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从献仙药开始-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他真的有这般神通本事,那他就是神仙了,岂会是一个凡人?

    可是,如果他不是算出来的,他又是怎么知道这一切的?

    难道……这都是他推断出来的?

    大家眉头一皱,可是却依旧想不通。

    如果就是通过近日之事,因为跟年前的三件怪事手法如出一辙,他就推断出年前的三件怪事是赵高所为,这推理能力确实非常的厉害,可是就算再厉害的推理能力,你也总不可能把赵高没有实施的计划也推断的一清二楚吧?甚至连赵高心里的想法念头都推断得出来?

    众人苦笑,经过了一番揣测,他们发现,自己依旧想不明白,这一切李阳到底是怎么知道的。

    这一刻,每个人都有一种自己的脑子根本就不够用的感觉。

    此时的赵高,倒是没有反驳,因为事到如今,反驳对他来说已经毫无意义了,他只是心中愤恨,如果不是因为这个李阳,年前他谋划的那一切早就成功了,又怎么可能会落得今天这样一个下场?

    这一切,全因李阳,就好像他就是上天派下来的克星,专克他赵高。

    任自己是多么的老谋深算,任自己的计谋做的是多么的天衣无缝,对上这个人,这一切计谋都是显得那么的无用……

    说实话,赵高真的非常恨李阳。

    此恨,已是入骨!

    此恨,纵是下九泉,亦是难消!

    想到这里,赵高气到浑身发抖,指着李阳,咬牙切齿道:“你,都是你,若不是因为你,我……我赵高岂会有今日之下场!啊~”

    说到最后,赵高仰天一嚎,接着突然一口老血喷了出来,然后一头栽到了地上,一动不动。

    皇帝嬴政看到这一幕,对身边一名宫人招了招手,宫人赶紧小跑着去到赵高身前,用手放到鼻前一探,抬头道:“陛下,他……气绝而亡了!”

    嬴政听到这话,挥了挥手,然后下令道:“廷尉听令,赵高谋反,罪不容恕,灭其九族,其身……抬出去腰斩!”

    是的,对于嬴政来说,赵高虽然气绝身亡了,但是不砍他一刀,难解心头这愤怒,所以就算他已经死了,也要将尸体给腰斩成两段。

    接着,嬴政又扫了一眼吓得颤颤巍巍的阎乐和王凌二人,继续道:“阎乐,亦腰斩,夷九族!王凌,夷三族!”

    阎乐一听,顿时两眼一翻,吓晕了过去。

    而王凌则伏在了地上,呼了一声谢陛下。

    是的,对于太史令王凌来说,自己犯了如此谋逆大罪,皇帝仅夷他三族,他是真的感念皇帝对他的宽容。

    顿时,几名禁军便将阎乐、王凌,还有赵高的尸体架了出去……

    此时,整个大殿,文武百官噤若寒蝉,没有一个人敢出声说话,就连李阳都是退回班列当中,保持不语。

    大家都知道,还有一人没有发落,此人便是公子胡亥。

    牵涉皇子,谁敢多言?

    整个麒麟殿,安静的可怕!

    “将公子胡亥贬为民,让他去过普通百姓的生活吧!”

    这凝重的气氛,足足持续了好几分钟,这时殿中才响起了嬴政的声音。

    嬴政他似乎经过了良久的思想斗争,最终还是对自己的儿子下不了杀手,哪怕这个儿子为了储君之位,甚至对他这个父亲起了弑父之心。

    但作为一个父亲,嬴政还是不忍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子,他现在就是不想再见到这个儿子,一辈子也不要再见了,就当从没有过这个儿子。

    是的,嬴政这次是真的透骨酸心,椎心泣血,极度的悲伤。

    在这一刻,他就好像突然老去了许多岁,再也无心今日之早朝了,起身对廷尉蒙毅挥了挥手:“去吧,去给他传朕的口诏吧!”

    “诺!”

    蒙毅领命,转身退出了麒麟殿,往公子胡亥府赶去……

    嬴政仰天叹了口气,也无力的转身离开了麒麟殿,孤独落寞的样子,竟是让人看着有些心疼。

    皇帝走了,今日的这个早朝,自然也就散了。

    不过,大家都并没有立即散去,而是都不约而同的转头看着李阳,眼神当中满是没有缓过劲来的震惊和敬畏。

    就是这个年轻人,举手之间就把皇帝身边最亲近的宠臣给打倒了,就是这个年轻人,仅用两天的时间谋划,便结束了这场持续了数年之久,明争暗斗的太子之争,让胡亥输成一无所有,甚至差点连小命都不保。

    在此之前,李阳在大家的眼里,他只不过是一个极有才华和智慧的人,仅此而已。甚至很多人觉得此人年纪太轻,阅历浅,能有今日之地位,一是靠献药之功,二是靠才学,唯他懂律法之精髓,三是靠聪明,比如之前可持续性发展战略,还有造纸之事。

    可是,经过今天之事,大家才发现,他们之前居然全都看走了眼,而且还看得是大错特错。

    这哪里只是一个仅有才学和聪明的人呀,分明就是一个足智多谋,深藏不露的恐怖之人。

    其智谋、诡计和心思,简直到了深不可测的地步,以至于骗过了所有人的眼睛,就是连老谋深算的赵高都是栽在了他的手中。

    嘶!

    想到于此,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今天他们方才发现,这个年轻人,其实比赵高还要危险。

    这时,李斯转头看向冯去疾,傻傻地来了一句:“冯相,你之前讲,他曾说弹指之间,便叫赵高灰飞烟灭……”

    “………”冯去疾。

    他现在是真的被李阳惊地目瞪口呆了。

    为什么每次大家以为这个家伙要完蛋了,他却总能起死回生,转危为安?

    而且每次的结果都是叫人大跌眼镜,这是人干的事吗?

    每个弯都转得这么急,有没有考虑过大家的感受!
………………………………

第八十三章 太贱了

    PS:看了很多人的评论,有部分读者将新法废连坐,与诛族罪一概论之,不得不解释一句。

    其实连坐和诛族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连坐是普通刑律,比如一人犯法,同一个队伍,或邻居不管知情与否,都要受到牵连受罚,这就是连坐。而诛族,这是属于谋逆、造反之类的大罪,而且是死罪,只诛杀犯人亲属,不责周围的邻居之类的,或不责同一个队伍里的其它人。

    这就是为什么新法废连坐,并不妨碍诛九族或夷三族。废连坐,说直白一点,就是让法律更公平,诛族罪是为了让人不谋逆造反,两个概念。

    还有夷赵高九族之事,虽然他是皇族,但只要往上三代,跟嬴政不是同一条支脉的,对嬴政来说,灭了赵高那条支脉,根本就不会放心上,要知道历史上的胡亥,连自己二十多个兄妹都能杀光。

    ………………

    书归正转!

    赵高倒台,胡亥被贬,此事自然是震动朝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更让朝野上下感到惊愕的是,做到这一切的人居然是一个年不过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刚刚入朝的中丞相李阳是也,这简直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

    就连咸阳城的商人,巴适听闻到这个消息,都是惊得目瞪口呆,感叹一句:“公子之智谋手段,真是深藏不露,其心思之深,不可测也!”

    每个人都知道,赵高不同于李斯、冯去疾等外臣,赵高是宫里的近臣。

    历来,无论在哪个皇帝的眼里,外臣始终是外臣,而宫中身边的近臣宦官,却是真的当成了自己最为值得信任的人。

    一个刚入朝的外臣,在朝中毫无背景,更无深厚家世,却将皇帝身边秉笔兼监印的宦官赵高给打倒了,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二十二岁入朝,拜相封侯,开府变法,成为自古以来年龄最小的丞相。

    入朝不足半年,一举打倒赵高一党,结束秦朝储君之争。

    这一事件,载于史册,后世史称“弹指定储位”,被后人津津乐道,由此编成的戏文更是版本众多,令后世无数人称赞李阳的足智多谋,及其神机妙算之本事。

    当然,这一“弹指定储位”历史事件,更是千年后,秦史正剧的必演桥段,中学生历史答卷上必考之试题,甚至很多网络小说作家们,还将主角穿越成赵高,试着与历史中的李阳斗法,以博小说之爽感。

    当然,后世的这些事情,李阳是不可能知晓的。

    此时的李阳,除掉了赵高后,倒是一时朝中无人敢招惹他了。

    赵高厉害吧?

    厉害到连冯去疾和蒙恬联手都无法打败的人,最后还不是栽在了李阳的手里了?

    这个时候,谁要是还敢轻易的去招惹李阳,这不是脑残就是大傻逼!

    中丞相府。

    “太傅,学生扶苏,谢太傅替大秦除去奸臣逆贼!”

    李阳散朝后,前脚刚回到丞相府,后脚扶苏便赶了过来,对着他便拱手深深一揖。

    经此一役,李阳在扶苏的眼里,已然是当成了神一般的存在。

    之前,李阳立新法,轻徭役,发明造纸术,在这些方面反映出来的治国才能,就已是让扶苏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了,如今这次和赵高一役,在扶苏更是对他佩服到了极点。

    在他扶苏的心里,已是完全的将李阳奉若神明一般膜拜了。

    弹指之间,便叫赵高灰飞烟灭……

    这句话,日前听到自李阳口中说出,自己还以为那只是他喜爱吹牛皮说的一句玩笑话罢了,可是,事情的结果真的是如他所说的那般,直接一个将计就计,就将赵高这个奸臣逆贼给铲除了,这世上简直就没有谁能比他更厉害了。

    心中震憾,扶苏看向李阳的眼神,都变得高山仰止一般,带着满满的仰慕。

    李阳笑了笑,道:“谢本相替大秦除奸臣?怎么……难道就不谢本相替殿下你赢得了这盘储君之争的棋吗?”

    扶苏一笑,赶紧再次一揖:“学生自然亦是万分感激!如果没有太傅,也许将来的大秦江山,说不定就会落入亥弟与赵高这些人的手里,他们连弑父、弑君之事都敢做,大秦若是落入他们手里,大秦危矣。”

    说到这里,扶苏一脸敬佩的看着李阳,道:“好在太傅您料事如神,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今日竟是将他们的狼子野心一一揭露,更是一举将他们铲除干净。学生此刻,对您的敬仰那真是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犹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也!”

    一旁的李由翻了个白眼,扶苏这货竟抢了自己的台词,于是只好赶紧也道:“俺也一样!”

    “…………”李阳一脸黑线。

    这两个家伙,越来越贱了!

    完全到了不要脸的地步……

    李阳反手就……又是一个爱的抱抱,夸道:“不错,殿下也学会拍马屁了,说明你这段时间还是有长进的,不似以前那般死板了。哈哈……”

    扶苏嘿嘿一笑:“都是跟李由学的。”

    李由骄傲道:“我是跟中丞大人学的!”

    李阳一愣,这么贱也敢说是跟自己学的,那岂不是在说他李阳其实比他们更贱?

    想到这里,李阳脸一沉,指着李由,道:“你,罚你中午不得吃饭!”

    李由都傻了,问道:“大人,这……为何啊?”

    李阳道:“你那么贱,也敢说是学的本相,不该罚么。”

    “…………”李由都震惊了!

    这都什么狗屁理由啊,神经病啊,简直就没天理啊!

    一旁的扶苏却是笑得捂起了肚子,这家伙拍马屁,结果拍得连午饭都没得吃了,这确实让人忍禁不住想笑。

    然而,这时……

    李阳觉得扶苏笑的也太贱了,于是道:“你笑什么,跟他一丘之貉,中午也别吃饭了!”

    “…………”

    扶苏的表情瞬间凝固。

    …………

    与此同时,冯府。

    冯劫散朝回到了家,难掩心中的兴奋和激动,找到父亲冯去疾道:“父亲,这下好了,赵高一党尽皆铲除,胡亥亦被贬为平民,长公子的太子之位指日可待……”

    话还没讲完,冯劫却是一愣,因为他发现自己的父亲,并无半点兴奋和高兴的样子,反而是眉头紧锁,满脸的忧色,似有什么难言的心事。

    “父亲,今日赵高、胡亥尽除,父亲为何不喜,反忧?”冯劫皱眉问道。

    冯去疾抬眼看了一眼冯劫,眼中带着深意,叹气道:“你真的就这么开心?”

    冯劫一时问得一头雾水,道:“父亲和蒙恬将军,与赵高明争暗斗多年,如今赵高一党终于除去,难道这不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吗?”

    冯去疾略有失落的叹了口气,苦笑道:“冯儿啊,你还是太过天真了。”

    冯劫懵了!

    完全就搞不懂这是个什么情况。

    见冯劫一头雾水的表情,冯去疾也不多绕弯子了,直言问道:“为父问你,李阳此人比之赵高,谁智高一筹?”

    “自是中丞相智高,中丞相发明造纸术、风筝,还有前些时日想出来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皆说明中丞相此人智慧卓绝,有着通天之智啊。”冯劫当即答道,眼中还带着几分崇拜之色。

    冯去疾又道:“李阳此人与之赵高相比,谁计高一筹?”

    冯劫想了想,又答:“论计谋心思,在此之前,儿定会说中丞相与赵高完全不可比,可今日之事……儿敢说,中丞相之计谋心思,深不可测,甚至过于赵高之老谋。”

    答完这两句话,冯劫更是不解了,问道:“父亲为何问儿这些?”

    冯去疾道:“既然你如今也知道李阳他不仅智高于赵高,心计亦甚过赵高,那赵高于我等来说都如此难以对付,这位中丞相,岂不更难?”

    冯劫蒙了:“对付中丞相?”

    冯去疾道:“待它日长公子继位后,军政谁来掌,军或许蒙恬是志在必得,那这政呢?还会是我冯家吗?你有想过此事吗?”
………………………………

第八十四章 任重而道远

    冯劫怔住了!

    他这时方才明白,夺储之役大胜,父亲为何会不喜反忧。

    因为在李阳没有出现之前,为了助扶苏坐上太子之位,冯蒙两家联手与赵高明争暗斗,甚至为此与赵高结下了死仇,不管最终谁胜,败的一方必死无疑。

    而冯、蒙两家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不久的将来,秦国的军政之权力。

    蒙家,三代秦将,蒙恬作为军系领军人物,又是扶苏的兵法老师,只要助扶苏争得储君之位,将来待扶苏登基之后,秦国之兵权,自然是由蒙恬执掌无疑。

    而他们冯家,父亲冯去疾官拜右丞相,领百官,执掌朝政,只要助扶苏夺得秦国储君之位,这将来朝政这块的百官之首,自然依旧将是他们冯家的。

    毕竟冯劫眼下已官拜御史大夫,乃上卿之位了(相当于副丞相),将来成为下一任的秦国右丞相,亦是板上定钉的事。

    按照以前的想法,李斯虽是左丞相,但因其并非是扶苏的人,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将来必然不可能对冯家构成任何威胁。

    而李阳,虽然位居中丞相,还是扶苏的老师。可是,此人毕竟年纪尚浅,加上朝中毫无背景,冯家还是有信心能压得住他的。

    可是,如今方才发现,事情完全就不是这样的。

    李阳虽然看上十分的年轻,虽然他在朝中毫无身世背景,可是他却厉害到令人感到恐怖的地步!

    赵高厉害吧?

    可是人家今日轻而易举的便将赵高给弄死了!

    这样一个足智多谋,心机更是深不可测的竟争对手,冯家日后真的还能压得住他吗?

    答案显而易见,这个人甚至要比赵高还难以对付,要想压住他,怎么可能!

    说实话,冯劫想到这里,自己都没信心了,将来大秦的百官之首,已是变得有些渺茫了……

    见到自己儿子的神色变得凝重起来了,冯去疾知道,儿子已经被他点醒了,于是叹道:“这个李阳隐藏的实在是太深了,若不是赵高要动他,我等恐怕至今都不会知道他的厉害,甚至还会以为他只是一个为人轻狂的才子。”

    冯劫惆怅道:“父亲说的是,执掌朝纲,原本我冯家是势在必得,可是如今……将来执掌朝纲之人,恐怕得是中丞相的了!”

    冯去疾也是一阵心塞,最后叹了口气,道:“为今之计,只得尽量压制了!”

    冯劫点点头。

    当然,眼下冯去疾也不会蠢到就与李阳作对,先不说扶苏不会同意,就是皇帝都不会同意。而且,现在也还不到那个时候。

    虽说李阳可以说是冯家未来的强敌,亦或者说是未来的心头大患,但冯去疾还是有信心,将来与他一搏的。

    毕竟,自己总领朝纲,在朝堂上耕耘多年,根系壮大。而他李阳,虽说总领律政,其实却是孤身一人,其相府下边的律政机构,御史台是他冯家在执掌,而廷尉署则是蒙家在执掌,所以说起来李阳只不过是一个光杆丞相,真正到了要竟争的时候,他根本无可用之人,将被完全架空。

    也正是深知这一点,所以冯去疾知道,眼下要做的事,就是尽量压制他,不让他将触手伸向其它方面去,就让他死死地给我呆在总领律政的位子上,如此,日后便可不用惧他!

    只不过,冯去疾不知道的是,在李阳的眼中,什么右丞相、左丞相,未来能在朝堂上说了算的人,得是能给朝廷赚钱的大臣。

    这个时候的李阳,已经在心里萌生了要打造“国有企业”的念头了。

    自从将作少府将纸造出来后,李阳就发现了将作少府的巨大潜力。

    将作少府里可都是人才呀,凝聚着无数秦国顶尖的能工巧匠,完全可以成立一个工科院,给这些匠人身份和地位,加上自己这个穿越者的点拨,未来“工业革命”可就靠他们了。

    当然,这是一个长远的规划,眼下却是不可能立刻实现,甚至自己这辈子能不能实现,李阳也是没有信心,他只能暂时遥想、规划。

    因为工业革命,可不仅仅要的是各行业的匠人,还要各种学科的科学基础知识,所以科学基础知识的普及,也是迫在眉睫。

    对于李阳来说,他想干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只不过大多事情眼下都不可能实现,只能一步一步慢慢的来。

    而眼下,最迫切的就是解决温饱。

    温饱无法解决,就无法普及科学知识。

    只有百姓安居乐业了,才能推广小学、初中等基础知识,然后再开创科举制度,给国家选拔科学人才。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要基于温饱无忧的基础上,才能顺利的推行。

    “任重而道远啊!”

    中丞相府中的李阳,想到心中一大堆迫切想实现的理想,不由叹了口气。

    就在这个时候,吴伯走到身边,道:“老爷,王大人求见!”

    “王大人?哪个王大人?”李阳眉头一皱。

    “就是东阳郡太守,王大人。”吴伯说道。

    “王又贤?”

    一听这话,李阳立刻反应了过来,赶紧道:“吴伯,快去将他请进来。”

    “诺!”

    吴伯立即前去通报。

    李阳有些激动了,王又贤可是自己派回去找韩信的,这次这么快就回咸阳来了,显然是找到了韩信。

    韩信可是真正的人才啊,与战神白起齐名的军事天才,这种人才如果能收罗到自己的手里,以后在军事方面,也就等于有了话语权。

    很快,王又贤在吴伯的引领下,走进了议事厅,身后还跟着一位英气不凡的青年。

    这位青年十分的年轻,看上去甚至比李阳还小。

    不过想想也对,历史记载,韩信是公元前231年生人,如今是公元前210年,也就是说现在的韩信也就21岁,正好比李阳小一岁。

    “下官王又贤,拜见中丞相!”

    一见到李阳,王又贤便赶紧拱手见礼。

    李阳很高兴的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同时道:“王大人一路辛苦了!”

    王又贤受宠若惊状,赶紧道:“谢中丞相,下官幸不辱使命,将您要找的人终于找来了。”

    说完,他伸手指了指身后的青年,介绍道:“这位便是淮阴人氏,韩信是也!”

    “韩信,拜见中丞相!”

    青年立即上前一步,恭恭敬敬的对李阳拱手,深深一揖。

    这可是秦国的中丞相啊,位高权重,可以说是在这大秦天下,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自己不过是一落魄庶人,平时在家乡都受人冷眼欺凌,如今却能得中丞相看重,甚至还派一郡之郡守来寻自己,这对有志不得伸的韩信来说,心中有多么的感动,自是不用多说。

    当然,此刻的他,心中除了感动和激动之外,心中也十分的吃惊。

    因为他真的做梦都没有想到,中丞相会如此的年轻!

    虽然他早就听说,大秦的中丞相很年轻,可是在韩信想来,就算中丞相再年轻,估计也得有三四十岁了。

    毕竟要成为一国之丞相,开府变法,肯定见识卓越,而且阅历丰富,特别是就在日前,听说中丞相还将赵高一党给全数铲除了,能将赵高都一举铲除,可见中丞相应该是一位老谋深算之人,不可能太过年轻。

    然而……

    如今真见到了真人,韩信简直惊呆了。

    这位中丞相,居然看上去和自己的年纪相仿,最多也就二十出头。

    二十岁出头,便官拜一国之丞相,开府变法,入朝不足半年,便是将赵高一党尽除……

    想到这里,韩信就心惊肉跳,这还是人吗,这也太厉害了吧!

    此刻的韩信,只差没把下巴给惊掉到地上。
………………………………

第八十五章 韩信

    “你就是韩信?”

    就在韩信为李阳的年纪之轻,暗自震惊之时,听到了来自李阳的问话。

    韩信赶紧认真的回道:“回中丞相,在下乃淮阴人,名字确实叫韩信。”

    韩信在心里也很怀疑,这位中丞相要找的韩信,会不会不是自己。

    李阳点了点头,又问道:“你是不是熟读兵书,懂兵法?”

    韩信一愣,眉头微微一挑,看了一眼李阳,然后赶紧回道:“在下确实读过几本兵书。”

    李阳一听,心中大喜,看来这就是自己要找的那个韩信,没错了!

    可是,此刻的韩信,却是懵逼的……

    他完全就搞不懂现在这是一个什么状况!

    自己何德何能,为何会让中丞相特意派人来寻找自己,而且还请到咸阳来。

    自己并不是贵族,亦不是名士,无法像那些名士那样,声名远扬。

    可以说,他韩信就是一个落魄的平民百姓。

    更加让韩信好奇的是,这位中丞相是怎么知道他熟读兵书,懂兵法的?

    韩信虽然是熟读兵书,可是自己从未向外人道,且自己也从未用过兵,外人就不可能知道他善用兵之道了。

    别说这位远在朝堂上的中丞相,就是他家乡的那些熟人,都是把他当作闲人懒汉,不招人待见。

    韩信是真的想不明白,中丞相为何会知道这么多自己的事情。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韩信忍不住问道:“丞相,不知您为何派王郡守来寻在下?”

    李阳笑道:“就知道你必有此一问,实不相瞒,本相知道你在兵法上颇有造诣,故而才会派王大人将你寻来。”

    原本就满心疑惑的韩信,听到这话,就更加的惊愕了。

    中丞相不仅知道自己熟读兵书,懂兵法,而且竟然还知道自己在兵法上颇有造诣……

    这……这怎么可能?

    对于用兵之道,韩信还是相当有自信的,虽然从未用过兵,但是他相信自己,如果真的有平台让他施展胸中所学,自己定是可以做到战无不胜。

    只是,这一切都是自己这般认为的,自己有几斤几两,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外人会知晓。

    而且,在用兵之道上,有没有造诣,这个要用过兵,打了胜仗,别人方才能够得知的。这不同于懂兵法,别人看见你爱看兵书,说你应该懂兵法,也属情理当中的事。可是,用兵之造诣,可不是说看见你看了几本兵书,就会相信你有造诣。

    韩信诧异的看着李阳,简直难以置信中丞相会如此高看于他。

    虽然心中满是疑团,但韩信却又不好多问,最后只得承认道:“在下对用兵之道,略有所悟罢了。”

    李阳笑了笑,这历史上的韩信,据说性格有些轻狂自大,不过今日在自己面前,却蛮谦虚的嘛。

    于是笑道:“看来传闻并非虚言,既然你真的有用兵之才能,本相倒是有意栽培你,只要你愿意留下来,它日本相定给你建功立业,扬名立万之机会。”

    听到这话,韩信心中一震,激动地赶紧拱手,深深一揖:“今能得中丞相赏识,信,心中惶恐,亦是感激涕零,自是愿长随中丞相身边,效犬马之劳!”

    “好,哈哈哈!”

    一听这话,李阳大喜。

    当然,这也是在他的意料之中。因为此时的韩信,确实过得很凄惨,有志无处伸,处处受人冷眼,自己愿意重用他,他又岂会不愿意,而且还会对自己充满感激之情。

    想到这样一个未来的兵仙、战神,能被自己笼络,李阳就无比的高兴和得意。

    当下,便笑道:“本相只不过是为大秦谋材,为本相效犬马之劳,却是无这个必要。只是眼下暂时还未有可让你一展胸中抱负之机会,所以只得让你委屈一些时日,暂留本相的身边。”

    韩信听到这话,是真的被感动到了。

    李阳的话,意思很明显,他只是纯粹的惜才,纯粹的想成全他韩信胸中之抱负,让他将来好一展用兵之才华。

    俗话说,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韩信文武双全,却是有志无处伸,更是混的落魄之极。

    如今中丞相居然赏识他,还愿意提拔他,韩信能不感动吗?

    当下,韩信万分感激,再次深深一揖,道:“丞相赏识之恩,信,定铭记于心!”

    李阳满意的笑了笑。

    是的,李阳可是想得很清楚,这是一个未来的无比牛逼的军事家,将来的前程不可限量,而自己又不皇帝,让他长随身边效劳,这岂不是浪费了人才,而且人家一飞冲天后,也不可能甘心做你的手下呀,倒不如眼下就送他人情,将来让他慢慢还。

    所以,李阳笼络他,一是建立情谊,待它日其一飞冲天时,可以相互照应;二是李阳也意识到了,自己成为了扶苏的老师后,并不太受冯、蒙两家的待见。

    自古以来,文臣和武将,都多有政见上的矛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