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技师-第3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有那么夸张吧,再过一会儿,累晕了也死不了。”李牧说着话,低头一看,吓了一跳!李淳风的头发,眨眼间变白了,看上去就像是青春期的少年得了少白头病似的,苍老了几十岁。要不是他的容貌没变,李牧都“侯爷驾到,未能远迎,恕罪、”袁天罡喘了口气,才继续说道:“师弟是太累了,他在这儿已经三天两夜了,精力消耗过巨。侯爷今日来,是、是有事?”

    “三天两夜?”李牧把李淳风放平,让他好好躺着,探头去看桌上的东西,袁天罡下意识挡着,似乎不想让李牧看,但他已经没了力气,想阻止也阻止不了,只好叹息一声,放弃了,任由李牧去看了。

    “这画的什么东西啊,门口的不是说你推演农时的么?这活儿这么累么?”

    “并非是推演农时。”明人面前不说假话,袁天罡知道也瞒不过李牧,他那么问,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呢:“陛下有旨意,想让我俩推算大唐国运。我擅占卜,虽也会推算,但演算一途,还是师弟更加精通。就把师弟找来,由我占卜,由他推演。师弟以术数易卦进行推衍,算起来就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还好你来了,推了他一下,否则再过几个时辰,我俩的命都没了。”

    “没有那么夸张吧,再过一会儿,累晕了也死不了。”李牧说着话,低头一看,吓了一跳

    “这画的什么东西啊,门口的不是说你推演农时的么?这活儿这么累么?”

    糊涂呢:“陛下有旨意,想让我俩推算大唐国运。我擅占卜,虽也会推算,但演算一途,还是师弟更加精通。就把师弟找来,由我占卜,由他推演。师弟以术数易卦进行推衍,算起来就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还好你来了,推了他一下,否则再过几个时辰,我俩的命都没了。”

    “没有那么夸张吧,再过一会儿,累晕了也死不了。”李牧说着话,低头一看,吓了一跳!李淳风的头发,眨眼间变白了,看上去就像是青春期的少年得了少白头病似的,苍老了几十岁。要不是他的容貌没变,李牧都

    《大唐技师》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手打吧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手打吧!

    喜欢大唐技师请大家收藏:()大唐技师。


………………………………

第758章 敬而远之

    李牧本意,是想找袁天罡算账的,但是看到推背图之后,他这个念头便打消了。作为一个21世纪的无神论者,他本是不信这些名堂的,但是真就有些事儿,邪门的紧,解释不通,所以还是敬而远之的好。十分钟后刷新

    必要的警告已经给了,袁天罡是个聪明人,应该不会那么不开眼。要是他仍一意孤行,到时候也不必自己出手,有高公公冲锋陷阵就够了,反正他也不可能有后人,不用担心被使用什么手段。

    但是有些时候,不是你想敬而远之,就能远得了的。

    翌日,就在李牧准备出门的时候,宫里来人接了。李牧随着进宫,又见到了袁天罡和李淳风二人,李淳风的精神显得有些萎靡,袁天罡还好些,但与往日相比,还是差了些气色。

    地上铺着一个长卷,上面正是昨天刚刚推演出来的推背图。都已经裱好了放在了一个卷轴里,此时铺展在地上,李世民正蹲在旁边琢磨着什么。

    “来了、”李世民听到脚步声,抬头看了眼,指了指面前的长卷,道:“看看这个,能想到什么?”

    李牧蹲在旁边儿,似模似样地瞅了一会儿,道:“陛下,恕臣直言,此等拙劣的画技,实在是不堪入目啊。”

    “别跟朕在这儿打马虎眼,昨天你不是看见了么?”

    李牧瞅向袁天罡,袁天罡错开了视线,李牧哼了一声,道:“陛下,臣昨天是去算卦的,袁道长说——”

    “他已经跟朕说过了,朕也斥责过他了,你也没损失什么,这事儿就过去吧。”李世民一语带过,仍指着地上的推背图,道:“你先帮朕看看这个,这些图,朕怎么一个也看不懂啊?”

    李牧摊手道:“陛下,解铃还须系铃人,谁画的您让谁解释呗?”

    李淳风站出来解释道:“侯爷,不是我们不解释,实在是也解释不了。”

    “咋?”李牧揶揄道:“瞎话还没编完?”

    “这怎么能说是瞎话呢,这……”李淳风急得直结巴,还是袁天罡接过话,道:“所谓占卜演算,都是窥测天机之手段。天机玄之又玄,平素里隐藏在冥冥之中,极难捕捉,昨日也是因缘际会,被我师弟寻得一线,才看到了这些东西。这就像是一场梦,梦醒只记住寥寥数语,前因后果具不知晓,如何解释?”

    李牧哑然失笑,道:“陛下,他这番说辞,您信么?”

    “朕也不知道可信不可信,姑且信之,你先帮朕看看,能不能看懂一点儿。”

    李牧做仔细状,没吭声。他能不能看懂呢?其实是能看懂的,因为这些图,他早就看过。在孤儿院的时候,他看过推背图的明钞印刷本,金圣叹批注的那一版。他看不懂,但他能记住大部分金圣叹的批注。虽说也有牵强附会之感,但还是能应付一番的。

    但眼前的这个推背图,与他的记忆中的推背图,有些不一样。他记忆中的《推背图》,共有六十象,每象以干支为序号,包涵:一个卦象、一幅图像、谶语和“颂曰”律诗一首,共四个部分。但眼前的这一份推背图,只有卦象和图象,谶语,没有“颂曰”。

    所以相比他看到过的金圣叹版本,眼前的这副推背图想象的空间更大,毕竟金圣叹注解的版本,是根据谶语和“颂曰”解释的,而没有颂诗,只有图象,卦象,和几句似是而非的谶语,怎么解释都能说得通。

    李牧偷瞄袁天罡,他不能确定,到底是原版的推背图本就没有颂诗,颂诗是后人附会的,还是袁天罡故意没有把颂诗写上去,有意地误导李世民。

    “看出什么来了说啊,朕等着你回话呢。”

    “哦、”李牧听李世民有点不耐烦了,应声道:“陛下,臣也是猜测,您看这第一幅图啊,两个圈儿,一个红一个白,又有谶曰,茫茫天地,不知所止,日月循环,周而复始,那就好解释了。日月循环么,红的是太阳,白的是月亮。周而复始呢,也是顾名思义。但这图不能这么浅显,臣以为这图还有引申的含义,那便是——”

    李牧拖长了音,就在李世民要爆发出来的当口,他才停下,道:“王朝兴衰更替的道理!”

    李世民皱眉:“什么道理,靠两个圈儿解释。”

    “很好理解呀、”李牧指着图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分为三国。三国归晋,分南北二朝,前隋一统。隋末,群雄并立,终归大唐。这不就是周而复始么?”

    袁天罡听得浑身冷汗,李牧猜得没错,袁天罡是故意把颂诗隐匿了起来。但李牧所猜的内容,与颂诗想要体现的内容,几无二致,若是只猜到一点儿,他还不会这么惊讶,但如今是全部都猜到了,他就不得不惊悚了。难道自己一直给李牧算卦不准的原因,终于找到了?他也是此道中人吗?

    李世民听了,也觉得颇有道理。他点了点头,又指向第二幅图,道:“这一篮子果子,又是什么意思?”

    第二幅图上面,画着二十一个果子。有谶曰:累累硕果,莫明其数,一果一仁,即新即故。这话说的意思,指的是唐朝有多少个皇帝。二十一个果子,指的是‘李子’,即李唐这颗大树上面,到底能够养活多少代君主。

    但李牧琢磨了一下,不能这么解释。且不说每一张图都能解释得非常清楚明白,会带来什么样的连锁反应。单说就这件事本身,哪个皇帝不希望自己建立的王朝千秋万代?如今大唐才传承了一代,你就告诉他,李唐只能存在二十一帝,李世民会高兴么?

    得啦,还是插科打诨吧。

    李牧清了下嗓子,道:“陛下您看啊,这已经画的非常明显了。所谓累累硕果,莫明其数,就是说,今年的果树肯定大丰收,您看这蓝字里头,都要摆不下了。至于这“一果一仁,即新即故”,也很好理解啊。果子当然是一果一仁了,一果两仁不就出问题了么?”

    “那即新即故,又是什么意思?”

    “多简单啊。”李牧解释道:“新说的是果子新鲜,故,自然说的就是,果子的味道还是如从前一般,新果子,老味道,自然就是即新即故了。”

    “是这么回事儿么?”李世民狐疑地看着李牧,道:“朕怎么觉得哪里好像有点不对啊。”

    “就是这么回事!”李牧说得斩钉截铁,见李世民还怀疑,道:“反正臣就是这么想的,陛下问起,臣怎么想的就怎么说,要不您问问别人去?”

    “你再看下一幅!”

    第三幅图上头,画的是一个女子。李牧的瞳孔微缩,表情变得谨慎了起来。

    其实这也是他表演出来的,这第三幅的内容,他再熟悉不过了。日月当空,照临下土,扑朔迷离,不文亦武。谶语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武则天又叫武曌,这个字,便是日月当空。同时,这个空字还有第二个解,即遁入空门的空。武则天原是李世民的妃子,李世民死后,按规矩出家为尼,但她早早便与李治勾搭上了,因此当了没几年的尼姑,就又被接回了宫里。而后半句,则是引用了木兰辞的典故,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武则天登基之后,曾有牝鸡司晨的事情,母鸡打鸣了,故此扑朔迷离,不能辨别雌雄。

    李牧不知道如何解释了。

    第二幅图指的是传位二十一帝,他都没说出来。这图指的是李唐江山旁落,他怎么说?难道告诉李世民,未来你死后,你儿子会把你给绿了,然后这个跟过你又跟了你儿子的女人,还把李唐江山给篡了,李唐后裔,几乎都被他杀戮殆尽?

    这话说出来,李世民能信?别说他不会信,就连李牧自己现在听着,也觉得非常荒唐,因为这是没发生的事情,而且半点苗头都还没有。

    这幅图是解释不了了,再往下看,也都是没法解释的事情,李牧干脆就耍赖,胡扯了起来。

    “陛下您看啊,这幅图已经很明白了。一个女子,什么意思?自然是红颜祸水啊!陛下可知烽火戏诸侯的事情?一代人皇周幽王,为了博美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耍诸侯,最后导致社稷覆灭。这幅图的意思啊,后世儿孙之中,必也有那英雄难过美人关的。隐患呐,隐患!”

    “你可别胡扯了!”李世民听着话锋有点不太对了,打断了李牧的胡扯。他拄着膝盖站起来,腿脚有些麻了,高公公赶忙过来扶着。

    李牧的脚也麻了,但没人理他,他只好自己站起来。

    “朕偏不信,朕的后世儿孙,会如周幽王一般不肖。你小子不会解释就别瞎解释,高干,把东西收起来。”

    高公公应了声,让两个小太监过去,一人卷一头儿,把卷轴收了起来。

    李世民回到桌案后坐下,提笔书写,不一会儿,便写完了。总共也没有几个字儿,他把圣旨递给袁天罡,道:“这次的事,完成的不错。钦天监上下,皆有奖励。尤其是李淳风,朕要好好犒赏你,你说你想要什么,朕应允就是了。”

    李淳风躬身道:“陛下,臣没有什么需要的东西。区区微末小功,不敢在陛下面前提及……”停顿了一下,李淳风又道;“臣听闻侯爷不日就要去洛阳,臣想跟侯爷一块去。”

    “你要去洛阳?”李世民瞅了眼李淳风,道:“你想去洛阳做什么?”“陛下您看啊,这幅图已经很明白了。一个女子,什么意思?自然是红颜祸水啊!陛下可知烽火戏诸侯的事情?一代人皇周幽王,为了博美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耍诸侯,最后导致社稷覆灭。这幅图的意思啊,后世儿孙之中,必也有那英雄难过美人关的。隐患呐,隐患!”

    “你可别胡扯了!”李世民听着话锋有点不太对了,打断了李牧的胡扯。他拄着膝盖站起来,腿脚有些麻了,高公公赶忙过来扶着。

    李牧的脚也麻了,但没人理他,他只好自己站起来。

    “朕偏不信,朕的后世儿孙,会如周幽王一般不肖。你小子不会解释就别瞎解释,高干,把东西收起来。”

    高公公应了声,让两个小太监过去,一人卷一头儿,把卷轴收了起来。

    李世民回到桌案后坐下,提笔书写,不一会儿,便写完了。总共也没有几个字儿,他把圣旨递给袁天罡,道:“这次的事,完成的不错。钦天监上下,皆有奖励。尤其是李淳风,朕要好好犒赏你,你说你想要什么,朕应允就是了。”

    李淳风躬身道:“陛下,臣没有什么需

    李牧的脚也麻了,但没人理他,他只好自己站起来。

    “朕偏不信,朕的后世儿孙,会如周幽王一般不肖。你小子不会解释就别瞎解释,高干,把东西收起来。”

    高公公应了声,让两个小太监过去,一人卷一头儿,把卷轴收了起来。高公公应了声,让两个小太监过去,一人卷一头儿,把卷轴收了起来。

    李世民回到桌案后坐下,提笔书写,不一会儿,便写完了。总共也没有几个字儿,他把圣旨递给袁天罡,道:“这次的事,完成的不错。钦天监上下,皆有奖励。尤其是李淳风,朕要好好犒赏你,你说你想要什么,朕应允就是了。”

    李淳风躬身道:“陛下,臣没有什么需要的东西。区区微末小功,不敢在陛下面前提及……”停顿了一下,李淳风又道;“臣听闻侯爷不日就要去洛阳,臣想跟侯爷一块去。”

    “你要去洛阳?”李世民瞅了眼李淳风,道:“你想去洛阳做什么?”

    “陛下,臣打小儿,就对算学之法感兴趣。”
………………………………

第759章 穿越者的责任

    袁天罡费尽力气做这些,探究根由,其实是为了自保。

    帝王无情,没有利用价值的人,位置很快就会被取代。袁天罡原本在李世民的身边,最大的作用是情报收集。李世民就是靠着他的情报,胜了玄武门的那一场仗。如果说明面上的功劳第一是长孙无忌,那么背地里的功劳第一,非袁天罡手下的不良人莫属!

    他本以为,凭借着这场功劳,他能成为李世民无可替代的臂助。事实也确实如此,在李牧出现之前。

    李牧成立锦衣卫时,袁天罡便有所觉。但锦衣卫在李重义做指挥使的时候,职能更偏向明面上,他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当独孤九做了指挥使的时候,他重视起来,却发现已经阻止不了了。独孤九的手下,都是江湖上的高手,而他手底下的不良人,多是普通老百姓,双方暗中碰了几次,都以不良人这边死伤告终。

    也是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刺杀事件,李世民对袁天罡表现出了不满。与此同时,东厂西厂的成立,彻底把李牧推向了袁天罡的对立面。东厂西厂的主要职能,与不良人有巨大的重叠。尤其是在袁天罡收到消息,李世民在李牧的建议下,欲派东厂太监到矿区坐监,让他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机。

    此前,袁天罡一直没有与李牧和高公公爆发冲突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利益冲突还不大。无论是锦衣卫也好,还是东厂西厂也罢,都只是局限于长安一地。而不良人则遍布天下,长安城虽然重要,但也不是不可舍。

    李牧和高公公,都是李世民身边的红人,若非必要,他哪个也不想得罪。

    但若派出太监坐镇矿区,情况就不同了。太监无根,只能忠诚皇帝,到了地方上,东厂的势力势必扩大,届时无论是长安还是地方,不良人的空间都会越来越小。

    更重要的是,东厂的这些太监,也都没有白给的。高公公一身诡异的功夫,他的这些干儿子干孙子们,也都学了他的本事,论及战力,不在锦衣卫之下!

    反观他的不良人,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唯独缺少高手。这些人,搞一搞情报还成,涉及到硬碰硬的事情,每一个能成事的。

    袁天罡已经被逼到了绝境,他必须想办法反击。

    推背图,便是他反击的手段,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他还是操起了老本行。

    在这方面,他是有真本事的。绝非西市街口算卦之流,但他的本事,在于‘算卦’而并不在于‘推演’,所以他找来此道中百年难遇的天才李淳风,一起做这件事。在做之前,他便告知了李淳风,做这件事的风险,李淳风也是此道中人,自然明白厉害。但最终,还是好奇心战胜了恐惧,俩人便行动了起来。测算出来一个茫茫天机之中,可以窥伺的点,没想到心神被搅和了进去,想撤也撤不出来了。

    这就像是一个水龙头,本来只想接一盆水,水阀坏了,接出来一缸水。眼见着李淳风的生命力流逝,袁天罡也束手无策。时也命也,正巧此时李牧来了,推了李淳风一下,才把他的心神从天机的漩涡中拉出来,算是捡了一条命。

    但也是因此,明晰看到的未来,混乱了起来。有声‘电影’变成了无声‘电影’,还得猜看到的画面是什么意思。否则,按照袁天罡的预想,应当是可以得到明晰的信息的。

    回到了地宫,袁天罡屏退了随从,把卷轴展开,开始为其做‘颂’。

    第一幅图第二幅图比较简单,很快就完成了。到了第三幅图的时候,袁天罡迟疑了起来。推算大唐国运的时候,刚开始,情况还非常正常,直到李淳风推出“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吓了不轻,心神才被搅进了天机之中。

    “武氏……”袁天罡喃喃念叨,李淳风的推算,验证了他之前的卦象。武家的那个小女孩,必是大唐江山祸乱之主。

    说起与武家的渊源,要从袁天罡自己说起。袁天罡本是隋文帝杨坚子,生于开皇三年。因皇后独孤氏嫉妒,杀其母,把他送给了袁家抚养,才姓了袁。年少时,他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上山修道。后来他父亲病重,回到故乡,在他父亲临终之前,将秘密告知了他。当时隋末大乱,袁天罡想救,但隋朝气数已尽,如何救得?

    但身为隋朝宗室,亡国之恨不可忘。他总得做点什么,此时大唐已立国。袁天罡起卦,卦象言大唐并非短命王朝。此乃天数,非人力所能抗衡。想要造反,推翻大唐,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于是,他见到李世民,观其有帝王之气,便退而求其次,选择辅佐李世民,让李唐兄弟嫌隙,父子猜忌,最终,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使得身为次子的李世民做了大唐的皇帝。

    这是他复仇的第一步。

    做完了这些,袁天罡的心中的恨意,缓解了不少。且,在与李世民的相处中,他也感受得到,李世民确实是一个英明之主。他的念头便开始动摇了,为了一己之恨,置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真的对吗?

    就在他动摇的时候,李世民派他四处查访建成遗子。路过利州,时任的利州都督武士彟宴请他,求他为家人相面。

    当时李世民初登大宝,清算朝中李渊的旧党。武士彟年轻时,曾作为隋朝的鹰扬府队正,与李渊结交。李渊在隋朝时曾领兵屯守汾、晋,也在他家休息,有通家之好。武士彟做木材生意,赚了不少的钱,在李渊起兵的时候,倾家荡产地支持他,起兵之初,确实起了不小的作用。

    李渊也没亏待他,武德年间,屡次加恩,他身上没有实际的功绩,却因此得封国公,可见一斑。他对李渊也是极尽忠诚,李世民上位之后,自然不能留这样的人,便把他改授利州都督,名义上是升官,其实是暗降,发配了出去。武士彟心知肚明,他自忖这辈子的命运也就这样了,只要李世民做皇帝,他再无重用之时。但他不想自己的后人受到自己的连累,听闻袁天罡的名声,就想请他帮忙看看。

    袁天罡有事在身,本不想应允。但武士彟的继室杨氏,乃是隋朝宗室之女。算起来俩人还是堂兄妹,念着这份情谊,袁天罡还是赴宴了。席间,袁天纲给武士彟的几个孩子相了面,也就是在那时,他见到了尚在襁褓的武则天。一个女娃身上,竟显出了帝王之气,当夜他捕捉到了一丝天机,冥冥之中看到了一副画面,一个女子,穿着帝王的冕服,登上了九五之尊之位。

    随后,彗星当空,妖星降世,这一丝天机也被掐断,让他再也看不见了。

    如今李淳风的推演,验证了他当日的卦象。似乎李牧这颗妖星,没有对这件事产生什么影响。

    但袁天罡就有点想不明白了,他之前算卦得出大唐江山要绵延将近三百年。可是如今却又说,会有一个姓武的女子成为皇帝。到底是哪个卦象是错的?

    等等!

    忽然,袁天罡想到了一种可能性。也许并非是这女子做了帝王,而是如同汉朝吕后一般呢?

    想到这儿,袁天罡又掐算了起来,冥冥之中天机滚动,又让他看到了一些东西。但就在他即将看的清楚的时候,一阵脚步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报,洛阳侯又来了。”

    袁天罡恨得咬牙切齿,妖星就是妖星,总会遭他影响!他试图再占卜一卦,却做不到了。袁天罡放弃了,平复情绪,道:“请洛阳侯在我的值房稍等,马上就来。”

    “诺。”

    报信的人退下,袁天罡提起笔,斟酌词句,写下了一首颂诗。

    参遍空王色相空,一朝重入帝王宫,遗枝拨尽根犹在,喔喔晨鸡孰是雄。

    犹豫了一下,他把后两句划掉了,改成了:陵前碑矗空无字,功比山高流水长。

    他终究是没能抵住心中的恨意,把警示的词句删去了。

    ……

    袁天罡收拾妥当,从地宫出来,来到值房见到了李牧。见礼过后,袁天罡询问李牧来意,只见李牧笑了笑,从怀中拿出一沓子宣纸来。

    “这是什么?”袁天罡伸手接过,打开,只见这些纸张上面,画的全都是一些他看不懂的东西。比如说眼前这一幅,天上有巨鸟,巨鸟腹中坐着人。翻开下一章,路上摆着一个铁盒子,铁盒子下面有四个轮子,没有牛马,却似在走……

    李牧凑近来,道:“袁道长,这是我的拙作。昨日晚间就寝之前,我洗澡的时候,我的五夫人帮我搓背,搓得实在是太舒服,我就睡着了,梦中游历千年,见识到了这些场景,醒来之后便画了下来,我取名为搓背图。听闻道长对推演未来之事深感兴趣,便拿来给道长一观。”李牧握住袁天罡的手,煞有介事道:“道长可千万不要辜负了我的一番心意,这些图所展现的场景,的确是一千多年之后,我梦见了的,真真切切。”

    说着,李牧还把手腕露出来,上头有一道红痕:“人言泄露天机必遭天谴,瞧瞧,我就遭天谴了,早晨出门的时候,手腕被门给夹了。”

    袁天罡只道李牧是在戏耍他,强忍怒气,道:“多谢侯爷美意,这些图我会好好研究的,侯爷还有其他事情么?”

    “没了,没啦!”李牧也不恼,起身道:“我特意给你送来,这就走了,还有别的事儿呢。以后我再梦到什么,我还给你送来。”

    “谢过侯爷了。”

    袁天罡送李牧到门口,看着他上了马车,才转身回了值房。看到李牧留下来的图画,抓起来揉成一团,刚想扔了,又迟疑了,他把图展开又仔细看了看,倒出袖子里的铜钱,但想起一卦的念头刚刚出现,心中便烦乱不止。每次他想要算李牧的什么事儿的时候,就会有这种感觉,妖星即是变数,是没法测算的。

    袁天罡叹了口气,把李牧给的图铺平,卷起,收了起来。

    也许有用,也许没用,但只要是跟李牧有关的东西,就不容他不重视起来。

    ……

    从钦天监离开,李牧长出了一口气。从袁天罡看到图的表情上看,他应该是还没算出来,自己是穿越者这件事。李牧最担心的,便是袁天罡和李淳风会知晓这件事。这是他最大的秘密,是没法和任何人共享的秘密,若被别人知道了这件事,必然会成为他的软肋。

    甚至,李世民知道了这件事,会想尽办法的除掉他也不是不可能。

    虽然李牧也很奇怪,袁天罡和李淳风,能推算出数千年后未来的事情,为何推算不出他穿越者的身份,但总而言之,这个结果是好的,如果袁天罡能推算出来,这就是个不死不休的局,李牧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把这两个人除掉的。

    飞机和汽车,都是李牧装脑疾的时候,跟李世民描述的。即便袁天罡把图画拿给李世民看了,李牧这边也不怕,大不了就是脑疾犯了,也找不出什么毛病来。

    只要这个秘密不被发现,袁天罡就没什么让他怕的。针对不良人,李牧有无数种办法去应对。但是今天发生的事儿,倒是提醒了他另一件事儿,推背图的第三幅图,女帝武则天。

    武则天比李治大四岁,如今是贞观五年,李治两岁,武则天应该是五岁。她的父亲武士彟在利州做都督,她必然也在利州。如果李牧想干涉未来的事情,最简单的,便是派出两个杀手,把未来的女帝直接扼杀在摇篮里头,这样未来就会完全改变,与他所知的历史,截然不同,走向另一个岔路。

    要这么做么?

    李牧心中冒出来一个可怕的念头来,该不会老天爷让他穿越,就是为了做这件事的吧。纠正历史的错误?让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与皇帝无缘?
………………………………

第760章 蝴蝶效应

    (十分钟后刷新)李牧想起了蝴蝶效应,所谓蝴蝶效应,源自于美国的气象学家爱德华,他曾经为了说明长期的、准确的预测气象是不可能的,用了一个极为诗意的表述: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作为一个穿越者,李牧很清楚地知道,他就是那只蝴蝶。

    大唐因为他的出现,发生了很多改变。

    历史上的李思文,名不见经传,唯一有一点儿留在史书上的事情,还不是很光彩。武则天为帝的时候,他靠李绩的门荫,官拜润州刺史。他的侄子李敬业造反,李思文知道李敬业的阴谋,事先派遣使者走小道向朝廷报告,被李敬业进攻后,拒守很长一段时间,力竭而城被攻陷。李敬业的属下,请求将他斩首示众,李敬业不同意,对思文说:“叔父阿附于武氏,应改姓武。”

    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