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技师-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员外郎道:“听闻侍中与逐鹿侯是能说得上话的呀,怎么也……”
“什么说得上话!”王员外郎愤愤道:“李牧那厮油盐不进,翻脸无情,谁在他面前说得上话?”说着又是唉声叹气,道:“看来以后,我只能去青楼去见我的香香了。”
“唉,我又好到哪儿去?”李员外郎叹道:“我的凤姐儿,我的凤姐儿……”
俩人正在哀叹,忽然旁边坐下一人,只见此人满面春风,二人看去,原来是礼部的一个员外郎,平日也一起厮混的,姓孙,虽不是五姓七望,却也是河朔大族出身。大家平时一起厮混,都知道对方底细,此人在教坊司也是有姘头的。
王员外郎奇怪道:“昨日见你时,你还唉声叹气,怎么今日满面春风?你不要你的春春小娘子了?”
“要啊,怎么不要,如今我的小娘子,已经在我的外宅住下了。”
“什么?”王、李二人登时瞪大了眼睛,道:“李牧那厮竟然放人了?你走了什么门路,快快告诉兄弟!”
孙员外郎也不瞒着,压低了声音,道:“大家都是兄弟,我也不瞒着你们。李牧那厮看似油盐不进,实则也是留了空子的。京东集有一个泼皮叫做二狗,是李牧手底下的一个心腹。那二狗与我府里的一个小厮曾一起在西市厮混,我知道此事,便想试一试,结果你们猜怎么着?还真管用了!”
二人瞪大眼睛,道:“怎么?”
“原来李牧那厮给留了空子,让那二狗做中间人。谁要是有相好在教坊司,只要肯花钱,他就放人。但是有个前提,不能是那日殿上指责过他的。若是跟他对着干的,给多少钱他都是不肯的。”
李员外郎顿时笑逐颜开,道:“太好了,我没说过他,我的凤姐儿有救了!”
王员外郎却如丧考妣,哭丧着脸道:“我算是完了,哎呀,我的香香哟!”
孙员外郎看着二人的反应,不禁大笑,他拍拍王员外郎的肩膀,道:“王兄,你怎么傻了。你是得罪了李牧,但是旁人没得罪啊。你若是想救香香,我再去找那个二狗,就说是我的另一个相好,让他想想办法。那二狗也贪钱,多给点就是了!”
“多给也成!”王员外郎一听还有机会,立刻抓住了孙员外郎的手,道:“兄弟,你可得帮我,没有香香与我吟诗作对,我连饭都吃不下。只要我拿的出,多少钱我都认了!”
李员外郎也是一样的话,二人都求孙员外郎引荐。
孙员外郎握着二人的手,一副义不容辞的模样,心中却道:“早上我去赎春春的时候,那二狗要了我五百贯。他答应我,帮他促成一单,给我提一成的现钱。这俩人都不差钱,不能要少了,怎么也得一千贯才成。两个一千贯就能提二百贯,再找仨人,我给春春赎身的钱就回来了,多得都是赚的!”
越想心里越激动,脸上笑容更甚,笼络着俩人道:“咱们好好商量商量,看看怎么省钱,又能把事情办好……”
……
太极殿。
今儿李世民心情不错,高昌的事情虽然诸多波折,却也算是有了个圆满的结果。如今形式已经走完,高昌已经是大唐的藩属了。明日高昌使团一行便要离开长安,李世民召见礼部尚书虞世南,问过了明日的行程,便让他告退了。
长孙无忌侍候在侧,由于高昌归附一事是他主导,因此这几日长孙无忌一直都陪伴在李世民的身边。
事情终于告一段落了,长孙无忌憋了几日的话,实在是忍不住,想要说出来。他宁愿被李世民责备,也不想被李牧利用,这种感觉让他十分不舒服。
看着虞世南离开,殿门重新关上。长孙无忌躬身道:“请陛下治罪,臣……”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笑道:“辅机不必如此,朕知道你要说什么,无碍,无碍的。”
长孙无忌一愣,道:“陛下,你知道我要说什么?”
“不就是高昌一事,是李牧那小子想出的办法。他那日去你府上,说得就是高昌的事情。朕说得可对?”
长孙无忌冷汗淋漓,道:“臣惶恐!”
“有什么惶恐的、”李世民笑笑,道:“朕当时就猜到了,一连数日,朕都在责备三省六部办事不利。若是你想到的办法,为何不早说?因此朕猜到,必定另有其人。只是你没提,朕也就没提。后来王境泽说起李牧,朕就知道,必定是李牧。也只有他,才会从生意的角度,去看待国家大事。这小子现在有心眼了,他啊,是怕朕多心,怕你们怪他的手伸得太长。”
长孙无忌一愣,旋即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不禁自嘲般笑了起来,原来自己一直都被蒙在鼓里,可笑自己还想利用李牧,压根没想到一切都是他设的局。
李世民看到长孙无忌的神色,笑道:“怎么,是不是觉得这小子心眼太多,太过于油滑了些?”
长孙无忌叹道:“他才十七岁,就有如此的谋算,真是令人心惊啊!”
“辅机,这是好事啊!”
“嗯?”长孙无忌面露不解之色,他本以为,他的话会诱发李世民对李牧的忌惮,没想到却是这样的结果。
李世民笑道:“辅机,你与朕早晚会老,江山早晚要交给下一代。有李牧在,朕才能放心啊!”
长孙无忌骇然,他没想到,李牧在李世民的心里,竟然已经重要到了这种地步!他抿了下嘴,忍不住道:“陛下,只怕日后……”
话还没说,李世民哈哈大笑了起来,道:“你是想说他日后会有不臣之心?”
长孙无忌犹豫了一下,道:“臣非嫉贤妒能,但确实是这个意思。”
“辅机,你想多了。不臣之心,也许人人都会有,但李牧绝不会有……你道为何?你看他的样子,像是能做皇帝的人么?”
长孙无忌一愣,不知如何回答。
“成大事者,必得有人追随。王莽篡位之前,乃是大贤大德之士,天下敬仰。前朝文帝,那也是挽狂澜于既倒,众人归心,才得禅位。隋末大乱,割据一方之枭雄,哪一个不是万众追随?但你看李牧的脾气秉性,把人都得罪遍了,你觉得谁会跟随他起事?”
“这……”长孙无忌还真没法再说了,李牧如今的做派,还真是让李世民给说着了。
李世民又笑了一下,道:“辅机,你放心好了。朕会看着他的,朕也会看着所有人。朕一定会给太子留一个大大的盛世,在朕死之前,所有的隐患,都会被解决。若李牧真有不臣之心,朕也会治他。”
长孙无忌正要点头附和,忽然看到了李世民的眼神,脊背顿时升起一道凉意。
这话,是对我说的!
长孙无忌的脑海中闪过这个念头,笑容有些僵硬了。这时李世民却岔开了话题,看向高公公问道:“高干,这两日李牧都做了些什么?他查御史台,查出点东西没有?”
高公公忙答道:“陛下,老奴特意打听了。逐鹿侯您许给他的那三百士卒,号称‘锦衣卫’,当天下午就开始搜查了。头一个便是王境泽,但是、”
高公公忍不住笑了起来,道:“在王中丞府上,一共只搜出五十三贯钱和价值三十余贯的细软。人家家里记着账呢,钱是王中丞多年攒下的,细软是他的妻子娘家带来的,都有记录,可把逐鹿侯给气坏了!”
………………………………
第384章 锦衣卫
“这么说,王爱卿是一个清官了?”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都非常感兴趣,只要是李牧出糗、吃瘪的事情,他们都会觉得很高兴。而且这次还事关王境泽,李世民虽不满王境泽盯住李牧不放,但对这个人还是非常看重的。他在王境泽的身上,看到了魏征曾经的影子。做御史应该有的样子,秉持中正,帮理不帮亲,不畏强权,敢说话。
现在的魏征么……实在是与山东士族走得太近了些。李世民这两天也一直在想,这次李牧查御史台,王境泽会不会折进去。他了解过王境泽的出身,也是山东大族的女婿,若家里真有些说不清楚的钱,以李牧睚眦必报的性格,几次三番被他落了面子,必然会报复回去。
真是没想到,王境泽竟真的清如水明如镜。家里只有这么点钱,当然还是没有魏征穷。但是魏征的穷,是他自己作的。他的俸禄,给他的赏赐,一点也不比与他同等级的人少。是他非得接济亲族,任凭亲族吸血,落到药都吃不起的程度,也是活该。
高公公答道:“是呀,陛下,若以王中丞目前的财产来看,就是一个普通御史,勤俭持家的程度。当然这也是王中丞没有什么其他爱好,若是如其他同僚一般……”高公公笑了笑,若有所指道:“那就不好说了。”
李世民蹙眉,道:“什么意思?”
高公公赶忙道:“是这样的,官员的俸禄是有数的,但是平素里各有来往,或吟诗作对,或交游宴饮,也有在教坊司……这样开销起来,就没数了。听闻王中丞除了读书外,几无交际,故此才有剩余。”
顿了一下,高公公又道:“当然那些喜欢交际的官员,大部分都有其他来钱的渠道,也不差这点儿。”
李世民听懂了,叹道:“好一个纯臣啊……御史台就需要这样的人,原本魏征也是这样的人,但他误入歧途,可叹可叹……”
李世民唏嘘了一通,又问:“其他御史呢?”
“除魏公和王中丞外,其他御史或多或少,都有来历不明的钱款。少则数百贯,多则达到两千贯。逐鹿侯也没有客气,全都没收了。”
“两千贯!”李世民恨声道:“在御史台这个清水衙门,都能贪墨两千贯,着实可恨!这样的人,也能为御史?”
“陛下,您可错了。”高公公笑吟吟出声,道:“老奴这两日为陛下留心此事,发觉这御史台可不是清水衙门。不少御史,干得都是敲诈勒索的买卖。譬如有人查到某个官员的罪行,他按下不说,私下去找此人。若是能拿出钱来,罪证便会销毁。一年开张三回,就足够交游使用了,远比其他衙门口方便。”
李世民气得胸口发堵,叹道:“这就是朕的御史台啊!可笑朕还指望他们监察百官……呵!”
长孙无忌劝慰道:“陛下,魏公那日说得其实不错。水至清则无鱼,人都是有私欲的。李牧曾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商贾如是,官员也如是,陛下不必过于介怀。”
李世民气愤道:“这都是狡辩之言!辅机,你说人都有私欲,那为何如魏征、王境泽者,偏没有这样的私欲?为何李牧他就能自己去想办法赚钱,而不是从中贪墨?可见究其根本,还是人性!”
长孙无忌苦笑道:“陛下,满朝文武何止百人,魏征有几人?李牧又有几人?陛下欲展宏图之志,仅靠魏征、李牧如何能行啊?”
“你……!”
李世民语窒,瞪着眼珠看着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坦然受之。这对青梅竹马成长起来的兄弟,终于第一次无形地展开了交锋。
方才的对话,二人都没有点明,但彼此都明了对方的心意。
李世民是在提醒长孙无忌,不可过于徇私。而长孙无忌则在告诉李世民,人人皆如此,你是皇帝,也改变不了人性。
对视良久,李世民终是没有狠下心与这位儿时玩伴撕破面皮。他又看向高公公,岔开话题道:“那个锦衣卫是怎么回事,三百人,也敢称‘卫’?”
高公公笑道:“陛下,说起这事儿,可有意思了。逐鹿侯不是找您要了三百人的名额么,他在屯卫挑了五百人。打算优胜劣汰,留下三百人。挑人倒是顺利,但出营的时候,屯卫把马匹、甲胄、兵器都留下了,什么也不给带。逐鹿侯只好自己买马,自己制甲,自己铸兵器……”
“哦?”李世民挑了下眉,笑道:“怪不得他再建工厂,原来是吃过亏想要找补。”
高公公不解,道:“陛下,如何是找补?不是逐鹿侯在搭钱么?”
李世民笑道:“你还是不了解这小子,看着吧,等他的工厂建起来,你看他做出来的甲胄,是送还是卖,他不把钱讹回来,是不会干休的。”
长孙无忌眼睛一亮,似乎明白了些什么,却又不得其法,眼眸之中划过一丝疑惑。
高公公干脆没明白,但他也不在意,继续说道:“……一应之物都自己预备齐了,逐鹿侯又去了兵部。陛下知道,咱大唐是府兵制,每个士卒,或卫或府各有统率。逐鹿侯的挑选出来的士卒,都是来自禁军屯卫。按理来说,也应在禁军屯卫的辖下。禁军屯卫也不是不要,但逐鹿侯却说,他的士卒都是他自己花钱武装起来的,不能受屯卫调派,得他自己说了算。他称自己为‘云龙将军’,要兵部给他一个‘独立团’的名头。”
李世民哈哈大笑,道:“是李牧的风格,云龙将军……真敢说啊,朕是天策上将,他便叫自己云龙将军,哈哈哈……”
长孙无忌瞧着心里酸得紧,陛下对李牧真是惯得没边儿了,这都不动怒吗?
李世民又问:“兵部如何答复?”
“兵部自是不答应啊。”高公公苦笑道:“哪有这样的规矩,府兵本就是为了方便统率,逐鹿侯却要‘独立’,这如何能行?”
李世民点头,道:“侯君集还是有分寸的。”
“逐鹿侯没有得逞,非常不高兴,声称兵部就是不讲理。他的士卒全身上下都是他置办的,兵部一文钱不出,凭什么让他的士卒听命。既然兵部不通融,他就自己‘独立’了。您不是许他自置官属么,他便以此为凭。在十二卫之外,设一个锦衣卫,归在内务府辖下。让他的兄弟李重义做“锦衣卫指挥使”,封了个五品官。”
“五品!”李世民皱眉道:“朕不是只许他封六品及以下官员么,他凭什么封五品?”
“是这么回事、”高公公解释道:“实际是六品,对外宣称五品,差得那一品的俸禄,他说他自己掏。”
“这……”李世民苦笑不得,想了想,道:“罢了,五品就五品……那李重义如今是河间郡王、朕堂兄的义子,封个五品,也不为过。高干,待会着中书省,补个圣旨吧。可这三百人就称‘卫’未免有些夸大了吧,又为何是‘锦衣卫’?这里面有什么说道?”
“称‘卫’只因逐鹿侯觉得自己丢了面子,大唐军制中,十二卫便是最大,他就非得称‘卫’,显得有面子。至于锦衣卫,逐鹿侯说他自己有钱没地方花,富贵不为人知,如锦衣夜行。他要让他的士卒冠绝十三卫,就算不能做最强的,也是最有钱的……”说到这,高公公低声道:“陛下,您没见着那些‘锦衣卫’,个个都穿着刺绣的飞鱼服,堪比七品官服一般,质量却更好,一套没有三五贯钱下不来!”
李世民哼道:“前日还哭穷,今日又如此奢靡浪费,看来朕真的是不能可怜他!”
长孙无忌在旁边,本来还在期待进一步的‘龙颜大怒’,但等了半天,却啥也没发生。心中暗骂,李世民你是糊涂了么?飞鱼服!飞鱼!《山海经》有载,飞鱼类蟒,亦有二角。而蟒又类龙,这样的衣服,难道不逾越么?你就这么轻易放过,难不成真的如坊间传闻,李牧是你的私生子?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长孙无忌是被气糊涂了。别人不知他却再清楚不过,二十几年来他和李世民从未分开过,李世民又不像李建成,处处留情,李牧绝不可能是他的私生子。
李建成倒是有可能。
长孙无忌一怔,他不知道自己怎么会有这种联想。李建成倒是有可能……这种可能真的有么?这种可能……可以有么?
长孙无忌的嘴角勾起一丝微不可查的笑意,他忽然发现,他找到李牧的弱点了。看似牢不可破的圣眷,也只有这一招,才可以摧毁了。
没人比长孙无忌更了解李世民。
无论李牧多么优秀,他多么欣赏。只要李牧是‘建成遗子’,他就必死无疑。
李世民不会允许威胁到他皇位的人存在,更不允许这个人,如李牧这般出类拔萃。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让李牧成为‘建成遗子’。
阴谋诡计?
长孙无忌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
第385章 系统漏洞
“叱咤风云我万众仰望……”
王鸥的店铺里,李牧穿着一套飞鱼服,在厅内来回地走。他不但自己走,还让独孤九陪他一起走,脑海里回荡着这首古惑仔之歌,内心一片满足。
虽然“独立团”的梦想破灭了,但是“锦衣卫”却成立了。对比一下,也不算亏。
李牧曾想过制度这个东西。
也许一万个人心中会有一万个想法,有人怀念先秦,有人怀念两汉,还有人羡慕罗马、埃及等外国强盛的时期。但在李牧的想法中,制度这个东西,总是随着时间而‘进化’的。
简而言之,后面的朝代,其实都在汲取前朝的教训。譬如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他为何这样做?还不是有感于藩镇太过强大,不好管理么?
但也是由于这种制度,直接导致了武将受制于文臣,宋朝在赵光义之后逐渐开始羸弱。
前面的朝代,之所以会覆灭,都与它施行的制度不够先进有关。
锦衣卫作为明朝出现的职能部门,放在唐朝,必定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李牧相信,假以时日,李世民会发现锦衣卫的用处。但这些都是后话,他最关心的事情,是这身‘飞鱼服’有没有很拉风。
拉风是够拉风了,但穿了一会儿,李牧又觉得没啥意思了。他是从三品的军侯,又是从三品的内务府总管大臣。穿得和锦衣卫一样,显得自己像个小弟。
虽然很喜欢这身衣服,李牧还是忍痛脱了下来,披在了独孤九的身上。
“从今往后,你就是锦衣卫镇抚使了。”
独孤九对什么‘镇抚使’一点兴趣没有,但他爱美,看到这身拉风的飞鱼服,早已经喜欢得不得了了,也没说应还是不应,反正是把衣服穿上了。
李牧重新披上虎皮裘,对旁边笑意盈盈看着的王鸥说道:“再做三百套,得让兄弟们有换着穿的。”
王鸥点头应下,担忧道:“这样会不会太引人注目了,若是有人弹劾可怎么办?”
“哼!”李牧满不在乎,道:“我刚整治完御史台,谁这么没眼力见敢弹劾我?先穿了再说,陛下若是生气了,大不了再改。”
李牧揽住王鸥的腰肢,岔开话题,道:“鸥,你这铺子也都差不多了,何时正式开张啊?得取个名字,挂个匾额,也能收点礼金不是?”
王鸥笑道:“我又不差那点礼金,现在不也挺好么,该做生意做生意,还有你这大主顾,一次都是几百套刺绣衣裳。闷声发财,不挺好的么?”
“随你高兴。”李牧捧着王鸥的俏脸亲了一口,道:“总之不要让自己太辛苦,我要去李应的作坊看看,明日再来看你。”
王鸥笑着点头,踮脚在他的唇边轻轻吻了一下,目送他和独孤九离开。
忽然瞧见对门有个人探头探脑,王鸥知道那是李知恩,笑了一下,也没有理会,转身进门了。
……
赵郡李氏与内务府合作的造车作坊,在西市西侧的怀德坊。占地约有两户大宅的面积,一面堆料,一面造车。在签了契约之后,赵郡李氏不知从哪里调派过来了数十木匠,如火如荼地开始了生产。大车的架子,已经造出了二十几辆,就等李牧把轴承交付过来,就能组装完成。
这段时间,内务府派出大量的订单,各行各业,都需要运输,都需要载重量更大的车。得知赵郡李氏与内务府的合作,订单如雪片一样飞过来,李应心头火热,这可都是钱呐!
李牧的轴承迟迟不来,李应心急火燎,前后找了李牧七八次,都没见到李牧的面儿。这两日他忙着查抄御史的家,哪有空处理这些事情。今日倒出空了,这才来瞅一眼。
李应看到李牧,差点哭了,一把抓住李牧的手,道:“侯爷,求求你了,快点交付轴承吧,你再不交付轴承,我就得被客人逼死……”
“不着忙。”李牧拉开李应的手,看着作坊里的工匠,眼神中满是渴望的神色。不愧是千年的门阀啊,底蕴就是足。好几十成手的木匠,说找来就找来了。这些木匠要都是工部的么……
李牧眼睛转了一下,还没等开口,李应已经瞧出了苗头,道:“侯爷,这些工匠都是我李氏的家仆。”
“哎呦,这么紧张干嘛。”李牧被识破了心思,仍厚着脸皮,道:“知道是你李家的家仆,我也姓李……”
李应赶紧岔开话,道:“侯爷,在商言商,工匠又不是货物。今个可算是见着你了,这轴承到底什么时候交付啊?”
“有契约在嘛,契约定的是一个月一交,现在才几天啊,还有半个月呢。”李牧敷衍地说道,又走到已经完工的车架子旁边看。他的胳膊被阴弘智刺伤,耽误了不少事情,本来他打算做一辆车自用,受了伤也没法做了,只好来到这里,瞧瞧这边工匠的手艺如何,若是能达到他的标准,便把图纸拿出来,让这些工匠替他完成。
他这么一看,不得不说,劳动人民还是伟大。看赵郡李氏这批工匠的活儿,绝对不次于他这个系统认证的中级木匠,他想要的车,应该是可以做出来。
李牧从怀里掏出一张图纸,递给李应,道:“李主事,看看这个图纸,能不能做出来。”
“这是什么?”李应把图纸打开,有些愣神儿,他能看得出,这是一辆车,但看不明白的是,这车上的东西……这是一张床么?
在车上放一张床?
“侯爷,这是……”
“啊,一张床。”李牧坦然承认了,道:“我最近有伤在身,要不也不能来麻烦你。此车名为‘房车’,顾名思义,就是把车改装成一座小房子,你看我这个设计,有床,有桌,可睡觉,可饮茶。这车不用马拉,用牛。牛虽然慢些,但是稳呐。再加上车辕下面这个特殊装置,睡觉都不会觉得颠簸。”
李应顺着李牧的手指头看去,疑惑不解道:“侯爷,这个特殊装置,怎么看不懂?而且你的这辆车,为什么是四个轮子?马车若是四个轮子,怎么转弯呐!”
“让你看懂了,怎能显出我的本事?”李牧得意道:“特殊装置,我称之为‘减震’,四个轮子么……我自有办法让它能转弯,你就按照这个尺寸,帮我把零件做出来就行。等过几天我的伤好了,我自己拼装。钱不会少你的,把活儿干好了啊!”
说罢,李牧就想走,李应赶紧拽住他的袖子,满脸堆笑:“侯爷,这辆车当真能转弯?”
“什么叫当真……肯定能啊,我李牧什么时候做过废物?”
李应的眼睛里满是热切,道:“侯爷可否把这诀窍传给……不、卖给我们,侯爷开个价格,只要赵郡李氏负担得起,一定答应。”
“这个么……”
李牧没有给痛快话,而是显得犹豫了起来。出于一个穿越者的谨慎,李牧一直都是遵循着尽量少地把系统造物传授给他人的原则。
但是这个原则,如今遭到了挑战。原因是,他不可能一个人把所有东西全生产出来。就像造车需要的轴承,他自己制作的产量,怎么可能供应得上一个作坊的使用量。而且车辆是一种消费品,随着需求的增加,车辆会越来越多,轴承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他一个人来制作,无异于天方夜谭。
那么,把系统的技能传授出去,就成了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这并不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他得到的第一个问号技能【秘传】,正好可以用来解决这个问题。虽然【秘传】有冷却,但由于李牧早有预见,只要技能冷却好了,他就会使用,时至今日,已经积累了厚厚的一沓‘秘籍’了。
只要有人得到这些秘籍,他们就会像李重义学会熔炼矿石一样,完全复制李牧的技能,达到与他一般无二的效果。
这是好事,但也是坏事。
好在于,李牧可以在短时间大量‘复制’出工匠,虽然这些工匠的技能,要比他所掌握的技能低一等,但初级工匠也是工匠,重点是系统出品,质量有保证。
坏处便是,若是有大量工匠掌握原本只有李牧自己才会的技能,他的重要性就会降低。
对此李牧的想法是,把所有会系统技能的工匠,都控制在自己的手里。他已经打定主意,只给工厂内部的工匠秘籍。
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事情,因为有些东西,并不适用。
像轴承这类的东西,因为内部构造精巧,拆了重装不上,可以用【秘传】做保密。但是像四轮车转向装置这类的玩意,其实就是一个思维误区的事情,就像一层窗户纸,捅破了就都明白了,根本没法保密。
换句话说,如果李应想知道他是如何做到四轮转向的,甚至都不用问他,直接趴在他的车底下看看就行了。
这种情况下,使用【秘传】就毫无意义了。
想到这里,李牧点点头,道:“好,给我一千两黄金,我把这个专利卖给你。”
………………………………
第386章 大赚一笔
“真的?”李应激动得差点跳起来,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才一千两黄金,逐鹿侯怎么就肯卖了?
李牧点了点头,淡然道:“又不是多难的事情,你那么激动干什么?”
“我这就给您取钱去!”李应一蹦多高,不等李牧回答,人已经跑没影了。
李应如此激动的原因,李牧是清楚的。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中国古代数千年历史,没有四轮马车。当然,简单把四个轮子安装在车架上这种‘四轮马车’,自然是早就有人想到的。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但是由于前轮无法转动,一马平川的直路还好,到了需要转弯的地方,立刻就成了废品。故此古代图志中记载的“四轮马车”,多为皇家祭祀时乘坐,没有实质应用到生产生活中。
不要说古代,便是现代。在四轮拖拉机普及之前,农村耕地时使用的‘牛套车’,也都是两轮。
为什么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李牧还真知道,在他漫无目的看闲书的岁月,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专门研究古代马车。文章中,总结过这个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古代一直没有造出‘转向差速器’。这个东西,是西方15世纪的发明,传到中国的时候,已经是清朝末期了。
李牧也曾疑惑,身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为什么就造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