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地道战之一代功枭-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蒋介石点了点头。
为了掩护撤退,也为了掩护仁安羌缅甸石油公司多产一点油,斯利姆不得不瘦驴拉硬屎,在干旱的山区见了一道四十公里宽的防线。
但是,仅仅三天,防线就要崩溃了。
士兵没有斗志,日军不断进攻,还渗透到薄弱的防线后方袭击。
四月十四日,斯利姆下令,部队往仁安羌的方向撤退。
油田炸了,仁安羌缅甸石油公司的油井和储油罐在熊熊燃烧,斯利姆仓促建立的防线不仅毫无意义,还把自身陷进了危险之中。
四月十六日晚,日军从翼侧包抄封锁了公路,断了英国人的退路。
接到英国人的求救电,杜聿明笑了。
这几天,杜聿明一直都很紧张。
这一次,不仅关乎他个人的荣誉,更关乎今后的计划能否顺利实现。
如果成了,这必将成为他个人的履历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更重要的是,他可以既不违背蒋介石的命令,又可以实现黑神军的意图。
杜聿明精神抖擞,下达了一系列作战命令。
英国人在仁安羌被包围,孙立人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当杜聿明的命令到了之后,一一七师已经运动到了仁安羌附近五十里内的山区中。
看过杜聿明的命令,孙立人很是遗憾。
陆地、空中,日军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更由于开战以来,陆、海、空,不论是哪一方面,日军都一路势如破竹,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基本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尤其是攻入缅甸的日军,更是如此。
日本人本就是碟子里养的虾米,一向骄狂,现在包围英军的这个三十三师团更是如此,那是绝对的骄兵悍将。
两万多日军包围七千多英军,而且英军的抵抗意志一向都不坚决,一见不好就得投降,所以,三十三师团从师团长樱井省三,到普通一兵,都以为战斗已经结束了。
日军防备松散,各个部队就跟来旅游似的,孙立人毫不怀疑,他的一一七师完全有可能把三十三师团全歼在仁安羌。
但是,不行,如果全歼了三十三师团,那么,他们就得面对美英强大的压力,至少会要他们守住曼德勒,守住缅北。
如果要守,孙立人相信他们守得住,但那得付出巨大的代价,可是,他们为什么要守住曼德勒,守住缅北?
所以,这一仗只能以救出被困的英军为目的。
又等了一天,孙立人把师部移至巧克柏当,并把传令兵派了出去。
斯利姆的眼珠原本是蓝的,现在变成了黑色,他太渴望中国人来了。
听到中国人终于来了,斯利姆当即决定,亲自赶到巧克柏当,来见中国人的指挥官。
斯利姆见过孙立人,就是在那次盟军军事会议上,但没有任何印象。现在见到孙立人,斯利姆对孙立人的印象好极了。
孙立人极其干脆,他对斯利姆道:“斯利姆将军,我军以一部阻击平羌河以南之地,一部消灭平羌河以北之敌,掩护你们撤退。”
英军被日军围困在仁安羌油田东北、平羌河以南的地区,日军既在正面建立了封锁线,又渡过平羌河,在平羌河北岸也建立了封锁线。
中国人真是太仗义了,斯利姆什么都说不出来,千恩万谢而去。
毫无悬念,英勇的中国人成了救难天使,把七千英军以及美英新闻记者和传教士数百人都安全地救出了地狱。
不仅如此,中国人还从日本人手里救出了五百多英军战俘,并夺回被日军掳去的英方辎重及汽车百余辆,均悉数交还英方。
孙立人成了英国人眼中的大英雄。
这一战,毙敌两千五百余人,我军阵亡四百三十七人。
………………………………
三一九章 恶毒之极的黑神军
三一九章 恶毒之极的黑神军
瓦弄,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这里山高林密,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到处都是断崖峭壁,河流交错,水流湍急,绝对是易守难攻之地。
杜聿明的第五军司令部就设在这里。
因为心里有了定见,加之部队的战斗力不次于小鬼子多少,所以,在从缅甸撤往印度的途中,可以步步为营,基本没有受到什么损失。
杜聿明清楚,如果没有韩立洪捎给他的那句话,部队的伤亡至少得是现在的十倍以上。
撤入缅甸之后,杜聿明率领麾下第五军没有深入印度,而是进到阿萨姆地区后北上,进入了藏南地区。
这里居高临下,小鬼子要是敢来,那就是找死。
他的第五军在这儿安营扎寨,日本人在阿萨姆一带,就至少得留下两个师团的兵力。
杜聿明、孙立人、戴安澜三人站在山巅,极目远眺,一望无际的南亚大平原似乎依稀可见。
美英跟黑神军的协议还没有公开,只有小范围的人知道,杜聿明就是这小范围的人之一。
杜聿明非常清楚这份协议的重大意义。
西藏一直都是个不稳定的因素,但当他站在这儿的那一刻起,西藏就再也不是问题。
战后,由于占据了密支那以北和阿萨姆地区,完全可以通过公路、铁路把阿萨姆、密支那和云南连在一起,而这样一来,西藏就几乎等于变成了内陆。
今后,中央政府绝对是西藏的天了,就是完全对西藏不闻不问,也绝不会有一点问题。
何况,占据密支那和阿萨姆之后,更可以进而影响,甚至是掌控南亚大陆。
“唉……”杜聿明悠悠地叹了一口气,如果蒋校长的胸怀能够开阔一些该有多好!
杜聿明不仅仅军人的才华,别的东西他也能看到很多,他清楚,战后,国家绝不会一帆风顺,说不定还要经历多少波折。
“唉,这儿要是属于我们的就好了!”良久,孙立人叹息了一声。
藏南本就是中国的,而阿萨姆地区从古至今一直都是独立存在的,直到英国人来了才强行把整个南亚揉合在了一处。
印度人正在闹独立,一旦印度人在如今的版图下获得独立,那对中国的将来必定会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
戴安澜也道:“将来可能会很麻烦。”
沉默片刻,杜聿明终是没忍住,他道:“没有麻烦。”
孙立人和戴安澜都愣了。
杜聿明不吐不快,他继续道:“黑神军已经跟英美达成了协议,密支那以北、阿萨姆、那加兰、曼尼普尔都是我们的了。”
孙立人和戴安澜都彻底呆住了。
许久,戴安澜艰难地问道:“军座,这是真的?”
杜聿明点了点头。
孙立人和戴安澜的脸色都越来越红。
“啊……”突然,望着飘渺的天地,戴安澜纵声长啸。
“啊……”
“啊……”
跟着,杜聿明和孙立人也都不由自主,放声呐喊起来。
河南大旱。
大旱的苗头在去年就开始了。
夏秋两季,原本是雨水丰沛的季节,但却滴雨未下,整日都是骄阳似火。
韩立洪知道四二年河南大旱,饿死三百万人的事儿,但具体的他是不太清楚。
韩立洪没有把这场大旱放在心上,因为他心里有底。
河南物阜民丰,又多年没遭受战火摧残,而且,自三九年黑神军入主河南之后,总税赋至少降低四层,所以,民间殷实的很。
就是城市的居民家里都有储粮的习惯,农民家里自然更不用说,基本上都有一年家用的存粮。
何况,河南四〇年就建立了常平仓制度,而且因为韩立洪的干预,储粮的规模很大,所以,仅凭河南自身,就可平稳渡过旱灾。
河南省主席是商震。
当河南归了黑神军,商震六神无主的时候,韩立洪向他发出了邀请。
接到韩立洪的邀请,商震自是喜出望外。
商震大才,又被赋予了极大的权力,使之得以尽情施展,两三年下来,河南便大治,士农工商,百业兴旺。
去年秋末的时候,商震就上报说,担心明年可能出现大旱,河南早作准备,中央也要做些准备。
因而,韩立洪放心的很。
但是,再放心,当大旱真的来临,韩立洪还是要到河南来看看。
五月初,韩立洪到了河南,到了滑县。
河南是中国的粮仓,而滑县又是河南的粮仓,当韩立洪到了滑县,他有了毛骨悚然的感觉。
田地干裂,一碰就变成了细沙;都五月了,地上基本看不到多少绿草,树枝刚刚冒出了绿芽。
如此大旱,虽然不会有人挨饿,但老百姓自然人人都愁苦之极。
一路走过,一幕幕惨剧在脑海里拂过:孩子没人买、一个大姑娘换不了四斗米、易子而食、三百万人生生饿死……
那位蒋委员长,丝毫也不相信河南有大灾,税粮一粒都不能少,报道河南大旱灾的大公报停刊三天……
直到四三年,伟大的蒋委员长才算知道了河南真的发生了大灾。
一圈看下来,就是韩立洪这个外行也知道地是没啥搞头了,今年一年必定是颗粒无收。
虽然以现在的实力,河南的旱灾不算什么大问题,但看到老百姓的神情,韩立洪心里非常难受。
回到省会郑州,韩立洪立刻与商震商议。
韩立洪下去视察,商震没有陪着,韩立洪不让,他不仅不让商震陪着,其他人也不行,大家该干嘛继续干嘛。
商震早就拟好了章程,韩立洪看过之后,想了想,道:“商主席,好人做到底,这样吧,今年农民的税赋全免,凡是涉农的一分钱不收。”
说到这儿,韩立洪顿了顿,继续道:“至于省里损失的税赋,我补你五成。”
商震一听,大喜。
按他拟定的章程里,少收的税赋达到八成,这样一来,省政府的压力将会非常大,但现在好了,韩立洪一张口,多给了三成税赋。
现在国家的体制怪,黑神军的体制更怪,韩立洪把能变成自己名下的财产都变成了自己私人的,至少在法律上是这样。
当然,韩立洪绝不是财迷。
在商震看来,韩立洪这么做有利有弊,有利的地方是方便,不利的地方将来可能会有麻烦。
韩立洪继续道:“每一个村子打一口机电井,这方面的费用也是我来出,不需要省里负担。”
又一个大问题解决了。
第二天,商震亲自召开了记者会,宣布了一系列的政策。
第一,凡是涉农的,今年的税赋全免。
第二,政府免费给每一个行政村打一口机电井,供人畜饮水所用。
第三,政府保证粮价稳定,民众不要听信谣言。
第四,政府招募劳工,至少每户一人,管三顿饭,一天工钱五角。
龙凤币三元相当于一块银元,三顿饭白吃,一个月还有十五块钱拿,在如此的灾荒年月,对老百姓真如甘霖一样。
消息一出,农民乐疯了,城里的市民同样是笑的合不拢嘴。
首先,是粮价稳定了,而这无疑是最要命的。
虽然政府一直都在平抑粮价,但人们心里还是慌的,现在好了,政府既然这么说了,那就不会有任何问题。
其次,政府大规模雇佣无事可做的农民,民间的薪金就不会被拉低了。如果政府不这么做,那底层的如饭馆跑堂的薪金至少会被拉低三成。
第二天,这个消息就传遍了全国。
黑神日报,在全国,凡是县城一级的,都有黑神日报的分社。
这几个月,黑神日报连篇累牍地报道河南的灾情。
这次,在报道河南省政府出台的政策时,还报道了黑神慈善基金发起了募捐的新闻。
头版,全都只有八个黑体大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河南,又掀起了一轮建设的大高潮:疏浚河道、兴建水利设施、修公路、修铁路、建工厂……
一九四二年的春节,华夏大地依旧是欢乐和祥和的。
这一年,比较倒霉的就属上海南京香港一代的老百姓了,日军为了报复远征军,对上海南京一带进行了狂轰滥炸。
不过,好在这种单纯的报复性轰炸很快就结束了,因为日本没这个闲工夫了,轰炸上海南京这种报复性的行为显得过于奢侈了,日本已经消费不起。
战事对轴心国越来越不利。
亚洲方面,战事的转折点源于一次仅仅是为了提振士气的轰炸。
珍珠港事件之后,为了提振士气,罗斯福想还以颜色,他要轰炸东京,但轰炸东京不是那么容易的,这主要是因为航程的问题,他们没有续航能力那么远的轰炸机。
最后,美军想到了一个办法,从航空母舰上出动陆基轰炸机去轰炸东京,完成任务后可以飞往中国。
四月十七日上午,十六架b-25轰炸机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
当时,日本正举国都沉浸在皇军的赫赫军功之中,根本就没想到美国人会来轰炸它们。
东京变成了火海,而日本人愤怒了。
胜利会让日本人失去理智,愤怒也有这个效果。
愤怒过头了,自然就要报复,为了报复,日本人把能派出去的军舰都派出去了,而这,就产生了大量的无线电讯号。
太平洋舰队被摧毁之后,美国就失去了可与日本匹敌的海上力量,但是,美国却在另一个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
美国有着强大的破译敌方电文的能力。
因为掌握了准确的情报,中途岛战役,美国以少胜多,日本海军惨败,四艘航空母舰被击沉。
这是转折性的战役,但盟军却并没有因此而轻松多少,在各个战场,不论是进攻,还是抵抗,日军都极其强悍。
相比于亚洲战场,苏联战场、欧洲战场和非洲战场,盟军就要顺利多了。
苏联方面,德军的进攻被彻底粉碎,在列宁格勒,德军已经逃无可逃,只能等着被歼灭了,苏军很快就要转入战略进攻了。
其他方面,德军在非洲遭到惨败,英法联军在北非登陆,标志着盟军在非洲战场转入了战略进攻。
盟军最困难的还是在亚洲战场,每一点的胜利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这个春节,蒋委员长照例过的不快乐。
这回,蒋委员长不快乐的原因不是因为黑神军,也不是因为其他的中国人,而是因为他的老朋友美国人。
美国人要蒋介石加大出兵力度,进攻缅北。
美国人给武装了五十个师,八十万人,现在已经派出了二十个师,三十万人,进入了印度。
如果不是这三十万远征军,日军早已横扫整个南亚大陆,与德军会师中东了。
知道美英和黑神军的协定之后,蒋介石的感觉就跟吞了一百大缸苍蝇似的,恶心到不行,觉得自己比他妈窦娥的窦娥的窦娥还他妈的窦娥的窦娥。
虽然蒋委员长面对洋大人有爱装天真的毛病,但吃一百个豆不嫌腥,那吃一百零一个呢?吃一百零二个呢?……
何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黑神军这样的珠玉土匪在前,蒋委员长的脑袋就是再迷糊,也总会跟着学到点什么。
出兵可以,得给好处。
虽然依旧不敢像黑神军那么狮子口大开,但怎么地也得差不离吧。
蒋介石不松口,但压力越来越大。
除了美国人,在集团内部,真能让蒋委员长感到压力的,那就是江浙财阀了。
在这个集团里,蒋委员长就像是过去的皇帝,而江浙财阀就像是地主老财,地主老财各说各话的时候,皇帝就很牛,可地主老财一旦统一了口径,那皇帝就是个屁了。
现在,在美国人的主导下,“地主老财们”正在逐渐统一口径。
“达令,多少派一些人过去吧。”宋美龄劝道。
“不派,一兵一枪我都不派!”蒋介石怒气冲冲地在客厅里打磨磨,随后,又陡然顿住,大声嚷嚷道:“大不了我下野,我不干了,我回老家!”
知道蒋介石说的是气话,宋美龄继续哇哇苦劝。
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态度,宋美龄的哇哇苦劝是给蒋介石台阶下。
宋美龄正劝着呢,何应钦快步走了进来。
何应钦的神色有些不对,似乎有些慌张,蒋介石心头一跳,问道:“敬之,发生了什么事儿?”
何应钦道:“委座,黑神军在河南信阳、驻马店、周口和山东商丘、枣庄、临沂一带大举增兵。”
刷地一下,蒋介石的脸色白了,他疾步向外屋走去,想要去看地图,但走到门边,又蓦地停住了。
蒋介石走回沙发旁,坐下,闭上了眼睛。
蒋介石闭目沉思的当儿,陈诚、张群、宋子文、孔祥熙等人都来了。
众人面面相觑,没人吱声,都等着蒋介石。
慢慢地,众人眼睁睁地看着,蒋介石的脸色由发白慢慢有了血色,后又渐渐润红起来。
毫无疑问,蒋委员长的心情由一开始的惊恐,到了这会儿,已经是高兴了。
这是为什么?
大家毕竟都是聪明人,有了点由头,很快都明白蒋委员长高兴的理由了。不过,虽然想明白了,但心里还是疑惑。
十几分钟后,蒋介石睁开了眼睛,然后站起身来,大踏步向作战室走去。
召开紧急军事会议。
蒋介石传令,命刘峙统帅第七第八第九三个军移驻阜阳一线,命陈诚率第十第十一第十二三个军进驻徐州……
都分派完了,蒋介石回到客厅。
这会儿,客厅里只有宋美龄和宋子文兄妹以及孔祥熙三人了。
这都是家里人。
宋美龄、宋子文和孔祥熙的脸色都不怎么好看。
蒋介石愣了一下,他不相信老婆到现在还不明白黑神军突然调动的用意。
“你们怎么啦?”坐下后,蒋介石问道。
宋子文和孔祥熙都看着宋美龄,宋美龄眉头皱了皱,问道:“达令,你真的要以此为借口不出兵?”
沉吟了一下,蒋介石道:“出不出兵,那就要看美国人怎么做了?”
宋美龄道:“我们出兵对黑神军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那些人一定是很希望我们出兵的。达令,但你想过没有,黑神军为什么要这么做?”
沉思半晌,蒋介石问道:“夫人,你说是为什么?”
冷冷一笑,宋美龄道:“达令,要我看,黑神军的用意恶毒之极!”
蒋介石沉默不语。
这时,宋子文道:“委座,如果我们以此跟美国人谈条件,那会不会让美国人心生疑虑,认为我们今天可以跟黑神军合作,那将来是不是也会合作,从而损害美国人的利益呢?”
孔祥熙跟着溜缝,道:“美国国内对罗斯福总统的对华政策一直都有很大的疑虑,那些人认为扶持我们将会壮大中国的整体国力,一旦我们跟黑神军同流合污,那将是美国的彻底失败。”
宋美龄道:“达令,没有美国人,我们斗不过黑神军跟共产党,你可要好好想想,千万不能中了黑神军的毒计啊!”
……
……
……
宋美龄、宋子文、孔祥熙,这三位轮着番说,说得蒋介石头头昏脑胀,刚才的兴奋劲儿,这会儿,全都没了。
“好了!”最后,蒋介石实在受不了了,他断喝一声,喝断了奔流不息的滔滔黄河水。
“你们都别说了,让我想想。”
………………………………
三二〇章 美国人的远见卓识
三二〇章 美国人的远见卓识
美国派驻中国的大使名义上只有一个,实际上有两个,除了北京的考麦斯,还有南京的总领事狄更斯—肯特,他们两人的重要性是对等的。
一知道黑神军在信阳、驻马店、周口和商丘、临沂一线大举增兵,肯特的胡子就撅起来了。
可恶的中国人!
在肯特看来,这是黑神军配合蒋介石在演戏,他们在演双簧,目的就是敲诈他们仁慈慷慨的美国人。
美国人是仁慈慷慨的,但美国人再仁慈慷慨也不是这么个仁慈慷慨法。
“肯特先生,你们美国人能保证我们把军队派出去后,黑神军不会进攻?” 在蒋介石要求的“保证”面前,肯特的千言万语全都溃不成军。
肯特又去找地主老财们,但肯特无法保证,地主老财们更保证不了,何况,这些地主老财们比蒋介石更喜欢这个变化。
真正喜欢舔美国人菊花、以添美国人菊花为最高荣誉的中国人毕竟是少数,地主老财们喜欢卖国和喜欢添美国人菊花表面上是一码事,但实际上是两码事儿,绝大多数地主老财们真正喜欢的只有利益。
利益在哪边,他们就在那一边;利益在中国,他们就是爱国者,利益在美国,他们就是卖国者。
事情就这么简单。
所以,这一刻,在肯特先生看来,一切中国人都是可恶的,都是想敲诈他们冷艳高贵、仁慈慷慨的美国人。
被地主老财们不软不硬恶心了一把之后,肯特给他极其讨厌的考麦斯拍去了一封电报。
接到肯特的电报,考麦斯没看,因为他知道电报的内容。
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考麦斯就是这其中的典型。
在中国的这些年,尤其是跟韩立洪和黑神军打交道之后的这几年,考麦斯的智慧直线上升,他成了一名货真价实的中国通。
面对同样的事实,肯特得出的结论是蒋介石跟黑神军演双簧,而考麦斯得出的结论就要复杂多了,更接近事实的真相。
坐在沙发上,手指在大腿上轻轻地敲击着,考麦斯有点犯难。
在韩立洪面前,一切的手段、任何的话语都是没用的,也都是可笑的;在韩立洪的那双眼眸前,斗争、较量都被彻底简化了,只剩下了赤裸裸的实力。
去见韩立洪,考麦斯非常不喜欢那种感觉,但不去见又不合程序,对他是不利的。
三月八日,考麦斯和肯特同机回到华盛顿,他们一到,当天就被罗斯福召进了白宫。
白宫里,大人物都在。
“先生们,你们怎么看这件事儿?”罗斯福在生气,他的语调有些锐利。
“无耻的忘恩负义的中国人在勒索我们,他们在演双簧,我们不能被他们勒索!这是耻辱!”肯特同样生气,他比罗斯福还气。
肯特没什么才能,是政治正确下的产物,即便以罗斯福的威望,在某些方面他也不得不妥协。
罗斯福的眉头微微皱起,其他人也一样。
国务卿赫尔看向考麦斯,问道:“考麦斯先生,你怎么看?”
赫尔德高望重,考麦斯微微欠了欠身,然后思索片刻,道:“这件事儿蒋介石只是顺水推舟,主导的还是黑神军。”
这时,陆军参谋总长马歇尔问道:“考麦斯先生,黑神军的目的是什么?”
说起黑神军的目的,考麦斯不由叹了口气,论起玩心机耍手段,中国人绝对是天下第一,他们这方面的文化底蕴太深了。
考麦斯道:“马歇尔将军,黑神军的目的有正反两重。”
目的还有什么正反?包括罗斯福在内,所有人都没怎么听明白,但谁也没问,等着考麦斯的进一步解释。
考麦斯继续道:“黑神军不是一般的政治势力,他们帮助蒋介石勒索我们,这会在客观上增加中国的整体国力,这是黑神军的第一个目的;黑神军和蒋介石一起勒索我们,就会增大我们帮助蒋介石对抗黑神军的疑虑,而一旦我们犹豫,或者是放弃,那蒋介石就不是黑神军的对手,黑神军就能加速实质统一中国。”
参议员议长佩德罗不解地问道:“蒋介石配合黑神军勒索我们,那他就不怕我们放弃他们吗?”
苦笑一下,考麦斯道:“佩德罗先生,我们不可能放弃蒋介石。”顿了顿,继续道:“不让中国实质统一,保住分裂中国的可能,是我们的最大利益所在,绝不能放弃。”
罗斯福叹了口气,这将是一场无尽无休的游戏。
正如考麦斯所说的,美国不可能放弃蒋介石。
以前,蒋介石很傻很天真,而现在,蒋介石也学精了,这次就是一个试探,一旦蒋介石试出了美国的底线,那今后蒋介石就会有恃无恐,只要有机会就会扑上来咬他们一口。
在座的除了肯特等极少数人,其他的都是人精,马歇尔听明白了,他道:“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换掉蒋介石?”
考麦斯苦笑,道:“马歇尔将军,这不是蒋介石一个人的事儿,换谁都用处不大。而且,现在只有蒋介石可以对抗黑神军,我们不可能搞掉蒋介石。如果我们搞掉蒋介石,那就是帮了黑神军天大的大忙。”
众议长堪德斯问道:“考麦斯先生,既然蒋介石以黑神军可能进攻来勒索我们,那么,我们答不答应蒋介石的条件对蒋介石出不出兵又有什么不同呢?”
叹了口气,考麦斯道:“堪德斯先生,这就是中国人的事情之所以玄妙的地方。照理说,黑神军不可能攻打蒋介石,但谁又都不可能完全否决这种可能。如果蒋介石勒索成功,那我可以肯定,黑神军不会攻打蒋介石,但要是不成功,蒋介石又再度派兵去缅甸,那我就不敢肯定了。”
什么乱七八糟的!
看着众位大人物的表情,考麦斯又叹气,他也觉得乱,但中国人的事儿有些很难对不了解中国的人解释清楚。
不过,好在罗斯福总统是明白的。
弄清楚这个关键问题之后,接下来的就是要不要蒋介石继续出兵缅甸了。
罗斯福看着将军们,问道:“诸位先生,不管你们理不理解,现在的事实是,要蒋介石出兵,我们就得接受他们的勒索。”
其他人还差点,对罗斯福最敬佩的就是这些军人了,要不是罗斯福的远见卓识,提前给蒋介石武装了五十个师,那么,现在远东战场的情况将不可想象。
当初,对罗斯福的对华政策,很多人是很不以为然的,包括很多将军在内,只不过由于罗斯福巨大的威望才使得对华政策得以贯彻下去。
现在,对罗斯福总统,人人心里都只有一个“服”字。
如果没有那三十万的中国远征军,日本必定可以横扫南亚,与德军会师中东,而这样一来,日本就不仅不会像现在这样受困于南亚,更可以从南亚取得大量战略物资,那么,即便侥幸取得了中途岛战役的胜利,远东战局也无法得到改观,他们将付出无比巨大的代价。
这些代价还好说,美国人承担的起,但是,时间,他们拖延不起。
苏联打败德国已经是定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