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刺明1637-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万历四十三年(1615)6岁
五月,“梃击案”发,首次陪同祖父(万历皇帝)及父、兄召见朝臣,御史刘光复被当廷杖责,君臣不欢而散。
万历四十四年(1616)7岁
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称大汗。
万历四十六年(1618)9岁
后金以“七大恨”伐明,占领抚顺。
万历四十七年(1619)10岁
明金萨尔浒之战,明军大败。
万历四十八年(1620)11岁
七月,神宗(万历)病逝,父常洛继位为皇帝。
八月,光宗(泰昌)病逝,兄朱由校(天启)继位。
接连发生“红丸案”和“移宫案”,改由东李选侍(庄妃)监护。
天启年间
天启元年(1621)12岁
后金军队分8路进攻辽东,占领沈阳、辽阳等主要城市,辽东大部沦陷。
天启帝信用ru母客氏及太监魏忠贤,委以大权。
天启二年(1622)13岁
九月,受封为信王。
天启四年(1624)15岁
秋,东林党人发起对魏忠贤的攻击,失败,魏忠贤开始专权。
天启六年(1626)17岁
正月,努尔哈赤率军攻宁远,袁崇焕固守,后金军不克而归。
八月,努尔哈赤病故,八子皇太极继位。
十一月,离开紫禁城,搬入信王邸。
天启七年(1627)18岁
二月,娶王妃周氏,即周皇后,及庶妃田氏、袁氏。
八月,明熹宗(天启)病逝,遗诏以皇五弟继位。二十四ri,即皇帝位,改元为崇祯。
九月,册周氏为皇后。
十一月,籍没宦官魏忠贤及熹宗ru母客氏,魏忠贤自杀。
裁撤各处监军太监,并禁太监擅自出京,干预政务。
十二月,会推阁臣,以枚卜方式选任钱龙锡等6人为内阁大学士。
崇祯年间
崇祯元年(1628)19岁
五月,焚毁《三朝要典》。
七月,召对袁崇焕于平台,袁提出五年复辽。
八月,定制,每ri在文华殿与辅臣共同处理朝政。
十一月,会推阁臣,温体仁、周延儒同东林党人发生激烈冲突。
是年,陕西等地大灾,此后灾害频仍,出现全国xing大饥馑。陕西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
崇祯二年(1629)20岁
二月,长子朱慈烺生,明年册封太子。
批准裁整驿站。
三月,定立魏党“逆案”,入案者255人,分别惩处。
五月,以徐光启主持用“西法”修定历书,至崇祯8年修成《崇祯历书》137卷。
六月,袁崇焕擅杀东江总兵毛文龙。
十月,后金军第一次入塞,威胁běi jing。袁崇焕入卫京师,被逮,明年被杀。
十二月,周延儒入阁。
是年,江南学人团体“复社”在吴江尹山招集第一次大会。
崇祯三年(1630)21岁
chun,陕西三边总督杨鹤对农民军剿抚并用,部分农民军流动至山西。
五月,后金军返辽东。
六月,温体仁入阁。
十二月,加派“辽饷”153万余两,合原加派“辽饷”共计680万余两。
是年,东林党人同反对派为争夺权力纷争不已,东林派辅臣薛(火广)等相继罢去,钱龙锡被逮治,后遣戍。
御马监太监庞天寿等受洗加入天主教,天主教开始进入宫廷活动。
崇祯四年(1631)22岁
正月,赈济陕西灾民,定议对农民军实行以抚为主的政策。
八月,后金军围攻辽东前线重镇大凌河,十月城降。
九月,杨鹤以召抚无效被逮治,召抚政策失败,陕西、山西农民起义更炽。
复遣太监出京监军,并以太监张彝宪总理户、工两部钱粮。
闰十一月,登州游击孔有德等叛乱,sāo扰山东各地。
崇祯五年(1632)23岁
八月,皇三子朱慈灿生,后封定王。
崇祯六年(1633)24岁
六月,皇四子朱慈焕生,后封永王。
周延儒罢,温体仁遂为首辅。
十一月,农民军大批渡过黄河,进入河南地区。
崇祯七年(1634)25岁
正月,以陈奇瑜为五省总督,主持围剿河南、陕西等处农民军。
七月,后金军第二次入塞,蹂躏宣府、大同一带。
八月,撤内监监军、监部,此后旋撤旋复。
十一月,陈奇瑜以剿抚无效罢职逮治,改任洪承畴为五省总督。
崇祯八年(1635)26岁
正月,农民军克凤阳,掘皇陵。明廷调集各省jing兵7万余在中原进行会剿。
八月,以卢象升为总理,与洪承畴分责东南、西北的剿除农民军战事。
十月,下诏罪己。
十一月,郑(曼耳)案起。
崇祯九年(1636)27岁
年初,农民军主力高迎祥等部纵横于豫、皖、川、陕各省。
三月,工部侍郎刘宗周上《痛愤时艰疏》,对崇祯帝治国政策进行系统批判。
四月,皇太极即皇帝位,建国号大清,改元崇德。
七月,清军第三次入塞,攻掠京畿地区。九月返回。
高迎祥在陕西作战失利,被俘。
崇祯十年(1637)28岁
年初,相继发生告复社“败坏风俗”、“以乱天下”的事件。
三月,杨嗣昌出任兵部尚书,提出“十面张网”的对农民军作战计划。
闰四月,加派“剿饷”280万两。
以熊文灿为主理,主持“十面张网”会战。
六月,温体仁罢。
八月,阅城。
崇祯十一年(1638)29岁
六月,以程国祥、杨嗣昌等5人入阁,杨嗣昌仍兼兵部尚书。
七月,召对,理学大师黄宗周同崇祯帝亢直辩论。
复社诸公子发表《留都防乱公揭》,讨伐阉党分子阮大铖。
九月,清军第四次入塞,扫荡畿南、山东。卢象升于十二月战死。
是年,农民军张献忠等部相继受抚;李自成部在陕西接连失利,此后潜伏于川、陕、楚交界山区。农民起义一度陷入低cháo。
崇祯十二年(1639)30岁
正月,清军克济南,掳德王。
三月,清军班师。明廷以“五大fa案”杀各级失事官员36人。
五月,张献忠、罗汝才在谷城、房县再度起义。
六月,加派“练饷”730多万两。
七月,农民军在罗猴山大败明军左良玉等部。
八月,以杨嗣昌为督师,主持围剿农民军。
是年,催逼勋戚李国瑞等捐助,因皇五子朱慈(火真)死亡而停止。
崇祯十三年(1640)31岁
二月,张献忠在玛瑙山受到重创。
六月,首辅薛国观罢,明年八月被杀。
秋,张献忠、罗汝才部进入四川,攻克大批州、县。
崇祯十四年(1641)32岁
正月,李自成部复振,攻克洛阳,杀福王。
张献忠部出川,二月克襄阳,杀襄王。
二月,李自成部围攻开封。
再召周延儒入阁,九月至。
三月,杨嗣昌悸怖死,丁启睿继任督师。
chun,清军对锦州实行包围,明廷调集13万大军出山海关救援。
八月,明清松锦决战,明军大败,主力部队大部被歼,蓟辽总督洪承畴等被迫困守于松山、锦州等4城中。
九月,李自成部于项城聚歼明军数万人,杀陕西总督傅宗龙。
十二月,李自成部再围开封。
是年,周延儒主持阁务,东林势力复兴。
崇祯十五年(1642)33岁
新年,揖拜阁臣,再图振兴。
正月,以马绍愉为特使,同清朝进行谈判。
二月,李自成部在襄城大败明军,杀陕西总督汪乔年。
三月、四月,松山等城相继破,洪承畴被俘,降清。
五月,李自成部三围开封。
七月,皇贵妃田氏病故。
对清和谈机密泄露,兵部尚书陈新甲为此被杀。和谈彻底中断。
九月,黄河堤溃,开封被水冲毁。
十月,李自成在郏县大败明陕西总督孙传庭部。
十一月,清军第五次入塞,深入山东,俘获人口36万多。
闰十一月,第二次下诏罪己。
崇祯十六年(1643)34岁
年初,李自成在襄阳建立政权。
二月起,京师瘟疫流行。
三月,左良玉部变乱。
四月,清军出塞去。
五月,张献忠部克武昌,杀楚王,正式建立“大西”政权。
周延儒罢。
六月,第三次下诏罪己。
七月,吴昌时等案起,牵连原任大学士周延儒、吴(生生)。
八月,清太宗皇太极病故,幼子福临继位,改明年为顺治元年。
九月,李自成再败明督师孙传庭于郏县。
十月,李自成攻克潼关,孙传庭战死。农民军相继攻克西安及陕西全省。
十二月,赐周延儒自尽。
崇祯十七年(1644)35岁
正月初一ri,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国号“大顺”。随即分兵两路向běi jing进军。
正月,以大学士李建泰为督师,出京抵御大顺军。行“遣将礼”。
第四次下诏罪己。
三月,李自成部兵临běi jing城下。
十八ri,下诏罪己,下诏“亲征”。当夜酒宴后,安排太子慈烺、三子定王慈灿、四子永王慈焕逃离。
在宫中砍杀妻妾、女儿,幼女昭仁公主死,长女长平公主臂断。周后于坤宁宫自缢。
十九ri凌晨,自缢于禁苑煤山。
顺治年间
顺治二年(1645)
长平公主请求出家未遂,清廷命嫁于周世显。出嫁未足一年,公主在哀怨中死去。
běi jing“崇祯太子案”结束,太子被清廷处死。
南京“崇祯太子案”,太子于弘光政权覆灭后亦被清廷处死。'2'
后妃子女
后妃
庄烈愍皇后周氏,1644年明亡之际依思宗命自尽而死。清顺治帝,谥周后曰庄烈愍皇后,与帝同葬田贵妃寝园,名曰思陵。
贵妃袁氏,1644年明朝亡国之际,依思宗命自谥却未死,清朝入关后因其为明思宗最後的遗孀,得到清廷之哀怜与尊重,并由清廷赡养其终身。
恭淑贵妃田秀英,1643年病死。谥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葬昌平天寿山,即思陵也。
顺妃王氏,原为选侍,生长平公主后病死,追封为顺妃。
子
献愍太子朱慈烺,母庄烈愍皇后周氏,1644年李自成封为宋王,李败退时不知所终。
怀隐王朱慈烜,母庄烈愍皇后周氏,早殇。
定哀王朱慈炯,母庄烈愍皇后周氏,1644年不知所终。
永悼王朱慈炤,母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田氏,1644年不知所终。
悼灵王朱慈焕(1633年—1708年),母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田氏,明思宗第五子,康熙四十七年被捕,后以「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为罪名遭处死。
悼怀王,母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田氏,二岁殇。
(无名),母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田氏,三岁殇。
女
坤仪公主(名不详),母庄烈愍皇后周氏,早夭。
长平公主朱徽娖(1629…1645),王顺妃所出,由周皇后抚养(《明史》称为周皇后所出,但同年周皇后生朱慈炯,盖误),驸马周显,1645年病逝。
昭仁公主(名不详)(1639…1644),1644年被思宗杀死。
馀三女皆早逝,无考。'3'
崇祯六次罪己诏
第一次罪己诏
崇祯八年(1635)正月,在中原数省范围内流窜奔袭经年的陕西农民军突然挥师南下,出其不意地一举攻克明朝中都凤阳,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龙兴之地,掘朱元璋祖辈之明皇陵并焚毁之,熊熊大火和弥天烟雾持续了数ri之久。随后,朝廷匆忙调集各省jing兵八万余人在中原地区进行会剿。八月,洪承畴负责督剿西北,卢象升负责督剿东南,剿灭农民军暴luan之战事在全国范围内拉开帷幕。十月初,崇祯帝走出了令他的自尊十分难堪的一步,即第一次向全天下颁布“罪己诏”,向天下臣民首次承认朝廷的政策失误及天下局势的险恶。
诏云:“朕以凉德,缵承大统,意与天下更新,用还祖宗之旧。不期倚任非人,遂致虏猖寇起。夫建州本属我夷,流氛原吾赤子。若使抚御得宜,何敢逆我颜行。以全盛之天下,文武之多人,无奈夸诈得人,实功罕觏,虏乃三入,寇则七年。师徒暴露,黎庶颠连。国帑匮绌而征调不已,闾阎凋攰而加派难停。中夜思惟,业已不胜愧愤。今年正月,复致上干皇陵。祖恫民仇,责实在朕。于是张兵措饷,勒限责成,伫望执讯歼渠,庶几上慰下对。又不期诸臣失算,再令溃决猖狂。甚至大军辱于小丑,兵民敢于无上。地方复遭蹂躏,生灵又罹汤火。痛心切齿,其何以堪!若不大加剿除,宇内何时休息!已再留多饷,今再调劲兵,立救元元,务在此举。惟是行间文武,主客士卒,劳苦饥寒,深切朕念,念其风餐露宿,朕不忍安卧深宫;念其饮冰食粗,朕不忍独享甘旨;念其披坚冒险,朕不忍独衣文绣。兹择十月三ri避居武英殿,减膳撤乐,除典礼外,余以青衣从事,以示与我行间文武士卒甘苦相同之意,以寇平之ri为止。文武官也各省察往过,淬励将来,上下交修,用回天意,总督总理,遍告行间,仰体朕心,共救民命。密约联络,合围大举,直捣中坚,力歼劲寇……。”对于一向十分孤傲自负的崇祯帝而言,能下这样一份措辞深切自责的“罪己诏”,实属不得已之举。假如再联想到他即位之初的中兴之梦和踌躇满志,则更体会到崇祯亲自御笔撰写此诏书时的痛苦而矛盾的复杂心境溢于言表,可谓危局使然之,实出于亡羊补牢之忧患。
第二次罪己诏
崇祯十年闰四月,北方大旱,中原大地、赤野千里、饿殍遍野、民不聊生,而地方官吏仍旧逼粮催科、盘剥百姓,多处地方亦然民怨沸腾、**、一触即燃,面对这样的危局,崇祯帝头脑十分清醒,可是又无可奈,山高皇帝远,朝廷中枢对于基层吏治的**也是鞭长莫及、望洋兴叹尔!为此,崇祯帝在久祈不雨时的《罪己诏》上痛切地说道:";张官设吏,原为治国安民。今出仕专为身谋,居官有同贸易。催钱粮先比火耗,完正额又yu羡余。甚至已经蠲免,亦悖旨私征;才议缮修,(辄)乘机自润。或召买不给价值,或驿路诡名轿抬。或差派则卖富殊贫,或理谳则以直为枉。阿堵违心,则敲朴任意。囊橐既富,则好慝可容。抚按之荐劾失真,要津之毁誉倒置。又如勋戚不知厌足,纵贪横了京畿。乡宦灭弃防维,肆侵凌于闾里。纳无赖为爪牙,受jiān民之投献。不肖官吏,畏势而曲承。积恶衙蠹,生端而勾引。嗟此小民,谁能安枕!……。";(详见《明季北略》卷十三)
第三次罪己诏
崇祯十五年(1642)新年伊始,崇祯帝在奏对朝臣时格外谦卑地揖拜阁臣周延儒等人,希翼君臣齐心协力、再图振兴国事之举。正月,在崇祯帝的默许下,朝廷派马绍愉为特使,同关外清庭进行谈判,以期减缓明朝腹背受敌的军事压力。二月,闯王李自成所部在襄城大败明军,杀害陕西总督汪乔年。三月、四月,关外松山等城相继被清军攻陷,辽蓟总督洪承畴被清军俘虏,后归降清廷。五月,李自成所部三围开封。七月,贤淑聪慧的田贵妃病故,崇祯帝悲痛yu绝、ri不思饮、夜不成寐、痛不yu生。八月,对清庭议和机密被朝臣泄露,朝廷舆论大哗,迂腐言官大肆抨击,崇祯帝恼羞成怒,情急之下,竟将无意泄漏国家机密的兵部尚书陈新甲下狱问斩,明清之间的和谈彻底破灭。九月,在李自成所部围困开封期间,黄河堤溃,开封城被滔滔洪水冲毁,导致几十万开封百姓无端丧命,酿成明末巨大人道灾难,李自成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十月,李自成所部在郏县击败明陕西总督孙传庭部。十一月,清军第五次入塞劫掠,深入山东腹地,俘获人口三十余万人丁,杀害官吏数百人。闰十一月辛丑,崇祯第三次下罪己诏,诏曰:“……比者灾害频仍,干戈扰攘,兴思祸变,宵旰靡宁,实皆朕不德之所致也!罪在朕躬,勿敢自宽。自今为始,朕敬于宫中默告上帝,修省戴罪视事,务期歼hu(胡)平寇以赎罪戾……”云云。
第四次罪己诏
崇祯十六年(1643)年初,闯王李自成在襄阳建立政权。二月起,京师瘟疫流行。三月,左良玉部哗变。四月,清军进犯出塞。五月,张献忠部攻克武昌,楚王遇害(被张献忠残忍地打入囚笼沉入长江溺死),张献忠正式建立“大西”政权。随后,内阁首辅周延儒被罢官。六月,崇祯痛心疾首、yu哭无泪,悲愤地向天下官绅百姓第四次下罪己诏,谴责自己的失德和过失导致生灵涂炭、社稷遭殃,希望天下官民士绅能够振聋发聩、共赴国难,鼎立拯救危机重重、病入膏肓的大明王朝。
第五次罪己诏
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初一ri,闯王李自成在西安称帝,立国号“大顺”。李自成随即分兵两路剑锋指向běi jing进军。正月,朝廷拜大学士李建泰为督师,出京抵御大顺军,为了鼓舞士气,崇祯帝隆重地在平台为即将代帝出征的李建泰举行“遣将礼”。不料,风云突变,三月,李自成大军即兵临běi jing城下。十八ri,崇祯于仓促之中第五次下诏罪己,崇祯帝在罪己诏中写道:“……朕嗣守鸿绪十有七年,深念上帝涉降之威,祖宗托付之重……朕为民父母,不得而卵翼之,民为朕赤子,不得而襁褓之,坐令秦豫丘墟,江楚腥秽,贻羞宗社,致疚黔黎,罪非朕躬,谁任其责?所以使民罹难锋镝,蹈水火,堇量以壑,骸积成丘,皆朕之过也。使民输驺挽栗,居送行赉,加赋多无艺之征,预征有称贷之苦,又朕之过也。使民室如悬磐,田卒污莱,望烟火而无门,号泣风而绝命,又朕之过也。使民ri月告凶,旱潦存至,师旅所处,疫蔓为殃,上干天地之和,下丛室家之怨,又朕之过也。至于任大臣而不法,用小臣而不廉,言官前鼠而议不清,武将骄懦而功不举,皆朕抚驭失宜……忠君爱国,人有同心,雪耻除凶,谁无公愤!……”。紧接着,崇祯帝又在罪己诏之外痛心疾首地写下了下列文字,同样令人读罢之后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痛心之感:“朕以藐躬,上承祖宗之丕业,下临亿兆于万方,十有七载于兹。政不加修,祸乱ri至。抑圣人在下位欤?至于天怒,积怨民心,赤子沦为盗贼,良田化为榛莽;陵寝震惊,亲王屠戮。国家之祸,莫大于此。今且围困京师,突入外城。宗社阽危,间不容发。不有挞伐,何申国威!朕将亲率六师出讨,留东官监国,国家重务,悉以付之。告尔臣民,有能奋发忠勇,或助粮草器械,骡马舟车,悉诣军前听用,以歼丑类。分茅胙土之赏,决不食言!”云云。崇祯言辞是够沉痛中恳,也真正有负疚忏悔的诚心,奈何天下糜烂、敌军压境、军心涣散、大势已溃,一切为时晚矣。
第六次罪己诏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ri,绝望无助的崇祯帝强打jing神举行了最后一次家宴,当夜酒宴罢后,崇祯帝即安排太子慈烺、三子定王慈灿、四子永王慈焕逃离皇宫。随后,崇祯帝在宫中亲自持剑砍杀妻妾、女儿,幼女昭仁公主致死,长女长平公主断臂重伤,一生贤德的周皇后于坤宁宫自缢。十九ri凌晨,天将曙明,崇祯揩御笔太监王承恩离开紫禁城,登上皇家禁苑煤山,在一株老槐树下自缢身亡,时年33岁。死时“以发覆面,白袷蓝袍白细裤,一足跣,一足有绫袜”,衣上以血指书,崇祯帝的临终遗诏这样写道:“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公元1644甲申年的3月19ri这一天,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统治华夏中国长达276年的大明王朝的亡国祭ri,每逢此ri,黄宗羲、顾炎武等明末遗民必沐浴更衣、面向北方、焚香叩首、失声恸哭。往事如烟,至今已三百六十二年矣,后世人当凭吊之。
………………………………
张献忠
人物生平
张献忠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9月18ri出生于陕西省定边县郝滩乡刘渠村(古称柳树涧堡),《明史》称他与李自成同年生,张献忠少时曾读过书,chéng rén后参军,曾当过延安府捕快,因事革职,便至延绥镇从军。因犯法当斩,主将陈洪范观其状貌奇异,为之求情于总兵官王威,重打一百军棍除名,从此便流落乡间。
明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积极响应王嘉胤的反明号召在米脂起义,自号八大王,一作西营八大王。次年,参加王自用联军,为三十六营之一。他英勇善战,很快成为三十六营的主要首领并以能谋善战的八大王出名。王嘉胤死后,与李自成等归附高迎祥,高迎祥称闯王,张献忠、李自成号闯将,崇祯八年(1635年)参与荥阳之会,议决进取,献忠与高迎祥等共攻略东方。不久张献忠与李自成因小故开始分裂,张献忠率部攻长江流域,李自成攻黄河流域。
崇祯十年(1637年),遭明军总兵官左良玉部的进攻,张献忠的起义部队严重受损,本人也受伤,政治上发生动摇。次年正月,张献忠率本部义军进驻谷城(今属湖北省谷城县)受朝庭招安授予副将。驻地王家河,易名太平镇,以示休兵。张献忠被招安,既不按原安排遣散义军,更不参加对李自成部义军的战斗,而是把守一地加强军事训练,保持自主权。
崇祯十二年(1639年),张献忠因对官府**官僚无止境的索贿、敲诈、对自己的刁难、不信任已感不满,加之受到李自成的影响,五月初九采用“避实捣虚”“以走致辞敌”的有效战术,重举反明的大旗。以走制敌,转战四川境,使明军疲于奔命。十四年,大败明军于开县黄陵城,长驱出川,破襄阳,杀襄王朱翊铭,进破光州等地。明督师杨嗣昌因追剿失败,忧惧交加,旧病复发,在沙市去世。
崇祯十六年据武昌,称大西王。不久克长沙,宣布免征三年钱粮,从者愈众。崇祯十七年(1644年)8月9ri攻破成都,巡府龙文光,蜀王朱至澍及其嫔妃全部自杀身亡,其他官员当了俘虏。义军进入成都号称60万大军,很快控制了四川大部分地区的州、县,在成都,张献忠先号称秦王,接着宣告建立大西国,改元大顺。建立健全制度,后称帝,以成都为西京,8月16ri登基皇位。
清顺治三年(1646年),局势越来越紧张。当部队到达川北西充县与盐亭县交界处凤凰山坡时,大西国皇帝张献忠与清朝亲王豪格相遇,两军激战之中,张献忠中箭身亡。
高举义旗
天启末年,陕西全境灾荒不断。陕北又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和虫灾,禾苗枯焦,饿殍遍野。由于海外贸易的刺激,明朝富庶的南方大片的田亩被用于经济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随之下降,北方大旱则导致粮食更为匮乏,粮价开始节节攀升,与之相对应的是,明朝zhong yāng财政却因为灾荒之年税收相应减少,随着财政的进一步拮据,赈济成为空谈,而没有了赈济,农民无法生活下去,最终只有铤而走险,起来造反。陕北地区首先爆发了农民起义,并很快形成燎原之势。最初,有府谷的王嘉胤、王自用起义,他们占领了黄龙山。接着宜川王左挂、安寨高迎祥、洛川张存孟、延川王和尚、汉南王大梁等纷起响应,斗争烈火燃遍了陕西全境。不久,李自成在米脂起义后参加了高迎祥的义军。
崇祯三年(1630),张献忠在家乡聚集十八寨农民也组织了一支队伍响应王嘉胤等起义。他自号“八大王”。由于他“身长瘦而面微黄,须一尺六寸,僄劲果侠,军中称为‘黄虎’”。这一队伍初属王自用,后自成一军。因他小时读过一点书,又受过军事训练,为人多智谋,果敢勇猛,很快就显示了指挥才能,他的部众成为当时以王自用为盟主的三十六营中最强劲的一个营。从此,张献忠随着义军,转战于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湖北、四川等地,屡立战功。他的队伍也由几千人发展到几万人,成为最强大的一支部队。在与官军的作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崇祯六年(1633)冬,义军大部分渡过黄河南下,张献忠所部是以高迎祥为盟主的十三家之一。
崇祯七年(1634),张献忠入川,攻陷夔州(今chong qing奉节),进围太平,chong qing女总兵秦良玉提兵赶至,献忠慑于秦良玉及其手下";白杆兵";威名,苍惶逃走,秦良玉率军追击,与正好回川的儿子马祥麟前后夹击,打败张献忠,使之退走湖广。
崇祯八年(1635),各路义军被官军围困于河南。为了冲出包围圈,十三家义军首领,在河南荥阳举行了军事会议。商讨结果,决定分兵出击,打破官军的围剿计划。会后,张献忠和李自成在闯王高迎祥的率领下,向东挺进。这支东路军的主力就是张献忠的部队。他的部队作战勇猛,连破河南的固始和安徽的霍丘等州县,直指明朝的中都凤阳。
作为东路军先锋的张献忠部队,在大雾弥漫的清晨包围了凤阳城。不到半天工夫,就全歼了守卫凤阳的两万官军,击毙守将朱国正等人,俘获了凤阳知府颜容暄,并当着百姓的面,历数他的罪行后,处以死刑。张献忠把胜利品和府库里的粮食,分给当地的贫苦农民,又叫农民和四乡百姓,砍光皇陵的几十万株松柏,还拆除了周围的建筑物和朱元璋出家的龙兴寺(又名皇觉寺),然后放火烧了皇帝的祖坟。
这件事对朝廷震动很大,崇祯帝得知消息后,立即穿上丧服,跑到太庙,跪在祖宗的牌位之下放声大哭;并下令朝廷官员素衣素食办理公务,表示哀悼。崇祯帝撤了兵部尚书的职,砍了凤阳巡抚和巡按御史的头,又把早已革职闲住的五省督师拉出来定了死罪。尽管如此严厉,官军仍然挡不住张献忠部队的纵横驰骋和进攻。
张献忠攻下凤阳后,又挥师南下,接连攻克庐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