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地道战之一代功枭-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黑神军这么一弄之后,分裂中国的工作就陡然复杂了千百倍。

    今后,在经济方面,他们能对黑神军和***造成伤害的手段不多了,除了不让黑神军和***生产的货物进入美国,其他的法子即便有,效果也必定有限。

    一碰到黑神军,杜鲁门跟蒋介石一样,都脑仁疼。

    商议了一会儿,杜鲁门一边揉着太阳穴,一边问道:“东南亚的情况怎么样了?”

    东南亚,又是让大人物们脑仁疼的一个话题,而这个问题头疼就头疼在欧洲和美国的利益在东南亚并不一致。

    美国是站在遏制一个将来可能挑战他们霸权的高度来处理中国问题,而欧洲国家眼里盯着的只是自身的那点蝇头小利。

    东南亚是欧洲人的地盘,一向对他们严防死守。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给了中国人在东南亚布局的绝好机会。

    人民大会堂刚刚竣工,投入使用还不到半年。

    今天,十二月三十一日,人民大会堂的巨大宴会厅里冠盖云集,客人有千人之多。

    今天的来宾大都是进京来谈判的,谈判结束,今晚是庆祝酒会。

    身处其中,人人感受最深的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气象,大国的气象。

    这种大国的气象不仅仅是源自富丽堂皇的建筑,更是源自每一个人,从普通的工作人员,到一位位来宾,都是。

    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利益的对立是最本质的对立,原本,这里的很多人对黑神军是极为敌视的,但在黑神军做出巨大让步之后,就一切都变了。

    这一刻,站在国家的心脏里,感受着滔滔的大国气象,很多人都感觉自己升华了,从蝇营狗苟中升华出来,胸膛里激荡着一股豪迈之气。

    当总理和韩立洪并肩走进了宴会厅,立时,掌声如潮。

    总理首先致辞。

    总理致辞之后,韩立洪站到了麦克风前。

    放下报纸,蒋介石闭上了眼睛。

    报纸的头版,刊登的是韩立洪在酒会上的讲话。

    在这篇讲话里,韩立洪再一次做出承诺,只要不是分裂国家、打内战,黑神军绝不会主动改变现状,不会干涉各省的政事,除了分裂、打内战,一切都可以商量。

    这一次,韩立洪不是简单地重复,在放弃了巨大的利益之后讲这番话,自然更让人信服,能争取到更多的人心。

    谁都清楚,黑神军可以退让,但等到黑神军反击的时候,那个时候就说什么也没用了。

    这就是黑神军一贯的作风。

    韩立洪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韩立洪说,国家实质统一是必然的,但这个过程可以是漫长的,在我们这一代人眼里难如登天的事儿,几十年后,到了子孙后代手里,可能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所以,不必急。

    韩立洪的这次谈话极具说服力,不说别人,就是蒋介石都动心了。

    上海,杜公馆。

    两个月来,杜公馆每天都是那么热闹,就跟开国民代表大会差不多。

    私下里,五零年被帮会分子称作黑帮元年,因为,就在这一年,一个由黑帮掌控的国家马上就要建立了。

    这些位大哥每天聚在杜公馆,除了商议事情,就是谈判,而所有这些的核心就是那个即将建立的国家。

    这些大哥原本以为不管黑神军怎么说,真正掌控这个国家的依然是黑神军,但实在是出乎意料,人家黑神军真是说话算话,一点都不插手。

    这样一来,大哥们的劲头就更足了。

    前方,大哥们的代表在跟荷兰鬼子和印尼猴子斗智斗勇,而在这儿,杜公馆,大哥们筹划着他们无比美妙的未来。

    大哥们全都雄心勃勃。

    他们不仅要建立自己的国家,更要控制整个东南亚的地下世界,进而进军全世界。

    一九五零年五月十七日,在荷兰的第三大城市海牙,荷兰与以哈达为首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代表和印度尼西亚各傀儡邦代表、华人代表以及联合国印尼委员会的代表签订了《圆桌会议协定》。

    协定规定,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和十五个傀儡邦组成印尼联邦共和国,荷兰向该联邦共和国“移交政权”。

    协定中的一个特别条款是由华人组建一个独立的国家。

    任何协定都是妥协的结果。

    荷兰太小,国力太弱,已经根本没有力量维持这个庞大殖民地的运转,而对印尼共和国而言,接受一个由华人组建的国家也是迫不得已。

    如果不接受,那印尼联邦共和国就建立不起来,必定四分五裂,独立出去的地方会更多。

    不过,还好,华人占去的八百零三个岛屿几乎都是无人居住的。

    大办公室里,斯科特翻看着各类报表。

    斯科特今年五十六岁,是世界上最大的报业巨头之一,他的旗下一共有《纽约时报》等十三种报纸。

    翻看了一会儿,斯科特把报表合上,放在了一旁。

    销售的业绩不错,其他的投资也都在赚钱,但是,斯科特的心情依旧不好,他还没有从去年的打击中恢复过来。

    斯科特最大的爱好不是办报纸,更不是赚钱,而是收藏名画。

    但是,去年七月,噩梦发生了,他的十七幅名画被盗了。

    这十七幅名画,其中有八幅还是祖上传下来的,对斯科特的意义非比寻常。

    斯科特正想着干点什么好呢,突然,门被撞开了,美丽的秘书小姐安妮满脸通红地闯了进来。

    斯科特的脸沉了下来。

    对这栋大楼里的所有人,斯科特是天,别说是斯科特的脸沉下来,就是一个眼神,也能让人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

    看到斯科特沉下去的脸,安妮的整个人瞬间凝固。

    “安妮小姐,发生了什么事儿?”斯科特沉声问道。

    “斯科特先生……您看……”安妮手里攥着一张报纸,是刚刚出版的《纽约时报》。

    报纸已经被安妮攥的皱皱巴巴了,安妮上前,把报纸铺到斯科特面前的桌面上,然后指着版面的右下角,道:“先生,您看这里。”

    这是整版的分类广告版面,顺着安妮手指的地方,斯科特只看了一眼,眼珠子就差点努出来。

    斯科特的鼻子几乎贴在了报纸上。

    看完之后,斯科特疯了,他给气疯了。

    在杜鲁门总统的大办公室里,斯科特失态了,他,暴跳如雷。

    太愤怒了。

    对斯科特的失态,杜鲁门总统予以了充分的理解,这一来斯科特是他竞选总统的主要捐款人,又是报业巨头;再者,他也是真的理解斯科特的心情。

    斯科特丢了那么多名画,本就窝心到了极点,可是,谁能想到,中国人竟然把拍卖那批贼赃的广告做到了科斯塔旗下的《纽约时报》去了。

    这也太气人了。

    不一会儿,国务卿马歇尔到了,他明白了怎么回事儿,眉头就皱了起来。

    “怎么了?”杜鲁门问道。

    马歇尔道:“总统先生,去年,中国政府向每个建交国发出了外交照会,要求无条件收回所有流失的文物。”

    杜鲁门明白了,他的脑仁又开始疼。

    对黑神军,美国即便比黑神军强大无数倍,可有力没地方使,而且,不仅没地方使,还处处受制于黑神军。

    中国人这是想干什么?

    杜鲁门的脑仁疼,马歇尔的脑仁更痛。

    看这二位的模样,斯科特也平静了下来,他知道,这已经不是他那几张画的问题了。

    考麦斯苦笑,对黑神军这种活爹,即便强大如美国,也是毫无办法的。

    这会儿,考麦斯开始多少理解了点,韩立洪为什么要跟他“随意”说那些话了。

    美国处处遏制黑神军,不仅不和黑神军、***贸易,还不让中国加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

    对此,黑神军必然是要反击的。

    但是,反击之后,要是真把美国给打疼了,黑神军又想避免美国彻底从中国抽身,于是,就有了那番“随意”的谈话。

    这一次的事儿,又是黑神军发出的警告,如果美国政府继续一意孤行,不把中国纳入规则之内,那中国就会在规则之外跟美国玩。

    考麦斯的脑仁也疼,他现在可以肯定,斯科特丢的那些画即便不是黑神军的人偷走的,也必然跟黑神军脱离不了关系。

    黑神军狠,但也非常讲理,很明显,这件事既是针对美国政府,也是针对斯科特个人,要不,不会把广告等到《纽约时报》去。

    黑神军为什么针对斯科特,考麦斯也清楚,他知道斯科特家族的历史。

    斯科特家族除了是报业巨头,还是糖业巨头。

    夏威夷适合种甘蔗,于是,像斯科特家族这些美国糖业巨头就从中国拐骗了大量的华工。

    被拐骗到夏威夷的华工,命运极其凄惨,他们每天都至少干十四个小时的重活,还要被工头鞭打,每天不是有人被毒蛇咬死,就是有人死在工头的皮鞭下。

    就在两个月前,报纸上刊登了著名画家司徒乔的一幅素描画《三个老华工》,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司徒乔从旧金山搭乘“威尔逊总统号”回国,途经檀香山时,遇到了船上增添的这三名旅客,他们的年纪都已在70岁以上,身板宽,腰背曲,脚板大,一双粗糙的大手像块大葵叶。

    初时见,他们整天紧闭双唇,呆坐在甲板上,活像三尊深棕色的石雕像。当中一位完全聋了,一位瞎了一只眼,剩下的一位不聋不瞎的,说话却结结巴巴。

    这三个老华工是同一批六百华工中仅存的三人。

    斯科特年轻时,曾在夏威夷管理过庄园,而奴役这批华工的那个庄园当时就是属于斯科特家族。

    这事儿,无解,只能任着黑神军左右开弓,把美国的脸打的噼啪山响。
………………………………

三四七章 恶的不能再恶的恶法

    三四七章 恶的不能再恶的恶法

    中国人竟然要公开拍卖赃物,拍卖美国人斯科特失窃的十七幅名画!

    这真是春雷一声震天响,可把盗贼世界的广大人民群众给乐蒙了,他们以前费劲扒力、担惊受怕的弄点东西,能得到的只是其真实价值的十几分之一,甚至是几十分之一。

    今后,比上帝、耶稣、圣母玛利亚还要伟大千万倍的中国人要是一直这么干下去,那最保守的估计,他们的收入也将成倍成倍地增长,踏入小康,指日可待!

    盗贼世界的人民群众都是绝顶聪明的人,消息一传来,他们就开始研究,研究中国,研究中国人。

    最后,聪明人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中国人真的很可能长久地这么干下去。

    得出了这个结论,盗贼世界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大干快上,争取极可能多地完成一些业务。

    有偷东西的,就有销赃的,涉及古董字画的就更是如此,这是一条完整而精密的产业链。

    拍卖的消息传出去后,来北京考察的红绿蓝头发的绅士们便接踵而至。

    可想而知,这些来考察的绅士们到了北京,会是何等的震惊。

    乱世黄金,盛世古董。

    现在的北京城,古董行、拍卖行以及相关的行业那简直就是火透了,吃这行饭的,仅仅北京,就有不下十万人。

    这几个月,最火的就是西方画作的拍卖。

    斯科特的十七幅名画,拍卖日期是五一年的十月十日,但在这之前,被盗名画的拍卖就已经大火了。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向北京涌来。

    随着拍卖日期的临近,斯科特就越发地焦躁不安。

    斯科特已经来过北京一次,想着能否私下里解决,但到了北京之后他才发现,在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里他都是个大人物,可在北京,他屁都不是,根本就没人理他。

    对此,斯科特愤怒到了极点,可是,不管怎么愤怒,他能做的都有限的很。

    从北京回到美国,斯科特就变成了全美国最坚定反中国的人,他旗下的报纸火力全开,逮着机会就猛烈抨击中国。

    但是,不管多猛烈,拍卖赃物的事儿他一个字也没报道。

    这件事儿,不仅斯科特旗下的报纸没有报道,美国其他的报纸同样也没有报道,所以,自由自在的美国人民并不知道美国之外的小风浪。

    当然,盗贼世界的广大人民群众除外。

    在这件事上,充分体现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困境,尤其是在舆论方面。

    不报道这件事儿不是怕牵扯出美国为什么不同意归还中国流失的文物,而是一旦掀起对中国的舆论攻势,那受打击的不仅仅是黑神军和共产党,蒋介石集团也包括在内。

    普通的美国人是分不清蒋介石集团、黑神军和共产党的。

    何况,美国和黑神军、共产党基本没什么交往,就是弄得美国人民的意见再大,也没什么作用。

    斯科特气的要疯,恨的要死,可他又太喜欢失窃的那些画了。

    让失窃的宝贝回到自己身边,唯一的法子就是自己出钱把东西拍回来。

    可是,要真这么干,不光斯科特憋气不说,而且,这也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的事儿了。

    首先,这存在一个法律问题。

    那是赃物,斯科特自己出钱丝毫也改变不了赃物的性质,至少他不能光明正大地把东西带回美国。

    而这,还只是私人层面的问题。

    这个问题要是放大的话,不仅仅涉及美国,更是涉及到了整个西方世界。

    已经有很多人提醒过斯科特,让他不要动这个念头,但最终,斯科特还是没忍住,他还是来了。

    阻止斯科特参加拍卖。

    看着电报,考麦斯除了苦笑,还是苦笑。

    实际上,斯科特参加拍卖与否已经没什么意义,何况斯科特即便真要拍下那些画,他也不会自己出面的。

    到了今天,考麦斯算是明白了黑神军这次出剑的真正目的。

    除了警告华盛顿之外,黑神军另外还有两个目的。

    一个目的是加大北京的影响力,尤其是对外国人的影响力。

    显然,北京想吸引的不仅是中国的富豪,更想吸引全世界的富豪,而北京也确实有这种吸引力。

    北京,不分宗教、种族、肤色,对绝大部分人来说,都是来了就不想走,走了又想回来的地方。

    能玩得起古董文物的,自然都是富豪阶层的,而北京,对这些人的吸引力将是致命的。

    此外,最后一个目的是政治上的。

    存在文物流失问题的国家不只是中国一家,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等中东国家……许许多多国家都有这个问题。

    中国挑头做这件事儿,最大的一个好处是提高了国家威望,又能时时挑起了这些国家对西方列强的仇恨。

    十月十日,上午九点,拍卖大厅里座无虚席。

    拍卖师是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女子,人极是干练,语调既有抑扬顿挫之感,同时又清爽利落。

    拍卖的第一幅画是拉斐尔的《缪斯头像》,起拍低价是四百万龙凤币。

    龙凤币和美元的比价是五比一,四百万龙凤币就是八十万美元。

    竞价相当激烈,很快,就攀升到了八百万龙凤币。

    这时,参与竞价的只剩下了两个人,这两个人都是代理人。

    宾馆的豪华套房里,安妮小姐守在电话机旁,斯科特烦躁地在来回走着。

    一百六十万美元,在纽约也拍不出这个价来。

    毫无疑问,该死的中国人不仅要让他把他自己丢的画花钱买回去,而且还要花大价钱。

    当攀到二百二十万美元时,斯科特终于放弃。

    疯了,疯了!

    当塞尚的油画《窗帘、小罐和高脚盘》竞拍价攀到三百五十万美元时,每一次加价,掌声就爆响一次。

    十一点,拍卖结束时,盗贼世界的绅士们全都累死了。

    这次拍卖虽然不是正常的拍卖,价格高出圈了,但这也绝对是个征兆,今后拍卖的价格绝不会低了。

    豪华套房里,斯科特像一滩泥似的呆呆地坐着。

    事情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原本以为该死的中国人就是托,就是想他多出血,但没想到,中国人不是托,他竟然一幅画也没有拍下来。

    为什么?

    没人知道为什么,但毫无疑问,拍卖会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在拍卖这一行,北京横空出世,露出了力压纽约的势头。

    一九五二年,七月十八日,第一部由中央政府制定的法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这部法律是《人口法》。

    《人口法》的核心就一条,一对夫妇最多生四个孩子,如果没有儿子,愿意生可以继续生,没有限制。

    当然,《人口法》只是给汉族制定的,少数民族不在此列。

    《人口法》得以在全国实施,既是因为《人口法》不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也是因为中央政府的恐吓和利诱。

    恐吓,就是把道理说清楚。

    就是在数不尽的战乱和天灾之中,中国的人口都是噌噌地往上窜,今后战乱没了,天灾的损害也会大幅减弱,而且各方面条件好了,婴儿的死亡率更会大幅降低,这样一来,如果不加限制,人口的增幅将是惊人的。

    历史上,之所以改朝换代,实质上,根本的原因就是人口,土地兼并等等因素都只是加剧了因人口而产生的问题而已。

    土地是有限的,而人口的增加是无限的,这就是根本的矛盾所在,一旦土地承载不了人口的负担,那么,就只有战争能解决问题了。

    这是威吓。

    利诱是中央政府拿出一部分资金,对做的好的自治省予以奖励。

    宋庄,车水马龙,热闹极了,喜气溢满了天地。

    宋庄不是什么庄子,是宋哲元的园林别墅的名字。

    “宋庄”的名字有些土,但别有一番趣味。

    今天,是宋哲元的老母亲九十寿诞的日子。

    今天的宋庄那真可谓是冠盖云集。

    能来这里给宋母贺寿的,自然都是很有身份的人物,但就是这些人物,也至少有九成,一进来,眼里都是掩饰不住的艳羡。

    能在城外拥有一栋别墅,别说是宋庄这样的园林了,就是一栋孤单单的小别墅,也已是许许多多大人物的毕生梦想。

    宋哲元在庄门外迎客,满脸都是止不住的笑意。

    是啊,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论名望,青史留名,四方崇敬;论财富,仅仅这一个宋庄,就可位列超级富豪。

    就在两个月前,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之下,黑神军同意拿出十八块地进行拍卖。

    这十八块地可不是宋庄这样建园林的,每块地都不超过六亩,充其量只能建别墅。

    拍卖结果,这么说吧,地价跟城里的持平。

    这是什么概念?!

    这还不是最让宋哲元等人提气的,最提气的是黑神军宣布,今后拍卖,第一次拍卖的地价就是今后的底价。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地价只能往上涨,而不会往下跌。

    从今以后,城郊住的才是超级大富豪,城里住的富豪和城郊的一比,那绝对差了一个档次。

    不管故乡在何处,只要能在北京有一席安身之地,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这里就是终老之地。

    不说别人,就是阎锡山,身为山西省政府主席,竟然也把家安在了北京,一家老小都住在阎村。

    “阎村”的名字是阎锡山受到了宋哲元的启发,抢先注册登记的。

    在这儿,有了宋庄就不会再也别的“庄”;同样,有了“阎村”也就不会再有别的“村”。

    阎锡山为抢到这个“村”,好好地得意了一阵子。

    阎锡山大部分时间都在北京,有事儿才坐飞机去太原。

    这种事儿很不可思议,但却是活生生的现实,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北京太繁华了,对人的吸引力已经超过了某种限度。

    十点整,总理和韩立洪一起到了。

    总理现在不是“总理”了,总理现在是副总理,正牌的总理是李宗仁。

    对韩立洪,来参加寿宴的很大一部分人的心情都极复杂,正面的就不说了,负面的,他们希望没韩立洪这个人。

    有韩立洪在,不论谁想走歪门邪道发大财,那都是瞎了眼。

    就说囤积居奇吧,这几年,不管什么物资,谁囤,谁准赔个逼形。

    这还不是最可恨的,最可恨的是韩立洪制订了一条法律。

    在这条法律下,现行的法律虽然没有规定,但只要是有损害他人利益的事实,你就有可能犯罪,受到追诉,并以此进行立法。

    在这条法律下,什么聪明才智都没用了。

    一九五六年,十月二十九日,英法联合以色列,入侵埃及。

    战争的起因是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是埃及境内一条国际通航运河,全长一百七十五公里,它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缩短了欧亚两洲的航程,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运河自开通以来,一直为英法所控制,一八八二年,英国派兵占领埃及,在运河区建立了它在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一九三六年,又签定了英埃条约,肯定了英国在苏伊士运河区的驻军权。

    二次大战之后,英法两国的实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不得不于一九五一年,同意埃及废除了英埃条约。

    一九五二年七月二十三日,以纳塞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英国扶植的法鲁克王朝,废除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

    之后,于一九五四年十月,英国同埃及签定协定,同意分批撤军。

    一九五六年六月,英军全部撤离埃及,但苏伊士运河仍为英法控制。同年,七月二十六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公司全部财产移交埃及。

    英法为重新控制苏伊士运河,策划召开了对运河实施“国际管制”的会议。

    八月十六日,在英法倡议下,二十二个国家在伦敦举行会议,但未能达成任何协议。

    紧跟着,会议连着开,但始终达不成协议,最后,英法将苏伊士运河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

    十月十三日,安理会否决了英、法要求埃及接受“国际管理”制度提案,投反对票的是苏联。

    打仗,战友自然越多越好,尤其是把握不大的仗,于是,英法就把以色列这个战友拽了进来。

    实际上,就是英法不动手,以色列也准备自己干呢,因为埃及不准它的船只通过亚喀巴湾的蒂朗海峡和苏伊士运河。

    英法和以色列一拍即合。

    在韩园,韩立洪组建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参谋团,这些人整天不干别的,就是分析世界局势,从政治、军事,到经济、文化,方方面面,无所不包。

    韩立洪对参谋团的要求不仅是分析,更重要的是预测,预测各方的反应以及可能采取的手段。

    埃及是大国,背后又有苏联,所以,这场战争只能是为了苏伊士运河的局部战争。

    战事一开始,英法和以色列进展顺利,但这之后,受到了埃及军民的顽强阻击。

    这时,苏联已经把匈牙利的武装暴动镇压下去,能够腾出手来支持埃及了。

    苏联致信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警告以色列,称以色列的行为“将使以色列是否能继续作为一个国家而存在发生问题”;致信英国首相艾登和法国总理摩勒,警告英法,称“如果拥有各种现代化毁灭性武器的更强大的国家向英国和法国进攻的话,那么英法两国会处于何种境地呢?”

    老毛子这是赤裸裸的武力恫吓,英法和以色列不害怕那是假的,苏联的钢铁洪流不是说着玩的,刚刚在镇压匈牙利的武装暴乱中就杀了两千多匈牙利人。

    英法都是北约的成员,于是,它们要求美国担负起北约的责任,顶住苏联的压力。

    这时,韩立洪给参谋团出题了:美国会怎么做?

    美苏这两个新兴的超级大国,在削弱老欧洲的力量上,它们的利益是一致的,它们都不希望苏伊士运河继续被英法占着。

    站在美国的角度,北约虽然成立了,但英法都还别别愣愣的,不太听召唤,所以,借这件事让英法认清自己现在能吃几碗干饭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美国难办的地方是,北约成立了,就有个团结的问题,起码面子上是这样。

    所以,在表面上,美国必定得站在英法一方,但又必须迫使英法退缩,不能让它们的图谋得逞。

    这些,参谋团都预见到了,美国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美国政府发表声明,拒绝与苏联采取联合行动,并以美军进入全面警戒状态为姿态,警告苏联不得进攻英法。

    但是,美国又如何迫使英法屈服呢?

    这可是个难题,利用两个超级大国的矛盾谋取自己的利益,这套轮子,英国和法国玩的都挺熟练的。

    这个难题,还真是把参谋团都给难住了。
………………………………

三四八章 藏于九地之下

    三四八章 藏于九地之下

    答案,韩立洪知道。

    在摆出扞卫北约的姿态的同时,美国一方面照会英法,表明只有当苏联进攻欧洲或埃及进攻英法舰船时,才有所谓“大西洋的保护”问题,当务之急是限英国在十二小时内停火,而另一方面玩阴的。

    美国抛售英镑。

    在这件事上,英国是挑大梁的,把英国整趴下,弄老实了,也就意味着事情结束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的经济实力就已经一落千丈,而在二次世界大战后,更是要靠典当度日,把日不落帝国数百名经营的海外基地打包都卖给了美国顶账。

    这个时候,要是让美国给弄出来个金融动荡,英国无论如何是受不了的,到时别说打仗了,其他的地儿全都得鼓包。

    韩立洪知道答案,但他没有说出来,英明神武对他已经一点都没必要了。

    韩园这个参谋团,实际上就是高级人才的培训营,在参谋团里历练几年,会让任何人的见识都得到极大的提高。

    在苏联的高压恫吓、美国的阴损毒辣和埃及军民的顽强抵抗之下,英法被迫在十一月七日宣布停火。

    在此之后,大英帝国的绅士们算是彻彻底底、从里往外又从外往里地那么明白了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道理:谁是大哥?

    历史的巨轮走到了一九五九年,中华联邦共和国已经整整建政二十年。

    这二十年,没有战乱,华夏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