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德意志惊雷-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2,3,4快点,快点,迫不及待了,我的虎式,哈哈!”

    看着一辆接着一辆的四号型坦克驶进营区,李凌的心就跳的越来越厉害,甚至到后来他都自己哼起了欢迎进行曲的调子,这心情不言而喻。

    “来了,来了,来了!”

    当最后一辆四号型坦克驶进营区,李凌嘴里不停嘟囔着来了,眼睛死死盯住营区正门,等待着虎式坦克的出现!

    88毫米炮的炮口出现在李凌的视野中,李凌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太爽了,终于要亲眼看看

    艹,这什么玩意!

    李凌仅仅只是看到第一对负重轮从大门旁露出来,李凌的心就瞬间从珠穆朗玛峰掉进了马里亚纳海沟!这货根本就不是虎式,根本就不是自己想的那样!

    虎式最标志性的交错负重轮根本就没有出现,底盘还是四号坦克的底盘!

    可问题是,四号坦克的底盘不是无法承受88炮的重量吗?为什么莱茵金属的人就给装上了呢?

    很快,这款神神秘秘的坦克整个的车身彻底展现在了李凌的面前,李凌在那一瞬间几乎有种要吐血三升的感觉!

    李凌猛地一拍脑袋,当初自己去找到莱茵金属的时候,怎么就给忘记了这家军工厂曾经设计过并且生产过的那一系列标志性的武器运载车了呢?

    出现在李凌眼前的,果然就是莱茵金属标志性的产物,一辆四号坦克的底盘,上面弄一个简易到几乎完全没有防护力,连炮塔顶盖都去掉的炮塔,加上一门88毫米炮,连挺车载机枪都没有!

    “怎么样,喜欢吧!绝对是划时代的产品!完全按照你设想的制造的,怎么样,想好用什么名字命名没?要不干脆就用你的名字命名吧,叫李式突击炮?”

    看到李凌嘴巴张到可以塞下一头牛的表情,古德里安想当然的以为李凌是高兴的合不拢嘴,完全不知道李凌此时的心里犹如千万头草泥马狂奔而过的心情。

    “喂?怎么,太兴奋了?”

    推了一把发呆的李凌,古德里安在试图征求李凌的意见。

    “啥?”

    “这是依照你的想法造出来的,命名的权利就交给你了。你想叫什么名字?我觉得就用李式突击炮好了,不过,又感觉有点不太符合事实,这根本就不是突击炮,而是反坦克利器,不适合伴随步兵突击,反而适合跟装甲集群在一起行动。”

    “额。”

    听到从古德里安的口中说出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造出来,李凌恨不得上去掐着古德里安的脖子告诉他,自己要的是虎式坦克,而不是这么个玩意!

    不过其实这东西好像也不错,在这个没有反坦克导弹的年代,这种武器反而更加实用。

    既然古德里安认定了这是按照自己的想法造的,那也就没必要再否认什么了,反正是个好东西,提前造出来总比没有好,最起码这玩意的出现不会造成巴巴罗萨行动开始的初期面对苏联人的时候遇到34危机这样尴尬的事情了。

    “突击炮就不要用这个名字了,我最开始的想法是制造一种可以在较远距离上有效歼灭敌方坦克的武器,既然目的是打击歼灭敌方坦克,那就干脆叫坦克歼击车吧。”

    “坦克歼击车?这个名字不错!”

    古德里安点点头,算是认可了这个称呼。

    “不过话说回来,李,我有时候都想看看你脑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你的脑子里会蹦出来这么优秀的主意!”

    “这简直就是一件划时代的武器,对敌人的坦克在超远距离上就可以实施打击,等到距离敌人较近了,再由四号坦克突前,这样的配合简直太棒了!而且,这东西我问过莱茵金属公司的负责人,造价非常便宜,而且消耗工时很短,操作也比较简单,绝对是一个可以在战争中大放异彩的装备!”

    “不过,话说回来,我一直都兼任着装甲兵总监的位置,那个时候你又在我的第19装甲军里,你怎么不直接告诉我,反而是跑去直接跟莱茵金属的人去说呢?你要是直接告诉我,那我们现在就不至于仅仅只有这二十辆了,要知道我是战争结束之后很久,才看到的莱茵金属制造的样车,这大大拖后了服役时间。”

    古德里安虽然欣喜,不过还是感觉有点不舒服,怎么说李凌也是自己的准女婿,而且听米莉安说两个人都已经在一起了,这样的时候,李凌怎么还就不首先告诉自己呢?难不成还把自己当成是外人?

    “我这也是迫于无奈,毕竟那个时候你在指挥打仗,而且这个观点之前一直没有人提出来,我还不如直接去找兵工厂,如果他们能接受,并且设计了出来,然后证明了可行性,再告诉你不是更好吗?”

    “哦,说的好像也有道理。”
………………………………

099 威赛演习计划

    第四更,累瘫中除了古德里安亲自押送并且附送50名驾驶员的那次大规模接装之后,李凌的直属第一团就没有再经历过大规模的接装,后面基本上都是三辆五辆的往这边送,不过还好每一次最高统帅部的人都会随车附送一个驾驶员,管他是经验丰富的老手还是刚刚学成的新手,最起码总不需要再重新需要训练了,倒是节省了很多时间,能更快的形成战斗力。

    现在,李凌的这个直属第一团多少也有点像模像样了,团部下属一个警卫连,一个修理连,一个后勤保障分队,三个作战营,其中两个四号坦克营一个李式坦克歼击车营。

    作战营采取三三制,既每个营三个连,每个连三个排,每个排三加一辆坦克。

    各营营部配属一个警卫班,每个排三辆坦克用于作战一辆坦克作为备用车。

    整整108辆德国最先进的坦克,可以说李凌的这个团在战争中当到任何一个方向上,就会成为一支箭最锋利的箭头。

    但当他的部队完全组建完毕之时,距离最高统帅部制定的进攻挪威和丹麦的时间已经不足一个月了,而他的部队虽然看上去很强大,但除了军官以及修理连和各车驾驶员之外,几乎全部都是新兵。

    凯特尔曾经来找过李凌,询问他是否想要去参与到进攻挪威和丹麦的战役中去,到实战中去练兵,不过被李凌拒绝了。

    实战中练兵对一支部队的成长绝对能够起到莫大的帮助,这一点李凌是非常清楚的,可是眼下他却不舍得!

    这支刚刚组建的部队当中,有超过两百人是在德或者在波兰生活的华人,那都是自己的同胞,李凌宁愿自己的部队晚一天拉出去,也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同胞用鲜血甚至生命换取快速形成战斗力,更何况,后面的法国也不是什么硬茬,到时候跟着个比较牛的部队后面,也能够练练兵。

    李凌行走在巨大的训练场上,犹如一只蚂蚁般渺而他的周围,则是正在进行各种训练的坦克,这些都是他自己的部队!

    “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你们将更加强大!未来,我会带着你们,让整个世界颤。抖!”

    。。。。。。

    远在柏林,最高统帅部,此时参谋们正紧张的制定着作战计划,不过与以往的最高统帅部的工作方式不同,这是改组之后的德国最高统帅部第一次拟定详细的针对某一个国家的作战计划!

    时间是2月14号,这一天是西方传统的情。人节,而在情。人节的这一天,德军那些高层们没有几个人有时间或者有闲心去约会,当然了,一个人除外,那就是德国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

    改组之后的德国陆军总司令部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权威,彻底沦为了一个管理执行机构,没有参与作战计划拟定的权利,制定作战计划,全部由最高统帅部,一旦进行作战部署,最高统帅部负责向海陆空三军各总司令部下达作战命令,甚至最高统帅部可以直接越过各总司令部将命令传达到作战部队的手中。

    虽然在波兰战役中最高统帅部有时候也会直接做出这种越过陆军总司令部的行动,但那只是个别时候,而且勃劳希契手中还是握有指挥权和决策权的,可现如今,勃劳希契已经成了一个无关紧要的人!

    同样是看待这个问题,雷德尔和佛克比尔就轻松和乐观了很多,在这两个人看来这样更好,统一指挥配合将会更加天衣无缝,而且自己身为军种司令,也可以参与到作战计划的制定里去,只是勃劳希契自己不愿意去而已,他去了也不会有人反对。

    此时,最高统帅部内正在制定的作战计划,正是德国针对丹麦和挪威的作战计划!

    也许这将是被载入史册的一天,然而,却并不会有人记得!

    这是德军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全兵种共同拟定作战方案,而作战方案也是从三军联合作战的角度去出发!

    在漫长的整整三天之后,代号为威赛演习行动的作战计划正式拟定完毕,递交给德国国家元首海德里希审批,旋即,海德里希便批复并下达了训令,要求有关部队立刻进入战备动员,进攻时间定在1940年4月1日愚人节的当天凌晨!

    计划制定倒是没有什么曲折,毕竟这两个国家的军力实在是看不上眼,而随着最高统帅部凌驾于三军之上,身为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和实际负责人的威廉凯特尔地位自然是水涨船高,俨然成为军中第一人,甚至以一个上将的身份立于元帅之上。

    这一次制定的作战计划是他负责的,也是他第一次根据李凌的想法尝试制定三军联合作战行动,这一次将是他彻底奠定自己在德**界地位的一次行动,一定要打的漂漂亮亮的!

    与第一次冒险大规模吞并波兰不同,现在的德国再去进攻挪威和丹麦的话,外界的压力其实并没有扩大,而是减小了很多。

    之前进攻波兰,各大国之间都没有明确站位,德国发动战争很容易引起周边国家的敌视甚至出兵,但这一次,敌人已经非常清晰!

    由于之前波兰战役上英国和法国的做法已经让众多盟友失望,再加上戈培尔的宣传攻势,这个时候如果英国和法国想要对德国动手,怕是真的没有几个国家会真正出工出力。

    而作为德国的盟友,苏联和芬兰之间的战争看上去也已经快要画上了句号,到那个时候有苏联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压阵,英法两国怕是也不敢轻易动手!

    美国已经和德国达成了隐形的协议,而意大利和西班牙又是德国最直接的盟友,至于其他的国家,德国还真的没有把谁放在心上!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用足够快的时间解决掉挪威和丹麦,英法两国肯定是不会动手的,因为就在一个月之前,法国人刚刚拿到了那个所谓的德国将要对法国动手的翻版施里芬计划黄色方案,法国好像根本就没时间去搭理挪威和丹麦的死活,他们更在意的是德国人会不会把挪威和丹麦当做幌子,实际上是要对自己动手。。。。。。

    ps:给大家说一下,那个李式并非犀牛,犀牛是埃克特公司研制的,而且是固定炮塔。但李凌跑去找的是莱茵金属,也就是制造了莱茵那种脆皮却拥有旋转炮塔的的公司。残星文中的李式,就属于简化版的莱茵,拥有旋转炮塔,相比犀牛在实战中效果会更好一点,但早期88炮太重,四号底盘还想要旋转炮塔,基本上就只能牺牲炮塔防护了
………………………………

100 苏联将会珍惜来自德国的善意与友谊

    截止1940年2月底,苏芬战争已经接近尾声,芬兰当局已经接近崩溃,不得已之下开始向其他国家寻求援助。

    这样的援助请求立刻得到了英法两国的应许,英国当即开始组建部队,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是英国始料未及的。

    作为芬兰的周边国家,挪威、瑞典、丹麦、冰岛纷纷宣布保持中立,在这个时候这些小国家可不愿意参与到这件事情当中去,如果因为这件事惹急了苏联,那庞大的苏联碾死他们就如同碾死一只蚂蚁一样轻松。

    然而,这并不等于就一定可以断绝来自英法两个国家对芬兰的援助,英国组建的支援部队此时已经整装待发。

    随后,芬兰向瑞典和挪威提出请求,希望两个国家批准英国支援部队无害通过其领土。

    得知这一消息的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立刻向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发布警告,警告相关中立国家约束好他们的民意,并直接警告瑞典不要去试图帮助芬兰,一旦帮助芬兰或者允许某些国家的部队借到其领土通过从而帮助芬兰,将立即视为瑞典对德国宣战,那么德国将会立刻做出相关反应,两国会直接进入战争状态,一切后果由瑞典政府承担。

    德国这样的声明无异于向全世界宣布他们跟苏联是站在一起的,而且是军事同盟!

    他们的隐性军事同盟在这一刻正式浮出水面,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兼苏联外交委员莫洛托夫对德国的做法表示欣慰,并公开宣称苏联会珍惜来自德国的善意与友谊。

    面对咄咄逼人的苏德同盟,法国人终于不得不做出表态,并于3月1日发布公告,宣称德国将会对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国家发动进攻,希望这些国家不要被德国的表象所迷惑。一定要坚定的相信英国和法国会保护他们的安全,并且要求相关国家立刻开放边境允许英**队通过进而援助芬兰。

    小国夹在两大势力的中间,几乎被逼到了一个不得不选边站的地步,但他们却根本没有胆量在这个时候做出选择。

    这个时候法国人抛出的德国人将会进攻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怎么看都像是法国为了想要让英国可以支援芬兰而说的谎,因为德国刚刚经历了战争,吞并掉波兰,德国现在根本不会有闲暇的时间去进攻这样几个并没有太大战略用处的地方。

    世界形势的不断变化,让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有些坐不住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当即命令美国国务卿萨姆纳威尔斯前往欧洲,了解欧洲主要国家之间对未来的看法,是否有削减这种对峙的可能性,大家有没有重新坐回到谈判桌上来的意愿。

    但当萨姆纳威尔斯真正启程飞往欧洲的时候,罗斯福却在私底下通过德国驻美国大使馆联络德国元首海德里希,追问德国是否会将战火扩大,是否会真的像法国说的那样对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发动进攻。

    罗斯福是何许人也?

    欧洲越动荡,对他实现他的抱负就越有帮助,而他派出国务卿前往欧洲,看似寻找和平解决的方案,实际上只是做做样子,让孤立主义情绪蔓延的美国民众不会对他的政策方向性产生怀疑。

    海德里希懂得美国的重要性,但怎么去回答罗斯福,他却并不知道如何是好,不过幸好当时李凌正在他身边,跟他讨论德国科研方向的问题,海德里希当场就开始询问应该如何回答。

    而李凌给的答案,是那样的明确:“告诉罗斯福,除了战争,我们不会做出任何其他的选择!”

    随后,海德里希紧急联系斯大林,希望苏联尽快结束与芬兰的战争,因为德国要对一些国家动手了!

    3月3日,苏联方面向芬兰提出要求,双方进行和平谈判,结束战争,但芬兰必须割让部分土地。

    当天下午,芬兰便同意了苏联提出的要求,并希望双方立即停火。

    看上去一切应该结束了,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就在苏联提出和谈的这一天晚上,也就是在芬兰同意苏联要求的短短两个小时之后,苏联人突然拒绝了芬兰立即停火的请求!战争还在持续!

    战争又持续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3月10日,芬兰和苏联终于正式签订停火协议,苏芬战争终于告一段落。

    也是在同一天,美国政府突然宣布解除武器禁运,允许任何国家通过合理的价格从美国购买武器装备。

    3月11日,美国几乎同时接到英法和德国政府的武器订单。

    3月12日,美国国会批准向英国和法国总共出口50架40战斗机,同时批准向德国出口12架17轰炸机及8台普惠r&n1690“大黄蜂”九缸气冷星型发动机。

    美国这样的决定看上去似乎是想要尽可能维持中立,罗斯福在国会审批法案的时候也的确是这样说的,可实际上罗斯福很清楚,战斗机作为防御型武器在战争中起到的作用远不是17这种转场航程高达3000公里的重型轰炸机所能比拟的!

    罗斯福想要看到的就是德国苏联和英法两国正面相撞!

    而实际上,在德国提出购买17轰炸机及其发动机的时候,罗斯福就在私底下直接向海德里希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希望德国政府证明购买这批飞机的用处!

    很快,就在美国国会批准出售给德国17重型轰炸机的4天之后,德国突然派出由30架88轰炸机组成的机群空袭了斯卡泊湾海军基地,当场炸沉英国皇家海军诺福克号重型巡洋舰!

    3天后,作为回应,英国人派出30架惠特利轰炸机和20架汉普登轰炸机轰炸了德国的一处水上飞机基地。

    这是英德双方第一次相互进行空袭对方军事基地的举动,欧罗巴大陆上的战争味道越来越浓,而此时的时间是1940年3月19日,距离德国启动威赛演习计划的时间只还有短短的十二天!
………………………………

101 苏联要保持中立

    芬兰是英法的小弟,德国又与英法早就宣战了,苏德之间的关系也已经那么明确,这个时候基本上也就只差英法同苏联的宣战了。

    然而,这个时候英法两国政府却还是不希望给自己安上一个主动挑起战争的名头,所以,他们根本就不会做出对苏联宣战的决定。

    但这并不等于他们就一定不会逼着苏联宣战。

    虽然苏芬战争已经结束,但法国还是在3月21日这天要求苏联召回其驻法国大使,与此同时,并要求对英法与德国之间的战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表明苏联的立场。

    当法国将皮球提给苏联的时候,几乎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这里,要知道在月初的时候苏联外交委员莫洛托夫才刚刚说过苏联珍惜来自德国的友谊这样的话语,而德国更是在英国想要对芬兰进行支援的时候接连凭借自己的能量设置障碍,最终让英国的支援计划流产。

    全世界都在等待着这个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庞大的国家表态,都在等待着莫洛托夫或者斯大林站出来说对英法两国宣战。

    然而,在一天之后,莫洛托夫竟然说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哑然的话:苏联将会在这场战争中保持中立!

    苏联做出的表态让全世界大跌眼镜,法国和英国没有想到在这个时候苏联竟然退缩了,苏联的这个态度让英法两国的心放下了最起码一半,因为这至少表明苏联是绝对不会直接出兵对抗英法了。

    而这样的时候怎么可能会少得了美国的表态?

    虽然美国一直都没有参与到战争中来,但这个国家早已经在无形之中影响着世界的格局。

    在3月23号,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他的白宫办公室内面对记者连续回答了一系列的关于当前国际形势的问题。

    首先是明确了在亚洲方向上的美国立场,对于在中国土地上新成立的以汪n卫为政府首脑的日本背后操控的中央政府,美国绝对不会予以承认。

    随后就是有关于其在欧洲的立场,美国再次重申了其中立立场,但对于武器出售的问题,美国依旧会保持开放的态度,不管是任何国家,只要其目的不是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只要报价足够,美国都不会拒绝。

    当有记者询问如果英法同德国全面开战的时候,美国是否还会继续保持中立的时候,罗斯福的态度终于有了一丝微妙的变化。

    坐在轮椅上,点上一根雪茄,罗斯福别有深意的说:“美国是不会轻易付诸战争的,只要这个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不会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

    记者再度追问什么样的情况可以被视为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的时候,罗斯福只是笑了笑,并没有回答。

    美国这样的态度让英法两国和德国都看到了其严重的不确定性,不过由于不知道美国与德国之间的潜在关系,英国和法国此时反而心中充满了想要把美国拉拢过来的想法。

    英国甚至拿出所谓的历史来说明两个国家那不能割断的关系,然而,英国人却并不知道,在罗斯福的眼中,真正的美国国父是乔治华盛顿,英国只是一个曾经压制着美国发展的落寞的帝国,仅此而已!

    但由于苏联外交委员莫洛托夫那诡异的表态,却让海德里希的内心充满了戒备之意,到底是为什么要让苏联在这个时候选择中立呢?

    德国在刚刚结束的苏芬冬季战争中那样明确的表示了对苏联的支持,苏联也欣然接受了,双方除了没有明面上的盟约,其他的跟军事同盟已经没有任何的关系,可为什么这个时候苏联却说自己要保持中立呢?

    其实,莫洛托夫本人也是倾向于不要保持中立,因为在这个时候如果苏联保持中立,那就等于是在无形中严重损失了国家信誉,而且更是会让德国这个盟友对苏联产生怀疑。

    可是斯大林却直接给这件事定了调子,苏联必须保持中立!

    当然了,斯大林并不是没有给出理由,而且理由似乎也可以说得过去。

    苏联同芬兰的战争刚刚结束,芬兰这样一个弱小的国家,原本以为可以轻而易举的拿下来,却没想到竟然打了整整三个半月的时间,还付出了将近70万人的伤亡代价。

    这显然已经证明了苏联军队的战斗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如果在这个时候贸然宣布对英法宣战,与这样的老牌军事帝国直接开战,那么就是对整个苏联人民的不负责任,是要将苏联置于亡国的境地。

    相较于损失一点点的国家信誉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保住这个国家的存在才是最根本的东西。

    斯大林的嘴上是这么说的,可他的心里却完全没有这样去想,因为他一直都有吞并德国,进而吞并整个欧洲的打算!

    现在英法和德国还没有全面开战,等到这两大势力全面开战之后,当双方拼的你死我活的时候,正是苏联坐收渔翁之利的时候!

    “李,怎么办?苏联人要保持中立,这样下去对我们不利,我们如果接下来对法国开战的话,就等于是全面同英法开战,而俄国人却并不能帮我们牵制英国,接下来的仗就不好打了!”

    匆忙找到李凌,海德里希的脸上写着忧郁。

    “怕什么,大不了先给苏联人一点点的甜头,然后我们做到仁至义尽,然后开始着手准备对苏联开刀就行了!”

    相比于海德里希的焦虑,李凌倒是很坦然。

    “还要打苏联啊?我们现在得首先跨过去英法两国吧!”

    “怎么?难道你害怕英国和法国?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法国不足为惧,英国或许会有点困难,但还不至于太困难。”

    李凌不敢把话说的太死,毕竟历史上德国确实没有拿下英国,德国进攻英国的时候,一切都是未知的。

    不过有一件事李凌是可以完全确认的,那就是斯大林其实早就有了对德国动手的想法,而且一直都在以此为目标。

    如果不是在1941年6月德国率先发难,那么等到苏联准备好的时候,就不是德国进攻苏联,而是苏联反过来突袭德国了!
………………………………

102 战争即将来临

    “德国有计划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联政府请一定要警惕来自西方邻居的阴谋,也许,德国人接下来的目标就是苏联!”

    前一秒苏联外交委员莫洛托夫说苏联会在接下来有可能发生的战争中保持中立,后一秒已经亡国的波兰流亡政府就站出来说根据他们的情报德国有可能会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这样的所谓来自波兰政府的善意提醒,怎么看都像是在故意挑拨苏联德国之间的关系,而且手段有点太过低级。

    一个被苏联和德国一起出手灭掉的国家,会好心提醒这两个国家之间有可能会发生战争吗?

    3月25号,德国元首海德里希开始发表演说,在演说中公开提出:“不管出现任何情况,德国都会优先给予苏联最高级别的武器输出,只要苏联需要,德国任何时候都会提供最先进的武器装备。”

    显然,在外人看来,这是德国在试图拉拢苏联,同时也是在向全世界表明,德国并没有如果波兰说的那样有进攻苏联的计划,德国将与苏联一直站在一起。

    3月27日,海德里希在出席一场普通到无关紧要的外交活动的时候,突然又抛出一个让所有人震惊的话语:“由于英法两国对波兰和芬兰等国家只知道压榨,而在他们遭受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却根本就看不到这两个国家的出现。所以,现在英法两国对丹麦和挪威提出的所谓保护政策,根本就是假的,他们不但不会保护,甚至还会借此机会对两个国家进行毫无理由的压榨!”

    “为了将两个国家的人民从英法两国的压榨中拯救出来,德国愿意为这两个国家提供一切保护,包括经济上的支持和军事上的协助!德国军队将进入这两个国家,帮助他们建立起最完备的安全体系。”

    海德里希这样的言论,说白了就是在威胁丹麦和挪威,要求这两个国家必须在英法和德国之间做出一个选择,要么跟着英法,承受来自德国的打击,要么允许德国部队进入两国境内,接受德国的隐形统治。

    没有哪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愿意去成为其他国家的傀儡,丹麦和挪威对于海德里希的言论几乎是第一时间就提出了拒绝,虽然拒绝很委婉,但也等于是说明了他们这两个国家不会同德国人达成任何的协议。

    28日,刚刚升任英国军事协调委员会主席的丘吉尔再度在议会提出要在挪威领海进行布雷,以便阻止德国人可能发动的对挪威的入侵。

    这一次,丘吉尔的提案并没有被张伯伦否决,他同意了丘吉尔的提案,并开始联络挪威当局,希望挪威尽快批准英国皇家海军进入挪威领海进行布雷行动。

    29日一大早,张伯伦公开宣称‘德国已经错过了机会,他们将会变成历史!’

    张伯伦公开发表这种言论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在他看来,英国皇家海军一旦进入挪威领海开始布雷,那么德国就将失去拿下挪威和丹麦的可能,而这样一来,德国人就失去了正面挑衅英国和法国的可能性。

    当德国人失去所有底牌的时候,那么,德国人就已经可以成为历史了!

    身为德国元首,在张伯伦发表这样的言论之后,海德里希自然也要做出反应,德国在当天正式对丹麦和挪威发布战争警告,下达最后通牒,并公开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