手那一日陪他喝酒,等行商的小厮把人给先抬上路了、行商也才会把彩礼给张光。

    但那行商的贴身小厮却没见过王氏,生怕到了张家后不知哪个才是新妇、抬错了人,于是那行商便虚心向张光讨教,请张光给他支个招。

    而张光一想起崔氏,首先想到的便是她多年来都穿着一身素缟,于是便和行商提议以孝髻为抢人的暗号,让没见过王氏的长随只管抢了那头戴孝髻的妇人!那行商听了连连称好,于是便按照张光的提议吩咐长随。

    而张光和行商的谈话,都叫躲在窗下的张三郎听了去,并且张三郎还一字不漏的把张光他们的打算告诉了妙儿,妙儿费了心思细细一琢磨,当场就决定将计就计,利用张光的计策把崔氏给“嫁”走、让她自食其果!

    于是后面才会有了王氏故意找崔氏讨要鬏髻,崔氏找不到另外一顶鬏髻、只能和王氏换髻一事。加之崔氏今儿穿了件素色的衣服,头上再一戴王氏卸下来的孝髻,乍一看还真像是个守孝的妇人,让前来迎娶的那伙人真把她错当成王氏给抬走了……

    王氏听完妙儿的计策后当下就连连称妙,但她虽然眼下算是逃过了一劫,但却没高兴多久就又变得忧心忡忡,说道:“四娘,这一次多亏了你、我才能逃过这一劫,但我怕你爹回来后见我还在张家,今后还会想别的法子再把我嫁一次……”

    “这点我早就替二婶娘您想好了,”妙儿说着面色逐渐严肃起来,语气也多了几分凝重:“二婶娘,我和大哥、三哥都觉得您应该趁着这个机会离开张家,另外寻个地方自立门户、就当是被我爹给嫁出去了!否则像今天这样的事恐怕很快就会再发生,我们就算能再护住您二、三次,也总有力不从心护不住您的时候啊!”

    王氏心知妙儿这话说的没错,可她娘家的亲人早就远迁他乡、和她也早就断了来往,让她一时没有能够投靠的人,只能拿帕子抹着眼泪、抽噎着说道:“我……我一什么都不会、胆子又小的妇道人家,能逃到哪里去?”

    妙儿也知道让王氏这个性格柔弱、遇事没个主见的人独住,的确是有些不可行,就算她自己能把日子过起来,也架不住别人看她孤身一人、事事欺上门来找她麻烦!毕竟寡妇门前本就是非多,更别提王氏还是个有几分姿色、性格懦弱得像任人揉捏的面团的寡妇!

    因此妙儿早就替王氏想了一条后路,并马上说出来征求王氏的意见:“二婶娘,我和大哥、三哥已经商量过了———您要是愿意,我们就把您送到我们的外祖母家去,您可以暂住在我们的外祖母家,只要每月把些房钱和饭钱即可,就当您租了我外祖母家的房屋住,而他们既租了房屋给您、平日里便有理由照拂着您了!”

    妙儿才把话说完,张大郎就一脸急切的开口补了句:“二婶娘,这是我们能想出来的最好的法子了,希望您好好的考虑下、早点做出决定!”
………………………………

第六十三章     无情无义

    田园篇(下)第六十三章

    无情无义

    一旁的张三郎一边拉长脖子往外张望,一边火急火燎的补了句:“没错!这事儿二婶娘您得趁早做出决定,您要是愿意寄住到我们的外祖母家去,我们现下就得把您送出门去,要是出门晚了爹回来了、我们可就走不了了!”

    王氏听了妙儿兄妹三人的话,当下就咬着嘴唇思忖起来,目光也下意识的飘往供着张宗牌位的地方,显然有些舍不得离开张宗。

    不过王氏也知道这个法子对她来说,是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出路———王氏自个儿还藏着几个嫁妆钱,到了尤家住下后,平日里再接些绣活或别的零散活计做来换钱,每月应是能有足够的银钱缴纳给尤家。

    实在不行王氏还能在尤家搭把手,或是帮着养蚕或是帮着织布等等,日子过得不会比在张家差。且有了尤家的照拂,王氏也就不用担心孤身一人受人欺负了,并且这尤家又不在矮岭村,只要她平日里低调一些、应是不会被张光觉察到,以后也不用再提心吊胆、生怕哪一天没留神就被张光被再出卖了。

    因此王氏细细的琢磨过后,先是依依不舍的看了张宗的牌位一眼,随后才开口说道:“你们几个孩子替我想的退路倒是不错,我也愿意按照你们说的做,但这样会不会太麻烦你们外祖母和舅舅他们?毕竟我对他们来说只是个外人……”

    “不碍事,外祖母和舅舅们一定会谅解的,”妙儿先是安抚了王氏一句,随后拍着张大郎兄弟的肩膀说道:“再说了,等大哥和三哥有能力自立门户了,我们就能把二婶娘您接过来一起住了!我们说好了要替您养老,就一定会做的,您只不过是先在我们外家暂住几年罢了……”

    既然王氏点头同意了,为了防止张光那个混账再对王氏下手,王氏立刻就动作利索的把细软都收拾齐了,再带上崔氏替她备下的那几样嫁妆,在张大郎兄的护送下、连夜赶去了尤家,在尤家安顿好后从此不再回矮岭村抛头露面。

    话分两头说,却说王氏走后没多久,和行商痛痛快快的吃了好一会儿酒、并得了五百贯钱彩礼的张光,心情愉悦的哼着小曲、摇着身子回到了张家。

    因心情十分不错,因此张光见了妙儿后竟像慈父般的摸了摸妙儿的头,还大方的给了妙儿一把铜板子儿当零花钱,道:“四娘,这段时日你帮着管家辛苦了!这几个钱你拿着买些喜欢的物事吃,别舍不得用!”

    张光给的钱不要白不要,因此妙儿当下便笑眯眯的把那几个铜板子儿给袖了,随后跟着张光进了堂屋,想看看他得知崔氏不见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是夫妻情深、火急火燎的出去寻找呢?还是不闻不问的任其自生自灭、自个儿直接倒床上闷头大睡?

    妙儿心里才“坏坏”的闪过这个念头,进了堂屋不见崔氏出来相迎的张光,就一脸不满的皱着眉头问了句:“你二娘呢?她怎么没出来迎我?去,让她给我煮碗醒酒汤来!”

    妙儿闻言故作乖巧的答道:“爹,我去给您煮醒酒汤吧!二娘她一早就出去了、到现下都还没回来,也不知道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儿,我们要不要出去四下找找?”

    张光闻言不以为然的摆了摆手,满不在乎的说道:“找什么找?她那么大的一个人了,困了、累了自然就会回来了,不用我们去找!她既然没在,那就由你去替我煮醒酒汤吧,我这头痛得厉害、你动作可得快点才是!”

    妙儿应了声“晓得了”、便去了厨房替张光煮醒酒汤,很快就把一大海碗的醒酒汤送到了张光面前,张光一口气把醒酒汤给灌下了肚,灌完裹了被子往床上一、头沾了枕头便立马呼呼大睡,一点都没记挂崔氏,也丝毫不担心崔氏这么晚没回来、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儿。

    这张光因喝了酒,因此这一睡竟睡到了第二天日上三竿,起来后让妙儿给他端来了午饭,慢慢的吃得肚皮圆滚滚的、打了好几个饱嗝后,张光才发现崔氏不在,于是才一脸随意的问了妙儿一句:“你二娘呢?又出去了?”

    妙儿等的就是这个机会,因此张光一发问、她立马就流利的答了句:“昨儿大哥给门上拴时、二娘她就还没回来,后来夜里也不曾听到有人叫门,想来二娘应是一个晚上都没有回来!不知道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一个晚上都没回来?”

    张光边说边皱着眉头仔细的回想了下,道:“我昨夜迷迷糊糊的醒过一次,还真是觉得身边空无人影!那婆娘也不知道跑哪里疯去了,竟敢夜不归宿!等她回来了我一定要好好的教训她一顿!”

    张光嘴里虽然这样说,但人却已经抬脚往外走去,打算用昨儿得来的那些彩礼钱、上城里寻几个老友一块吃酒寻乐去,压根就没把崔氏一个晚上不见人影一事放在心上。妙儿见了也乐得不再多说,任凭张光对崔氏的失踪不闻不问,心想最好是崔氏被抬离闽南境内远远的、张光再着急最好!

    哪知那张光竟能没良心到令人觉得匪夷所思的地方———一晃过了三天,这三天崔氏都没传回来任何消息,张光也依旧是对此事不闻不问、只顾着每日都出去寻欢作乐,好像丢的不是他浑家般!

    最后张光还是生怕崔氏娘家的人找上门来要人,才想了个法子,索性对外说崔氏多日不归家、乃是悄悄的同人私奔了!并且张光还先发制人的到崔家、义正言辞的要人,让黄氏即便得知闺女私奔不见了、也理亏不敢上张家来要人。

    日子一晃就又过了七天,这七天来崔氏依旧是一点消息都没。张光初始还觉得有些心虚,生怕黄氏识破他随意编造出来的谎话、不顾一切的冲到张家大闹。

    后来见那黄氏竟无声无息接受了他的说辞,慢慢的、张光的胆子便大了起来,心想那黄氏大概心里也清楚、崔氏骨子里是个水性杨花的女人,所以才会一听说崔氏和人私奔了、就觉得理亏不敢上张家来闹事。

    阅读无止境、创作无极限!

    贴心的功能,方便您下次从本章继续阅读


………………………………

第六十四章     恶气终出

    田园篇(下)第六十四章

    恶气终出

    于是崔氏被当成王氏给掳走,张光不但从头到尾都没找过她,最后还给她安了和同人私奔的罪名,再过段时日甚至还觉得十分高兴———这崔氏离开张家后,张光因口袋里有了那五百贯钱,觉得日子过得十分惬意、吃酒寻乐不必再因囊中羞涩而发愁。

    因此张光很快就把之所以能够如此惬意的功劳、全都归到送走崔氏上头,心想崔氏这个扫把星一离开张家、他果然就不用再过倒霉日子了!最后张光甚至暗暗的打定主意,就算是日后崔氏突然又折回来了,他也要以私奔这个罪名将她赶走、让她永世不得再踏入张家大门,免得再给他带来霉运。

    且先不说张光这头如何,却说崔氏被迎娶队伍连夜掳走、抬离闽南境内后,初始她一路上都哭闹个不停、死都不肯离开家乡,后来在一家客栈小做停留、被行商强行按在床上将生米煮成熟饭后,崔氏渐渐的便不再哭闹了、心思也开始活络起来……

    崔氏心想这行商好歹也是个有钱的生意人,不但看着穿金戴银、给张光彩礼时也十分大方,想着她要是跟着行商回家去做正头娘子,倒也算是不错、总比在已经落败的张家当人家的后母强!

    于是崔氏心思辗转过后,很快就接受了现状,一路上一有机会就使出浑身解数服侍行商。这崔氏本就比王氏生得貌美,加之床上功夫十分了得、上了床言行举止也十分奔放大胆!

    因此崔氏很快就把行商给服侍得欲仙欲死、舒舒服服,并哄得行商把她当成宝贝捧在手心上宠着,一路上见了什么好物事都舍得给崔氏买,还特特花钱买了个丫头给崔氏使唤,让崔氏的待遇立马比在张家时提高了不少……

    崔氏见那行商待她远比张光大方,跟了行商后不但穿金戴银、还有丫头服侍,于是便歇了最后一丝不情愿,打算这辈子都一心一意的跟着行商、好好的过那穿金戴银的好日子!

    没想到崔氏陪着那行商做了几笔买卖,跟着行商回到远在北边的老家后,一进门才发现行自个儿被行商给骗了———那行商家里头早早的就娶了一房正头娘子,且家里的几位少爷也统统是正头娘子所出!

    加之那行商当初虽然骗张光说是要续弦娶正妻,但却因行商故意推说时间紧、抬了花轿就要上路北上,和王氏一直不肯配合改嫁,因此当时三书六礼统统没过,甚至连许婚书那行商都“故意”忘了准备。

    而张光夫妇只想着早点把王氏给嫁出去、得了那五百贯钱彩礼,自然也不会计较这些,那行商说什么都深信不疑、且那行商说怎么做就怎么做……

    于是崔氏到了那行商家里后,尽管心里有一千一万个不愿意,但因身处完全陌生、一个人都不认识的新环境,她最终只能乖乖的低头服小、循规蹈矩的在行商家里当起了小妾来。

    不过崔氏表面上虽然装出一副低头服小的模样,但私底下却暗暗的打定主意、决定无论如何都要抓住那行商的心,心想只要她能牢牢的抓住行商的心,就算是当妾日子应该也不会过得太差———那尤氏当年不也是明媒正娶的正头娘子,还不是让她这个没过明路的相好给气得吐血而亡?

    可惜崔氏的如意算盘很快就全部破灭了———那行商的正头娘子可不是尤氏,而是个虎背熊腰、性子极其彪悍的妇人,且她从不会和家里那几个妾玩那些弯弯道道的心计,也一向都不会顾及脸面、只喜欢用暴力解决和妾有关的问题!

    最最重要的一点是那行商乃是个怕浑家的主儿,别看他在外头做生意时挺威风派头的、花钱也大手大脚,一回到家里就像是猫见了老鼠,不但家中大权银钱都由浑家管着,且事事都只会乖乖听混家的———浑家让他往东他不敢往西、浑家让他赏月他不敢游湖,更是立马变了一个人、不敢再像一路上那样宠着崔氏,而是乖乖的把崔氏交给浑家管教,浑家没发话就不敢去崔氏屋里。

    而那行商的浑家见崔氏长得花容月貌、又擅于攻击性勾引行商,心里自是对她十分不待见,于是日日都变着法子找茬整治崔氏,打骂崔氏也成了家常便饭、让崔氏过上了比丫头还不如的日子!甚至行商的浑家还放出话来,说是等崔氏为妾满三年就把她转成了婢子、让她连妾都当不了……

    而妙儿这头本是不晓得崔氏被掳去后的情形的,但巧的是有那走南闯北的货郎儿正巧认得崔氏,晓得她原先乃是张家的夫人,于是便辗转把她的同人“私奔”后的消息传到了矮岭村,让乡亲们都知道张家夫人和人私奔后,反倒当了妾过上了比在张家还不如的日子,更让崔氏成为了村人茶余饭后的笑料。

    妙儿兄妹得知崔氏被掳走后、过的是什么日子后,都有了总算出了一口恶气的感慨,不但把寄养在亲戚家的张四郎接了回来,还买了一些祭拜的物事、特意在不是清明的时去尤氏坟前祭拜,把崔氏的最终下场告诉地下的尤氏……

    “娘,间接把您害死的崔氏,眼下总算是咎由自取、自食其果遭了报应!我们把那崔氏赶离张家后,您终于可以安息了!”

    妙儿话才说完,张三郎就接了句:“没错,您当年受的气、我们终于替您出了,也让那崔氏从此日日受大妇的气、来偿还她把您害死这笔债!”

    张大郎则没再提崔氏,而是拉着张四郎的手在尤氏坟前保证道:“娘您放心,我会照顾好弟弟妹妹的,以后有机会我便带着他们离开爹,不让我们那个糊涂爹左右他们一辈子的前程!”

    张大郎说完重重的朝着墓碑磕了几个头,妙儿几人紧跟着也跪下磕了几个头。兄妹三人祭拜完尤氏后手牵着手慢慢往回走,心里一直压着的那块沉重的石头终于除去,让他们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从此终于不用再日日和崔氏这个恶妇人共住在同一屋檐下……

    阅读无止境、创作无极限!

    贴心的功能,方便您下次从本章继续阅读


………………………………

卷三 路途篇


………………………………

第一章 巧娘(一)

    全文閱讀()

    縱橫用戶登錄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新版全文閱讀目前只針付費用戶開放,請充值后使用該功能。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保存設置

    恢復默認

    村花的北宋市井生活

    卷三路途篇第一章

    巧娘(一)

    '更新時間'2011081922:28:22'字數'2093

    張家大房那些雜七雜八、令人心煩的事,總算是隨着崔氏的離開慢慢的告了一段落。接下來的日子,被妙兒列為一等一的頭等大事只剩下兩件———一是更加努力的掙銀子、管好稻田和魚塘,讓他們兄妹幾人能有份傍身的產業,畢竟指望張光這個爹,他們指不定什麼時候就被餓死了!

    二是鞭策和督促兩位兄長讀書,好讓他們能早點金榜睿⒂凶粤㈤T戶的實力,到時張大郎兄弟便能帶着妙兒和張四郎脫離張光的“魔爪”了。

    且先不說張家大房這頭如何,卻說二房那頭最近卻簦Я思鲁鰜怼獜埨蠣斪拥昧酥夭∥圆≡诖灿行⿻r日了,於是馬氏便開始對二房的童養媳巧娘這裏不滿意、那裡不待見,總之就是天天在雞蛋里挑骨頭、讓巧娘洠в幸惶旌萌兆舆^!

    且隨着張老爺子漸漸的無力管二房一家的事,並眼看着隨時就會撒手人世,那馬氏的舉動也越發的大膽起來,竟不顧張老爺子當年說的話,背着張老爺子、偷偷的開始重新替張二郎物色小娘子,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