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地道战之一代功枭-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安,绥靖公署。

    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张学良脸色阴沉,目光阴鸷的吓人。

    自从带领东北军剿共以来,几乎屡战屡败,损失惨重,麾下将士的怒火已经越来越盛。

    昨天,朝阳下五家子村惨案的消息传来,将士们没有鼓噪,但人人都目光阴森,就像他现在这样。

    张学良已经不害怕了,不害怕被部下杀死,他现在只有恨,恨蒋介石,但更恨他自己。

    地狱,是他自己一步步走进去的。

    自从惨败于黑神军之手后,***高层统一了认识,积极备战,一旦时机许可,就发动全面对华战争,彻底征服支那。

    对于推动华北自治,因为黑神军的存在,已经没什么人对此感兴趣了,但谁曾想,计划没有变化快,形势演变之剧烈,就是他们自己都目不暇给。

    南京政府在华北的势力被完全清除,形势一下子明朗起来,华北自治就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由多田骏接替中村孝太郎作为华北驻屯军司令官,就是为此。

    到了华北之后,真上手干上了,多田骏才知道,原来这事儿不那么容易,这些支那人都狡猾大大地。

    刨除黑神军,平津宋哲元、山西阎锡山、山东韩复榘和石门商震,这是华北势力最大的四巨头,只要搞定了这四个人,华北自治也就不成问题。

    一开始,多田骏向这四巨头吹大风,要他们联手,和满洲国结成友好同盟,组建一个不仰赖南京的新政权,并告诉他们放心,完全不必顾虑南京,***人在后面全力支持。

    四巨头都大声叫好,巴掌拍的既热烈,又整齐,异口同声地保证绝不排日,而且,不仅不排日,还友好哩,甚至对满洲国也倾心交好。

    四巨头无一例外地都拍了胸脯:对建新政权这件事,只要他们另外三个人赞成,我绝无二话,一定充分合作。

    多田骏一看,心花怒发,华北工作很好搞嘛。

    但是,他高兴的早了点,四个人保证的都挺好,却就是没一个人有实际行动,结果,一圈转下来,多田骏最后发现,忙了半天,屁用没有。

    经过总结反思之后,多田骏发现人多了不好弄,那就两个两个的来,他先把商震和宋哲元单独弄在了一起,希望他们携手建设新政权。

    你们一个属老西北军系统,一个属原晋绥军系列,中原大战时不就联合起来跟老蒋对着干了吗,现在为什么不能重续旧梦呢?

    宋哲元和商震两个人,你望望我,我瞧瞧你,除了干笑还是干笑,然后就争先恐后地开始挤兑对方:这事干得过,你先来,然后我再上。

    这二位就跟在讲中国传统相声一样,胡扯了半天,多田骏愣是一句想听的话也没能听到。

    既然老西北军的没法跟原晋绥军的合作到一块,那把鲁军的拖过来试试怎么样呢?要知道他们以前可都是属老西北军的,隔阂应该少一些吧。

    于是,多田骏又把宋哲元和韩复榘拉到一块,谈的内容一样,而结果竟也惊人的相似:不管你使什么法子,始终没有人肯第一个往笼子里钻。

    多田骏在这边使劲,老蒋也没闲着,也是使劲地拉拢四人。

    推动华北自治,虽然一直毫无进展,但希望却又总是在不远处闪亮,让多田骏欲罢不能。

    对华北自治,这四巨头虽然都不肯使力,但对南京政府,却又是硬打硬抗,毫不含糊,这点很是让多田骏满意。

    比如,南京政府推行的法币改革。

    本以为南京政府推行法币改革成不了事儿,但没想到,竟然是空前的成功,而这对帝国可是太不利了。

    战争打的是什么?是钱,是经济,而南京政府的法币改革大获成功,就给支那经济打了兴奋剂,使得南京政府比之以前有了更充足的财力。

    为了推行法币改革,南京政府让各个地方把银元都运往南京中央银行,多田骏立刻给宋哲元打招呼,让他不要把银元送往南京。

    这件事,宋哲元没二话,立刻照办。宋哲元如此,阎锡山、韩复榘和商震也有样学样,一体照办。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法币改革实质上就是经济统一,***子被中央抓在手里,他们这些地方大佬想要继续抗衡中央,那就是不怎么现实的事了。

    而这样一来,***就把华北这些地方派系的利益和自己绑到一架马车上了。

    这事儿过后,又拖了些日子,多田骏不耐烦了,于十一月十一日抛出了一份“华北高度自治”的提案,要宋哲元实行自治。

    并且,多田骏威吓宋哲元,必须限期答复,在九天后,也就是十一月二十日之前,必须给予答复,否则,关东军五个师团就要打过来了。

    这事儿,宋哲元自然要通告南京。
………………………………

二四九章 无路可退

    二四九章 无路可退

    接到宋哲元的电报,蒋委员长的脸色变了三变。

    蒋委员长很受伤,遍体鳞伤。

    但凡有一线可能,蒋委员长都不愿与***为敌。这不仅仅只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很深的情感。

    实际上,在国民政府里,有这种感情的国府要员不在少数,他们都真心地希望中日提携,中日亲善,为此哪怕把整个东北送给***人也在所不惜。

    但是,***人的胃口太大,小小的东三省吃下去不仅没饱,反而更饿了。

    ***人越来越不像话了,这是往死里逼他。

    现在,他已经站在了悬崖边上,只要再后退一步,那就必得跌入万丈深渊,死无葬身之地。

    实在没有退路了,只有奋起反击,蒋委员长调集了十几个主力师,一边在南京附近举行军事演习,一边做出要去北方打大仗的姿态。

    同时,加紧情报工作,把***人的虚实摸清了,原来根本就没什么五个师团,那纯粹是唬人的。

    蒋委员长这次之所以这么生猛,一是实在没法了,二是通过法币改革,成功地把自己和大英帝国的利益绑在了一起。

    为了发行法币,按照英国人的要求,国民政府把价值两千五百万英镑的白银运到伦敦,出售后,换成英镑储在英国作准备金,以维持法币的稳定。

    这种货币的联系对大英帝国的好处那自然是杠杠滴。

    实际上,***经过权衡之后,没敢继续强硬下去,这确实是一个原因。

    此外,蒋委员长这段时间和苏俄也是打的过热,这同样给***人施加了极大的战略压力。

    现在,蒋委员长最担心的已经不是***人,而是宋哲元。

    相比于阎锡山、韩复榘和商震,宋哲元是最危险的,这一是因为宋哲元的野心越来越大,二是因为和宋哲元所处的位置有关。

    宋哲元直接面临***人的军事压力,其他人都隔着一层;反过来,阎锡山、韩复榘和商震直接面临南京的军事压力,宋哲元则隔着一层。

    这一反一正,影响显而易见。

    这一段时间,南京和***在***、经济、军事、外交各个层面同时交手,结果,***人退缩了,南京取得了主动。

    香山,双清别墅。

    屋子里,韩立洪、张自忠和宋哲元三人围桌而坐。

    现在,韩立洪和宋哲元的关系已经极为融洽,宋哲元已经把韩立洪视为西北军的一份子了,也把韩立洪倚重为头号谋士。

    韩立洪人虽然年轻,才华却无人可比,不论是宋哲元,还是张自忠,对韩立洪,那就只一个字:服!

    自从韩立洪献计以来,形势的发展尽如韩立洪所说,一点没差。

    这种手段,谁知道了都得服。

    “立洪,这事儿结束了,可我们的事儿还没有进展啊。”宋哲元道。

    笑了笑,韩立洪道:“军座,别急。”

    日思夜想,宋哲元现在就一个心思,把商震赶走,把整个河北拿过来,他道:“立洪,接下来该怎么办?”

    沉吟了一下,韩立洪道:“军座,您也别藏着了,派人给多田骏那老小子递个话。”

    宋哲元一愣,问道:“递什么话?”

    韩立洪道:“您告诉多田骏,华北自治不是那么容易搞的,这么大的事儿不能一口就吃的胖子,这种事儿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点一点来。”

    宋哲元和张自忠都有点迷糊,他们没明白韩立洪什么意思。

    韩立洪继续道:“搞不成华北自治,那就先搞冀东自治,有个榜样事情就会好办了。”

    别说张自忠,就是宋哲元都有点犹豫。

    宋哲元想河北,想脱离南京的束缚,但至少现在,他绝不想公开打出自治的旗号,那绝对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眉头皱起,张自忠道:“立洪,这合适吗?”

    韩立洪道:“将军,我们递不递这个话,***人也很快会想到,但如果我们递这个话过去,***人就会对我们更有耐心。”

    这下,宋哲元连连点头,张自忠也无话可说。

    送走了韩立洪和张自忠,宋哲元立刻把萧振瀛找了来。

    萧振瀛现在是天津市长,也是宋哲元跟***人打交道的全权代表。

    萧振瀛此人足智多谋,性情绵里藏针,跟***人打交道软硬不吃,就跟个弹簧似的,要紧可以紧,要松也可以松,既风雨不透,又让你找不到空子,发不得火,多田骏看见他也头疼的很。

    萧振瀛到后,宋哲元一说,萧振瀛大惊。其后,待宋哲元解释清楚,萧振瀛想了想,也认同了。

    自从上次去了成都,被老蒋耍了之后,萧振瀛总感到与宋哲元的关系差了那么一层,但二十九军之荣辱也是他个人之荣辱,所以,思之再三,他还是提醒道:“军座,我有个担心。”

    萧振瀛也是西北军的元老,当初二十九军成立之时,宋哲元能当上这个军长,萧振瀛是第一功臣。

    实际上,宋哲元并未对萧振瀛离心。

    萧振瀛一直是宋哲元的首席谋士,但韩立洪来了之后,萧振瀛自然就把首席谋士的位置让了出来,所以,他才有这种感觉。

    宋哲元没有意识到萧振瀛的心理变化,他道:“仙阁,你担心什么?”

    萧振瀛道:“军座,你想没想过黑神军的事儿。”

    宋哲元笑了,他明白了萧振瀛担心什么。

    黑神军就是一头猛虎,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暴起伤人,黑神军一向憎恶***人,更憎恶汉奸,如果他宋哲元跟***人走的太近,一旦黑神军发作,那就危险了。

    宋哲元道:“仙阁,不要担心,我已经跟吉鸿昌、方振武联系上了,他们保证,只要我们不真的投靠***人,黑神军会对我们有足够的谅解。”说到这儿,顿了顿,又道:“如果我们跟***人起了冲突,他们还会全力支持我们。所以,我们现在是进退自如,左右都有回旋的余地。”

    萧振瀛一听,放心了,另外,宋哲元告诉他这个,也让他心里舒服了些。
………………………………

二五〇章 步步紧逼

    二五〇章 步步紧逼

    海光寺,华北驻屯军司令部。

    多田骏那儿正愁呢,就在这时,参谋来报,说是天津市长萧振瀛到访。

    多田骏一听,就来气了。

    “华北高度自治”破局之后,宋哲元就猫了起来,怎么也找不着,他去见萧振瀛,这老家伙一如既往,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怎么说也没用。

    萧振瀛这会怎么来了?

    尽管生气,但多田骏还是出去把萧振瀛迎了进来。

    落座之后,多田骏问道:“今天什么风,怎么把萧君吹到我这儿来了?”

    萧振瀛道:“多田先生,宋先生有几句话要我代为转达。”

    萧振瀛提到宋哲元,多田骏又来气了,他道:“宋先生神龙见首不见尾,不知有什么话要跟我说的?”

    萧振瀛毫不理会多田骏话里的不满,道:“多田先生,做大事得从容易的来,比如华北自治就不好做,所以宋先生认为应该先从容易的来。”

    没明白,多田骏问道:“萧君,宋先生这是什么意思?”

    萧振瀛道:“多田先生,宋先生的意思是可以先从冀东开始,有了榜样之后,事情可能就好办了。”

    多田骏一听,眼睛就亮了。

    沉思半晌,多田骏兴奋地站起身来,连声道:“萧君,吆西、吆西,很好、很好!”

    蒋委员长很兴奋,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决心与***人掰手腕子,竟然这么就赢了,成功了!

    蒋委员长如此兴奋,不仅仅是因为第一次和***人掰手腕子赢了,还跟这段日子一直乌云盖顶、霉运当头有很大的关系。

    十一月一日,***四届六中全会开幕,三天后,大会闭幕,照规矩,有个中央委员合影的环节。

    合影的时候,别人都排排坐,一个不少,就差蒋委员长一个人没来,但不知为什么,蒋委员长偏偏没来。

    本来没来就没来,这也没什么,但恰恰这个时候,出事了,在合影的时候,突然闯进来一个刺客,照着汪精卫咣咣就是三枪,把个汪精卫打成了个血葫芦。

    这下,蒋委员长就成了块掉进裤裆的黄泥巴,结结实实的,变成了一堆阿堵物。

    蒋委员长闻报,差点没拉裤子里,就知道坏了,他急急忙忙赶到现场。

    汪精卫虽然被人干了三枪,但没死,脑子也还清醒,他看见蒋委员长,只说了一句话:“我死之后,要你单独负责了。”

    蒋委员长一听,眼泪哗哗地往下淌:娘希匹,倒血霉了!

    蒋委员长的噩梦开始了。

    汪精卫被轰三枪之时,他老婆陈璧君正好在一旁,亲眼目睹,大受刺激。

    陈璧君本就有母老虎之誉,大庭广众之下,就直接冲进老蒋的办公室,大吵大嚷,说你不要我们家老汪干,可以说嘛,我们不干就是了,可为什么一定要下此毒手,除掉他呢?

    蒋委员长死的心都有了,因为在这件事儿上,他百口莫辩,可冤呢,娘希匹的,我……我他妈比窦娥她妈还冤!

    所幸,案子很快就破了,要不然,那就真的麻烦了。

    这件事儿让蒋委员长感觉晦气极了,所以这次的胜利就有了冲喜的意思,被蒋委员长看作是否极泰来、时来运转的标志,今后好运气必定是滚滚而来。

    蒋委员长心气正盛的当儿,戴笠来了。

    听戴笠汇报完毕,刷的一声,蒋委员长从脑瓜顶一下子凉到了脚底板。

    情报是韩氏兄弟上报的,说是***人要策动殷汝耕搞冀东自治。

    对殷汝耕其人,蒋委员长还是有耳闻的,因为这位殷兄弟对做汉奸那是情根深种,痴情到了极点。

    殷汝耕毕业于***早稻田大学,老婆是***人,家里生活也全部日化,他本人也属于典型的哈日一族,就是觉得***什么都好,什么都能,哪怕自己趴***子给人家做奴才也不觉得屈才的那种。

    这位殷兄弟大声呐喊:中国不亡,是无天理!

    而且,这厮可不光是喊喊而已,人家那是非常有理***底的,殷兄弟认为,***不过是一个岛国,你看看,这才多长时间,就成了世界上一等强国,而我们中国呢,说是泱泱大国,革命也革了几十年,结果还是一团糟,有什么用啊。

    所以,我们自己干是不行的,得让老外领着咱们干,而与其让英美这些白人老外领着干,还不如让同文同种的***老外领着干。

    干脆,最好是让昭和天皇到北平来登基吧,这样我们不用奋斗,就直接进入了一等强国,难道不好吗?

    什么,你说这是亡国论,以前蒙古人进北平,满人入关,可不都是这样的吗?

    但是,很奇怪,就这等宝贝偏偏还能在南京政府里任职。

    冀东作为非武装区,除有隶属河北省政府的保安警察队负责治安外,还在通县和唐山专设了两个专员公署实施行政管理,其中通县的专员就是殷汝耕。

    唐山的专员叫陶尚铭,他曾做过张学良的日文秘书。由于陶尚铭不肯附从于***人,结果遭到日方和殷汝耕的联合排斥,只得辞职走人。他一走,冀东大权就尽***于殷宝贝一人之手。

    所以,***人要策动冀东自治,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

    蒋委员长可是清楚这事儿的厉害,中国人干事儿最怕有带头的,殷汝耕一挑头,声势一造起来,华北局势怎么发展那可就不好说了。

    三天后,冀东降下了青天白日旗,升起了五色旗。

    五色旗原本是清朝的海军军旗,后来成为了中华民国国旗,而青天白日旗则成了中华民国海军军旗。

    北伐成功之后,青天白日旗成了中华民国国旗,五色旗就被扔进垃圾堆了。

    现在,殷汝耕又把五色旗从垃圾堆里捡了出来。

    蒋委员长下令,命宋哲元捉拿殷汝耕,但宋哲元根本不鸟蒋委员长的命令。。

    事态紧急,蒋委员长感觉必须得派个人过去了,但派谁呢?

    现在的北平,那比龙潭虎穴还龙潭虎穴,不光得对付***人,还得加上个宋哲元。

    黄郛黄二哥是甭指望了,再让黄二哥跟他共甘苦,下辈子吧,于是,蒋委员长的眼睛就盯上了何应钦何委员长。

    老何,出趟差好不?

    除了北平,哪都行,老大你一句话。

    就是北平。

    不去,坚决不去。

    这是大义!

    大义也不去,坚决不去!

    麻痹的娘希匹,不就出趟差吗,能死啊你?这么怕死,就把你这身军服脱了吧!

    脱就脱!

    就在蒋委员长跟何应钦这儿缠斗的时候,华北风云突变,又一颗惊雷炸响:***人要搞冀察自治。

    冀东自治之后又来了个冀察自治,这本就很危险,而且这次***人好像是来真的。

    因为蒋委员长下令捉拿殷汝耕,******怒,殷桑是大***帝国的好朋友,大大的好朋友,殷桑干的很好,非常好,你捉拿殷桑就是跟大***帝国过不去,***政府绝不答应!

    为了表达大***帝国的愤怒,天津驻屯军出兵占领了天津火车站和飞机场。

    形势不妙,得赶紧给宋哲元升官,蒋委员长立刻下令,任命宋哲元为冀察绥靖主任。

    但是,蒋委员长万没曾想,宋哲元推了,两次来电,推辞就任冀察绥靖主任。

    麻痹的娘希匹,蒋委员长恨得牙疼,宋哲元这是嫌官小。蒋委员长明白,宋哲元这是在要地盘,要把商震赶出河北,要整个河北。

    宋哲元的反应,多田骏看在眼里,那是心花怒发。现在好了,宋哲元借机跟南京索要权位,正是可以利用的好机会。

    多田骏向宋哲元下达最后通牒:冀察两省自治,最迟三十日表态。

    接到多田骏的最后通牒,宋哲元立刻致电南京。

    这封电报的内容隐晦,但蒋委员长是什么人,一看就明白。

    宋哲元的意思是说,华北的形势复杂,大家各说各的,有的人要“自决”,有的人说“自治”,我的看法嘛,还是因势利导,该怎么办怎么办。

    麻痹的娘希匹,什么叫“该怎么办怎么办”?宋哲元这是借着***人的势力威胁他,蒋委员长气的肺都抽了。

    不行,何应钦必须去北平!

    他不行,就迂回着来,动员各路大佬轮番上阵,轰炸何应钦。

    一轮又一轮哇哇苦劝,何应钦一看不行了,他不得不去。

    行前,蒋委员长跟何应钦交底,最低限度是保住平津领土主权,如果日军进驻平津,那就只有一战了。

    十二月三日,何应钦到了北平。

    何应钦到了北平之后,想见***人,但日方拒绝见面,干脆就把这位特使给凉了起来。

    见不到***人,那就见宋哲元,两个人坐下来好好谈谈,想出一个办法来,但没想到,先前口口声声请求南京派下大员来指导工作的宋哲元也避而不见。

    宋哲元非但避而不见,还传出话来给何应钦:如果何应钦不能在两天之内想出应对办法,他就要避往它处了。

    何应钦一筹莫展。

    正愁的当儿,冯治安来了。
………………………………

二五一章 自己原来是孙猴子

    二五一章 自己原来是孙猴子

    冯治安是三十七师师长,也是北平的城防司令,负责北平的安全保卫工作。

    见到何应钦,冯治安的态度很好,毕恭毕敬,但一番话说完,何应钦这心拔凉拔凉的。

    冯治安让何应钦放心,在河北的安全问题可以绝对放心,他可以完全负责。

    这话正着听不错,但反过来一听,那就太吓人了,冯治安这是告诉何应钦,在这儿,你的小命在我们手里,我们让你安全就安全,让你不安全就不安全。

    冯治安走了,留下何应钦在这儿心惊肉跳。

    晚上,萧振瀛和秦德纯登门拜访。

    这两位是好人,都是讲理的正人君子,何应钦可算是遇到亲人了。

    落座之后,两位客人就开始给何应钦分析宋哲元的心态,分析宋哲元会不会当汉奸,公然倒进***人的怀里,

    萧振瀛主讲,秦德纯溜缝,一通道理讲下来,何应钦听的是频频点头,绝对认同。

    最后,萧振瀛得出了两个结论。

    一,宋哲元、他们和二十九军绝不会当汉奸。

    二,与其让殷汝耕这样的真汉奸出来***,莫不如让二十九军控制冀察。

    何应钦看的很清楚,宋哲元和二十九军确实不会当汉奸,但不达目的,跟中央对着干的劲头只会越来越强,因为没有可以压制宋哲元和二十九军的力量。

    宋哲元这么干,***人在后面推波助澜,一个不好,局势就极可能失控,以致不可收拾。

    送走了萧振瀛和秦德纯,何应钦立刻返回南京。

    听了何应钦的分析汇报,蒋委员长半晌无语,何应钦的分析是正确的,他宋哲元可以像小孩子似的玩火,但他不能玩,不敢玩,他玩不起。

    蒋委员长窝火又憋气,但无可奈何,只得同意把整个河北都给了宋哲元。

    很快,南京政府宣布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任命宋哲元为委员长,让商震去河南,把整个河北和察省都给了宋哲元。

    淘换的东西终于到手了,宋哲元派萧振瀛去见多田骏,问这个方案行不行,算不算咱“自治”成功了?

    迫于各方面的形势,多田骏不得不见好就收。

    宋哲元喜上眉梢,满面春风。

    韩立洪一家搬到了北平。

    在宋哲元心中,韩立洪那是张良、诸葛亮一般的人物,简直太神了。

    对这样的人物,笼络到自己身边那是必须的。

    二十九军是军阀,而支撑一个大军阀的是靠很多的小军阀。兄弟感情怎么怎么瓷实,表面上喊的震天响,但实际上,谁心里都有个小算盘。大家都穷的叮当响的时候还好点,一旦富贵了,那问题就来了。

    在二十九军,宋哲元自然是大军阀,而支撑他的主要是张自忠、刘汝明、冯治安和赵登禹这四个小军阀。

    一直以来,张自忠的实力都是最强的,宋哲元心里实际上是不放心的,但他动不了张自忠。这一来是因为张自忠的实力,二来这不仅仅是张自忠一个人的问题。不过,虽然动不了张自忠,但能动手脚的地方自然也要动。

    韩立洪是二十九军的情报处长,不是三十八师的,所以,韩立洪自然要跟着军部走,这名正言顺。

    韩立洪低调依旧,如果不是早先的名头在,二十九军好像就没有这个什么情报处长。

    韩立洪的作用也依旧只有宋哲元和张自忠清楚,现在,维护起这个来,宋哲元的劲头最大。

    不说韩立洪给他出的一个个神乎其技的计谋,就是韩立洪军统的身份对他也是太有用了,通过韩立洪,可以给南京传递一些他想给南京传递的消息。

    跟着宋哲元到了北平,韩立洪继续“神”,在他的策划之下,宋哲元轻而易举地从南京要到了八个团和八个保安旅的编制。

    当然,这并不是韩立洪真那么神,一句话,因为这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韩立洪给不给宋哲元谋划,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

    但是,提前这么来一句,那效果,在宋哲元心中就是韩立洪简直太神了,自然也就使得宋哲元对他愈发地信重。

    四月三日,天津特务机关长松室孝良来居仁堂拜会宋哲元。

    两人整整密谈了一天,直至深夜,松室孝良才离去。

    松室孝良一走,韩立洪跟着就进了居仁堂。

    落座之后,宋哲元沉默半晌,道:“立洪,松室孝良来了,他说***人愿意无偿帮我们武装三十万人的部队。”顿了顿,又道:“还有,他们会派遣七百名军事教官和顾问。”

    韩立洪笑了。

    让韩立洪笑的有点发毛,宋哲元问道:“立洪,你笑什么?”

    韩立洪道:“军座,松室是不是说您能成为张作霖第二?”

    宋哲元愣了,然后点了点头,道:“是说了。”

    韩立洪道:“军座,您信吗?”

    宋哲元默然,他当然希望能成为张作霖第二,掌控整个华北,所以松室一鼓动,不动心那是骗人的。

    没有继续这个话题,韩立洪把话岔开,道:“军座,松室来找您,我看两广可能真要起兵反蒋了。”

    跳跃性太大,宋哲元的反应跟不上趟,他愕然问道:“松室来两广有什么关系?”

    韩立洪道:“***人和桂系一向关系良好,他们一定是探知了准确的情报,所以才过来鼓动您也起兵反蒋。”

    今年一月,***元老、反蒋派人物、粤系名义上的首领胡汉民,突然因急病死亡。

    蒋介石借胡汉民之死,立即宣布五条建议:第一,取消两广的半***地位;第二,派人取代胡汉民在广东省政府之地位,改组广东省政府;第三,原粤系人物愿意到南京工作者随意,不愿者中央政府资助出洋考察;第四,粤军各军师长由军委会统一任命;第五,取消广东货币,统一以法币。

    此五条建议意图将广东权力收归中央,所以这五条建议一出,立即引起陈济棠的强烈反弹。

    陈济棠不愿坐以待毙,立即联络新桂系,商讨共同出兵,北上反蒋。与此同时,陈济棠也没忘了宋哲元等人,他又是打电报,又是派人过来游说,忙的不亦乐乎。

    打败红军之后,蒋介石针对各地军阀的动作越来越明显,这使得各地的地方实力派都极为害怕,自然也就极其不满。

    宋哲元自然也极其不满,但他始终没有表态,因为他和其他的军阀不同,他夹在了***人和南京之间,轻易不能选边站,他最好的选择就是借***人压南京,又借南京同***人周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