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地主家的傻儿子-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里杜家已经大乱,各种吵闹,噩耗已经传到了宫里,李世民正在看王登峰的奏章,眉头皱起:“你是说这么多世家大族及高管子弟都参与了这个事情?那盗卖的粮食去了哪里?买主是谁?”
王登峰回到:“陛下,买主是北方各大粮商,他们见有各位当地及朝廷的公子出面,都是放心大胆的进货!”
“混账东西!真的是贼胆包天,真以为我不敢杀人嘛!”李世民怒急。
“陛下,莱国公死了!”王德走进来汇报道:“这个丧事怎么安排?”
………………………………
第226章 我绝不允许
早晨的天还没有亮的时候,小雨就沙沙地下了起来。
后院屋檐前的草坪上雨水不停地洒了下来,就像是碧绿的地毯一样。小菊起的比较早,把门前的几盆花,搬到院子里让它们也能吸收一点春天的气息。
在小菊收拾好后,李东升才起床洗漱,吃完饭然后收拾好东西,撑了把伞准备去国子监上课去,李德奖也是跟着他一起走,今天都没有坐马车,两个身影撑着伞在雨中的小巷中穿行,让李东升不由得想起来戴望舒的雨巷那首诗,可惜一看到自己身边的李德奖,这个年头还是赶紧把它驱散出脑海,不然今天就不要吃饭了。
到了国子监的时候,雨越下越大,李东升跟李德奖衣服的下摆都已经打湿了,听着李德奖的抱怨有好好的马车不坐,非要在雨天走路,李东升嘲笑道“你不懂这个雨天走路的乐趣跟意境。”
在国子监前的大牌坊前,仆人们正冒着雨给要出马车的公子少爷撑伞,还不时有小声的呵斥,雨水下国子监平时喜欢
在大树下吹牛聊天的人也是比平日少了许多。
李东升进了国子监后,跟李德奖分手,从后门走进率性堂的教室,看到段瓒已经在教室里了,看到李东升点点头笑道“英雄今天怎么衣服全湿了?”
自从国子监的学生知道李东升休学去参与了大唐平突厥之战后,大家就给他起了个英雄的绰号。还有很多人跑过来仰慕的问他在突厥的风土人情跟战斗细节。弄的他烦不胜烦,但是也不能做出不理睬的样子,跟群众打成一片这个基本原则李东升还是知道的,不然这个国子监的学生众口一词的说他狂妄自大什么的,就是穿越者也受不了。
李东升笑道“今天就感受了一下,雨天散步的感觉,可惜身边只有李德奖,要是是个江南女子就好了。”
旁边的一个人插话道“为什么要江南女子?那个地方都是蛮人,我们北地女子不行吗?”
周围的学生听了都笑了起来,有人还道“若雪姑娘就行啊。”
女人是青春期少年永恒的话题,大家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发现李东升也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目无余子的人,基本上他不和大家接触,但是也不疏离你,有什么问题你向他请教,他都能很耐心的给你解释,还是比较好处的人,所以也就不排斥他,互相能开点玩笑。
已经回了长安十几天了,国子监把李东升当成种子选手,从孔颖达到崔夫子所有老师对他是轮番轰炸,还好李东升有过目不忘的技能附体,不然还真过不了关。
就听到一阵脚步声。崔老夫子板着脸进了教室,讲台下面嘈杂的声音立刻消失,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
政事堂里,长孙无忌跟房玄龄、杜如晦几个人脸色难看,正在问王珪“真的没有钱粮了?”
“真的没有了,皇上要征突厥把前几年余下的钱粮全部发了出去,还好李靖打的快,不然还不知道怎么办呢?”王珪也苦着脸,“你们就是再逼我,我也变不出来啊。”
“唉!”房玄龄叹了口气道“那天皇上说出抚恤赏赐翻倍的时候,我就知道不好,可惜众目睽睽之下,又不能让皇上改口,金口一开,就成定局,君无戏言啊。”
杜如晦身体不行了,咳嗽了几声道“也不要太过悲观,抚恤先发下去,赏赐可以拖上一段时日。”
长孙无忌道“也不能拖上太多时间啊,现在四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很多人家都等着呢。”
“王公,你想想办法吧,别的地方都挤挤。”
“真的没有办法了,这么大的事情谁敢耽误。”王珪也是为难“我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有什么办法能立刻搞到一大笔钱呢。”
诸位朝堂大佬在哪里愁眉苦脸,这个时候王珪突然道“最近我发现了一个好东西,户部有了这个真是如虎添翼啊,算起钱粮来快上十倍不止。”
“真的假的?”几个大佬将信将疑,每年年底结算的时候,就等着户部的报告等到夜里,要是真有这么好的东西还不早点拿出来。
“真的,”王珪兴致勃勃,从随从手里拿过一个东西“就是这个,叫算盘,才面世不久。还是下面的一个小钱粮给我献上来的,计算速度比算筹快十倍也不止。”
长孙无忌兴趣缺缺“算的快有什么用,我们现在是没有东西算。”几个人听他这么一说,心情又灰暗了下去,都在心中揣摩,哪里能再挤出一点钱来。
杜如晦身体不好,不能用这么多心思,在算盘上拨了几下,问道“此物是何人所作?有什么诀窍?”
王珪一下子被问住了“何人所作不知道,是我下面的一个小钱粮献上来的,等我回去问问。”
房间里又安静了下去,房玄龄突然道“我想起来了,李东升他家做了相宜本草,露华浓花露水几个东西,一转眼就赚了大钱,是不是他有好的办法能短时间里弄到钱呢?”
长孙无忌古怪的看着他“我们怎么说也是宰相,想不出办法竟然把主意打在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身上不太好吧。”几个总理副总理级别的人遇到了难题去问一个高中生,怎么看也不靠谱啊。
房玄龄苦笑道“不是被逼了没有办法嘛。要不试一试?”
王珪捻须道“李东升此人深不可测,从他的行事就可以看的出来,胸中所学甚广,说不定还真有办法。”
杜如晦笑道“想找也不行,他正在准备考进士呢,孔颖达把他当成宝贝一样,就指望他替国子监争气呢。你们现在去找肯定被他拒绝。”
长孙无忌心里不舒服,一个小城来的家伙,竟然半年内在朝堂大臣中间有了这么深刻的印象,这个地位不是比自己儿子要高了好多,要是他中了进士后再解决钱粮的问题,那一个能臣的名号少不了,以后一有机会就会一飞冲天,不行,他怎么可能比我的长孙家的人地位还高,我绝不允许。
………………………………
第227章 真是不识好人心
李东升不知道大佬的烦恼,他还是每天优哉游哉的过自己的小日子,还给李德奖补补课,这个时代的考进士主要考诗赋跟政论,难度很高,李德奖学问还算扎实,就是应变不够,李东升建议他去考明经科,只要熟背经典,那就可以去碰一碰。35xs
这天放学回到家中,下人来报“尚书大人请少爷过去一下。”
喊自己有什么事情呢?李东升还在琢磨着就到了李靖的院子,几天没有见,李东升发现李靖突然变的有些衰老了,本来在突厥意气风发的他,眼睛里有说不出的疲惫。
李东升施了一礼“不知伯父找我何事?”
看到李东升到了,李靖松懈了身体向着后面靠去,道”过几日就要考试,你准备的怎么样了?”
李东升连忙回答“侄儿胸有成竹。”
李靖点点头“你做事一向稳重,我是放心的。”然后把下人给赶了出去,沉默了一会道“你刚到长安时,我只当你是个孩子,,可是这半年的事情做下来,我看你是胸有锦绣,现在我就不把你当孩子看了,有些事情跟你说。”
李东升看李靖这么严肃的跟他说话,也神情一整“请伯父吩咐。35xs”
李靖眼睛看着前方,目光飘忽道“我自小就有懂兵事之名,长大以后在秦王府败王世充,南平萧铣、辅公祏,秦王机位之后,此次有灭突厥,所为之事,不过是为了天下的百姓能安居乐业,消除我大唐的边境的忧患,我的名字现在威慑四方,世人不敢小看我大唐。“
李东升道“伯父的功绩定是百代敬仰,青史留名。不过,伯父你功高盖主,恐怕有小人作祟啊!”
李靖听了李东升这个话,抬头看了他一眼,眼神中竟然没有刚才的疲惫,大感欣慰的道“东升你有这样的见识,我就放心了。本来我还在想这个决定该不该下,有你在可保我全家安宁了。哈哈哈。”
李东升心道,这个不是我有见识,主要是电视看的太多了,功高盖主,还不知进退的基本没有好下场,宋太祖杯酒释兵权那是客气的,明太祖火烧功臣楼那是应该的,再看看历史上开国的名将有多少能安度晚年的?
“你小小年纪眼光就能这么长远,我李家就靠你了。”李靖笑着道“今天在朝堂之上,御史大夫萧瑀劾奏我治军无方,在袭破颉利可汗牙帐时,一些珍宝文物,都被兵士抢掠一空,请求大理寺来审查。皇上已经下诏书训斥于我,我已经决定辞去兵部尚书,回家静养。你以后就只能靠自己去闯荡了。”
李东升没有半点惊讶,也笑着道“恭喜伯父从此海阔天空,人生无碍。”一大一小两人都哈哈大笑了起来。第二天李靖就以腿疾复发为由,请辞兵部尚书,并闭门谢客,在家中静养。
进士开考前几日,李东升、程处默他们几个人聚在一起。
众人一面看着外面的风景,一面聊着天,他们几个现在是军官了,也不像以前能随意的出来玩,过几天李东升就要去考进士,大家约他出来吃个饭,给他鼓鼓劲。
李东升也有一些想法跟他们说,就凑到了一起。
大家也好久不见,聊得眉飞色舞,程处默笑道“东升,我听说了一些考进士的秘诀,你想不想听?”
李东升笑骂道“就你这个粗人还有秘诀,有的话你自己不去考还会告诉我?”
程处默脸厚“我听说,考进士首先要字好,字写的好,考官就会喜欢看,还有就是诗赋一定要在韵上,要是出了韵那诗作的再好也没有用。”
听到程处默的话大家肚子都笑疼了,李德謇笑着道“说的口气这么大,我还以为什么秘诀呢,你说的国子监的学生每个人都知道啊。”
李东升正准备跟他们说下自己的想法,旁边有人笑着道‘哎呀,这不是李东升嘛?不在家中复习功课准备考试还有心事在外面吃喝?”
李东升他们转过头去,却是长孙冲跟杜荷他们几个人,去年自从打赌输了两次之后,李德謇在的场合听说他都不出现的。李东升跟他也都没有再见过,不过今天看他笑容满面,春风得意的样子,又过来挑衅了。
李东升也懒得跟他客套道‘原来是长孙兄,今天我跟朋友在谈话,如果没有事情的你就先请吧!”
李德謇看到长孙冲笑道“怎么见了哥哥也不过来打个招呼?”
长孙冲却理都不理李德謇,凑到李东升的身边道“李东升,你的靠山现在倒了,你现在参加进士怕不怕啊?要不要我给你一些提点啊?”
李东升道“难道长孙兄能搞到试题?到底是宰相之子,手眼通天,佩服佩服。”
“你不要乱说啊,我只是想告诉你考试的秘诀。”长孙冲被李东升的话吓的浑身冒冷汗,这个帽子可千万不能带头上,会死人的。
“这个就不必了,长孙兄我记得好像是没有参加过进士考试的吧,那你有什么资格跟我谈秘诀呢?”李东升斜着眼睛看着他“你是诗赋比我好?还是字写的比我好?还是文章做的比我好?你什么都比不过我还给我秘诀,你不觉得你太自不量力了吗?”
“你?”长孙冲被李东升这么一喷,气的手抖,道“我好心来提点你,你却如此辱我!真是不识好人心。”
“你的好心我不敢收。”李东升朝李德謇方向哪里指了一下“连自己赌注都不承认的人说的话我不敢相信、”
程处默、李思文几个人都笑了起来“还不快去叫哥哥。”
长孙冲听自己老爸说李靖被御史弹劾,已经辞官在家休养。觉得李德謇、李东升没有靠山了,就上来准备调笑一番,没有想到调戏不成反被操,看到这几个在战场上下来的纨绔子弟,不再是以往那混吃等死的模样,对比了下实力发现动手是不明智的选择,只好悻悻的道“希望你考试的时候能有这么好的水平。”带着杜荷几个人灰溜溜的走了!
………………………………
第228章 这是个好兆头啊
看到长孙冲他们走了,程处默道“真是晦气。闪舞出来玩也碰到他们几个苍蝇。”
李思文愤愤不平“长孙冲小子得意忘形了,看到卫国公休养在家,脸都不要,赌注都不认了。有机会定要他好看。”李德謇无所谓“官场上顶红踩黑正常,所以我不想做官,就等着接受爵位吧,不像你们,都是有志青年啊。”
程处默谦虚道“哪里哪里,我们也只是在东升的指点下侥幸取得了一点小成绩,以后的路还长着呢,我们一起努力。”
看到程处默那贱兮兮的脸,众人都笑了起来。李东升道“每次出来玩都遇到一些不开眼的家伙,倒了胃口,丧了兴致,我有个想法,能有个自己玩的地方,还能搞到钱,你们有没有兴趣参一脚?”
“当然有兴趣了,东升,你可不知道我们的痛苦啊,表面看起来风光,其实穷的很。”程处默每次都是第一个跳出来,他快要结婚的人了,可是钱财还是要在家里支出,实在是难受。
“终于等到你这句话了,你就说要多少钱吧,我投了”李思文大哥已经不在了,现在就他一个儿子,钱财什么的倒也不缺,不过他发现跟着李东升比较有意思,肯定要跟他绑在一起。
“你们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大不了我回家跟我娘要钱。”尉迟宝林向来没有什么主见,跟着兄弟们走呗,反正也不会害他。
李德謇笑而不语,他爹自从被御史弹劾以后,以往的那些朋友们来往都少了好多,人情冷暖可见一斑,不过他天性豁达,倒也不放在心上,今天看李东升这个态度,就是想结一张网,用利益把这些关系好的人家给串起来,给自己一个保护。
李东升笑道“哦,你们就这么信任我,也不问我是做什么行业,也不问我要投多少钱?就答应了?”
“嗨,咱们兄弟谁跟谁啊,你的那个什么花露水赚的盆满钵满,长安城里多少人眼红呢,就想插一脚没有机会。现在你开了这个口,我是肯定要跟着你的。”
“就是,我们相信你。”
“好,既然兄弟们都相信我,那我就明说了,这个项目就是卖石炭。”李东升一锤定音。
“石炭是什么东西?”
“这个能赚多少钱啊?”
李东升看着几个不食烟火的纨绔子弟,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卖炭的利润啊。他也懒的跟自己人废话“凭你们的智商我很难跟你们解释,你们就说跟不跟我做吧。”
“做!”所有人都下定决心。35xs
“那好,一共十万贯的本钱,我们家出六成,其余你们自己家认领,钱不够的可以自己找人,但是明面上我只认你们,具体情况等我考完进士安排,你们现在去筹钱吧。”
“十万贯的本钱?。”几个人傻了眼,“你做生意都是这么大手笔吗?”
“那是,小打小闹怎么能显示出我的手段。”李东升藐视他们“你们不要告诉我,这么多人四万贯也拿不出。”
“怎么可能,你就等着吧。”
不管他们几个怎么想,机会给了,能不能抓住就看你们自己。
长安城里鼓楼上更鼓敲响。
小菊进屋子叫醒了李东升。他迷迷糊糊地睁开了眼睛,从床上坐起身子,看到床边放着赴考穿得新衣服,李东升穿上衣裳,天色还没有亮。今天是去考进士的日子。
小菊边帮他打理衣服边道“少爷,早饭已经好了。”说完急匆匆地跑了出去给他准备东西。
李东升走出房间洗漱,看见李德謇、李德奖二人都都已经起来在门口。
李东升见了二人笑道“你们两个起这么早干什么,还要送我吗?”
李德謇笑着道“那是,我家第一个去考进士的人怎么可以不送呢,这一次你一定高中榜首。”
李东升笑道“榜首不敢保证,高中是必须的。”
李德奖问道“东升,我看你睡得很香的样子,你就一点也不担心嘛?要是改天我去考肯定紧张的要死。”
李东升心道,我能说我上辈子从小学到大学,什么样的考试没有见识过,我考过的卷子,比你们平时见的卷子还多得多呢。不过这个话就不能说出来了“没有什么紧张的,只要你平时学的多,心里有底,就什么都不怕了!”
接着李东升就去前厅吃饭,小菊端着菜出来,李德謇兄弟两个也陪着。小菊不放心,自己不到三更就起立亲自准备饭食。
吃完以后,李东升提起了张出尘帮他准备的考箱,上面是文房四宝,下面是一些吃的肉干之类的东西。李东升看了下考牌,道“还是伯母细心啊。”
众人陪着李东升出了大门,街道上还是黑洞洞的,只有巷口那有一些灯光。走到马车前,回头看向尚书府门口,但见小菊正手提着灯笼不停的挥手。
李德謇他们陪李东升上了马车,车夫一抖缰绳,往考场走去。李德謇他们怕李东升紧张,都不说话。李东升笑道“你们怎么不说话?气氛搞的这么沉重,像是送我去刑场一样。”
李德謇连忙打断“呸呸呸,瞎说什么呢,不吉利。”
车子一路颠簸,转过了巷口,终于到了考场前。李东升挑开车帘,宽大的考场前全是马车,每辆马车前都挑着一盏灯笼,星星点点,橘红色的灯火把广场照的仿佛如白昼,大家都不大声说话,人影影绰绰的走动,就像是个默片一样。
“这么多人来考试?以前也没有见过这么多学生啊。”李德奖下来看到这个情景吓了一跳。
“废话,全国的学子都来考试,你说人多不多。”李德謇道。
李东升走到大门前,一队士兵正在检查证件跟考箱。大门前人山人海,不过次序井然,李东升扫了一圈,发现都是比自己年龄大的人,最大的三十岁了也有,正常都要二十多,像他这样十几岁还真没有看到。
科举就是鱼跃龙门,他虽然是李靖的侄子,但是继承爵位跟门荫都跟他没有关系,在封建时代里要想立身不被人欺负,那就必须进入统治阶级里去,军功李东升是不想的,还是老老实实的做个官吧。只要是考过了进士,在等级森严的封建体系里,也算是有了名位了。
李东升抬起头望向天边,天色已经发白,天边已经露出一丝金边,太阳马上就要升起来了!
李东升笑了,旭日东升,这是个好兆头啊。
………………………………
第229章 对不起了
进了大门,李东升提着考箱看到一个大的广场,几十个盔明甲亮的剽悍士兵两列分站立于广场两侧。考场中的气氛一下子就严肃起来!
三名礼部官员站在中间,看到人进齐了,大门关紧,上锁上封条。当中一人高声说道“现在开始进入考位,诸位考生请听仔细了,所有人自动排成长队,队列最前之人先入场,每次入场十人,其余的人不得喧哗,不可争抢,若有违反者,当即去除考试资格!”
话说完了,几十个万年县的衙役从厢房里出来,大声指挥着考生排队。看到两边明晃晃的刀枪跟衙役手里的铁尺,没有人想到在这个时候去以身试法。
李东升跟队伍进入了考场,见一条道路两旁用木栅分割开来,有士兵在来回巡逻。兵丁检查了李东升的考牌,领着他进了考舍,这考舍就是用木头搭盖的小棚子,就像后世农村的厕所一样,三面有墙,朝着马路的那一面有个布帘,还好今天不下雨,不然风一吹雨水就进来了。每个舍门口都站着一个兵丁,竟然是一对一监考。
李东升盘腿坐在的席子上,把考箱里的文房四宝给拿了出来,一一摆好,过了一会就听到一声鼓响,有小吏开始发试卷。
接到卷子以后,李东升一看第一题就是做五言八韵诗,也称作试贴诗。试贴诗也就是选前人诗作一句,诗作前冠以赋得二字,以规定格式而作,不可以自由发挥。
试贴诗中五言八韵诗,最有名的就是,白居易应考之作,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妇孺皆知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惜这首诗李东升已经抄过了。
五言八韵诗,题目是‘秋光’,李东升想了一下有那个诗人的诗合适,试贴诗不求你写的多漂亮,而是要求你格式要对,就是不要你句子多通顺,词语多华丽,首先要求不能出韵。
李东升以诗词震长安,这个五言八韵诗必须是要让考官眼前一亮,这样才有录取的机会。李东升又把后面的贴经看了下,已经是胸有成竹了,在心底为后面的文章打起腹稿。借着风吹起的门帘,看见通道对面的考房,不少人已经着急研墨提笔写上自己的姓名,李东升笑笑,这个也太性急了,名字什么时候不能写,先把题目看清揣摩题意才是正道啊。
李东升把笔尖飞快一蘸墨汁,下笔点点,在稿纸上书写起来。35xs笔走龙蛇,没有一刻停顿,整篇诗作一气呵成。
一个个飘逸的的字迹,从李东升的笔下逸出。
赋得秋日悬清光
寥廓凉天静,晶明白日秋。
圆光含万象,碎影入闲流。
迥与青冥合,遥同江甸浮。
昼阴殊众木,斜影下危楼。
宋玉登高怨,张衡望远愁。
馀辉如可托,云路岂悠悠
诗赋一张卷子写好放在一旁,拿过镇纸,压在一旁,又拿出贴经的卷子继续写。有了过目不忘的技能,贴经就是送分啊。进考场的时候花了一点时间,这个时候已经是中午,但是这一刻整个考场里,没有人觉得肚子饿,都是用心誊写,手臂不停。考生们都在把握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特别是穿的破旧衣服的寒门,改变一生命运就靠这个了,个个绞尽脑汁,殚精竭虑,要把这一生所学,全部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李东升不慌不忙的把贴经写完,感觉肚子有点饿,打开考箱拿出肉干跟水,吃了起来。唐朝考试不像后世一考几天,就是一天考完,而且还不糊名,所以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名人名士的推荐。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誊写文章,李东升是李靖侄子,又文名在外,当然就不需要这个流程。
慢吞吞的将肉干吃完后,用布檫了手,李东升又拿起笔,准备写最后一道题,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题,心中默道一声杜牧同志对不起了。
起手写到《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这篇雄文运用了想像、比喻与夸张等手法以及描写、铺排与议论等方式,骈散结合,错落有致。文章语言精练,工整而不堆砌,富丽而不浮华,气势雄健,风格豪放。李东升写的时候都是心潮彭拜,一气呵成,“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这个时候李东升竟然看见有人拿着写完的卷子,提早到公堂交卷,心道哥哥我抄书都抄到现在,你们比我还牛?这个时候就交卷了。果然是才子,佩服。
李东升将文章写在考卷上之后,从头到尾在仔细读了一遍,确认没有丝毫差错后,又题上自己名字,当下也是起身交卷。
礼部小吏来到李东升的面前,一看卷子上的名字,惊道“原来你就是李东升?”
李东升看周围的学生都抬起了头看他,这个地方千万不能给人以口舌,点了下头,就去了广场,等待开门,广场上人也不少了。
旁边一个家伙上前笑着拱手道“小家伙,你是哪里人士?年纪小小就来考进士,对自己很有信心啊?”
林延潮看了他一眼,微笑道“是啊,没有信心谁敢来考这个。”
那个家伙吹嘘“我此次考试必中,你如果想要考中的话,可以把你的诗赋说给我听听,我来帮你评价评价。”
看这个家伙在哪里自鸣得意,李东升道“我诗的第一句就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自不量力上下够不着。”
你!”那个家伙被李东升一喷,刚想翻脸,想想这个地方不对,自感没趣,讪讪的走了。
再看看周围的人,有的洋洋得意,仿佛已经中了进士一般,有的痛哭流涕,李东升摇了摇头,这就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独木桥,人生百态都在这个上面体现啊。
………………………………
第230章 我真的不需要你们安慰
走出大门的时候,李德奖兄弟两个还在外面等他,这个时候已经不是早上那种小心翼翼的情形了,豪门骄奴大声说笑,人声鼎沸,看到自己家的少爷出来了,就连忙把车开过去,堵的门口水泄不通。35xs于是下人吵架的,少爷们斗嘴的的,怎么一个热闹了得。门前的兵丁们也不会去做这个出头鸟,考试的时候那是国家大事,不得不为,现在再上去就是自找没趣,给自己找事了。
隋朝以前都是做官的方式九品中正制,官员都是推荐制,是世家大族的专享,与所谓的寒门无关。对于这些一出生便高人一等的世家子弟来说,读读书,玩玩女人,然后在家族的安排之下稳稳当当的入仕为官,没有志气的人就是混混日子,天天吃喝玩乐,志向远大的想要造福家族与国家的就兢兢业业,为自己搏一个前程。
隋朝科举的出现,是选官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把选拔人才权力从地方豪门大族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为平民阶层进入仕途创造了条件,扩大了官吏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可以说隋朝的灭亡跟这个也有一定的关系,科举等于是在世家大族的统治基础上挖了墙角。
李世民登基以来,虽然举办了两次科举,但是效果不很明显,因为读书的权利都在世家大族手里,就像是学校建立起来,你总要有老师吧。所以李世民就大力推广书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