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凤雏-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庞统闻言,笑而不语,庞山民微微皱眉,对庞统道:“为兄倒不是怕与曹军对峙,而是为兄非是谋士,去往汝南,有何作用?还请士元解惑。”
“兄长虽不通兵法,可于郭奉孝心中,兄长乃其劲敌!”庞统闻言笑道:“若是寻常之时,汝南欲生刀兵之事,庞某自然乐意去为兄长分忧,只是若此番兄长去往汝南,必在那郭嘉,曹操诸人意料之外,心生顾忌,兄长这上将军身份,便足可震慑曹军!”
“士元的意思是,这汝南一役,未必打的起来?”庞山民闻言,一脸奇怪,陆逊信上所言,庞山民深以为然,刘备反马腾,对曹操而言,的确是天赐良机,更何况如今荆襄,举世皆敌,孤立无援,若此时不大动干戈,日后必然后悔。
“依统看来,无论曹操是否兴兵,兄长都当亲赴汝南。”庞统闻言,收敛笑容,郑重其事道:“若曹操按兵不动,自然最好,伯言掌军,兄长抚民,以兄长手段,数月之间,便可一改汝南颓态,使其变为富庶之地,对日后汝南长治久安,作用不小,若曹操大动干戈,伯言手段,自可应对,即便是难以抵挡曹操攻势。我江夏,新野军马也非是摆设,时刻可往汝南救援!”
“可大战一起,上将军安危,又当如何保全?”向宠说罢,庞山民摆了摆手道:“庞某各人安危,不劳将军忧心。纵使往汝南一行,庞某亦会带精兵强将相随,既然士元言之有理。那庞某便往汝南一遭,又有何妨?”
庞山民说罢,便命人往校场去寻孙绍。吕绮玲,祝融等人,如今三人麾下陷阵营,战力颇为不俗,骤然之间发生如此变故,庞山民也只得委屈孙绍与祝融二人,将其婚期,延后数月了。
不多时候,三人便至厅堂之中,得知庞统计谋。三人欣然从命,庞山民命三人点齐兵马,随行汝南,并修书一封,令文聘。张任二人,点一万军马,于襄阳听候调遣。
翌日天明,庞山民便与城中军马,一道出行,往襄阳而去。数日之后,与文聘,张任二将汇合,大军浩浩荡荡,渡江前行,至汝南后,庞山民心中便已料定,这陆逊先前分析,绝非无的放矢,如今庞山民已有半月,未得于许都的商队细作,送来的回报了。
早有快马报知庞山民亲至汝南,陆逊携城中文武,于城门相候,待与陆逊相见,庞山民下马笑道:“一别数月,伯言别来无恙?”
陆逊见庞山民亲切笑容,不禁苦笑,对庞山民道:“士元军师的谋划果然如羚羊挂角,让人捉摸不透,上将军此番亲至,便是士元军师的建议吧!”
庞山民微微点头,笑道:“于出行之时,士元便告知庞某与伯言,二人分工,这城中民政,可由庞某代为操持,而城中军务,还要劳烦伯言再接再厉了!”
陆逊闻言,点了点头,心中却还想再劝庞山民早些归去,庞山民赶往汝南的这些时日,对面曹操大军调动频频,陆逊虽对自己手段,颇为自信,可是想到百密一疏,一旦汝南有失,庞山民遭遇危险的话,荆襄,西川二州大局,毁于一旦。
见陆逊若有所思,庞山民自然知晓其心中顾忌,对陆逊道:“伯言,对自己多些信心,之前庞某邀伯言至荆襄之时,便欲日后使伯言于我荆襄担当重任,如今那曹操还未及用兵,伯言怎可坠了士气?此汝南一役,伯言与庞某合力对敌,且叫那曹军,难得寸土!”
陆逊闻言微微点头,见庞山民心意已决,轻叹一声,亦不再劝。
庞山民入汝南的消息,不过半日,便传往许都城中,曹操与一众文武得知之后,面上神情,尽皆精彩。
之前谁也不曾料到,这庞山民竟有如此勇气,亲赴汝南,夏侯惇得此消息之后,朗声大笑道:“丞相大人,此天赐良机,待惇为先锋,擒下庞山民,献予丞相面前!”
曹操闻言,不置可否,郭嘉却哭笑不得道:“山民此般举动,大大出乎郭某预料。”
贾诩亦苦笑连连,口中叹道:“以奉孝观之,庞山民此举是信心十足?还是胆大包天?”
“不得而知。”郭嘉闻言,眉头紧皱道:“便是那荆襄谋主,诸葛亮与庞统等人,其行事虽高深莫测,可细心一些,终究能找见轨迹,而与庞山民相交日久,郭某却难以摸清,此人手段,是何章法。”
“城中军马悉数点齐,兖州援军昨日即至,已于城外安营扎寨,如今正是大军开拔之时,奉孝以为,我大军当不当往汝南一行?”曹操心中暗自焦躁,对郭嘉道:“无论奉孝有何疑虑,也当与那庞山民见上一遭才是,总不能让我中原大军这般调动,徒耗粮草吧。”
郭嘉闻言,点头笑道:“丞相自可点兵,征讨汝南一事,不可作罢,无论那庞山民有何手段,我等总要接下才对!”
曹操闻言大笑,令夏侯惇为先锋,遣五千骑兵,往汝南先行,亲引中军五万,携军中文武,浩浩荡荡,出了许都城门。
曹操大军离许都之事,根本就无须遮掩,不过一日,庞山民便闻斥候来报,陆逊得此消息,于庞山民面前急道:“汝南有陆某镇守,上将军当早归荆襄!”
庞山民见陆逊一脸急切,心中感动,对陆逊笑道:“曹操亲率十万大军,好大威风,当庞某是吓大的不成?伯言无需担忧庞某,只管我汝南军马,如何应对即可,庞某之后,还要去城中安抚百姓。”
“上将军!勿要固执!”陆逊见庞山民漫不经心,不禁大怒,对庞山民道:“上将军有当下基业,来之不易,这两军交锋,刀剑无眼,一旦有何闪失,陆某难辞其咎!”
“庞某安危,不劳伯言忧虑。”庞山民坦然一笑道:“庞某知伯言乃是好心,可如今庞某,心意已决,若那曹操亲至汝南,庞某退避,岂不是让旁人以为,庞某怕了他曹操不成?且天下诸侯,庞某除这曹丞相外,尽皆相会,庞某也想看看,这大汉丞相,是何英姿。”
陆逊见庞山民意志坚决,自知多说无益,心中暗叹,摇了摇头,离太守府而去,庞山民待陆逊走后,收起面上轻松之色,神情亦颇为慎重。
天下间少有人当的起这丞相亲征吧……
官渡一役,曹操亲征,袁绍大败,这汝南一战,曹操莫非是想拿他庞山民祭旗,壮其声威不成?
倒也太过小觑旁人了吧!
想到此处,庞山民心中也不禁恼火,虽早已明白,终有一日会与曹操沙场相争,却未曾想到,曹操居然视他于无物,前脚刚至汝南不久,这曹操后脚便引大军来攻,庞山民不禁暗道:真当我庞山民怕你不成?
虽心中有气,庞山民却并未发作,如今挟荆襄上将军身份,庞山民已非是商贾,当有些城府,总不能被人小看,便勃然暴怒。
如今陆逊已往校场,积极应对,而城中之事,只得靠他这个上将军操持了。
处理一日政务,庞山民对汝南城中境况,了然于胸,对庞山民而言,若只紧守城池,待各路援军再至,此役胜算不小,如今秋收已过,这中原基础不比荆襄,若可抗过数月时间,至来年春耕之际,只要曹操不破城池,便要黯然而退了,待到那时,曹操伐汝南而不得之事,当传遍天下,荆襄声威,可如日中天。
后堂之中,灯火摇曳,庞山民却闻门口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之声,抬眼望去,便见吕绮玲一脸关切的走了过来,且丫头神情,颇为复杂。
“小叔叔……”
见吕绮玲欲言又止,庞山民不禁微微一笑,对吕绮玲道:“又在想父仇之事了?”
“小叔叔是怎么知道的?”吕绮玲闻言,一脸愕然,却见庞山民笑道:“都写在脸上呢!自与你与蝉儿相识之时,庞某便知道你这丫头往日行事,虽大大咧咧,肆无忌惮,却也是心思沉重之人,温侯之仇,与你二人心中,难以磨灭。”
吕绮玲闻言,默不作声,显然庞山民适才所言,皆说在其心坎之中,犹豫半晌,吕绮玲对庞山民道:“那小叔叔以为,此役玲儿,可有机会报仇雪恨?”
“我亦不知。”庞山民闻言,摇了摇头,见吕绮玲神情黯然,庞山民叹道:“如今只看汝南一地,敌强我弱,此役若可不败,庞某便心满意足,又何敢言及,一战取那曹操性命?”
见庞山民说的郑重,玲儿点了点头,道:“那小叔叔对玲儿的陷阵营,可有安排?”
“军中事务,去问伯言。”庞山民闻言,不禁轻笑,对吕绮玲道:“玲儿切记,不得被仇恨蒙蔽双眼,若违背军令,一旦有失,庞某回去之后,可无法与你二娘交待!”(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NO。375 曹操大军,兵临城下!
自曹操大军出征之后,陆逊即刻下命边境军马,放弃关隘,往汝南暂避,曹操十万大军兵锋所指,陆逊以为当集中兵力,全力防守,荆襄掌控汝南时间尚短,若按部就班,层层防御,意义不大。
庞山民对陆逊调兵遣将,听之任之,近些时日来,庞山民已将全部精力,用于安抚城中百姓,荆襄自庞山民掌控之后,未尝一败,城内百姓虽心中惧怕曹操大军,却并不认为曹军可轻易攻破汝南城防。
若汝南不可守,上将军还会亲赴险地?
庞山民于汝南本身就提升了不少城内百姓与士卒的士气,既然上将军都从未放弃希望,百姓心中,又有何不安?
只是随着曹军连日来不断推进,庞山民的心情也难免焦躁不少,此战曹操,庞山民难以预知两军交兵,孰胜孰败,不过庞山民相信庞统先前建议他往汝南一行,另有谋划,且以陆逊之才,曹操想要兵不血刃的拿下汝南,绝非易事。
西风飒飒,城头之上旗帜飘扬,又过数日,庞山民已可于城头窥见远处四下奔驰的曹营斥候了,与陆逊二人,立于城上,庞山民轻叹一声道:“伯言如今,可有信心?”
“未见曹军阵势,陆某心中不急。”陆逊说罢,侧目看了庞山民一眼,微微一笑。
自庞山民入汝南后,果然如先前所言那般,于军中之事,一概交由陆逊指挥。这种毫无保留的信任,让陆逊心中感动莫名,且陆逊屡屡劝庞山民早归荆襄,庞山民并不答应,陆逊心中又何尝不知,只要庞山民在汝南一天,军中士气就不会坠下。有如此明主全力支持陆逊这年少之人,陆逊早已发誓,必不让庞山民心中失望。
庞山民闻陆逊之言。坦然一笑,对陆逊道:“庞某早就想见见这大汉丞相威风,之前却未想到。初次相逢,却在这沙场之上……”
庞山民话音未落,远处便传来阵阵鼓角之声,不多时候,尘烟滚滚,数千轻骑往城前而来,为首那将,一身黑甲,甚是雄壮,观其左右擎旗之人。旗帜上书“夏侯”二字,一行人马,浩浩荡荡,于城前三里处驻马阵前,那先锋大将。单骑而出,一路往城前奔来。
独眼将军夏侯惇。
直至那将驻足城下,庞山民观其面貌,便知其名号。
夏侯惇于城下仰头看去,城前二年少书生映入眼帘,夏侯惇不屑一笑。对城头嚷道:“荆襄上将军可在?”
“夏侯将军有何指教?”庞山民闻夏侯惇虎吼之声,微微一笑。
“上将军既知惇之名号,还请早些献城投降,丞相说了,只占你荆襄江北之地,若上将军早些离去,免除刀兵之祸,对我两家,皆有好处!”夏侯惇说罢,大笑数声,城头荆襄将校闻言,无不愤慨,张任暗自弯弓搭箭,瞄向夏侯惇,只刹那之间,一箭飞射而出,直取夏侯惇面门。
夏侯惇见劲箭来势汹汹,不敢懈怠,忙举铁枪,挡下箭矢,双臂大震,不禁心有余悸的看了城头一眼,破口骂道:“暗箭伤人,卑鄙无耻!”
见夏侯惇狼狈,城上诸人无不大笑,庞山民见其恼羞成怒,对夏侯惇道:“庞某于荆襄亦闻丞相御下有方,将军此来挑衅庞某,可得丞相敕令?”
夏侯惇闻言,不禁默然,还未及回话,又听庞山民笑道:“庞某好歹也是一路诸侯之主,将军虽身居高位,可与庞某身份,并不匹配,只将军一人,便来宣战,莫非是丞相望尘披靡久了,将天下诸侯皆不放在眼中……”
庞山民说罢,陆逊眼前一亮,煞有介事道:“上将军所言极是,在下也以为相府之人,不通礼数,便是宣战,也好歹派一仪表堂堂之上将前来,这位夏侯将军,终究是身体残破了些,难道说相府之人,尽皆歪瓜裂枣不成?”
二人一唱一和,夏侯惇不禁大怒,本欲于两家尚未交战之际,耀武扬威一番,坠城中士气,却没想到被城上二人,连番奚落,观城上荆襄将校,好整以暇,夏侯惇怒喝道:“若诸位以为惇身体残破,便来一人,与某家斗将!”
“夏侯将军勿要动怒,好歹我荆襄与丞相往日并无纠葛,若将将军擒下,我荆襄也只能算是擒一身残之人,不显我大军本领,再者将军终归远来是客,丞相军马不通礼数,我荆襄军马却不能依样学之……”陆逊说罢,城头诸人又大笑一阵,就连城上守城士卒,见陆逊骂的起劲,也不似先前那般紧张,不少年少士卒于城上鼓噪,甚至有一年少士卒,扬言欲下城与夏侯惇一战,将其擒拿。
夏侯惇乃曹操本家,于曹营之中,作战勇猛,军中士卒无不敬仰,之前又何时受过这般奚落,看着城头荆襄将校,投向他的目光尽皆怜悯,夏侯惇气的哇哇乱叫,直道让庞山民赶紧遣上将出城,与其相斗!
庞山民颇为好笑的看着城下焦躁不已的夏侯惇,又闻曹军阵后,鼓声隆隆,观远处无数曹营军马整齐划一的排兵布阵,庞山民也收起先前小觑之心,一脸郑重。
不多时候,一斥候飞马而来,抵夏侯惇近前,对夏侯惇道:“夏侯将军,丞相相召。”
夏侯惇闻言,恨恨的看了一眼汝南城头,拍马而回,城上士卒见夏侯惇灰溜溜的离去,城上嘲讽之音,不绝于耳。
可庞山民与陆逊二人面上,尽皆冷峻,遥望城外曹军,阵势变化。
当看到那醒目的“曹”字大旗,于数万军马之中高高竖起,迎风飘扬之时,庞山民与陆逊相视一眼,二人眼底,尽皆凝重。
鼓声隆隆,一阵紧似一阵,城外曹营大阵骤然散开,留出一道通往阵中的道路,庞山民与陆逊二人便见一金盔金甲之人,携数文臣武将,向城前而来,为首那人,鹰目短须,仪表堂堂,只观其仪态,便知此人乃身居高位之人。
一众曹营文武,于城下驻足,为首金甲之人,遥望城上,手指庞山民道:“素闻荆襄上将军年少英杰,曹某此番亲征,还请上将军前来答话!”
“曹操!”陆逊闻言,心中一凛,暗道这曹操气魄,果然非同常人,单单举手投足这般气势,便颇为震人心魄。
庞山民见陆逊微微失态,轻轻拍了拍陆逊肩膀,上前一步,对曹操笑道:“丞相谬赞,只是我荆襄向来与丞相井水不犯河水,不知丞相此来,有何指教,丞相难道不怕中原百姓埋怨丞相师出无名?”
“上将军此言,莫非是怕了曹某?”城下曹操说罢,朗声大笑,庞山民却不为所动,看了一眼曹操身侧那道熟悉身影,于城头喝道:“奉孝可在?”
郭嘉闻言,坦然一笑道:“山民寻郭某何事?”
“欲看看你这罪魁祸首。”庞山民见郭嘉一脸从容,不禁笑道:“庞某曾言,奉孝体弱,多番劝你老老实实于许都静养,可你这家伙,却不听良言,还怂恿丞相犯我边境!”
“这汝南本是丞相土地,我等此来,只为失而复得。”郭嘉闻言笑道:“若山民体恤百姓,不忍兴刀兵之事,还请将半境汝南,交还丞相!”
“你这借口,太过拙劣。”庞山民闻言不禁大笑道:“丞相十万军马,只欲夺半境汝南,庞某可真心不信,庞某此番镇守郡城,便已立誓,与此城共存亡,若奉孝以为,本事高过庞某许多,大可来取!”
“正该如此。”郭嘉说罢,退至一旁,曹操却饶有兴趣的看了庞山民一眼,道:“既然上将军与奉孝有旧,何不归顺朝廷,日后也可与奉孝,朝夕相处。”
“郭奉孝又不是庞某媳妇,为何要与之朝夕相处,丞相此言,好没道理!”庞山民说罢,郭嘉于城下没好气的白了庞山民一眼,曹操却不以为忤道:“也就是说,上将军忍心见这汝南大城,毁于一旦?”
“那倒要看看丞相本领了。”庞山民毫不怯场,针锋相对道:“适才夏侯将军已耀武扬威了一番,若丞相再行此事,倒叫庞某看不起了,不如丞相早些攻城,你我手底下见真章吧!”
“上将军不再考虑考虑了?正如奉孝所言,归还曹某土地,曹某便不与上将军再作计较!”曹操闻庞山民之言,收敛笑容,周身上下,杀气腾腾。
“丞相何必佯装糊涂,你我早晚,必有一战,早早打过,也了却庞某心思,丞相自陈留起兵直至如今,少逢败绩,庞某如今,亦未尝大败,丞相还当多作努力,让庞某尝尝这失败的滋味,不然丞相耀武扬威的来了,却灰溜溜的走了,岂不丢人的紧?”说罢,庞山民也沉下脸来,对曹操道:“还请丞相指教,可不要让庞某太过失望!”
“曹某定当给山民一个满意答案!”曹操说罢,引一众将校飞马而退,一行将校,正欲归去,却见郭嘉一人,独自策马回头道:“山民,如今你我各为其主,兵败垂城之时,可不要怪郭某无情了!”
ps:感谢磨沙瓶同学投出的月票。感谢武神紫翼同学投出的评价票。(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NO。376 死守城池,庞山民身先士卒!
曹操大军于城外五里安营扎寨,休整一夜,而庞山民与陆逊于城中也未得闲,吩咐诸将应对翌日曹操攻城之事,于城前相逢之时,庞山民便已看出曹操此来,雷霆万钧,不破汝南誓不回头的气势,心中虽忌惮不已,却也知道,唯今之际,不可做任何示弱之举了。
敌人可是曹操啊……
入夜,太守府中烛火通明,陆逊已于城头警界曹军夜袭,庞山民独自一人,于府上思绪万千,庞统建议他来汝南镇守,庞山民心中原本有些不明所以,可是事到如今,庞山民也稍稍明悟了一些,庞统为何行此令人意外之事了。
汝南城非他庞山民不可守!
一夜苦思,庞山民便得到了此般结论,于荆襄,西川二地,论及民望,庞山民当仁不让,独占魁首,得庞山民仁政,惠及百姓,举不胜举,便是算无遗策的诸葛亮与智计百出的庞统,只论民望,与庞山民相距甚远,若百姓知晓庞山民与曹操相争汝南,曹操大军兵临城下之事,不用各郡官员鼓动,荆襄西川二州百姓,必同仇敌忾!
且庞山民与曹操针锋相对,寸土不让,正摆出了荆襄态度,汝南虽已为险地,可庞山民亲身赴险,足以说明荆襄再不似刘表治时那般柔弱,此战若胜,对荆襄日后发展,好处不小。
思虑到庞统苦心,庞山民唯有苦笑,只是庞山民对庞统这般安排,却并无愤恨,反而欣慰不少。
庞山民本就是穿越之人,其往日行事,多有后世轨迹,庞山民并不认为,诸侯,世家自降生之日。就比寻常百姓高贵,既然庞统已耳濡目染,敢建议他这个二州之主,镇守危城,正说明庞统已受他这个兄长影响不小,念及此处,庞山民也颇为欣慰。
总要与曹操好好斗斗!
不知不觉。天边已有微微亮色,庞山民一夜未眠。于案前起身之后,便带护卫,往城头而去,见过陆逊之后,庞山民见陆逊一脸疲惫,微微一笑道:“伯言,辛苦你了。”
“上将军何出此言。以陆某观之,上将军也是一夜未睡。”陆逊坦然一笑,遥望城下曹操军阵,士卒正埋锅造饭,一应行动,井然有序,面上难免有些沉重。
思索片刻,陆逊对庞山民道:“上将军,陆某有一言相劝,若城不可固守。上将军须先行离去。”
“庞某相信伯言能耐,若伯言守不住,庞某不会责怪,只是庞某对伯言信心十足,愿将性命,托付伯言手中!”庞山民闻言,一脸坚定道:“士元设计庞某来汝南固守,又怎会不留后手。庞某相信自己的眼光,伯言也当多些信心!”
见劝说无用,陆逊不再多言。命文聘,张任二人。密切关注城下动向,为曹操大军攻城,早做应对。
于城上静候许久,庞山民便遥望曹军大阵之中,推出不少攻城器械,庞山民面色微变,对陆逊急道:“伯言之前,可闻曹营霹雳车乎?”
“投石?”陆逊说罢,再看曹军大阵,忙命人召文聘,张任二人,注意曹军行动,若其用投石压制城头箭矢之时,暂作退避,另外于城门之处,也多设阻碍,防曹军冲车,趁势破坏城门。
不多时候,城外鼓声阵阵,庞山民见城下中军之中,已搭起一座高台,曹操与不少曹营文武,登台而立,随着曹操振臂一挥,阵中旌旗攒动,顷刻之间,曹军大振,喊杀震天。
一台台“霹雳车”被曹军士卒推至城前一里之处,陆逊命城头射手偃旗息鼓,汝南城上城下,气氛诡异,一如烈火,一如寒冰。
曹操于高台之上,对左右笑道:“看那荆襄人马,畏我‘霹雳车’如虎!”
左右将校,尽皆附和,郭嘉却眉头紧皱,一语不发,半晌之后,郭嘉叹道:“丞相难道不认为,此般应对,乃是对付‘霹雳车’最好办法?”
“偃旗息鼓?”曹操说罢,微微一愣,继而恍然大悟道:“庞山民不愿徒损射手,既然如此,不如以‘霹雳车’为幌,令士卒强登城池!”
“也罢,总要试探一番。”郭嘉闻言微微点头,高台之上,旗帜变动,前军将帅,观旌旗变化,便知曹操指令,随着夏侯惇,夏侯渊二人,大手一挥,城下数千步卒,往汝南城墙而去。
一时间,曹营士卒无不振奋,奋力往城前奔去。
陆逊于女墙立起,只一挥手,便听张任,文聘二将呼喝,城墙掩体旁,立起射手无数,一声令下,数千箭矢,飞射而出。
顷刻之间,城下便传来阵阵惨呼之声,多有士卒,中箭倒地,而更多的曹营士卒,却对如此场面,如司空见惯一般,悍不畏死的往城前冲来。
“这曹营步军,名不虚传!”庞山民微微一叹,脑海中不禁回想起昔日江东军马攻伐长沙,江东步卒与曹军步卒之间差距,不知凡几,若是江东军马,遇适才那般激烈反击,其士卒又岂会如曹军这般,行事决绝。
庞山民还未及回神,便闻半空之中,传来阵阵破空之声,汝南城下,无数巨石飞出,往城头砸射而来,陆逊见状,忙将庞山民一把推开,对左右道:“各自寻女墙掩护,严防曹军登城!”
巨石砸下,不少城头士卒被砸成肉泥,惨不忍睹,守城士卒又如何见过此般状况,纷纷逃避,见不少士卒离女墙奔逃,陆逊心中一急,拔出腰上佩剑,高喝一声道:“各司其职,违令者斩!”
“勿要混乱!”庞山民见状,从地上爬起,高声呼喝道:“撑过片刻即可,待那曹军,登城之时,必不敢再用‘霹雳车’!”
庞山民话音刚落,半空中一块巨石便砸在前方女墙之上,女墙被毁了半截,而炸裂碎石,正划过庞山民额头,庞山民只觉额角一疼,伸手抹去,满手鲜血。
诸人见庞山民受伤,尽皆大惊,却听庞山民高声吼到:“些许碎石,庞某这文弱之人,尚且不畏,尔等畏之如虎,岂不丢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NO。377 汝南情急,士气不坠!
额角的鲜血滴下,染红了双眸,庞山民再无往日文质彬彬的那种士子从容,刺痛的感觉让庞山民的神情也变的有些狰狞,陆逊,文聘,张任等人无不大惊,纷纷不畏矢石,向庞山民身侧奔来。
庞山民见状大吼道:“各司其职!疆场之上,谁也不比谁高贵!”
庞山民说罢,目视陆逊,眼底尽是坚决,陆逊心中一凛,对左右道:“守城!投石来时,各自回避!”
见陆逊数语便令城头秩序,恢复不少,庞山民心中稍安,听着城下震天的喊杀之声,庞山民避于女墙之下,心中暗骂先前居然忘记,曹军之中竟有‘霹雳车’这等攻城利器,早知如此,依仗奇术,多备下一些守城器械,也比现下一味挨打,要好过许多。
城下曹军投石半刻之后,便停歇下来,庞山民见攻势稍弱,起身张望,密密麻麻的曹营军马如洪流一般,已冲至城墙近前,并不宽广的护城河根本就对汹涌而来的曹军,起不到多少阻碍作用。
庞山民不是未曾守御过城池,只是未曾想到过曹操统兵竟如此犀利,城下曹军声势,比之昔日江东尤胜不少,心中虽惶急,可庞山民面如沉水,一脸默然的看着城下纷勇而来曹军。
“上将军,当暂避城中!城头交由陆某即可。”陆逊焦急,庞山民却不为所动,对陆逊淡然一笑道:“庞某又不是未守过城池!”
庞山民话音未落,便见城头处已搭上数架云梯。钩锁,已有曹营先登死士,奋力登城,陆逊见庞山民心意已决,也不再劝,命一旅护卫护住庞山民后,忙令文聘。张任二人,于城头御守。
荆襄士卒见军中统率,无一退避。比之先前安定不少,射手退下之后,其余士卒纷纷往城前聚集。不少云梯被并力推落,城下惨呼之声,不绝于耳。
只是城下曹军,意志坚决,荆襄士卒的抵抗仅仅延缓了曹军登城的时间,不知不觉,已有数十曹营士卒,杀上城头,纷纷向庞山民及陆逊这二位军中统率,奔杀而来。
庞山民此时已抽出腰间佩剑。横于胸前,而护卫士卒早将庞山民团团围住,时刻警惕。
张任,文聘二人,见已有曹卒冲上。便各引一队士卒,如杀神一般,并力砍杀着登城曹卒,片刻之间,城头染血,荆襄士卒与曹军士卒。互不相让,战在一处。
汝南城头,硝烟弥漫,城下高台之上,曹操面上笑意,越来越浓。
如今一个时辰已过,汝南城头,已再无箭矢射下,显然城中箭手已被压制,依往常形势,若此时再猛攻一阵,早晚可让汝南城头守城军阵,出现破绽。
想到此处,曹操不禁对左右笑道:“这庞山民虽为能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