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地主家的傻儿子-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子阵营的朝臣免职的免职,流放的流放。
李德謇虽然人在家里,但是派出小厮去打探消息,听到那些熟悉的酒友被砍头的砍头,流放的流放,心中恐慌的不行,这个事情肯定是要牵连下去,说不定哪天就牵连到他了。他去找李东升,李东升跟他深谈了一下告诉他只要等着就行了,反正死是不会死,但是肯定要贬镝远方。让他做好出门的准备了。
靴子很快就落地了,一道旨意传了过来,李德謇被流放岭南。除了他以外,还有一大批跟李承乾关系好的纨绔子弟和武将们也贬出京城。他们还是运气好的,那些主谋的家眷亲属才是真正的凄惨。比如杜荷,他家世显赫,而且圣眷恩隆,是一代名相杜如晦的次子,他大哥杜构继承了爵位,杜荷也封了襄阳郡公,李世民对他家真是不错。就这么一个名臣之后,也不知道怎么会跟着李承乾谋反,杜荷被斩首的时候,整个杜家也跟着倒了霉,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全府上下就被查抄,他大哥杜构被除爵流放岭南,杜如晦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拼搏一生换来的荣光两代都没有继承就结束了。
其他像赵节,李安俨这些从犯,其家眷亲属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基本都是诛九族。而且这样的案子,大理寺、刑部都是往大了办,不然怎么显示出自己的重视。所以朝堂上的派系借着这个理由开始了一轮规模极大的清洗,只要跟李承乾有些微关系的朝臣全部被锁拿下狱。
一个萝卜一个坑,官员被抓了那么多,空出来的位置怎么办?那就把人补上去呗!中国什么都不多,就是当官的人多。这个时候太子谋反最大的受益者魏王李泰出现了,他很快地获得了李世民的信任,所以李泰将自己阵营的朝臣拼命的任命,有了李世民的默许,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也乐的做这个顺水人情,目前看来估计下个太子就是他了,所以李泰只要提名,全部满足。
乱纷纷的过了几个月,李东升就在家里哪里也不去。朝堂上都忙着塞人填萝卜坑,他仿佛都被忘记了。他也乐得如此,李世民一辈子都想不起来他才好呢。现在每天都在家里打麻将,然后训训儿子,跟一妻两妾做爱做的事情。这是他穿越唐朝以来最惬意的时光,什么国家、事业、百姓全都丢到一边,只是一心一意的过自己的小日子。有时候想想这样过一辈子也真不错,要是没有那该死的皇帝就好了。
李廷跟穆忠海两个人做棉布的生意,现在是供不应求。两个人的事业又上了一层楼,每天忙的不可开交,除了每个月送来的报表人都看不到。正常来往的就是房遗直跟魏叔玉,他们时不时的来打个秋风,然后把最新的朝堂消息传过来。
“你知道吗,太子下狱后,陛下最近下了旨,将其流放黔州,过几天就要上路了。”魏叔玉一坐下来就把这个劲爆的消息告诉李东升。
“流放黔州?”李东升有些失神,他知道李承乾这一切也就两年就死在哪里。一个太子谋反案结束了,但是还有一个雷没有爆呢,大唐的朝堂还要继续乱一阵。
李承乾已经是过去,魏叔玉就说了一句,没有再提。他说了今天来的主题:“最近朝堂都吵疯了,陛下要御驾亲征高句丽。”
喜欢大唐地主家的傻儿子请大家收藏:()大唐地主家的傻儿子热门吧更新速度最快。
………………………………
第二百五十八章 你有什么想法
“征高句丽?”李东升楞了一下道:“这个有什么好吵的?我大唐军威赫赫,一个高句丽而已,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吧。”
“唉吆,我的侯爷,当年杨广也是这么想的。”魏叔玉痛心疾首:“当年大隋军威不比我大唐弱,可是在高句丽也兵败,可怜我汉家男儿在哪里牺牲百万。三征高丽之后大隋就轰然倒塌,才有了我大唐的立国。现在我大唐贞观盛世正好,何必去碰那个马蜂窝呢?”
“你们的想法就是不生事,大家凑合着过日子,不要喊打喊杀。但是帝王的心思你们都不了解,陛下文治武功都已经是在历代帝王里登峰造极的,但是太子谋反一事给他的光辉生涯蒙上了阴影,所以他要去平了高句丽,以证明自己还是战无不胜的。”李东升早就知道李世民要征高句丽的事情,而且这个事情是改变不了的。
“那你的意思是我们反对了也没有用?”魏叔玉道:“既然这样那我明天就上书赞同陛下的意见,嘿嘿!”
房遗直鄙视他:“你这个家伙见风使舵,实在不当人子。”
“既然陛下已经下定决心,那我们做臣子就要想着怎么去帮他完成心愿,你说的见风使舵我是不承认的。”魏叔玉奸笑了两声,转头对李东升道:“东升啊,我们关系好,你可不能害我,你跟哥哥说陛下是不是已经确定要亲征高句丽?”
“你放心吧,害谁也不能害你啊!你就大胆的上书。”这个事情李东升可以用人头担保。
同时在政事堂,李世民跟一帮大臣们也在谈论这个问题。他神情严肃的说道:“朕想要出兵高句丽,一来彻底的消灭掉高句丽的这个威胁,二来也能为当初惨死在辽东的汉家儿郎报仇雪恨,现在高句丽对我大唐旨意置之不理,实在是可恨。”
在场的人谁不是人精,你李世民说的话大家听听就好了。出兵高句丽的确是想要解决辽东的这个威胁,但是你说什么为汉家儿郎报仇就算了。
你是因为太子谋反的事情自己脸上不好看,所以才是想灭掉高句丽,来转移大家的视线。而且想证明自己比杨广厉害,因为隋朝征高句丽死了一百多万人,如果他能打赢大家就会为他的文治武功欢呼,他就是真正的千古一帝,也了证明自己的英明神武,同时也宣告唐取代隋是天命!
“陛下,高句丽的威胁确实存在,现在他们对大唐表面上臣服,但是他狼子野心,目前是看我大唐军威齐整才伏低做小。”房玄龄估计也是思考了很久,皱眉道,“虽然高句丽是小国,但是国内多山,道路崎岖难行,兵精将勇,我怕我军过去以后后勤补给跟不上!”
“这些事情都不足未提,现在我大唐兵精粮足,特别是国库充盈,又有了火器营这个大杀器,但是高句丽由于陷入内乱,却是日渐衰弱,这是一举灭掉他们的好机会。”李世民态度十分坚定的道。说道这里,李世民忽然心里一动,好像这两样东西都是李东升给带来的,这个家伙好久没有消息了,不知道他最近在忙什么。
攻打高句丽这件事情,皇帝可以任性,但是房玄龄他们几个宰相却表现的十分慎重。因为调兵遣将是陛下的事情,但是后勤都是他们来维持。他们实话说是真不希望攻打高句丽,虽然大唐国力已经开始慢慢强盛,但是这样的好日子才过上几年,根基还没有稳固,如果能再等上几年就好了。而且打仗这个事情就没有必赢的说法,要是灭掉高句丽那就正式宣告盛世的到来,但要是打输了,大唐现在如日中天的声望肯定要受影响,这个决定是真不好做。
这个事情已经讨论了好几场,大臣们都是努力说服李世民不要这么着急,可是李世民已经下定了决心,大家又退让一步,就是让他不要御驾亲征,直接派几员大将去把高句丽给灭了,杀鸡焉用牛刀。
吵闹了一场,还是没有达成一致。李世民神色疲惫的回到寝宫,自从长孙皇后死后,他来这里的次数就少了,一般都是去嫔妃哪里休息,这几天没有心情就要一个人静静。
王德伺候李世民洗漱后,李世民突然问他:“李东升最近在干什么?”
这个问题太突然了,不过在领导身边最重要的就是随机应变:“蓝田候上次请辞之后就闭门不出,只是去长乐坊跟魏叔玉、房遗直他们学子聊天。这一阵倒是没有注意他的动向。”
李世民想了想道:“明天下朝后让他来宫里一趟。”
李东升怎么也想不到李世民要召见自己干什么?上次都说好了不要再见到我,君无戏言,你是皇帝怎么可以食言呢?
不过这席话只能在心里想想,收拾了一下就跟着小太监进宫,一路上旁敲侧击套他的话想知道李世民见自己的目的,可惜那小太监是真的什么也不知道。
在一处偏僻的宫殿里,李东升独自坐在大殿里等李世民,说来李东升也进宫几次,但是道路跟布局都分不清,心中想着要是自己要杀皇帝造反估计人在哪里都找不到。
心中腹诽了几句,就这么眼观鼻鼻观心的坐着等。最近在家休养,三块田都耕的不轻,小菊跟小杏都没有孩子,所以需求就大了点,李侯爷比较疲惫,就这么坐着睡着了。
“陛下驾到!”大殿外传来小太监的叫声,一般情况下臣子就应该到外面去迎接了。李世民站了一会,竟然没有看李东升,眉头一皱,就听到大殿了传来了打呼的声音。看守宫殿的宫女们都大为惶恐。李世民却笑了起来:“这家伙还是真的不把朕当外人!”。
李东升被王德推醒的时候,看到李世民就站在哪里似笑非笑的看着他,赶紧起身见礼,心中懊悔这下子有把柄被他逮住了。君前失仪也是御史弹劾人经常用的词。
几个月不见,李东升在家吃好喝好保养的好,又恢复了以前那种小白脸的造型,李世民心中一阵妒忌,朕每天忙的不可开交还要跟大臣们斗智斗勇,你这个家伙年纪轻轻就想着逃避偷懒,可不能随了他的心愿。他开门见山道:“朕欲亲征高句丽,你有什么想法吗?”
………………………………
第二百五十九章 非常规作战
我有什么想法?我能有什么想法?我敢有什么想法?李东升心中发着牢骚,脸上却不动声色道:“军国大事,是宰相们跟陛下的事情。微臣不敢多言!”
“别跟我打马虎眼!”李世民看出来李东升就属驴的,不拿鞭子抽他就不走:“今天不说出点东西来,就不要走了。”
李东升瞬间无语,我跟你有什么仇有什么怨,要这样对我。苦笑道:“陛下,这个事情太过重大,真不是我这样的可以参与的。而且军国大事不找宰相们,于制不合。”
“别往自己脸上贴金,就是我找一个臣子聊聊天,什么军国大事,就当是闲聊。”李世民端起王德泡的茶,喝了一口道:“反正今天我也不批奏章了,就跟你这么耗着,看看你到底说不说。”
英明神武的大唐天子竟然耍起了无赖,王德看李世民心情不错,算是太子谋反以来难得的放松,也笑着凑趣道:“蓝田候,我也听说你考虑事情都是别具一格,也说出来让我们涨涨见识。”
看这个造型今天不说点什么是不行了,李东升苦笑道:“陛下,微臣以为高句丽是大唐的大患,所以必须要将它灭了!”
李世民懒洋洋的道:“这个不用你说,满朝文武全知道,说点有用的东西。”
“是啊。蓝田候可不要让我们失望啊。”王德就像是个捧哏的。
“陛下,既然大家都认为高句丽是一定要打的,那存在争论的就怎么打的问题。”李东升看今天逃不过去,只好把后世历史书的做法讲出来:“所以微臣就想了几个办法,供陛下参考。”
李世民装作不在意的样子:“说来听听。”
“陛下,高句丽是个偏居一隅的小国,而且地处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一进入冬天就是无法用兵。所以他虽然有时候强大点,但是永远都做不了大国。”李东升开始侃侃而谈:“而我大唐就不一样,在陛下的带领下,我大唐国力蒸蒸日上,无论是人力、军力、财力都不是那小小的高句丽可以比拟的。”
看李世民眉头皱了起来,这些都是大家心中有数的东西。拾人牙慧而已。李东升继续道:“前隋却没有看透这一点,动员了举国之力去攻打他,杨广又优柔寡断,自己后方出了事所以才功败垂成。”
“现在微臣认为那种还用大军进攻的办法在攻打高句丽这样的国家来说不适用。那样动员的人员与物力都是巨大的浪费,还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恐怕这是朝中大臣们的顾虑。”
李世民跟王德听到这里来了兴趣,目光炯炯的盯着李东升道:“那怎么打呢?”
“就是打一场非常规特种作战!”李东升道:“就是利用我大唐的长处来对付高句丽的短处,争取用最小的代价最少的伤亡来让它灭国。”
“切,不就是兵书里讲的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吗,我还以为是什么呢。”李世民不屑道。
“是,这八个字说起来简单,但是真正难的地方是知道自己的长处和对方的短处。”李东升笑道:“陛下,打仗就是这样脱离不是兵法上概念,但是真正运用却是存乎一心。高句丽的短处其实一眼就看出来。它地处辽东,气候苦寒,庄稼一年只能生长一季,而且他们哪里山区较多,可以耕作的土地有限,就算土地肥沃,产量也极其有限。”
李世民跟王德听了猛点头,这个思路还真没有人去考虑过。
“高句丽人口也比我大唐少的多,不管春种还是秋收,男人都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所以我的建议是每年趁着春种秋收,我们大唐就派出小股骑兵不停的进入高句丽骚扰,几年下来,高句丽定然是饿殍遍地,那时定可以一战而定。”
“是啊,人都是要吃饭的。几年下来他们一定有饥荒,人都吃不饱哪里来的力气打仗呢?”李世民沉思道:“辽东再派大军封锁,不允许一粒粮食进入高句丽。”
“陛下,水军也要派出去,要防止扶桑哪里用船运来粮食。”
“还可以支援百济、还有新罗他们一些武器盔甲,鼓励他们去攻打高句丽,那个半岛上先让他们狗咬狗自己斗上一阵,我们大唐就可以坐山观虎斗,到时候主动权在我,什么时候打都是我大唐说了算。”看到李世民已经全部投入的未来的规划当中去了,李东升心道这种用你的想法来忽悠你的感觉真是太好了。
历史上李世民就是这么干的,他在贞观十九年二月,从洛阳出兵亲征高句丽,虽然打下了不少高句丽的城池,也杀了不少高句丽的人,但是酷寒的冬天救了高句丽一命,那个时候可没有棉袄御寒,为了防止重蹈杨广复辙只能班师回朝。
这次征高句丽是李世民登基为帝后,唯一的一次御驾亲征,却没有完成他的心愿,让他的战无不胜的神话破灭,也是让李世民引为一生中的污点。所以他在第二年就开始对高句丽使用了非常规作战,牛进达、李绩、程名振、苏定方等大唐名将都把高句丽这个副本刷了个遍,从普通一直打到史诗,反正就是三光政策彻底的在高句丽得到了执行。
一连几年都去搞,高句丽被搞的狼狈不堪,派人去大唐求饶,就连王子都派去长安做人质。但李世民却置之不理,继续这么搞不停手。一直到他去世后唐高宗李治也继承了同样的政策,又磨了几年后,顺手把只剩一口气的高句丽给灭了。
王德这个时候看向李东升的眼神都不一样了,被出兵高句丽困扰了这么久的事情,李东升几句话就解决了,而且观点新颖,可操作性高。真是人才啊。
“还有呢?”李世民现在年头通达,心情大好。。
“陛下,还有就是去骚扰高句丽的士兵,可以不用府兵或者十六卫的士兵。”李东升又提了新建议。
“不用他们?那用谁来进攻呢?”李世民疑惑的道:“打仗不用士兵?”
………………………………
第二百六十章 皇帝陛下是好人
“我们可以募集志愿兵。”李东升道:“现在国库充盈,可以募集人员志愿前往高句丽作战,我大唐可以出一部分的兵器给养,答应他们这些志愿兵只要骚扰抢来的财物全被都归他们所有。到时候那些有先人死在高句丽的、想发财的游侠还有不甘心做农夫的人肯定会踊跃报名。官府只需派遣几员大将,就能把高句丽轻松的拖住。”
“这个办法好。”李世民眼前一亮:“召集雇佣兵啊!只要开始给点东西,然后你们自由发挥,抢到了就是你们的运气,死了还需要抚恤。”
“不过这个办法是不是有些过于狠毒,有损我大唐仁义的名头。?高句丽百姓在饥荒中饿死肯定要对大唐产生怨恨,到时候就算打下高句丽,管理起来也很麻烦吧?”李世民话风一转,突然说出这个担心。
“陛下,我们现在谈的是怎么把高句丽打下来,至于后期管理的问题,是不是想的有点太早了?”李东升听了李世民的话就想笑,鱼还在水里游呢,你就在考虑鱼刺可能会扎到嗓子的事情了,你想太多了吧。“而且战争的结果都是由胜利者来书写,陛下纵横四海,这个道理肯定比微臣要清楚!”
“可是这个计策要等几年才见效。。。。”李世民心中其实已经认可了这个方案,但是还要矫情一下:“等我明天跟房相再商量商量。”
这个话说完,李东升就知道自己该走了,在宫城里边走边心中腹诽,把人家喊过来请教问题,连顿饭也不请,一点礼貌也不讲。白送那么多钱给他了。
“陛下,臣对您新提出的这个非常规作战十分支持,以最小的代价达到最大的战果,陛下不愧是统帅,兵法中的精髓已经吃透了,我们只能说声佩服。高句丽境内多高山地形,这么多年跟我汉人学习也建了坚城,攻打起来比打突厥还难,不然也不会有杨广三征高丽之败。现在按陛下的设想,以小股部队去骚扰他们的春种秋收,消耗高句丽的实力,等到它精疲力尽的时候,我们才一击致命,陛下能想出这样的计策真天纵之才也!”长孙无忌在朝会上听了李世民的话,立刻出来大拍马屁。
群臣也相继点头叫好,只要不是起全国之兵去进行国战,那都好说。再说了陛下都说用募兵去高句丽,那不就是花钱嘛!现在大唐别的没有,国库那是绝对充盈的。李绩还受到这个点子的启发出来道:“陛下,现在辽东也有很多部落跟高句丽不和,我们也可以向他们发出公告,让他们也参与进来,到时候高句丽必然是遍地烽火,首尾不顾。”
李世民给他们揭开了谜底:“呵呵,这个计策是蓝田候李东升所献,看爱卿们都赞同,那就照此执行吧。”李世民可不想把臣子的功劳给抢了。
一听到是李东升出的主意,朝臣中有人点头,有人摇头,有人微笑不语,只有一个人就像是吃了屎一样的恶心,那就是长孙无忌。
现在朝中都知道他跟李东升不对付,上次都亲自出马也没有把李东升给落下马,今天为了拍李世民的马屁第一个出来称赞这个主意好,连天才这样恶心的话都说出来了,现在却突然变成了他仇人的建议,这个落差他真受不了。
他站在文官队伍当中就感觉到了群臣们的嘲笑,自己也是老江湖了怎么今天就这么冲动呢?以前不是这样的,难道李东升竟然跟我思路有相通的地方?不应该啊,想到这里他又怨念的看着李世民,不谈我是宰相,你有事应该跟我们商量下,我还是你大舅子呢,你最少给我提个醒吧,让我今天出了这么大的丑。
不过李世民可以没有时间来关心他的小心思,他正在兴致勃勃的讨论征高句丽的各种具体方案,李东升提的只是一个概念,怎么把他变成现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而且是非常细致的。
三天后,尚书省正式颁布大唐皇帝陛下的圣旨,正式向天下人宣告大唐要征讨高句丽的决心。
“……高丽莫离支盖苏文,弑逆其主,酷害其臣,窃据边隅,肆其蜂虿。朕以君臣之义,情何可忍。。。
这一篇《亲征高句丽诏》,不知道是那个才子写的,那真是字字如刀,锋芒毕露,把前隋说的狗屎烂臭,把高句丽说的残暴不堪,把大唐说的委屈不已。反正是大唐如果不去攻打高句丽就不足以平息大唐百姓心中的冤屈。诏书一出,洛阳纸贵,大唐百姓官员争相传抄。
其实大家对这个事情早有心里准备了,因为风声已经传了好多年,现在圣旨终于出来了,但是大臣们所担心的隋朝那种老百姓情愿把自己的手脚都打断也不从军的景象根本就没有出现,相反的是所有的百姓都同意出征。他们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粮价低廉,生活平和,有军功就有田分,就能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
李世民对这个迹象非常的高兴,这说明什么?说明了大唐的百姓心中就认我这个皇帝啊,什么太子谋反,那都不是事。
然后第二道圣旨出炉,就是征召志愿兵去高句丽骚扰,圣旨上说明是自愿参加,家中独子不许,然后就把去的要求写在上面,到县城报名领取身份证明,然后发盔甲兵器,马匹自备,干粮自备,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在大唐将领的带领下,所有在高句丽的缴获全部归自己,官府不收任何税。。
顿时天下轰动,还有这么好的事情,这就是官府发牌照给你去抢劫,而且东西东西不要上交,谁抢到就是谁的,这。。。皇帝陛下是好人啊。
于是那些祖辈有人死在辽东的,那些不甘心做一辈子农夫的,那些逞强斗狠的游侠儿,还有街头混混大家托人找关系,想要搞到一张证明,各个县衙那都是人山人海,衙役跟主薄都忙的不可开交,小外快也挣了不少。那些商人们也是闻风而动,都做好了去辽东开店的准备,到时候低价收,回内地来高价卖那是稳赚不赔。
………………………………
第二百六十一章 十全大补汤
李侯爷,我们关系这么好,你不地道啊。”魏叔玉的性格跟他那个执着死板的父亲完全不一样,外向的很,特别是跟李东升熟悉了以后,就更不拘束自己,说话什么的也放的开。
“这个话从何说起呢?”看着魏叔玉狼吞虎咽的在吃西瓜,李东升笑着道。
“上次我来跟你说陛下要征高句丽,你也没有发表意见,谁知道你把建议都留着给陛下,看来是防着我啊,难道是怕我把你的建议说出去,抢了你的功劳?”嘴里全是西瓜的魏叔玉话都说不清楚。
“滚蛋吧你。东升那是没有办法,西瓜都塞不住你的嘴。”房遗直笑道:“我听我父亲说是陛下把李东升给硬拉到宫里去逼他说的。可笑的是长孙大人,还说这个计策是天才的想法。哈哈。”他们知道李东升跟长孙家不对付,现在仇人帮他扬名,现在都成了长安城的笑话。
“不过东升你家怎么会这么冷的天有西瓜吃呢?”魏叔玉道:“就是你说的那个大棚反季节蔬菜?”
“是啊,这个是今年他们才试着种出来的。你们马上回去带几个走。”李东升很乐意他们转换话题,总不能告诉他们自己的这个主意是抄袭了后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对海盗的默许甚至鼓励,发放给他们官方授权——私掠许可证,可以拦截、攻击、俘虏和抢劫敌对国的商船,甚至袭击敌对国殖民地的港口。现在直接改换名头,也是一样的效果。
“你真的不想做官了?”房遗直关心的问道:“你还这么年轻,这么闲着好吗?”
“房兄你一直在京中为官,不知道我的痛苦。我入仕十年,在外八年,家中就是我一个独子,父母妻儿现在年纪大了,我怎么能不陪伴?”李东升躺在摇椅上道:“现在我爵位在身,有不缺钱为什么还要受那个罪?”
“可惜你是锥入囊中,还是冒尖啊。现在我估计长孙冲已经要把你恨死了。以前在我们面前老是装出长安第一公子的模样,那做作的造型让人作呕。我最讨厌那种假惺惺的小人。”房遗直道:“可惜我弟弟就喜欢跟着他,怎么说也不听,也不知道他们会玩到一起。”
说到房遗爱,李东升想起了他那流传千古的绿帽事迹,房遗直跟自己是好朋友,这事情还是要关心一下的:“对了,遗爱现在做什么?”
“他能做什么?自从做了驸马就是媳妇的跟屁虫,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就一天到晚的缩在院子里。家里为他的事情都急死了。”房遗直叹了一口气,家家都有难念的经,这也是他这么拼命的原因。
这个时候李东升到不能说实话了,说你弟媳妇可能跟个和尚有一腿,你要小心,以后还要卷入谋反大案,还是你举报的,估计再好的朋友也跟他翻脸,,他只能笑笑道:“那你就多操点心吧。谁让你是大哥呢,不过遗爱什么事情也不做就这么闲着也不好吧。长孙冲跟他关系那么好怎么不帮他安排个位置。”
“长孙冲在户部,那是要会算术的,遗爱他有那个本事?”
李东升没有想到宰相的儿子竟然会失业在家,虽然不愁吃喝,但是二十多的男人天天不做事也是奇怪。
把他们送走,吃过晚饭,然后沐浴更衣,李东升先去了书房。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读读书,这已经是李东升的习惯了,现在的大唐晚上根本没有什么娱乐项目,唐朝人爱好的上青楼他没有兴趣,那些世家大族还有权贵们喜欢在家里养着歌姬表演,而且在家大宴宾客,李东升嫌吵闹。总之就是不习惯外人在自己家中,很多人都不相信李家那么有钱,竟然生活是这么的朴素。对,用大唐权贵的角度来看,他就是朴素。
自从三味书屋推出了活字印刷,书籍的印刷成本一下子就下来了,整个出版系统空前的繁荣,很多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著书立说,市面上书籍一下子就丰富了起来。而且他们遵从李东升的命令,收集孤本及各种藏本,然后印刷出来销售,一是增加利润,二是扩大自己的名声。所有印刷的书籍都送几本到侯府来,所以李东升正常有新书看。
今天刚坐下没有多久,才翻了几页书,钱多多就推门进来了。她穿着宽松的长裙,估计是刚洗完澡,头发披了下来,就用一根丝带简直搂着,脸上已经卸了妆,素面朝天也露出了那嫩白的肌肤,虽然孩子已经八岁了,但是还是那么的美艳。看得李东升心里蠢蠢欲动。
“东升哥哥,娘让你喝了这杯参茶,早点休息。”
钱多多端了个杯子走到李东升这里,就看到小手雪白,捧着青色的茶杯,一阵香味就扑了过来。
李东升笑着接过茶杯,先喝了一口,然后皱着眉头道:“这什么参茶啊?怎么味道怪怪的。”
钱多多脸色红了,虽然结婚多年她在李东升面前还是害羞的性子:“这是娘亲自在厨房里熬的,据说是寺庙里求来的偏方,专门滋阴补肾,强身健体。。。。!”
李东升看着妩媚的老婆,一把搂着她纤细的腰肢坐在自己腿上,捏了捏她的鼻子道:“想不到你竟然还有这个心思,不怕我吃了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