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小侯爷-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她就有过此念头,当时群臣激烈反对,此事最终作罢,可事后大家都认为是他丁谓蛊惑的太后,丁谓有苦难言,只能背了一次黑锅。

    这次太后叫自己前去,显然还是商议此事,那岂不是又要背一次黑锅丁谓有些苦恼,因为这事无论他赞成还是反对都是吃力不讨好的。若是他赞成刘娥建刘氏宗庙,那无异于就是赞成刘娥称帝,到那时恐怕不禁同僚们会把自己骂死,恐怕全天下的人都要戳自己的脊梁骨。可若是自己反对刘娥建立宗庙,这几年太后本就对自己诸多不满,已经暗地里削减自己的势力,自己也与她唱反调,无异于引火。

    “唉”丁谓长叹一声,摇摇头继续快步前行。

    到了慈宁殿,丁谓隔着屏风就听到太后的声音,她似乎在与什么人说话。

    丁谓一摆手,示意雷允恭先不要通报,他静静站在屏风后,侧着耳朵听了起来。

    只听太后问道:“卿认为唐武后如何”

    一个年迈的声音朗声道:“唐之罪人唐朝覆亡,始于此人。”

    丁谓倒吸一口凉气,此人真是好大胆,太后问得已经如此明白,他却依然回答得如此不留情面,不用说此人定是御史中丞鲁宗道。

    果然太后听后沉默了下来,好长时间再没说话。

    雷允恭看向丁谓,丁谓轻轻点了点头,雷允恭会意,轻轻走出屏风去禀报太后了。

    刘娥刚才被鲁宗道一顿驳斥正不知该如何收场,听闻丁谓前来,忙宣他觐见。

    丁谓暗暗瞥了一眼傲然而立的鲁宗道,心道:有此人再此,自己今日这骂名更是背定了。

    “宰相大人来得正好,老身正有些事情想与宰相商量。”刘娥很客气地说道。

    丁谓忙躬身道:“太后请说。”

    “老身过了六十大寿也是行将就木之人了,近来刘氏族人屡屡请求建立刘氏宗庙,时至今日,刘家还没有一个像样的宗庙,老身身为太后,也觉甚是过意不去,就想答应他们,不知宰相大人意下如何”刘娥询问道。

    丁谓头一大,心道果然是为这事,太后说得极为客气,况且也就仅仅是修建一个宗庙而已,自己实在是不好反对。

    “太后垂政以来,国家安定百姓富足,政绩卓著,本应修建太庙告慰先人。”丁谓一咬牙说道。

    丁谓一说完,鲁宗道一个凛冽的目光就射了过去,丁谓心下暗暗皱眉,表面上却装作浑然不觉。

    “好,既然宰相大人也这么说,那老身就命他们着手修建吧。”刘娥假惺惺得说道。

    “太后,今年以来大宋屡屡遭受天旱水灾,臣听说广西地区又遇水灾,百姓颗粒无收,朝廷已经着手筹备赈灾事宜,国库本就不甚充裕,拨了赈灾款后可就所剩无几了,建立宗庙也不急于一时,可否先暂缓一二,待度过这段困难时期后再行施建。”鲁宗道忍不住出声阻止道。

    鲁宗道今年六十四岁,老头虽然年事已高,但火爆性子依然不减当年,他说完后目光炯炯地看着太后,等她回应。

    刘娥脸色有些发冷,这个鲁老头真是可恶,刚才自己试探他就被他一口回绝,现在就连修个宗庙也是百般阻挠,真是不识好歹可这个鲁宗道乃是御史中丞,这御史中丞就是御史台的一把手,也就是所有言官的老大,言官们都是惟他马首是瞻,而且鲁宗道素来耿直,不畏强权,他认定的事情就是八头牛也拉不回来,他这犟脾气,就连真宗在位时也那他无可奈何。

    丁谓也实在不愿去触鲁宗道的霉头,这个鲁宗道一年还不知弹劾自己多少次,此人就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可他眼见刘娥脸色有些不善看向自己,知道自己此时不能装哑巴。

    “鲁大人,此言差矣,太后此举也是因为尊崇孝道,正所谓百善孝为先,怎能因为花费些许银子就置孝道于不顾呢。太后十几年来为大宋国事操劳,若是做臣子的连此等小事也加以反对,未免有些不近人情了。”丁谓果然奸猾,要么不开口,一开口就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高高举起了道义的大旗,他已打定主意,若是这黑锅自己非北不可,那索性就主动一些,也能令太后承自己的情。

    鲁宗道怒视着他,堂堂宰相居然如此违背良心说话,真是无耻之极。

    “鲁卿家,老身就是想为祖上修一座宗庙而已,并无其他意思,难道连这你也要反对吗”刘娥语气一软,目光期盼地盯着鲁宗道。

    “臣并非反对太后,臣不若一会早朝让大臣们讨论一下此事,若是其他大人也无异议,微臣自然也无话可说。”鲁宗道知道刘娥已经一再忍耐了,而且今日有丁谓在场,自己只一个人,明显处于吃亏的境地,倒不如退后一步,待到朝堂再说。

    “好,就依鲁卿家所言。”刘娥微微笑笑点了点头,她觉得既然丁谓已经公开支持自己,那群臣自然也没话说,鲁宗道只是为自己找个台阶而已。

    因为太后六十大寿,大臣们来得都比较早,往年太后寿辰都是早早结束早朝,然后众大臣就随皇帝前往大庆殿,为太后贺寿。

    紫宸殿的大臣们早已等候多时了,赵祯此时也站立在一旁,他见太后出来,忙上前一步迎上道:“儿臣恭迎母后,祝母后万寿无疆,长命百岁。”

    赵祯一说完,群臣轰然道:“祝太后,万寿无疆,长命百岁。”

    太后面色红润地笑道:“众卿家平身吧。”

    “今日乃是太后六十大寿,众位大人有事早奏,无事退朝。”雷允恭尖着嗓子大声说道。

    大臣们均默不作声,大家都知道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不能提不高兴的事,就这样沉默了一会,丁谓站出来道:“太后六十大寿,正是大喜的日子,太后为大宋操劳一生,如今刘氏连个像样的宗庙也没有,微臣提议为太后祖上修一座宗庙。”

    “哗”群臣一片哗然。

    谁都明白,太后此举绝不是仅仅修一座宗庙那么简单,这其后的政治寓意才是最重要的,这是一个信号

    赵祯一呆,脸色也有些不自然,他有些不信地看向自己的母后,刘娥却扫视着群臣,并没有顾及到他。

    赵祯心里有些慌乱,难道谣传太后想要称帝的消息是真的吗不,做母亲怎么会夺自己儿子的江山

    张士逊、陈尧佐等人震惊地看向鲁宗道,刚才他跟太后一块出来,当时就见他面露难色,显然是提前得知了消息。

    鲁宗道眼见同僚们看向自己,暗皱眉头轻轻摇了摇头以示回应。

    更多的大臣却是看向了丁谓,有人已经在窃窃私语相互点头了,这些人从来都是仰仗丁谓鼻息的。

    ;
………………………………

第一百六十三章 准备贺礼

    “沁儿也不知是怎么了,平日里温良娴淑地很,即便是对一些奴婢都都比对你要好,你是不是哪里得罪她了”赵祯转过头来有些不解地嘀咕道。

    李策是有苦自知:之前先是摸了赵沁儿的胸,好不容摆平地差不多了,蹴鞠赛时自己在客栈赤身睡觉,又被她看了个正着,这妮子已经认定自己是个无耻之徒了。

    赵祯瞧他纠结的表情,一转话题道:“朕今日找你来是有要事的。”

    “陛下请说。”

    “今日是太后六十大寿,你应经知道了吧”

    “微臣也是在来的路上知晓的。”

    “眼下离大典还有一个多时辰,可朕还没寻得理想的礼物献给太后,你素来机灵,快帮朕想想办法。”赵祯着急道。

    李策眼睛瞪得老大,讶然道:“陛下,这还有一个时辰,大典就要开始了,你现在才告诉我,我上哪准备去”

    赵祯叹口气道:“我也是没有办法,其实朕一早就想跟你说了,可这几日宫中事务繁忙,朕一忙就给耽误了。”

    你这是要坑我啊李策总算明白了这兄妹二人真不愧是兄妹,妹妹坑完了自己,换哥哥坑。

    “李策啊,朕可就全指望你了,太后寿辰大典还有诸多事宜需要筹办,朕路过文德殿也是匆忙来跟你说一声。”赵祯说完,拍拍李策一副要走的架势。

    “陛下”李策哭丧着看着他。

    “需要银子就去内务库支取,喏,这是朕的玉佩。”赵祯以为这厮又想要钱。

    “陛下这还有一个时辰”

    “若是办好此事,这玉佩朕就赏给你以后宫中随便出入,见玉佩如朕亲临”赵祯见这厮死活不肯,一咬牙道。

    果然这厮听后,眼睛明显一放光,他低头看看手中碧绿通透的九龙玉佩,暗道:这玉佩成色乃是极品中的极品,若是日后没钱拿到市上,怎么也能值得几万两银子,这买卖值

    “微臣,微臣尽力吧。”李策故做镇定地接过了玉佩,一边还忍不住瞥了两眼,果然是好玉

    赵祯有些肉痛地看了最后一眼自己的玉佩,又见这厮窃喜的表情,忍不住又嘱咐道:“给太后的礼物不一定要多么贵重,关键是称太后的心意。”这厮向来花钱如流水,自己内务库就那点家底了,可别被这厮给败尽了。

    李策其实刚才就在想到底准备什么样的礼物,这个时候他心里已经有了底,闻言他一笑道:“陛下尽管放心就是,一个时辰之后,微臣就给您送过去。”

    赵祯瞧他好似胸有成竹的样子,不由大喜问道:“可是已经有主意了”

    “有了点眉目,不过还不确定,陛下只管放心即可。”李策故意卖起了关子。

    “朕心里没底如何放心这寿礼可不是只有朕一人准备,众大臣、各个王爷都有准备啊,你若是拿出来的太普通,又或者来得太晚,朕岂不是很是尴尬”赵祯突然想起上次昨日的蹴鞠赛这厮就姗姗来迟。

    “哎,对了,昨日蹴鞠赛,你因何耽误了”赵祯早就想问他了。

    赵祯问起李策才想起这事,他一皱眉道:“陛下,微臣昨日被人刺杀了”

    “什么”赵祯大吃一惊。

    “微臣来的路上,遭到三个高手伏击,幸亏臣机警,要不然这会陛下已经见不到我了。”

    “谁人如此大胆他们不知道你是朕的人吗”赵祯勃然大怒。

    李策洒然笑笑,他也没有直接证据,尽管他心中已经基本确定是谁,可毕竟没有真凭实据,这话他不能轻易说。

    “又是何瑞年我听说你们来京的路上,他就派人暗杀过你们”赵祯脸色变得极为难看,刺杀李策那就是公然与自己作对,这些人也太无法无天了。

    “应该不是他,他还没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在京城的闹市动手。”李策否定了赵祯的猜测。

    “那还会有谁”赵祯怒道。

    “陛下,臣斗胆让您一猜,当时的情景,若是微臣遇刺身亡,对谁最有利”李策小心翼翼地把握住分寸说道。

    赵祯眼睛陡然射出一道精光,他紧紧盯着李策,半响咬牙一字一句道:“赵、吉”

    “微臣没有说是小元王,可是此时此景,微臣想不出第二个人。”李策坦然道。

    “哼,这个赵吉,竟然敢刺杀朕的人,他还把朕这个大哥放在眼里吗”赵祯气得抓起桌上的茶壶猛地摔了出去。

    “啪”一生脆响,一把上好的玉壶被摔得粉碎。

    一个小太监听到响声匆忙跑了进来,他一见赵祯铁青的脸色,不由吓得簌簌发抖,陛下一向温良恭谨,今日怎会生如此大的气,这个小太监就那么怔怔站在那也不敢上前去收拾。

    “没你的事,出去吧。”赵祯冷着脸随手一挥道。

    小太监如蒙大赦,一擦冷汗,慌忙躬身退了出去。

    李策暗赞,都是赵祯乃是古今第一仁君,看来确实不假,在他如此暴怒之下,一个小太监慌慌张闯入,他还能不迁怒于这小太监,看来自己这老大跟的不错。

    “李策,你暗地里去调查,看此事是否真是赵吉所为,倘若真是他做的,朕一定还你一个公道”赵祯下定决心,赵吉若是真的如此胆大妄为,那自己绝不轻饶他

    “微臣谢陛下。”李策其实并不是没有当真,他也相信赵祯绝对是真想惩治赵吉,可就算真的掌握了证据,确定了是赵吉所为,可他有太后撑腰,怕是赵祯也拿他没辙啊

    “陛下,大庆殿那边”先前出去的小太监再次硬着头皮进来禀报道。

    赵祯一挥手,示意他先出去,然后他匆匆对李策道:“不管怎么说,现在当务之急,是准备太后寿辰的贺礼,李策朕可就将此事拜托给你了。”

    ;
………………………………

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后寿辰

    众位大臣来到大庆殿的时候,终于发现了那么一丝不对。孔道辅是礼部尚书,他率先看出了问题。

    “今年这长宁节,庆贺的仪制规格怎的与皇帝的乾元节一样如此岂不是僭越”孔道辅有些生气对身边极为同僚说道。在他们这些受儒家思想熏陶,注重礼仪的臣子看来,太后这么做那是有夺位嫌疑的

    其实就算孔道辅这礼部尚书不说,众人也都看出来了,只是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可偏偏孔道辅说了出来,众人自认不能再装作无视。

    “原鲁啊,太后今年是六十大寿,宫中为了好看,可能布置就显得隆重了些,好在这义制规格却也并没有与乾元节一样,你瞧那香案的摆放不就少了几样物事吗”丁谓拉住孔道辅安抚道。

    众人一看那香案果然与乾元节的稍有些不同,孔道辅冷眼看着丁谓,这等小细节他一眼就瞅了出来,看来这主意就是丁谓出的

    眼看大典在即,就算现下撤下也来不及更换了,总不能搅了太后的寿辰吧,孔道辅等人只好摇摇头作罢。

    太后寿辰绝对是大宋朝的一件大事,尤其是刘娥还垂帘听政。许多人挖空心思去准备礼物,务求自己的能与众不同,从而引起太后关注。可太后是什么人,她什么贵重的东西没见过所以想要引起太后注意,就得舍得下血本有的人甚至能赔上一年的俸禄

    但是尽管如此,大多数官员对太后的寿辰还是很期待的,为何因为每一次太后寿辰都是一次奇珍异宝的品鉴大会,朝廷重臣们会依次献上自己的礼品,通常执事太监会当场宣读礼品内容,若是所献之物果真足够惊艳,众人就会纷纷称赞,所献之人也会感到面上有光。当然更重要的太后记住了你这个人,明白了你的“孝心”。

    群臣献礼并没有先后顺序,有的人礼品不够贵重,也不好意思憋到最后,往往早早就献上完事,有的人觉得自己礼品很是珍贵,等普通的礼品献得差不多了,才会亮出自己的礼品,以求能鹤立鸡群,吸引眼球。

    但是这也是有风险的,若是在你之前突然有人进献了更为珍贵的东西,那你后面再献可就没什么意义了,风头已经被抢了,还不如早一些拿出来,尚能博一下眼球。所以献礼也是一门学问,如何把握时机献上你的礼品,非常考校一个人的眼光。

    太后寿辰的祭祀大典在大庆殿举行,祭祀完毕后,群臣环坐于殿上,以及殿外两廊,,每人的面前都摆着各色食物,点心、干果、水果一应俱全,这寿宴分好几道次序,有第一盏酒、第二、三、四盏酒等不同的次序,每一盏酒前都会上不同的佳肴。

    开宴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贺寿,众大臣轮流给太后贺寿,通俗将来就是贡献寿礼

    第一个献礼的乃是大理寺卿姜宗仁,此人官职正三品,他献上的是一对翡翠玉镯,此玉镯用一方锦帕包裹,翡翠圆润饱满,碧绿通透,一看就是上等之物,却是价值不菲,看来姜宗仁也是下了血本,这一对玉镯少说也有一千两银子。

    只听雷允恭尖声报道:大理寺卿姜宗仁进献上等翡翠玉镯一对。

    太后微笑点头,收下了玉镯。

    姜宗仁见太后并没有拿在手里细看,不禁有些失望,这一堆玉镯乃是他托人从云南大理捎回来的,本想赶在太后六十寿辰献上能引起太后注意,没想到太后眼光如此之高,根本就瞧不上。

    姜宗仁一献玉镯,有人心里就开骂了:这个姜宗仁如此礼物居然第一个进献,这让我等寒酸的礼品怎好意思拿出手真是该死。

    第二个出列的是邓国公现如今的尚书省尚书张士逊,他进献的是一方砚台,此砚四四方方,看起来规规矩矩并无什么出色之处,细看之下甚至还有些老旧,莫不是邓国公想那一块旧砚台就糊弄过去

    雷允恭有些傻眼,他愣愣看着那方陈旧的砚台有些无语,这难道要报:破砚台一块

    骠骑大将军曹玮是个直性子,他忍不住道:“邓国公,你弄一块破砚台是什么意思”

    张士逊鄙视地看他一眼,自豪地说道:“此物在曹将军眼中自然一文不值,可在识货之人的眼中,嘿嘿那可是千金不换。”

    “雷公公,请借砚台一观。”说话的是礼部侍郎孔道辅。

    雷允恭随手把砚台递给孔道辅,孔道辅小心翼翼地接过,拿在手里仔仔细细端详起来,他看起来脸色有些凝重,还不时轻叩几下砚台,听听脆响。

    “一方破砚有必要这么凝重吗还不如赶紧换下一人献礼。”曹玮身后的武将有些埋怨道。

    “叩之清脆,其声如磬,下墨如挫,发墨如油,色泽鲜润,且不损毫,堪称砚石材中之上品啊,邓国公若是学生没看错的话,此砚应属徐公砚,而且是颜真卿用过的。”孔道辅笑吟吟端详着手里的砚台,摇头晃脑的说道。

    “颜真卿颜体的创始人颜真卿”在坐的大多是文人,谁没听说过颜真卿的大名

    “孔大人,不是在信口胡说吧你何以断定此砚乃是颜真卿所用”刑部侍郎杜衍质疑道。

    杜大人若是学过颜体,当知此砚底部的落款“清臣”二字,乃是颜真卿手书。

    “不错,清臣确是颜真卿的表字。”有人点头道。

    杜衍拿过砚台,反过来认真看了起来,半响他嘴角抽搐了两下,叹道:“果然是颜真卿手迹,想不到邓国公竟有如此宝贝。”

    张士逊虽然老迈,许多事情都已看淡,可听人夸赞,还是忍不住有些得意,他一生的唯一爱好就是收藏砚台,这一方徐公砚乃是他前段时间偶然所得,今日趁此机会献给太后,也让众人开一开眼。

    “邓国公献颜真卿手迹徐公砚一方。”雷允恭终于明白了这一块不起眼的破砚台,怕是比刚才那一对翡翠手镯还要值钱。

    刘娥听众位大人说的神乎其神,也忍不住拿在手里仔细看了看,然后她放回木盒里笑道:“邓国公有心了。”

    “一块破砚台,吹得神乎其神,还不是研磨的吗”曹玮身后一个武将嘀咕道。

    他一说完,很快一众文官就朝他投去鄙夷的目光,曹玮脸色有些挂不住,他回头狠狠瞪了那个下属一眼,真是个笨蛋,刚才自己没认出那是什么颜真卿的破砚就够丢人的了,现在大家都一致认可说这砚台很宝贵,这个白痴还在这出丑,真是丢人现眼。

    “邓国公的砚台确实不错,不过却不够实用,太后日理万机,哪有时间像你那般整日舞文弄墨。”蓦地一个冷峻的声音不大不小地响起。

    众人忙寻着声音看去,原来是小元王赵吉。

    赵吉既然敢这么说,一定是已经准备好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礼物,众大臣都知道他所献的礼物往往与众不同,每一年都能博得太后的欢心,不知他今年又准备了什么呢。

    赵吉见众人已经被自己吸引,便缓步走出道:“太后,请收儿臣的贺礼。”说完他从衣袖中拿出一个极为小巧锦盒,交给了雷允恭,雷允恭小心接过这只有半只手掌大小的锦盒,就那么托在手掌,恭恭敬敬地递给了太后。

    太后见此锦盒极小,不知这么小的盒子里面能装什么珍珠却也太普通了她慢慢打开锦盒,锦盒一打开,就见一道耀眼的光芒闪出,刘娥有些惊喜,只见一颗玉米粒大小的小颗粒躺在里面,这透明的类似珍珠的东西是什么如此晶莹滴透,又如此光彩夺目,真是美不胜收刘娥忍不住一下拿了出来,她用两根手指捏着,高高得举了起来迎着阳光看了起来。

    有些大臣隔得远根本看不到太后手里拿的东西,最前面的几位大臣却看清了,他们也有些惊诧,那光彩夺目的似玉非玉,似珍珠非珍珠的东西是到底是什么怎的如此闪亮。

    若是李策在场的话定能一眼认出,那玉米粒大小的颗粒竟然是一颗大钻石

    “吉儿,此为何物”刘娥喜爱地把玩道。

    “太后,此物乃儿臣从天竺商人手中购得,名为钻石,质地极为坚硬,甚至可以在玉石上划出痕迹这钻石极为光彩夺目,若能命能工巧匠制成一副耳钉,定然是璨若星辰。”赵吉自豪地夸道。

    太后一听这漂亮的钻石若能做成耳钉戴上,定然是光彩亮丽得很,爱美是所有女人的天性,刘娥即使年迈,却也不例外。

    赵祯暗暗心急,小元王赵吉果然有所准备,不得不承认这个钻石确实非常漂亮,就连自己一见之下都极为喜欢,太后此时已经爱不释手了。更要命的是自己的礼物却还没到

    赵吉进献了钻石,瞬间点燃了整个庆典的,所有见过的人都忍不住暗暗赞叹,一些后面的大臣虽没亲眼看到那所谓的“钻石”,可听前面的同僚们传的神乎其神,心下都对赵吉的手段暗暗佩服。

    那些还没有进献礼物的大臣,本来还想等待时机拿出宝贝炫耀一番,现如今见了赵吉的钻石,一个个都没了底气,众人都是纷纷匆匆献了礼物。

    太后自从收到钻石后,对于其他人的各种明贵字画、珠宝首饰之类的东西都没了兴趣,有人进献她也只是象征性地笑笑而已。

    这样持续了一盏茶的时间,终于献礼的人渐渐少了起来,这时,只听一个沧迈的声音朗声道:“微臣丁谓,有礼物呈现太后。”

    ;
………………………………

第一百六十五章 赵祯的礼物

    众人都想,有了小元王的耀眼钻石,宰相献的是什么,还敢如此高调。

    只见丁谓拿出一个小木盒,木盒是檀香木做成的,颜色呈棕色,样子极为精巧,整个木盒只有巴掌大小,却不知里面装得是什么。

    雷允恭小心翼翼的接过木盒,眼神探寻地看向丁谓。刘娥也直起了身子,丁谓搞得如此神秘,不知到底是什么宝贝,她伸手接过木盒,打开一看,里面确是黑乎乎一颗珍珠大小的药丸,药丸还隐隐发出一股清香。

    “宰相,这是何物”刘娥疑惑道。

    丁谓躬身道:“回禀太后,此乃驻颜丹。”

    “驻颜丹”刘娥眼神放出光彩道。

    “对,此乃老臣府中女道长历尽七七四十九天炼制而成的,有驻颜延缓衰老之功效。”

    “当真”刘娥突然有些激动地问道,她今年已经六十岁了,就是平日再注重保养,此时也已经是人老珠黄了。而一个女人最不甘的就是自己的容颜老去,即使明明知道这是不可阻挡的,可她们依旧不想面对现实,刘娥更是如此。

    “老臣不敢欺瞒太后,老臣府中的那位女道长今年已经年过半百,但容颜却保持在三十多岁的年纪,这就是最好的证明。”丁谓胸有成竹地说道。

    果然丁谓如此一说,刘娥瞬间大喜,她小心地拿出那粒驻颜丹,仔仔细细看了起来,末了还凑到鼻子处闻了闻,看起来极为喜欢。

    “丁谓,你竟敢拿所谓的驻颜丹来欺骗太后,到底是何居心”陈尧佐突然站起来朝丁谓大骂道。

    陈尧佐一说话,他身后几名官员也纷纷议论起来,尤其是一些年老的官员面色明显有些担忧,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原来真宗朝之时,真宗晚年就极为沉迷求神问仙,当时宫中养了一大批所谓的仙长道士,整日里蛊惑真宗炼制丹药,以求早日飞升,更荒唐的是,道士们竟鼓吹什么“天降祥瑞”,伪造“天书”,怂恿真宗导演了一出又一出的闹剧。

    当时许多大臣仗义执言,可真宗早已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结果凡是反对的大臣皆被贬黜,弄得整个朝廷乌烟瘴气。直到真宗去世,刘娥主政后把一众道士赶出了皇宫,此事才算告一段落,但折腾了这么长时间,大宋的政治和经济都遭受了重创。

    所以一些年老的大臣一听丁谓又鼓吹什么仙长丹药,就禁不住有些骇然,没想到太后年老之后竟然也步了真宗的后尘。

    陈尧佐一顿大骂,丁谓尚未开口,太后刘娥却不高兴了,她把驻颜丹放回木盒后,有些不悦地说道:“陈大人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宰相大人也是一片孝心,丹药是真是假,一试不是便知

    “太后,你千万不要相信丁谓的谎言,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驻颜丹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没有人能够容颜永驻,青春不老。”陈尧佐票苦口婆心地劝道。

    “够了陈尧佐,今日是老身六十寿辰,即便是宰相说谎,可哀家也高兴,你一定要破坏哀家的心情吗”刘娥重重地一哼道。

    “臣不敢。”陈尧佐见太后脸色已经铁青,只好叹了口气,缓缓退了回去。

    丁谓进献驻颜丹后,太后直接拿在了手中,甚至都不曾搁置一旁,那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后面还没进献礼物的人纷纷后悔献得晚了。

    眼看众人贺礼就献得差不多了,却还有一人没献皇帝赵祯。

    赵祯此时虽然表面上保持笑吟吟的样子,实际上内力早已心急如焚了,眼看众人都献完了礼,可自己的礼物还没送到,这怎能让他不着急

    终于小元王赵吉最先发现了不对,丁谓进献的驻颜丹一下子盖过了他的风头,赵吉蹴鞠赛失利后,就一直耿耿于怀,他为了今日寿辰的礼物是煞费苦心,没想到最后又被人抢了头彩,他正气恼地把眼睛瞥向一侧,却不小心看到了赵祯的不对劲。

    他暗暗观察了赵祯,见他隔一会,就悄悄往大殿外望望,看样子似乎颇为着急,明显是心不在焉。哼,尽管自己被抢了风头,可若是能让赵祯当众出丑,那也不赖。

    “皇兄,不知你今年准备了什么大礼迟迟不肯拿出,难道是想要压轴,哈哈”赵吉皮笑肉不笑地询问道。

    赵祯无奈硬着头皮按照李策教的说道:“朕准备的礼物自然是与众不同,朕敢打赌众位卿家待会见了一定也会大惊失色。”

    “噢这样吗那皇兄还不拿出来让大家一开眼界”赵祯讥讽道。他才不信赵祯能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好东西,每年太后寿辰他拿出的东西都是寒酸得很,堂堂一国皇帝,出手竟还比不上一些臣子。

    太后刘娥一听,不禁想起皇帝直到此时还没有进献礼物。她有些不满地看向赵祯,赵祯心内如焚,面上却要故作镇定道:“太后稍候片刻,礼物已经在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