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从献仙药开始-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一但保他,往后还如何治国乎?

    所以,此时的嬴政,真的有些心痛。这样的一个人才,为何会犯这样的糊涂呢?

    当然,嬴政是不太相信李阳会与商人勾结的,因为再多的钱财,也不可能与中丞相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位相提并论。

    大家从皇帝的话中也听出来了,如果李阳真的亏空了国库,皇帝不会再保他,李阳必死无疑!

    当然,李阳自然也明白,皇帝这是在替他担心。

    心中不由感动,抬头坚定的目光望向嬴政,信心满满地道:“陛下信臣,将平乱之事交于臣全权负责,臣绝不会负陛下之信任,以前不会,将来不会,这次也是不会。陛下若是担心的话,不妨移驾发改署,一起去亲眼看看那边的投标大会,若事实与臣之猜测不符,臣甘愿领亏空国库之罪!”

    看着李阳那坚定的目光,嬴政虽然也很想相信他,但……

    想到要相信商人不会趁灾敛财,要相信商人会懂得爱国爱民,要相信商人不再唯利是图……

    嬴政那是打死也不会信的。

    当然,如果嬴政相信商人,他当年也不会将六国十二万户富商强迫迁入咸阳城,此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更容易的监视那些商人。

    所以,他心中很后悔,后悔前几日将平乱之事交给了李阳。

    事到如今,嬴政只好叹了口气,道:“行吧,移驾发改署,如果你错了,朕绝不轻饶!”

    为了不引人注意,影响到投标大会的进展,嬴政还换成了便服,甚至让公卿大臣们亦是脱下了朝服,然后才往发改署赶去……

    与此同时,在发改署。

    发改署共有三个议事厅,此时都在进行着投标大会。

    此时已是结束了六个标段的工程竟标。

    这次的工程招标,定价之高,原本李斯还十分的担心,说实话,这次为了支持李阳,他甚至都做好了为此丢官罢爵的准备。

    不过,经过了六场竟标,他这颗悬在半空的心,总算是落地了。

    李阳说的没错,只要工程招标吸引的商人足够多,这些商人为了得到工程,就会相互竟价,只要还有利可图,便不会愿意空手而归。

    所以,六个项目下来,不仅将工程的承包价格降到了一个合理的水平上,而且为了拿下工程,商人还许诺下很多非常不错的承诺。

    比如,当价格压到了一个合理水平上,商人虽然不再在价格上面竟争了,但却会用其它的条件,来竟争中标的机会。

    为此,有的商人承诺雇用五万灾民,有人就会承诺雇用十万灾民……

    总之,就是尽一切手段,尽可能的拿下工程。

    这着实让李斯出乎意料,同时亦是无比感动,对李阳再次佩服的五体投地。

    能用工程投标,来彻底的解决饥荒问题,而且还让商人们如此的积极参与投入进来,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办得到的。

    此时,三个会场,开启了新一轮的投标大会。

    两个长城项目,一个秦陵项目。

    三个议事厅,都聚满了报名竟标的商人。

    因为这次长城、秦陵和阿房,总共只放出了一百多个工程项目,所以对于咸阳城十二万户富商来说,显然是僧多肉少,几百商人,竟争一个工程,其竟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与此同时,嬴政穿着便服,也带着一群公卿大臣来到了发改署,悄悄地走进了其中的一个议事厅。

    原本就聚集了近两百多人的议事厅,此时又挤进一群公卿大臣,整个议事厅可谓是到了人满为患的地步了。

    看着投标会场,聚集着这么多的商人,嬴政摇头苦笑,心中鄙夷。

    眼前这番情景,好比是狗闻到了屎,全往发改署这里蜂拥而至了,都想来抢一口吃的。

    哎,李阳真是败家啊!

    想到这里,嬴政更是心中叹息。

    “诸位安静!”

    就在这个时候,只见主持此场投标的主官,在台上伸手压了压,以示大家安静。

    待议事厅安静下来,他便介绍道:“此次竟标工程为长城七标段,位置于固阳县,全长二百里,招标价一百二十万金。”

    众人一听到这里,都显得无比兴奋,跃跃欲试了。

    当然,嬴政及一帮公卿大臣听闻此话,却是吁声一片。

    一众文武大臣,也都是面面相嘘。

    一百二十万金,这价格也足足比正常成本翻了一倍呀!

    此时,已经有人在心中冷笑了,就等着看李阳的乌龙大笑话。

    嬴政也是无比的心塞,这可都是大秦国库的钱粮啊。

    这时,他是真的憋了一肚子的怒火,就等着看这场投标的结果究竟会是如何了。

    只要投标的成交价太过份了,他便立即治罪李阳,同时下旨中止投标之事。

    “具体工程验收标准,诸位手中的工程承包契约的责任状上已有详细说明,总而言之,偷工减料者,杀无赦!”

    主官掷地有声的说完这话,主官便敲了一下锤,宣布道:“现在开始竟标!”

    “咸阳王氏盐行,一百一十万金!”

    “咸阳柳氏茶行,一百万金!”

    “我张氏粮行,九十万金!”

    “我罗家出价八十万金!”

    “…………”

    “我说诸位,你们能不能拿出点诚意来呀?此次工程招标,乃是为了解决饥荒问题,为国解忧,亦是为了天下苍生,你们的良心呢?我李氏米行,出价六十五万金,另外承诺雇用灾民人数,不低于十万数!”

    “你李家很了不起吗?难道就你李家有本事解决饥荒问题?”

    这时,一名青年不爽了,直接仰头道:“我罗家出价六十万金,承诺雇用灾民人数不低于二十万数。另外,大秦各郡,我罗家皆有商行分店,可在大秦各郡同时大规模的雇用灾民,送往长城工地,而且,只要这些青壮劳力前往工地,他们家中的老弱可得到我罗家在当地的商行预付钱粮,可解灾民家中老弱燃眉之急!”

    李家一时语塞,因为他罗家的生意主要在咸阳经营,确实无法做到罗家的这一点。

    主官见会场无人再出竟价,于是寻问了三声,最终落锤:“长城七标段,固阳县长城二百里工程项目,咸阳罗家中标!”

    随着“啪”的一声落锤,整个议事厅中的商人,纷纷叹息连连,满脸遗憾失落之色……

    而与此同时……

    嬴政及那一百多位文武大臣,则全部都傻了!

    一个个瞪着眼睛,张大了嘴巴,满脸不敢置信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已是完全惊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众人面面相嘘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的懵逼!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句话……

    谁能告诉我,刚才到底发生了什么?

    ………………

    PS:一百章了,白天上班,晚上码字,好不容易啊。谢谢大家的一路陪伴,也谢谢所有打赏及为本书投推荐票的朋友。
………………………………

第一百零一章 滚

    ????

    嬴政与一众文武大臣望着眼前的惊景陷入了沉默……

    大家互相对视一眼。

    “这……这投标大会怎么一下子就结束了,尔等有听清楚他们说了些什么吗……”

    “陛下,虽然臣也还没反应过来,投标就结束了,但是,臣还算是听清楚了一些。那些商人好像都十分的爱国爱民,争着抢着压价要为我大秦解决饥荒问题!”

    嬴政:“…………”

    原来这一切真的不是在做梦!

    一众人全都一脸古怪的望着眼前这些商人,简直不敢相信!

    这些商人怎么会变得如此的爱国爱民了?

    一百二十万金的招标价格,眨眼间就被他们压到了六十万金。

    六十万金啊,价格整整压了一倍。

    嬴政立即问治栗内史,道:“纪偕,如果按正常成本,固县的长城需要多少钱粮?”

    纪偕还有些失神,听到这话才回过神来,赶紧回道:“回禀陛下,固县的长城共二百里,成本大概需六十万金。”

    六十万金?

    这不等于是说……他们竟是将工程的价格压到了成本价,而且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饥荒的承诺……

    嬴政惊呆了。

    这还是自己印象当中的那些唯利是图的六国商人吗?

    纪偕道:“当然,如今饥荒大灾,雇佣灾民,六十万金承包固县长城工程,亦是有不小的利润可图。只不过……他们会自愿将价格压到这样一个合理的水平上,还积极的提出各种解决饥荒的办法,着实令人出乎意料。”

    众人当然知道里面还有利润,但是这个利润却已经十分的合理了,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真的是在为大秦的饥荒,使出了浑身解数。

    这时,那个中标的罗家商人和与他竟标的李姓商人正巧从众人身边经过。

    只听见罗姓商人不满的道:“李老板,你太不地道了,竟然也来跟我罗家竟标!怎么样,还不是败下阵来了!”

    李姓商人不高兴了,一脸不爽道:“罗兄这话说的,身为大秦商人,毕竟我李家也是有尊严的好不好,值此国难当头,我李氏米行岂能弱了威风?而且,你罗家一张口就承诺雇用二十万灾民,还预付钱粮,哈哈,你罗家有这么多米吗?”

    罗姓商人一愣,赶紧扮上一张笑脸:“哈哈,李老板,不,李兄,李爷,这次解决饥荒还真是少不了您,来……咱们赶紧找个地方谈谈米价呗!”

    这时,嬴政赶紧拦下姓罗的商人,想问问他刚才出的价格已经比人家低了五万金,为何还愿意承诺给灾民预付钱粮?

    “请问这位罗兄……”

    “滚!”

    罗姓商人正眼都不瞧他一个,直接朝李姓商人追去。

    嬴政:“…………”

    文武百官:“…………”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

    议事厅门外还传来罗姓商人的声音:“李爷,等等啊,咱来谈谈粮价啊,一切为了灾民嘛……”

    所有人都惊呆了!

    嬴政伸出去准备拦人的手,还僵在了半空中,傻傻地望着早已跑出去的罗姓商人,一时都没反应过来,刚才发生了什么。

    当然,如果那罗姓商人知道刚才对秦始皇骂了一声“滚”,不知道会作何想?

    估计这个逼,他能吹好几辈子!

    “咳!那个什么……我们再去隔壁看看……”

    嬴政尴尬地一匹,转身朝另外一个投标会场走去。

    大家面面相嘘,然后也赶紧跟了上去……

    嬴政还是不太敢相信,这会是真的。

    要是真的,那这些商人就真的太值得褒奖了。

    而一众文武大臣,也是如此。

    特别是冯去疾一党,显然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亏空国库、官商勾结,这些罪名本来都是妥妥的,结果现实却会变成这个样子?

    这可是妥妥的打脸啊!

    冯去疾等人,只能祈祷这只是个特例,或许另外一边的投标大会,就不会是这样子的情形了。

    果然,众人跟着嬴政转身进到另一个会场,就发现这个会场的气氛就不对劲。

    冷清!

    实在是太冷清了!

    整个诺大的议事厅,原本可容得下两三百人,如今只不过才十几个商人。

    看到这一幕,冯去疾一党眼睛都亮了,如果说上一场的投标价格之所以会压得那么低,是因为竟争的商人太多了,为了能够吃口肉,大家一拥而上相互竟价,那么这一场的投标,恐怕情况就会完全的逆转了。

    十几个商人而已,这竟价又能激烈到哪里去?

    就连嬴政都一阵眉头直皱,转头对身边的李阳道:“李阳,看这架势,这场投标恐怕不乐观啊!”

    李阳笑了笑:“陛下,这场投标虽然人是少了些,但……恐怕成交价格亦会极为合理。”

    “哦?”

    嬴政眉头微微一挑,看了一眼李阳,怀着好奇心道:“那就等着看看结果吧!”

    经过上一场的投标,此时嬴政已经不敢轻易对李阳下断言了。鬼知道他说的会不会又是对的,毕竟这家伙办的事情总是那么的令人出乎意料。

    一众文武大臣,也是没有谁再出声否定李阳了,万一这次的投标结果又是低价,岂不打脸?

    于是,大家都满怀好奇的等待着。

    很快,一名主官就从外头走了进来。

    主持这场投标会的主官是李斯,因为这是这次工程招标里面最大的一个工程项目:骊山秦陵。

    像阿房和长城项目,都是将整个项目拆成了数个小项目。

    比如长城,拆成了若干个标段。

    而阿房宫的工程,也是拆成了好多个小项目,有各种材料方面的承包项目,也有工程施工方面的项目。

    而骊山秦陵则不同,因为秦陵牵涉到皇帝的切身利益,为了责任制的清晰明了,所以整个秦陵工程并没有再做分拆,而是以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进行招标。

    也正是因为如此,要想吃得下这个大工程的商人,说实话整个大秦也没有几个人有这个实力,这也就是为何这场投标大会,会寥寥十数人的原因之所在。

    李斯一站到台上,就看到了站在议事厅后面的嬴政,及一众大臣们。

    不由一怔,就想下来见礼,不过嬴政对他伸手压了压,示意让他不要声张。

    李斯会意,心里自然明白,皇帝这是要亲眼见证这场投标会了。

    皇帝亲临现场,李斯还是难免激动,这说明此次的工程招标在皇帝心中无比重要,只要这事办得好,发改署必得到皇帝之倚重,真正的成为朝政之核心机构。

    明白这次的招标大会,事关重大,李斯也不敢怠慢。

    环视了一圈台下的十余位商人,这才开口道:“诸位,此场投标大会,为骊山秦陵项目,详细的工程要求及验收条件,已经发放到诸位的手中了,此,本相便不再赘述。”

    “骊山秦陵项目,预计两年内必须完工,招标总价二百万金,现在开始竟标!”
………………………………

第一百零二章 扭曲的心灵

    “…………”

    寂静!

    整个议事厅内,安静的十分可怕,竟是没有一个人出价。

    这是……什么情况?

    难道有一百万金利润的工程,竟会没有人感兴趣的吗?

    嬴政等人都有些懵逼了!

    这里的气氛,跟刚才隔壁那边完全不一样啊。这区别,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刚才隔壁那个固县长城的工程,总共才六十万金的利润,两百多位商人争相竟争,最后愣是把工程总价压低到了正常的成本价了,而这里呢……

    总价两百万金的秦陵工程,其中利润就有一百万金,这十几位商人竟是没有一个人出价的,这……真是活见鬼了!

    台上的李斯也很懵逼,眼前这一状况,跟想像当中的不一样啊。

    上午已经举行了六场投标了,每场都是激烈万分,大家使出浑身解数参与竟标,而这场投标,是所有项目当中最大的工程,也是利润最高的工程,原本还以为,大家会如前几场一样相互竟价。

    然而……

    这场投标,开局却是这样一个鬼样子。

    李斯冷汗都急出来了,要知道这场投标可是皇帝亲临,就站在大厅里看着呢。

    更让他害怕的是,这样一个冷场的局面,如果接下来一个人出价,其它人不去竟价,那这高昂的招标价格,就等于是亏空国库,那自己可就真的要完蛋了!

    “咳,大家请竟价啊!”

    李斯尴尬地看了一眼皇帝,然后赶紧对台下的十几位商人催促道。

    然而……

    那十几个商人,依旧没人出价。

    只见这十几个商人虽然个个都跃跃欲试,但又却是露出了欲言又止的样子。

    他们十多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全都将目光纷纷望向了坐于前排的一位富商身上。

    显然,之所以大家都不开口竟价,全是因为坐于前排的那个人造成的。

    不仅是李斯,这下就连嬴政和一众文武大臣们都看出来了,这场秦陵项目的投标,这是有人在违背公平竟价的原则,试图不让其它竟争对手说话,以此直接拿下两百万金的秦陵工程啊。

    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只要没人跟他竟价,最后他就可以报价两百万金一分不少的拿下这个项目。

    嬴政的脸色,当时就阴沉了下去,眉头微挑,望向了坐于前排的那位商人。

    而冯去疾等人,此时却两眼放光,因为他们一眼就认出了坐于前排的那个商人,此人就是秦国首富,与李阳有莫大关系的富商巴适!

    是的,当初李阳官拜丞相时,一众文武大臣可是去过天下居为李阳道贺,所以大家都见过此人。

    官商勾结!

    这下可真是妥妥的官商勾结,不可能有错了啊!

    一个商人,哪怕它是秦国的首富,那也不可能让其他富商不敢竟价呀?

    此时,就算是傻子都知道,这肯定是李阳在和巴适官商勾结。

    也只有他李阳有这个震慑力,能让其他商人不敢开口竟价。否则,这么大利润的一个项目,其他的商人怎么可能会跃跃欲试,却始终没人敢竟价呢。

    这一下,不仅冯去疾一党,望向了李阳。就连其他原本保持中立的大臣,也都惊愕地望向了李阳。

    大家都感觉无比的吃惊,这李阳怎么会胆敢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嬴政自然察觉到了众人的异状,眉头一皱,问道:“尔等识得那人?”

    冯去疾赶紧答道:“回禀陛下,那个人正是御史们参奏与中丞相勾结的那个大秦首富,巴家的家主巴适。”

    嬴政一惊,一脸不敢置信的转头望向了李阳,深深地看了一眼他,然后将目光移向了那个商人巴适的身上。

    虽然嬴政一句话也没说,那是大家都知道,这一次皇帝相信了御史们的话,因为眼前的事实已经证明了一切。

    而现在,皇帝只是在等,等着那个叫巴适的商人,报出他的竟标价格……

    然后,一切都将结束!

    此时,所有人都望向了那个秦国首富,巴适。

    也就在这个时候,巴适等了一会儿,见无人报价,于是终于动了,他起身了。

    回头看了身后的那十几名商人,然后拱手笑道:“诸位怎都不竟价?”

    十几位商人纷纷拱手,笑呵呵地,一脸恭维之色。

    其中一位富商笑道:“今日这场投标有巴兄在,自然是巴兄先竟价了,如若我们还能往下竟价,再论吧!”

    “是啊,巴兄不先报价,我等竟价也是徒劳。”众人连连点头。

    巴适叹了口气:“行吧,那巴某就不客气了,我只报一次价,只要诸位觉得自己亦有能力继续竟价,这项目我巴某便拱手相让。”

    话落,巴适这才转头看向台上的李斯,掷地有声地道:“大秦巴氏商行,竟价九十五万金。另外,巴氏商行承诺,此次饥荒当前,工程雇用灾民人数不低于五十万。中标之日,便立即启动振灾行动,由巴氏商行在大秦各郡分店,立即着手遣送灾民前往骊山皇陵,并预付钱粮,以解灾民家中老弱妇嬬燃眉之急。”

    铿锵有力的说到这里,巴适转头扫视了一眼众人,笑着伸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诸位,现在你们可以开始竟价了!”

    众商人:“…………”

    嬴政:“…………”

    文武百官:“…………”

    整个议事厅内,一片寂静!

    此刻,所有人都惊得张大了嘴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特别是冯去疾等人,更是完全懵了,这和想像中的完全就不一样啊!

    此时,他们就像是吃了苍蝇一样,脸色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怎么会是这样?

    不是没有人敢和他竟价的吗?

    那为什么巴家还要报出这样低的一个竟价?

    这一幕,直接把冯去疾的鼻子都惊歪了,甚至扭曲了他的心灵。

    没有一个人竟价,巴家却报价九十五万金?

    比正常成本价还低了五万金!

    苍天啊,这个世上的商人,心灵都扭曲了吗?要不然,怎么变得这么有良心了?

    ………………

    PS:推荐一本历史小说《医品驸马爷》,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

第一百零三章 商人之觉悟

    就在大家震惊无比的时候,那群商人也炸锅了。

    九十五万金,这等于利润被压到了极点,可赚到手的所剩无几了!

    “巴兄,你……你这竟价,毫无利可图啊?”

    “是啊,虽然眼下雇用灾民,成本极低,但秋收将近,秋收过后,人工成本就要恢复正常,而且秦陵伤亡事故频发,安家费亦是不少的一笔,你这……所图为何啊?”

    “…………”

    一众商人,一脸的懵逼,完全傻眼了,一时之间诧异纷纷。

    这也不怪他们会诧异,虽说大家拼着抢着提出各种解决饥荒的优势,看似是为了国家,为了灾民,慷慨激昂的在争抢这些工程。实则,他们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前面有一场投标会,一个八十万金的阿房石材承包项目,有人竟价五十万金,另一个竟价五十五万金,但是却给了一系列解决灾民的承诺。结果,那个项目竟是让后者中标了。

    也就是说,大秦之所以会愿意将这些国家工程拿出来交给商人去做,说白了就是为了让他们解决眼前的饥荒困局。

    如果只是单纯的竟价,并没有取胜的把握,相反,如果你更有优势解决灾民问题,哪怕竟价稍高,这些工程都更容易中标。

    只不过……就算如此,那也得给自己留着利润啊。

    每个商人争着抢着这些工程,不就是为了在这些工程上面分一杯羹么?

    嬴政及文武百官,也纷纷诧异地望向巴适,很想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哈哈!”

    只见巴适爽朗的笑了两声,拱手道:“谢谢诸位关心,实不相瞒,此次我巴家竟标,是响应中丞相之号召,当此大秦灾荒之年,大秦商人须众志成城,为国解忧。中丞相曾说,没有国家,哪里有家,没有太平,哪里来的经商环境。一个人,一个群体,其地位之高低,唯看他为国家、为社会贡献之价值而论。”

    “故而,当此大灾之时,国库空虚,唯我等商人略有钱粮,此时若不出力,不为大秦、为社会发挥作用,何谈提升商人之身份地位乎?岂不坐实了唯利是图之奸商之名了?所以此次竟标,我巴家实则纯粹是为我大秦,为天下灾民,尽我微薄之力,亦是向天下为商人正名,故而我巴家从未想过要在此中谋利。”

    一众商人听完此话之后,全都沉默了。

    是啊,商人之地位,极为的低下。

    自商朝时期,就有了专门做买卖赚钱的商人群体。周朝灭商后政府允许商朝遗民继续做买卖,并称之为商人,当时商人受严密监视。

    其后商人地位一度有提高,但商鞅变法时期,秦国严厉打击商业,借此提高农业的地位,直至现在一直沿用重农轻商的政策。

    所以,商人群体地位在政策打压下,经商被世人视为贱业,商人亦被视为利字当头的奸商小人。

    一直以来,商人们梦寐以求的其实并不是钱财,而是想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比如吕不韦,就是其中最好的例子。

    但是,虽然吕不韦后来高居相位,但商人之身份地位依旧没有丝毫提高。最后,就连他自己都落了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而这一切,实则是因为吕不韦只是为了他自己的地位,而不是为了提高天下商人的地位。

    而要真正提高商人的地位,就如巴适所讲的那样,唯有商人自己发挥出对大秦,对社会的巨大作用,如此才是真正提高商人之地位的办法。

    当然,这些实质道理,也是在竟标之前,李阳告诉巴适的,要他以极低的价格竟标,将来才有更加广阔的前途。

    “一个人,一个群体,其地位之高低,唯看他为国家、为社会贡献之价值而论……”

    众商人在心里重复着念叨此话,最后所有人都心中一震,突然双眼一亮,这时他们突然才恍然发现,原来商人之所以无法提升地位,实则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眼下,因为世人视商人不事生产,只是贩卖为利,故而对国家,对社会来说毫无价值。而眼下确实是商人发挥巨大作用的机会。

    为国,为灾民解忧,还有什么比这更能体现价值的事情乎?

    想到这里,一众商人纷纷拱手,齐道:“巴兄至理名言,我等受教矣!”

    巴适拱手回礼笑道:“此至理名言,皆出自中丞相之口。”

    众人赞道:“中丞相真是独具慧眼,洞如观火,清源正本,直击事情本质,让我等有一种拔云见日之感。我等商人,确实应该尽量发挥价值,以体现商人于国家、于社会之作用。”

    商人地位之低,世人鄙视,这些只有商人自己能切身体会其中难言之苦。这其实就好比是解放初的地主们一样。眼下的商人,被迫迁到咸阳,被国家严密监视,被百姓鄙视,只差没有“斗地主”了。(PS:这也是第三章巴家会用五成股酒楼的股份笼络主角的原因,被很多人抨击为毒点,我真搞不懂,都沦为被监视,连家产都要造册登记的地步了,商人为了自保,怎会不愿意拉笼一个有可能成为权臣的明日之星,好比解放初之地主的地位,哪个地主不想有一个权力中心的人保护呀?)

    这样一个被国家,被人民都敌视的身份地位,可以说,提升商人这个群体的地位,是每个商人梦寐以求都想去实现的事情,为此也愿意付出一切。

    一位商人叹道:“此次项目我等倒是无力与巴兄相争了,只能看看后面的项目,能否拿下一二,也好为大秦,为天下尽些绵薄之力了。”

    “是啊,此秦陵项目,我等便不与巴兄相争了。”众人纷纷点头。

    巴适笑道:“此次国家工程,总共不过百余,而我咸阳城之富商,便有十二万之数,能竟得项目者,千人里只一人也。不过,中丞相也说了,项目虽百余,但实则十二万富商,人人有份。”

    “哦?巴兄此话怎讲?”众商人不解道。

    巴适道:“我巴家得了秦陵项目,难道真可一家完成否?非也!雇用五十万灾民劳力,粮需否?菜需否?石料需否?工具器械、盐铁需否?但凡诸位经营之货物,皆必不可缺。用中丞相之言,我等皆是大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