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风华-第2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不得不放弃继续前进,但这一系列先进的制度,让金国面对西欧诸国联这时仍然占据优势。

    而在十字军中,一个名为腓烈特的年轻人在战争中出人头地,他率先改变了骑士的作战方式,通过俘虏来的金国工匠,制造出了火炮与火绳枪。他在自己小小的领地里也推行集权,模仿金国展工业,迅从德意志诸邦中脱颖而出,进而打败所有对手,成为德意志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这场瘟疫在席卷欧洲、夺去了当地三分之二以上人性命的同时,在东方,同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此前大食是华夏重要贸易对象,他们通过转手,将大量华夏过剩的工业品销售到拜占廷、欧罗巴去,而现在,为了防止瘟疫传播,往大食的所有贸易都停止,除此之外,新开辟的昆仑洲(非洲)贸易,也受到影响,几乎削减了一半以上。

    这直接使得华夏帝国内部爆了第一次经济危机,各家豪商原本都看好海外市场,为了获得更多利润而拼命扩大生产规模,危机一临,他们不得不断尾,致使大量工人失业。

    豪商们都是为了利益敢于践踏一切的,他们不想失去生计的工人将怒火对准自己,于是暗中唆使,工人们的怒火便指向了朝廷。一时之间,原本国泰民安的华夏各地,骚乱不断,特别是那些被淘汰了的旧学说,乘此机会又卷土重来。

    经济危机也影响到帝国的财政收入,华夏帝国第一次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这等情形之下,新上任的内阁总理大臣黎清最初态度保守,但在经过与周铨三次秘议之后,他拿出了一揽子刺激计划,其核心有四:一是鼓励移民,将那些失业的工人移民出去;二是赤字财政,朝廷通过赤字的方式,来增加开支;三是在华夏本土兴办工程,大兴铁路、电报、电站、水利等;四是淘汰关闭旧厂矿,乘此机会由朝廷补贴,推广电力应用。

    此四策最初是一片反对,特别是赤字财政,更让黎清保受攻讦。不过当各地的骚乱因此三策平息下来之后,批评的声音少了,两年之后,成果显现,赞扬的声音反而多了起来。

    另外,原本准备用来打一场灭国之战的钱,也节省下来,虽然周铨力排众议,没有削减国防技术研究上的开支,但军费确实连续数年不曾增长,这让远征金国的计划暂时冻结。

    虽然此次瘟疫加经济危机,让华夏帝国向外扩张的势头为之一滞,但在某种程度上是好事,让周铨可以专注于解决国内之事。

    三年之后,瘟疫彻底平息,华夏帝国的财政收入也好转,就在此时,另一个好消息传了过来。
………………………………

六一九、好消息

    元宪十五年年底,眼见新的一年就要到来了,因此海州港张灯结彩,将过年的喜悦传递给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

    虽然南面的华亭港已经取代海州,成为华夏每年吞吐量第一大的港口,但是海州的重要依然。

    两艘铁甲军舰护卫下,三艘破破烂烂的风帆船缓缓接近码头。这三艘船共同的特点就是破烂,它们的风帆补了又补,船身的漆斑驳脱落,就连船舷上的舷号,也有些看不清楚了。

    “猫头鹰”站在其中一艘风帆船的甲板上,敬畏地看着这越来越近的城市。

    她是一名程洲土著少女,“猫头鹰”是她的土著名,把她带回华夏的程大昌给她取了个很华夏味的名字:程嘉禾,小字禾娘。跟在程大昌身边两年时间,“程嘉禾”已经能够说比较流利的华夏语了,只不过,她对华夏人造的巨舰、城市还有一切一切,都仍然觉得敬畏。

    “老爷,这就是皇帝居住的地方?”程嘉禾终于忍不住问道。

    “呵呵,皇帝不住在这里,我们华夏的领地,比起你们的部族可要大太多。”程大昌心怀柔情,轻轻握住她的手掌,驱逐走她心底的不安。

    船眼见进港,突然间,港外炮台上轰鸣声响,吓得程嘉禾躲到了程大昌的身后。程大昌也愣住了,他不相信,有什么敌人敢于攻击海州,可若不是敌人来袭,为何会炮响?

    “礼炮,那是礼炮。”在他身边,穿着黑色制服的白先锋笑着说道。

    在新一届内阁之中,白先锋没能当上总理大臣,也未得到新任总理大臣的推荐留任,不过周铨对他早有安排,他如今在中书院任中书侍郎,地位相当于副总理,在中书院也仅在中书令之下。中书院不仅掌管立法,同时也接手部分国家礼仪,比如表彰对华夏有杰出贡献者。

    他从济州开始陪同程大昌,便是因为程大昌为华夏做出了极为杰出的贡献。这礼炮声鸣,也是周铨与他议定的礼仪,一共是一十六响。

    听得这是专门为他所设的礼仪,程大昌心中激动,长途漂泊带来的疲惫,都为之一轻。

    船靠港之后,让程大昌更惊喜的事情在等着他。

    周铨亲自赶到海州,来迎接他的归来。

    “陛下,这让臣如何敢当?”程大昌也惊讶万分,他终究只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眼见在国内威望远胜唐宗宋祖的皇帝周铨如此厚遇,如何不激动万分!

    “当得,当得!”周铨哈哈一笑:“若是别人有你这样的功绩,我也会远迎!”

    周铨身为皇帝,自然不能象过去那样满华夏乱跑,不过他也没有象此前皇帝那般,居留于京中,难得出一回惊。特别是在有线电报铺开之后,周铨的行动更是自由,每年三百六十五天里,至少有百日都是在全国各地。这种巡视让地方官员战战兢兢,生怕自己治下出了问题被他撞上,在某种程度上,也减少了地方官员欺上瞒下的事情。

    不过海州他也有两年时间没有来了,因此与程大昌寒喧之后,他颇为感慨地道:“我两年未来海州,觉得又与以前有所不同,你更是一去四年,想来觉得变化更大吧?”

    “虽有变化,终究是乡梓之地,故国旧邦!”程大昌道。

    见周铨迟迟没有提,程大昌终于忍不住,向身后人下令道:“将献与陛下的礼物呈上来!”

    礼物就是金与银。

    虽然俗,可当一箱箱金银袒呈于码头之上,看到这一幕的人莫不屏住了呼吸,就是周铨,也算是见惯了金银的,也忍不住呼吸一急。

    金银之光,以极为粗暴的方式,征服了人们的眼睛。

    不过周铨终究是周铨,到了他这个位置,看待金银,已经不再从其本身价值去考虑了。

    上一轮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贵金属不足造成的,要知道,华夏所铸的金、银、铜币,流通的范围可以说是整个世界,只要有商品交换的地方,铸造精美、份量精准的华夏钱币,都是大家喜欢使用的硬通货。

    程大昌在程洲的现,能够有效地补充华夏的金银。但这并不是他能让周铨前来迎接的理由,周铨真正看重的,还是别的东西。

    “玉米、土豆、花生、辣椒、蕃薯……”

    当最后的几个箱子里出现这些物产时,周铨的呼吸才是真正停下,然后他仰天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哈!”

    他笑声连连,让众人莫名其妙,便是程大昌,也不明白为何周铨看到黄金白银时不笑,却在看到了这些“土特产”时笑成这模样。

    “黄金白银,固然是宝物,但是这宝物需要有人才能有用,而这些,就是养人之物!”周铨指着那些农作物,再次畅快地大笑起来。

    “呃?”

    众人都是讶然,华夏自有五谷果蔬,如今又占据了草原牧场,牛羊猪也多了起来,什么时候缺过养人之物了?

    “皇家农学院的人来了么,大昌,你带了会种植这些的土著来了?将他们送到农学院去,好生招待,每个人享受农学院正式教谕待遇,他们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愿望,农学院解决不了,就报告给内阁总理大臣处,还解决不了,直接找我!”周铨又道。

    他知道众人还不理解,为什么他会如此重视这些农作物。此时玉米的产量仍然很低,不过比起稻麦总是要稍强一些,而土豆、蕃薯的产量则已经过稻麦。

    明时人口激增,到满清末年甚至有四亿人口,其关键因素,与所谓的康乾盛世没有多少关系,甚至和所谓的“永不加赋”都没有多大关系,这些高产粮食作物传入,才是最关键的东西。

    周铨深信,只要推广得当,他可以用三十年时间,让这些农作物遍布华夏,而那个时候,充足的粮食与先进的卫生防疫,足以令华夏人口比起现在翻上一翻――去年做的人口统计,如今华夏百姓数量高达一亿五千万,若加上归化臣服自称为华夏人的日本、高丽等诸族,华夏人口数量更是过两亿。三十年后翻上一翻,那就是四亿人!

    “此物命名为玉米,此物命名为土豆,也可叫马铃薯,此物命名为花生,这是蕃薯或红薯,这是向日葵……啊,这是南瓜!”

    周铨迫不及待地为这些“新作物”命名,他一边说,一边脑子里已经是“爆玉米花儿”、“土豆炖牛肉”、“炒花生”、“烤蕃薯”、“五香葵花籽”、“南瓜饼”了,这些可都是好东西,对于华夏这舌尖上的大吃货帝国来说,给百姓餐桌上增加食物品种,能够极大地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还有辣椒!

    没有点辣椒当调料,很多菜肴都少了几分味道!

    周铨口水已经在哗哗流淌了,哪怕他已经人过中年,哪怕他是帝国皇帝,他都忍不住先剥开两枚花生,尝了尝里面有些干瘪的花生米粒。

    “陛下不以金银为宝,而以农物为贵,此天下万民之幸也,便是汉文汉景,也比不得陛下!”那边白先锋抓住了机会。

    “理当如此,何足夸赞?”周铨摆了摆手,眼睛放光,他等不及了,他今天就要吃土豆炖牛肉,要吃烤蕃薯!

    不过食欲之下,周铨还记得问一声:“张顺呢?”

    四年之前,程大昌募集资本,带着一支由十二艘帆船组成的舰队东行,华夏海军大都督张顺辞去本职,以一支舰队提督的名义,带着五艘战舰护航,其中蒸汽战舰有三艘,风帆战舰两艘。

    舰上除了海军水手之外,还有6战队员五百余人,若不是他们,程大昌也不可能征服当地土著,威逼利诱他们开采黄金、白银,缴纳各种物产。

    时隔四年,在程洲搜刮了一番的程大昌返回,而张顺却没有回来。

    “张提督一年多前便带着三艘战舰、六艘帆船沿海岸线继续南下了,他说要环绕一周,以证明实学中大地是球状之说!”

    周铨其实早就从济州来的电报里得到了这个消息,不过从程大昌口中再听一遍后,他还是有些感慨。

    也不知道张顺的航行,是否顺利。

    周铨并不知道,就在程大昌的三艘船返回海州港的同一日,远在大地另一端,盎格兰王国都城伦敦,在黎明来临之时,迎来了可怕的轰鸣声。

    两艘此时盎格兰人无法想象的大船,顺着泰晤士河来到了伦敦城墙外东南方的白塔。它们侧过船身,向着白塔喷射出耀眼的火光,一枚枚实心炮弹被射出来,狠狠地砸在城堡的塔楼与城墙之上!

    张顺便在其中一艘战舰之上,他歪着嘴,口里嚼着在程洲得到的烟草,斜眼看着这座高耸的塔:“看起来很结实,不是很好弄啊……看来要直接用炸的!”

    只凭借炮弹,想要彻底破坏这座城堡并不容易,至少凭借他们船上携带的炮弹数量是不可能的。可是如果在城堡下选择合适的地点搞爆破,那就容易得多了。

    “提督,要不算了吧……”他身边的副手小声说道。

    “蠢,听闻此国盛产煤,我们想要返回国,就必须有充足的煤!”张顺骂了一声:“况且此国位置甚优,我料想,若是陛下知道我们到了这里,少不得要逼其国割让一二处地方为租界,为以后经略欧罗巴做准备!”

    说到这里,张顺再次望向伦敦塔,他知道这个国家的统治者视此地为堡垒和避难所,只要打破这里,就能够摧毁此国国君的意志,逼迫他同意割让租界、开放通商!
………………………………

六二零、一本正经

    英王斯蒂芬登上此国王位还不久,在他的舅父前英王亨利一世死后,他仗着跑得快抢先赶到英国,从而抢到了王位,不过,他还面临着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

    不过此时的英王实力有限,手下的骑士们各自在自己的领土之中,打仗主要靠雇佣兵,因此自私生子威廉征服盎格兰后,历代英王就不断地强化伦敦塔,为的就是万一有事时,能够躲在堡垒之中,等待佣兵与骑士们赶来。

    这座堡垒中,斯蒂芬国王沉默地而对单膝跪在自己面前的侍从。

    “那伙自称华夏帝国的海盗还在沿海骚扰吗?”

    对这群最近出现在盎格鲁海岸的不之客,斯蒂芬略有所知,三个月前,这伙人第一次出现在盎格兰西海岸,在那里遇到一位子爵的骚扰、逼迫甚至抢劫,这激怒了船队,那个倒楣的子爵和他的骑士、雇佣兵一起,成了炮火下的肉糜。

    然后,对方就以此为借口,开始骚扰英国沿海各港,一路行来,直到逼近泰晤士河。

    “是……是。”

    斯蒂芬低下头,好一会儿之后,他说道:“让那个金国人过来!”

    没一会儿,一个穿着古怪服饰的人被带到他面前,那人神色慌张,明显很恐惧。

    号称“撒旦”的完颜亮,在熬过大瘟疫之后,再度开始经略周围,不过这一次他面对的对手,也装备有少量的火绳枪和青铜炮了。而且因为瘟疫的缘故,地广人稀,完颜亮根本没有那么多人口去占据土地,所以战争并不激烈。

    在不断的战争中,有部分被完颜亮裹挟而来的天竺人、波斯人和中亚一带的民族,从他的统治下逃走,他们被统称为金国人。

    斯蒂芬这里便也有一个,这是他花了高价从新近夺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位的红胡子腓烈特那里高价买来的,为的就是此人懂得铸造青铜火炮。

    而从他的口中,斯蒂芬也听说过遥远的华夏帝国。

    “陛下,你忠诚的仆人愿意为你效劳。”那金国人尼赫鲁亲吻了一下斯蒂芬的脚尖。

    其实他只是一个天竺人,只不过现在欧罗巴诸国畏金国如虎,所以他在外自称是金国人,以此来抬高身份。

    “我给了你数以千计的金币,我要的火炮却还没有看到……你说我应该怎么样对待你?”斯蒂芬问道。

    尼赫鲁知道他是在吓唬自己,于是装出畏惧之色:“火炮是天神赐下的武器,凡人想要利用它,需要更多的代价,陛下,请给你的仆人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只有这样,火炮才……”

    尼赫鲁话声还没有落,突然间,外头传来了轰鸣之声。

    这熟悉的轰鸣声让尼赫鲁立刻又趴在了地上,他的脸完全变了形:“火炮,火炮!”

    斯蒂芬也被这可怕的炮声吓得站都站不稳,在连接十余声轰响后,他才算是缓过神来,一把将尼赫鲁揪起:“这就是火炮?这是魔鬼放出的雷声吧!”

    “这就是火炮的声音,陛下……快去看看怎么回事,是不是有敌人入侵了!”尼赫鲁比他要熟悉火炮的声音,高叫着提醒。

    不一会儿,就有人来禀报,两艘船停在泰晤士河中,正对着白塔“施放魔法”。

    伤亡的消息、望塔破碎的消息、士兵惊慌逃跑的消息……一连串的消息传来,就是没有一条是好消息。

    “他们拿城堡没办法的,这里有天神保佑,他们的邪恶魔法,伤害不到我们……”

    轰!

    就在教士念叨中,一声巨响传来,这一次响声之大更胜此前,连地面都被震得瑟瑟抖,余声许久不绝!

    “围墙垮了,围墙垮了!”不等斯蒂芬再派人去问,就听到外边有人惊呼,斯蒂芬惊骇得从窗口向围墙望去,他以为根本不能攻破的城墙,已经出现了一个豁口。

    只凭两艘战舰上的舰炮,其实奈何不了这城墙,毕竟舰上携带的炮弹不多。但是张顺欺负英国人没有火器,直接令6战队登6,将一车炸~药送到了墙下。虽然上方的英国弓手不断射击,可是在火枪压制下,再加上车上厚实的钢板保护,他们的射击没有任何战果,只能眼睁睁看着6战队安置好炸~药、点燃引信然后扬长而退。

    城墙的豁口,让斯蒂芬失去了最后的侥幸,对方既然能破开城墙,那么就能够将整个城堡都拆掉。

    “你,带着我的使者,前去问问这些魔鬼的信徒,他们究竟是什么人,来我这里做什么!”斯蒂芬一指尼赫鲁。

    尼赫鲁战战兢兢:“我知道他们是什么人……船上的金色龙旗,证明他们是华夏帝国的人,这是华夏帝国的海军,只有他们才拥有这么大的战舰,才装备这么多的火炮!”

    “华夏帝国……它真的这么强大?”

    “我们金国是被它打来的!”尼赫鲁吞吞吐吐地说道。

    毕竟只是岛国,斯蒂芬虽是英王,可是消息也不太灵通。他只知道金国崛起,现在才知道,这个横扫欧洲诸国联军的金国,原来只是华夏帝国的手下败将!

    在场听到这个消息的人,无不震惊,斯蒂芬以一个国王的身份,立刻想到一点:“那么华夏帝国的皇帝,手下有多少骑士?”

    尼赫鲁无法用英国的“骑士”来形容华夏军的战士,他想了想之后才道:“这个国家,有一万万人,常备军力应该有好几十万吧。”

    英王斯蒂芬险些尿了。

    几十万常备兵,就算让他把英国所有贵族凑在一起,也凑不出这么多的兵力来!

    更何况,这些华夏军还是装备了可怕的大炮!

    他虽非英主,但反应却很快,否则不会在舅舅死后第一个跑到英国来继承了王位。此时他心念一转,立刻有了新的主意:“你们去见他们,就说……我愿意与华夏帝国结成同盟,共同应对金国!”

    尼赫鲁目瞪口呆,想要说话,但看到斯蒂芬的眼神,还是将到嘴的话咽了回去。

    打破上位者的美梦是件危险的事情,他还是不要提醒对方,区区金国,连华夏帝国十分之一的国力都扛不住,只是靠着大瘟疫,才从华夏帝国的追击中远遁这一事实了。

    不一会儿,一名教士打着十字旗,带着尼赫鲁和斯蒂芬派出的使者,小心翼翼地从城堡里出来。

    看到他们,张顺下令停止炮击。

    双方的会面,华夏帝国这边相当轻松,英国派来的使者罗伯特则战战兢兢,尼赫鲁倒是胆大,他在天竺时曾经与华夏军打过交道,知道只要没有触犯到逆鳞,这些华夏人都很开朗热情,甚至可以说是好客。

    “天竺人?”

    在华夏军面前,尼赫鲁不敢自称是金国人了,他一开口便是怪异腔调的华夏语,而听到这种古怪的腔调,张顺立刻猜到了他真正的家乡。

    因为天竺人不管说哪种语言,都带着这种古怪的腔调,而且还沾沾自喜,以为自己说的才是最正宗的。

    “老爷,你果然不愧是最聪明的华夏人,小人正是天竺人!”尼赫鲁大喜说道。

    “天竺人怎么跑到这儿来了……这儿离天竺有多远?”张顺同样大喜。

    他立志要当环游全球的第一人,可是从离开华夏到现在,已经过去四年了,就算是他,也已思乡情切,可是回乡之路却还不知道在何处。他又不愿意半途而废,从原路返回,现在见到一个天竺人,让他觉得终于看到返回华夏的希望了。

    “这个……还有很远,我是被金国人强行抓来的!”

    尼赫鲁撇清自己与金国的关系。

    张顺大失所望,懒洋洋地问起话来,得知他们的来意之后,他嘿的一笑:“很好,很好,我受命出征,有节制之权,你回去之后告诉英国国王,我愿意与他达成同盟,但这同盟,是以我华夏为主,他必须受华夏册封,向华夏称臣!”

    这一条就是英王绝对无法接受的,不过张顺也不指望对方接受,现在的华夏重实利而轻虚名,他提这个条件的目的,不过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这不可能,陛下是上神的仆人,只会服从上神!”英使罗伯特高叫起来。

    “他说什么?”张顺问尼赫鲁。

    “他说他会把这个要求转告给英王,他会努力劝说英王接受的。”尼赫鲁面不改色地胡扯。

    这是天竺人的拿手好戏,若没有这种本领,尼赫鲁也不会骗了神罗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之后,又来骗英王斯蒂芬了。

    “第二个条件是我们需要大量的煤,他们必须以此作为对侵犯华夏帝国尊严和利益的赔偿!”张顺道。

    这点好办,尼赫鲁都不必禀报,自己就答应下来――英国本来就有很多的煤炭储量。

    第三个条件,才是张顺最终的目的,他伸手过来,一张地图立刻递到了他手边,他指向泰晤士河的东南面,那里有一个标记:“这里割让给华夏帝国!”

    来此之前,他早就做了准备,海图画得很精致,甚至比英国人自己此时的地图还要精确。

    “什么意思?”使者罗伯特茫然地问尼赫鲁。

    “哦,他说华夏帝国的战舰远渡重洋,来这里帮助我国抵抗金国的威胁,需要向我们借一块小小的地方当作驻扎地点,他们甚至愿意为此支付一定的报酬。”尼赫鲁一本正经地说道。
………………………………

六二一、大吃货帝国的会师

    张顺所指的地方,如今只是有一座小城堡,是诺曼人所建,也就是后世的多佛尔。此处位于海峡西端,离欧罗巴大6最近,同法兰西的加来相隔仅仅是七十里。张顺看中的正是它的位置,既可以此为据点,经略整个盎格兰,又可以此为跳板,窥探欧罗巴大6。

    周铨本人对欧罗巴不感兴趣,可是帝国并不只有他一个意志,张顺他们这支远航舰队,代表的除了周铨对世界的探索精神,还代表了那些商人们对财富的追求,他们需要新的物产,需要新的市场,需要大量更廉价的原材料……这些愿望,就是周铨也无法对抗,只能引导。而张顺要求多佛尔,正是为了这些愿望。

    在尼赫鲁的巧舌如簧之下,斯蒂芬最终答应了张顺的后两个条件:为舰队提供足够的煤和粮食,将多佛尔以每年一百枚金圆的价格租给华夏。

    斯蒂芬也有自己的算盘,虽然多佛尔位置重要,可是他在法兰西还有竞争对手,华夏人呆在这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替他挡住竞争对手。至少现在,华夏人对盎格兰的王权没有什么兴趣。

    双方达成协议后,最高兴的恐怕是尼赫鲁,因为按照约定,他将随罗伯特一起,作为英王的使者,前往华夏。

    不过此时英人在航海技术之上还乏善可陈,不过是在欧罗巴附近打打转罢了,因此从他们这里并没有得到如何返回华夏的消息。倒是尼赫鲁,他在大食时曾经听闻,向着昆仑州往南,直到天海尽头,或许会有一条海道可以通往西洋。

    这也与周铨的“推测”相同,因此在英国获取大量的补给和“赔偿”之后,休整了一段时间,华夏元宪十六年初张顺带领舰队离开多佛尔——按照华夏帝国的惯例,张顺将此港命名为太白港,以纪念李白。

    舰队都是改造过的蒸汽风帆两用船,当有煤矿的时候,他们就烧煤,而没有煤矿的情况下,他们就从岸上砍伐树木,靠烧柴为动力,如果遇到顺风,那他们就借助风力。

    尽管如此,从一月出,他们也已经在海上飘了半年。

    “还是没有好风?”

    形容枯槁的张顺喃喃地骂了一声,嘴唇有些破裂,他开口询问,只不过是无话找话罢了。

    此时经过五年多的远征,整只舰队都疲惫不堪,无论是海军军士,还是那些随舰的商人,都迫切地想要回到华夏。为此,他们甚至动了一次“兵谏”,试图胁迫张顺改变主意。

    张顺却固执依然,让反对者们乘一艘战舰、一艘补给船向西返回程洲之后,他自己带着剩余的部队还有英王的使臣,继续在昆仑洲的海岸线上挣扎,寻找绕过这座大洲的途径——看到这里被华夏人称为鬼奴的黑人,张顺已经断定,只要能绕过这座大6,就可以进入华夏命名的西洋(印度洋),而能到这里,就有成熟的航线和熟悉的领航员,帮助他们用最短时间回到华夏。

    “没有,狂风巨浪,船都漏了,我们需要寻找一个港口抛锚。”大副有气无力地回应道。

    哪怕带着豆芽和各种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船员们基本不受败血症的困扰,但这么长时间来,人员折损得还是很厉害,现在他们船上甚至补充了一些异族土著的水员,专门干些杂活,否则人力都不够用。

    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士气。

    “相信我,绕过这片大6,就是西洋,到了西洋,离华夏还远么!回去之后,陛下一定会给我们人人一枚奖章,还有几辈子都花不完的赏金!”张顺鼓动道。

    事实上,他们的船上所装的财富,已经足以让他们富足地过一辈子了。

    他的话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因为这个时候,在桅杆之上负责瞭望的水手,猛烈地摇起了铃铛:“船,船!”

    他们也曾经在海边遇上土著的船,可那种独木舟只能在海岸边挣扎,根本不算是海船。因此,引起桅杆上水手大叫的,肯定不是这些土著的破烂货。

    张顺立刻举起了望远镜。

    很短时间之后,他便看到远处空中的白烟,那是蒸汽船的标志!

    华夏的船,华夏的船!

    哪怕经历过无数风浪,张顺此刻心里也情不自禁地激动起来,他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与水手们一样,了疯般呐喊!

    那冒着白烟的蒸汽船上,望塔里的瞭望员同样惊呼:“船,是……战舰,这里怎么会有我们华夏海军的战舰?”

    这艘名为“远足”号的蒸汽船,隶属于昆仑商会,他的船主,正是段易兴。

    所谓燃烧远征,其主体并不是华夏正规军,大大小小的商会和商会雇佣的护卫军,才是它的主体。在昆仑洲,昆仑商会实力最强,段易兴经过那次玄奘港战役之后,在昆仑商会里一帆风顺,很快升职。即使是在大瘟疫时期,他也凭借自己与第十四军的关系,悄悄往来于昆仑洲和狮子州之间。

    这让他积累到足够的资本,再加上段和誉的资助,他拥有了这艘“远足”号蒸汽船。

    此时的段易兴,已经不再是当初要为华夏布种天下的热血青年,在外经历得多了,他对利益的追求也就有所不同了。故此,在拥有“远足”号之后,他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