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技师-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李牧冷哼一声,道:“怕不是秘药,而是迷药吧?金姑娘,我学了你的武功,也救你出来了,咱俩两清,谁也不欠谁的。西突厥大军压镜,我没空陪你玩了,就此别过,再见!”
李牧说着就要走,金晨一把抓住李牧的衣服,扑通跪在地上哀求道:“你不是答应我不会坐视不管吗?你要食言了?”
“我没有食言,我救了你。至于你的族人,跟我有什么关系。再说了,他们未必想投靠大唐,只是你一厢情愿罢了!”
“我没有一厢情愿,我的族人——不,就算你说的对,有一些族人未必跟我想的一样,但是真的有心向大唐的人,我们救救他们好不好?若是不救他们,让他们归顺了西突厥,他们肯定生不如死,侯爷,我求你了,你已经练了圣火令上的武功,你已经是拜火教的教主了,你有责任——”
“我什么责任都没有!”李牧拉开金晨,道:“你不用这样道德绑架我,我也不稀罕你的什么武功,只是为了活命,没办法才学的。”
论嘴,十个金晨也不是李牧的对手,见他盛怒,不敢出声,只是眼巴巴的瞧着他,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
李牧沉默了一会儿,心里暗想,不管怎么说,这次也是因为金晨把自己绑到这里,自己才得到圣火令的武功和西突厥与高昌勾结的消息。眼下西突厥的兵马还没来,如果自己留在这里,也许能利用这里的人做一点什么。哪怕就是拖延一时,也能给大唐争取几分时间,否则一旦大军压境,凭定襄那点人马,根本就地当不了。李思文是什么程度,他这个做义兄的太了解了,太平时候,他做什么都不会出大纰漏。但一旦正面厮杀起来,李思文肯定顶不住的,不要说西突厥大举进犯,就是那日守城的场面,他都够呛能顶的下来。
一旦对手变成了西突厥,这就是国战了。大唐方面,至少也得是李靖李绩侯君集这样的人领军才可以。
李牧在心里斟酌再三,叹了口气,道:“我李牧平生做事,最不爱欠人情。我可以再帮你一次,但是话说明白,我只救愿意归顺大唐的,而且归顺之后,要遵循大唐律法,不能再惹事生非。此间事了,你我再无瓜葛,我欠你的,这一次都还了,你对我的冒犯,我也不计较了,咱们以后只当是陌路,我跟你这样满口谎言的女人,做不了朋友!”
………………………………
第643章 爱是一道光
听到李牧这样说,金晨心如刀绞,但她确实无可辩驳,事情确实是她做下的。金晨点了点头,道:“只要你答应救我的族人,我保证此间事了,再也不会出现在侯爷面前。”
“一言为定、”李牧抬起右手,道:“击掌为誓。”
金晨起身,与李牧轻轻击了一掌,道:“侯爷是顶天立地的男儿,想必一定会遵守诺言。侯爷在此稍等,我去跟长老说。”
说罢,金晨走进了小院儿,也没回头看一眼,仿佛并不担心李牧会食言跑了。
李牧也确实没跑,他跳上了一棵树,依靠着树杈,瞧着山下。山下已经火把连片,似乎在救火,也像是在寻人,但看火把的位置,一时半会还到不了山上,并不需要担心。
过了一会儿,金晨从院子出来,没有看到李牧,眼泪霎时间就要掉。李牧从树上跳下来,她又转忧为喜,脸色变化之快,让人叹为观止。
“怎么样?”
“长老请侯爷进去,已经准备好了本族的秘药为侯爷接骨。”
“谢了。”李牧大步走进院里,来到屋内,屋里是一个拄着手杖的白发老太太,衣着打扮,与那日见过的大祭司相仿,却比那个大祭司慈眉善目得多。”
老太太上下打量了一下李牧,开口道:“我听晨儿说,你练成了本教神功,可否让老妪见识一下?”
“嗯。”李牧点了下头,抬手在桌子上按了一下,石桌下陷一寸,桌面上也多了一个手印。
老太太趴在桌上仔细瞧了,道:“果然是乾坤大挪移,至少也有四层了吧?”
“六层。”
“六……”老太太震惊得说不出话来,顿了一下,才道:“果然是天赋异禀,老妪今日是见识了。”老太太走到旁边的架子旁,从架子上拿下来一个小陶罐,打开,里面是黑如墨汁的药膏,她用小木棍取出一些,放在一块布上,然后示意金晨把骨头做的夹板拆下来,她把沾了药的布,像是贴膏药似的,贴在了胳膊的伤处。
李牧低头看了眼胳膊,道:“不会动什么手脚吧?贵教的迷药,我可是领教过。”
老太太笑道:“侯爷说笑了,你已经练了本派神功,本派的任何东西,都再伤不到你了。无论是迷药还是毒药,您只需以乾坤大挪移的手段,都可尽数转移出体外,甚至以彼之道还治彼身,把毒药回敬给害你之人,老妪不会武功,怎会自寻死路?再者说,我这一辈子只研究治病的药,还从没研究过毒药,你说的那些,我也不会呀。”
李牧见老太太眼中平和,不像是撒谎,左臂肿胀的地方又传来丝丝的凉意,感觉舒服了不少,便道了歉:“是我想多了,谢谢长老。”
“无碍的,无碍的。”老太太又做了几片‘膏药’,加上李牧胳膊上的,一共是六块,道:“每三个时辰换一块,这六块用完了,你的胳膊也就好了。”
李牧皱起眉头,心中暗暗计算,三个时辰换一片,一天就得用四片,一天半六片膏药就用完了,胳膊骨裂,一天半就能好,这怎么可能?
没等李牧问出口,金晨解释道:“侯爷,这是本教的疗伤圣药‘黑玉断续膏’,专门用来接骨,极其的珍贵,一年也做不了这么一罐,效力极强,长老医术精湛,她说六片能好,就必然是能好,不会骗你的。”
李牧还是半信半疑,但也不想再说什么,道:“谢谢长老。”
长老也没有解释,微笑道:“你和教主好不容易逃出来,肯定是又累又饿,侯爷先到旁边的房间休息,我和教主为您准备一些吃食,您吃了先休息,明天我派人打听一下消息,再做安排不迟。”
这长老说的,正是李牧心中所想,李牧点了点头,应了下来。
与此同时,地牢的火终于扑灭了,所有骸骨都在这场大火下烧成了飞灰,银月顺着绳梯爬到下面,什么也没有看到,眼睛早已哭得红肿了起来,她虽然背叛了金晨,但也没想取她的性命,只是不想让她碍事,过两天就会放她出去,没想到却发生了这场大火,害了她的命。
“没有找到尸体,人不一定死了、”大祭司的声音响起,银月心里升起一阵希冀,但旋即又摇头,道:“我看过了,锁头没打开,他们往哪儿逃,肯定是烧死了,烧成灰了。”
大祭司不置可否,忽然像是发现了什么,弯腰捡起一个东西。
银月看到大祭司手里的东西,眼泪瞬间决堤了,她认得是金晨头上的发簪,这发簪在骸骨灰中发现,岂不是更佐证了金晨已经死了么?至于金簪上被李牧咬出来的牙印,则没有引起她的警觉,虽说真金不怕火炼,但真金被火烧变形却是免不了的,那么大的火,变形了也属正常。
“肯定是死了,她肯定是死了。”
“死了就死了!哭什么?”大祭司低声喝道:“她死了正好,她死了,你就是教主了!给我止住哭声,记住了,教主是私自审讯犯人,失足跌落,犯人逃出无望,引火自焚,教主不幸殒命而亡。把这些记在心里,任何人提起,问起,尤其是金氏族人问起,就这么说,千万别说错了,知道吗?”
银月只顾着看着手里的金簪哭泣,仿佛没有听见一般。
“哭哭唧唧,做不成什么大事!”大祭司咬牙骂了声,先一步爬了上去,吩咐左右,什么时候银月哭完了,再把她拉上来。她愿意哭,也不要管她。
……
长安城。
李世民已经连着数日彻夜不眠了,只要一闭上眼睛,他就能梦见李牧惨死的景象。这让他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然而,让他睡不着的缘由还有一个,在李牧被绑架的消息传过来前一日,不良人密探来报,牡丹夫人与逐鹿侯有染。
李世民看过了密探提供的证据之后,愤怒达到了顶点,正想发雷霆之怒,把李牧抓回来的时候,他被绑架的消息传了过来。李世民挣扎了良久,终于还是把这件事压了下来,当做不知道一样,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而在商议完了之后,他想找王鸥问一问,却发现王鸥已经在两个时辰前出城离开长安了,去哪儿了,没人知道,密探也都跟丢了。
………………………………
第644章 内忧外患
是巧合?
李世民不相信是巧合,他也曾想过,这会不会是李牧的计策,一边让王鸥人间消失,另一边他也诈称绑架,然后俩人双宿双飞跑了。但他很快便否定了这个猜想,因为李牧的家眷仍在长安,他的母亲,他的妻子,妾室,还有他未出生的孩子,李牧的性格他是知道的,曾因为一个御史提及他的母亲,他愤而杀之,完全不顾自身的性命。还有他对白巧巧的感情,那可真称得上是百依百顺,只为王鸥,让他放弃这一切,李世民不信李牧会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那么,就只能是巧合了?
可是,感情的事情,怎可能是一朝一夕而生的呢?俩人必然已经是勾连已久了。
李世民认真回想之前的过往,不想还不觉得,这么一想,忽然发现,以前类似的‘巧合’也着实是太多了一些,比如说,王鸥经常出入李牧家里,在京东集、在山谷,她好像经常都在。
还有在丽春院看戏的时候,李牧整顿长安城,安排‘四梁八柱’的时候,她也在。
李世民回想种种,只觉得气都顶到嗓子眼了,李牧啊李牧,你小子也是太胆大包天了些,在朕的面前,对朕的女人——如果李牧此时在场,李世民真不敢肯定,自己会不会拔剑把他给劈了。
可是现在,李牧生死未卜。李世民满腔的怒火无处排解,脑海中两个念头彼此厮杀,感性方面他恨不得立刻把李牧千刀万剐,但在理性的方面,他又实在是担心李牧的安危,不考虑感情的因素,如今的李牧对大唐的重要性,已经不可替代了。李牧离开长安一个月,内务府杂七杂八的事情出了一大堆,长孙冲,许继等人,虽有才干,但也仅限于李牧教过的事情,对于陌生的事情,他们处理起来非常的吃力,有些更是处理不了。
李牧在的时候,他飞扬跋扈,横蛮不讲理,三省六部的人对他都是敬而远之,差不多的事情,从来不敢跟他争辩。虽然不和规矩,但不得不承认,他的不讲理给内务府带来了不少的方便。而这种待遇,长孙冲和许继等人显然是没有的,即便是长孙冲,身为皇帝的外甥,国舅的长子,也没几个人会给他面子,说白了,还不够格。
而同样的事情放在李牧身上,三省六部的人连这种想法都不会有,因为他们清楚,李牧有一百种办法可以整他们,报复他们,弄死不至于,鸡飞狗跳是免不了的。御史台得罪他被泼粪那次,满长安都是‘夜香’,如今想起来,仍然是不寒而栗呢。
“罢了,就算想杀他,也得先找到人再说。”
李世民打定了主意,睁开眼睛,道:“高干,传旨,今日罢了早朝,让三省六部来太极殿议事。”
“诺。”
高公公去传旨,自有小太监们伺候李世民洗漱,洗漱完毕,早膳端上来,三省六部也到了,李世民赐每个人一份早膳,众人也不客气,跟李世民一起拿起勺子,啼哩吐噜地喝起了粥来。
早膳在安静中度过了,李世民甩甩手,残羹撤下,他看了看三省六部,开口道:“李牧有没有消息传回来,并州,定襄都怎么样了?”
“禀陛下、”长孙无忌出声道:“侯君集大将军前日开拔,前锋营三千人,再有三日可达定襄。而并州人马,今日就可抵达。”
“并州去了多少人?”
“一万人。”
李世民揉了揉额头,叹道:“一万人,杯水车薪而已,若真是西突厥东进,至少十万骑兵。李靖,你觉得呢?”
“臣赞同陛下的看法。”李靖出声道:“击败东突厥后,我与李绩曾特意收集过西突厥的消息,据东突厥贵族、商贾,还有往来的客商们所言,西突厥今年来兵强马壮,他们的可汗统叶护号称率有控弦之士数十万人,北并铁勒,西拒波斯,南接罽宾,称霸西域。迁王庭于石国北千泉,授西域诸国之王“颉利发”称号,给每国派吐屯一人进行监督,征收贡赋。俨然已成西域各国的共主,若不是他与其伯父莫贺咄不合,被其设计杀害,只怕早在大唐与东突厥决战之前,就抢先一步动手了。”
“莫贺咄杀死统叶护之后,与其子肆叶护爆发争权之战,在阿史那泥孰的帮助下,莫贺咄兵败被杀,肆叶护为防备泥孰,又爆发了一场内乱,因此才耽搁了时间。如今泥孰逃亡焉耆,肆叶护已经完成了一统,正是兵强马壮,气势正旺的时候,此次东征,他必倾国之力,至少也有十万骑兵,远超东突厥的声势。”
李世民听完李靖的话,只觉得头更疼了,喃喃道:“侯君集率禁军三万,李绩那边一万,这才四万人。定襄附近无险可守,定襄城乃是新建,必然抵挡不了十万骑兵攻城,再说他们大可绕过定襄直奔汉中或者并州,到了那个时候,大唐要防备的,就不止是西突厥了,东突厥的部落会不会反叛也未可知——”
李世民看向李靖,李靖明白李世民的意思,主动道:“陛下,臣随时可以出征。”
李世民摇了摇头,道:“爱卿,朕不是这个意思。朕的意思是,若定襄城破,朕将御驾亲征,届时,你做朕的副将,坐镇河套,以防东突厥部落生事。届时,朕会把能征善战之兵将都带到陇西的战场上,你无良将,也无悍卒,但是你,要替朕守住,不能让朕腹背受敌,你听明白朕的意思了么?”
“陛下——”
众人听到李世民这样说,纷纷惶恐离席,魏征正色道:“请陛下收回此语!陛下身为天子,当坐镇中枢,如何能轻言亲征二字,此乃亡国之言,陛下千万收回此语!”
“臣等——”
“都闭嘴!”
李世民霍然站起,道:“你们这些文官,从来都看不清形势!如今,大唐已经危如累卵了!去岁,我们刚与东突厥大战一场,虽取胜,却也付出了巨大代价,还未休整过来,此时与更强大西突厥对上,内忧外患,我们拿什么抵挡?”
………………………………
第645章 开疆拓土
“我们有粮草么?”
“我们的粮草能支撑多久?”
李世民注视着众人,道:“定襄是大唐西边的门户,如果定襄失守,就到了孤注一掷的时候了,西突厥倾全国之力来犯,我们也得倾全国之力应敌,且要速胜,否则一旦拖延开来,粮草不济,不用打也得败!”
在场的众人,多半都是经历过隋末大乱,或者在秦王府待过的,对于战争的事情,并非一无所知。经李世民这么一说,众人也都明白,李世民说的是真的,如果西突厥攻破了定襄,大唐面对的,真的就是孤注一掷了。
李世民正色道:“社稷存亡之际,朕有一些话,想说与诸公听。”
“东突厥也好,西突厥也罢,皆蛮夷也。若西突厥攻灭大唐,中原百姓必受其苦。后果,诸公可想而知。危难之时,方显忠义,朕不想看到,前方将士殊死搏斗之时,背后还有人行不轨之事。言尽于此,诸公退下吧。”
众人面面相觑,哪里还不懂李世民的心思,正要行礼告退,忽然一个小太监跑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封注明了‘马上飞递’字样的信:“报,八百里加急!”
“诸公稍待!”李世民叫住了众人,伸手接过信,撕开,看了一眼,眉头皱了起来。
长孙无忌问道;“陛下,可是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关于李牧,还是定襄?”
“都不是。”李世民把信递给长孙无忌,哭笑不得道:“没想到李牧这小子,都被绑架了,还给朕送来这么大一个惊喜,真是——”
魏征急道:“陛下,到底是什么事?”
长孙无忌也是哭笑不得的样子,念道:“臣,内务府锦衣卫同知王普,贺陛下开疆之喜。锦衣卫指挥使李重义,带领五百锦衣卫,已攻破林邑国国都占城,林邑国已尽入大唐版图矣,事情经过臣已叙述于奏章之末。一切全赖逐鹿侯之锦囊,逐鹿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实乃是千年未有之——”长孙无忌念到这里停了下来,道:“后面半篇都是阿谀奉承之词了,我就不念了。王侍中,王普是你的兄弟吧,这件事你可知晓?”
王珪懵道:“我如何得知?逐鹿侯只是说让我兄弟建功立业去,至于做什么,你觉得他会告诉我?”
“朕也是懵啊!”李世民苦笑道:“当时李牧对朕说,真腊国有稻种,亩产可达大唐现有稻种的两倍,而且还能一年两熟,朕本不信,但他一意孤行,派了锦衣卫去。此事朕都快忘了,哪成想此时竟然收到这么一份奏折,五百锦衣卫,攻灭林邑国?朕怎么觉得这么玄乎呢?”
长孙无忌已经翻到了奏折的后面,道:“陛下,这里有事情的始末,臣念一下。”
“快!”
长孙无忌读道:“臣李重义顿首,离开长安之际,臣得到兄长所赠之锦囊,言,抵达真腊才可打开……”
“……这才得知,真腊已于月前覆灭于林邑国之手,林邑国王惧怕大唐,才百般拖延,臣等想起锦囊,遂打开锦囊,没想到大哥已早就料到了——”
“臣杀了林邑国王与大将军之后,连夜率领五百锦衣卫,加上被林邑囚禁的真腊士卒扮做林邑国王仪仗,混入了林邑国都,当夜血洗宫城,及天明,又放了一把火,晌午过后,宫城已成飞灰。传檄各地,无不望风而降——”
长孙无忌像是讲故事似的,把整个过程读完,再看众人脸上的表情,都是一副‘这怎么可能’的样子,王珪心里乐开了花,这可是开疆拓土之功啊,按规矩,少说也是封侯,王普虽然显得没那么重要,但这封奏折,显然是出自他手,不要侯,不要伯,来个子爵不过分吧?
李世民长出一口气,看向魏征,道:“魏公觉得,有几分可信?”
魏征沉默了一会儿,道:“除了锦囊之外,臣觉得都可信。”
李世民皱眉道:“魏征,李牧如今都生死未卜了,你怎么还跟他作对?朕怎么觉得只有锦囊可信,其他的都夸大了呢?”
“非也。”魏征一本正经道:“陛下,请听臣的解释。臣虽然见识过逐鹿侯的种种神奇,但万里之外发生的事情,臣认为逐鹿侯无法料定,也不可能料定,若他真能料定,那他就不是人,而是神仙了。至于其他的内容,臣以为还是可信的,李重义与王普臣都见过,李重义身高丈二,天生神力,信中描绘的事情,臣相信他能做到。而且他过了年才十五岁,心思单纯,这么复杂的故事,他编不出来。而王普,他深知欺君之罪是多大的罪名,这等弥天大谎,他决计不敢为之。故此,臣相信信中所言。”
李世民又看向其他人,众人思忖了一会儿,也纷纷点头。
李世民为难了起来,道:“按道理说,林邑先攻真腊在先,大唐帮真腊复国在后,也算是师出有名。可是林邑那种地方……距离大唐也太远了些,而且朕还听说,那里瘴气丛生——”
“陛下!”
听李世民有放弃林邑的意思,王珪坐不住了,出声道:“陛下,请听老臣一言,逐鹿侯花了这么大的力气,必然不是玩笑的,虽然老臣也不知林邑与真腊到底有何用处,但想必逐鹿侯是有安排的,若是陛下放弃了林邑与真腊,再想拿回来,可就师出无名了,而且锦衣卫付出的鲜血,也都白费了。”
“说的是——可是李牧如今生死未卜。”李世民叹了口气,道:“传朕旨意,命礼部合议,封赏李重义、王普等人,让他们先在林邑坐镇,等找到逐鹿侯之后,再做定夺。”
“陛下、”长孙无忌又看了一遍奏折,提醒道:“恐怕有点不妥。”
“怎么了?”
“这奏折中提到,在攻灭林邑的第二天,李重义就带着稻种和十名锦衣卫返程了。他们轻装简行,快马疾驰,有个一个半月就差不多能到长安,算算日子,就在这个月底了。陛下让他在林邑坐镇,恐怕是不能了。”
“这小子这么着急作甚?”李世民叹息一声,道:“罢了,让王普坐镇吧,再加一道旨意,让王普兼琼州别驾,给予他调拨琼州兵马之权,便宜行事吧!”
………………………………
第646章 战前准备
“封疆大吏!”
王珪回到家中,几乎是喊着跑到祠堂的,面对着列祖列宗,面对着老爹的牌位,王珪泪如涌泉。
他如今还记着,老父病逝之时,这个幼弟还在襁褓,父亲拉着他的手,把幼弟托付给他,虽然一句话也没说,但意思他是明白的,老父亲想让他把幼弟抚养长大,培养成才——
可惜宦海沉浮,王珪出世入世数次,哪里还顾得上王普,只好把他放在老家太原,等到他稳定下来,在长安为官的时候,王普已经是一个人见人厌的纨绔子弟了。
王珪苦口婆心,无论怎么劝,都没法让王普变好,还让他在纨绔少爷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他只好无奈放弃,每每来到祠堂给父亲上香,都会无比愧疚,不知道哭了多少场。
但今日,他兴高采烈!
虽然别驾不过是五品官职,上不得台面。但分在那儿任职,如今林邑国已经被大唐占领,琼州别驾有统管兵马之权,而锦衣卫指挥使李重义又已经返回长安,王普便是林邑地面上,大唐方面职务最高的人。这与封疆有何区别?
为天子镇守一地,称之为封疆大吏。像李绩封并州都督,镇守并州,辖制并州兵马。而王普如今坐镇林邑国,虽官职与李绩比不了,但是做的事情,却是一样的。
先是开疆之功,后是守土之责,这不就是封疆大吏么?
但,前提是,陛下能让王普一直在林邑,这样功劳才能坐实了。而让王普一直留在林邑,还有一个难点,那便是李牧。这件事是李牧谋划的,他的义弟执行的,李牧谋划林邑与真腊,必有所图,而且所图甚大。
作为与李牧关系还算不错的几个人之一,王珪太了解李牧的性格了,若这件事没有利益,他是懒得去做的,但他费了劲谋算的事情,必然利益甚大。
可是,这利益是什么呢?稻种?王珪不信。
最好的结果,是从李牧口中得知他的目的是什么,但是不让他插手此事。把这份功劳留给王普,让王普立下这个功劳,加上之前的功劳,叠加起来,他在运筹一下,封侯应该不是难事。
若真能如此,有朝一日他死了,见到老父之时,也算是有个交代了。
但,这如何做到呢?
王珪皱眉沉思良久,拍了拍手,管家走了进来,躬身道:“老爷有何吩咐。”
“跟‘继嗣堂’的人联系上没有,鸥儿现在何处?”
“回老爷的话,继嗣堂联系上了,但那边的人也没见过鸥小姐,最后见到她出现的地方是洛阳,但也只是匆匆一面,便再无踪迹了。”
王珪皱眉想了一会儿,道:“你问过继嗣堂的人没有,李牧失踪之事,与他们到底有没有干系?”
“回老爷的话,小的问过了,继嗣堂的人说,他们的杀手在马邑城遭了李牧的算计,全军覆没,随后他们便再也没动过手了。”
“算计?”王珪叹了口气,道:“我就说,没有把握,别乱惹事。幸亏咱家没参与,否则又是一桩祸事!”
管家小声道:“老爷,如今李牧是生是死都不知道,老爷又何必如此忌惮呢?”
“是生是死?”王珪笑了一声,道:“没有见到尸身,他就一定活着。你没听过那句老话,好人不长命,祸害活千年么?李牧就是一个千年不出一个的害人精,他会死?我不信!传我的话,组织一个商队,带上一切应用之物,立刻出发去林邑,定要助我兄弟为大唐守住林邑。”
管家忧心道;“可是老爷,这件事不用跟长老们商量么?”
“不商量,他们若是同意,定想分润利益,他们若不同意,定会阻挠。此事是李牧做了一半的事情,必然有好处,咱们这一脉有这个机会,岂能放弃?不要管别人说什么,倾尽咱们这一房的能力,人才,钱财,只要王普开口,我就算砸锅卖铁,也要支持他!”
管家见王珪如此说,便也不劝了,躬身道:“是。”
“你亲自走一趟吧,旁人我信不着。”
“小的明白。”
王珪挥了挥手,管家退了下去。王珪看着面前的牌位,沉默良久,眼中闪烁的光芒,半点也没有在李牧面前,装傻充楞的模样了。
……
骆驼谷。
李牧和金晨刚刚参加完银月继任教主的典礼,俩人如今皆已经换了一张面孔了,是金氏长老的易容术,用一种膏状物涂抹在脸上,一刻钟后,便可以随意的揉捏,出了形状不动,半个时辰后定型,与皮肤别无二致。如今在外人看来,李牧成了一个四十多岁的胡人,而金晨则是一个三十出头的小伙子。就算站在银月面前,她也是认不出的。
参加完了仪式,俩人往长老的住处走,一边走,一边说话。
“我瞅着银月做教主,也不比你差呀,说话谈吐像是换了个人似的,以前见她的时候,可没这么多话,最开始我还以为她是个哑巴呢。”
李牧故意打趣,金晨瞧了他一眼,道:“侯爷何必寒颤人呢?无论你说什么,我也不会说银月坏话的,我们俩一起长大,我知道她是什么样的人,就算她害过我,我也相信她一定有苦衷。”
“呵!你真不愧是教主啊,给自己洗脑的功夫也是厉害。”李牧讥讽了一句,道:“旁的不说了,刚刚大祭司可是说了,三日后,突厥大军的先锋可就到了,按照我的估计,少说也得有两三万人,大军一到,就算你的族人,个个都是武功高手,也经不住突厥铁骑的践踏,后悔也是不可能了,所以留给我们的时间,也就是这三天,你有什么主意没有?”
金晨抬头看向他,眼神无奈,似乎在说,我要是有办法,还绑你来做什么?
“没主意就听我的吧。”李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