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小侯爷-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常言道: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于仙儿本还担心刘氏不喜欢李策现在的身份,没想到刘氏却说:“嗯,并不是只有读书才能出人头地,读书就高人一等,当年你爹还不是一个落魄秀才,到头来……唉,往事不提也罢。只要你对仙儿好这就足够了。”刘氏想起往事有些黯然神伤。

    “伯母你放心,我李策发誓此生定不负仙儿!”李策表情认真得说道。

    于仙儿在一旁脸羞得通红,“哎呀,你们都在说什么呀。”

    刘氏看着眼前这一对年轻人,欣慰得笑了。

    ps:情节开始慢慢展开,后面的内容更精彩,大家放心收藏阅读,顺便给老三投几张推荐票吧。
………………………………

第四十五章 这就是我的兵?

    昨日与刘廷柱的一场比武,李策的大名早已传遍了军营,大家都知道了有一个很厉害的新晋指挥使叫李策。

    今日清晨练兵的时候,刘廷柱昂首挺胸地站在最前排,显得很规矩,昨日与李策的较量他输得心服口服,而且李策的胸襟气度着实令他佩服,嗯,这个指挥使不错!

    李策绕着看了一圈,不住得皱眉头,昨日没仔细看,今日细细看来,怎的自己的兵看起来尽是些老弱病残呢?

    李策悄悄把刘廷柱几个都头叫到一旁,诚恳地说道:“诸位,你们也知道本指使刚刚上任,还有很多地方不清楚,需要向各位请教。”

    刘廷柱等人忙道不敢,说大人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属下知无不言。

    李策东张西望地看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怎么看咱们指挥的兵士,这么多的老弱呐,额……你看那边那个老丈……”

    几人顺着李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个瘦削的老头,右手握着长枪,长枪立在地上,老头歪歪斜斜地站着,看样子没那杆长枪支撑,这老头都不一定能站稳。

    就这样能打仗?怕是不拖累其他人就不错了,哦,其他人,再看看其他人,老的老、少的少,驼背的驼背,歪嘴的歪嘴……这特娘的也太坑爹了吧!

    几个都头也有些不好意思,刘廷柱挠挠头道:“大人你有所不知,咱们边关的军队与正规的禁军自然是不能比的。”

    “为何?”李策有些生气道。

    “咱们的兵源多是从当地招募,或是流民或是乡勇,招得杂了嘛,自然这素质也就……嘿嘿”一个都头直言道。

    “咱们河北西路的驻军中,赵相惠执掌的军队,人家那是正经从京城调到这的,那才叫真正的禁军,兵士个个威风凛凛、虎背熊腰,骑的全是高头大马,还有全身的重甲,啧啧……”刘廷柱羡慕得说道。

    “草,这样一比较咱们不就是杂牌军嘛!”李策终于忍不住骂了一句。

    “嗯,差不多吧,就算武器装备、补给也是差人家一大截。”刘廷柱些垂头丧气道。

    “还有饷银……”另一人小声补充道。

    “同样都是大宋的军队,难道咱们就是后娘养的?为什么要受不公平对待?”李策有些发火。

    其实他也知道,出于实际考虑,总要有王牌部队和杂牌军之分,不可能绝对平均,只是自己很不幸分到了杂牌军,不免心里有些窝火。

    “我找老官去”李策懊恼道。

    “大人,官都指挥又何尝不知,他也是没有办法……”

    “那咋整?就让我带这一群老大爷训练?别扯淡了”李策瞪他一眼,没好气得说道。

    “大人,听说您和……”刘廷柱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有屁快放!”李策一瞧刘廷柱那滴溜溜乱转的眼珠子,就知道他没憋好屁。

    “嘿嘿……是、是,属下听说您和陈经略使关系匪浅,大人若是去找陈大人或许有效。”

    李策想想他说的也对,便点点道:好,我这就去讨个说法,你等在此照旧训练。

    刘廷柱等人大喜纷纷道:“卑职遵命。”

    。。。。。。。。。。。。。。。。。。。。。。。。。。。。。。。。。。。。。。。。。。。。。。。。。。。。。。。

    李策进屋的时候,陈尧佐正在那奋笔疾书,也不知在写些什么。李策见没有外人,也没敲门便大踏步迈进门来。

    “进来也不知道禀报,连门也不敲,我一猜就是你,全军除了你,没人敢这样放肆。”陈尧佐头也不抬得说道。

    “嘻嘻,还是师父了解徒儿。”李策倒了一杯茶,给陈尧佐端过去。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说吧什么事情?”陈尧佐把手中毛笔一搁,接过茶杯,笑骂道。

    “师父英明,什么事都瞒不过你。”这厮咧嘴一笑,先送上一顶高帽。

    “怎么这么快就坚持不下去了?”陈尧佐皱眉道。

    “哪儿呀,不是,哦,也是。”李策嘟囔道。

    “什么是也不是的,你说清楚点。”

    “倒不是徒儿怕苦,实在是没有坚持下去的理由。”

    “嗯?此话怎讲?”

    “师父,你看我那一指挥都是些什么兵啊,那有的都七老八十了,自己站都站不稳,还怎么训练打仗啊。”李策故意表情夸张地嚷嚷道。

    “哦,原来是到我这哭穷来了,呵呵……边关的军队嘛,历来都是如此,你瞧瞧其他指挥不也是这样嘛。”陈尧佐道。

    “历来如此不代表就是对的呀,这样的一群老太爷,怎么带嘛。”李策继续诉苦。

    “胡搅蛮缠。”陈尧佐轻斥道。

    “我不要求手下的兵个个身强体壮,但最起码不能全些老弱病残吧?要我说啊,一些老爷兵早该解甲归田了,这么大年纪的人哪能还在前线军队啊,这不是尽拖累人嘛。”

    “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朝廷又何尝不知,这些人早已没什么战斗力了,朝廷号称六十万大军,真正能用的也就三十多万,可是朝廷也是没有法子啊。”陈尧佐长叹一口气。

    “为何没有法子?裁军呀。”李策道。

    陈尧佐道:“哪有你想的那般简单,你可知咱们大宋的兵丁是如何招募的?岂不闻养兵自固之说?养兵不仅是为了应付对外的战争,也是为了维持国内的安定。遇饥年常募兵,此乃我朝的开国国策,这样一来没有了流民、饥民问题,也就没有百姓揭竿起义,一举数得。若是裁撤军队数量,凭空多出几十万流民,如何安置,嗯?”说完他目光灼灼得看着李策。

    “这……靠募兵来解决流民问题,终归不是长久之计啊。”李策也叹一口气,问题远比他想象的复杂得多。

    “朝廷现在已是骑虎难下了,再加上辽国一直虎视眈眈,伺机南下,朝廷也不敢裁撤军队,日久成疾,便成了这般模样。只能待日后时机成熟了再寻解决之法了。”陈尧佐目光深邃得望着院落里的梧桐树,那目光有些无奈又有些期望。

    怎么就扯到军国大事上去了,好像偏题了……李策嘀咕道,也是这等大事也不是我一个小指挥使所能左右的。

    “但大的方面改不了,眼下却是可以变通的嘛。”

    “怎么变通?”陈尧佐迟疑道,他隐隐觉得这厮定是又有什么阴谋,可又不自觉得跟着问了一句。

    “我是这么想的,一厢不是有三四千人嘛,从中怎么也能挑出五六百的青壮来,就把这挑出的青壮交由我训练。”李策腆着脸连说带笑得比划道。

    “你这是要相仿昔年开国大将军曹彬的虎贲军啊,呵呵……嗯,有点意思。”陈尧佐捋着胡子笑道。

    李策一见有戏,但是陈尧佐却突然又话锋一转,叹口气道:“想法是好的,可是眼下却有更为重要的事要做。”

    李策抬头道:“什么事?”

    “河西黄河泛滥,水灾成患,朝廷赈灾令已经下来,河西地区已经紧急召集民夫抗灾,可是人手却还是不够,为师正打算调一部分军队去救急。”陈尧佐说完,目光殷切得看着李策。

    我靠,不是吧,难道要我去救灾?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啊……

    ps:这个周上了推荐位置,求大家收藏,求推荐票啊。
………………………………

第四十六章 黄河泛滥

    李策正在焦急考虑如何推辞,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报!”一个传令兵气喘吁吁得飞奔而至。

    “大人,易州水患已经探查清楚。”传令士兵抹一把汗,急声道。

    “讲!”

    “此处水患,乃是暴雨所致,河堤决口,淹没大批农田,百姓……”传令的士兵有些犹豫,抬头小心地看了下陈尧佐。

    “讲!”陈尧佐眉头一皱。

    “是!初步估计,已有三万多人伤亡……”

    “砰!”陈尧佐拍案大吼道:“什么?!百姓伤亡三万?!”

    “大人……这是易州县令统计的数字,据属下等的探查,恐怕……却是不止此数。”士兵硬着头皮答道。

    陈尧佐仿佛被施了定身咒般呆立在那,良久他颓然坐下,沉声道:“到底是多少,说吧。”

    “遍地尸体,孩童老人惨不忍睹,少说也有五万……而且尚有许多百姓下落不明,恐怕也是凶多吉少……”

    这次水灾居然如此严重,已经严重超出了陈尧佐的估计,依照他的经验,水灾刚开始伤亡就这么重,等到过些时日,恐怕数字得翻倍。李策初始还不觉得黄河泛滥是多大点事,以前学历史,经常会见到黄河泛滥改道之类的文字描述,今日当场听了兵士的报告,尤其是听到“遍地尸体,五万这个数字时,更是心下大惊,五万多条人命,瞬间就没了,这带给他的震撼让他有些难以接受,想到方才自己自私的想法,内心不禁有些惭愧。

    “来人,传令下去,各厢主将速速前来议事!”陈尧佐很快镇定下来,当下最紧要的是救灾,时间就是生命,多耽搁一分就会多一分伤亡。

    没一会的功夫,各军主将风风火火得陆续赶来了。李策站在陈尧佐身后,暗自打量了一下,来的共有四人,官一奇也在其中,还有何监军。

    众主将全部到齐后,陈尧佐开始发话,“今日紧急召各位前来,想必大家已经听说了,易州黄河决口,现下水患成灾,百姓深处水深火热中亟待救援,本官打算,留一厢禁军镇守,其余三厢随本官前去救灾,大家意下如何?”

    几个都指挥使一听,面面相觑,易州水患如此严重吗?竟要抽调大部分兵力前去救灾?万一辽人前来叩关怎么办?

    果然很快就有将领反对。

    “大人,属下以为,我等的首要任务是镇守边关,救灾并非我等分内之事。”说话的名为孙值,也是一名都指挥使。

    李策见此话如此无情,不由抬头看了孙值一眼,只见他印堂狭窄,颧骨高突,果然一副尖酸刻薄相。

    孙值一说完,另一名叫王佑才的将领当场反对道:“孙将军此言差矣,我等如若坐视不管,恐怕日后此事被提起时,朝中的言官们怕是不会放过我等,到时免不了罢官抄家啊!”

    “哼,那群腐儒懂个屁,就会卖弄唇舌,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倘若日后此事被提起,我们就说正值辽人入侵,腾不出人手,大可推拖过去。”何监军面色不悦地说道。

    陈尧佐眉头紧皱,脸色似有不悦,他见官一奇一直保持沉默,开口问道:“老官你怎么看?”

    “要救!”官一奇回答得很明确也很干脆。

    陈尧佐紧皱眉头,有些发难,他虽然是河北西路的经略使,总管河北西路大小事务,可是调动军队却不是完全由他说了算,北宋军队尤其是禁军,受双重领导,一是边关镇守大将,二是枢密院,倘若监军和几个副将坚持不肯出兵,陈尧佐也不能强行调兵,否则日后枢密院查起,私自调兵的罪名可是几同谋逆!可若是向朝廷轻奏,这一来一往,少说也得半月,易州的百姓哪能等得了半月。

    以何监军为首的几人不赞成出兵救灾,陈尧佐与官一奇自然是赞成的,还有王佑才这样没有主见的,双方陷入了僵持。

    “咳咳……那个……本来当着众位大人的面,我是没有资格说话的,可是我李策却不得不说。”李策干咳两声打破沉默。

    何监军见又是这小子,很是不屑得冷哼一声。

    陈尧佐点头示意李策说下去。

    李策吸口气道:“敢问诸位大人,我等大军驻扎边关所谓何事?”

    “笑话,自然是保境安民。”孙值冷笑,这小子忒没大没小,众军议事哪有他插嘴的地方,只是碍于陈尧佐的面子,这才没过分嘲讽。

    “好,我想其他几位将军也是这样认为的吧?”李策笑意盈盈得看着其他几人问道。他这样问,自然不会有人反对,几人均不知可否得略略点点头,谁也不知这小子葫芦里卖着什么药。

    “好,如此便好,诸位大人真是爱民如子的好官呀”,李策突然送上一顶高帽,只是这厮堆满笑容的那张脸,让人看了有些奸诈的感觉……

    “诸位大人为何放弃安逸的生活,甘愿长期驻扎在这边关苦寒之地?为的就是这河北西路的百姓,为了百姓安居乐业。”众人听了这厮如此露骨的马屁,有些脸皮薄的已经开始脸红。

    李策却无视他们的脸红,他突然做出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道:“可是大人们似乎忽略了一件事情。”

    孙值忙接道:“什么事情?”他正沉浸在李策为自己塑造的伟大形象中,正等待李策继续夸赞下去,却不想这小子话锋一转,情急之下自然而然接口问了一句。

    “大军驻扎此处为的是保境安民,可是倘若民都没了,还保什么安什么?以后谁来给我们提供赋税,提供给养,断了民,就等于断了我们自己的后方补给啊!”李策渐渐收起戏谑的神情,正色道。

    “保境安民不仅仅是抵御外侮啊,李策说的对,我想大家现在也都明白了,倘若我们放任不管,逼得易州的流民揭竿而起,恐怕到时候这个责任谁也担待不起!吾意已决,何监军你留一支禁军镇守真定府,其他人随我驰援易州!”陈尧佐豪气顿生,迅速下完指令。

    李策的一番话很巧妙地占住了道德的制高点,孙值等人有心反对却无法开口,无奈只好表示同意,何监军听闻并不需要自己去救灾,一颗心也就放下来,再不出声反对。

    ps:诸位如果觉得还凑合,请点一下收藏,支持一下老三,老三谢谢大家了。
………………………………

第四十七章 一瓢米换一个小娘子?

    李策初时骑马还有些担心自己驾驭不了,后来发现跟前世小时候村子里的耕牛一样嘛,而且似乎更加平稳,再看看坐下的马鞍和脚蹬,不由感叹古人的智慧真是无穷啊。

    从真定府到易州并不算远,由于是去救灾并非打仗,大军轻装上阵,早上出发,奔行了一天,傍晚时分就抵达了易州城。

    一路走来,离易州越近,空气中弥漫的土腥味也就越来越重。真的是触目惊心,到处都是被洪水摧毁的民宅,有的小村落地势低洼,整个村子已经被洪水淹没,只有偶尔露出的几处残垣断壁,证明这曾是一个村落。

    初时路边只有三三两两的流民,个个衣衫褴褛,披头散发,目光呆滞得瞧着大军,陈尧佐见他们可怜便吩咐拿些吃的食物分给他们,却不成想越往腹地深入,流民越来越多,饥饿的百姓见军队有吃的,闹哄哄得堵住大军的路,不肯放行,即便是兵士呵斥打骂也不肯做丝毫的让步。

    饥饿造成的潜能是巨大的,此时的饥民,下一刻完全就有可能变成暴民!陈尧佐很清楚这个事实,虽然这群饥民对军队造成不了什么威胁,可这是大宋的子民!屠刀不能挥向自己的百姓,他们也是迫不得已,但凡有一口吃的,谁也不想跟朝廷、跟军队作对!

    陈尧佐抬头眺望一下流民的规模,浩浩荡荡,一眼望不到尽头,长叹一声道:“孙值,吩咐下去,前方高地扎营,就地生火做饭,让百姓排队依次领饭。”又转头对官一奇道:“老官你带一队人马维持秩序,莫要引起暴乱。”

    两人领命离去,陈尧佐看着漫山遍野的饥民,尤其是百姓们那一双双呆滞无助的眼神,缓慢地摇了摇头……

    “老师,为了加快行程,我们并没有带过多的口粮,只带了两万大军三天的口粮,瞧这数不尽的流民,怕是这点粮食撑不了多久啊。”李策赶紧提醒道。

    “无妨,相州离此不远,我已派人前去督粮,眼下你陪为师到处走走看看,对这水灾有个数,也好制定平灾方策。”陈尧佐满脸的忧愁之色。

    到处都是浑浊的泥水,土块瓦石被冲得到处都是,几人走了一段后,道路崎岖,沟沟壑壑高低起伏,已经无法骑马,陈尧佐便率先下了马,挽起裤管,撩起长袍,凭足力跋涉起来。

    由于不事劳作,山路如此难走,很快他便气喘吁吁起来,只好停下稍作歇息。李策也是感觉脚跟发软,唯独官震这小子依旧生龙活虎,众人均坐在大石上歇息,他却一直走来走去的,东张西望地看个没完,那景象就像是动物园里刚放出来的猴子……

    这次救灾李策和官一奇都来了,官震也嚷嚷着要来,官一奇本来是不同意的,李策替他说情说是官震有股子蛮力,到了那帮忙抗抗卸卸的也好,官一奇给他约法三章,要他一直跟着李策不许乱跑,所以这时他才这么听话,即便是好奇得要命,也不敢独自乱跑。

    几人歇息完刚打算继续上路,这时一阵哭喊吵闹声传来,循声望去,一群人似是在争执什么,只是隔得远看不清楚。

    陈尧佐道:“走,过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到了近前发现围观的百姓颇多,李策试了几次,根本就挤不进去,踮脚望望,又看不明了,再想往里挤挤,却被人好一顿白眼,真是的,看到个热闹也这么费劲。

    “唉,真是可怜!这妇人也真能狠得下心。”

    “可不是么。”

    围观的百姓议论纷纷。

    官震却忍不住了,他拉开李策,一马当前分开围观的人群,硬挤出一条通道,期初围观的众人发觉官震的野蛮行为后,正要喝骂,被官震一瞪眼硬生生给憋了回去,李策暗中看了只觉好笑,最简单的方法往往也是最有效的。

    几人顺着官震“打通”的绿色通道挤进来,只见正中央坐着一个妇人,身边有两个孩子,一个女孩一个小男孩,女孩约莫十五六岁,衣服上满是泥泞,脸也花了,头发也有些散乱,一直在那低着头也看不清模样。

    哭的是那个小男孩,约莫七八岁的样子,一边哭,一边喊着:“娘,娘,我不饿,你不要卖姐姐。”

    陈尧佐皱着眉头脸色有些不悦,对李策道:“去问问,怎么回事。”

    李策走过去蹲下轻声道:“这位大嫂,你们这是怎么了?”

    妇人抬头望了一眼李策,旋即又摇摇头低下头来,不再说话,李策有些困惑,听这小男孩的哭诉,似乎是要卖了女儿换东西吃?不会吧……

    “外地来的吧?少管闲事,没你的事,走开,走开!”旁边一个人不耐烦得呵斥道。

    李策抬头一看,呵斥自己的人三十多岁,一身青衣,旁边还有几人跟他一样的衣着,看样子像是谁家的仆从。李策不由有些冷笑,真是搞笑,仆人也敢这么大胆,真是狗仗人势。他怒极反笑,问道:你又是何人?

    “哎哟,还问我是何人?说你外地来的吧,不认得这身衣服?爷我是是张员外家的――奴仆。”男子一脸的得意。

    卧槽,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当个奴仆也这么自豪,真是贱到家了。

    李策故意道“噢,原来是张员外。”

    “哼,知道了吧”青衣男子讥笑着,越发的得意。

    “没听说过,阿猫还是阿狗?”李策眨眨眼一副诚心求教的样子。

    “你!大胆!竟敢侮辱我们家老爷,看来今天不给你点颜色瞧瞧,你不知马王爷几只眼!”青衣男子大怒,气急败坏得吼着,就仿佛李策刚才侮辱了他的亲爹。

    他吼完一挥手联合身旁几人,就要上来摁住李策。

    李策冷冷一笑,又是狗仗人势的家奴,也罢,今天小爷就教教你们怎么做人!

    陈尧佐见几个家奴要动手,不由大怒,示意手下上去帮忙,官震却拦住他们笑道:“大人莫担心,几个家奴,师兄还是能够应付的。”

    “哦?李策是你师兄?”陈尧佐大奇。

    “我叫官震,官一奇是我义父。”官震一挺胸,昂首说道,陈大人过问自己,赶紧抓住机会好好表现啊。

    “噢,我记起来了,上次的晚宴,捣乱的就是你小子,我说怎么如此眼熟呢。”陈尧佐一下子想了起来。

    官震一下子泄了气,本来想抓住机会好好表现表现的,这下可好,弄巧成拙了……

    几个家奴确实不是李策的对手,李策自修炼乾坤正气之后,气力大增,前世学的擒拿手法运用得更加自如了,官一奇说得不错,真是一力当十巧。

    不一会的功夫,几个家奴捂着胳膊,蜷缩在地上,痛苦得打起滚来,也不顾满地的泥泞,一边还不住地哀号。胳膊被人活生生卸了,这滋味的确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

    李策俯下身揪起先前那人的衣领,戏谑得笑道:“现在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了?”一边还故意碰了碰他脱臼的胳膊,青衣家奴“嗷”得一声惨叫,如同杀猪一般。

    “痛、痛,大爷饶命,大爷饶命。”青衣家奴痛得冷汗直流。

    “嗯,那我问你几个问题。”李策不紧不慢地说道。

    “问、问,大爷您尽管问。”青衣家奴心里早把李策骂了一百遍,这杀千刀的,有问题就赶紧问,故意磨磨蹭蹭得,痛死老子了。脸上却不敢做出丝毫违逆的神色。

    李策扬扬头,朝母子三人的位置一示意道:怎么回事?

    “这个……”那人一阵迟疑。

    李策伸出一根指头,使劲朝他脱臼的关节处戳了一下。

    “啊,大爷饶命,大爷饶命,小的说!”

    李策呸了一口,真是贱骨头,不见棺材不落泪。

    “我家老爷看上了这小娘子,愿意用一瓢粟米来交换,张氏刚才已经同意了。”男子强忍着疼痛咧嘴说道。

    “什么?一瓢米!”李策有些难以相信,一个黄花闺女,只值一瓢米?!

    “你家老爷这样与抢有何异?!”李策大怒,猛地一把揪起他来。

    青衣家奴被他这么一抓,脱臼的关节处一阵剧痛,他闷哼一声,受不住痛,居然晕了过去。

    陈尧佐已经听明白了,心内也是恼怒异常,他走上前来,铁青着脸问道:“张员外家里还有余粮?”

    另一名家奴已经见识了李策的厉害,再瞧李策这一行人的衣着神采,知道是遇到了硬茬,他慌忙答道:“不瞒大老爷,两个粮仓还是满满的,不曾动过。”

    “哼,如此我便去会会这个张员外。”陈尧佐冷哼一声。

    “不劳您老动手,杀鸡焉用牛刀,就由徒儿去走一遭吧,您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这点小事就交由我来处理吧。”李策起身朝陈尧佐说道。

    “也好,此事就交由你去处理,为富不仁、巧取豪夺,实在是可恶至极!”陈尧佐手指点点几个家奴,厉声批评道。他久居上位,自是有一种无形的威严,几个家奴互相望望,均心里暗道,自己家老爷这次怕是惹上了麻烦。

    ps:明日要上分类强推了,求书友收藏和推荐票,老三拜谢。
………………………………

第四十八章 借粮

    李策、官震还有两个便装的兵士,四人跟着被擒的家奴往张员外家走去。

    几个家奴似是被李策打得怕了,一路上但凡李策询问,无不恭恭敬敬作答,李策见几人极为恭顺,便给他们把脱臼的胳膊接上了,几个家奴自是千恩万谢。

    张员外的家在易州城内,几人方才的位置是外城,众人走了半个多时辰,进了内城。拐过一条街,一个青衣家奴手一指前面一个暗棕色的大门,道:“到了。”

    李策侧头一望,嚯!就瞧外门这气派,便知这个张员外绝对是只“肥羊”,大前门极为开阔,暗棕色的大门有差不多俩人那么高,透过围墙能看见里面的房屋高低错落,显然整个宅子占地不小,尤其是被旁边一些普通民宅一衬托,嗯,绝对是豪宅,李策暗叹,看来老子今天也要斗一回地主老财了。

    即便是易州内城,街道上也满是乞讨的流民,外城的大批依靠种地为生的百姓一夜间失去了所有财产,为了一口吃的活命,纷纷涌到了内城乞讨。

    只是李策很奇怪,这些饥饿的流民三三两两地,蹲在一些大户人家的门外,就等着这家主人大发慈悲能施舍一些吃食给他们,可是唯独这张员外家的豪宅外,偏偏没有一个乞讨的饥民,这就很奇怪了,按理说像这种一眼就能看出的大户,应该有更多人来乞讨才对啊。

    李策把心中的疑问对几个家奴说了说,先前痛晕过去的家奴不好意思得笑笑道:“大爷有所不知,这易州城的乡亲们暗地里送了我们家老爷一个外号,叫“张铁鸡”呵呵,这个……”

    李策恍然大悟,我说呢,原来是个吝啬鬼,可想而知这个张员外抠门到了什么程度,百姓们即便是饿死也知道从他那里讨不来一点粮食。可转念又一想,那也不对啊,总该试试吧?很快他明白过来,瞪眼道:怕是不止这么简单吧?只怕是乡亲们来乞讨不仅要不到东西,还要挨一顿你们家丁的揍,对吧?

    几个家奴脸色通红,却拼命摇手,不肯承认。李策冷哼一声,大步朝张员外的大门走去。

    大门紧闭,刚才的家奴自告奋勇前去叫门,“砰、砰、砰”几声,里面一人不耐烦喊道:谁呀?!

    门外家奴忙喊道:“我,周老二。”

    只听里面声音道:“啊,原来是周二哥回来了,来了,来了,怎么小娘子带回来了?”

    大门“吱哟”一声打开,开门的家丁一瞧李策等人,有些迷惑,刚开口:“周二哥,这些是……”

    却见那姓周的家奴,“嗖”得一下窜进门去,后面的几个家奴也争先恐后得跟着窜进去。为首的周姓家丁,一马当先,一边狂奔,一边大喊道:“老爷,不好了,不好了,有人来抢粮食了!”

    开门的家奴猛地反应过来,就要关门,官震最先反应过来,猛地上前一步一脚踹了出去,关门的家奴直接倒飞了出去。

    官震有些埋怨得看着李策,李策一摊手,也有些无奈,自己今天算是看走了眼,这几个家奴一路服服帖帖,一口一个大爷叫着,本以为他们吃了苦头,已经不敢胡作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