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技师-第2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敬宗,便是他选定之人。
双方寒暄一阵,客客气气地互让进了天上人间。迈步二楼包间,在服务员的伺候下坐定。许敬宗没有大张旗鼓地让李牧来点菜,而是按照自己的揣度,点了几个小菜。这就显出心思来了,李牧是什么人啊!在如今的长安城,他敢说自己是首富,绝对没人站出来叫板。许敬宗若是让李牧随便点,摆出一个暴发户的气势,那便是落了下成了,还可能引起他的不满。
但若自己点菜,则无所谓了。因为李牧找他,毕竟也不是为了吃。而若能点了李牧合口味的菜,又显出他的细致来。
“听闻侯爷相召,敬宗昨夜一宿没睡,心心念念都在想,侯爷相召所为何事,敬宗又能为侯爷做些什么……”
许敬宗的马屁,也比二狗之流明显要高上一个段位,马屁如细雨,润物而无声,不会因为拍得太密集,让人产生反感。
李牧饮了口茶,呵呵笑了一声,道:“想见学士,是因为看了学士代笔的奏折,文采斐然,周到细致。又问过许继,得知学士如今只是一个著作郎,深为学士不值,凭学士的文采与能力,一个著作郎,显然是大材小用了。”
“这……”听到李牧提起这件事,许敬宗眼神里划过一道黯然,他苦笑一声,道:“敬宗年少时,做过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情,有今日之遭遇,敬宗也无话可说。”
“哦?”李牧大致猜到他想说什么了,颇为意外,故作不知,道:“是什么事情,让学士如此挂怀?”
许敬宗叹息一声:“昔年逆贼宇文化及冲入行在,杀死炀帝与先父。敬宗乞命,才活到今天。不能为父报仇,不孝也,不能讨贼,不忠也。敬宗一个不忠不孝之人,还谈什么文采能力,徒增唾弃罢了。”
李牧嘴角勾起一丝笑意,他留意到许敬宗说话的时候,眼神虽没有看向他,但余光一直在留意他,说完了这段话,他的身体徒然绷紧,显示出来他是十分紧张的。
既然是见不得人的事情,他为什么还要说呢?
足以看出,他是故意反其道而行之,这也是他的一场豪赌!
………………………………
第559章 招婿计划
李牧瞧了眼许敬宗,淡淡一笑,道:“许学士,本侯不太喜欢卖弄聪明的人,因为啊,本侯至今也没发现,谁比本侯更聪明,所以看到别人卖弄聪明时,本侯就非常的尴尬,你说这拆穿了吧,对方面上不好看,不拆穿吧,自己心里头犯膈应。”
许敬宗面色一白,强作镇定,道:“学生、学生不懂侯爷的意思。”
“不明白就好好想想,本侯尚有耐心,可以等你一会儿。”
李牧说完,细细品茶,另一只手敲击桌面,一下接着一下,像是敲打在许敬宗的心上一样。
时间一点点过去,菜品已经陆续上来了,许敬宗额头的汗珠也越来越大,终于,在第一滴汗落下的时候,许敬宗终于熬不住了,他跪在李牧的面前,道:“敬宗郁郁不得志,一身所学无可施展,盼侯爷能够提携一二,敬宗必结草衔环以报之。”
李牧笑了,道:“对嘛,说点实际的话,比绕弯子好很多。”他把茶杯放下,道:“本侯能见你,自然是打算提携你,但你却对本侯不够坦诚,跟本侯玩什么得遇明主那一套,当本侯是傻子不成?你也不必担忧你那些不光彩的事情,本侯又没打算与你称兄道弟,不过就是找一个办事的人而已,你能把事情办妥了,合乎本侯的心思,那么你应得的奖赏必然不会少,你若办不好事情,也自有顶替你的人。能否抓住机会,就看你自己有几分能力了。话说到这个份上,许学士应该有数了吧?”
许敬宗垂首道:“敬宗明白。”
“过几日,陛下应该会下旨意,成立专门的衙门口,负责重修大唐律的事宜。届时会招募有名的学士加入其中,我想办法举荐你,不出意外,你会成为这个衙门口的二把手,仅在魏征之下。相比你现在的处境,应该算是提携了!你先熟悉几日,我会派人通知你需要做什么,切记,今日之后,没我的召见,见到我的时候,当做不认识就好。我让你做的事情,会提前通知你,若没有我的通知,你甚至可以视情况反对我,明白么?”
许敬宗隐约地明白一点,但又不甚明白,犹豫了一下,道:“侯爷,学生愚钝。”
“愚钝就好好想一想,若是想不明白,你也就不是本侯需要的人。”
说罢,李牧起身,满桌的菜一口没动。
许敬宗等李牧出去了,才敢起身,整个人像是脱了一层水一样瘫坐。他看了一眼桌上的饭菜,犹豫了一下,把服务员叫了进来。
“我的客人走了,这些菜都没动,帮我打包,我要带走!”
刚走出不远的李牧听到这话,不禁笑了一下:“这个许敬宗啊,终于有一点能让我看上的优点了。”
……
乘升降梯到了五层,刚进来,李牧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李渊如今作息并不规律,偶尔起床很早,偶尔就睡懒觉,今儿就是起来晚了,这不早不晚的,他才吃的是早饭。
“小子来啦,坐,陪老家伙喝点。”李渊指了指对面的位置,示意伺候的人给李牧添碗筷。
“我吃饱了,下楼去忙了。”瞧着李牧坐下,李有容冷着脸放下筷子起身,李牧不满地皱起眉头,李渊拍拍他的手背,道:“老头子说漏了嘴,让她给知道了,别理她,咱们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李渊兴致勃勃地看着李牧,道:“小子,我也不是催你,知道你这几天忙,但你也别不当回事,老头子我可活不几年了,还想着有生之年看看下一代呢。”
李牧接过话,道:“这还不容易,我那儿入冬就生了,到时候您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岂能一样?”李渊摇头道:“有容毕竟是建成的女儿,这些年又吃了那么多的苦……罢了,不跟你说这些。”李渊拿了个鸡蛋剥了,放到李牧的粥碗里头,道:“快吃,吃完了给老头办事去。”
“知道啦,都安排了。”李牧从怀里掏出一个折子,这是他昨晚连夜写好的,关于这次给李有容选婿的策划书。
“呐,看看吧,天才的妙想!”
“看看。”李渊把折子拿起来,眯着眼睛瞧,李牧看他的样子,似乎有点看不清,便问道:“太上皇觉得眼睛不受使么?”
“老啦!”李渊叹了口气,道:“现在还勉强能看见,再过几年可就不一定了,老眼昏花,没听说过?”
“老花眼……”李牧吸溜了一口粥,含混道:“小子或许能有点办法。”
李渊嗤笑道:“瞧给你能耐的,老花又不是病,除非你真是仙人……”李渊把折子放在桌上,伸手指着折子上的内容,道:“你这是什么意思,怎么看着不像是给我孙女一个人招婿,倒像是给全城的少男少女保媒啊?”
“主要的目的,还是给郡主招婿。”李牧嘿嘿笑道:“但是您也得考虑,这女孩家脸皮薄,郡主的出身有有点特别,难免非议就多些。要不您看,她能这么抗拒么?不过没关系,我有聪明的头脑,咱们把事情搞大一点,多拉几个人下水,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个人尴尬,人多了就不尴尬了。如果大张旗鼓,只为郡主一人招婿,成,是一段佳话,不成,十分尴尬,这样隐藏在众人之间,成或者不成,都有个台阶下,多好?”
“唔……也有点道理。”李渊点点头,把折子递还给李牧,道:“你小子办事,我还是很放心的,这东西别放在我这里,让有容瞧见了,又要不陪我下棋了。”
李牧呿了一声,道:“您这个当爷爷的,还怕她不成!”
“怕呀。”李渊叹了口气,道:“不到我这个岁数,你是不会明白的。人呐,这辈子无论多么风光过,老了,总会不一样。我这辈子,什么都尝过了,唯有这天伦之乐,却还欠缺一点儿,我现在只盼着有容能嫁个好人家,来日我到了九泉之下,见到她父亲,也能说一句,我这个做父亲的,尽力了……”
………………………………
第560章 另有安排
李牧瞅瞅李渊,见他眼中似乎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心里头竟略微有些酸楚。他把剩下的粥扒拉到嘴里,道:“太上皇不必忧虑,包在我身上就好,定让太上皇如愿以偿。”
李渊笑了笑,道:“我是个老头子了,如愿不如愿的,其实也没有什么大分别,倒是你啊,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固然是天资聪颖,但这世上的事情,总归不能是一个人面面俱到,总有时运高低的时候,锋芒不要太盛了,门阀世家传承千年,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知道啦,我会小心的。”李牧笑了笑,道:“等这回的事情告一段落,小子就躲出去一阵,把风头都让出去,也就是了。”
“躲到哪儿去?”
“回一趟老家。”李牧吃完了,抹了下嘴巴,把折子重新放回怀里,起身道:“那边我还有个媳妇儿等着我迎亲呢。”
“你的媳妇儿倒是不少。”
“多多益善啦。”李牧笑嘻嘻摆了摆手,道:“太上皇,走啦,保证给您办的妥妥的!”
……
从天上人间出来,李牧便去了工匠坊,找到了印务局的毕老三,设计出了一份传单,让毕老三印刷。最近由于各种印刷品的需求暴增,印务局已经又经过了一轮的扩张,招募了数十的工匠,如今每日的印刷数量,已经可以做到从前的一倍了。
但即便这样,仍旧是捉襟见肘。李牧已经算计着,给印务局建设一个‘印刷工厂’,设置在城外,只是还没找到合适的地方。
“这个传单连夜印刷,印刷好了之后,明天卖报人来取报纸的时候,你跟他们说,就说是本侯说的,趁天色蒙蒙之时,把这些传单塞进大户人家的门缝里去,若是知道哪家的少爷适龄,哪家的小姐适龄,更要多塞几份。到时候回来统计,发出去的越多,本侯的赏赐也就越多,若是哪个发出去的传单,真的引来了报名的,本侯还有额外的赏赐,保证亏待不了他们就是。”
毕老三一一记下,生怕忘了,还找来了助手,把李牧的话都抄写了下来。
从印务局出来,独孤九忍不住问道:“大哥,你搞得这个叫‘男才女貌’的联谊活动,会不会有一点,有一点出格了。”
“出格?”李牧瞧了眼独孤九,道:“啥叫出格?”
“男的还好说,平时也有三五好友相聚喝酒的时候,可是这女孩家,总归是有些不便的,有违礼数。”
“有违礼数?”李牧挑了下眼皮,道:“真是没想到你独孤九是这么古板的人啊,怎么有违礼数了?大户人家的小姐,就不能有朋友了?”
“也不是。”独孤九认真解释道:“大哥,我朝虽不禁止女子上街,但还没出闺阁的女子,与成了亲的女子,也是有些不同的。没成亲的小姐,越是大户人家,越少出家门,就算交朋友,那也是通家之好,出入的都是后宅,哪有像你这样,大姑娘小伙子都聚在一处,不知又要引来多少骂声了。”
“骂?”李牧哼了一声,道:“我只是搞一个联谊,有没有男盗女娼,骂我作甚?谁骂我,就是谁心脏,所谓骂人者人骂之,我看谁敢骂我,老子口诛笔伐,拉一桶夜香把他们嘴都堵上!”
独孤九略微地有点洁癖,听到这话顿时受不了了,干呕一声,道:“大哥,你能不能别这么恶心啊!”
“也不知谁先引得头。”
俩人说话间,来到了‘大唐保险’的门口,李牧差不多都已经忘了这个茬了,看到这块牌子才想起来,他把魏璎珞主仆二人打发到这儿,也有不短的时间了。
李牧站在门口看了看,迈步走了进去。出乎他的意料,这里竟然并不冷清,甚至有人在排队,虽不多,但也有那么几个人。魏璎珞正在办理业务,抬头看见李牧,把珍珠叫过来接替,带着李牧和独孤九进了里屋。
“侯爷,喝茶。”
李牧也不客气,正好也有一点渴了,接过杯子喝了一口,看着珍珠在熟练地办理业务,笑道:“真是看不出,珍珠这丫头也有几分能耐了现在。”
魏璎珞倒茶给独孤九,被独孤九摆手拒绝了,喝茶还要摘下面具,太麻烦了。
“侯爷,珍珠一向都很聪明的,她从小与我一起读书,虽然惫懒了一些,却也识字,懂算数。”
“这么说还是个人才了。”李牧笑了笑,道:“这么着吧,回头给珍珠补一份档案,给她加一份薪水。”
“璎珞代珍珠谢过侯爷。”
“璎珞,把你放在这里是有点大材小用了。你看看能不能培养一下珍珠,让她独当一面,至于你嘛,我另有用处。”
魏璎珞一愣,不禁问道:“侯爷是想让我们分开么?”
李牧笑道:“你们是主仆,又不是夫妻,如何不能分开?况且你也说过,把珍珠一直是当做姐妹看待,你也不想她一辈子跟在你身边,不嫁人吧?她若能独当一面,自然也就不只是个丫鬟了。我手下能独挡一面的大将,谁敢轻视?”
魏璎珞思忖了一下,觉得李牧说得也有理,她毕竟不能带着珍珠一辈子。她叹了口气,道:“珍珠……有我在的时候,她不会出大问题,可是我若不在,没人约束她,可就不一定了。若说独当一面,还为时尚早,或者侯爷可以再找一个人来做主,她为副手,应当可以。”
“再找一个人做主……”李牧脑海中划过几个人影,却没有最终定下来,道:“好吧,这事儿不着急。你把我的意思,透给珍珠,毕竟关乎她个人,若她自己不愿意,我也不逼迫她。不过你得有个心理准备,我打算给你安排另一份工作,也就是最近几天,你就得过去了。”
“不知侯爷想把璎珞安排在何处?”
“内务府九局一卫,有一个奉宸局,你可知道?”
魏璎珞点点头,道:“知道,专管宫廷事宜,与内廷打交道……可是侯爷,璎珞能担此大任么?璎珞从未做过啊!”
李牧笑道:“你从家里出来之前,这些事情你哪个做过?但我交给你之后,你做得都很不错,这说明啊,你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永远不要觉得哪一份工作,只能由男人来完成,能力不分男女,你就是一个例子,我相信我的眼光。”
………………………………
第561章 随口一言
日落西山,太极殿内。
李世民伸了个腰,看了眼旁边仍在伏案阅读奏折的长孙无忌,忽然心里头有些歉然。这些日子,长孙无忌在他面前下跪了好几次。虽说俩人份属君臣,长孙无忌跪也不算什么反常的举动,但李世民的心里,其实从未把长孙无忌真正当成臣子过,在他的眼中,长孙无忌更多的还是他童年一起长大的玩伴,陪着他走向至尊之位的功臣。当时盛怒之下,或许这种感情便忽略了,但过后,他心里头还是觉得有些抱歉,尤其是看到长孙无忌任劳任怨地帮他分忧的样子,有些五味杂陈。
李世民坐下来,扭过身对着长孙无忌,忽然出声道:“辅机,你怪朕么?”
长孙无忌抬起头,看向李世民,见他满脸惭愧的神色,忽然展颜笑道:“陛下说得哪里话,为臣者,如何改责怪陛下呢。”
“那……不论君臣,你怪我么?”
能让皇帝自称‘我’,足以证明长孙无忌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长孙无忌听到这个称呼,也不禁动容,他凝视了李世民半晌,嚅嗫了一下,道:“臣……我、”长孙无忌试了一下,还是不敢像小时候那样,直呼李世民的名字。即便李世民已经表达出了,他可以直呼其名的态度,可是君臣就是君臣,为君者可以示好,为臣者却不能不顾礼数。
“臣不敢怪陛下,臣也有错。”长孙无忌叹息一声,道:“夜深睡不着时,臣也思虑过最近的事情,确实臣也有对不住陛下的地方。但也请陛下理解,臣现如今背负的,不止是长孙无忌一个人,有些时候,更多的是身不由己。”
李世民点点头,道:“朕能理解。”
忽然长孙无忌抬头,道:“但请陛下相信,长孙无忌绝不会做任何对陛下不利的事情。长孙氏或可能对陛下不忠,但长孙无忌,永远忠于陛下。”
李世民笑了,道:“说这些做什么,你是朕的国舅。没有你,朕也不能登上皇位。朕不信你,还能信谁?”
长孙无忌张了张口,又闭上了,什么也没说。李世民却明白了长孙无忌的意思,笑道:“你说李牧啊?”
“臣惭愧。”
“李牧啊!”李世民忽然叹了口气,抬头看向窗外,好半天没有说话。忽然李世民看向长孙无忌,道:“辅机,朕跟你说实话,李牧这小子,朕看不透他。”
“陛下何出此言?”
“是真的看不透他。”李世民转过身来,看向长孙无忌,道:“朕看史书中,各式各样的帝王权术,无非也就是满足其私欲罢了。权力酒色,如是而已。可是李牧这小子,朕不知道他想要什么。朕好像也给不了他什么,然而他做的事情,却是处处都为了朕着想,为百姓着想,为社稷着想,从来也不为私利。”
“你说他为了赚钱,他赚的钱大部分也都花给朕了。你说他图名?他的名声自己赚了,也自己败了,说好,似乎也谈不上。再说这次改革,你说这事儿跟他有什么相干,他非得要这么做!凭这小子的聪明,朕不信他想不到后果。”
“陛下是在担忧逐鹿侯么?”
“朕,是有点担忧。”李世民笑了笑,道:“但朕更期待看到他能再胜一场,可是私心朕又不希望看到他再赢,因为朕怕有一天,朕会容不下他。”
这话似是而非,但长孙无忌却听懂了。自古以来,做臣子的太出色,总是难容于君主的眼。哪个君主不喜欢衬托自己的大臣呢?谁又喜欢光芒太盛,把自己掩盖掉的臣子呢?
“臣……不知该如何评断。”
长孙无忌聪明地选择了不说,因为他不知道李世民的真正心思,也猜不出来,万一说错了话,里外都不是人。
“朕也没让你评断啊。”李世民笑了笑,把话题岔开了,他把他刚写完的一封圣旨,拿起来交给长孙无忌,道:“这是关于重修大唐律,拟定的一份旨意,你看一下。”
长孙无忌打开仔细看过,道:“陛下,您真的打算把大唐律推倒重来么?”
“对,朕意已决。”李世民正色道:“大唐律基本上都是承接前朝律法,而前朝二世而亡,虽不一定只是律法的问题,但也不可不查,不可不慎重。重修大唐律,虽然耗费人力多些,但也不失为一次革新的机会。所以朕打算当成一件大事来办,设置獬豸院,让魏征当院长,纠集饱学之士,逐条研究律令。哪怕耗费个三五年,朕也要做出点样子来。”
“可魏征……”
李世民笑道:“他不是喜欢较真么?朕就让他较真去,遂了他的心意。”
长孙无忌也不便说什么,点点头,没有表态。
李世民笑了笑,道:“冲儿这几次上朝,每一次都有进步,对阵魏征也丝毫部落下风,朕这个做姑父的,也非常欣慰啊。长孙氏有冲儿在,不必担忧了。”
长孙无忌苦笑道:“陛下,臣实在也是没教给他什么。不敢欺瞒陛下,臣这个儿子,近日都不怎么回家,也不知他晚上歇在哪里。臣就连想找他聊几句,都得赶着退朝的空档,也不知李牧给他灌了什么迷魂汤,臣想从他嘴里知道些消息,都一句话也套不出来。”
李世民深有同感,道:“朕何尝不是呢?太子的事儿你知道么?”
长孙无忌茫然道:“太子怎么了?”
“太子啊!在内务府锦衣卫辖下,隐姓埋名做城管,让小贩给欺负得……朕想起来就生气!叫他回来,还叫不回来,说什么有任务在身,非得完成不可。青雀那儿就更不省心了,跑到洛阳去了。人到了,朕才知道信儿,你说朕生气不生气?无垢为朕生了三个儿子,可倒好,就没断奶的在身边,都跑了!”
李世民越说越气,道:“这些逆子,一个个不让朕省心。朕看他们也都指望不得了,一个两个望之不似人君,看来等朕百年之后,这江山啊,得交给稚奴了!”
长孙无忌吓得面无血色,扑通跪倒在地:“陛下,千万不能动了易储的念头啊!”
李世民把长孙无忌扶起来,笑道:“朕与你玩笑呢!辅机怎么还当真了!”
长孙无忌喘过一口气:“陛下可千万别拿这等事开玩笑,臣听着都吓死了,吓死了……”
………………………………
第562章 一物降一物
说到立太子这个事儿,虽然李世民登基当天,就立了长子为太子,但这更多的是因为当时的情况考量,实则在他的心中,并没有一定要立长子为太子的执念。因为他自己就不是长子,他如果有这样的想法,当年也就不会造反了。
在他的心里,太子,必得是一个有才能的人,至少不能比他差,若不然,他打下的江山,创造的功绩,都会变成梦幻泡影,什么也留不下来。
而眼下,李承乾与李泰,显然都达不到这个标准。李牧倒是非常不错,只可惜,他没有那个资格。
送走了吓得不轻的长孙无忌,李世民又把杨妃叫了过来。虽然她不会说话,但看着这张跟王鸥八成相似的脸,还是能给李世民带来片刻的安宁。夕阳照在杨妃的脸上,显得愈发光彩照人,李世民舒心地笑了,抿了口酒,思绪又不知飞到了哪儿去。
……
旨意自中书省下发,很快三省六部就都接到了消息。
皇帝下旨,设獬豸院,专司修法。獬豸是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它的这只角可不得了,能辨善恶忠奸,能分是非曲直。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齐庄公有个叫壬里国的臣子,与另一位叫中里缴的臣子打了三年官司。因为案情难以判断,齐庄公就让獬豸去听他二人自读诉状。结果壬里国的诉状读完,獬豸没有什么表示,而中里缴的诉状还没有读到一半,獬豸就用角顶翻了他。于是,齐庄公判决壬里国胜诉。
自三皇五帝以来,獬豸就是中国律法的象征。有些朝代,甚至御史穿着的衣服,都会绣上獬豸的图案。因此,李世民用獬豸来命名修法的衙门,是非常合乎情理,且妥帖的安排。
与之前传说中的一样,獬豸院的院正,是御史大夫魏征兼任。魏征名声在外,这个安排也没有人有异议。但旨意的后半段,却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此次修法是一件大事,并不是一个衙门就能够定夺的,也不是几个大臣商议一下就能决定的。除了魏征做院正之外,还需要很多人手。圣旨中说的是,招募饱学之士,逐条研究律令。这饱学之士,从哪儿来?有如何界定呢?
山东士族激动了,要说饱学之士,少得了山东士族么?就算按比例选,也得是他们占优。
李牧不是要修法么?修法,必须得通过獬豸院吧?到时候就让他看看,他想要修改的政令,一条都通不过是什么滋味。
不过,他们的幻想仅仅存在了一个上午就宣告结束,因为今日早间,李牧又去上朝了。下午传出消息,李牧认为魏征选人有失偏颇,必定做不到公正,提出自己做獬豸院的副院正予以监督,引起大乱。李牧在两仪殿当中,与三省六部共计十八人辩论,无人是其对手。眼看着兵败如山倒,魏征站了出来,以不用祖望超过万人的学士参与修法,换取了李牧不插手獬豸院。李牧兀自还不同意,最后还是皇帝干涉,才把事情定了下来。
最后魏征提出的方案破产,李牧也没有得逞,此事便告一段落,傍晚时分,宫中再传出旨意。着令原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二,许敬宗,褚亮,填补獬豸院院丞,监丞,奉命于崇文馆,弘文馆中招募学士,以充獬豸院。
许敬宗和褚亮的名字,顿时成为了焦点。
有人对此二人了解,但也有人对此二人不了解。不过次日,所有人都知道此二人的生平了,因为大唐日报加刊了一版,特别介绍了这两个人。隐去了不堪,着重介绍了此二人的博学,以及履历。
二人均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也都是李世民登基之后册封的弘文馆学士,稍有不同的是,褚亮在前朝便素有贤名,而且年岁长,德高望重。他曾受李世民的特邀,成立文学馆,蓄养文士,在十八学士之中,也是位居上游。在李世民登基之后,因其年岁,处于半休养的状态,只有在李世民有事情需要询问的时候,才会入宫讲解,属于顾问型的人物。他有一个儿子,名褚遂良,如今也做了起居舍人,书法见长,虽不及欧阳询和虞世南的名声,却也是年轻一代的佼佼者了。李世民请他出山做主薄,虽官职低,但主薄即掌印,没有印信,任何律条都不能施行,意味不言而喻。这个只忠心于帝王的人,必然会执行皇帝的意志,也就断绝了各方势力想要暗度陈仓做点事情的念头了。
而许敬宗,他的上位,坊间传闻与魏征脱不了干系。许敬宗的年纪要比褚亮小很多,在秦王府的十八学士之中,他算是位居末流。而且他的事情,不少人都知道,对他的德行不齿。按说这个‘美差’是轮不到他的,为何偏偏选中他,且他的官职还要比他的老前辈褚亮更高,坊间议论,这都是源自于他跟魏征的交情。
早年间,许敬宗自宇文化及处逃出,奔了瓦岗寨,与魏征一起当过文书。甚至,有好事者深挖,许敬宗的侄子许继,如今在内务府混得风生水起,也是得了魏征的帮衬,才得以进入大唐技校学习。
侄子是逐鹿侯手底下的得意门生,自己又挂着魏征的老交情。许敬宗乍出现在众人视野中,便一下子就成了‘当红炸子鸡’,引得各方势力侧目。
但令人意外的是,多方抛出橄榄枝想要接近他的时候,许敬宗却闭门谢客了,没有见任何一个人。就连寄宿在他家里的侄子许继,也被他赶到了公衙的值房居住,摆出了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来。
他这副冷冰冰的态度,打消了无数人的积极性,跟他蹿红的速度一样,热度很快就降了下来。而另一件事,经过了两三天的发酵,成为了长安城中新晋的热点。
所有人都知道幕后老板是太上皇的长安城第一奢侈场所,天上人间,耗费巨资刊印了传单,宣称要举办一场名曰:男才女貌的评比活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