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技师-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这些话,她自然是不会与一个晚辈说。

    长孙皇后示意李牧坐到她的对面,笑道:“你总能鼓捣出新鲜玩意,这块镜子,想必价值不菲吧?”

    “皇后慧眼如炬!”李牧赞叹道:“真的是什么都瞒不过皇后,这块镜子,着实造价不菲。”李牧拿起旁边属于韦贵妃的那一块镜子,她今日没来打麻将,得等会才能给她送去,李牧便拿了做示例。

    “这块镜子,镜框乃是楠木雕刻,这就不说了,因为相比镜子本身,这个边框几可忽略不计。就说这镜子吧,您看它的质地,乃是琉璃制成。皇后见过装香水的小瓶,此镜与那琉璃小瓶乃是一样的材质。不一样的地方是此镜所需的琉璃更多,造价也更高。”

    “这只是质地,重点是此镜的反光材料。娘娘可知,这是何物?”

    长孙皇后拿着镜子看了看,猜道:“观其颜色,莫非是银?”

    “不怪陛下说娘娘聪慧,果真是如此。正是银呐!制作这面镜子,所需的银倒是没有多少。难就难在如何把这银如此均匀地铺在这块琉璃之上,不敢欺瞒皇后,今日臣献上的五块镜子,乃是臣制作了三天,打碎了无数琉璃之后,猜余下了六块完整的镜子,其中一块儿小的,臣留给了妻子,五块大的,臣带来献给了皇后与四位贵妃。”

    “打碎了很多琉璃?”长孙皇后不懂这其中的门道,非常好奇,问道:“为何会如此?”

    “娘娘有所不知,琉璃与银,乃是两种材质,便如木头和铁,娘娘可曾见过木头中生铁或者铁中生木?这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而臣用秘法,将银与琉璃强行融合,乃是根据二者的一个通性。”

    不等长孙皇后问,李牧便继续道:“这个通性便是,二者都遇火可熔。琉璃遇火,也会融化,银遇火,也会融化,但火却不能像烧木头一样将二者烧成灰烬。但是二者融化的温度不同,而琉璃又非常脆,稍不注意,温度差了一些,银汁碰到琉璃,琉璃就粉碎了。须得是所有条件都适合的时候,才能做到将二者融合为一。”

    李牧叹道:“臣在无意中,偶然发现二者可以融合之后,便在臣的二位兄弟帮忙下开始了实验。无数次的失败之后,才有了一点心得,制作出这五面镜子。所耗费的材料,足有千贯之多了。臣计算了一下,若想把这镜子当成商品买卖,做这门生意,至少也得卖上二百贯一面镜子才保本,虽然咱们这东西确实好,但谁会拿二百贯买一面镜子呢?因此在融合的难题不能破解之前,臣已经不打算再继续做镜子了。”

    “原来如此。”长孙皇后摩挲着手里的镜子,思忖了一下,又问道:“若是这融合的难题解决了,这镜子便能够大批量制作了?”

    李牧点点头,道:“若是融合的难题解决,融合的时候琉璃不炸裂,或者减少炸裂的次数。大批量制作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就成本而言,只是琉璃跟银的成本,便要三贯左右,若想赚钱,须得卖五贯以上。”

    “五贯么……”长孙皇后想了想,道:“若是卖五贯,倒是一个合适的价格。这琉璃镜如此清晰,比铜镜要强不少。一面铜镜,即便小一些,也需一贯钱……”顿了一下,长孙皇后又道:“李牧,你觉得这镜子,有没有可能卖到一贯钱?”

    “这……”李牧不解其意,模棱两可道:“若是您手中这么大的镜子,一贯钱肯定是赔钱的。”

    “不要这么大。”长孙皇后比量了一个巴掌大小,道:“这么大,一贯钱可能么?”

    李牧心中暗道,别说是一贯钱,巴掌大的镜子,成本也就十文,卖一贯钱也是一百倍的利润。但他还是为难道:“那得等臣突破了制作琉璃的技术难关,等琉璃的价格压下来一些,或许可以做到。”

    长孙皇后叹了口气,道:“真希望那一天快些到来。”

    李牧不明白,问道:“皇后为何有此期盼?”

    长孙皇后笑道:“李牧,你虽然天资聪颖,天赋奇才,却也有一些不了解的事情。便说着铜镜吧,你可知道,这天下的铜镜,若是都换成了这琉璃镜,得节省出多少铜来?这些铜若制成铜钱呢?”

    李牧懵了一下。

    他懵得不是别的,而是惊讶于长孙皇后看待事物的角度。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唐朝人,她竟然能意识到钱的存量对于经济的影响。这些道理,即便搁在后世,大部分人也都是不懂的。但李牧却是懂的,因为他前世做的工作就是数据平衡。一个游戏服务器,可以视为一个独立的小市场。

    若服务器中的‘金币’存量过剩,会导致金币的贬值,材料物价飞涨。若服务器中的‘金币’存量稀少,就会影响交易。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钱荒一直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这个问题的产生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便是长孙皇后说的这个,比较官方一点的说法叫做“销钱为器”。

    金银铜三者,自然带有货币的属性。铜,即便不是铸成货币,它本身也有价值。事实上,铜钱的价值,正是体现在它的重量上的。如此一来,就会产生一个问题。豪富之家,经营所得的铜钱,可达成千上万贯,像是太原王氏这等人家,几十万贯也不新鲜。这些铜钱堆放久了会腐烂,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熔了它!制作器皿!

    把铜钱熔了,制作成铜镜,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情况。通常富贵人家嫁女儿,都会给一面铜镜,作为嫁妆。不用钱时,它是镜子,用钱的时候,把镜子卖了,就能换成钱,妥妥的硬通货。

    这个问题稍微延伸一点,就是货币囤积的问题。

    像五姓七望这样的世家,皇帝换了几代,他们的家族仍在。祖祖辈辈积攒财富,把市面上的铜钱,都积蓄到了自家的库房中。但是他们需要购买的东西却很少,这就导致了像他们这样的家族,只从市场中掠夺货币,而货币到了他们的手里,就不再流入市场了。

    千百年来,铜的开采量一直是有限的。世家积蓄越多,市场中的钱就越少,直接导致的后果,便是交易的减少。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若市场中的铜钱多,铜钱相对贬值。一个铜钱能买一个梨,这个交易就可以顺利的完成。但当市场中的铜钱少了一半,原来一个铜钱的价值就变成了双倍。一个铜钱能买两个梨了,此时一个梨的价值等于半文,但是这个人只想买一个梨,这次交易就完成不了。

    交易少了,市场的活力就小了,简单来说,GDP就低了。作为游戏来说,一个有活力的服务器,‘金币’的总量必须调节得适中。不能让‘金币’过度贬值,也不能让‘金币’太少。这项工作,便是李牧在穿越之前,数据平衡的主要的工作之一。

    也是因此,长孙皇后提个头,李牧就明白了她的意思。

    “皇后果然不愧宫中隐相之名,您有如此见识,便不丝毫弱于房相了。”李牧站起身来,恭敬施礼,他确实是佩服的。

    “哪有你说得这般夸张,本宫不过就是一介女流,胡乱说说罢了。这朝堂的大事,还得是陛下与你们这些肱股之臣来商量……”

    未等长孙皇后说完,一个声音插嘴道:“皇后莫谬赞了他,这小子也配称肱骨?”


………………………………

第241章 要想富先修路

    “陛下、”/“陛下。”

    李牧与长孙皇后忙起身行礼,李世民摆了摆手,自顾坐到了长孙皇后对面,李牧刚刚做的位置。李牧一看自己的位置被抢了,也不等吩咐,自己去麻将桌旁边搬了把椅子回来坐了。

    李世民指了指李牧,对长孙皇后道:“瞧见没有,朕委屈了他么?好没有规矩,朕说给他赐座了么?”

    长孙皇后笑道:“陛下难道不赐座么?”

    “那可不一定!”

    李牧的眼睛时不时地瞥过长孙皇后手边的镜子,也不说话,长孙皇后感觉到了他的目光,忍俊不禁道:“陛下,臣妾刚收了礼,怎么也得赐他个座位了,不然这礼物可就得还回去了。”

    李世民不禁好奇,问道:“什么礼物,竟能让皇后如此喜欢?”

    “陛下请看。”长孙皇后把手中的镜子递给李世民,李世民拿在手里,也是吓了一跳,啧啧称奇道:“这是镜子?竟如此清晰!”他看了李牧一眼,道:“这是你的新发明?”

    李牧谦虚道:“偶得、偶得。”

    “呵,就你能偶得,旁人便得不了?李牧,该谦虚的时候,你不谦虚,不该谦虚的时候,你乱谦虚,朕看你就是故意的!”

    李牧叫屈道:“陛下,您这就让臣为难了。臣不谦虚的时候,您说臣狂妄,臣开始谦虚了,您又觉得臣虚伪了,唉!臣真是好生为难,做一个才华横溢的人,真是不容易啊!”

    “你这小子!”李世民气笑了,道:“朕明白了,你是故作谦虚,实则狂妄,骨子里的东西,你算是改不了了。”

    “非也,臣倒是觉得,说到做到不叫狂妄,说到做不到还嘴硬,这才叫做狂妄。到目前为止,臣说的事情基本都做到了,故此臣觉得臣还行,不算狂妄。臣称得上一个是沐浴在我皇光辉之下,茁壮成长的翩翩少年,正所谓公子如玉——”

    “打住吧,朕有点恶心了。”李世民没好气道:“李牧,朕不跟你瞎扯了。你不来,朕倒要去找你了。你可知道,你惹下多大的事情了?今日朝议,山东、江南、还有陇西、陇右,都在上书要求修路。说朕偏袒太原王氏,无端让太原王氏得了偌大的好处,朕也思量再三,觉得这事情上,朝廷可能是吃了亏的,你小子到底是在为谁谋划?你给朕说个清楚!”

    李牧叹气道:“陛下,这件事,臣觉得,陛下您就偷着乐吧。”

    “何解?”

    “陛下,您不要受到其他人的蛊惑了。把所有附加条件排除在外,您再想想这件事。这件事是一件,朝廷不用拿一分钱,既安顿了流民,又修了路,且三五年之后,这条路还归朝廷,陛下所谓失去的东西,是陛下本来就没有的东西,这算什么失去呢?陛下您想,您固然可以等明年收获粮食之后修路,但是您把钱粮拿去修路了,您想要的万人骑兵从哪来?”

    “钱粮是有限的,你用在了此处,彼处就没有了,陛下英明睿智,如何能想不明白这个道理啊?”

    李世民眉头紧皱,道:“如此说来,你是在骗他们?”

    李牧摇摇头,道:“陛下是知道臣的,臣是一个厚道的人,怎么可能做骗人的事情呢?王珪可不是一个傻子,他既然能按臣的意思做,必然此事之中有其好处在。臣许的都不是空话,太原王氏修了路,是一定能够得到利益的,而其他势力,也是看到了这方面的利益,才如此趋之若鹜。”

    李世民不禁蹙眉,道:“朕倒是有些糊涂了,李牧,这修路除了看得见的钱财之外,还有什么利益所在?”

    “这里面的利益可就多了,臣估摸着,陛下想到了一些,国舅等人也都想到了一些,但在臣看来,你们想到的,都非常片面。”

    李世民怒极反笑,道:“按你说来,朕与国舅等,都非聪明人,这天底下就你一个聪明人?李牧,你这狂妄的脾气,什么时候能改一改,真真地可恼至极!”

    李牧笑嘻嘻道:“陛下容禀呀。”

    “非是臣比陛下和国舅等人聪明,臣能想得更多,更长远,只因一个理由。这个理由臣已经说过无数次,皆因臣视金钱如粪土而已。”

    见李世民要暴怒,李牧赶紧改口:“陛下莫怒,臣的意思是,在这件事上,臣不赚钱,没有利益牵扯,故此才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待事情,而陛下还有国舅等人,都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因此才会片面。”

    李世民蹙起眉头,微微颔首,道:“说得也有理,那你来分析一下,我与国舅等人,片面在何处?”

    “这很简单。”李牧正经起来,道:“说来说去,无外乎钱粮二字罢了。陛下需要钱粮,打造一支万胜之师,扫平大唐周边蛮夷。而国舅与王侍中等人,考虑得更多的是各家长远的利益。若能修路,收取过路费,便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进项,这对一个家族来说,是莫大的好处。为何大家对修路如此感兴趣,还不是因为其中有利益嘛!”

    “在延伸一些,修路不止有利益,还有很多好处。例如太原王氏,他们若修了太原到长安的路,那么按照规矩,只要走这条路,就要给他们过路费。这条路所覆盖的范围,都将会受到他们一定程度的辖制。与此同时,他们也会知道,哪里人口多,哪里人口少,哪里出产粮食,哪里出产鱼米,对各种信息的掌控,将会远超于前。”

    “若他们聪明一些,建仓囤积货物,低买高卖,从中得利,简直就是躺着赚钱一样。若经营得好,仅囤积货物低买高卖一项,他们所得的利益,甚至要超过过路费,因此这个买卖,是怎么也不会赔钱的。”

    “陛下您想,天下的买卖,大多数都有风险,有几样是稳赚不赔的?如今修路就是一个稳赚不赔,还有很多附加价值的买卖,自然是要趋之若鹜了。”

    李世民慢慢消化李牧话语中的意思,开口道:“若如你所言,修路这件事,他们若做了,会加深他们对地方的影响力。这对朕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啊。”

    “这就是臣刚才说的,出发点不同了。陛下做事,首先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简而言之,李唐的江山。而门阀勋贵做事,首要考虑的是自家的利益,其中的矛盾乃是天然存在,不可调节的。那么事情就不做了么?臣不这样想。臣以为,事情还是要做的,要看这件事的利弊有多少。在臣看来,修路是一定没有错的,这件事虽然相对加深了门阀勋贵对地方的影响,但是陛下要明白,就算不修路,门阀勋贵的影响依然存在。修了路,限定时日,也就等于限定了门阀勋贵等影响地方的时日,到了日子,路收归朝廷,就是加深朝廷影响的时候了。”

    李牧加重了语气,道:“陛下试想,若陛下是一名百姓,路修好的头三年,门阀勋贵等收取过路费,等路收归朝廷之后,朝廷少收取甚至不收取了,这民心,会归谁呢?”

    李世民一愣,恍然道:“那自然是少收或者不收过路费的朝廷啊!爱卿好谋算呐!”

    李牧笑了起来,道:“正是如此,陛下,我大唐江山不会如前隋一般。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咱们都等得起。太原王氏等,为家族长远计,陛下也当为大唐长远计,道理都是一样的。现在朝廷若能不花钱修路,能修一条是一条,修路,实在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修了路,各地之间连通得更快,物资运转更加及时,买卖贸易也更加通畅,简而言之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再者,朝廷用兵时,就更能体现出修路的价值。路若好,兵马调度得也快,陛下戎马一声,兵贵神速四个字,便不用臣来解释了吧。”

    李世民频频点头,道:“爱卿所言极是,可是朕还有一件事不明白。既然修路是一件对朝廷,对门阀勋贵等都有利的事情,为何爱卿只让太原王氏占这个便宜?”

    李牧笑道:“陛下可是怀疑臣收了好处?”

    “这倒是没有,朕估摸着,他们也拿不出你看得上眼的好处。交了几十万贯的保证金给你,即便是太原王氏,应当也拿不出什么钱了。”李世民瞪了李牧一眼,没好气道:“朕有的时候看你这小子真的是非常来气,为何你总能想出捞钱的办法?你不缺钱,能想出办法来,朕缺钱,怎么也想不出——”

    李牧赶紧接话道:“要不怎么说陛下是天子呢,臣本来在定襄做乡勇过得挺好的,若不是上天的指引,臣如何能得到宿慧,辗转来到长安,为陛下效劳呢?”

    “你这张嘴呀!”李世民指了指李牧,哈哈大笑了起来:“休打马虎眼,快点给朕解释清楚。”

    李牧想了想,道:“陛下可听过,上赶着没有好买卖这句话?”


………………………………

第242章 不同之处

    李世民摇了摇头,道:“朕没做过生意,如何能听过?”

    长孙皇后在旁边接过话,道:“陛下,臣妾听过这句话。李牧的意思是,哪怕这件事对朝廷和门阀都有好处,但若是求着门阀来做,他们就会提出各种要求,事情反而不好办了。”

    李牧点点头,道:“正是这个道理,人性就是如此,便如驴子一般,牵着不走打着倒退。臣若不略施小计,如何能把事情办成?现在有太原王氏这个例子,臣先炮制他们一番,也给其他势力打个样儿,以后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爱卿有心了。”李世民感慨道:“在你这个年岁,朕虽然也开始领军打仗了,却没有你这份谋略啊。爱卿,朕还有一事不明,你可否为朕解惑?”

    “陛下请讲。”

    “你曾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既然修路是一项稳赚不赔的生意,为何你自己不参与其中?”没等李牧说话,李世民又道:“别跟朕说什么视金钱如粪土的话,朕是不信的。”

    李牧苦笑一声,道:“陛下竟能猜到臣要说什么,臣真是惭愧。其实要说这原因嘛,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简单来说呢,臣不想赚这个钱,太累,太慢,操心的事情也多。陛下您也看见了,臣光一个酒坊就够用了,赚那么多钱干嘛呢?臣没有家族,也没有儿女,要来何用?臣经常说视金钱如粪土,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臣要钱没有用处,所以也就懒得去赚钱。”

    李世民沉着脸不说话,李牧赶紧把装逼的架势收了收,继续说道:“要说复杂的原因么,臣确实也不具备做这个生意的本钱。”

    “呵,你还缺本钱?”

    “臣说的不是钱财。”李牧解释道:“臣所谓的本钱,是粮食,是人力,是地方上的影响力,诸如此类。”

    李牧正色道:“陛下,说起来这修路啊,还真不是随随便便能做的事情。哪怕陛下想做,恐怕也很难。就拿太原到长安这段路来说,若朝廷来修,所花费的钱粮一定比太原王氏多,至少也是两倍以上。”

    李世民皱眉道:“这是为何,朕不如太原王氏?”

    “陛下,臣在工部已经有快半年了,也有了一些心得。一个工程,修路也好,修城墙也好,它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就如同陛下熟悉的带兵打仗,一样的兵,不同将领来带,起到的效果截然不同。”

    李世民点头,道:“你说修路我不懂,但是带兵打仗,确如你所说。”

    “还是拿太原到长安这段路举例子,陛下与臣交谈时,也曾承认。在地方上,朝廷比门阀的影响力要弱。换言之,在太原附近,太原王氏的面子,要比朝廷更大。”

    李世民冷哼了一声,却没有否认。

    李牧继续说道:“若此事由朝廷牵头,从上到下的官员,臣敢保证,必然会吃拿卡要。陛下拨付一百贯,到了干活的人手里,恐怕三十贯都剩不下。”

    李世民沉默了,他虽然很想说自己的治下官员廉洁,但他也知道,李牧说得是实情。

    “且不说民部钱粮不足,便是钱粮充足,工程就能顺利么?”李牧摇摇头,道:“也不尽然,因为干活的人明白,朝廷是给了钱的,而钱的大头,都在管事的人手中。管事的人不干活,他们却能拿到更多。干活的人心中自然不平,他们不平却也没办法,因为他们指望这个活儿吃饭。陛下可知,这时干活的人会怎么做?”

    李世民硬邦邦道:“朕不知!”

    “我若是干活的,我会消极怠工。因为无论我干得快还是慢,我拿到手的钱也不会多。我干得慢些,工程结束也慢,我还能多赚点钱。而从上至下管事的人呢,也乐得工程慢些,因为工程用时越长,他们得到的利益就越大。如此恶性循环之下,花费能不多吗?”

    李世民的脸色有些难看了,听李牧这么一说,他算是明白了。民部拨下去的钱粮,为何总是不够,就是有这些蛀虫的存在!

    李牧没管李世民如何想,又道:“最窝火的还不是这个,而是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朝廷来讲,还什么都不能说。”

    “反了!”李世民怒道:“他们如此蝇营狗苟,谋取私利,朕还不能管了?”

    “陛下,您忘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呀。您可以管,但是水至清则无鱼,您管了之后,谁替您干活?就算迫于威逼之下,他去干了,会尽心么?修路这东西可弄虚作假不得,别表面看着挺好,下一场雨就坑坑洼洼了,到了那个时候,就算陛下把人杀了,耗费的钱粮会回来么?”

    “而且陛下也要考虑名声,若您真的下旨斥责,这些管事的就会加诸于民夫身上,民夫知道是怎么回事吗?他们只会觉得陛下暴虐,到时候您的名声可就——”

    李世民咬牙切齿,怒道:“那太原王氏来做,就不同吗?”

    李牧点头道:“陛下算是说对了,此事若太原王氏来做,就不一样了。”

    李世民不服气道:“哪里不一样,你说出来!”

    “首先从这个钱粮用度来说。陛下用的是官吏,官吏跟陛下可不是一家人呐。但是太原王氏,用的管事都是家仆。这些家仆世世代代与太原王氏捆绑在一起,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而且就算有了亏空也好查,所以在吃拿卡要这方面,他们要节省不少。”

    “再者,太原王氏若要修路,肯定是要先聚拢流民。陛下若聚拢流民,流民会觉得陛下是应当的。您是皇帝,他们是子民,陛下有义务让子民吃饱穿暖。但是太原王氏不一样,他们拿出粮食,就是要找人干活的,能干活,有饭吃,不能干活,没饭吃。流民不会觉得太原王氏应该,这也是一个不一样的地方。”

    “然后就是效率和质量问题。对于太原王氏来说,他们修路是为了收过路费的。若他们把路修的特别差,下一场雨就坑坑洼洼,他们就要去补路。这一来一回,就产生了花费,若总是返修,他们就要赔钱,所以他们一定会在修路的时候,就把活儿给干好了。他们用的是自家的钱粮,而不像朝廷修路,过手的都是官吏,官吏使用的不是自家的钱粮,自然不会心疼!他们来修路,修不好陛下还可以问责,太原王氏总跑不掉吧,他们必然会有所顾虑,从而保证质量。”

    “臣与陛下差不多,有钱无粮,手底下还没靠得住的人,做这个买卖付出的代价太大,一不小心再弄赔了犯不着。加上臣不缺钱,也就不想掺和了。”

    李世民以手扶额,叹道:“朕听了你这些话,心里十分难受。朕常常想,只要朕以国士待之,臣子们必将以国士报之。但是为何,事实却不是如此呢?”

    李牧小声道:“陛下,臣以国士报之,陛下怎么不以国士待我呢?”

    “你说什么?”

    “臣啥也没说。”

    李世民瞪了李牧一眼,道:“有时候朕真是觉得奇怪,你不想取其利,为何还要费这么大的劲撺掇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好处?”

    李牧一本正经道:“陛下,臣只不过是为了百姓——”

    “你觉得真会信么?”

    李牧叹气道:“陛下,您不要对臣有偏见。您也说,臣没有利益可得,那臣能是为了什么呀?臣能想到这件事,是因为臣想到此举可以养活不少流民,真就是这么简单而已。”

    “真的?”

    “呃……”李牧无奈道:“还有、那个……与人斗其乐无穷嘛,陛下真是慧眼如炬,慧眼如炬。”

    “朕就知道你是这么想的!”李世民一副‘你还能骗过我’的表情,道:“休想欺瞒朕,朕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

    “陛下圣明——”

    李牧已经不想说什么了,这世道是怎么了,说点实话怎么就没人信呢?难道是自己的‘人设’有问题?我就这么看起来不像个好人吗?

    “行了,你也莫觉得委屈。这件事朕就全权交给你,不过国舅那边,适当你也打个招呼,不然辅机还以为朕真的凉薄呢。”

    李牧看了眼长孙皇后,老实地应了下来。

    长孙皇后笑道:“李牧,你看本宫做什么,你以为本宫会泄露消息不成?”

    李牧略显尴尬,索性就承认了,道:“臣惶恐,臣确实这样想的。”

    “你这小子!”李世民笑道:“皇后与朕一体同心,小事或许会提前告知国舅,但是在大事上,皇后从来都不会糊涂,你莫要把皇后当成了寻常妇人。”

    李牧赶紧起身行礼:“臣冒犯皇后,望请恕罪。”

    “这有何可怪罪之处,你能有这样的想法,倒显出你对陛下的忠心。”长孙皇后把李牧扶起来,道:“本宫从来不求娘家多显赫,不吃了亏就行了。”

    这话李牧听懂了,五个字,落下可不行。

    “李牧啊,朕还有两件事得跟你说。”

    李牧心道,怎么又有事啊,但还是一脸恭顺道:“陛下请讲。”

    “这头一件事么,是关于太子和越王的学业,你好歹也是崇文馆的教授,抽空也该去授课了。还有就是,朕听说,你会制琉璃?”


………………………………

第243章 搞特殊

    李牧眨巴眨巴眼,摇头道:“不会啊!”

    “胡说!”李世民怒道:“你分明对朕说过你会制琉璃,那日在大牢内,你不是跟朕显摆你制作出了五彩琉璃瓶么?还有你献给皇后的香水,还有这镜子,不都是琉璃做的?你怎么睁着眼睛撒谎呢?”

    李牧无语至极,暗想,你知道还问,我不回答不会回答什么?

    李世民看到李牧的表情,也多少有些尴尬,他轻咳了一声,道:“朕跟你说一声,你那个五彩琉璃瓶,送到宫里来吧,朕要了。”

    “凭什么呀!”

    “嗯?

    李牧脱口而出,话出口了,才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冷汗直冒,赶紧往回找补,结结巴巴硬着头皮道:“陛、陛下,您富有四海,不能总惦记抢臣子的东西不是?臣、臣还是个孩子啊!”

    李世民冷哼一声,道:“加冠之后,就是大人了,你自己都说自己成年了,怎么现在反倒装起小孩来了?于公,朕是皇帝,你是臣子,臣子理应敬献宝物给皇帝。于私,你叫朕一声伯父,乃是朕的子侄,这子侄孝顺伯父,不是应当的吗?”

    李世民拿起镜子,对着李牧照了一下,道:“就说这镜子吧,你刚发明出来,就想着献给皇后与四位贵妃,孝心可嘉,朕也欣慰,但为什么偏偏没有朕的一份?上次的香水也是,又唯独落下朕。朕看你就是故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