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从献仙药开始-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己又几乎都有了解,毕竟身为一个键盘侠,自然是什么都懂点,甚至对这个时代的几大学派治世的缺陷那都是一门清。
这时,李斯道:“李先生,陛下问你话呢。先生久思不语,难道是先生一无所学?”
“这倒不是,只是在下所学略杂,不知道该如何回禀陛下而已。”
李阳为难的笑了笑。
“哦?那本相倒想听听,先生年纪轻轻,到底学了几大学说。”李斯轻笑一声,语气当中透着几分嘲讽之意。
嬴政也很好奇,问道:“先生快讲,难不成先生还不仅一家之学?”
李阳想了又想,最后只好回道:“回陛下,在下之杂,诸子百家都晓一二。”
“嘎!”
此话一出,下巴惊落一地!
…………………………
PS:新人新书,万望各位能多多支持,希望喜欢的朋友能记得投一下推荐票,听说这个对新人新书比较重要。当然,初来乍到,我不是太懂这个,其实我对数据也不是很在乎,但是若是能看到大家的支持和鼓励,我觉得自己码字会更有动力。老壶在此谢过,我会加油码字的,希望不让大家失望。
………………………………
第九章 算了,不装了
(PS:此章重新修改了一下。)
一下子,整个大殿当中,一片寂静……
李阳的这番话,实在是来的太过突兀,令人是猝不及防,以至于所有人都像看神经病似的看向李阳。
一个无名之辈,居然也敢自称通晓百家?
这怕不是一个疯子吧!
当然,这个世上也不是说就没有通晓百家的,比如名扬天下的谋略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鬼谷子,他便是精通百家学问,通天彻地,智慧卓绝,人不能及。
可是眼前的这个无名之辈,他也敢跟鬼谷子比?
这简直就是轻狂!
众人都下意识的抬头去看嬴政的面色,心里面想,这李阳胆大包天,说出如此疯言,这下看来陛下是不可能重用他了。
果然,只见嬴政也是脸上的笑意刹时淡去,极为的不悦。
李斯也是万万没有想到,李阳竟会说出这样自大的狂言,一时也是惊呆了。
随后冷哼一声,一脸蔑视的道:“先生居然自称集大成于一身,倒是让我等十分吃惊啊。只是先生可知,这世上敢自称通晓百家学说之人,或许也只有鬼谷子一人吧!哪怕是商君,他也只敢言精法家一门,敢问先生,你安有勇气竟与鬼谷子相提并论?”
“对,自大如斯,见所未见,你何来的勇气!”
“还有,你老师是谁,世上难不成还有能教出与鬼谷子相提并论的大能?”
顿时,满朝大臣纷纷指着李阳斥问了起来。
见到满朝文武大臣那义愤填膺的样子,李阳无奈的摇头道:“本来想以普通人的身份和你们相处,可是……罢了,罢了!不瞒诸位,其实在下的老师便是那位赐仙药的白须老翁!”
“什么?”
此言一出,众人傻眼。
大家其实心里都不相信,世上会存在神仙,但是嬴政深信此道啊。
如今,若是反驳李阳的话,就等于反驳那位仙翁的存在,同时也是在反驳治愈嬴政重病的并非仙药。
当初,徐福手无仙药,众臣都没人敢去点破,如今李阳已用“仙药”救了嬴政的命,就更是没有谁有那胆子敢说神仙不存在的话了。
谁说,谁就死!
也正因为此,所有人都顿时被怼的哑口无言了。
听闻此言,嬴政也坐不住了,惊的从龙椅上站起来了,一脸的吃惊道:“什么?先生的老师是那位仙人!”
原本他还有些失望,以为李阳是一个自大轻狂之人,不像是上天派给秦国的吉星贤臣。可是如今看来,自己真是大错特错了!
想到于此,嬴政激动的道:“先生,你既然是仙人的高徒,为何不早说呢?”
李阳苦笑:“陛下,其实在下之所以有意隐瞒,实则是因为师父有言在先,叫在下最好不要对外言及此事。不过……哎,算了,既然已经说了,那在下就实言相告吧。”
“其实,我十年前便得遇那位仙翁了,他带我去了一座无名之山,传我治世之学,叫我日后辅佐陛下。山中无日月,一学便是十载,就在不久前,仙翁说陛下有难,便赐了我仙药,命我下山助陛下解难。可是……没成想,出山之后便被抓去做了苦徭,多番辗转,这才顺利的将恩师所赐之药献给陛下。”
李阳一副被迫无奈的模样,一口谎言那说的是脸不红心不跳,倒还真能唬住人。
没办法,是你们逼本屌吹牛逼的!
不过,他心里也很清楚,如果不吹牛逼的话,估计嬴政也不会重用自己。
万一嬴政随便给他一个闲职,莫说一展胸中抱负了,估计这世界的任何事情自己都会无力改变。
世界还会是以前的那个世界。
历史的进程还是会继续如以往的历史。
大秦的暴政之下,不管嬴政死不死,天下终将会大乱。
介时,天下苍生,必是如以往的历史一般,生灵涂炭。
既然自己弃了刘邦和项羽的大腿,选择了大秦,那自然就得想办法让自己得到嬴政的重用,乃至以后让自己来变革图强,而要想让嬴政看重自己,总得有一个理由吧?
所以,面对沉迷神仙的嬴政,自己冒充神仙的弟子,自然就再好不过了。
果然,嬴政听完李阳的一通牛逼之后,两眼放光,已是把李阳当成了仙人的弟子了。同时急忙问道:“先生,你的恩师可还在山中?如否将仙人请来?朕欲与他把手巡视天下!”
李阳摇头道:“回禀陛下,恩师说他任务已成,已是回天庭复命去了。”
“任务?”
嬴政一愣,眉头一皱。
“是的,恩师从天下凡,是为救世苍生。其实,两百年前他也曾下到凡界,传一弟子,乃为助天选之人争霸四方,统一山河。如今,山河统一,恩师说争霸之法不再可为,故再次下凡传一治世之法于世,而这治世之法,便是传给了在下。”李阳一本正经的回道。
“哦?你的师兄是……”
“实不相瞒,恩师两百年前的那位弟子,实则正是鬼谷子师兄。说起来,那商鞅、张仪,按辈皆是在下的师侄。”
李阳没羞没躁的把谎话圆完,嘿嘿的笑了笑,心中也在想,本屌会不会把这牛逼吹得太过头了?
………………………………
第十章 法治之精髓
其实,他这牛逼吹得哪是过了头呀?
简直就是吹到丧心病狂的地步了!
这也得亏李阳是一个厚颜无耻之徒,要不然一般人还真没勇气敢说商鞅和张仪都是他的师侄。
“原来先生的师兄居然就是鬼谷子!”
“呼……”
嬴政闻言,哗的一声,起身就走了下去,几步来到了李阳面前,竟是深深一揖:“先生之身份怎不早言,寡人若有怠慢之处,还望先生海涵!”
“陛下言重了,在下惶恐!”
见到嬴政居然跑下来道歉,这倒是让李阳有些不知所措,赶紧也行了一礼。
其实,他这也算是第一个能让秦始皇如此礼待的人了。
“先生,寡人等先生已久矣!”
嬴政一步上前,一把握住李阳的手,激动的面色通红。
李阳眉头一皱:“陛下此话何意?”
嬴政激动道:“实不相瞒,一年前寡人还未患病之时,徐福便替寡人算过一卦,言寡人今年将有大劫,届时上天会遣吉星降世,来救寡人。果不其然,等来了先生,献仙药,救寡人于危难。如今,再听你身世来意,这一切可不皆如卦中所言么?”
李阳直接傻眼。
原来自己的出现,居然会阴差阳错的正好应了他的卦象?
李阳感到一阵匪夷所思,自己的出现,不会真的是老天的安排吧?
此话,让殿中的满朝文武,也是吃惊不小。
此时,就算是对李阳再有怀疑的人,也不敢再有任何的质疑了。
前有仙药治愈始皇的重病,现在又有卦象为兆,谁他妈还敢站出来质疑李阳吹牛逼了呀?
质疑李阳,如今岂不就等于是质疑始皇,质疑卦象,乃至是质疑天意了。
顿时,满朝文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每个人心里都知道,李阳要被受到重用了。
再说李阳,虽然觉得卦象之事匪夷所思,但心里却也十分高兴,因为这样就更加的圆了他之前编的那些谎言了,于是赶紧道:“看来,这冥冥之中,确有天意安排!”
“先生说的不错,此真乃天意也!”
嬴政点点头,转而看向李阳,笑道:“如今寡人有先生相助,大秦何愁不能千秋万代!”
李阳知道,大事已成,自己得到重用是板上钉钉了,于是连忙说道:“愿为我大秦,倾力而为!”
“好!”
嬴政哈哈大笑,然后转身回到皇位上,道:“先生之前曾言,你与鬼谷子二人同师,却所学有别,不知先生此话何意?”
听闻此话,殿中满朝文武,皆是一齐朝李阳看去。
大家都很想听听,这位敢自称与鬼谷子齐名平辈的人,到底学得是什么谋国之术。
此时,李阳也不由正色了起来,因为这个话题直接关乎着秦国的两种治国理念。
这十余年间,秦国不断动用民力,筑长城、修驰道、戍五岭、造阿房宫、建骊山墓等,征用劳力数百万人。丁男不足,就征发女子承担转输的苦役。秦律名目繁多,诛罚苛刻,一人犯法,亲戚邻里都要连坐。
可以说,秦朝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已远远超出社会所能承受的限度。
李阳心里非常清楚,如果大秦不抓紧时间变革的话,很快天下就将大乱。
而且,历史上的陈胜、吴广起义,也就是在明年发生。
而要改变这一切的唯一方法,就是变革,废暴政,让百姓休养生息。
不过,要还百姓休养生息,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办到的事。
因为没有人能劝嬴政,放弃那些国家工程。
筑长城、修驰道、戍五岭、造阿房宫、建骊山墓等,这可是嬴政这辈子一心想在实现的事情,谁去阻拦,谁便是与他作对。
莫说臣子劝谏,就是他儿子劝谏都没落到好。
公子扶苏之所以被发配边关,其实就是因为他所实行的政治主见与始皇的治理相矛盾,扶苏认为当以仁治国,加上他又不懂的隐忍,多次顶撞始皇的威严,以致在一次直面指责始皇焚书坑儒的错误性时,被秦始皇一怒之下发配边陲的。
连自己儿子劝谏,都会被发配边陲,试问,这天下又还有谁敢去逆始皇的龙鳞呢?
对李阳来说,这是一个难题!
不过,虽是难题,但却必须得想办法去解决。
想到于此,李阳小心的道:“师兄鬼谷子,所学多为争霸之术,而在下所学为治世之术。争霸之术,善谋略,重战伐,以吞并天下为目地。而治世之术,善施政,重民生,以天下繁荣富强为目地。此,二者之大别!”
站在一旁的李斯,心里已是冷笑,这家伙,大胆哪,善施政,重民生,这岂不是在主张以儒家的仁义之学治国么?这可是与陛下的治理相悖,他这真是不怕死啊!
不仅李斯如此想,在朝的文武大臣此时都异样的眼神看向李阳。
每个人都知道,始皇最恨儒士,甚至为此,在前不久一口气杀了以扶苏老师淳于越为首的四百多名儒士,甚至还下令焚尽天下诗书,可见始皇恨儒家学说之深。
果然,嬴政听闻顿时不喜,眉头微蹙:“先生之言,难不成是说要让秦国,弃法从仁?”
李阳连忙道:“陛下误会了,在下所言之治世之术,并非是弃法从仁。不仅不弃法,反而要加强和完善律法,达到依法治国之目的。”
嬴政一愣:“哦?这么说来,先生亦觉大秦律法,于国之重要?”
李阳点点头,毫不质疑的道:“法,乃我大秦立国之本。自商鞅变法,这才有了国力壮大,实现了富国强兵,可以说,正是因为大秦有律法,这才奠定我大秦一统天下之基石。”
“好,说的好!”
嬴政大笑几声,然后叹道:“可惜啊,想我大秦之法,乃是富国强兵之法,天下却有人,对我秦律极尽诋毁,称秦律为暴律,称寡人之秦为暴秦!先生,你说这是为何啊?”
李阳赶紧道:“陛下,这便是在下之前所言及的,争霸之术,与治世之术的症结之所在了!”
“是何症结?先生快讲!”嬴政催道。
李阳一本正经的道:“正所谓,上马打仗,下马治国。争霸之术是为战,治国之术是为安。商鞅之法,为战时之法,法重律严,才可规军纪,增战力,以图争霸天下。但是,如今我大秦一统天下,百姓渴望安宁,若以战时治军严法来治理百姓,则太过严苛,是故才会被人称之为暴律。”
“商鞅之法,轻罪重罚,一人犯法,亲戚邻里都要连坐,使数十万人成为囚徒,死刑斩首者亦不计其数。如此下去,民不能安,国又少民,于国不利。若是轻罪轻罚,重罪重罚,一人犯法,独罚一人,如此律法依在,而守法之民又可得安,岂不乐哉?”
李阳可是记得很清楚,陈胜与吴广之所以会揭竿而起,就是因为下雨误期,而误期依秦法则当死,所以他们才被逼无路,率领约九百名役夫在蕲县大泽乡起事,是为大泽之变。
当时许多郡县的仕绅杀死郡守、县令,以响应陈胜,然后星火之源,瞬间燎原。
嬴政没有说话,而是沉思了起来。
这时,李斯却站出来质疑道:“这律法不严,何人会惧,天下岂不更乱?”
李阳反驳道:“治世之律法,一为保护守法之民,二为惩罚犯法之徒。若是我们这大殿中的百官是为一伍,其中一人犯法,而我等百官皆要连坐,那我等守法的百官白白守法,还有何意义?长此下去,何人又会守法?无人守法,这便是天下生乱之根源。”
“所以,治世之律法,要的不仅是惩戒犯法之徒一种目地,还要起到让百姓争做守法良民之目地。当天下百姓都明白,只要遵纪守法,便可保安稳太平,如此天下又有几人不会好好守法呢?这乱,这又何处来呢?”
李阳一番对律法的见解,说的是正气凛然,慷慨激昂。
作为大秦暴政的推手,李斯竟是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反驳李阳这套理论了。
因为他突然间发现,李阳所说的这番理论,似乎才是法治的精髓。
当然,嬴政也和李斯一样,初听不以为意,甚至也是觉得律法不严,不足以慑乱民。可是现在……他居然发现李阳说的这套理论,不仅极有道理,而且还无懈可击。
………………………………
第十一章 授爵拜相
嬴政是真的被李阳这番对律法的见解给惊住了,越听越觉得耐人寻味。
律法,用来惩治乱民的同时,是否真的能使百姓守法?这个问题在此之前,似乎根本没有人去认真考虑过。
因为自商鞅起,朝中上下,都以为只要用重法,世人必会在重典之下,不敢越雷池半步,而做一个守法之良民。
可是,现实的结果却并非是那样的。
相反,在大秦的重典之下,乱民不绝,天下对大秦律法莫不是怨声载道,骂之为暴律。可见世人并不愿守秦律之法,反而多视秦律为敌。
为何会这样?
今日李阳用朝堂之上的百官来举例,这让嬴政终于知道了答案,那就是因为秦律的连坐之法。
因为连坐之法,所以守法并不代表你就能安保太平,如此守法又有何意?世人又怎会守法?
就在嬴政细细思商消化这套理论的时候,李阳接着道:“在下有一事,欲问陛下。”
“先生有话,但说无妨!”
嬴政好奇的看向李阳。
李阳点点头,道:“在下欲问陛下,秦之律法,若只能起到治罚乱民的作用,那一百乱民,陛下杀乎?一千乱民,陛下杀乎?一万乱民,陛下杀乎?天下百姓皆是乱民,陛下还杀乎?”
一听这话,嬴政眼睛一眯。
一千他能杀,一万也能杀,可是杀光天下百姓,等同亡国。
天下连个人都没有了,他当这个皇帝又有什么用了?所以李阳这个问题,十分诛心。
嬴政脸色有些不好看了,沉着脸道:“先生,这是在说我大秦将亡不成?”
嬴政的不怒自威,让李阳也是心中一紧,连忙道:“大秦千秋万载,自是万世不亡。在下只是想说,律法若不能达到让民守法的目的,秦法再严,毫无意义,只不过是多杀些人罢了。但陛下是否想过,若秦法能让天下百姓守法,甚至爱法,护法,天下便皆是守法之民,如此,何愁我大秦不兴,何愁我大秦不能千秋万代?”
嬴政能横扫六国,完成大一统,实施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制度,自是足以说明他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君王。
所以,他自然一听就懂李阳的意思。
嬴政不由目光一亮,如果真的能让天下之人,尽皆守法、爱法、护法,那大秦的江山将真正的永固。
当下,他就不由深深的看了李阳一眼,这个人……当真非常人也!
李阳的这番对律法的剖析和见解,不仅让嬴政有眼前一亮,看到了律法治国的精髓,同时也让殿中的满朝文武大臣也是心中震惊。
李阳对律法有这样的领悟,和如此独到的见解,着实让在殿的大臣们感到吃惊。
如果在律法上面没有很高的造诣,是绝不可能将律法剖析的如何透彻的。
虽然大家心里都知道,李阳不可能是什么神仙的弟子,但是他对律法的独到见解,说实话,不得不佩服。
嬴政将李阳的话完全消化之后,然后望向李阳,道:“先生教我,要让天下百姓尽皆守法,爱法、护法,秦律该当如何?”
“该当公平!”
李阳伸出两根手指,干脆利落的道:“一,秦律当公平,护守法之民,惩犯法之徒,轻罪轻罚,重罪重罚。二,执法当公平,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犯法必惩,一视同仁!如此,秦律必深得民心,秦法必威严依旧!”
“好一个深得民心,好一个威严依旧!”
“先生,大秦律法之变革,寡人便拜托先生了!”
嬴政一声大笑,然后猛然起身,大手一挥:“赵高,拟旨!”
“先生李阳,献药有功,受侯爵,封为阳侯,世袭东阳郡!”
“黄帝置六相,尧有十六相,殷汤有左右相。秦自一统,治下九州,岂在殷汤之列乎?今增置中丞,左中右三相,同理万机!”
“阳侯精通百家学问,怀治世之能,今拜中丞相,赐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即日开府!”
“以上,昭告天下!”
顿时,一连下了三道旨意,一道封侯爵,一道置相职,一道拜相位,三道旨意,尽皆为了一人,这人便是李阳。
今日,李阳之名,必是震动天下!
李阳自然也是没想到嬴政会给他如此高的待遇,为了他,破例增设了一个中丞相的职位,此种恩遇,天下几人有过?
“臣,谢陛下!”
李阳深深一揖,感动的热泪盈眶。
今日他之所以在大殿上如此轻狂自大,甚至大谈秦国律法的弊端,其实主要是想看一看,这历史上记载的暴戾无道始皇帝,到底是不是真的一位天生的暴君,还是也像历代先秦之王一样,有着励精图治,变法图强的圣贤明君。
而现在,答案已是毫无疑问了……
世人都说始皇暴戾无道?
可是谁会知道,始皇之所以延用战时之法,实在是商鞅之法,于秦国功高至伟,没有人敢否定它的价值和作用,
特别是律法施行时间尚短,也没有人能像后世的李阳那样,懂得律法的精要。
当然,如果李阳也是生于这个时代,他或许也会像李斯他们一样,盲目的认为律法严苛,方能震慑万民,方能让人守法,于是不断的去完善这部战时律法,使得这部暴律的名目条款变得更加的繁多。
秦律猛于虎,此过记在始皇一人头上,实在过于冤他!
“众臣归位,陛下训示!”
就在这时,赵高手执托盘,立于嬴政身旁,高声呼道。托盘之上置一金印、紫绶。
顿时,文武百官,纷纷出列,齐聚于大殿中央。
而李阳,则是被众人有意让于最前。
嬴政高立于殿上,扫视群臣,从赵高手中接过金印紫绶,语气铿锵有力的道:
“朕,晓喻朝野!”
“今拜李阳,为中丞相,授金印紫绶,总领律政,推行律法变革!”
“凡坏我秦律变革者,无论公室宗亲,一律依法论罪!”
李阳连忙上前,登上玉阶,从嬴政手中将置有金印紫绶的托盘接过。
端着手中的托盘,看着那金印紫绶,李阳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激动和振奋。
他突然觉得,这盘托,有万斤之重。
之前,他编了谎言,说过大话,一切手段都是为了能得嬴政的重用。
而在这一刻,他是真的被嬴政给感动到了,心中一阵暖流。
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半年之久,其实李阳的内心是非常的孤独。
这个地方人地生疏,抬头看,看不到一个亲人,天天独游偶影,索居离群,以影为伴。
在苦徭的折磨下,在对自己亲人的思念中,他无数次在无人的夜里默默哭泣,甚至绝望到生出自杀的念头。
对他来说,这就是一个与他格格不入的世界。
他就是一个人,孤单无依。
而今日,他这颗孤单悲凉的心,却从嬴政这里感受到了温暖。
这不再只是一个相位,不再只是一枚金印,而是一种信任,一种托负,也是一份巨大责任!
在这一刻,李阳只感到一股热血涌遍全身,从未有过的热血豪情,油然而生。
他知道,嬴政给与的这份信任,足可以让他一展胸中抱负,这份信任,更是关乎着大秦的江山社稷,关乎着天下苍生的福祸,责任之重,自己性命都不可比!
退后几步,转身,李阳双目赤红,将托盘一举,无比振奋的呼道:“秦律变革,举国同心!国富民强,万世永存!”
顿时,朝中群臣,一同齐呼。
“秦律变革,举国同心!国富民强,万世永存!”
………………………………
第十二章 震动天下
听着满朝文武口中齐呼着的“国富民强,万世永存”,始皇帝也感到一阵热血沸腾。
自秦天下一统,登基称始皇帝之后,他几乎就很少有过像今日这种激动、热血的感觉。
曾几何时,他的志向是何其的壮哉。
身负秦国先辈们为时四百余年抛头颅洒热血未完成之使命,嬴政此生便是立志要不负秦国先辈,定要扫六国,平天下,建立一个王权霸业,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
为此志向,嬴政一刻都未敢停歇,加上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最后终于是扫平了六国,一统了天下,算是完成了秦国先辈们的使命。
可是,虽然天下一统完成了,但是太平盛世之志,对他来说却显得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六国初平,内忧外患,社稷维艰。
为了实现太平盛世之志,为了能让大秦万世永存,嬴政呕心沥血,用尽了办法。
北御匈奴,南攻百越,建长城,修直道,无一件是为了他自己,无一件不是为了切保国家之太平。
可是,做这些事情换来的不是美名,却是群臣的劝谏,苦诉百姓徭役之苦,换来的是天下人的唾骂,骂他嬴政为暴君。
嬴政心里苦啊,不过为了天下,为了大秦之社稷,他愿意背负这一切骂名,因为他知道,当匈奴冲进中原烧杀掳掠之时,那才是真正的天下之不幸。
为了构建盛世之基础,他实施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劳心费力。
天下初定,六国百姓其心不定,为了能定天下百姓之心,他重用儒士,朝廷为此还设博士院,甚至还让扶苏拜儒学大师淳于越为师,希望能借孔子的门徒们,来帮他教化安定人心。
可是,这些儒士不仅不为天下之太平计,去安天下百姓之心,反倒还叫着要恢复旧制,提议诸侯分封,其心岂不是欲让天下再次上演群雄割据,天下分裂之局?
为此,他杀了儒士,焚了诗书,天下尽骂于他。
天下如此乱象,他只得依靠大秦律法以维持天下不乱,可是,天下却又骂他嬴政心性暴戾。
天下人尽说苛政猛于虎,嬴政不是不知道。
但是嬴政没办法减轻赋税,没办法减少役夫,因为秦国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要做,他要确保大秦各大工程顺利进行下去,确保军队无忧,这些都是无奈的现实。
社稷如此,嬴政是真的累了,倦了,疲了。
天下之大,根本无人懂他、知他。
甚至连他自己的儿子,未来大秦的接班人扶苏都不懂他嬴政。
不知从何时起,嬴政心中已无当初立志之热血,太平盛世之志亦被现实消磨打败。
特别是今年,身患重疾,加上那三个诅咒怪事,他一度认为自己即将死去。每每想到建立太平盛世的志向未能完成,嬴政都觉无比的遗憾。
不过,随着李阳的出现,嬴政内心深处的热血又再次被点燃了。
李阳不仅献仙药救活了他,让他感觉天命依旧在助他。
而且今日李阳大谈的律法变革,以图国富民强之愿景,更是直击他的心灵。他突然发现,在这条志向道路上其实并不孤单,李阳之志,与他嬴政之志同道。
就是这一点,让他重燃了心中的志向,对打造一个太平盛世的愿景有了渴望和信心。
想当初秦国积弱,商鞅以一人之力,行变法便为先秦奠定了霸业之基础。而如今,这个李阳则是商鞅师父鬼谷子的师弟,其能力又岂是商鞅可比的?商鞅尚且能将积弱之秦变为强秦,如今有李阳,又何愁大秦不可昌盛?
“今有李卿,朕之壮志又有何愁!”
想到苍天派来了吉星辅佐于自己,嬴政顿感心情澎湃。
待到群臣的呼声落下后,嬴政满意的点点头:“律法变革迫在眉捷,还望诸位齐心。”
“臣等必是与陛下同心同德,共图大秦万世大业!”
群臣再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