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德意志惊雷-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人的气质怎么就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生改变呢?难道是我感觉错了?”
(未完待续。)
………………………………
145 我们决不屈服
敦刻尔克战役的结束,基本上标志着法国境内主要战事的全面终结,从英吉利海峡岸边直到法国最南端,在这片土地上,曾经被誉为世界第一陆军的法国,除了马其诺防线里的毫无机动性的要塞防御部队之外,再也没有任何一支部队能够对德军产生任何一丝威胁。
从法国战役一开始到15日清晨英法联军被围歼,用时仅有短短的15天!
这是属于德国的速度,如果说当初一个月之内与苏联一起吞并波兰还不足以让世界震惊的话,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内在法国的土地上打败法国与英国组成的联军所带来的效果已经完完全全震惊了整个世界所有的观察家们。
英国远征军的覆灭,已经让英国国内的舆论产生了不易察觉的变化。
英国国内原本空前一致的社会舆情不再那么统一,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怀疑这场战争是否是正确的,大英帝国应不应该参与到这样一场战争中去,大英帝国还有没有可能赢得这场战争,英国的结局会不会跟法国一样!
丘吉尔不是傻子,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做到英国战时内阁首相的位置上了。
舆论永远都是可以被引导的,在本应该更加团结一心的时候,英国社会上出现的这种反战或者妥协的言论,绝对不可能是凭空而来的,这其中肯定是有人在动手脚。
丘吉尔甚至都知道到底是谁在动手脚,这人就是他的五人内阁当中的重要成员,他的外交大臣!
英国战时内阁外交大臣爱德华・弗雷德里克・林德利・伍德还有一个正式的称呼叫做哈利法克斯子爵,在当初张伯伦下台之后,他是公认的也是理所当然的首相继任者,只是最后皇室却直接干涉任命了丘吉尔。
其实在这件事情上哈利法克斯最初并没有太过于耿耿于怀,反而他还很是支持英国皇室做出的决定,可是作为绥靖主义的代表性人物,随着法国战场上的局势越来越不受控制,哈利法克斯终于忍不住了,他一再提出想要借着法国还没有被摧毁的机会跟德国人谈判,尽可能去争取一些利益。
然而,丘吉尔却断然拒绝了哈利法克斯的一再提议,直到英国远征军到了不撤不行的地步,直到一夜之间英国远征军数十万部队化为乌有!
英国已经失去了最好的谈判时机,不仅仅如此,丘吉尔的错误判断也让英国失去了几十万优秀的士兵,事情都已经发展到了这个地步,当哈利法克斯再度提出去与德国和谈的时候,丘吉尔竟然又一次拒绝了自己的要求。
现在的战时内阁,已经完全变成了丘吉尔的一言堂,如果说宣传中的德国是一个独裁国家的话,现在的堂堂大英帝国甚至比德国还要独裁!
作为一个政坛老油条,哈利法克斯决定必须要改变英国的现状,他不能坐视伟大的大英帝国在丘吉尔这个疯狂的战争贩子手中一步一步走向覆灭。
所以,这才有了来自英国民众底层的舆论转变,哈利法克斯的手段其实很简单,说起来只有一句话:“我们不管丘吉尔到底对我们隐瞒了什么,但让我们的兄弟姐妹去为了一个不相干的国家战斗,让我们的几十万兄弟姐妹为了一场与英国没有关系的战争丧生在异国他乡,这就是对英国民众最大的漠视与践踏,英国不能再继续这样下去了”
暗流汹涌的英国,让身为首相的丘吉尔不得不做出一些回应。
不可否认,这个挺着大肚子总爱叼着一根雪茄的英国政客绝对是有着足够的手段和几乎无解的政治感染力的。
顶着头顶上不时出现的来自欧洲大陆的德国轰炸机,丘吉尔在5月16日这天中午便抵达了位于海峡边缘的几乎已经被炸成废墟的发电机计划最重要的一环:港口城市多佛尔的街头。
他背对着海峡,他站在他的民众面前。
“这场战役尽管我们失败了,但我们绝不投降,绝不屈服,我们将战斗到底!”
“在欧洲大陆的行动失败了,我们损失了数十万最优秀的士兵,他们是我们的兄弟,他们是我们的孩子,这个仇我们一定会报,我们不会屈服,永远也不会!”
“即便是强大的法国陆军,也在德国人的疯狂进攻之下失败了,所以,这样的失败并不是因为我们的孩子作战不利。但是我听说德国人有一个进攻英伦三岛的计划。所以,我们在这种时候更不能屈服,我也相信,没有任何一个伟大的英国人愿意被另一个野蛮的民族所统治!”
“曾经拿破仑带着他的平底船和他的大军也曾经试图入侵过我们的国家,可是结果呢?请大家相信我的政府,在英伦三岛的战斗将更利于我们防御,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敌人,我们都会誓死捍卫我们的祖国。”
“我们目前在英国本土拥有的兵力比我们在这次大战中或上次大战中任何时候的兵力不知道要强大多少倍,这一事实当然对抵抗入侵本土防御问题其有利作用。但不能这样继续下去。我们不能满足于打防御战,我们对我们的盟国负有义务,我们必须再重新组织在英勇的总司令戈特勋爵指挥下发动英国远征军。这一切都在进行中,但是在这段期间,我们必须使我们本土上的防御达到这样一种高度的组织水平,即只需要极少数的人便可以有效地保障安全,同时又可发挥攻势活动最大的潜力。我们现在正进行着方面的部署。”
“这场战役尽管我们失利,但我们决不投降,决不屈服,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战斗,我们将在海洋上战斗,我们将充满信心的在空中战斗!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保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上战斗!在敌人的登陆地点战斗!在田野和街头战斗!在山区战斗!我们任何时候都不会投降!”
“即使是我们这个岛屿或者这个岛屿的大部分被敌人占领,并陷于饥饿之中,我们有英国舰队武装和保护的海外帝国也将继续战斗!”
丘吉尔挥舞着手臂,他看上去是那样的坚不可摧和信心满满,他再一次让他的民众们疯狂。
(未完待续。)
………………………………
146 这是你们的胡德号
“这一次的战役让我们损失了所有的远征军战士,损失了数千门大炮,海峡两岸的港口也都落入德国人的手中,德国将向我们的国家和法国发动新的攻势,这是已经显而易见的事情。”
“比利时和法兰西境内的战争,已经成为了千古遗憾,法军的实力被削弱,比利时的军队被全部歼灭,相比较而言,我们的实力还是相对强大的。现在已经到了检验英德海空军实力的时候了,有很多人认为我们的海空军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实力,这一点我在此予以坚决否认!”
“英吉利海峡被德国人的水雷完全封锁,皇家海军的大量舰队无法进入,而我们的空军则早就已经倾巢出动,要知道我们已经出动了我们所有的飞机,我们已经出动了所有的飞行员,他们以寡敌众,但绝对不止这一次!”
“在今后的时间内,我们可能还会遭受更严重的损失,曾经让我们深信不疑的防线,大部分被突破,很多有价值的工矿都已经被敌人占领。从今后,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准备承受更严重的困难。对于防御性战争,决不能认为已经定局!我们必须重建远征军,我们必须重建远征军,我们必须加强国防,必须减少国内的防卫兵力,增加海外的打击力量。在这次大战中,法兰西和不列颠将联合一起,决不屈服,决不投降!”
不可否认,丘吉尔的演讲让人热血沸腾,他自己也坚信自己的演讲将能够让民众们重拾信心,当演讲结束的那一刻,他在等待着民众的欢呼,他在等待着民众们喊出决不屈服的口号!
只是,就在他演讲结束的那一刻,人群中却突然有了一阵意外的骚动,现场绝大多数人的目光都在看向丘吉尔的身后,看向近在咫尺的英吉利海峡!
顺着民众的目光转身看去,海平面上浮现出一艘大型驳船的影子,之所以被判断为驳船,完全是因为那船并没有繁多的上层建筑,看上去只是一艘普通的平顶船。
15日下午之后,英吉利海峡当中便再也没有了英国船的影子,德国空军霸占了整个海峡的上空,英国空军根本无法离开拥有高射炮支持的英国大陆,只靠飞机,英国皇家空军毫无还手之力。
可这个时候,竟然从海峡对岸飘过来一艘驳船,一艘孤零零的驳船,这绝对不可能是德国人的舰队,如果不是德国人的舰队,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这极有可能是从敦刻尔克返回的一艘船,只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让他们在敦刻尔克已经被德国人完全占领了一天一夜之后才返回多佛尔。
丘吉尔接过助手递过来的望远镜,由于距离太远,他并不能看清楚那艘船上到底有什么,但他似乎是看到了有几个人正站在船头向着自己这个方向招手,似乎遇到了什么困难。
丘吉尔似乎感觉到有一丝说不出的不对劲,但很快他就将这一丝疑惑抛在了脑后,因为这个时候出现这样一艘极有可能是从敦刻尔克逃回来的船舶!
“上帝助我!”
作为一个近乎完美的政客,丘吉尔知道这是上帝给他的机会,在他这么重要的演讲刚刚一结束,就迎来了一艘从敦刻尔克撤回来的船舶,船上应该会有逃回来的远征军士兵,虽然不知道什么原因,似乎这艘船失去了动力,但这不正是让自己大做文章的好机会吗?
“快派人去把那艘船接回来!同胞们,上帝都在眷顾着我们,让我们到港口上去迎接归来的将士们吧!让我们去迎接我们的英雄,让我们点燃复仇的怒火,让我们为逝去的英雄致敬,用我们的双手将海峡对岸的德国人送进地狱!”
随着丘吉尔的命令,多佛尔港仅存的一艘拖轮迅速解缆起锚驶向那艘失去动力正在海上漂流的‘载着远征军士兵的驳船’,民众们则紧紧跟在丘吉尔的身后走向残破不堪的码头。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受到上帝的眷顾,当英国人准备去营救那艘驳船的时候,德国人的轰炸机消失了!
拖轮很快就接近了那艘驳船,并迅速将缆绳抛向驳船的船头,驳船上的人迅速接过缆绳将两艘船固定在一起,随后拖轮便拉着这艘船驶向码头。
拖轮上的人在接近这艘船之后,心中满是疑惑。
船体上有好几个大洞,这艘船显然遭受到了猛烈的攻击,但是这艘船的吃水深度未免有些太浅了,吃水如此浅,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艘船的内部基本上都是空的,而且,为什么是尖头的船?
驳船的船头不应该是如此的锋利,这明明应该是一艘专门为了深海设计的船舶,驳船不可能拥有这种设计,而且那几个在这艘船上的人,口音有种说不出的奇怪。
不过显然有人活着回来的喜悦很快就将这种疑虑冲淡,毕竟当时制定发电机计划的时候,可是不管什么船,只要是在英国海岸的,全部都征用了,说不定这艘船就是其他国家的呢?
拖带着这艘船驶向码头,所有的人都在远远注视着,拖船上的人则在看着前方,并没有注意到他们身后的这艘船上的那几名船员早已经绕到船尾跳进海水中消失无踪了。
拖船带着那艘驳船接近码头,民众们已经疯狂,但此时码头上站着的一些专业人士却忍不住了!
这根本就是一艘军舰!是属于英国皇家海军的军舰!
只是,这艘军舰不知道到底经历了什么,似乎已经完全被摧毁了,内部恐怕早就已经是空的了!
等到这艘船无限接近码头,拖轮准备解掉缆绳转为顶推协助靠岸的时候,异常死寂的那艘船终于让丘吉尔意识到可能出现了什么问题!
他想要下令阻拦民众,封锁这艘船,他不能让民众看到这艘船的真相,但一切都已经晚了,疯狂的民众们早就已经冲上前去,冒着生命危险站在码头边上等待。
拖轮在得不到回应之后,自行切断缆绳,开始侧推这艘船,让船迅速靠岸。
就在船终于靠岸的那一刻,民众们借助一切能够借助的东西,开始向船上攀爬,他们想要去迎接自己的英雄。但当他们终于爬上那艘船的时候,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空壳,空壳中有密密麻麻的尸体,尸体上放在一个巨大的横幅:“这是你们的胡德号,这是你们政府送给你们的礼物,这是你们非要插手欧洲事务与德国人民为敌造成的结果!”
(未完待续。)
………………………………
147 意大利参战
胡德号事件的风波几乎瞬间传遍了整个英伦三岛,丘吉尔想要把控住舆论,但他却控制不了英国人民的嘴,丘吉尔怎么也没有想到德国人竟然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不停的演说,丘吉尔试图把仇恨引导向德国人,但是太多的英国人都已经知道了胡德号上的那条横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战时内阁,质疑他们为什么非要卷入到德国人与法国人之间的战争当中去,为什么要让自己人去为毫不相干的法国人送死!
丘吉尔的救火行动在最初确实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随后却又发生了反转,因为另一个人在私底下已经行动了起来,这个人便是哈利法克斯。
一心想要为英国谋求和平,阻止丘吉尔这个战争贩子将英国民众推向火坑的哈利法克斯已经忍无可忍,他在利用他自己多年来经营的网络散播,告诉那些被丘吉尔的妖言迷惑的英国人民,只要丘吉尔下台,那么英国就将走向和平,英国人就不再需要为了其他的国家无关的人送死!
英国社会正在逐步走向碰撞,丘吉尔的支持者们强烈要求战争继续,而他的反对者们则在各地游行要求丘吉尔下台,结束这场本不该属于英国人的战争。
英国已经乱的一塌糊涂,各种暴力事件不断上演,丘吉尔忙的焦头烂额,而在欧洲大陆上,也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在比利时全境除了极其个别的地方之外全部都被占领的情况下,5月16日清晨,比利时国王列奥波德命令比利时军队放下武器投降,而且是无条件投降。
但是比利时的军队通讯指挥系统早就已经被完全摧毁,无条件投降的命令甚至需要通过德军的广播才能得到消息,所以直到16日傍晚,比利时军队才算完全停止了抵抗。
但同样是在这一天,已经逃亡到法国的比利时内阁各位部长们却发表联合声明,声称列奥波德国王的命令是无效的和违反宪法的。同时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在丘吉尔的干预下还向列奥波德国王发出邀请,请求列奥波德国王能够到英国避难,并继续领导比利时军队反抗德国人的入侵。
法国人在得知列奥波德拒绝继续战斗之后,取消了列奥波德在法国的荣誉勋位以示惩戒,不过好像列奥波德此刻更关心的是怎么样才能够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什么所谓的勋位跟他早就没有了一毛钱的关系。
17日,在彻底肃清法国北部以及比利时境内所有的抵抗力量之后,德国元首海德里希正式向法国下达最后通牒,要求法国人必须在24小时内宣布无条件投降,不然的话,法国将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就在最后通牒下达的这一天,法国唯一一支从敦刻尔克逃出来的部队抵达巴黎外围,这支部队甚至都没有经历什么像样的战斗,当德国人开始疯狂碾压战场的时候,这支部队的师长立刻选择了逃跑,寻找任何可能逃亡的路径,硬是在没有被任何人发现的情况下,带着他的第四装甲师从德国上百万大军的包围圈中逃了出来。
此人,名叫夏尔・安德烈・约瑟夫・马里・戴高乐!
作为唯一一个从德军两个集团军群的包围中逃出来的军官,他是怎么逃出来的这个问题已经不再重要,他立刻被法国媒体塑造成了一位民族英雄,他不再是一个上校,而是当即被授予了准将军衔,并且媒体开始称赞他为‘勇敢果断的杰出指挥官’。
现在的法国实在是太需要英雄了,战争打成这个样子,他们迫切需要塑造一个英雄人物来挽救法国民众的信心,戴高乐的出现恰恰给了法国政府这个机会。
18日,在最后通牒给予的时间即将来临的前一个小时,法国议会主席保罗・雷诺任命‘法国英雄’夏尔・戴高乐为国防和战争部副国务秘书。
但就是这最后的一个小时,不仅仅是法国人过得紧张,全世界都有些紧张。
在这最后的一个小时里,先是意大利领袖墨索里尼宣布他的部队将会在一天后从法国南部发动进攻,协助自己最坚实的盟友德国展开对法国人的攻击。
紧接着,西班牙佛朗哥政府宣布由于战争的原因,为了保证西班牙的国家安全,西班牙军队将正式封锁地中海的出海口直布罗陀海峡,并对所有停靠在西班牙港口的英法两国船只进行盘查甄别,以便确定这些船只有没有对西班牙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再然后是苏联的表态,莫洛托夫对媒体记者声称法国人已经到了接受审判的时刻,当法国人抛弃他们的盟友,当法国人入侵德国的时候,他们就应该料到有这样的一天。
苏联政府已经不能对这种邪恶的国家坐视不理,苏联正式对法国宣战!
莫洛托夫的言论瞬间引爆了世界舆论,之前一直保持中立的苏联,竟然在这个时候选择了对法国宣战,而且还声称是法国率先入侵的德国,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吸引眼球的新闻吗?
不,有,还真的就有比这个更加吸引眼球的新闻!
在最后通牒时间截止前10分钟,美国政府突然召开记者会,宣布他们刚刚与德国政府签订了一份包含20架b…17‘飞行堡垒’重型轰炸机和300台赖特(wright)gr…1830…39(g2)‘旋风’星型发动机的军工合同。
美国虽然一直采取的是中立政策,但是这个时候宣布向德国出口如此大批量的重型轰炸机和配套的多达300台发动机,未免有些太不合乎常理了。加之以前订购的那10架b…17和大量的发动机,这简直就是直接在武装德国空军!
得到消息的英法两国政府几乎立刻就向美国提出了抗议,然而,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回答却是:“我们爱好和平,我们同情英法人民的遭遇,但我们不会跟钱过不去。”
随着最后通牒时间的截止,多达六百架轰炸机在完全不需要任何护航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法国天空中浩浩荡荡的组成编队飞向法国首都巴黎的上空!
(未完待续。)
………………………………
148 坑爹的意大利
遮天蔽日的轰炸机群涌向法国腹地,防空警报响彻大地,在这一天上午,不止巴黎,太多的城市正在遭受着德国空军的蹂躏。
德军地面部队也已经于1940年5月18日上午10时全面向着巴黎方向开进。
在敦刻尔克―加莱―利斯河畔艾尔修整了两天的德军装甲突击集团正在用远超先前进攻的速度扑向索姆河这道巴黎前面最后的天然防线。
隆美尔的第七装甲师、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以及李凌的直属第一团齐头并进,近百公里的路程三支部队紧紧只用了四个小时便已经走完。
三支装甲大军几乎同时抵达法国重镇阿棉附近的索姆河岸边。
没有预想中的猛烈抵抗,法国人只是象征性的放了几枪便躲在城内做起了缩头乌龟。
法国人躲在城内,利用阿棉城内全法国最大的哥特教堂圣母大教堂的制高点盯着正在紧张穿过河网地带的德军部队。
德国坦克兵则远远看向这个法国小城,并不对阿棉发动攻击。
其实这倒不是隆美尔、古德里安或者李凌善心大发或者胆小如鼠,而是他们真的不想在这里浪费太多时间,这座城市的防守并不严密,但想要利用装甲部队快速打下来却是不可能的。
与其把时间浪费在这里,还不如早一点打下巴黎,从而结束这场战争。
站在索姆河岸边,看着自己的部队正在忙碌但却毫不紧张的渡河,李凌笑了笑,笑得很开心。
就在二十多年前,就在这条河的两岸,曾经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最残酷的一场战役―索姆河会战。
交战的双方正是德国和英法联军。
在那场历时141天的战役中,总共有超过126万名士兵阵亡,曾经更是有过在短短一个下午的时间埋葬六万人的恐怖记录。
这里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但这一次,双方都不必再经历那种让人不愿提及的惨烈局面,索姆河的河水依旧是清的,不必被士兵们的鲜血完全染成红色。
当天傍晚,德军先头部队全面渡过索姆河,此时他们距离巴黎市中心仅仅只还有130公里。
然而,这130公里的路程却并不能在第一时间通过,因为他们的坦克此时正在面临一个有些尴尬的处境。
由于汽油发动机的技术限制,德军坦克的普遍最大行驶里程都不足200公里。先前他们已经狂奔了一百多公里,坦克的剩余油料显然不足以支撑他们冲向巴黎。
现在趁着与主力部队之间的距离还没有被完全拉开,与其继续前进,还不如呆在这里等待补给,然后再一鼓作气直取巴黎。
李凌他们这一停,虽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却实打实的让阿棉城内的法国守军心惊胆战了起来。
由于装甲部队已经渡河,阿棉此时等于已经处在了德军的势力范围内,而且是被大军围困,毫无还手之力。
当晚八点,阿棉城内便派出了谈判人员,找上了距离阿棉最近的直属第一团的驻地。
法国人带着他们的谈判条件找上李凌,他们可以投降,但希望德军不要杀害他们,也不要伤害城内的法国人民。
李凌对他们提出的条件不置可否,他之前甚至都没想过要进城。
不过既然法国人来了,那自己之前的想法也就应该做一些改变了。
“将武器全部放到教堂里,把城内所有的油料都送过来,你们等待后面的部队过来接收这里。”
“这就完了?”
法国人难以置信的看着李凌,没道理啊,不是传闻说德军会把他们的财物都抢走,还喜欢杀人吗?
“不然你还想怎么样?难道要我把你们都关起来?”
“别,我现在就回去命人把武器收缴之后放到教堂,油料虽然并不多,但我们会立刻全部送过来的,请您放心。”
……
当时间来到19日拂晓,当几乎跑断腿的补给部队终于抵达阿棉附近,开始给第七装甲师和第19装甲军补充油料的时候,直属第一团早就已经装满法国人送来的油料上路了。
德国人的进攻在继续,他们的推进速度达到了让人难以理解的地步。
意大利人急了。
德国人在停息了两天之后发动的全面突击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如果意大利军队再不发动进攻,怕是根本就没有机会从这场战役中分得一杯羹了。
于是乎,在这一天天还没有完全放亮的时候,墨索里尼便命令他的军队发动了进攻。
在意大利地面部队向法国开进的同时,墨索里尼还命令意大利空军对位于地中海上的英国属地马耳他进行了空袭。
在短短一天之内,意大利空军就对这个小岛进行了多达七个批次的空袭。
这一次原本并不能算什么重大的军事行动却在整个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焦头烂额的丘吉尔笑了,烦躁不安的雷诺笑了,坐山观虎斗的罗斯福笑了,唯独德国元首海德里希愤怒了!
海德里希在听到意大利军队空袭的准确目标之后,几乎砸烂了办公室里所有他能看到的东西。
意大利空军竟然在墨索里尼的授意之下,空袭了马耳他岛上的一座医院!
他们竟然空袭了一座平民医院!
多达141名手无寸铁的平民在空袭中被炸死,这个消息席卷了全世界所有的主流媒体,不管是相关的还是不相关的国家,都开始对意大利口诛笔伐,意大利军队的行径甚至已经影响到了他的盟友德国。
丘吉尔抓住机会,立刻开始散播谣言,说这件事情有德国人的参与,德国人策划了对平民的空袭!
不过,这些都是政客们需要去关心的事情,前线作战的士兵们才没有功夫去关心什么新闻。
李凌的部队在当天中午便杀到了距离巴黎只有80公里的埃纳河防线前,战斗已经打响,这里已经属于法国首都巴黎的外围防御圈。
早晨目送直属第一团离开的古德里安在此时才刚刚带领他的部队离开索姆河沿岸地带……(未完待续。)
………………………………
149 猪队友登场
“我没有时间俘虏你们,放下你们的武器从道路上滚开,不要挡住道路!”
古德里安站在坦克上,恨不得下令把这些拥挤在道路上的法国士兵全部都突突了,李凌的部队已经抵达了巴黎防御圈的外围,第七装甲师也已经冲向了巴黎防御圈,可自己的部队才刚刚开始出发,想要抢在李凌之前冲进巴黎,显然是有些困难了,更何况现在还有那么多的法国人拥挤在道路上准备投降?
在整个法国北部,现在也就只有巴黎防御圈的法**队还在抵抗,其他的部队早就已经溃散,没有溃散的也纷纷拥挤在道路上挑着一杆巨大的白旗防止德国空军的轰炸之外等待着德国地面部队前来接受投降。
士气全无的法国北部军队早就没有了抵抗德军的想法,他们只想快点结束这该死的战争,然后回到家陪着自己的家人,而不是每天担心着自己会不会死亡。
唯一能够算的上还有士气的法军部队,基本上都堆积在了巴黎防御圈,剩下的则在法国南部呆着。
c集团军群对马其诺防线其实一直都没有发动真正意义上的进攻,只是一直在不停的袭扰对手,但总攻的命令已经下达,他们已经不再需要依靠佯攻来牵制马其诺防线内的敌军部队。
总攻命令下达的第二天,c集团军群以埃尔温・冯・维茨莱本指挥的第一集团军作为先锋,便在萨尔布吕肯一带成功突破了马奇诺防线,并迅速向巴黎方向挺近。
c集团军群的24个师终于也加入到了进攻巴黎的行列。
然而,在这一天,当巴黎防御圈的法**人们冒着猛烈的空袭死死顶住不断赶来的德军装甲部队的时候,法国政府竟然作出了一个只有懦夫才会做出的,严重打击自己家士气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