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技师-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美么?”李牧坏坏地瞧着王鸥,他喜欢王鸥这样慌了神的样子。这样的她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有着不符合她年龄的娇羞。
王鸥轻轻点点头,依偎在李牧的肩头,抿了抿嘴,羞涩低声幽怨道:“夫君,你真按捺得住。”
“用不了多少时候了,等我过了年,考了状元,然后五月份收了知恩,接着便是你。这段时间呢,我就勤奋一些,先让夫人怀上孩子……知恩还小,过两年再生、”他勾了勾王鸥的下巴,道:“你给我生个大胖小子可好?”
“嗯……”王鸥的声音微不可闻,羞得不敢抬头。
李牧哈哈大笑,肚子忽然叫了起来。王鸥忙叫侍女送食物过来,李牧吃饱喝足,又与王鸥温存一阵,跟她借用了马车,赶往天上人间。
他来接郑氏母女。
两天了,叙旧也差不多少了。他不能让郑氏母女一直待在天上人间,实际上,他把郑氏母女带到天上人间见李渊,都是不应该的事情。但昨日看到李世民的时候,他也没提,算是混过去了。不能给脸不要脸,是时候把她们带到她们应该在的地方了。
李渊和郑观音也明白这其中的道理,甚至李牧都没有多费唇舌,因为郑观音已经收拾好了。她把带出来的金银器皿都留在了天上人间的库房,随身只带了百余贯钱,还有一些昨日李有容去为她们找裁缝做得衣裳,便上了马车,跟着李牧走了。
李渊心疼孙女,临走还给带了一堆糕点蜜饯儿,以及两个大食盒,都是刚做得的菜。这种枣木的食盒,兼具保温的功用,若是晚上吃,连热都不用热。
“你的伤势可好了些?”经过连番的几次事情,郑观音已经完全把李牧当成了子侄,对他的伤势非常关切。
李牧笑了笑,道:“已经结了痂,没事了。我年轻嘛,伤口好得快。”
郑观音虽然还不放心,但又不能让李牧把衣服脱下来看,只好嘱咐他多加小心,不要碰着受伤的地方。李牧心里觉得怪怪的,他刚从王鸥那儿出来。这郑观音比王鸥还要小上一岁,那日他请的清楚,郑观音可是叫王鸥‘姐姐’的。这样算起来,我岂不是成了她的姐夫?这倒是有趣的紧。
李牧心里盘算开了,他是郑观音的姐夫。便是李建成的姐夫,李建成又是李世民的哥哥,那他跟李世民就算同辈了。
想到这儿,李牧嘿嘿笑了起来。坐在他对面的李婉顺看着他笑得样子傻,也忍不住笑了一声。郑观音瞧见了,责备道:“婉顺,不得无礼。”
李婉顺赶紧抿着嘴,不敢笑了。
李牧见状赶忙拦着,对郑观音道:“如今已经是宫外了,没有那么多的规矩。孩子嘛,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若是事事都管着,以后回想起来,都没什么开心的事情了。”
李婉顺听到这话,忍不住问道:“哥哥小时候有很多开心的事情么?”
“我……”这个问题可真不好回答了,因为李牧脑海中有两份记忆。一份是他自己小时候的记忆,另一份是现在这具身体原本的记忆。不过回想起来,好像这两份记忆的童年,都没有什么开心的事情。他自己的童年,在进入孤儿院之前,流浪、捡垃圾,吃人家丢的苹果,什么悲惨的事情都经历过,比《三毛流浪记》里面的三毛还惨!而这具身体的记忆,也没有好到哪里去。父亲早亡,孤儿寡母到处受气,还要被白闹儿这个‘亲家’挤兑……梳理这具身体的记忆,原来的李牧,占比最大的情绪,应该就是‘悲愤’了。
不过跟孩子可不能说这么负能量的事情,李牧现编道:“自然是有啊,我小时候生活在马邑,马邑听过么?出城门就是草原。正所谓、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放眼望去,浩渺无垠,就如同你哥哥我的胸襟一样,辽阔得可以让骏马奔腾!”
李婉言笑了起来,道:“哥哥好能说大话。”
“大话?”李牧哼了一声,道:“你哥哥我从来不说大话,你记住,做到的事情,再夸张也不是大话。没做到的事情,再不值一提,也是大话。就像我,出生在马邑那样的小城——你知道马邑有多大么?一座城都没有二百户人家,小的很。”
李牧拿出‘忆往昔’的派头,忽悠李婉顺这个无知小女孩:“出身低微的我,如今已经是大唐三品军侯,这不是一个奇迹吗?古往今来,谁做到了,只有哥哥一个!”
郑观音也道:“确实如此,婉顺,李牧是有大能耐的俊才。以后可不能再无礼,知道吗?”
李婉顺点点头,又偷瞄了李牧一眼,突然开口道:“哥哥,你今年十七岁对吧?”
“是呀,怎么了?”
“我今年八岁。”
“八岁就八岁呗,怎么了?”
“等你二十四岁的时候,我嫁给你好不好?”
“……”李牧一下子哑火了,他撩开帘子看向外面,突然有一种想要跳车的冲动。郑观音也是大囧,赶忙斥责道:“小孩子胡说什么呢?这种事情,也能胡说么?”
“娘亲,我没有胡说。您不是教过我,受人恩惠,当思报之的道理吗?哥哥救我们出牢笼,这是大恩,我没有什么可以报答他,只能以身相许了。”
“你……”这孩子说得有理有据,郑观音一时还真想不出什么话来反驳。这时小的那个也叫道:“我也嫁给哥哥,哥哥你等我十年……”
李牧一阵头大,苦笑道:“你们两个不要胡思乱想了,我也在皇室宗籍里面。咱们是同宗同族的一个姓,是堂兄妹,不能成亲的,明白吗?”
两个孩子赶忙看向自己的娘亲:“娘,是真的吗?”
郑观音心里想,你一个外人,得赐进入宗籍,算哪门子的堂兄妹。但为了糊弄孩子,还是点点头,道:“是,不能成亲。”
两个孩子登时露出了失望的神色,李牧拍拍胸口,长出了一口气。
………………………………
第372章 慈幼局
李牧不是一个变态,前世他也没有那种“奇怪癖好”,在选择对象的方面,一直遵守的是“上下五岁”的原则。他能够接受比自己大五岁以内,或者比自己小五岁以内的对象。太大,有代沟,太小,伺候着累。
穿越之后,他也守住了这个原则。
他十七岁,巧巧二十,知恩十四,五岁以内。至于王鸥和张天爱,他是用前世的年龄算的。前世他二十八,王鸥三十二,张天爱二十四,也在五岁以内。
好像有点无赖?
李牧嘿嘿笑了起来,李婉顺瞧见了,不高兴道:“哥哥在笑什么,不用娶我们这么开心吗?”
“唉!”李牧赶紧长叹一声,道:“哪里开心,我都快哭了,只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哥哥我坚强罢了——”李牧赶紧岔开话题,看向郑观音,道:“隐太子妃,小子想到一件事,还要与您商量。”
郑观音笑道:“以后不必称呼得这么生疏,你刚不是说已经入了宗籍么?以后叫我一声伯母吧。”
伯母?
李牧心里犯起了嘀咕。按照规矩来说,他入了宗籍,与李承乾、李泰同辈,称呼李世民伯父,自然也得叫李建成伯父,郑观音作为李建成的正妻,称呼一声伯母是恰如其分的。但从王鸥这边来说,他跟郑观音是平辈。
在李牧心里,什么宗籍不宗籍的,从来不重要。还得是老婆这边更近一点,论亲戚,也得从老婆这边算数。最主要的是,这边辈分大,傻子才愿意做小辈。
李牧用力摇头,道:“不好,您看上去这么年轻,仿佛二十许人,如何能称呼伯母?这把您叫老了,我要叫您一声姐姐。”
“瞎说!”郑观音赶紧‘斥责’,但脸上却不见怒色,哪个女人不爱美呢?她下意识抬手摸了摸脸,看向李牧,问道:“我真的很年轻么?前日见了王家姐姐,她还比我大一岁,却比我年轻许多,样貌宛如十年前一个样子。我应该没有她年轻吧?”
李牧心里头腹诽,暗想,你们也配跟我老婆相提并论?嘴上却说道:“差不多,您看上去要比皇后年轻多了!”
那日在东宫,李牧已经看出来这对妯娌之间的不睦了。当着郑观音的面说长孙皇后的坏话,她一准儿高兴。
果不其然,郑观音听到这话,登时满面笑容,道:“这倒是没错,我与那人同岁,年轻时看不出什么,但生育之后,那人的身材便越来越胖,我倒不是夸耀,这方面她确实不如我。”
“您说的极是,虽然她是皇后,但我不能欺骗自己的良心,公正评价,该怎么回事,就是怎么回事。您看上去,确实比她年轻。我偏要叫您一声姐姐,而且,这也是权宜之计。”
“权宜之计?”郑观音凝眉道:“这是什么意思?”
李牧正色道:“您有没有想过,以后的生活,以何种面目示人?”
“这……”郑观音没有想太多,疑惑道:“有什么区别么?”
“区别大了。”李牧解释道:“您若是用原来的身份,您是隐太子的遗孀,而如今陛下当朝,您的位置非常尴尬。两个孩子,也会遭到一些人异样的眼光。而且因为您身份尊荣,在慈幼局与孤儿们在一起,也会有非常大的距离感,他们会不敢接近您和两个孩子。这与您的初衷相悖。”
郑观音连连点头,道:“确实如此,可有解决的办法?”
“有。”李牧道:“这也正是我想跟您商量的事情,小子想知道,您对从前的身份和荣耀,是否还有眷恋?”
“……”郑观音沉吟不语,好一会儿,苦笑说道:“说一点也没有,那是骗人的话。但是又有什么用呢?夫死子亡,一夜之间,只剩下我们孤儿寡母,往日的一切,都如同过眼云烟了。从宫里出来,我便是为了两个孩子,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了。”
“好,有您这句话,那我便放心了。”李牧看了看两个孩子,道:“我想到的办法是,改名换姓。”
“这如何使得!”郑观音惊道:“我的两个孩子,乃是皇室的血脉……”
“您不必担忧,并不是要从宗籍除名。只是在慈幼局生活的时候,用一个假名替代,免去麻烦而已。孩子当然是皇室血脉,等她们长大之后,随时都可以表明身份。”
郑观音长出一口气,道:“这样还好——只是,如何改法?”
李牧想了想,道:“好办,母代父姓,夫代妻姓。孩子跟您姓,您跟隐太子姓。”
郑观音想了想,点点头,道:“如此安排,也算合乎情理。我未出阁时,有一个小名,唤作幼娘,从此之后,我便叫李幼娘吧。这两个孩子么——”郑观音想了想,道:“不如就让你这个‘大唐第一才子’给取个新名字吧,我听父皇说起你的诗文,父皇赞不绝口呢。”
“我……”李牧本想婉拒,但是忽然脑袋里晃过一个念头,搞怪地想法便冒了出来,忍住想笑的冲动,一本正经道:“那我就给取一个。女孩的名字,当温婉秀美、玉洁冰清。不如就叫‘秀妍’和‘秀晶’如何?”
“郑秀妍?郑秀晶?”郑观音念了一遍,点点头,道:“好听,还不谢谢哥哥?”
李婉顺和李婉言齐声道:“谢谢哥哥。”
“小事小事,对于我大唐第一才子来说,起个名字还不是手到擒来……”
对于起名这种事情,他还是改不掉自己的一点恶趣味,不过也没什么,前世的事情,只有他自己知道,也不用担心会露馅。
……
不一会儿到了慈幼局,李牧昨日已经吩咐好,连夜做了匾额挂上了。慈幼局挂靠在内务府的名下,一切他都可以做主,想什么时候开张,就能什么时候开张。
今天就是个好日子。
李牧带着郑氏母女进了院子,先带她们去后宅把行礼放下,然后吩咐下去,所有人都到庭院中集合。
在此之前,慈幼局已经有几个人在了。这么多孩子,总得有几个人做饭、管理的人。还有昨日来到的,李世民派过来的护卫。这些孩子都是吃惯了苦的,用不着人伺候,很多事情,如刷碗、洗衣,不用人说,自己都能做好。
李牧带着郑氏母女来到众人面前,所有人的目光都聚拢了过来。小石头等几个小男孩,则是不住地往李婉顺姐妹身上瞄。他们倒不是有了什么龌龊的心思,而是这孤儿院中,一个女孩都没有,他们好奇而已。
在这个时代,能活下来的孤儿,没有女孩。有些穷苦人家,生了女孩,便直接掐死了。
李牧瞪过去一眼,几个顽皮的小子都赶忙把目光收回去,不敢再看了。
李牧清了下嗓子,道:“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旁边这位端庄贤淑的女人,是我的一个本家姐姐。”
郑观音瞥了他一眼,话到了嘴边,却也没有出声打断,算是默认了‘本家姐姐’这个称呼。而众人听到郑观音是李牧的姐姐,顿时肃然起敬。逐鹿侯的姐姐,可千万不敢得罪了。
李牧的脸皮厚,根本不在乎,自顾说道:“我的姐姐命苦,丈夫在与突厥人的战事中,为国捐躯了。留下她们孤儿寡母,生活十分不易。我得知了事情,岂能袖手旁观?便差人把她们接过来,买了宅子供她们居住。但是,也不知道是谁,跟我的姐姐说起了慈幼局的事。我的姐姐心善,听说有这么多孤儿需要照料,便找到我,说也想出分力。我本不愿姐姐操劳,但无奈姐姐一再坚持,作为弟弟,也只能顺从。”
李牧扯着脖子吹牛逼,已然进入了状态,继续道:“我李牧的才情文采,你们心里都是有数的。我的姐姐,比我只高不低。琴棋书画,无所不精。诗词歌赋,无所不能。有了她的言传身教,对你们来说,绝对是一件幸事。从今往后,慈幼局的一切,便是我的姐姐说了算,你们这小兔崽子,若是谁敢惹我的姐姐生气,我就打死他,再剁碎了喂狗,清楚了吗?”
留在慈幼局的都是十岁以下的小孩子,哪里懂得什么是真是假,听到李牧这样说,他们便都信了,一个个惊恐不已,赶忙道:“我们一定听话,不敢惹侯爷的姐姐生气。”
“什么侯爷的姐姐,我的姐姐名字叫做李幼娘——哈,这名字倒也贴切。你们都是失去父母的幼童,以后她就是你们的娘亲。来,跪下叫声娘亲!”
一群孩子都跪了下来,高呼“娘亲”。
郑观音看到这么多孩子,被李牧呵斥来呵斥去,眼中那畏畏缩缩的神色,早就心疼不已了,又听他们叫娘亲,眼泪瞬间涌了出来,赶忙来到跟前,扶起几个孩子,连声道:“都快起来,跪什么?不用跪。”
孩子们哪敢起来,都眼巴巴地看着李牧。郑观音才知源头在哪,瞪了李牧一眼,道:“还不让孩子们起来?这里是你耍威风的地方?”
这么快就融入身份了?看来我这招挺好使么!
李牧心中窃喜,赶忙道歉,摆了摆手,让孩子们起来。
但他还是不忘警告:“你们这群混账小子,都离我的外甥女远一点。谁他妈要是敢动歪心眼,老子就割掉你们的小丁丁!送你们进宫当太监!”
………………………………
第373章 脆弱的交情
如此狠辣的威胁,并没有起到预想中的效果。大唐的孩子,到底还是要比李牧前世的小孩纯洁一点。李牧让孩子们散开,为郑观音介绍慈幼局的工作人员。
两个厨子负责做饭,他们的妻子也跟着帮工。还有一个郎中带个徒弟,四个附近居住的老妈子,算是临时工,三不五时过来帮忙缝缝补补。目前慈幼局上下,一共也就这点人。
李牧本打算再给郑观音找两个伺候的丫鬟,但被她给拒绝了。这些年在宫里,她已经习惯了一个人带孩子。况且李渊那边,还要给她派来两个人。天上人间的服务员都是原来太极宫的宫女,伺候人可是专业的,比他能找到的丫鬟肯定是要好得多。
李牧听说了这件事,便也不再坚持。从厨子手里要过账本,核对无误,交给了郑观音。如今慈幼局的账上,还有四百多贯钱,短时间内不用担心没钱使用。
至于之后的事情,等他倒出手来,会再想办法。
郑观音把食盒中的菜拿出来给孩子们吃,李牧没有留下凑热闹。上百号人,那么几个菜,能吃一口都算多了,他要是再凑热闹,孩子们一口都吃不上,还不至于那么丢人,
郑观音送李牧到门口,李牧再三嘱咐,有任何事情,派人去京东集通知,他一定第一时间赶到。郑观音应下,目送李牧的马车离开,返回院里跟孩子们一起吃饭。她很喜欢这份工作,把每一个孩子的名字都一一记下,有的孩子没名字,只有个小名,她也记在心里,打算统计之后,再帮这些孩子取个名字。
……
李牧回到京东集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去。他先悄悄地到王鸥的店铺后门,把马车归还了。又跟王鸥温存了一会儿,才晃晃悠悠地回家。
刚进门,就看到李知恩杵在门口。看到李牧进来,小丫头二话不说扑了过来,在李牧身上嗅了起来。
“干嘛呀?”李牧心虚,赶紧躲。但是已经晚了,李知恩的鼻子灵敏得很,已经闻出来了。
“就知道!”
李牧把她抓进怀里,威胁道:“要是再跟夫人乱说,明年我就让天爱插队了。”
李知恩急道:“不行!”
“那就乖乖听话。”
李知恩眼珠一转,道:“我不能背叛夫人。”
“少拿夫人当借口,你不会说你没看见呀?”正说着话,白巧巧从前院过来,看到李牧便问:“夫君今日去哪了,连九儿都没带着。”
“去了慈幼局,陛下吩咐的差事,当然要抓紧。”李牧偷着在李知恩的屁股上拍了一把,迎上白巧巧,揽住她的纤腰:“先去了天上人间接人,然后就去了慈幼局。晌午就随便吃了张饼,现在肚子饿的呱呱叫。娘子,有没有好吃的?”
“这就吩咐人做……我先给你拿点糕点来。”
李知恩在旁边看着,翻了个大大的白眼,我的傻夫人啊,你就一点也不怀疑吗?
这时小梅从前院跑过来,口中叫着夫人,看到李牧在,赶忙跑到他面前,道:“侯爷,你快去看看吧,咱们都关门了,有个人一直在敲,喊他停下也不听,一直喊着要找你。”
“大胆狂徒!”李牧冷下脸,道:“我的买卖也有人敢闹事,叫小九过去,把人抓起来剁碎了喂狗!”
“不能杀不能杀!”小梅急道:“赵国公世子再旁边。”
“长孙冲?”李牧恍然,他知道是谁了,肯定是那个高昌世子鞠智盛。
李牧在白巧巧脸上亲了一口,道:“夫人为我准备好吃的,等会我处理一下事情,咱们一起吃……想吃夫人包的馄饨了——”李牧油腻腻地撒娇,小梅看得直皱眉,白巧巧却很吃这一套,连声答应了下来。
李牧大笑一声,跟着小梅来到前院铺子。独孤九已经在了,李牧示意他把门打开,鞠智盛应声扑了进来,看到李牧,连滚带爬地来到他的脚边,眼泪哗哗地流。
李牧见他把鼻涕都抹在了自己的裤腿上,心里一阵恶心,抬脚要踹,想了想又忍了下来,道:“世子这是怎么了?为何如此悲伤?”他看了随着进来的长孙冲一眼,又道:“可是我的徒儿没有陪伴好?真真是竖子不可教也,吃喝玩乐都做不好,半点不能为我这个恩师分忧,有这样的弟子,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长孙冲见牵扯到了自己身上,顿时怒了:“李牧——”忽然想到自己是人家徒弟,赶紧又把怒气憋回去,堆起一副笑脸,道:“……恩师,跟我有什么关系啊,这几日我奉师命招待世子,没有半点不周到啊。谁知刚才也不知怎么了,世子忽然找到我,非得要见恩师,我怎么劝也劝不住,只好带他过来。我连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实在是赖不到我身上。”
鞠智盛也道:“不能怪世子,是小王的家里……”话没说完,鞠智盛又哽咽,哭道:“小王家里出事了,小王的兄弟,全都……全都——”
李牧一听,心里明白了,乌斯满杀人的消息传过来了。不过李牧看鞠智盛的样子,虽然在流泪,却是满脸的笑意,正是所谓‘欢喜的眼泪’,可见这孙子好像也未见得多伤心。
李牧给长孙冲递了个眼色,弯腰把鞠智盛扶了起来,叹息一声,道:“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何人作为?”
鞠智盛咬牙切齿,道:“现在收到的消息,据说是乌斯满的兄弟,快一步把消息传递了回去。乌斯满的旧部,趁着没有防备,猝然发难,可怜我的兄弟,全都惨死在这些恶徒的刀下。”
“嘶……”李牧倒吸了口冷气,道:“这些贼人,着实可恶,现在情况如何了?贼人是否已经伏诛?”
鞠智盛摇摇头,叹气道:“高昌小国寡民,武力羸弱。且我与父王都不在国中,兄弟们又都惨死,众臣失了主心骨,如何是那群恶匪的对手?他们抢了府库,烧了粮草,扬长而去,不知所踪。”
“可恨!”李牧气到跺脚,怒气冲冲:“可恼!这些该死的马匪,死不足惜。世子放心,你是我的朋友,我不能坐视不理。明日我亲自上朝,与我皇言明。我大唐出兵五万,把这群该死的马匪全都剿灭!让高昌再无此患,为你的兄弟们报仇!”
“不不不,侯爷误会了,我不是这个意思!”鞠智盛连声说道,可把他给吓坏了。若真是大唐出兵,那还了得?乌斯满的旧部,毕竟只是匪,虽然隐患不小,却不足以动摇高昌国本,但若是大唐出兵,高昌还能保存么?鞠智盛虽不学无术了些,这点道理却还是明白的。
李牧一脸疑惑,道:“世子来找我,不为了出兵的事情,却是为了何事?难道世子不想报仇?”
鞠智盛收起戚容,正色道:“侯爷的心意,小王领受。但男儿大丈夫,报仇的事情,当亲力亲为才是。我这次来找侯爷,一是为了告别。父王知道此事,已经做出决定,要小王立即返回高昌,主持事宜。他也会尽快处理好邦交事宜返回,家门不幸,遭此厄运,失礼之处,还望上邦海涵。二来……小王有一个不情之请。”
李牧爽快道:“你我之间,还用得着这么客套,有什么需要,但讲无妨。”
鞠智盛目光闪动,道:“听闻侯爷复原了诸葛连弩,高昌小国寡民,正缺少此等神器,还望侯爷能大发慈悲,赐予此物,也好助我报得大仇!”
“这个么……”李牧面露犹豫之色,心中大骂,你还真以为老子是你兄弟了,当我是傻子?
鞠智盛扑通跪了下来,道:“求侯爷助我!”
“唉……实不相瞒,这不太可能。”
鞠智盛忙拉住李牧的袖子,哀求道:“侯爷刚刚说过,但讲无妨,这……”
李牧像看傻子一样看着他,道:“本侯是说了,但讲无妨,你刚才不是讲了嘛,我没拦着你,对吧?但是我有说过,你讲了,我就会答应么?”
李牧的语气冷了下来,道:“世子,说句实话,你刚才讲出这句话的时候,我还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到底是你傻,还是你觉得我傻?国之重器,岂能交付于他人之手?你我交情归交情,但毕竟你是高昌人,我是大唐人。若是高昌归附我大唐,那自然是好说,但是似乎你的父王没有这个打算。如此情况之下,你怎么好意思找我要诸葛连弩?难道把东西交给你,让你有一天,反过来用在我大唐将士身上?”
鞠智盛面色如土,慌忙辩解道:“绝无此意,小王怎么有那么大的胆子!”
李牧笑了起来,低头看着鞠智盛,道:“既然没有这么大的胆子,就不要乱说话,否则咱们的交情,也会变得很脆弱。”
李牧摆了下手,独孤九把长孙冲拉走了,只剩下了他和鞠智盛二人。李牧找了把椅子坐下,又指了指旁边的位置,示意鞠智盛坐下,道:“现在只有你我二人,交情,咱们还是有的,但是不切实际的事情,最好还是别提了。你有什么难处,不妨讲讲,能帮,我还是会帮。大家相识一场就是缘分,我毕竟不是绝情之人。”
………………………………
第374章 我为刀俎你为鱼肉(恭贺“尘年旧诗”荣升盟主!)
气氛一度非常尴尬。
这也不能怪鞠智盛,任何人的心思被当面戳穿,反应也都大体如此。同时他也明白,李牧没有赶他走,事情就有缓和。只是一时之间,他不知道说些什么。
李牧也不着急,他知道鞠智盛终将妥协。
“侯爷……”过了很久,鞠智盛终于开口,显得有些颓唐,叹息道:“这次的事情,虽有匪类猝然发难的缘故,却也暴露出了高昌的国力,小国寡民,便是区区两千马匪,都可在高昌纵横无忌。小王不敢再与侯爷绕弯子,再遮掩便是愚人所为了。”
“高昌的地理位置,侯爷应当清楚。西有西突厥,南有吐谷浑,北侧金山、结骨、薛延陀,东侧便是大唐。原有东突厥在时,牵扯诸方势力。高昌游走于夹缝之中,尚能喘息。但自大唐陛下登基以来,励精图治,仅四年便灭掉东突厥。东、东北、东南,大唐一家独大!”
“大唐皇帝陛下,乃是一代雄主,志向广大,父王心知肚明。历朝历代,中原王朝强大时,无一不经营西域。高昌地处西域门户,首当其冲。或许在大唐君臣看来,高昌小国,疥癣之地,不足为虑。但我鞠氏一族,自汉以来,经营高昌之地,已有数百年。祖宗基业,怎忍相弃?此番朝见天子,便是想,尽己所能,保全而已。”
“如今看来……”鞠智盛叹息一声,道:“子孙无能,恐做不到了。即便大唐皇帝不征高昌,西突厥东进也不会放过高昌。即便西突厥没有东进之意,陇右的马匪,高昌也应付不了……祖宗基业,在我父子这一代,再难维系——罢了,此天意,如之奈何,唯有国灭身死,殉国以报祖宗了!”
说罢又是大哭,李牧在旁边看着,却想笑。
这个高昌世子还真是表演型的人才,一计不成又来一计,刚才是用骗的,现在改成博同情了。不过这也正合了李牧的心思,见他哭泣,李牧赶紧宽慰道:“世子不必如此悲伤,情况还没有坏到那种程度。刚才我听世子说起高昌所处的境况,有一件事疑惑不解。世子啊,你是听谁说,我大唐欲征高昌?我伺候在陛下跟前,为何从未听过此事?”
鞠智盛已经心灰意冷,道:“侯爷不要戏耍小王了,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情么……高昌正处在大唐西进之路,大唐若想恢复古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