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地主家的傻儿子-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不送来我都快忘了。”这倒是句实话,因为在这个时候他也用不上钱,事情又多还真没有想起来。
不过这几家这么大张旗鼓的把钱送过来,弄出那么大的动静,就不能等闲视之了。李东升跟小菊说了下,先去张出尘哪里。
张出尘正在等他呢,看到这个侄儿急匆匆的过来,笑道:“东升现在是大富翁了,你伯父当了这么多年的官还没有见过这么大的一笔钱呢。”
“伯母你就不要笑话我了,我正是来跟你商量这个事情的。”李东升苦笑道。
“有人送钱给你还好?再说了这个钱也是你打赌赢的,整个长安都知道,皇上也知道,你怕什么。”
“伯父现在位高权重,朝中肯定有他的敌人,我怕御史会弹劾。再说那几家都是世家,收下这个钱以后就是他们的敌人,伯父以后做事定会受到掣肘。”
张出尘早就看出来这个钱收的烫手,刚才不过是调侃李东升而已,她笑道:“这个钱人家送来了,肯定不会收回去,整个长安都在看着呢,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呢?”
“侄儿想了下,我们把这个钱都捐出去!”
“全捐出去?那可是八千贯啊!”张出尘也是一脸震惊,没有想到李东升有这么大的魄力。
“不能全捐啊,那你是赢的最少留点喝酒吧。”李德謇正好进来,听到要把钱全捐了,心疼的一比。
“滚,我没有你这么没出息的儿子。”张出尘看看慷慨大方的李东升,再看看自己小气猥琐的儿子,空有一身好皮囊,但是败絮其中啊,气不打一处来。
李德謇早就没心没肺惯了:“母亲,我不是替东升心疼嘛,这么多钱都捐出去,自己一点也不留,东升啊,你脑子坏了吧。”
“大兄,不捐不行啊。你看,送钱过来的长孙家、太原王家、兰陵萧家、左卫大将军家没有一个是好惹的,伯父虽然贵为兵部尚书,但是也不能一下子得罪这么多人吧。”
“都是世家,应该没有这么小气吧。小孩子打的赌,他们好意思?”李德謇还是不以为然。
“你这么大了还是这么幼稚,你父亲不让你去做官真是做对了,就你这个脑子在官场上被人玩死了还不知道怎么死的。”张出尘看自己儿子还是这么不着调,都二十多的人怎么就不成熟呢,看看少年老成的李东升,两下对比:“唉,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东西。怎么人跟人的差距就这么大呢?”
“那就要问你了,是你生的我,把我生的这么笨我还没有找你呢。再说了我跟东升是兄弟,他发达了肯定不会忘了我的对吧?东升你说大兄待你如何?”
李东升没有想到自己也有被当成别人家孩子的一天,听到李德謇这么一问,笑着回到:“大兄待我当然是最好了!东升日后如有成就,定不会忘记大兄今天的好。”
“呐、呐、呐,母亲你听到了吧,我看东升就是顺眼,第一眼就看上了,这个叫什么来着?一见钟情?不对,一见如故。”
张出尘也被自己这个厚脸皮的儿子气的哭笑不得:“你没有学问就不要乱说,还一见钟情,亏你说的出口。”
“我不是说出来让你开心嘛。我只要母亲大人天天笑口常开我就满足了。”李德謇使出浑身解数哄自己母亲。
张出尘被自己儿子逗的发笑,不过她也很满意,自己的儿子只要不出去闯祸,能孝顺自己就行了,反正他的前途已经定了,丈夫李靖的爵位肯定是由他来继承的,到时候只要给他找个老婆,安安稳稳的过一生就行了,自己丈夫战场里出生入死,不就是为了自己的子孙不用再这么拼命,能过上好日子嘛。
李德謇进来插科打诨了一阵,把气氛搞的活泼了,张出尘忍住了笑问道:“那现在东升你准备怎么做?”
李东升道:“我想把这个钱去长安城外买上田地,然后把田地都捐给国子监,到时候这个地里所有的收获都是国子监的。一来这样能够长久,二来对我们李家的名声也有个好的提升。不过具体可不可行还是要请伯母问下伯父呢。”
李东升说的就是学田,是中国宋代以后,以其地租收入供学校、书院用费的田地。学田是随着宋代学校教育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国有土地形态,学校通常设有专门机构或委派专人管理学田,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由学官管理(特指府、州、县等官学),二是由乡绅地主管理(多为私学),三是由学校生员管理。
学田的经营方式几乎都采用租佃制,即丈量学田,招徕佃农,确定、收取租额,以佃租的方式收入资金,地租作为祭祀、教师薪俸及补助读书人士等的开支。
《完本》网址: 书友超喜欢的【全本】书籍站,手机可直接下载txt
………………………………
第126章 主帅之争
看完结好书上【完本神站】地址: 免去追书的痛!
听到李东升说出这个学田构想后,张出尘跟李德謇都沉默了。过了一会,张出尘道:“这个事情太大,可能会改变天下书院的命运,还是等你伯父回来我问他一下吧。”
到了晚饭的时候,李德奖也过来给母亲请安。正好张出尘就安排他们在一起吃饭,兄弟三人聊的眉飞色舞,李德奖听说李东升要把钱全捐了以后也是非常意外,不过他还小,不清楚这个钱的数目跟意义,就是觉得这么豪爽的哥哥实在是太霸气了。
正吃着呢,门口垂帘被掀开,李靖回来了。三个人连忙起来行礼,李德奖还很马屁的结果父亲的帽子,李德謇很有眼色的摆好了凳子。
最近李东升都没有见到自己的这个伯父,每天好像天不亮就去上朝了,等李东升晚上休息时他还没有回来。不过算算时间,马上就要去打东突厥了,作为兵部尚书,他忙是正常的。
“门口闹哄哄的是什么情况?”李靖刚回来,还不知道原因呢。
“是李东升上次诗会赢的赌注,那几家送了过来,都在同一天送过来,看样子还是有想法的。”张出尘淡淡道。
“哦,东升你怎么看啊。”李靖拿起杯子喝了一口酒问道。
“回伯父,我刚才跟伯母说了下我的构思,就是把这个钱去长安城外买点地,然后把地捐给国子监,土地出产全部给教授跟学生改善生活,或者作为成绩出色、家境贫寒的学生,业绩出色的老师的奖励。有了这个出产,费用也长久点。”
李靖本来已经伸出筷子准备夹个菜,听了李东升的话,筷子停在那里,想了一会,抬头看着李东升道:“你怎么想到这个的?”
“这几家都是豪门,如果把钱收下,我想伯父在朝中就会多几个敌人,但是直接把钱捐了,会让人觉得我们李家怕了他们,不敢收他们的钱,正好我跟德奖在国子监上学,换个名目捐了,我们即得了名声,又让他们有苦说不出。不过这是我的一点想法,是否可行还请伯父你定。”
“涉及到国子监的事情,我明天要问下皇上,不过你能考虑到这么远,我很欣慰。今天这么大动静,明天早朝肯定有御史弹劾,不过有了你这个思路,我就让某些人打落门牙往肚里咽。”
吃完饭,李东升三人告退回房。李靖看着他们走远,对张出尘道:“东升做事立足长远,又才华横溢,非池中之物啊。”
“再怎么样也是你的侄子,不过我看德謇、德奖都不如他。”
李东升不知道李靖会给他这么高的评价,他也没有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直接回房睡觉了。
朝阳初升,阳光透射在太极宫拱起的琉璃瓦上,闪烁着耀目的金光,为这座恢弘庞大的殿宇蒙上了一层庄严神圣的色彩。
大殿里议政已经有了一会,因为李世民想要报渭水之盟这个奇耻大辱的仇,朝堂上下为远征突厥都在做准备,所以气氛很紧张。关于出兵主帅的问题,大家争执不下,身为汉家儿郎,蒙恬、李牧、卫青、霍去病、窦宪等等一众对外战争之中战功赫赫的名将,从小就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一代又一代的将其视为毕生崇拜之豪杰!勒石燕然、封狼居胥多大的荣誉,这个头衔大家都要抢啊,谁也不服谁,都是刀山火海里过来的。
李世民是属意李靖的,因为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隋将韩擒虎的外甥。从小就有“文武才略””他的舅父韩擒虎是隋朝名将,每次与他谈论兵事,无不拍手称绝,并说:“可与之讨论孙吴(孙武、吴起)之术的人,只有你啊。”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为唐王朝的建立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祏,无论年龄、经验、威望都是合适的人选。
但是长孙无忌他们推举柴绍做主帅,柴绍也是功勋卓著,还是李世民的姐夫,两帮人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斗的不亦乐乎,让李世民也很是头疼,不好决定。
眼看场面僵住了,长孙无忌使了个眼色,只见一名御史走了出来:“启禀皇上,微臣要弹劾兵部尚书李靖。”
大殿里吵杂的声音立刻静了下来,都想听听这个御史怎么说。
李世民点点头:“哦,弹劾李靖?这个倒是少见,你说吧。”下面的武将一方都笑了起来。
“臣弹劾李靖贪财,品行不端,家教不靖。”
“此话从何说起啊?”李世民问道,眼神还看向李靖,李靖垂目低头不语,仿佛没有听到弹劾一般。周围武将在窃窃私语。
“昨天下午,兵部尚书府门前车水马龙,都是往他家里送钱的车辆,微臣打听了一下,原来是李靖之侄李东升打赌赢的赌资,李靖身为朝廷命官对赌博不但不制止,还光明正大的把赌资运入府中,惹得百姓围观,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请皇上明鉴。”
“车水马龙?有没有这么夸张啊,送多少钱要这么多车啊,哈哈。”李世民大笑,都是秦王府里出来的手下,也没有必要搞的那么严肃,看李世民高兴,大家也跟着开怀大笑。
“李靖,你对此有什么说法啊?”李世民笑道。
被皇帝点了名,李靖走到大殿中央,微微拱手道:“回皇上,微臣无话可说。这个赌资大家都是知道的,在大殿上大家亲耳听到,这个时候才弹劾是不是太迟了?”
“哦,大家都知道?什么时候?”李世民都已经忘了,他一天到晚那么多事情,那能把这个事情记住。
“就是四皇子举办的诗会上,我侄儿李东升赢了八千贯的事情,那时还在大殿里讨论,在座各位都有耳闻。”
“哦。。。”李世民恍然大悟,“就是哪个才子啊。”说完了意味深长的看了长孙无忌、柴绍、王珪几人一眼,又道:“昨天把八千贯全送你家去了?看来还是说话算数的嘛。”
被看的几个人老脸微微一红,知道自己的小心思被皇上看穿了,不过为了利益我们不要脸皮了,只要主帅是我们这一方,你怎么看我们我们不在乎。
《完本》网址: 书友超喜欢的【全本】书籍站,手机可直接下载txt
………………………………
第127章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看完结好书上【完本神站】地址: 免去追书的痛!
李靖接着道:“这位御史当时也在大殿,却没有提出意见,这个时候说恐怕”
御史急着说:“我只是就是论事,你收钱的动静太大,影响极其恶劣,以后大家都这么学,那天下人怎么看?”
旁边有个人插了一句:“动静大,那是送钱的人有错,他们偷偷摸摸的送就是了,药师在家等也有错?”
“哈哈哈!”
大家被逗的前仰后合,李世民也忍俊不禁:“咬金你个老匹夫,总是乱插话!”
那个御史依然强辩:“不管怎么说,李靖身为兵部尚书,对自己侄子管教不严,公然赌博,还大张旗鼓的收取赌资,品行不端,请陛下责罚!”
“那要责罚的人多了去了,我看看啊,这个大殿里就有好几个,比如长孙大人,王大人,柴大人等,家中晚辈都参与了,你是不敢说呢还是不愿说?哦,对了,还有四皇子殿下,竟然公然给赌博的人做保,有组织嫌疑,皇上,按这位御史的说法,你也家教不严哦?”
那个御史被程咬金说的话吓得浑身是汗,看着长孙无忌递过来责备的目光,连忙喊到:“你胡说,我什么时候说皇上家教不严了?”
“哦,你没说皇上,那你承认你说长孙大人他们家教不行?”
御史欲哭无泪,你这不是胡搅蛮缠嘛:“我没有说!”
程咬金正准备斥责他办事不公,长孙无忌出列道:“皇上,不管怎么说,现在李靖收受钱财的事情出了,百姓都传的沸沸扬扬,于药师的名声不利,是不是请药师先暂避风头,等风波过去了再出来任事,也显得皇上的宽宏大量!”
你看长孙无忌的话说的多好,反正这个钱老百姓看到你搬回家里的,影响不好,你在这个风头上就不要出来了,先休息,等风头过了再出来做事多好!
不过等风头过了的时候,征突厥的主帅早就定好了。他们也知道这件事情搞不掉李靖,但是只要能把他从这次行动中赶出去就行了!
几个人信心满满看着李世民,看皇上怎么说,现在长孙无忌还很惋惜怎么魏征没来上朝,那可是一个大喷子啊!
李世民捻须点头:“影响是不小,不过这也跟李靖没多大关系啊?”
王珪也忍不住了:“皇上,主要是为了朝廷的形象,就让李大人委屈一下吧!”
“厚颜无耻,自己输了送东西上门,还让别人委屈下,感情这天下的道理都是你们说了算?”还是程咬金这个家伙。
“你骂谁?朝堂之上口出不逊,巡查御史呢?”
“你看,一说到你就急了,一点也不识玩?”程咬金伸出食指挖了挖鼻孔,轻轻一弹到王珪的澜杉下方,看的王珪眉头紧皱,火冒三丈。“你”
“不好意思,手滑了一下。”程咬金很没有诚意的道了个歉!
“好了,不要闹了,药师,你怎么看?”李世民叫住了这两个活宝,目光转向李靖。
“启禀皇上,这件事情我认为责任不在我,打赌是我侄子他们,赌注也是他们定,赌资也不是我收的,不错,最后是送到我家,但是这个动静也不是我能控制啊,再说了读书人的赌,能叫赌吗?如果再有这个情况,我肯定对我家东升说:能赢多少就赢多少,这样我还能多读几首诗呢哈哈哈,就怕人家被吓破胆不敢赌啊”
“读书人的赌不叫赌?哈哈,说的有趣,药师,你这个侄子不错,自古以来以诗致富的他算第一了吧,八千贯吧。啧啧,可惜我没有这么多钱,不然我就一直买下去,看看他到底能做多少诗?”李世民的眼中竟然有了憧憬。
长孙无忌大急:“皇上,现在这个长安百姓对这个收钱的行为风评不好,如果不责罚,那天下百姓都认为朝中官员都是贪赃枉法之徒,有辱圣上清名啊。”
“长孙大人,贪赃枉法这四个字我李靖不敢收,还是请你自己带上这个帽子。至于长安百姓的风评,也不劳你费劲,我侄子已经对这笔钱的用处有了初步的想法,我正要禀告皇上。”
“是吗,你侄子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李世民很感兴趣,这个李东升才华横溢,他的故事也比较有趣。
长孙无忌跟王珪对视了一眼,感到一阵无力,怎么皇上对这个李东升这么感兴趣,一听到他的事情就把正事放一边,兴致勃勃的跟大臣谈论。现在我们是在金銮殿上讨论怎么去远征突厥啊,这么严肃的场合,以后可能写入史书中的时刻,现在君臣一起研究八千贯的赌注真的好吗?
李靖道:“昨天我回府之后,我侄儿来跟我谈了这个钱的事情,认为虽然是赢来的钱,不过自己年龄太小,又承蒙圣上恩典,得以进入国子监读书,所以他想把这八千贯在长安周围买块地,然后捐给国子监,做各位夫子及成绩好的学生的日常费用,能否还请皇上明鉴。”
“嘶。。”李世民正捻须倾听,听到李靖说李东升要把钱全买田然后捐了,也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好大的魄力啊,那可是整整八千贯啊,多少人这辈子别说没用见过,多少人都没有敢想过,竟然说捐就捐了?
朝中的各位大臣也是神色不一,武将这里尉迟恭、程咬金等跟李靖关系好的,都大声赞叹:“好一个仗义疏财的孩子!”
“挥金如土,不亏是武将的后代啊。”
“人家可是靠诗文赢回来的!”
“打架打不过我们家的,现在连诗文都输这么多钱,唉,世家大族后继无人啊。”
“这一代的世家没有什么出色的人才啊,失败!
长孙无忌、王珪、柴绍等气的脸色铁青,他们没有想到李东升跟李靖会来这么一手,那可是八千贯啊,相当于现代的几千万,竟然眼也不眨的轻飘飘的丢出去了,他们算来算去也没有算到李东升跟李靖会不要这个钱。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啊。
《完本》网址: 书友超喜欢的【全本】书籍站,手机可直接下载txt
………………………………
第128章 天上掉了个馅饼
看完结好书上【完本神站】地址: 免去追书的痛!
“好,好。好,这个主意太妙了!药师,你这个侄儿有大才啊。”
李世民到底是千古一帝,他琢磨了后就发现这个田地做捐献的好处来,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收入,而且还减轻了政府的负担,也能让书院的夫子教授收入有提高。
李世民越想越觉得这个办法好,完全可以推广到全国去。现在是刚经过战乱不久,人口大量减少,土地很多,这个也是唐朝实施府兵制的基础,到时候把各个郡县的土地划分到书院里去,那不是就可以减少很多的开支?
这个办法当然好了,以后的中国就是这么做的。学田从宋代开始推广。其来源或由皇帝诏赐,或由官府从官田中拨给,或由地方拨款购置,或由私人捐献。各地学田一直延续到中华民国时期,沿用了几千年的东西能不好吗?学田在封建社会里,为地主阶级政权培养了很多人材。
只见一个须发洁白的老者出列道:“恭喜皇上,今日得一良策,从此天下书院皆有福了。”正是工部尚书唐俭。
“皇上,李东升能如此慷慨,应该表彰啊。”
“小小年纪能想到这么远,果然是年少有为啊。”
“可惜定亲太早了,不然老夫定要抓回去做女婿。”
大殿里都是聪明人,大家脑子一转就想通了。这个时候再看看长孙无忌他们的脸色,一阵红、一阵黑,变化多端,煞是好看。
这个时候文臣的队伍里又出来一人,面容清奇,身高瘦长,正是左仆射房玄龄,也就是房俊他爸爸。他走到中间大声道:“启禀皇上,门下省还收到蓝田县令周鹏的公文,上面为李东升请功,正是因为他的建议,才极大的减轻了伤寒疫情的发生。”
“啊?”李靖也傻眼了,这个事情李东升没有跟我说啊,突然冒出来这个是什么情况。
李世民兴趣更大了:“嘿,奇怪了啊,难道真的有人什么都会?会作诗、会书法、会赚钱、现在又会医术了?公文拿给我看看。”
一个小太监走到房玄龄哪里把公文接过来呈给李世民,李世民一目十行的看完,笑道:“果然是能者多能啊,看周鹏把他吹的天上有地上无的,到底有没有这么大的本事啊?”顿了一下道:“不过,这个李东升提出的建议应该是有用的,周鹏也不敢骗我。再加上他今天又捐献了八千贯,有功就要赏,给个什么奖励呢?”
李靖忙道:“皇上,东升他年少学浅,现在还在进学,等以后再说吧。”
李世民笑道:“药师,你这个就不对了,看他作的那些诗,年少是不错,但是学浅就未必了,他那个叫学浅的话,我们不是无地自容了。哈哈。你这个人啊,就是这个不好,总是挡住家里人的前途,在我这里,有功就要赏,赏罚分明就是我的风格。你不要说了。”
想了一下,李世民道:“李东升年少有为,先捐献学田之策在前,又有控制疫情建议在后,所献良策均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现特敕授李东升为给事郎,等日后进士及第免释褐。”
“皇上,不可。我朝迁转都有定例,怎么可以为了一个人改变呢。”长孙无忌立刻出来反对。李世民给的荣耀太高了,在唐朝给事郎是正八品上的散官,给李东升也没有什么关系,怎么说李东升也是李靖的侄儿,他自己的两个儿子也没有什么高的勋衔,李世民估计也想补偿一下李靖。
但是这个免释褐可就不得了,在唐朝进士及第以后不是立刻就能当官的,你要去各部门观政。也就是实习,然后看各部门主管给的实习评价,最后还要考试才能做官,叫释褐,解褐,即“脱去褐衣”,指正式入仕做官。在唐代,获得第一个职事官(或使职)才算真正入仕。
也就是说,如果李东升状元及第,那么立刻就是正八品的官员了,大家感觉正八品上才多大点官啊,人家一个县令都是七品什么的,但是在唐朝这个正八品上官是那些职位呢?请看:监察御史、协律郎、翊卫、大医署医博士、军器监主簿、武库署丞、两京市署丞、上牧监丞、执乘亲事,可能大家还是没有什么概念,我们看下这个官职里最特别的一个就是监察御史。
唐代设御史台,官职不大,但是级别很高,为最高监察机构,兼理重难案件,御史台下分三院,侍御史主台院,殿中侍御史主殿院,监察御史主察院。察院监察御史的督察范围非常广泛。巡按各地。监察御史虽只八品小官,但手握天宪,气魄很大,“御史出使,不能动摇山岳,震摄州县,为不任职”!监察御史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检察院检察员,而且是天下官员,无不在他的监察范围之内,也就说,只要李东升状元及第,他就了做监察御史的资格,而且是立刻上任的那种,你让熬了多少年才上位的人情以何堪!难怪长孙无忌出面反对。
“长孙大人多虑了,李东升此子才华横溢,所思所虑又对国有大功,功高不赏乃是大忌,他不是还没有考上进士嘛,你担心什么呢?不过是一个散官而已,你想的太多了!”这次出面的是李孝恭。他儿子李崇义跟李东升也是死党,自然要助推一把。
其他的武将纷纷赞同,程咬金还阴阳怪气的说了一句:“长孙大人不是还妒忌一个小孩子吧,不就是赢了你们家千把贯钱而已,你是宰相啊,要有气度!”郁闷的长孙无忌要吐血。
李世民看着又要说话的文官们,摆摆手道:“我意已决,王德,等散朝了你去传旨吧。”
看到皇上已经下了决心,文官们只有悻悻回到自己班列,李靖也上前:“微臣代李东升谢皇上隆恩。”
王珪、柴绍、长孙无忌无奈的叹了口气,好好的事情就这么给搅合了,看来主帅之位定是李靖了,这个李东升也是李世民给李家的一个定心丸啊。
《完本》网址: 书友超喜欢的【全本】书籍站,手机可直接下载txt
………………………………
第129章 经天纬地之才
看完结好书上【完本神站】地址: 免去追书的痛!
退朝之后,李世民回到后宫,想到今天在朝堂上的事情笑着对大总管王德道:“这个李东升,平日里都有什么言行,给朕查出来,越仔细越好,朕倒想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人物?”
他话音方落,突然听见珠帘外边有个女子的声音道:“李东升?皇上竟也知道此人?”
“观音婢?快进来。”
听出外边说话的是自己的皇后,李世民当即便扭头隔着帘子看过去,等她进来道:“皇后你怎么知道李东升这个名字?”
长孙皇后嫣然一笑,她哥哥长孙无忌和李世民是少时好友,舅舅高士廉见李世民非常人可比,又知晓长孙氏幼年时的婚约,便在长孙氏父丧期满后,就开始促成此事,将长孙氏许配给他。于是在大业九年(613年),13岁的长孙氏,便在这豆蔻之年与时年十六岁的李世民完婚,从此开始了与李世民互爱互信,相知相伴的一生。两人结婚后便关系极好,因此便是李世民之间说话都是直来直去。
听到李世民这么问,她见王德正伏身施礼,便一边摆手命他不必多礼,一边笑道:“眼下这长安城中街头巷尾之处尽是关于李东升的传说,长安人尽皆知,为何臣妾不知?”
李世民十分诧异,当下不由得扭头看了王德一眼,见他也是一脸茫然,这才忍不住道:“我知道他诗才出众,今天朝会上还给我一个惊喜,难道还有别的事情?”
长孙皇后闻言莞尔道:“竟然还有你不知道的事情?”
李世民笑道,“哦,皇后给我说说,这李东升到底有什么本事,怎么会街头巷尾都在说他?刚才我还让王德准备去打听下他的情况。”
长孙皇后笑着点头,屈身坐在李世民身边,仔细回想一下,这才道:“这李东升的名声,却不是最近几日才盛传起来的。皇上还记得那次青雀办的诗会吗?”
“记得啊,那次我还在朝堂上听了诗呢!真的是才华横溢啊。”
“那次在诗会上他还透露了一件事情,就是那个露华浓跟相宜本草也是他家的,你不知道吧?”
“哦,原来引起后宫嫔妃骚动的露华浓就是他家的,怪不得他不把这个八千贯放在眼里?听说就是哪个什么经销权就卖了一百万贯?”
“回皇上,是一百一十万!西域那一块就卖了七十万贯!”
“什么八千贯也不放在眼里?”长孙皇后还不知道这个事情。
李世民把今天在朝堂上的李靖说的李东升提议的把八千贯钱买了田地捐献给国子监的事情跟长孙皇后讲了,长孙皇后听了眼睛也亮了:“这个李东升有经天纬地之才啊。”
“经天纬地之大才?”李世民听了下意识的便想笑,不过想到周鹏的那份奏章,他却又不得不把心中的那份不屑收了起来,然后便好奇地看着长孙皇后,道:“皇后且说说看,他还有什么传说?”
长孙皇后点点头又道:“坊间盛传,李东升此子颇有名士风度,在诗会上,房俊让他给一歌姬作诗,他已怕自己家中定亲的未婚妻知道了伤心拒绝了,不知道伤了多少京中贵女的心。”
“哦?”听到这个,李世民倒是挺感兴趣,他自小和长孙皇后恩爱,对专一专情的人有着认同感,道:“怕自己的未婚妻伤心就不给别的女人作诗?这家伙倒是有趣。”
长孙皇后也笑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