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王国之南亚风云-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孝泉现在是秦国这个小夏华民族的舵手,他必须把握好秦国的发展方向,一个国家的发展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后退就会被扫进历史的尘埃,一个民族的发展也是如此,一个民族必须有自己的思想和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考掠夺的民族有几个是长久的。

    但是到了近代以来掠夺民族的武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就能够凭借自己强大的武力掠夺其他民族的文化和打压其他民族,来补充自己本民族在文明上的不足。

    夏华民族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几次被外族侵略差一点都亡了夏华民族的种,文明几次被掠夺和毁灭,现在仅留的一点文明根基,还要遭受西方文明的冲击。现在夏华文明是一点也经受不住这些冲击和诱惑了,夏华文明需要的是修养生息,慢慢的自己恢复,秦孝泉有信心只要给他各四五十年,夏华文明就能够从复先人的百家争鸣和汉唐的人文盛况。

    '小说网,!'
………………………………

第70章信用币发行

    军队的慰问结束之后秦孝泉返回了京城,正月初六秦孝泉邀请总理顾伟轩一家来他的府邸吃饭,这过年这几天他们都忙坏了。

    再说,自从秦国建国后,他们也没有一起好好的吃顿饭。今天这是秦孝泉的家宴。

    晚饭过后秦孝泉和顾伟轩来到书房。

    秦孝泉先开口说道:“老师,这几天辛苦你了,害得你也没有和磬淼姐一起在家好好的过年。”

    顾伟轩道:“国主,别这么说,现在秦国初创,百业待兴,我们的战争还没有结束。我们政府人员如果呆在家里好好的过年,那前线的战士们会怎么看我们。。。”

    “老师说的是,你也知道,秦国虽然是我们华人的国家,但是我们华人都有思故的毛病,虽然现在他们在这里生活的比家乡要强,但是以后这些移民保不定的就会来个常回家看看,这对我们秦国来说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就是能够吸引更多的移民来我们秦国,坏事就是如果华夏出了什么事,这些心怀故土的人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

    李睿可是知道向后世的祖国的抗日战争,全球的华人特别是南洋的华人是捐款捐物还派人,现在秦国还很弱小,再有一年就是清鞑子王朝的覆灭,他真怕这些热血的青年脑子一热就回国参加革命。

    这并不是秦孝泉不热爱自己的祖国,但做什么事情都要量力而为不是。现在一个秦国一千多万华人就让他绞尽脑汁了,更何况祖国有四万万的华人。。。

    顾伟轩也知道这种情况,但是谁让现在秦国的根基浅呢,如果清鞑子国真出了什么事情的话,对紧挨着的秦国影响是最大的:“国主,你是不是看出什么了。”

    “老师,满人统治汉人现在已经有两百多年了,如果满人思进取还好,但是你也知道现在清鞑子政府是个什么样,完全是吃老本。近几年内地的革命浪潮是越来越高,估计清政府是撑不了几年了。”

    顾伟轩激动的说道:“国主,到时候我们就可以进攻内地了,入主中原。”

    秦孝泉翻了翻白眼,理想很美满,心中也有些动心,但是想到现在的秦国,现实很骨感,在一个列强也不会同意的,他是想发展壮大夏华文明的不是来断送的。

    为了一个统一的夏华,死上几千万人,秦孝泉可没那么狠的心,不过到西方打成一锅粥时,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那个恶心人的邻居,肯定会和秦孝泉大打出手和从中阻挠。

    虽然日国人的实力在秦孝泉的眼中不怎么地,但是随让日国这个国家的实力比现在的秦国强呢,秦国想要赶上日国还需要十多年的路要走呢,更何况,如果秦国统一了夏华,那发展更难了。

    秦孝泉是在追赶和超越列强,复兴夏华民族,不是去占地盘。

    “你觉得我们秦国有那么大的胃口吗,列强会同意吗?现在我们需要的是安心发展,唉。。。我们夏华民族那点都好就是太恋家了,不过呢,就是因为恋家,所以不管华人走到哪,都记住自己是华人。。。”

    秦孝泉又说了一句:“老师,你现在还很年轻,是不是考虑给我找一个师娘回来,照顾你的生活。”顾伟轩沉没不语。

    正月十五是新货币发行和兑换的日子,在一个月前,人民党员、政府官员、各大报纸就进行了宣传,而且在十二月份的工作人员的工资发的就是新货币―――秦元,经过一个多月的宣传和熟悉,大家都喜欢上了这款货币,实在是太精美了,民众拿到手里之后都有些爱不释手。

    不过呢老款的军票也差不到哪去。老款的秦**票一共印了三次,分别为1908年12月版、1909年3月版的、909年9月建国版,这三款军票是各有不同,但是币值都是一样的,背面都是一条龙的图案,正面是军票俩字和面值,正、背面的背景都是纹路。

    上午八点半,银行正式开始兑换军票,前来兑换的人群也不是太多,因为他们的大部分钱都在银行存着呢,现在秦国的银行的存款利率还是很高的,这也是为了吸收民间多余的货币,以减少他们多余的花销,以此来减轻物质的紧缺问题。

    不过现在有个有趣的现象,有一个神神秘秘的中年男子,在银行门口,拉着一个前来兑换秦元的年轻小伙子说道:“小兄弟,你是不是来兑换秦元的,我可以跟你换。”

    年轻小伙警惕的盯着这个中年人,他是他们街道的民兵人员,年轻小伙儿,一直梦想的就是上战场上杀敌建功立业,但是他老娘在移民的路上病倒了,还是旧病复发,而且家里就他一个男人,还有一个十岁的妹妹,结果参军时,因为他是独生子,这一条吧虽然严格点,还是有可能当兵的。

    但是他既是独生子,家里还有一个患病的老娘,下面还有一个年幼的妹妹,征兵处的连长知道后就没同意他当兵,最后他死乞白赖的缠着连长,讨了个民兵名额。年轻小伙儿显民兵太丢他的份,每次出去都是穿便衣。

    中年人咬了咬牙说道:“小兄弟,如果你有大面值的军票我给你加钱,五角的加一毫,一元的加五毫,五元的加一分,十元的加五分,小兄弟怎么样,换不换”

    年轻小伙儿深深的看了看中年男子一眼说道:“我手里没大面值的,不过我家里有十元、五元的,我家里距着很近,能不能在这等等我。我给你拿去。”

    中年男子听到有大面值的军票心中很是激动,他今天早上跑了几家银行,来兑换的大面值的十元、五元军票都不多,实在是十元五元的军票发行量不多,而且大部分还在银行里躺着,特别是建国版的那是更少。

    他点了点头,就像下一个目标走去,现在秦国还在军管期间,他出来一趟也不容易,再有,他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投机倒把,搅乱金融秩序,所以他选目标很谨慎。就向下一个他看中的目标中了去。。。

    '小说网,!'
………………………………

第71章鹰国老又来了一

    年轻小伙儿激动的跑步到征兵处,他知道这一次他肯定要立功了,能不激动吗?虽然他没能实现上战场立功的愿望。。。

    “连长。。。连长。。。重大情况。。。重大情况。。。”

    “小黄啊,我都说你多少次了,别毛糙。。别毛糙。。。说吧。。。又是什么情况”

    连长知道这个小黄立功心切,当民兵期间发现了几起投机倒把(就是私自卖统筹的紧缺的物品,不过这些人,都是教育一翻,并在四邻通报一翻,让他丢丢人,再严重的就是,扫大街,更严重的就是近劳改队干农活。秦孝泉是不会严肃处理他们的,毕竟统筹不是长久之计,两三年就会过去了)的行为,这小黄聪明,上进,也是他重点培养的对象,就是遇事有点毛糙。

    “连长,这次可不是投机打把,是有人要破坏我们的军票回收,是。。。。是。。。金融秩序,对对。。。是破坏我们的金融秩序”

    “什么有人吃了雄心豹子胆了,干破坏我们的金融秩序。”

    连长也不知道什么叫金融秩序,他只知道上级交代他们要严防假军票流入秦国。

    以前做军票时太过粗糙,大面值的军票造假还是有利润可图的。一起事件但是造的太假被发现了,这件事也给秦国和李睿敲响了警钟。

    所以才有了让个公安局,征兵处,街道要严防,还加紧了新货币的制作,毕竟一直流通军票也不是个事儿不是。

    小黄,把遇到的事情详细的对连长说了一遍。连长没想到事情这么严重,秦元都有人开始造假了,他就是这么认为的,一款即将要作废的军票,以后就不值钱了,谁还高价去收购它呀。

    连长快速的集结全连士兵和民兵,并让人去通知公安局,他们可没有审查他人的权力。

    一群虎虎生威的士兵快步的跑到秦国银行华南分行xx支行把那个中年人给抓了起来,和几个兑换过货币的人看管了起来。

    向这样的事情在秦国发生了多达几十起。他们用于兑换军票的秦元都是真的。原因也调查清楚了,就是一些有钱的收藏爱好者为了收藏大面额的军票搞出来的事情。

    但是这件事情该怎么处理,这可把公安局和法院的人给难住了,没有法律规定不可以这么做,但是这件事确实会给金融造成波动,民众如果不兑换秦元,但是军票过了时期后就作废,那民众的损失可就大了,到时候埋怨的还是政府。他们闹不明白,这些快要作废的军票居然比同等面值的秦元还要值钱。

    最后这件事上报到了秦孝泉这里。他看了看所说的情况,也闹明白了,他没想到有一部分人开始收藏起钱币来了,这方面他自己都给忽视了,如果不是看到这份报告,他还真想不起来。想到钱币收藏他想到了很多,例如邮票、沉香等等。。。

    秦孝泉乐呵呵的说道:“没想到,这群人眼光这么超前,呵呵。。。”

    顾伟轩疑惑的说道:“国主,不知道这批人我们该怎么处理。”

    秦孝泉没有说先怎么处理的事情:“顾总理,你应该知道古董收藏吧,其实我们的军票和古董差不多,特别是大面值的军票,因为市面上流通量比较少,而且我们的军票设计的非常精美特别是建国版的军票。所以有人去收藏它并不感到奇怪。这是古董的价值,不是货币本身的价值。”

    顾伟轩想了想也就明白了秦孝泉又说道:“这批兑换来的军票和银行库存的军票要妥善保存。十年二十年之后,我想他们的价值会翻上好几倍,对于这些人,教育一翻就行了,并告诉他们,以后对于不了解的事情要多多想政府询问。政府方面要多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把工作做到群众中去。也要让群众多给我们提建议,好的我们就采纳,不好的我们要说出我们的理由。”

    这个小小的闹剧并没有影响到秦元的流通和军票的回购,不过细心的人会发现,军票收藏以悄然兴起,正在蓬勃的发展之中。。。

    秦国**军和鹰印联军于恒河一线逐渐形成对峙。

    秦国在北岸修建工事,加固防线,而鹰印联军虽然“收复”了印度东部,但是**军的撤退并不是没有防备的,**军和印度的反殖民武装一直有联系,甚至在攻占印度东部期间。

    无偿援助了大量淘汰下的旧军火,使得印度反殖民武装迅速扩充到了近十万人的部队。

    印度反殖民武装并没有形成整体,各自为政,但是**军已经做出一旦胜利就让他们**的承诺,为此,反殖民武装不断破袭英印联军漫长的后勤补给交通线。

    鹰印联军只能尽量设法缩短补给线,那就是只能从海上运送物资到恒河,通过河运将物资送上前线,毕竟西方还可以派小型军舰和炮艇在恒河内护航,而且反殖民军队也无法直接攻占河面上的运输船。

    可是**军并没有让他们如愿,**军是撤退了,几乎把印度东部所有的船只收刮一空,没有船补给就不能快速运到前线,尤其是重武器,没有足够的物资和重武器,鹰印联军只能在防线南岸干瞪眼,反而要不断的承受**军的炮击。

    当然鹰印联军不可能让这种情况一直下去,鹰军再商议后,要求从欧洲调集大批能在恒河内通航的中小型木质火轮来印度以保障补给,同时随本土部队不断的抵达,组织部队对印度反殖民军队展开围剿扫荡。

    秦孝泉既然弄走了印度的船,就是要破坏鹰印联军的补给,又岂能让他们轻易调船?更重要的是,秦国工业能力较弱,需要更多时间来生产物资以便决战。

    没有足够的物资,难以打出歼灭战,因为仓促而来的英军,几乎都是白人部队,打掉他们。直接就可以让整个西方世界元气大伤。

    尽管这么做和最初制定和鹰军打消耗战的战略目的有出入,但是战局变化万千,自然是不能一成不变的。

    '小说网,!'
………………………………

第72章鹰国老又来了二

    在于鹰国的海战中,秦国击沉和俘虏的鹰**舰高达二十多艘。大半年过去了,军舰基本修复,并且打捞的军舰也修复了一部分,加上这近三个月,华夏船舶集团完工了100多艘鱼雷艇和六艘炮艇。秦国的海军实力进一步壮大起来,在远海估计秦国海军还不行,但是在近海有水雷的配合,现在秦国近海是秦国海军的天下。

    干掉了英法联合舰队,秦海军的士气空前的高涨。

    秦孝泉看着身着大校军衔的海军部长秦海,见他英姿焕发。微笑道:“海军现在情形如何?”

    秦海正色道:“报告陛下,我秦国海军士气如虹,整戈待旦。”

    秦孝泉点点头道:“好得很。距离雨季还有半个月的时间,现在印度动乱,英军完全靠陆地补给是不现实的,他们需要依赖更安全的内河水运。他们的船已经被我们弄走,可是他们欧洲有的是船,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秦海肃然道:“是,明白。我们海军经过训练,已经完全具备作战的能力。可以在印度洋上的近海区域对英国的运输船进行拦截。”顿了顿道,“不过,一旦英国的补给受到威胁,我想英法一定会派主力进入印度洋。那样的话,就有点麻烦。我们的鱼雷艇数量还是太少了。”

    秦孝泉点点头不置可否地道:“英法联军肯定会派海军主力出动,这是毫无疑问的。只是我认为,怕的应该不是我们,而是他们才对。我们的快速鱼雷艇和水雷已经让英国的海军如惊弓之鸟,他们怎么知道我们布置了多少水雷场?我相信法国人绝对不会拿几十万美元的战列舰来消耗我们的水雷。”

    秦海笑了笑道:“国主言之有理。其实即使出现最坏的情况,我们只要不正面作战,凭借我们的高速鱼雷艇破袭,延滞几个月时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嘛。”

    秦孝泉点点头道:“好得很。时间拖得越久,对我们越有利。战争的发展超出了我的预计,同样我军大量装备自动火力的消耗和为了达到雷霆一击的效果,重武器的消耗也超出了我的预期。”

    “是,国主,秦海必定全力以赴。”

    秦孝泉点点头道:“很好!去准备吧,该你们出动的时候会通知你。”

    让海军准备,并不是说马上就出动,毕竟英军要从欧洲调集内河的运输船需要时间,路上同样需要时间。

    足足花了一个多月,英国的运输船队才进入印度洋,英国的运输船队压根就不敢进入孟加拉湾的近海区域,秦国的水雷封锁吓破了英国海军的胆。

    迫不得已之下,英军只能用传统帆船,同时加大对反殖民武装的围剿,投入更多的兵力保障陆上交通。可是这样却将他们反攻的时间一拖再拖。

    当然,这在英国看来没什么,除了秦国的空军,英军完全有自信能各方面碾压**军,而且稳打稳扎在英军看来最好不过,毕竟**军在恒河北岸集结了近五十万的兵力,可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秦孝泉要的就是这个时间,秦国的海军规模暂时有限,造船能力又不强,能不硬拼自然是最好的。而随着打捞的军舰不断的被修复,秦国海军的实力得到巨大的提升。秦孝泉相信在经历战火之后,海军的训练会日渐成熟起来。

    于是前线也就形成了一个无比诡异的局面,双方共计近百万大军在对峙,可除了一些零星的炮击,压根就没有大规模的战斗,双方隔着河在拼命的修工事。

    印度饥荒逐渐形成,印度反殖民武装得到大量的灾民加入,实力急剧扩大。如此一来,英军的主力被**军在前线吸引住,印度大陆却打得烽烟四起。

    秦国海军的高速鱼雷艇开到孟加拉湾近海海域破袭,也让英国远东海军焦头烂额,英国远东舰队主力虽然在这一带,但是英**舰的速度根本就追不上,秦国海军打了就跑,不计其数的物资运输船葬身海底。

    进入四月,藏南、恒河地区开始进入丰水期,这里的丰水期是什么情形?一年有一半时间会下雨,集中在丰水期,基本上简直是三天两头的下雨。这里是世界上雨量最充沛的地区,年降水量上万毫米,道路泥泞,就跟烂泥塘一样。

    英军携带了大量的重武器,大炮是他们的优势,可在这种连陆军行动都快吐血的地方,用原始的手段拉重炮,简直让人崩溃。尤其是这里的鬼天气,刚刚还是天晴的,瞬间就下雨,把你淋成落汤鸡。

    恒河地区的对战进行的是如火视察,虽然雷雨天气让秦国的飞艇无法起飞作战,也为了吸引英军无法发挥出空军的优势,可是**军还有超级火箭炮群。就算不论这些,秦国虽然火炮产能不足,但是并不等于不能生产,而秦国经过这么久的布置,毫无疑问重武器肯定已经全部到位,而英军因为补给线受到威胁和天气因素,重武器才到不到不到一成,这个规模甚至无法和**军相比。

    “进攻,开什么玩笑”。

    英军指挥官马歇尔当即道:“我反对进攻。**军的制式装备自动火力太猛,如果没有足够的重炮压制,我们完全处于下风。如果强行冒雨进攻,那部队伤亡将会极其严重。”

    英军参谋长丹纳特正色道:“可是如果不这么做,一旦上亿人口的饥荒全面爆发,那后果将是不堪设想。”

    此时,一位黄种人面孔的人突然道:“在下倒是有个建议,不知道诸位是不是能够接受。”

    印度总督看了他一眼道:“请说。陆剑明先生是清鞑子国人,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中国的,无疑就是自己人,我们非常想听听你的意见,是不是能解决这个危机。”

    陆剑明应声道:“闹饥荒的事情我也有察觉,之所以会提前关注,那是因为历史上有过此类的事件,让自己人为了生存而自相残杀。要解决这个麻烦,首先必须要够狠。”

    “够狠?”总督、马歇尔和丹纳特面面相窥。

    '小说网,!'
………………………………

第74章鹰国老又来了三

    陆剑明狞笑一声道:“没错。如果诸位调查过,就应该知道,这一带乃至恒河南岸的人口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印度人,而是**军花费巨大代价从缅甸西部和恒河北岸等地迁移过来的。”

    “**军花费这么巨大的代价移民这么多人口过来,人口分布和组成已经全部打乱,如果他们安插一些间谍,根本就无从调查。**军的间谍如果在激战的时候鼓动这些饥民叛乱,那么后果将是非常的严重。”

    丹纳特冷笑道:“那么按照你的意思是把这些平民全部杀掉吗?”

    陆剑明自然能听得出丹纳特的讽刺和不满,淡淡一笑道:“当然不是。我的意思是,就算我军强攻**军的恒河防线,在重武器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成功,毕竟**军在恒河一线布置的部队也超过五十万,据说还有几百万民夫可以随时补充。在这种情况下,想短时间取胜是非常困难的。我的意思是――”

    陆剑明话音一转,恶狠狠地道:“与其所有地方都爆发灾情一发不可收拾,还不如讲这些灾情控制在一定范围的。”

    印度总督沉声道:“我希望你能说得具体一些。”

    陆剑明暗骂:白痴,老子难道还说得不够详细吗?难道你们就没脑子?不过他可不能发飙,他还寄希望于英军打败**军,夺回他们在缅甸的财产。并为家人报仇。

    陆剑明想了想,组织一下语言道:“我的意思是,把这一带的印度人赶到印度内陆去,确保前线的安全。同时在印度宣扬,都是因为这些土著的到来,让印度的粮食不够吃,让印度土著和缅甸土著自相残杀,达到削减人口的目的。只要人口削减到一定的程度,那么我们的粮食就够吃,灾情迎难而解。”

    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的盯着陆剑明,把他瞪得寒毛都竖了起来。

    印度总督沉思半响,看了众人一眼,干咳一声道:“果然够狠。只是印度一旦全面陷入动荡,我们的后勤如何保障?”

    陆剑明叹息一声道:“把灾情的责任全部推个缅甸土著和**军身上,同时拉拢印度的其他势力,让他们协助维持印度秩序。只要有土著的合作,我相信印度灾民不至于全疯掉。我也相信以英军在补给线上的部队,也基本能保障补给的安全。”

    “试试看吧!”印度总督叹息一声,这只能算是不是办法中的办法。印度死多少人,他并不在乎。他关注的是如何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前方的这些移民的缅甸的土著必须进行清理否则如果其中真的暗藏着大量的**军的间谍,那联军的一举一动岂不是都在**军的监视之下吗?那就等于失去了先机。

    丹纳特鄙夷地看着陆剑明,他突然间发觉军人这个称呼放在他身上简直就是一种耻辱。

    “丹纳特将军,您是回国述职还是愿意带领一支部队驻防在西线的防线。”

    “总督,我还能拿得动枪”

    阿萨姆邦、孟加拉西部和无数的土著和移民再次遭到空前的驱逐,大量平民被屠杀,无数的难民被迫向印度内陆方面转移。

    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大迁移之一,不计其数的难民倒闭在路上,沿路伏尸处处。当初**军迁移人口的时候,因为占领了地方,有足够的粮食支撑移民,而且打着的口号是给这些土著“分田地”,即便有土著不愿意离开故土,可内心的抗拒并不是太强烈,因为东方传统农业国思想而言,分到土地就意味着好日子的来临。

    可是西方列强的迁移却是在刺刀威逼下进行的,土著们面临的是血淋淋的屠杀逼迫。

    “好得很。”印度战区自然是关注着这一切,对于秦孝泉而言,虽然英军的表演并没有完全按照他的设想进行,但是好歹把人弄到了印度内陆,并且清空了恒河南岸50公里这一片地区,也就意味着一旦共工计划完成,这片地区将永远的成为一片无人地带。

    蒋百里道:“国主,那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秦孝泉淡淡地道:“等。我们专家还在勘测水利工程,我需要等他们的报告。而当务之急就是必须确保把英军挡在我们的恒河防线之外,事关重大,而我们的机会只有一次。”

    蒋百里迟疑地道:“可是国主,我们修建的水库水利工程大大小小上百个,有远有近,计划真的能成功?”

    秦孝泉冷笑一声道:“这个计划本来成功的可能性为零,可是英军给了我们太多的时间,让我们可以修建这么多蓄水量大大小小的水库,只要通过专家计算水流的速度,在不同的时间开闸放水或者直接炸掉水库,让这些水量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空前凶猛的洪峰,足以将整个恒河平原地带变成一片汪洋。每年我们都可以让印度的粮食主产的多泛滥几次,到时候就有英国去头疼去吧。”

    恒河南岸变成了一片汪洋,那么英军辛辛苦苦拉上前线的重炮和无数的炮弹将会被洪水淹没,火炮淤泥堆积,只怕清理需要大量的时间。这这样的恐怖洪水之下,只怕人人都疯狂逃命,洪水无情,可不会因为你是西方人就不淹死你。

    这个计划的成功与否,其实取决于计划的突然性,出乎意料。因为**军曾经一举达到印度中部地区,英军如何会想到**军居然在印度的各大河流的上游大量的修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拿来破坏用于水攻?

    自秦孝泉在缅甸崛起,秦国就一直大力修建水利设施等基础建设,似乎**军在藏南地区修建大批基础设施建设也并没什么太奇怪的。

    秦孝泉深深明白秦国的弱点,也许秦国因为有他在而掌握大量高尖端的技术,可是产能较弱和工业整体发展困难,无法形成压倒性优势,甚至战事延绵,秦国可能被英国庞大的工业能力拖垮。

    '小说网,!'
………………………………

第74章鹰国老又来了四

    秦国的军工无法大量的制造重炮,一旦战争爆发空军被牵制,那作为陆军的“战争之神”火炮将能极大的决定胜败,于是绞尽脑汁擦想出了这个办法,只要缴获了这些火炮和巨量的炮弹,那么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秦国陆军的火炮将不会处于下风,甚至占据优势。

    秦孝泉之所以认为是一段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战略优势,那是因为这个时代的火炮炮管是有使用寿命的,估计这些炮弹打完,这些火炮的炮管也全部变成了废铁。当然这不等于就完全没用,这种情况下,秦国的军工厂只需要生产更换炮管就行,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可以腾出大批的人手来生产炮弹。

    蒋百里呆呆地看着地图,不敢想象这个计划一旦成功的结果那将会淹死多少人。

    连绵的细雨将这一带的水气雨云消耗一空,随即气候变得骄阳似火。

    丰水期不等于天天下雨,在这亚热带,即使是四月的骄阳也如火一般,气温甚至可以超过四十度,整片阿萨姆地区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烤炉,犹如一个桑拿蒸汽房一般,炎热的天气恨不得每个人都想把平皮拔掉一层。

    毒辣的阳光迅速把地面烤干,赝本泥泞的道路很快变得干硬。

    秦孝泉脸色很难看,道路干硬交通状况改善,那么英军的重武器就能很快的抵达前线,甚至可以迅速发动攻击。

    “共工计划”必须在暴雨的气候条件下才能将威力发挥到最大,之前之所以没有发动,那是因为英军的重炮群并没有抵达前线,可秦国需要这些重炮,而且英军在阿萨姆方面近二十万大军队伍拉得太长,距离就等于给对方反应的时间,极可能达不到重创敌人的效果。

    秦孝泉清楚的意识到挥手间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