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命运-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将星!

    “是啊!找你们来就是议一议这件事,李牧用兵诡异。他把守井陉,咱们想过去还真是不容易。别的不说,就井陉那种山地的地形就极其容易被伏击。宜阳之败就是被李牧伏击,那家伙可是一个伏击的高手。更何况还出了一个司马尚,那也是个难缠的角色,听说还不到三十岁。若是假以时,恐怕又是一个李牧。”王翦叹了一口气说道。

    “既然大王有这道君令,咱们无论如何是要出兵的。只是怎么个打法,还要上将军拿主意。只要上将军一声令下,我等必将肝脑涂地以报王上的恩德。”说话的是厉枭,他也是麃公一系的将领,不过相比杨端和他却老成多了。平里王翦也最是重视他的意见!没想到在这个关头,居然耍起了滑头。找你们是来商议如何进攻赵国的,不是让是表忠心。

    将军们纷纷附和,让王翦的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谁也不发表意见,只能说明他们都没有办法,或者说他们都不看好伐赵之战。看起来李牧的影已经种在了他们的心里,未战先怯这是兵家大忌。得想个什么办法,扭转这种局面不然这仗根本就不用打了。

    “李牧拦在井陉,咱们不管怎么绕路都不能绕过去。就算是从山间小路绕过去,那后方的补给就会变得非常脆弱。一旦被李牧掐死了,过去多少人就会被干掉多少人。”中军校尉看着地图,都是多年的老兄弟。自然知道这次战事的凶险,按照他的想法,最好是众将一起拟一个奏章上去,申明利害请荆二下令改道攻打魏国。

    中军校尉说完话,军帐里面在一次悄无声息。没有一个人说话,将军们要么垂首看着脚面,研究靴子上的花纹。要么抬头望天,琢磨军帐的顶棚。

    王翦的沉着脸扫视着麾下的这些将军们,大秦一向被称之为虎狼之师。何况这些家伙都是精锐中的精锐,平里都是心高气傲的主,现在居然被李牧吓成这副样子。可见,宜阳之败给他们带来的影有多大。

    “既然无人使计,那各营便准备一下辎重。都是老行伍了,冬里行军作战都需要些什么,不用本将军多嘱咐。烈酒,柴碳这些东西都不能少。若是缺了什么只管去辎重营领取,能拿多少就拿多少,一路上可没有补给!”王翦无奈的下令道。

    “财帛动人心。”王翦不得不考虑李斯、尉缭等人提出的离间计了。

    孙子有言,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

    简单来说,使用间谍有五种,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种间谍同时都使用起来,便敌人莫测高深而无从应付,这是神妙的道理,是国君制胜敌人的法宝。所谓因间,是指利用敌国乡里的普通人做间谍。所谓内间,是指收买敌国的官吏做间谍。所谓反间,是指收买或利用敌方派来的间谍为我效力。所谓死间,是指故意散布虚假况,让我方间谍知道而传给敌方,敌人上当后往往将其处死。所谓生间,是指派往敌方侦察后能活着回报敌的。

    辽阔的森林、广袤的田野、无际的草原、高大的山峦、清彻的碧水……本色的自然,竟是如此的美丽而迷人,壮观而雄浑!

    残垣断壁般被烧毁的村落,赤黑千里般被焚毁的草场,散满沟壑般死于战乱的人畜遗体……这一切的一切不让蒙毅感到了一阵发自内心的剧痛:“无论是秦人,还是赵人,都是华夏的子民啊,何苦这般互相残杀呢!看来,必须要加快统一的步伐啊,不能再死人了!”

    看看旁的其他人,董柔等鬼谷一脉的人都是一脸的愤慨,显然是对秦这的暴虐非常的不满;而一众秦兵们倒是非常的自然,显然是他们都早已对这乱世中的惨景习以为常了,说不定他们自己也曾经亲自干过!看着已经变成野狗乐园的战火遗迹,蒙毅没有心也没有时间管,只是默默的加快了大军前进的速度,迅速赶往番吾前线。

    秦军用作大量运输作战物资的驾车跟战车的制造工艺差不多,只不过用于运输的车辆更宽大些也较为粗糙些而已。而且秦军的系驾方式也非常独特,他们往往把栓马的皮带系在马匹的肩胛和腹处,这样可以借用马匹肩胛和腹的力量来拉车,既使马匹快速奔跑时皮带也不会压迫住马匹的喉管。而蒙毅却依稀记得,在西方一直到八世纪,系驾方式还是用皮带栓住马的咽喉来拖车的,结果一旦速度稍快,驾马就往往因为窒息而促死!想到此,蒙毅不暗暗耻笑西方人的所谓先进历史传统!

    更让蒙毅感到惊讶的是:几乎每辆驾车上的物资都堆得像座小山相似,估计起码也在一吨左右的重量;再加上车辆和御者的重量,恐怕秦军正常使用的双马拖拉式运输车正常的拖重大概都在一点五吨左右!

    一般人找不到的看书基地,搜索

    ≮完≯

    ≮本≯

    ≮神≯

    ≮站≯

    手机输入网址Ьen。谨记以免找不到我们了


………………………………

第106章 老而弥坚

这可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而且蒙毅也计算过:他每天看到的运输车辆都在千辆以上,那么从咸阳到番吾就算以半月计吧,为前线四十万大军提供粮草补给的车辆总数也几达三万辆以上!!这是一个多么骇人的数字啊!

    蒙毅不禁深深地感觉到:秦军的后勤运输表现得是有多么的出色!拥有强大的后勤运输能力,也是秦国能够顺利击败六国的重要因素啊!这一点,不能不说得益于秦国无论平民还是贵族都极度迷念于驾车的习俗。

    赵军则在大。。。。。。
………………………………

第107章 卖国贼

这些和赵军接战多年的秦军老将,也全都奇怪起来,原来怯懦、行动缓慢、动不动就整批投降的赵军,在李牧的指挥下竟脱胎换骨地完全变了!不但个个骁勇善战,而且都宁死不降了。 这也许正应验了那句老话:兵是将的胆,将是兵的魂!而李牧就是所有赵军不屈的战魂!

    赵王赵迁派李牧和司马尚率军抵抗。李牧仍采用筑垒固守,避免仓促决战的方针。与王翦形成相持。

    转眼间,又是一个多月时间过去了,处于盛夏中的秦军屡战不胜,。。。。。。
………………………………

第108章 历史重演

郭开撇了撇嘴,到了邯郸还敢这样威胁自己。恐怕也只有嚣张的秦人了,“天下奉秦”,这是谁都知道的结果。自从秦国吞并韩国,划颍川郡之后。各诸侯国,尤其是原三晋的赵和魏都已经知道了这个结果。现在想的,就是给自己今后争取一点好的条件而已。

    “贵使之言不假,昨夜您也看到。赵国朝廷尽在老夫掌握,也可以说老夫便是赵国的无冕之王。调走李牧自然是可以做到,只是老夫在想。老夫与赵王主仆一场,赵王又对。。。。。。
………………………………

第109章 名将陨落

赵葱作为宗室子弟,这些年跟着赵军也打了几场仗,而且在战场之上还有斩获。在赵国下一代当中,也算是堪当大任的人选。

    “大王难道真的又要来一次临阵换将?”见到赵葱端坐在自己的帅帐之中,李牧与司马尚都是一愣,还是不敢相信赵王赵迁真的糊涂至此。

    “奉大王君令,前来接替武安君防守井陉。您赶快回邯郸,大王另有任用。”说完这些话,赵葱便将赵王的敕令递给了李牧。

    李牧打开观瞧,果然是命令自己与。。。。。。
………………………………

第110章 成语之都

自从商鞅变法后,世人都把虎狼秦国视为持戟百万的万乘大国。早在多年前,张仪出使楚国时,就以“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恐吓楚怀王。但是,这个数字的水分很多。

    秦王嬴政发动灭楚之战时,倾国之力也只集结了六十万甲士,直到一统天下后才真正组建起百万大军。而且秦王嬴政即位后,每隔数年,必有大战,秦军大胜的情况下,都有数万伤亡,何况还有数次大败的战役。所以,“带甲百万”之说只能理解为秦国服役年龄段人口的总。。。。。。
………………………………

第111章 邯郸荣光

赵国在长平之战损失45万人,一年后秦国攻打邯郸之时,为何反损失30万秦军?

    赵国在长平之战上前后损失了45万人,国内的青壮劳力,几乎全部耗尽。但是,一年后,当秦国先后派出王凌、王龁、郑安平率军共35万人围攻赵国邯郸的时候,最后却大败而逃。秦国不但损失了30多万人,而且所占领赵国的太原郡、魏国的河东郡、韩国的上党郡等大片土地,又先后被原来的国家所收复。这场大战之后,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往后推迟了20年。。。。。。
………………………………

第112章 光辉往事

当时的战局对赵国极为不利。长平之战赵军主力40万全军覆没。当时一个诸侯国的人口多者数百万,40万军队相当于赵国四分之一的军事实力。尤其重要的是这40万军队中包括了赵国最精锐的骑兵军团。骑兵军团的覆没代表着从此赵国丧失了进行大规模机动野战的能力。面对秦国大举入侵,赵国能用来抵抗的兵力捉襟见肘。而且,在面对强秦的同时,赵国还要面对其他诸侯国趁火打劫的入侵,尤其是东北方向的燕国。燕国是战国七雄中实力倒数。。。。。。
………………………………

第113章 荣光不再

如今秦军再次包围了邯郸,距离上次秦军攻打邯郸已经过去了三十年。这次邯郸还能幸免于难吗?

    明显不可能了!因为除了最北的代郡外,赵国的北方已经尽皆沦陷。

    紧接着,三月初,秦军主力三十余万从赵国北方南下,兵锋直指番吾。赵国将军赵敢领三万余番吾守军血战三日,终因军心大丧,兵力相差悬殊而沦陷。赵国将军赵敢殉国。

    番吾陷落后,邯郸北方已经彻底洞开,于是,秦军毫不怠慢,立即驱动大军直扑邯郸而来。。。。。。
………………………………

第114章 赵国灭亡

而邯郸城中,赵军因见秦军退去,便放松了警惕,每日都开一次城门。就在此时,奸臣郭开等人修密书一封,遣心腹送入王翦营中,书中云:“我等久有献城之意,只是一时没有办法。今赵王赵迁已有降意,奈何公子赵嘉不从。今秦军可以猛攻南北东三门,让秦王大军,屯于西门。我可说动赵王,寻找机会开城出降。西门破,另三门不可守矣。”

    王翦接信,心中大喜,火速亲送秦王嬴政。

    众人商议过后,秦王嬴政便移兵于西门,军中遍树。。。。。。
………………………………

第115章 亡国教训

赵国为什么会被秦国灭亡?除了用人失误外,还有三大原因。

    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从公元前403年立国到公元前228年灭亡,历经175年,在赵国的历史上,出现过后世广为传诵的故事,比如窃符救赵、完璧归赵、毛遂自荐等等。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点颇受后世称赞,就是赵国军民的积极抗秦。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唯有赵国是最能打,而且打得最惨烈的国家。然而,历史最终没有选择了赵国,这是为什么呢?最重要的一点是用人失误。赵。。。。。。
………………………………

第116章 一路向北

统一战争期间,除了最先的灭亡韩国,王翦没有参与外,其他五国,要么为王翦带兵所灭,要么为其子王贲攻克而亡。

    秦王嬴政派遣大将王翦引兵屯中山,欲攻燕国。

    秦国接下来就该灭燕国了。虽然燕国是六国中最弱小的,但是燕国对秦王嬴政的威胁是最大的,因为他派了一个鼎级的刺客荆轲去刺杀秦王嬴政去了。可以说这一次荆轲的刺杀是让嬴政距离死亡最近的一次,可惜的是,荆轲并没有得手,最后他被秦王嬴政给斩了头。荆轲一死,燕国刺杀秦。。。。。。
………………………………

第117章 谋划刺秦

不过这样的局面到了燕王燕喜这里,迅速打破,或是秦国的远交近攻策略的成功,或者是燕王燕喜对于赵国土地的垂涎,燕王竟然派兵攻打赵国,师出无名还最后落败,六国对抗秦国的局面也被破坏,燕国也真正走向了末路,而这些,要归功于燕王燕喜的不自量力。

    公元前251年,也就是燕王燕喜四年,燕王燕喜命令丞相栗腹与赵国结成联盟,将五百金赠送赵孝成王为酒资。栗腹返回燕国禀报燕王燕喜说:“赵国国内年轻力壮者都在长平之战中战死。。。。。。
………………………………

第118章 功败垂成

燕国太子燕丹拜了两拜跪下去,跪着前进,痛哭流涕,过了一会说:“我所以告诫田先生不要讲,是想使大事的谋划得以成功。如今田先生用死来表明他不会说出去,难道是我的初衷吗!”

    等荆轲坐稳,燕国太子燕丹离开座位以头叩地说:“田先生不知道我不上进,使我能够到您跟前,不揣冒昧地有所陈述,这是上天哀怜燕国,不抛弃我啊。如今秦王有贪利的野心,而他的欲望是不会满足的。不占尽天下的土地,使各国的君王向他臣服,他的野心是不。。。。。。
………………………………

第119章 失败原因

春秋战国的六大游侠刺客:

    第一个出场的刺客是曹沫。他在外交场合上胁迫齐桓公,为鲁国争夺战争中失去的土地。曹沫之所以敢的原因,算是报答鲁庄公的厚爱。这哥们儿开始担任鲁国将军,结果“与齐战,三败北”。在战场上输了太多之后,他的收获只有两个:第一是积累了足够的失败经验,第二就是鲁庄公的厚爱。虽然鲁庄公害怕了,割让遂邑与齐国求和,不敢再打了,但他仍然让曹沫担任将军。于是明明列阵打不过齐国的曹沫,面对自己输出。。。。。。
………………………………

第120章 假如刺杀成功

从古代到现在,很多人都曾猜想,假如荆轲成功刺杀秦始皇的话,秦灭六国的进程会不会止步呢?

    电影《荆轲刺秦王》里有一段经典对白。燕燕国太子燕丹扬言不惜同归于尽也要劝阻秦始皇发兵灭六国。秦始皇却回答:“杀了我,(以武力消灭列国)这件事也会有人做的。”

    这段台词虽然是虚构的,但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抓得很准。没错,就算没了秦始皇,秦国照样会继续对六国发动战争。因为统一战争并不只是出自历代秦王的野心,更是秦国“军功…。。。。。。
………………………………

第121章 燕国末日

    公元前227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王事件,荆轲失败后。秦王嬴政盛怒,并利用这个机会,派王翦、辛胜领军攻燕国。

    公元前227年,秦派将军王翦、辛胜率军对燕作战。统帅王翦以直接攻略燕国国都蓟城为作战目标。同时判断燕军必然依托燕赵大道经过的各河川作抵抗,尤其燕赵界上较大河流易水定有重兵守备,不宜将主力投入正面进攻。易水下游,河流深广,渡河不易,由易水上游山地迂回包围易水正面燕军,可出敌意外,容易成功。于是,王翦决定以部分兵力由中山北攻燕。

    燕军与代郡赵嘉部赵军,已组织了联合部队于易水北岸抗击秦军。王翦以秦军主力,迂回易水上游,包围易水燕代军右翼,双方在易水以西相遇,秦军击破燕军,赵军撤回代郡,燕军残部向蓟城退却。秦继续对燕进攻,击破燕军抵抗,进围燕都。

    燕无固守国都决心,向辽东撤退,使秦军轻取蓟城。

    王翦攻克燕国国都后,立即派将军李信率军急追东退的燕军,追击到衍水击破燕燕国太子燕丹率领的残部。此时逃到辽河流域的燕国高层,都认为秦军攻燕,是完全由燕国太子燕丹的谋刺谋引起,祸起于太子。赵嘉亦劝燕王燕喜杀燕国太子燕丹,献首于秦以求和。

    燕王燕喜和代王赵嘉联合抵抗秦军,燕代联军由燕国的燕国太子燕丹统领,最后在送别荆轲的易水河边兵败。王翦乘势包围了燕都城蓟,燕王燕喜和燕国太子燕丹逃到了辽东,燕国面临亡国危机。

    公元前226年,也就是秦王嬴政二十一年,秦王嬴政增调很多士兵到王翦的部队中,于是秦军击败燕国太子燕丹的军队,占领燕国都城蓟城,燕王燕喜和燕国太子燕丹逃到辽东郡首府襄平。燕王燕喜一行人来到辽东,但是秦军仍在后面攻打,不肯停止进军。

    燕国太子燕丹到襄平后,躲在附近的衍水中,暂避锋芒。

    此时代王赵嘉写信给燕王燕喜,说秦军如此追赶他们,是因燕国太子燕丹的缘故。如果燕王燕喜能杀死燕国太子燕丹,献给秦王嬴政,秦王嬴政一定能谅解燕王燕喜而保住燕国。

    愚昧的燕王燕喜听信代王赵嘉的话,派人到燕国太子燕丹藏之所,斩杀燕国太子燕丹,将其首级献给秦国。

    秦国虽然得到燕国太子燕丹的首级,果然暂停追击,但是真实原因只是大军疲惫、需要休整。

    秦军追击燕残部到辽东,由于地方偏远,对全局关系不大,即把兵力转用于对楚作战。经过3年左右时间,秦对楚战争胜利结束,又转用兵力,由将军王贲指挥,进攻辽东。燕军无力应战,燕王燕喜被秦军俘虏。

    公元前223年,也就是燕王燕喜三十三年,秦军俘虏燕王燕喜,彻底灭亡燕国。

    随即秦国又立即转移兵力,攻击代郡,赵国的残余势力代王赵嘉率部虽力战,终于不免失败,悲愤自杀。

    易水河,秦军发动了进攻。

    易水河的水流并不湍急,“咚咚”战鼓声响的时候。秦军就已经开始渡河,他们搜集了所有能够搜集的渡河工具。有木排,有木船,甚至还有些家伙,抱着一块大木头就下了水。

    河对岸来的箭矢密如蝗虫,打在秦军竖起的大盾上“扑棱棱”掉到了水里,然后被并不湍急的易水河带着流向了下游。

    王翦站在岸上观瞧,陷阵营和铁鹰锐士已经冲了上去。别看他们在船上笨拙,只要脚踩上了实地一个个又变成了下山猛虎。在燕军还没有冲上来的时候,第一批上岸的人结成了单薄的阵型。即便如此,对于燕军来说,秦军也算是铜墙铁壁。

    那些战战兢兢冲过来的燕军士卒遇到了秦军,简直就是逢人立碎。飚飞的鲜血,四散的人体残肢,秦军很快便粉碎了敌军的第一次反冲击。

    而燕军这一次不但没能将秦军赶下水去,反而因为自己人逃跑时互相踩踏而损失惨重。如果这时候秦军冲过来,燕军的军阵很可能会一战而溃。

    王翦不屑的发出一声冷笑,战前的战术是对的。燕军在大秦虎狼一样的雄师面前,就是土鸡瓦狗一般的存在。不用什么谋略,也不用什么兵法。对这些人用兵法,就是对兵法的最大侮辱。用大秦泰山压顶一样的力量使他们折服,这才是最重要的事。征服一个诸侯国,心理上的征服远比土地上的征服更加重要。在东方战场作战多年的王翦,比起任何一名秦军将领都清楚这一点。

    所以这一次,王翦没有如以往那样虚虚实实的布置军略。而是选了一处水流平稳的地方,也不管对面燕军防卫有多么稳固,强行进行冲击。

    王贲光着膀子,少年人的膛已经足够结实。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口号。只是扬了一下手中战刀,便抱着一块大木头下了水。关中娃子世世代代土里刨食,这水里的功夫可比不得别人。如果这时候燕军敢于组织水鬼,与秦军在水中搏,包括王贲在内,定然是十死无生。

    可燕军没有,没有开战的时候。燕国太傅鞠武还在绞尽脑汁的想着秦军会在哪里渡河。二十余里宽大的正面,还有上游的一些地方,尽管手下有临时拼凑起来的十万大军,燕国太傅鞠武还是觉得不够用。相对于那些水流湍急的地方,这处登陆场不但水流平稳,而且淤泥很少地形平坦。

    也正因为如此,燕国太傅鞠武认定王翦一定不会在此处渡河。只是在这里布置了八千军卒防守,不过这种人数规模也算是鞠武竭尽全力了。

    王贲抱着浮木还是被呛了个半死,可双脚一旦踏上岸边,那个好像小老虎一样的少年将军便又重新附体。战刀一摆,王贲当先便向人数多于自己数倍的燕军冲了过去。战刀磕开几支软绵绵飞过来的箭矢,人就冲到了刚刚整队完成的燕军阵中。

    王贲的战刀带着罡风,将对面一员燕将劈成了两半。王贲后的八百秦军,个个奋勇争先。他们看到了燕军好像狼看到了,光着上下只穿了一条短裤。却丝毫不惧对面全副武装的燕军,只一个回合,对面就躺倒了一地鬼哭狼嚎的燕军。

    长剑横劈竖砍,阵阵血雨腥风。王贲感觉自己上黏糊糊的,他知道那是敌军的鲜血。他的战刀砍在一名壮汉的脖颈上,这壮汉实在太过强壮。脖子的骨头,居然将战刀卡住。王贲狠命将手中战刀向下一抽,刀刃磨过骨头碴子的“咔嚓”声便传进耳朵里。敌人好大的一颗头颅,掉在地上犹自啃着泥土。

    秦军只能看着王贲他们奋勇争夺军功,他们却因为沉重战甲的拖累前行迟缓。这些壮汉们第一次对自己这坚固的铠甲产生了无尽怨念!

    王贲腋下夹着一名生俘,手中拎着一颗硕大的人头。好像疯子一样的燕军的军阵里面左冲右突。

    燕军的军卒们要疯了,眼前这些秦军士兵就不是人。他们全都是战争怪兽!哪里有浑不着片甲,就往军阵里面冲的家伙?眼看着前面的人被长戟刺了个对穿,后面的人好像没看见一样。秦兵龇着牙嚎叫着就冲了上来,手中青铜长剑带着烈的反光化成一道白弧,就将对面的燕军砍成两半。

    燕军军阵以令人惊诧的速度土崩瓦解,燕军士兵逃跑的速度让王贲等人望尘莫及。这帮家伙跑的太快了,王贲认为自己就算是骑上马,也未必能够留下多少人。

    登陆场打开了,后面的秦军蜂拥着便涌过了易水河。下一站就将是燕国的都城燕京,秦军不将燕王燕喜和燕国太子燕丹弄回到大秦,这场战争就不算结束。

    燕国太傅鞠武的脸沉得能拧出水来,溃逃的燕军甚至没有回到大营。他是从巡逻军卒那里知道的秦军渡水成功,燕国将亡,没人会为一个注定将要灭亡的政权卖命。仅仅一个白天,秦军渡过易水的消息就好像风一样传播开来。

    许多燕军军卒听见风声,立刻脱下战甲、抛弃了武器。他们不愿意与秦军作战,他们更愿意留着命回家做一名农夫。

    燕军一个白天就跑了数千人,到了晚上天知道还会有见多少人。燕军的军法校尉浑都是鲜血,那不是战场上留下的。而是因为他刚刚砍了百十颗逃跑军卒的人头,饶是如此,也阻止不住那些想要逃离的心。

    “哎……!走吧,都走吧!别杀了。国之将亡,我们没有办法。鞠家世代效忠大王,生为燕臣死为燕鬼。大王给了我们鞠家累世富贵,这是我们鞠家必须做的事。大王没有给他们富贵,他们自然就不必为大王去死。这世界,得到的跟失去的从来都一样多。从大王,到平民莫不如此!”

    燕国太傅鞠武颓然靠在椅子上。他已经尽力了,但无力回天!

    一般人找不到的看书基地,搜索

    ♂完♂

    ♂本♂

    ♂神♂

    ♂站♂

    手机输入网址Ьen。谨记以免找不到我们了


………………………………

第122章 弃车保帅

    远处被围得水泄不通的燕京城。燕国贫苦,不过这都城修的还算是尽心。两丈宽的护城河,城楼想碉楼林立。恒齿训练出来的那些混蛋们躲在箭垛后面,时不时会有致命的箭矢下来,夺走秦军士卒的生命。

    面对秦军死战不退,这些燕人是做了决死的准备。挂在城墙上那劝降使节的头颅,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他是一名燕军校尉,如果是秦人王翦才不会派去冒这个险。没办法了,这种城池被攻破之后肯定是要屠城的。这是老规矩,抵抗的城池被攻破就要屠城。咸阳的那些蠢货们,找不出半点不是。

    目视所及的地方,无数被抓来的燕人战俘和劳役背着麻袋。他们被后的强弓硬弩和兵刃驱赶着,走要走得慢一些就会被弩箭毫不留的杀。麻布袋子里面装满泥土,估计过不了多久,那道很深的护城河就会被填平。那时候,才是惨烈攻城战的开始。真没想到,燕国居然还有这样一群死守的家伙。意外啊!

    辽东襄平,一座小村庄。

    “都是你这个逆子,好端端的派人去暗杀秦王干什么。咱们到了咸阳,难道还不能获得一世富贵。咱们跟韩国和赵国不同,咱们燕国王室与秦人多年联姻,我们是亲戚。而且我们又没有抵抗,秦王会善待我们的。”燕王燕喜好像一个精神病患者似的喋喋不休,根本不管别人听还是没听。其实,他只是想发泄恐惧绪。至于说的什么,他根本就没有思考过。

    燕国太子燕丹怎么也想不到,这种没有骨气的话会出自自诩英明神武的燕王燕喜。

    从燕京逃出来十五天了,他们已经逃到了辽东。

    燕京陷落的消息还没有传过来,看来燕军防守城池还是做的相当不错的。燕国太子燕丹有些后悔仓皇出逃,毕竟燕国王室高层全部出逃,对燕军士气肯定损伤很大。

    二十万秦军未必能够攻克燕京!只要自己打开王宫库藏,散发粮食、武器、财物,燕国百姓还是愿意拥护王室的。

    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

    看了一眼还在喋喋不休的父王,燕国太子燕丹的心就更凄凉。燕王燕喜的内心已经崩溃掉了,燕国没有希望了。刚开始,逃亡的队伍还有数千人,现在只有一千多人。每天晚上,都有人趁着天黑自寻出路。有时候,甚至连派出去的斥候都会跑掉。

    那些燕王燕喜认为最忠诚的人,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忠诚,而是尽可能的偷一些财物之后,在某个黑夜之中消失不见。而那些没走的人,也不见得是忠诚。他们只是没有地方去,或者……想多偷一些东西罢了。

    等到燕国太子燕丹刚刚离开,燕王燕喜似乎立刻就清明了。他一把抓过侍卫统领剧忠问道:“栗诚回来了么?他怎么说?”

    侍卫统领剧忠没想到大王会急成这个样子,一时紧张有些结结巴巴的说道:“栗诚先生已经回来,秦将王翦说只要我们交出太子下的人头。同时命令燕京的那些人停止抵抗,他答应不毁宗庙并且保证大王的安全。”

    “除了这个就没有别的条件?”燕王燕喜瞪着眼睛问道。他最担心自己到了秦国,跟韩王安跟赵王赵迁一个下场。

    “王翦将军说,燕国与秦王室是亲戚。这些事秦王肯定不会循韩王安和赵王赵迁的先例,毕竟还有一些亲戚之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