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技师-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怪不得!”孙氏像是明白了什么似的,道:“巧巧啊,是娘欠考虑了。梳洗一下跟娘出门,娘带你办点事。”
白巧巧一愣,道:“娘,要办什么事啊?”
“别问了,快点梳洗,娘去找李家二爷借马车,等会就走。”说完,孙氏风风火火地出去了,白巧巧惶然不知发生了何事,只得依言去梳洗打扮,准备出门。
话分两边,在孙氏借好了车,带着白巧巧和小丫头李知恩出门的时候,李牧骑着马,李重义赶着牛车,刚刚抵达皇城门口。
这唐朝的皇宫,分为皇城和宫城两个部分。皇城并不是皇帝住的地方,而是宰相们办公的地方,太庙,太常寺,鸿胪寺,将作监等,都设置在皇城。真正皇帝住的地方是宫城,宫城正中太极宫,东侧东宫,西侧掖庭宫,也就是传说中的冷宫。南墙设有永安门,承天门,长乐门三个城门,承天门在正中,并不常用,只有在国有大事,或者大将凯旋的时候才会开启,具有仪式作用。而北门就是著名的玄武门,唐代三次宫廷政变,都发生在玄武门。因为此处距离太极宫更近,成功的几率更大,而不像南墙的城门,进门之后还有数百米的广场,政变本来就是风险极大的事情,数百米的距离,变数太大了。
李牧是从永安门进宫的,到了宫门口,他就不能骑马了,李重义是奴隶,自然也不能进宫,牛车交给了执事的太监,李牧则由一个小太监引着,来太极宫见太上皇李渊。太监领着李牧到了宫门口,让他在门口等着,过了一会儿,太监又出来,道:“太上皇宿醉未醒,你且等一会儿,待太上皇醒转,咱家再来叫你。”
说完,太监便又进去了,只把李牧一个晾在了这儿。
咋整,等吧!李牧左右瞅瞅,见没人注意自己,便在台阶下蹲了下来,望着远山,做沉思状,其实他啥也没想,就是在发呆。
也不知过了多久,东侧传来了脚步声,听起来人还不少。李牧赶紧站了起来,只见确实有人过了,前前后后十多个。为首一人雍容华贵,身着绣着凤纹的衣裳,李牧忙打起精神。在这宫墙之内,可以穿凤纹的人只有一人,那就是当朝长孙皇后。这个人他可是如雷贯耳,后世只要是关于贞观年间的电视剧,她都是绝对的重要人物,必须重视起来。
很快,长孙皇后一行来到了宫门口。李牧这么个大活人,自然能看得见。长孙皇后上下打量了他一下,道:“你可是前几日御封的逐鹿侯李牧?”
李牧赶紧施礼,道:“微臣李牧,拜见皇后娘娘。”
“不必拘礼,你的事情,我听陛下说起过,年少英才,有勇有谋,更难得寻回了传国玉玺,了却了太上皇与陛下的一桩心愿,功劳不小。以后可要勤勉为官,为陛下多分忧才是。”
“谨尊皇后娘娘教导。”
长孙皇后微微颔首,带着人进了大殿。李牧偷眼瞄过去,见跟随长孙皇后这些宫人手里拿着的都是一些洗漱之物以及早餐等,心里不禁纳闷,这长孙皇后该不是来伺候她公公起床的吧?
时间须臾而过,一个时辰后,带李牧过来的那个太监终于又出来了,道:“太上皇已经起了,叫你进去说话。”
李牧赶紧应了声,与这太监擦肩的时候,一块银子不留痕迹地递了过去。这太监年纪尚轻,似乎没想到李牧会拿钱给他,愣了一下,但很快便反应了过来,衣袍一挡,银子便进了他的袖子,再抬起头,已然换上了一副笑脸,道:“多谢大人,今天太上皇的心情有些不好,您可要加点小心。”
“谢谢公公提醒。”
俩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进得殿中,只见李渊坐在胡床上,半仰半卧,毫无仪态。一个长孙皇后带来的宫女正在为他喝粥,看到李渊喝粥的样子,李牧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饭来张口’,这老头喝粥,动都不带动一下的,宫女把勺子递到嘴边,他才张一下嘴,宫女小心翼翼地放进去,不敢多了,也不敢少了,更不敢洒出来,一副战战兢兢的模样。
长孙皇后坐在一个锦凳上,仪态端庄。面对李渊如此样子,她的目光中却无一丝不耐烦或是生气的神情。不说别的,就这份涵养,后世几个儿媳妇能做得到。
李渊见李牧来了,抬手把宫女递过来的勺子挡开,招了招手,道:“李牧,你这小子,让朕好等,你可知罪啊!”
李牧察言观色,见李渊不似真的生气,心思急转,往前抢了两步,扑通一下跪到地上,道:“臣知罪了,不该让太上皇久等,只因出了一个小岔子,才耽误了时候。”
“哦?出了岔子,快来说说,是什么岔子。”说着,李渊吩咐旁边宫人,道:“给逐鹿侯搬个胡椅过来。”
李牧心里叫苦,这叫什么事儿,长孙皇后坐凳子,给他坐椅子,这老头可够坏的!李牧抱歉地看向长孙皇后,正孙皇后微微一笑,起身道:“父皇,儿媳后宫还有事情,晚膳时候再来请安。刚刚提的事情,还望父皇考虑。”
“走吧!”李渊摆了摆手,长孙皇后行了个礼,便带着人离开了。跟着她来的宫人门,收拾东西十分熟稔迅速,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看就不是一回两回了。李牧多看了两眼,李渊已经等得不耐烦,道:“快点坐下,赶紧说,出什么岔子了?”
………………………………
第88章 心头种草
李渊此时的样子,活脱就是一个等着听故事的孩童,李牧心中一动,当即便把那日程咬金是如何带着六个儿子翻墙越瓦,抢了他酿好的酒,说想跟他一起做买卖,他又是因为什么拒绝,以及第二日关于马蹄铁的种种,包括李世民赐婚前后事,全都讲了一遍。说到关节处,模仿后世的相声,又比划又学人说话,虽然也没那么十分的像,但对李渊来说,却也是十分新奇。听得是津津有味,时不时哈哈大笑。
等李牧说完了,李渊抚掌笑道:“原来这几天发生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情,程咬金那厮竟敢抢朕的酒……不过倒也似那厮的脾气,混不吝的东西。唐俭这么多年也没张罗续弦,竟会为你的母亲倾倒,看来缘分这东西,果然是妙不可言。倒是你,真叫朕刮目相看,小小年纪,竟敢违抗皇命,当真是一个愣头青,还有那个马蹄铁,也不知是个什么样子,能让李绩和程咬金都如此推崇。”
李牧眼珠转了一下,看到旁边有一个书案,施礼道:“臣可以画一个给太上皇看看,这东西一点都不复杂,太上皇戎马一生,看了便能明白。”
“哦?”李渊立刻道:“赶紧画来。”
李牧走到书案旁,拿起笔沾了点墨,在纸上画了一个马蹄铁,然后把纸撕开,撕下图样交给李渊。李渊把图样拿在手里,稍作端详,便明白是怎么用了,啧啧称奇,道:“果然奇思妙想,这么简单的东西,以前竟没人想到,让你捡了个功劳。”
李牧嘿嘿笑道:“凑巧而已,臣不敢居功。”
李渊把图样放在桌上,道:“李牧,你很好,朕喜欢你,今天就别走了,一会儿陪朕宴饮。”
“这……”
见李牧面色犹豫,李渊不悦道:“怎么,不愿留下陪朕么?”
李牧赶紧施礼道:“臣非是不愿陪太上皇,只是臣觉得,太上皇已经到了这般年岁,饮食还是以清淡为好,日日饮酒宿醉太过伤身,臣可以陪太上皇做点别的事情。”
“别的事情?”不提这茬还好,提了这茬,顿时点燃了李渊心中的怨念:“朕倒是想做点别的事情,可惜朕生了个好儿子,什么事情都替朕做了,朕不宴饮,还能做什么?伤身体?哈!某些人怕是巴不得朕多伤伤身体,早点死了,他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这话有点诛心了,李牧不敢接茬,闭口不言。李渊等了会儿,没听到李牧回应,恼道:“怎么,提到李世民,你就不敢说话了么?”
李牧抿嘴想了一下,道:“太上皇可是真的要听微臣的意见?”
“废话,自然是要听你的意见,难道此地还有第三个人么?”
李牧清了清嗓子,道:“那臣便冒死说一说个人的见解,若说错了,还望太上皇恕罪。臣虽出身边城僻壤之地,但来到长安之后,也曾听闻一些天家的事情,多少也了解到了一点。事虽不幸,但事出有因,若把罪责归于陛下一人身上,确实也有失公允。时至今日,谁对谁错,说来已无必要。臣能理解太上皇借酒浇愁之感,但在臣看来,酒入愁肠愁更愁,宴饮宿醉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反而会让心中不满叠加,以至于嫌隙越来越深,父子离心,造成遗憾。”
“酒入愁肠愁更愁……”李渊叹了口气,道:“此言正对朕心,每每想起那日玄武门之事,朕便心中抑郁……但朕又能如何?李世民好狠的心,朕一共只有三个出挑的儿子,他一下子就杀了两个,把朕逼到了绝境。朕不想选他,也得选他。朝中文武,一半都站到了他的身边,朕还做什么皇帝,不退位还能怎样,难道朕要挥刀杀了他,让大唐再无接续,还是等他杀了朕,背上弑父夺位的千古骂名?”
说着话,李渊眼眶中已经饱含泪水,李牧看着也不禁有些感慨,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贵为皇族又如何,在那个至高无上的皇位面前,任何事情都会被放大,后世都说李世民弑兄杀弟,但纵观古今,为了夺取皇位,这种事情还少么?
李牧劝道:“太上皇不妨换个角度,若当初死的人是陛下呢?”
李渊楞了一下,道:“什么意思?”
“臣是说,若当初的事情反过来,玄武门死的是陛下,现在太上皇的处境,又有什么改变呢?您还是会禅位,还是会借酒浇愁,只不过您缅怀的对象变成了当今陛下而已。陛下允文允武,大唐开国陛下立下多少功劳,您心中有数,您真的不会想他么?臣觉得,若当年死的人是陛下,太上皇今日之愁,只会更多,而不会减少。”
李渊呆立当场,试着想象了一下,发觉果如李牧所言,若当年玄武门死的是李世民,他只会更加痛苦。
“这件事的根本原因是兄弟不和,双方都已经把对方逼到了绝境,只不过先下手之人是陛下而已。结果早已注定,太上皇纵然悲伤,又有何用?而在臣看来,陛下登基以来,所作所为已经证明了他能担当大任,他有能力做一个好皇帝。这也说明了,冥冥之中,天意如此,是上天选择了陛下作为您的继承者,您还有什么烦恼的呢?没有人能做千秋万载的帝王,大部分的帝王,生前无论多么英明神武,打下多大一片江山,也免不了在他死后,江山一夕之间毁于子嗣之手。秦朝二世而亡,不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么?”
“太上皇您戎马一生,逐鹿天下,多少豪杰尽败于您手,已然一生无敌。在有生之年,又能把江山交给一个可担大任的继承者,看到江山鼎盛,百姓富足……此生可谓完美矣。能让您心烦的人,只有您自己,既然如此,何不放下烦恼,趁着身体硬朗,多做些想做但是未做的事情,岂不美哉?”
李渊呆楞地听着,一直没有说话,李牧说完了,见李渊没什么反应,不知道自己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也没敢吱声。半响,李渊才吐出口气,开口道:“你这个小子,莫不是李世民派来的说客?”
李牧赶紧道:“太上皇明鉴,这件事可不是臣提起的。若不是太上皇垂问,臣怎敢议论天家事务。”
“倒也是……”李渊点点头,又问道:“你说的想做但是未做之事,指的是什么?例如呢?”
“呃、”李牧想了想,道:“就比如臣,臣昨日去工部报道,见好多工匠都住在棚户之中,条件恶劣,十分可怜。臣心中不忍,所以在想办法,打算筹措钱财,给他们盖一些好点的房子……这就是臣想做还未做之事。”
“哦。”李渊回想了一下,道:“朕这辈子,想做的事情,基本也都做到了,这想做还未做之事么……怕是只有孩童时那些不着调的念头了。”
“也行啊,想做就做嘛!”
李渊笑道:“说得好!好个想做就去做!你先回去吧,朕再好好想想。”
“诺!”
………………………………
第89章 意外立功
东宫。
李世民正在犯愁,李靖大军传回信来,再有七日,最多十日,大军即将还朝。也就是说,颉利要被押送到长安了。突厥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几朝君主都没能真正将其灭国。而颉利可汗,可谓是大唐两代君主的死敌之一,此番灭突厥,擒颉利,此等丰功伟绩,按礼制,要向太庙祭告俘获。
事情就出在这儿了,李世民现在虽已登基,是皇帝了,但他头上还有个太上皇李渊。太庙祭告先祖,于礼制来说,必须得有李渊参加。可是李世民哪敢跟李渊提起此事,一来这功劳是在他在位时候下得来的,而颉利是他和他老爹俩代的仇人,若要李渊参加,岂不是告诉天下人,老子没办成的事情儿子办成了,儿子比老子强,这让老子心里怎么想?再者说,当日必然是盛况空前,百姓云集山呼万岁,可百姓喊的是李世民,叫的万岁也是李世民,李渊就在旁边,又该如何想?
李世民怕就怕提了一嘴,勾起陈年往事,到时候别说事情办不了,还得挨一顿臭骂,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他好歹是大唐现任君主,有点丢不起人了。
可是事情还是要办啊,无奈之下,他只好央求长孙皇后替他去。这些年来,虽然父子关系闹得非常僵,但长孙皇后在李渊那里还是多少有点面子的,盖因长孙皇后为人处世实在是让人挑不出毛病来,即便李渊有一肚子邪火,他也没法冲长孙皇后发,但是这次不同以往,李渊虽然没有发火,但长孙皇后早晚请安已经去了两天,见了四面,依然是冷脸相对。李世民又不是傻子,自然知晓父亲的态度了,心里郁闷,奏折都懒得看,不住地唉声叹气。
“陛下,我那义子来了。”高公公突然凑过来,小声说了一句。李世民看了他一眼,揉了揉发胀的眉间,道:“让他进来!”
高公公转身出去,不多时带着一个小太监进来。若是李牧在此,定能认出这个小太监就是带他入宫的那个。小太监走过来,行了个礼,李世民摆摆手免了,道:“又有什么事了?”
“回禀陛下,刚刚皇后娘娘请安之后,太上皇见了逐鹿侯李牧。那李牧还给了奴婢一锭银子,足有五两。”说着小太监把李牧给的那块银子掏了出来,李世民看了眼,道:“既然给你了,你就拿着。捡重要的说,朕今天没心情听废话。”
“诺。”小太监见李世民脸色不好,赶紧把银子收回了袖子,把李牧进门开始,与李渊的对话复述了一遍。若李牧在此,更要惊讶了。这小太监记忆惊人,而且还会模仿人声,不但把俩人的对话复述得一字不差,而且声音,语气,甚至表情态度,都模仿得惟妙惟肖。相比之下,他模仿程咬金的那段根本上不了台面。
李世民起初皱着眉,后来听到李牧说起关于玄武门之事的见解,神色变得舒缓了些,听到后面李牧给李渊出的法子,又有些哭笑不得。高公公察言观色,道:“陛下,这逐鹿侯毕竟年纪尚小,出身低微,没有什么见识,陛下可别往心里去……”
李世民摆了摆手,道:“用不着你替他说好话,朕没生气。反而觉得他说的挺好,当年的事,可不就是这样么……兄弟不和,总要有个了断,我若不动手,他们也会动手。父皇爱我丝毫不比他们少,今时今日,父皇定也会为我借酒浇愁……”
李世民含着泪光,道:“天家父子亲情,难就难在这儿了。但朕不后悔,朕相信,由朕来做皇帝,一定比他们做得好!”顿了一下,李世民问道:“昨日李绩来见,是不是提过他送李牧一个宅邸,过几日就要搬过去了?”
高公公应声道:“回禀陛下,确有此事。”
“这是喜事,朕既然知道了,就送他一块匾吧,拿笔墨来。”
高公公和小太监赶紧笔墨伺候,李世民拿起狼毫笔,饱蘸了墨汁,在纸上写下“逐鹿侯府”四个飞白大字。写完,端详了一番,拿起随手印玺,刚要加盖,忽然又放在了一旁,道:“取传国玉玺来,李牧既然以此封侯,那朕便给他盖上此印。”
高公公赶紧取了过来,递给李世民,道:“这可是逐鹿侯莫大的荣耀了,足以传世。若传到民间去,当是一段佳话。”
李世民闻言一笑,在纸上加盖了传国玉玺印。亲手以纸吸去了余墨,卷起来交给高公公,道:“着宫中大匠连夜制一块匾,连同这副字,明日一并送去。”
高公公把李世民收书接好了,道了声‘诺’,刚要转身出去,门口又进来一个小太监。
“报陛下,奴婢替太上皇给陛下送个条子。”
“拿来!”
李世民把条子打开,表情顿时变得十分精彩,高公公与两个小太监看不到内容,也不敢问,都在心里乱猜。过了好一会儿,李世民把条子收好,道:“去回太上皇,此事容朕想想,晚膳时候朕过去请安,定给太上皇一个答复。”
“诺。”
小太监应声而去,李世民对头一个来报信的小太监道:“去把逐鹿侯给朕追回来,朕要找他算账!”
高公公一听,赶紧问道:“陛下,那这匾还做么?”
“做,一事一论,不相干。”
“诺。”高公公应声,跟小太监一起出去了,心里却满腹狐疑,这个逐鹿侯可真是能惹事,刚刚因为一件事让陛下高兴,马上就接上一件事让陛下不高兴,但陛下不高兴了,为什么还没取消赏赐呢?高公公有些糊涂了,陛下到底是喜不喜欢这个小侯爷啊!
李牧出得永安门,跟李重义汇合,赶着空车往回走,刚刚出了皇城,没走几步,后面一匹快马追来让他回去。李牧茫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好让李重义先赶着牛车回家,自己则跟着小太监又返回了宫城。
………………………………
第90章 堵不如疏
李牧本以为是李渊想到了什么,着小太监找他回去,没想到小太监却把他带到了东宫。李牧心里一突,心想该不是哪句话说错了,李世民要找他算账。他一点也不奇怪李世民会知道他说过什么,要是李世民不知道,他才会觉得奇怪。
提着心吊着胆,李牧随着小太监进了大殿,李世民果然沉着个脸。李牧赶紧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他可是记得不久之前还顶撞过李世民的事情,要是今天再惹得他不快,保不齐李世民会拿他开刀。
李世民摆手打发了小太监,殿内只剩下了他和李牧二人,气氛非常尴尬。李牧行了个礼,然后束手站在一旁,小心地瞄着李世民的脸色,他不说话,李牧也不说话,俩人就这么尬着,仿佛是在玩木头人游戏一般,谁先动谁就输了似的。
过了好一会儿,还是李世民没忍住,开口道:“李牧啊,你做得好事!”
李牧心知李世民说的是反话,但他没有忘记自己耿直的人设,心思一动,接话道:“陛下,臣只不过是尽臣子本分,仗义直言了几句而已,算不得什么好事,当不得陛下夸奖。”
李世民差点被气乐了,道:“你看朕像是在夸你么?”
李牧像是刚反应过来似的,呆道:“陛下……不、不是在夸臣么?”说完,做恍然大悟状,赶紧跪在地上,高呼:“陛下,臣非议天家事务,罪该万死。实在是因为太上皇逼着臣说,臣不得不说,要是那句话说错了,还请陛下责罚。”
“不是为了这事儿!”李世民本已经想好的开场白,被李牧左一个岔子又一个岔子打了过去,急不得也恼不得,无奈只好明言道:“你当朕是心胸狭隘之辈么?被你议论几句就会降罪于你?朕是在说,你对太上皇胡说了些什么!你来看看,这是太上皇送来的条子,让朕如何是好?!”
“条子?”李牧走到近前,拿起桌上的纸条看了眼,只见上面写着几行字。看罢之后,李牧也有点懵了。他怎么也没想到,李渊所说的孩童时的不着调念头竟然是要去做个富商。大唐的太上皇要去做商人了,这不是要变天了么?怪不得李世民会生气,士农工商,商人乃是最末等,仅高于奴婢之人,太上皇去做商人,这要是传了出去,皇室蒙羞不说,旁人该怎么说李世民,弑兄杀弟,逼父禅位,然后还不奉养,让耄耋老人去做买卖……这还是人么?!
按说这么荒唐的事情,李世民拒绝也就是了。但是李渊给出的条件,实在是太具诱惑力了,让李世民实在没法下定决心拒绝。李渊在条子上是这么写的,如果李世民答应这件事,他就既往不咎,以前的事情再也不提,该他出现的场合他一定出现,而且还答应搬出太极殿,让李世民住过去。但若李世民不答应,那就一切都休提,什么事情他都不会答应,而且要在太极殿住到死,让李世民继续做东宫皇帝,让天下人耻笑。
说来说去,还是有赌气的意思。但对李世民来说,实在是一个极好的机会。若是换个条件,李世民怎么想办法都会答应,但唯独这件事,李世民是真的答应不了,丢不起人。越想心里越郁闷,所以他才把李牧叫回来,一是申斥一番顺顺气,再来解铃还须系铃人,他也想看看李牧能不能有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
李牧也是很挠头,来到长安之后,李牧对唐朝的一些基本的事情,比以前要了解得深了很多。除了李绩跟他聊的那些之外,李弼见到他的时候,也会时不时的提点几句,让他获益良多。在讨论酒坊的事情的时候,李弼就曾特殊强调一件事,那就是这酒坊的生意,决不能说是他和李思文合作的买卖。要找个代言人,说是他们的买卖,哪怕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也要这样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维系好官声,省得遭到御史弹劾。否则一个与民争利的帽子扣上,这辈子也别想升官了。
李牧这边自然是用他老丈人白闹儿做代言人,而国公府那边,则是找了一个姓黄的掌柜充当李思文的代言人。这个黄掌柜与那日李牧在定襄见过的赵国公府张管事一样,都是替达官贵人打理买卖的人,其实谁都知道怎么回事,只是大家都这么做,互相不点破而已。
李牧想了半天,开口试探道:“不知陛下对于此事……”
“当然是不行!太上皇去做商人,史书上都没有这种事情,你想让朕令天下人耻笑,让后世人唾弃么?”
“那就拒绝……”
李世民没说话,只是瞪着李牧。李牧感受到了目光中的恶意,赶紧把话收了回来,清了下嗓子,道:“陛下,臣是这么想。太上皇也不一定是真想做商人,臣大胆猜测啊,您看会不会是这样,太上皇这一辈子,出身高贵,又逐鹿天下,最后做了皇帝,可谓是英雄一世,豪杰一生,什么都经历过了。但他没做过买卖,想做商人无非是想体验一下生活。同时又是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寻个借口缓和与陛下之间的关系。臣以为,陛下不妨就应了,不然太上皇一直惦记在心里,总想去尝试,指不定会出什么乱子。有道是堵不如疏,试过之后,这股新鲜劲儿也就过去了。”
“道理是没错,但朕已经说了,太上皇去做商人这件事,决不可行。”
“可以隐藏身份嘛!”李牧想到了后世清宫剧里面的必备桥段——微服私访,他的孩提时代是《还珠格格》和《康熙微服私访记》正火的时候,微服私访那一套他熟得很:“臣以为,太上皇看重的是体验,并非刻意想要羞辱于陛下。对外只说是陇西客商,在长安城里开个铺子,满足一下太上皇的好奇心,这件事情并不难办。陛下若是答应,臣可包揽下来,无需陛下操心。”
李世民颇为意动,道:“你能保证太上皇会答应隐藏身份?”
李牧可不敢把话说得那么满,道:“臣虽不敢保证,但臣可以尽力去劝。若臣能劝说太上皇答应,陛下的担忧不就迎刃而解了么?”
李世民思忖半响,终于还是没忍住诱惑,道:“既如此,你便留下,等晚膳时候陪朕一起去给太上皇请安。李牧,这事办好了,朕有赏,办不好,朕必罚你!来人啊,带逐鹿侯去偏殿歇息!”
“臣还没吃午饭……”
李世民没好气道:“再给他端几样糕点!别饿死了朕的好爱卿!”
………………………………
第91章 大唐首富?
李牧在偏殿百无聊赖地待了一下午,傍晚时分,李世民终于派人叫他,李牧跟随李世民还有长孙皇后一起,来到了太极殿给李渊请安。
说是请安,其实就是陪着一起吃个晚饭。这也是包含在‘孝义’中的一项,不只是帝王,寻常百姓也必须三五不时地跟父母一起吃个饭。只不过这种情况对于皇帝来说比较少见而已,一般新皇登基,他老爹基本都死翘翘了,李渊父子这算是个意外。
本来是人家一家人的事情,多出李牧这个外人来,显得有些别扭。但李渊却非常高兴,让太监把李牧的座位搬过来与他并排,这样一来,反倒是李世民夫妇坐在下首,李牧倒像是此间主人了。
李牧如坐针毡,但此地李渊最大,李世民也不敢为了这么点小事得罪老爹,只好当做没看见。座位定了,借着就是上菜了。唐朝是分餐制,不但分餐,而且还分桌,每个人面前都放着一个小桌子,自己吃自己的。不多时,菜已上齐。李牧仔细一看,不过四个菜而已,和曹国公府的伙食没什么区别,看来李思文说得没错,这宫中内帑也不甚宽裕,否则太上皇的伙食怎么会如此简朴。
李牧这是不知细情,李世民心里却有数。李渊每日都要宴饮,酒宴之上,就算是扮演群臣的小太监,吃得也比眼前这伙食好。今日如此朴素,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他来了,此举意在表明:老子不待见你这个儿子,不答应老子的要求,就是这个待遇!
李世民也是个人,而且还不是普通人,他现在是大唐的皇帝。放眼天下,谁敢如此慢待他,也就李渊能做出这种事情来。而且李世民还没招,他总不能因为这点事就跟自己的老爹生气吧,那要是传了出去,丢人的可是他自己。
李牧没在宫中吃过饭,不知道什么规矩,迟迟没敢动筷。他是真的饿了,中午吃了几块糕点,对他这个年纪来说,完全就是聊胜于无,跟没吃一样,现在肚子饿得咕咕叫了,饭菜在前却不能吃,甭提多难受了。李渊看出来了,道:“李牧,想吃就吃啊,这里还是朕说了算。”
李牧心里一喜,刚把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