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从献仙药开始-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此时有穿越者看到此《公法》的话,肯定会惊呼:这TM不就是宪法吗!

    是的,这所谓的《公法》,其实就是李阳借鉴后世的宪法编著而成的。

    既然是律法变革,那就改它一个翻天覆地,改它一个彻头彻尾,首先自然就是确定律法的纲目根本。

    而《公法》就是指导一切新律法的纲目根本。

    当然,《公法》也并不是照搬后世宪法的条目,因为这个时代与后世那个时代是有巨大区别的,无论是政治,还是制度,亦或社会都有不同。所以这《公法》自然也就跟后世宪法有很大的不同。

    不过,《公法》的目地和宪法是一样的,于权力来说,是巩固和维护国家权力,规范国家权力有效运行。于法律来说,是为法制的统一奠定基础。

    除此之外,还有两点是最为重要的,那就是李阳要借《公法》来向天下的百姓,种下一个叫“个人权益”的概念。

    比如《公法》的第一条,则是:大秦帝国是皇帝之大秦,是万民之大秦。

    《公法》第二条:大秦帝国实行秦法治国的原则。

    《公法》第三条:大秦臣民,在秦法面前一律平等。

    《公法》第四条:臣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大秦依照律法规定保护臣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总之,李阳编写的《公法》一共有一百零八条,其中三分之二都是规范国家权力有效运行的作用,也就是限制公权力滥用的目地。而关于个人权益的法条,则是少之又少,只限于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两个方面,而其它言论自由、示威自由、集会自由那就不可能有了,还有民主方面的,肯定在目前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对于李阳来说,他在目前能做的,就是向天下百姓种下“人人平等”的概念,种下“个人权益”的概念。

    例如《公法》第一条,大秦是皇帝的大秦,是万民的大秦。就是要让天下人都知道,不管谁当皇帝,这个国家不仅是皇帝的,也是他们每一个人的。同时,也给天下人种下一个叫“民主”的基因。

    《公法》除了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及人身、财产受保护的条款之外,还有数条就是关于百姓义务的条款。涉及的方面大致是服军役、徭役、纳税、保卫国家等义务的条款。

    当然,《公法》还有一个更大的作用,那就是李阳觉得,只要《公法》能得到推行,那么将来就算是他死了,那么后来秦律再怎么修改,也不会恶到哪里去,毕竟后面秦律的修法,它也得遵照《公法》的大意去修改,去制定法条。所以,《公法》也算是未来律法制定的一个方向。

    其实,后世评价也确实如李阳所料一般,后世评价《公法》是律法的指路明灯。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此时的李阳自然不可能知道后世的人是如何评价于他的。

    话说,厅中的那些大人们随着对《公法》的查阅,脸上的表情可就丰富了。

    震惊、惶恐、惊吓,有些大人甚至拿出手帕,一边查阅,一边擦拭着额头上冒出来的冷汗。

    看完第一遍,他们心里都有四个字,那就是:李阳大胆!

    不过,随着多看两遍,细细领会之后,这群作为掌执大秦律法的官员们又发现这部《公法》其实又十分之精妙。

    特别是冯劫,他作为御史大夫,掌监察百官之职,看到《公法》里三分之二的条款尽是规范各级官府机构权力的条款,不由如获至宝一般,整个人无比的激动。

    冯劫自问,虽然自己身为御史大夫,掌监察百官之责,但是却也写不出如此全面的规范各级官府机构运行的纲目来。

    同时,他更是意识到,如果按照《公法》来重修百官监察之法,新的监察之法将会无比的全面和详致。

    想到这里,冯劫整个人都颤抖了,他现在是真的相信李阳在律法上的才学了,不由激动道:“中丞,此法……此法作为秦律之纲目,实在是妙啊!中丞能一人著出此《公法》,下官佩服!”

    说完,冯劫施了一礼。

    “冯大人觉得妥当,那本相就放心了。”李阳没想到这部《公法》居然会被冯劫如此好评,心中也算是落了一块大石,于是道:“冯大人,你身为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不如你便领着御史们以《公法》为纲要,重修及完善现有的监察之法,重修完善后的新法,就取名为《行政法》吧!”

    “遵命!”

    冯劫和底下的几位御史行礼,领命。

    这时,蒙毅满脸忧虑道:“中丞,这《公法》作为秦律的纲目,确实精妙,但……但下官亦发现《公法》有诸多逆君之处,下官担心这恐会给中丞您引祸上身啊!”

    。。。。。。。。。。。

    PS:请问,有人在看这本书的吗?
………………………………

第十七章 这家伙不要命

    “蒙大人说的对啊,《公法》有太多逆君之处,万一皇帝怪罪下来,恐怕这秦律还没开始变革,就没法继续下去了。”

    一众大臣也全都纷纷露出担忧之色。

    就连之前一直对《公法》叫好不迭的冯劫,此时也不无担忧道:“各位大人所言极是,其实下官也有此担心,还请中丞大人稍作修改,小心谨慎为上。”

    李阳笑了笑:“诸位说的可是《公法》第一条,大秦是万民之大秦?”

    蒙毅点点头:“这条确实逆君,正所谓,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这大秦,自是皇帝陛下之大秦,怎可说是万民之大秦。”

    “对呀,大秦只能是陛下的大秦,万不可说是万民的大秦呀。”一众大臣纷纷附和。

    李阳却不以为然道:“诸位大人,尔等之言甚谬。这大秦帝国,若只是皇帝陛下一人之大秦,那敢问诸位大人,你凭什么让天下万民替他一个人保卫国家?凭什么让天下万民守大秦律法,爱大秦律法,护大秦律法?”

    “这……”

    顿时,一众人等哑口无言。

    一群人就像吃了苍蝇一般,心里有话难言。其实李阳的这番道理他们哪里会不懂,可问题是这话不能摆到明面上来讲,讲了就是大逆不道,杀头的罪。

    思量了一会儿,蒙毅叹了口气道:“中丞,道理我们自然懂,只是……这话不能讲啊,更是不能写进《公法》中去,这是要诛九族的大罪啊。”

    李阳脸色顿时不太好看了,大义凛然的道:“本府今日律法变革,变的就是此等旧思想、旧意识!若我们不能用新的思想,新的政治意识来进行律法变革,那就算再怎么变革,这律法也变不到哪里去。何况律法本就以公平二字为上,若是本府连‘大秦是万民之大秦’这句公道话都不敢说,那本府还变个屁的法,不如洗洗睡了。”

    “……”众人面面相觑,都一种想死的感觉。

    造孽啊,这是造了什么孽啊,自己等人怎么会跟着这么一个不要命的家伙搞变法呀,这下好了,估计小命都得被这个家伙给赔上了。

    一众人等,全都不甘心的望向了蒙毅和冯劫,指望着他们二人能劝住一下这位不要命的中丞相。毕竟……你想死,可别拉上我们呀?

    蒙毅和冯劫也是一脸死灰,就算是商鞅变法,也不敢这么个变法嘛。

    蒙毅心里叹了口气,只得迎难而上:“中丞,这《公法》当中可不仅仅只此一处逆君呀,还有多处,比如第四十六条,大秦百姓有服徭役之义务的条款,就……就可能致律法变革失败。”

    “这条……有问题吗?”李阳不以为意的问道。

    蒙毅点点头,一本正色的道:“大有问题啊,因为中丞在此条款的后面加了一句‘农闲之时’。意思便是说,只有在农闲之时,百姓才有服徭役的义务,如此一来,岂不是现今的百万役夫,都可以回家去了?这……这让陛下知道了,岂不震怒!”

    “是啊,此条万万不可取呀!”众人连声附和。

    冯劫也连忙道:“可能中丞入朝时间尚浅,有所不知,如今徭役之重,已是到了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的地步了,为此,家父曾也向陛下进言,不可再加征徭役,可是结果却是引得陛下大怒,家父差点……差点为此丢掉了性命。如今,中丞居然在《公法》里写,百姓只在农闲之时有服徭役的义务,陛下岂会同意?陛下不同意,这《公法》也便失去了威严和公信,这律法变革也就毫无意义了。”

    “是啊,冯大人所言极是,别说我们这些朝中大臣们,不敢劝谏陛下减轻徭役,就是长公子扶苏,也因进此言而获罪,中丞大人切不可重蹈覆辙,惹祸上身啊。”众人纷纷劝阻。

    他们的意思很明显,这《公法》不修改,不仅变法没戏,就连小命都得没了。

    李阳微微颌首,道:“诸位不要这般惶恐了,本府相信你们所言非虚,这条服徭役的条款,确实与陛下当前所为背道而驰。”

    这句话,倒像听进去了的样子。

    众人顿时大松了口气,心中一喜,总算是把这位不要命的爷给劝住了。

    蒙毅和冯劫二人居然很欣慰,毕竟他们心里还是觉得这位中丞还是太年轻了,如今在他们的点拨下,终于是开窍了,也算是儒子可教也。

    冯劫道:“既然中丞知道其中厉害了,那不知中丞大人打算如何修改?”

    蒙毅觉得由李阳自己修改还是不太放心,毕竟逆君之言太多了,得大改,于是主动请缨道:“中丞近日劳苦,不如这部《公法》就由下官来修改吧,改好后再交给您批阅,如何?”

    大家也纷纷点头,一脸期盼的望向李阳。

    李阳一呆,下意识的道:“修改?为何要修改?这部《公法》已经由特使快马传送天下各地了,还修改它干嘛。”

    “…………”众人是直接傻了。

    蒙毅一脸懵逼的赶紧道:“这……这……不是,中丞你不是也认为它与陛下的想法背道而驰的吗?”

    李阳点点头,很认真的道:“对呀,所以才更要写进《公法》里,让陛下也去遵守,如此才不会造成现今的‘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的现状啊。”

    “…………”众人直接晕倒。

    这时,蒙毅似乎想起一事,连忙问:“对了,昨日中丞遣人将我们廷尉署和御史台的大印收去了,莫不会就是发布那道《公法》吧?”

    一听这话,冯劫也是一惊。

    李阳点点头,笑了笑:“本府受帝命,开府律法变革,为显《公法》威严庄重,故觉得若只盖本府的章,无法显其庄严,所以就把你们的章也一齐拿来盖上了,如此相府、监察御史、廷尉署三司俱全,可证《公法》法威赫赫。”

    蒙毅和冯劫二人一惊,再也承受不住了,直接一屁股的瘫坐在了地上,心中拔凉拔凉的。

    完了……全完了……

    原本跟着李阳一起律法变革,这《公法》如此大逆不道,就已经多少也要受到牵连责罚了。如今倒好,他们监察御史和廷尉署的印章都盖上去了,这下莫说是丢官罢职了,怕是给他们十条命,都不够砍的啊!

    “中丞,我们想去见皇帝。”冯劫眼泪都出来了,哽咽着求道。自小,父亲冯去疾就一直提醒他,伴君如伴虎,所以事事须得小心谨慎,方可远离危险。可如今,他发现自己正在做的事,不仅危险,而且还TM可能会诛九族。

    造孽呀,这真是造孽呀,冯氏一族可不能就这样栽在李阳这个家伙的手里了呀,冯劫眼眶通红。

    “对,我们也想去见皇帝。”众人也纷纷请愿道。

    没办法,这个家伙不要命,大家可不想这样陪他玩下去了,得赶紧去向皇帝禀明一切,才好免受牵连,与他陪葬。

    李阳原本还想好声好气的,毕竟这些人都是朝中重臣嘛,可一想,这些家伙都怕受牵连,肯定是劝不住的,看来只能来硬的了。

    李阳顿时就脸色一变,高声一吼:“李由!”

    李由立即冲了进来:“大人何事?”

    李阳命令道:“李由听令,今日诸位大人谁若敢擅自离开,直接给本府拿下!”

    “遵命!”

    李由退到门口,手一挥,立即一群黑甲兵士呼啦啦的就冲到了大厅门口,手握刀柄,把个大厅守得是严严实实的。

    这一下,所有人全都傻眼了。

    “中丞……你……你……”蒙毅突然有一种被刀架着去卖身的感觉,这……这完全就是不讲道理嘛。

    李阳铁着脸道:“少说废话,如今正是办公之时,岂能容你们外出早退!要见皇帝,明儿见去,今日必须得给本府留在此处修编秦律,哪都不能去!否则,便是坏我大秦律法变革,杀无赦!”

    众人一惊,这时也想起了当日皇帝晓喻朝野的训示:凡坏大秦律法变革者,无论公氏宗亲,一律依法治罪。

    想及于此,众人不由皆不敢发作了。

    见镇住了众人,李阳便命令道:“冯大人领御史台官员重编大秦监察法,新法名为《行政法》,蒙大人领廷尉署官员重编现有大刑秦律,新法名为《刑法》。”

    “记住,新法皆以《公法》作指导,不得违背《公法》要意!诸位大人,开始吧!”李阳大手一挥,下令道。

    蒙毅和冯劫那是苦从心来,恨不得捶胸顿足。

    他们知道,自己是完蛋了,最后心中叹了口气,终是点头带着手下的官员开始修改起秦律来了……
………………………………

第十八章 秦法没人性

    见到众人终归被自己的淫威所折服了,李阳也满意的点了点头。

    其实,关于律法的变革,应该怎么变,他这些天也一直在思考。

    李阳知道,光靠他一个人,就算是改一辈子,估计也是没办法把秦律修改完善,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

    可是,如果就这样让司法部门的官员们来变法,他们修改的律法肯定不会是自己想要的,毕竟相隔了两千多年,眼界、思想、意识形态都有着巨大的代沟,思想无法统一,修改出来的秦律自然就一去千里了。

    所以,经过多日来的思考,他这才会想起不如写一部类似后世的宪法,取个新名曰《公法》,然后以它来作为新秦律的立法根本及思想指导。

    如此,只要有这部《公法》作为新秦律的指导方向,那么新秦律的思想就能得到统一,而后面具体的秦律修改就不用他自己操刀一条一条的来完成了。而他要做的,就只是批阅、审核,然后盖印,发布实施。

    如此一来,不仅自己能落得一个轻松自在,而且还能让大秦朝的司法官员们对律法有一个新的认识,彻底的也改变这些官员的思想,可谓是一举两得之美事。

    当然,李阳心里也知道,这部借鉴后世编著而来的《公法》,其中确实多有逆君之言。这也是他为什么在来丞相府的路上,会在龙辇中问嬴政那两个问题,为的就是想知道嬴政为了这次律法变革,让步的底线。

    如果没有嬴政在龙辇中回答的那两句话,说实话,李阳也不敢这么草率的就将《公法》发布天下。

    同时,李阳之所以要将自己置于危险当中,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秦律要变革,就得从头到尾,里里外外都要变,不仅要革去旧律法,还要革去旧思想、旧制度、旧意识,如此大秦才能是真正的焕然一新。

    要不然,只是修改一下律法,把连坐废除,重罪重罚,轻罪轻罚,那这根本就不算是变革,充其量最多只能算是调整量刑,根本就是治标不治本。

    如果不培养百姓爱国的思想和意识,这个经历了征战数百年的春秋战国,死去了无数生灵,好不容易才完成统一的国家,就得再次四分五裂。

    如果不立法,给百姓一条活路,同样,这个国家也还是不能长久,战乱将再次点燃,天下终将生灵涂炭。

    历史上,刘邦和项羽他们为何能成事?不就是因为有百姓响应么?天下百姓纷纷响应抗秦战争,秦国岂能不亡。而这一切,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天下百姓没有了活路,为了一线生机,不得不反。

    天下有田无人耕,可见徭役之重,恐怖如斯。

    百姓全被抓去服徭役,竟是连田地都无人耕种了,留给百姓的就是两条死路,男子死于徭役,女子饿死于家中。

    试问,如果不立法阻止,这秦国又岂能不亡?

    何况,对于穿越者李阳来说,如果天下的百姓连饭都吃不饱,没有余粮,那怎么还有精力去搞手工业?

    不搞手工业,怎么做实业?

    不做实业,怎么搞经济?

    不搞经济,社会怎么能快速发展,怎么让国家繁荣富强?

    而且,李阳心底还有一个小小的心愿,那就是他想让全世界都说中国话……

    什么英语、法语、日语,都他娘的滚犊子去,为了给娃娃减负,这事还必须得从秦朝抓起啊。

    所以,综上一切,李阳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天下百姓一条活路。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说先让天下百姓吃饱饭!

    而要让天下百姓能吃饱饭,有条活路,首先就得限制徭役,该种田时,就得安心种田,唯有在农闲时才可征用劳力,如此,天下生计方可不乱。

    “中丞,现今已初步改好了一百条秦律,您看合适否?”

    就在李阳思绪纷乱的时候,蒙毅拿着竹卷来到身前,询问道。

    “嗯,蒙大人辛苦了。”李阳满意的接过了竹卷,同时也不忘慰藉一句。

    蒙毅尴尬的苦笑了一下,心里却在想着明日早朝该会是一个什么下场。

    皇帝震怒,是会只杀李阳一人呢?还是直接把他们一干参与了律法变革的司律官员全部杀之?

    哎,倒霉呀!

    就在蒙毅心中叫苦之时,就听见李阳不高兴的道:“蒙大人,这……这改的叫一个什么鬼呀?”

    蒙毅一愣,迷茫道:“中丞,这一百条律法可都是以《公法》为指导来改的,有什么不足之处吗?”

    李阳指着竹卷道:“你看这条,就是斗个殴,打个架,你居然要定一个膑刑,砍去犯人的膝盖骨,这……这未免也太重了吧?”

    李阳是真的惊呆了,对于后世的人来说,这么重的刑罚,他是完全无法理解的。

    蒙毅一脸委屈道:“中丞,我等已经是减刑了。”

    底下的官员也赶紧点头道:“是啊,我等已经量刑减轻了不少,难道中丞觉得还要再减轻?”

    这一下,倒换成李阳一脸懵逼了:“啊?这……这种量刑已经减轻了不少?”

    蒙毅点点头:“中丞,我大秦律令,但凡执铁器斗殴者,皆定死刑,如今只是膑脚,留其一命,这已经是宽宏大量了。”

    “…………”李阳顿时无语。

    见李阳好似不信,蒙毅继续解释:“中丞有所不知,斗殴之罪,之所以重,是因为我秦人崇尚私斗,商君为了立法禁止私斗成性之风,故斗殴之罪尤重。”

    李阳直接给他一个死鱼眼睛,这时他才终于明白什么叫秦律猛于虎了,这他妈的商鞅太没人性了。

    李阳叹了口气,手一挥:“改,重新改,除了造反的,其余之罪通通不得损伤身体。”

    “啊?”顿时,所有人都惊呆了,面面相嘘。

    这意思就是说,除非造反的罪,否则砍手、砍脚、割耳朵、割鼻子都不能再有了,哪怕砍根手指也不行了,这对于这些习惯了秦律的官员们来说,这还是律法吗?这简直也太慈悲了吧?

    李阳翻了个白眼道:“啊什么,以后这些私斗的,给人重伤者,依伤情而定,或监禁或徭役一至十年不等。伤人命者,定死刑。轻伤者,从《刑法》中移出,另定一法,名曰《治安法》,或监禁或徭役一月至一年。具体的律法,你们自己下去考量吧!”

    蒙毅不由担忧道:“中丞,如此会不会再次引起私斗成风啊?”

    李阳摇了摇头:“蒙大人多虑了,你放心吧,没有谁会想去服徭役的,而且判个几年徭役,几乎也没人能活下来。何况,你砍断人家的手脚,也没意义嘛,人家岂不一样饿死?还不如给我大秦修修长城,做点苦力,一举多得的事。”

    李阳可是亲自尝受过徭役之苦,刚来这个世界就被抓去修了半年的长城。其中的苦,没有人能比他更清楚了。那里简直就是地狱,那些监工们,完全就毫无人性,没把役夫当人看,虽说他才服徭役半年时间,却也是生不如死,几度萌生自杀的想法,而且他也曾眼睁睁的看着许多的役夫就这样倒下去,然后就再也没能站起来,而尸体就这样砌在了长城里。

    李阳知道,莫说判十年八载的徭役刑期,就是能干完三年,还能活着的,就已经是少数了。

    蒙毅想想,也觉得颇有道理,点头道:“还是中丞考虑周到。”

    李阳一笑:“慢慢适应,等你思想改变了,自然也就明白治世之法,与争霸之法的区别要害了。治世是为了太平,而要想天下太平,就得给人留条活路。只要不做伤天害理之事,这活路,总归得给他们留一条啊,哪怕留的只是一个希望。”

    “不做伤天害理之事,就得留活路……”蒙毅若有所思的念了一会儿,然后眼睛一亮,喜道:“中丞,下官似乎知道这秦律该怎么来修改了!”

    李阳满意的点点头:“好,蒙大人就是聪明人,一点就通,那就有劳蒙大人多费心了!”

    “中丞客气,这些本是我等的职责。”

    蒙毅行了一礼,然后带着竹卷重新回去继续修改了起来……
………………………………

第十九章 颂词

    这边,李阳按着一群大臣在丞相府里修改着秦律,自己却坐在主案上翘着个二郎腿,悠哉悠哉的,看上去若无其事,而在丞相府的外面,此时却是举国震动!

    废除五族连坐法,发布《公法》,这两件重大律法变革的消息,就像是一枚原子弹似的,在咸阳城炸响,然后以咸阳城为中心,瞬间向四面八方袭卷开去……

    新法令所至之处,百姓无不欢腾。

    无数人在欣喜若狂的奔走相告,处处欢呼雀乐,亦或喜极而泣,流下感动之泪水。

    手底下有人在修改秦律,李阳倒显得一时无所事事来了。

    寻思着新法令已经在咸阳城公诸于众了,不如去街上看看百姓们的反响如何,于是便换了身常服,准备出门。

    “大人,你要出去?”李由见到穿着常服准备出门的李阳,赶紧问道。

    李阳点点头:“正是,本府打算去外面看看新法令的反响如何。”

    李由连忙道:“那下官这就派卫队护送大人!”

    李阳赶紧打住,道:“本府一个人前往就行了。”

    李由大急:“这怎么可以!大人安危重如社稷,岂能没有人保护?要不,就由下官带几个亲卫随大人一起吧?”

    李阳一想,有人保护也好,毕竟如今自己可是贵为一国之相了,不比往日,指不定一些乱党就拿他开刀呢。

    “行,那就辛苦将军了。”

    “保护大人,是下官的职责,怎敢言苦!”

    李由行了一礼,一副受之不起的样子。

    李由年纪和李阳相差无几,原本他在看来,李阳虽然在麒麟殿对律法的一番剖析,深得皇帝赞赏,封为了丞相。但是,李阳年纪太轻,就算贵为了丞相,开府总领律政,但是也不可能统领得了这底下的一伙律政大臣,势必事事需倚靠蒙毅和冯劫二人。

    可是,今日他算是大开眼界了。

    这个李阳,不仅不用倚靠蒙、冯二人,一上来就雷厉风行,律法变革瞬息间就开展起来,而且还霸气侧漏的把蒙、冯这些大臣治得服服贴贴的,没一个人敢反抗,这真的让李由感到吃惊。

    要知道,这蒙、冯二人,可都是上卿啊,身份地位都大有来头。

    在大秦,谁都知道蒙毅是蒙恬的弟弟,蒙氏兄弟二人一文一武,蒙恬管军事在外统兵,蒙毅掌朝政在内辅佐秦始皇。蒙毅深受秦始皇的亲近,外出陪秦始皇同乘一车,居内侧侍从秦始皇左右,可以说,蒙毅就是皇帝最亲近的近臣。

    而冯劫,就更了不起了,不仅是右相的儿子,而且还官居御史大夫,监察百官,谁敢得罪他?

    可以说,这两个人,就连李由的父亲李斯都不敢去轻易得罪,而李阳这家伙却敢直接强逼着蒙、冯二人老老实实的修改律法,甚至还扬言,谁敢走出丞相府,就杀无赦,我滴个乖乖,这简直不要太狂了。

    李由自问,自己是没有李阳的这般胆色的,所以心中不由对李阳升起了几分敬畏之意。

    这人……太霸气了!

    小爷我佩服!

    心中这般想着,于是赶紧挑了五六个人,跟在李阳身后匆匆出了丞相府……

    来到街上,原本该热闹非常的大街,此时却显得人气凋零,就好像咸阳城一大半人都不见了踪影一般。

    正当李阳心中好奇时,便见到有人在街上奔走相告,说大秦的新法令下来了,叫大家快去看。

    “走,我们也看看去!”

    李阳笑了笑,带着李由也随着人群,朝张贴新法令告示的地方赶去。

    咸阳城有三个地方张贴了新法令的告示,一处是城门口,一处是宫门口,一处是咸阳府衙。

    丞相府离宫门最近,不多久,李阳来到了咸阳宫的门口。

    此时,整个宫门外的广场上挤满了人群,人头涌涌,大家都是赶来看新法令的。

    “苍天开眼了,苍天开眼了啊!我们老百姓有活路了,哈哈哈……”

    一名六旬老者,倚着拐棍站在新法令的公示前,仰天长啸。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太过激动了,浑身颤抖,最后竟是颤颤巍巍的跪在了地上,老泪横流。

    在老者的后面,站满了同样激动的百姓,似乎是受了老者的感染,一个个皆是眼眶通红,眼神炙热。

    “这下好了,这下我们有太平日子了……”

    一位男人,激动的握着妻子的手,眼神当中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当然,这样的对话处处都是,他们等这一天,等得太久了。

    原以为,秦横扫六国,完成了一统之后,战乱的日子就算过去了,天下将迎来太平日子。可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虽然战乱没有了,但却迎来了暴政苛徭带来的无尽苦难。

    如今,秦一统十年有余了,终于是迎来了变革,秦国的这片天,终于是要变了。要变得太平了,变得有希望了。

    当然,给天下百姓带来这一福音的这个人,此时他们也是深深的记在了心里,这个人便是阳侯,李中丞。

    靠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