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王冠-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昏继续点头,“是。”

    朱棣不想问了,对郑和道:“拖出去。”

    没有然后了。

    乾清宫的护卫很明白朱棣的意思,拖出去就地杀了便是。

    便要进门。

    纪纲见状狂喜。

    梅殷也是大感意外。

    纪纲和庞瑛,以及自己用了那么多计谋,都没能搞死这个叫黄昏的束发青年,如今只不过是从泉州那边抓住他一个辫子,这就把事办成了?

    原来杀黄昏这么简单。

    简单到两人都不敢相信会这么受死。

    黄昏当然不甘心受死。

    对进门的护卫喝道:“慢!”

    看向朱棣,一脸诚恳,“陛下问臣,臣皆据实而言,微臣斗胆问一下陛下,您让微臣钦差福建兴化府的目的是什么?您忘记了?”

    纪纲怒喝一声,“什么钦差,你那是被贬。”

    这就是睁眼说瞎话了。

    别人不知道,但他纪纲不可能不知道,黄昏去兴化府,表面是被贬,实则是代天巡狩,去查证在白云寺出现过的和尚是否是建文帝真人。

    朱棣斜乜一眼纪纲。

    纪纲心里一跳,急忙低头。

    朱棣这才思忖要怎么回答黄昏,不好直接说出去找建文帝,毕竟梅殷在场,而梅殷现在和自己不对付,若是他听到自己亲口说建文帝有可能还活着,鬼知道他会做出什么事来。

    实际上梅殷知道。

    知道是一回事,因为谁都无法确证建文帝还活着又在什么地方,但从朱棣口中说出来,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沉吟良久,才道:“为朕排忧。”

    黄昏哈哈一笑,“可陛下应该知道,那件事后,只靠官府的力量已经无法达成,所以微臣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官府力量如阳光,可世间总有阳光不及之处,在那黑暗的地方,我们也应该想办法触及。”

    朱棣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

    黄昏大声道:“臣故意的!”

    朱棣不懂了,“什么意思,你是说你故意加入的明教?”

    黄昏摇头,“陛下,如果说臣说臣不是明教的人,你是否相信?如果你不相信,当我没说,如果你相信,我再给你解释。”

    就怕朱棣不相信,动动舌头,于彦良就残疾了。

    朱棣怒道:“到如今,你还敢耍滑头?!”

    没了耐性。

    就欲杀人。

    黄昏心头叹气,只能坚持,“臣不是明教的人,今日之事,是有人勾结张定边的后人,欲要栽赃陷害臣,纵是一死,臣绝不屈服!”

    永乐大帝不可欺。

    我亦不可欺。
………………………………

第一百八十二章 我觉得我还可以再抢救一下

    朱棣冷笑连连,“嘴硬?”

    黄昏针锋相对,“事实!”

    朱棣看向纪纲和梅殷,道:“你俩先前不是说还有人证么?”

    纪纲点头,“锦衣卫泉州百户所百户周胜然,因公事来京,今日大朝会之时在北镇抚司点卯,此刻应已从北镇抚司来到紫禁城,在乾清宫外候着了,陛下随时可宣。”

    梅殷亦点头,“张扬应该也押到了。”

    朱棣看向郑和。

    郑和点头,示意放进来,没事。

    这里是乾清宫,不提门外的护卫,有他和王顺在,梅殷等人就算居心叵测,也成不了事——郑和这点信心还是有的。

    当然,打架的话他稍逊王顺一筹。

    何况还有纪纲。

    纪纲应该知道,朱棣若是出事,无论是谁登基,就靖难之后被他屠刀所杀的那些人的门生故交,都会让纪纲死无葬身之地。

    新君登基,第一个就要拿他纪纲的人头去收买人心。

    所以今日的纪纲,可以绝对信任。

    纪纲当然不止揣摩圣意的那点本事。

    是真能打架。

    毕竟当年就是流氓学生,所以才会被赶出书院。

    片刻之后,护卫将两人带入御书房后退下。

    黄昏看着这两人,其中一人认识,正是张定边的曾孙张扬,当初在泉州是何等的意气风华,如今成了阶下囚。

    囚衣遮掩不住浑身的血腥气,面色惨白颓废,双目无神。

    另一人神采飞扬。

    大概是因为第一次见到天子的缘故,面色潮红双眸闪烁,似乎情绪有点紧张,嘴干舌燥中不断的吞咽着口水,看也不敢看朱棣一眼。

    应该是锦衣卫全周百户所百户周胜然。

    黄昏知道此人。

    回到应天和杜金明碰头之后,杜金明提及周胜然赞誉不绝,说此人绝非池中之物,若遇风云,必然扶摇而上青云,区区锦衣卫容不下这尊大神。

    黄昏当时还想着等时机合适,把周胜然调入南镇抚司总衙。

    不曾想被纪纲先下手为强。

    可惜。

    好好的一个人才,莫要给纪纲带偏了。

    倒是有点奇怪。

    看这架势,老学究刘思清和张扬两人是被梅殷的人捉回应天的,可周胜然作为泉州百户所百户,他来应天干什么,又在这件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朱棣问黄昏,“可认识那囚犯?”

    黄昏点头,“张定边曾孙,张扬,也是泉州那边将张定边旧人拢起来,蛰伏于荒僻之地,等待机会起事的人。”

    朱棣冷道:“张扬,将你知道的黄昏和明教之间的事情说来。”

    顿了一下,“若证实黄昏是明教中人,梅殷答应你的事,朕也答应,绝不会派人去找你曾祖父,让他安心礼佛百年归仙。”

    对这位猛将,世人还是多为敬慕。

    张扬闻言放下心来。

    天子金口玉言,朱棣既然说了,绝对不会反悔,哪怕是对囚犯。

    毕竟曾祖父张定边如今只是个老和尚而已。

    很老的老和尚。

    和道衍之间有着天差地壤之别的老和尚。

    立即将当日之事娓娓道来。

    朱棣听完之后,眼神冰冷,“黄昏,你还有何话可说?”

    既然黄昏没有真实回答。

    朱棣打算先砍了于彦良一只手,正欲下旨。

    却见黄昏不急不慌,有些意外。

    这货不怕死么?

    黄昏当然怕死。

    死过一次的人,其实最怕死。

    但是黄昏从看见老学究刘思清时,他就有了预感,如今张扬进来,更是证实了预感——朱棣还不完全相信他们的话。

    而老学究和刘思清完全无法笃定死自己的明教身份。

    话说,老子本来就不是明教的人!

    道:“陛下自年幼便征战沙场,但亦读书等身,当知晓人间大义,比如那句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已报,陛下不会不知罢?”

    朱棣冷笑,我还需要你来教我道理?

    黄昏继续道:“陛下别慌着砍于彦良,你只听了张扬和刘思清的话,就怎么笃定微臣一定是明教的人,就如此定下微臣的死罪?你又怎么确定他俩不是在说谎?”

    朱棣忍无可忍,拍案而起,“明摆着的事实,你还有什么颜面自称微臣?!”

    吃里扒外的蠢货!

    黄昏不甘示弱针锋相对的正视朱棣,“臣先前说过,臣是故意的,臣也绝对不是明教的人,陛下不听解释就要砍了于彦良和微臣,难道是想让莫须有在大明王朝重演一次,臣也能写一首满江红,但绝不愿像那位千古英雄一般,屈辱的引颈受戮。”

    朱棣被噎了一下,你还敢自诩岳飞?旋即暴怒,“拖下去!”

    钢铁直男的秉性发作了。

    此刻朱棣暴怒,谁也救不了黄昏和于彦良。

    梅殷和纪纲两人心里长吁了口气。

    黄昏死定了。

    就算朱棣知道是他俩借刀杀黄昏,此际也不得不杀,因为事实就在眼前,黄昏还真是明教的人,这一点连纪纲和梅殷都没想到。

    但却是事实。

    没人能救黄昏,黄昏却觉得自己还可以再抢救一下。

    临危不乱,怒视进门的护卫,怒发冲冠,眼神凶狠,十七岁的束发青年,此刻却狰狞毕露,气势雄浑不弱于那位永乐大帝。

    回头对朱棣大声道:“陛下可还记得上元大火案。”

    上元大火案。

    五个字,立即让在场的所有人心里一跳,这件事实在太过敏感,当时朱棣一个处置不好,很可能会导致一场叛乱。

    朱棣心中一惊,怎么还涉及到上元大火案了?

    心头盛,被家国大势压下。

    他此刻再怒,也知道上元大火案涉及到靖难余晖的幕后主谋,杀一个吃里扒外勾结邪教的黄昏不难,只要坐定了他是明教的人,谁也救不了。

    但若是黄昏接下来说出的话,能撕扯出上元大火案的幕后真凶,那就是意外之喜。

    缓缓坐下,“上元大火案和你身为明教的人有什么关系?”

    黄昏摇头,“臣不是明教的人。”

    又道:“但是上元大火案,却涉及到了明教,所以才会有后来微臣被张扬囚于地牢,而明教高层不远千里来救的事。”

    朱棣半信半疑。

    一直在当看客的梅殷和纪纲两人心里暗暗着急,深怕黄昏花言巧语说服了朱棣,可两人又不敢发声,一旦两人直接对黄昏发难,反而会引起朱棣的怀疑。

    所以此事梅殷和纪纲两人是从事实出手。

    事实证明,黄昏确实和明教关系,事实证明,只要把真相摆在朱棣面前,梅殷他根本不需要说一句话,黄昏就必死无疑。

    话说回来,纪纲和梅殷两人完全没料到,他俩之间对黄昏的剿杀,竟然完美配合到了一起。
………………………………

第一百八十三章 化险为夷

    朱棣挥手,示意走近了的护卫退下,面无表情的看向黄昏,“这是你最后的机会。”

    不能让朕满意,你得死。

    于彦良也得死,杜金明等七人还是得死,毕竟黄昏是明教的人,这八个人也极有可能,甚至赛哈智先前调给黄昏的赵芳生、苟布、张凤阳三人都得死,吴溥父子也一样。

    诏狱里的黄观更得死。

    黄昏深呼吸一口气,是生是死,就在这一次。

    现在他终于明白永乐的恐怖。

    古人诚不欺我。

    伴君如伴虎。

    豁出一切,大声道:“还请陛下着人去将娘娘请来。”

    上元大火案本就是直接针对徐皇后。

    朱棣看了一眼狗儿。

    狗儿立即小跑着出门,能救黄昏,他跑得飞快。

    朱棣道:“你先说。”

    当时上元大火案后,黄昏告诉朱棣的详情中,并没有关于唐赛儿一家的事情,此际为了自救,黄昏不得不细细说了一遍。

    最后说道:“此事娘娘可以作证。”

    朱棣脸色稍霁,“所以能找回宝庆公主,是唐青山的功劳,你能从张扬的地牢里逃出来,也是唐青山的功劳,他是回报你救了他女儿的恩情?”

    黄昏点头,“确实如此,确切的说,我是沾了娘娘的光,此事锦姐姐也可以作证。”

    救唐赛儿的是错打错着的徐皇后。

    朱棣略微沉吟,“此事无法找唐青山求证。”

    又看向张扬和刘思清,“你俩确定黄昏是明教的身份吗,还是只看见了唐青山来救他?”

    张扬有点蒙圈,他做梦也没想到竟会是这样的真相。

    道:“唐青山确实说过,黄昏是明教的人。”

    黄昏冷笑,“他不那么说,你会放了我和于彦良?你再仔细想想,唐青山除了说我是明教的人外,可曾拿出半点证明我身份的名册之类的物证?”

    张扬知道自己死定了,但该说的都说了,朱棣若是信守承诺,曾祖父就能继续在清源山礼佛。

    闻言摇头。

    确实,自己被利益蒙头,当时听信了唐青山的言辞,没让他拿证据,谁知道唐青山作为明教高层,干得出救大明官员的这种事来啊。

    再者张扬巴不得黄昏是明教的人,继续蛰伏大明官场,反正就是见不得大明皇室的好。

    朱棣见状,心中一咯噔。

    事情的来龙去脉立即清晰起来,这事还真怪不得黄昏,上元大火案,小宝庆失踪,唐赛儿一个小女孩又是无辜者,他只能送唐赛儿回去,顺便利用唐青山寻找小宝庆——估计黄昏当时并不清楚唐青山的身份,直到找到小宝庆之后才猜出来的。

    在泉州被张扬关在地牢里,官府身份没办法自救,只有依靠明教的唐青山,万幸唐青山此人极其侠义,要不然今日的黄昏就是张扬地牢里的一具白骨。

    思绪急转,最终推翻了先前的计划,觉得留下黄昏必杀了黄昏,可能是更正确是抉择,于是对殿中诸人道:“黄昏留下,尔等去殿外等候消息。”

    众人不敢怠慢。

    梅殷和纪纲心里暗叹了一口气,不得不行却礼出门,他俩怎么也没想到明明笃定黄昏是明教的事情,竟然还有这层隐秘。

    黄昏藏得好深。

    转念一想,黄昏能走到今天,绝对不是靠运气,估计早就预料到会出现今日的情况,但依然敢留于彦良的活口,证明他有信心能摆脱困境。

    其他人退下,御书房里只剩下朱棣和黄昏。

    朱棣起身,离开御书桌来到黄昏身畔,轻轻拍了拍他肩头,“如果你是明教的人,朕不得不杀你,有些事,哪怕是天子也很无奈。”

    黄昏讶然,“陛下……”

    朱棣颔首,“我知道,这件事是梅殷和纪纲想弄死你。”

    黄昏叹道:“陛下,臣确实是接触过明教的唐青山,也确实是靠唐青山从张扬地牢里逃出生天,当初故意接近唐青山,一则是形势所逼,为了找回宝庆公主,而是觉得以明教的势力,可以利用他们寻找建文帝。不曾想给自己脖子上架了把刀。”

    朱棣沉默了一阵,“唐青山是条汉子。”

    黄昏问道:“陛下打算怎么处置微臣?”

    朱棣想了想,“你确定通过明教来寻找我那侄儿,也是一种可能成功的途径?”

    明教是邪教。

    但朱棣不怕。

    朱棣的心病还是建文帝的去向,任何事情和建文帝的去向比起来,都不值一提。

    黄昏正色,“民间黑暗处的消息,明教比锦衣卫更灵通。”

    朱棣当机立断,“那你继续和明教保持联系,那个唐青山,朕亦暂时不追究他,不过今日之事要怎么收场,朕还要思忖一番,你且稍等片刻。”

    朱棣在御书房里来回走动时,徐皇后到了。

    在沿途听狗儿说过状况。

    进门就直接说,“陛下,当日上元大火时,臣妾确实是阴差阳错,牵了个小女孩,后来那个小女孩交给了黄昏。”

    朱棣颔首,“皇后不必多说,朕已知晓,请你过来,只是走个形式。”

    徐皇后嗯了一声后,立在一旁等着。

    许久。

    朱棣才重新回到椅子前坐下,看着殿外,可惜看不见梅殷和纪纲等人,道:“梅殷出手了,意味着他已经坐不住,这是弄倒他的机会。我就给你说了罢,之前我有个想法,不管你是不是明教身份,都先杀,包括吴溥、杜金明等人,然后给你们洗白,再用一个栽赃朝臣致使重臣蒙冤的罪名将梅殷的官职给下了,你虽身死,但能留得清名在史书,也不吃亏。”

    黄昏心中暗凛,这才是永乐大帝的做事风格,为达目的不拘小节。

    话说,你妹的不吃亏啊!

    老子吃亏大了。

    清名有个屁用,命只有一条,况且老子不死一样的青史留名,甚至更煊赫。

    朱棣继续道:“不过你的成功自救,让朕明白了一个道理:弄倒梅殷是一时之功,有你辅佐朕,是一世之事。但你要体谅朕,现在淇国公成国公和驸马王宁等人,在立储一事上蠢蠢欲动,削藩的事还没着落,又听从你的建议准备组建舰队下西洋,事情太多,朕想早点肃清朝堂,才有余力做其他事。”

    黄昏:“……”

    我体谅你妹,老子差点被你砍了。

    朱棣起身,学那读书人,竟诚恳的对黄昏施了一礼,“今日之事,是朕欠缺周全考虑,差点令朕之肱股蒙冤,朕心甚是愧疚,你放心,朝中议论对于你形象的影响,朕会消除。”

    天子道歉!

    黄昏还能怎样?

    不过这个道歉没有实际利益,黄昏立即说道:“陛下乃一心为国,为大明的千秋江山,微臣受的这一点点委屈在大明的万民安康之前,不值一提,只是苦了臣那未过门的媳妇儿啊……”

    不说还好,一说此事,朱棣就觉得堵心。

    本该是我的媳妇儿……

    被你小子截胡了。

    得了,老子作为君王,大度一点罢。

    朱棣轻声道:“现在梅殷亲自入场了,接下来恐怕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你说要不要把我那几个侄儿和侄孙给——”

    后面的话不好说。

    黄昏摇头,“可以找个借口,但不必实施,消息一旦传出去,梅殷肯定要垂死反击,只要他反击,就是自掘坟墓。”

    朱棣嗯了一声,“我也这么想的。”

    屁!

    他其实是真的想杀朱允炆那几个兄弟和朱文圭了。
………………………………

第一百八十四章 亮剑

    朱棣又问道:“你觉得此事如何收场?”

    黄昏压低声音,“张扬、刘思清必须杀,暂时还动不了梅殷,可以将陷害我的罪名安在泉州百户所周胜然身上,将他押入南镇抚司诏狱。”

    朱棣点头,“善。”

    对狗儿道:“宣朕口谕,反贼刘思清、张扬身为伪汉后人,妄图谋逆,被捉拿伏诛之后,竟然妄图陷害朝臣,罪不可恕,斩于菜市,悬尸三日,泉州百户所周胜然虽破贼有功,但此事难辨其用心,暂且关押于南镇抚司诏狱,查清真相,有功则赏,有罪则罚。”

    狗儿去宣旨。

    黄昏问道:“陛下,微臣有些不解,看这架势,刘思清和张扬是梅殷的人捉拿到的,这似乎不在他职权之内,且周胜然是锦衣卫北镇抚司的百户,怎么也搅和进去了,难道纪纲和梅殷联手了?”

    朱棣摇头,“福建那边如今尚未被完全掌控,属于建文旧臣势力,永宁卫的驻兵守将便是梅殷的人,在一次清缴倭盗的行动中,查获到张扬等人沟通倭盗的线索,顺藤摸瓜,将张扬等人全数捉拿,其间泉州百户所的周胜然也调查到了线索,于是配合永宁卫出兵,所以周胜然是来应天汇报行动,纪纲大概嗅到了弄倒你的契机,于是和梅殷上演了这一场戏。”

    黄昏恍然,暗暗惊心。

    原来纪纲早就怀疑自己了——他肯定早就在让周胜然调查自己失踪那段时间的行踪。

    倒也放心下来,“只要纪纲和梅殷没联合就好。”

    朱棣冷笑,“纪纲他敢?”

    老子若是死了,纪纲也得死,而且死得更惨。

    对黄昏道:“没事你也退了吧。”

    黄昏欲走。

    朱棣忽然又喊住,“今日之事,朕先前被局势所迫,确实有心杀你,现在想来,依然有些愧疚,待过些时日,朕赐你一铁劵罢。”

    黄昏心头一颤,你妹啊,朱棣你这才是想杀我。

    你们老朱家的铁劵哪里免死了?

    分明是催死。

    拿到铁劵的没几个有好下场。

    这玩意儿我不要。

    立即行礼,“陛下不可逾制,微臣并无寸功,何敢获铁劵。话说回来,若是能以微臣一命,换来万世安康,微臣义不容辞。”

    又贼笑道:“不过能不死还是别死,微臣走到今日,就有信心辅佐陛下肃清朝堂,今日之事,微臣说不怨陛下恐怕您也不会信,事实上确实有点怨念的,不过其实今日之事,微臣早就有过谋划,否则当初不会留于彦良的活口。”

    我黄某人不是那么好杀的。

    朱棣无语。

    他岂会不知道黄昏拒绝要铁劵的用意,都怪老爹,把铁劵的名声给弄臭了。

    黄昏又道:“臣走了?”

    朱棣:“去罢。”

    黄昏走了几步,“臣真的走了?”

    朱棣:“……”

    你想干什么?

    还是徐皇后聪慧,笑道:“黄镇抚使,听说你已提亲成功,将要迎娶我家二妹,又听说你买了所庄园,不知道装潢几何?”

    黄昏一脸愁眉,“没钱装潢啊。”

    朱棣秒懂。

    你妹!

    铁劵你不要,感情是要钱啊。

    也罢。

    出于愧疚,朱棣是真心想弥补,化解两人之间的这点心结,于是道:“你那庄园若是重新装修,大概需要多少钱?”

    黄昏早就让沈熙礼算过,低声说简单装修一下,大概一万两银子。

    朱棣:“……”

    徐皇后咳嗽一声,对朱棣说,“陛下,臣妾那里尚有一些私房钱,放着也是放着,不若为了二妹的幸福,先借给黄镇抚使?”

    朱棣没奈何,“皇后说行就行罢。”

    扎心。

    黄昏你实在欺人太甚,截胡了本该属于我的姣姣佳人,如今还要老子拿钱出来给你装修新房子,着实扎心。

    这个钱,怕是有借无还。

    不过转念一想,等以后用钱的时候,黄昏那货的时代商行做起规模了,少不了要让他掏腰包,光是修书一事,黄昏就已经允诺过的,按照他盈利的半数来说,到时候黄昏至少拿几万两白银出来,可以贴补一部分修书的用度,若是下西洋效果很好,少不得还得去薅黄昏的羊毛。

    不亏。

    徐皇后是真心想借钱给黄昏,二妹一嫁,朱棣就不会再惦念了。

    她还是单纯了点。

    没想到这钱会有去无回,还差点惹出大事。

    此是后话。

    黄昏离去之后,徐皇后也回坤宁宫,着人准备价值一万两白银的金条,送去给黄昏——这钱真得从两夫妻的私人钱包里掏。

    这点钱徐皇后还是拿得出的。

    登基之后,皇亲国戚,富贵官贾为了各种利益,没少打点,尤其是那些先前效忠建文帝的朱家亲戚,怕惹朱棣的霉头,都是走后宫路线。

    这些钱徐皇后有些不敢收,但有些还是收了。

    送钱徐皇后不收的人,都死了。

    收了的人,还活着。

    当然,不是说徐皇后干涉政事,而是有些人朱棣不愿意杀,徐皇后不收钱的话,那些人难以安心,所以徐皇后收钱,反而让那些人感恩涕零。

    朱棣睁一眼闭一眼。

    皇后章六宫,开销还是很大的,自己总不能让心爱的女人因为钱而发愁。

    ……

    ……

    纪纲走在回北镇抚司的路上,心头沉重。

    这样都搞不死黄昏?

    关键是这件事后,陛下会不会以为自己和梅殷是一伙的?

    不行。

    得改变这样的局势。

    纪纲太明白朱棣的想法了,这个时候不应该继续揪着黄昏不放,而应该钉死梅殷,让陛下明白,我纪纲绝对没有和梅殷勾结。

    至于被押入南镇抚司诏狱的周胜然,纪纲已经没空去管他。

    人才天下很多。

    少了一个周胜然,我纪纲还有李春、袁江、王谦等人。

    话说,北镇抚司有个指挥叫赵曦,此人就不错。

    等什么时候点拨下他。

    ……

    ……

    梅殷没有坐轿也没有做马车,独身一人走在应天城繁华的街道上,看着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心头越发凄凉。

    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

    早知今日,当时就不该坐视朱棣进攻应天,若是率领四十万大军出淮安勤王……

    朱棣能登基?

    笑话!

    你朱棣不厚道,就别怪我梅殷无情了。

    梅殷看着繁华应天。

    倏然间笑了起来。

    狞笑。

    我连一个宠臣黄昏都解决不了?

    那就不解决他。

    擒贼擒王!

    朱棣,我会继续安静的蛰伏,只要让我等到机会,这一次我绝对不会再做错选择。

    ……

    ……

    朱棣没有给梅殷继续蛰伏的时间。

    他亮剑逼迫梅殷。

    十几天之后,应天官场有了风言风语,说建文帝的幼子染疾,命在旦夕。
………………………………

第一百八十五章 我也喜欢你

    朱文圭才两岁。

    两岁的小孩子染疾什么的,似乎很正常,以大明王朝的生活水平,得个感冒死人都再正常不过,哪怕是皇室,也有不少小孩夭折。

    不过这事在这个时间点出现在朱文圭身上,便显得不那么正常。

    几乎就在同一日。

    凤阳那边又传出消息,被贬为庶人的朱允炆兄弟朱允熥,饮酒过度昏迷不醒,性命岌岌可危,朱棣象征性的派了御医过去。

    随后,同样圈禁在凤阳的朱允熞亦因为某种“意外”,卧床不起。

    再其后,在给懿文太子朱标守灵的朱允熙也出了意外。

    朱标的后人,几乎先后时间,都因为某些正常的原因出了状况,好在都没死,不过估计也快要凉了。

    这些消息结合在一起,更不寻常了。

    瞎子都看得出来。

    因为种种事情,让一直“仁慈”的永乐皇帝暴露“本性”,为了确保其皇位,开始对朱标的后人下手,不欲让人再有更换朱家天子的野望。

    朱标的后人一旦死尽死绝,建文旧臣再无念想。

    ……

    ……

    徐皇后说到做到,真的让人送来了价值万两白银的黄金。

    黄昏没有客气。

    照单全收。

    然后将工作重心放在了装修上。

    有钱能使鬼推磨。

    很快,那座废弃的庄园便焕然一新,大户人家该有的设施一样不差,但亮点在于屋顶的采光材料,都用的无色玻璃,一些地方的窗户也用的无色玻璃。

    房子很多,唯独差了点意思的地方,古玩字画之类的很少。

    很是符合新贵暴发户缺少底蕴的特点。

    黄昏不急。

    那些东西慢慢添置就是。

    还有一个缺点。

    庄园里有两座小池塘,一方池塘里栽了各色莲花,一方池塘里养了几百尾游鱼,在园林方面,缺少假山。

    如果能有几方太湖石放在池中或者池畔,那就很好了。

    可惜……买不起。

    太湖石真不便宜。

    房子修葺一新,自然需要请吴溥过徐府,开启迎娶徐妙锦的流程。

    第一个流程是纳采。

    纳采就是提亲。

    黄昏的长辈黄观还在诏狱,出不来,只好请吴溥去。

    吴溥既是长辈,也是朝中内阁辅臣。

    地位足够当个冰人。

    于是吴溥带了见面礼带着黄昏一起去徐府,这个时候徐妙锦自然是不能出现的,徐辉祖接见,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