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凤雏-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情根本就算不得什么,吴夫人倒不怎么怨恨庞山民此番所作所为。而是对孙权弃母之举,颇为失望。

    “老妪并未胡思乱想。”吴夫人冷淡道:“不知上将军遣老妪至此,所为何事?”

    “庞某与尚香成婚,夫人亦是庞某岳母,此番只论家事,不言国事。”庞山民轻叹一声,对吴夫人道:“请岳母大人此来,其一便因尚香有孕,庞某以为,尚香孕期若有岳母大人为伴。可心情舒畅。”

    吴夫人闻言,一脸激动,来到孙尚香身侧,轻抚其手,对孙尚香道:“尚香有孕了?”

    “庞某已命数名医者查验,此事定当不假。”孙尚香一脸羞涩,庞山民见状,不禁扬起笑容。对吴夫人道:“此事庞某不知该如何与仲谋言之,所以只得请岳母大人亲至,岳母大人当知。如今荆襄,江东两家境况。并不太好……”

    吴夫人微微点了点头,庞山民此番言语,似是说到了她的心坎之中,连母亲都可送与他人为质,孙权性情令庞山民不喜也在所难免,只是吴夫人心中对于孙权,亦有憧憬,如今她与孙坚之子,于世上仅存孙权一人。

    想到此处,吴夫人不禁长叹一声,对庞山民道:“若老妪没有猜错,山民是怕仲谋日后以老妪胁迫尚香,归返江东?”

    庞山民点了点头,苦笑一声,对吴夫人道:“庞某虽不欲看轻仲谋,可是仲谋数次行事,颇令庞某不喜,诸侯相争,当堂堂正正,仲谋却以庞某家人相胁,此事做的,不够大气呐。”

    吴夫人轻叹,闭口不言,庞山民观其神情苦楚,不禁叹道:“虽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可是庞某亦知,道不同不相为谋,江夏一役,庞某因尚香而放了程普一马,尚香也因此事,颇为纠结,庞某算是怕了仲谋,所以只得请岳母大人至此,以绝后患,还请岳母大人勿要见怪。”

    吴夫人微微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庞山民此番说辞,对庞山民道:“既如此,老妪于荆襄这段时间,望上将军照料。”

    “一家人莫说两家话,庞某也愿岳母大人常住于此,可日夜聆听教诲。”庞山民说罢,看了一眼身旁因吴夫人至而一脸欣喜的孙尚香,不禁笑道:“尚香,勿要再因江夏一事,耿耿于怀了……此事庞某心中,并未怪你……”

    “可是……”孙尚香还欲再言,却被庞山民出言打断,庞山民对孙尚香一脸郑重道:“你我夫妻日久,当知庞某性情,庞某若要成就大业,就不会介意这区区万余江东军马,如今事已发生,尚香可引以为戒,只要之后不插手庞某军政之事,庞某便心满意足。”

    孙尚香闻言,眼眶微红,默默不言,吴夫人见庞山民对孙尚香用情颇深,心中安慰,亦出言教诲道:“尚香当知,出嫁随夫,日后切不可莽撞行事了,至于诸侯战事,就交由你夫家去做吧。”

    孙尚香微微点了点头,对庞山民道:“多谢夫君宽容,这数日以来……是尚香错了。”

    “庞某心中早已不怪。”庞山民见孙尚香似是心结已解,心情稍好,忙命人去城外竹林,使貂蝉同至,欲于太守府中家宴,以庆吴夫人此至荆襄。

    不多时,貂蝉便至,当得知孙尚香于江夏大闹之事,貂蝉忍俊不禁道:“未曾想过,尚香妹妹居然有如此胆魄。”

    庞山民见貂蝉冲他微微眨眼,便知貂蝉出言调侃,只欲活跃席间气氛,亦展颜笑道:“诸人皆知庞某运道不错,可娶江东雌虎,雌虎当有虎威,若尚香有子,当为小虎!”

    孙尚香闻言,面色羞红,不理庞山民调侃,而是与貂蝉闹作一团。

    吴夫人见庞山民家中和睦,心中忧愁也散去大半,庞山民殷勤相劝,吴夫人也应下于长沙久住,待孙尚香产子之后,再决定是否归返江东。

    席间觥筹交错,就连往日不擅饮酒的吴夫人也因心情舒畅,与貂蝉,孙尚香二人多饮了几杯,直至窗外月色通明,庞山民见吴夫人面带疲乏之色,才命人送吴夫人去后堂休息。

    看着两位笑靥如花的妻子,庞山民心中满足,对二人道:“二位夫人,夜已深沉……”
………………………………

NO。292 诸侯们都很忙

    一觉醒来,神清气爽。

    吴夫人已在太守府安心住下,用过早饭,庞山民带着二位娇妻去吴夫人处请安之后,亦将他欲如何处理江夏之事,大致的与吴夫人说了一下。

    江东损了半年税赋,对孙权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如果孙权可以引以为戒,两家安定数载,这区区财帛损失,江东自可弥补回来,吴夫人知道这是庞山民想要使她安心久居于长沙,心中也对庞山民一番安排,颇感安慰,几人相谈甚欢,吴夫人也告知庞山民,这逐鹿之事,全凭各自本事,她虽为妇人,却看得开,若是江东无立世之命,自然也不会怨天尤人。

    一个开明的老太太。

    这便是庞山民对吴夫人的评价,只是这种乐观心态的背后,吴夫人又有多少痛楚,就不为人知了。

    孙氏自讨董之时,便早有大志,孙坚欲得天下,私藏玉玺,也亡于玉玺,孙策将孙坚所留玉玺,于袁术处换了军马,一举与周瑜一道,平定江东,孙权虽坐领江东,于他为政之时,江东虽有发展,却被庞山民连败数阵……

    总之,争天下不是一条好走的道路,吴夫人一路随孙家走来,虽坐享富贵,然而心中担惊受怕,又有多少?

    对于孙权是否会痛定思痛,从此有两家罢兵之念,庞山民并不关心。

    江东如今对庞山民而言,就像一只待宰的猪仔一般,江东根基不浅,却疲于兵事,近两年来,日渐衰弱,就算孙权重用周瑜,鲁肃等贤臣能吏,这江东亦要面对荆襄倾销,江东富强,荆襄所获之利更厚,如今孙权根基所在,全靠世家,而奢华**,便是世家难以抛却的恶习。

    荆襄世家如此,西川世家亦是如此,庞山民并不相信,孙权与周瑜有本领将这数百年来积累的世家顽疾,一朝改变。

    思量过江东之事,庞山民便把精力,放在了案上累牍的文案之上。

    蒋琬乃长沙太守,只打理长沙政事,并无权处置二州大事,且庞家商队于各路诸侯处,所带回的消息,皆为密报,于荆襄除二庞与诸葛亮之外其余人等,无权窥之。

    江东之事,尘埃落定,庞山民更为关心的是那个与他仇隙颇大的刘备,于北地曹操的长安战事,以及河北之地,袁绍死后,曹操又有何所得。

    如今天下大势,轨迹已变,刘备之前人和之势,已尽被庞山民所得,庞山民本以为,刘备已失人和,当一蹶不振,可是如今看来,其于马腾处倒是过的风生水起。

    案上的第一封战报,便是说的那刘备已与马腾,韩遂二人联结,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大起数万西凉铁骑,马踏长安的战报,如今太傅钟繇已尽起长安兵马抵挡,只是西凉兵势强大,已向洛阳,许都,求兵救援。

    之前钟繇亦有一路信使,往宛城求救,怎奈半道遇上了关羽大军,被尽数杀散,宛城徐晃得信之后,追袭关羽,赵云所领军马,却无奈二人勇不可挡,于宛地杀了一阵,两军各有损伤,徐晃心知难以全胜,只得命骑军沿途滋扰,减缓关羽大军行军速度,并致信许都曹操处,请求援军。

    曹操虽两线作战,却并不慌张,与荀彧商议之后,曹操见马腾势大,欲引军亲征,将河北战事全数托付郭嘉,并致信张鲁,欲借其军马,由汉中发兵,取马腾后路。

    张鲁,马腾本无仇隙,只是曹操打着天子号令,张鲁亦难以推拒,只得缓缓聚集兵势,作欲出兵之态,刘备与马腾,韩遂商议之后,一致认为张鲁并无胆气,袭扰西凉,除紧守沿途关隘之外,亦遣使送予张鲁金银财货,已安其心思。

    如今长安城外,马腾大军,已将长安旧都团团围困,马腾挟西凉铁骑,其威势不比昔日董卓,逊色多少。

    好在曹操非灵帝,且那钟繇颇有胆略,面对马腾大军,毫无惧色,依仗城高池深,将士用命,将西凉军马死死抵在长安城外,马超,张飞二人连日叫阵,钟繇不应,西凉军马,不得寸进。

    只是春耕之时,对西凉影响不大,西北苦寒,羌人游牧,农时对其而言,可有可无,而长安周遭农田,尽数被西凉军马焚毁,无论此役胜败,长安城这一年之中,怕是要颗粒无收。

    如今庞山民已得朝廷敕令,曹操欲广收荆襄粮草,庞山民却心中踌躇,盘算着要不要售粮曹操,使其与马腾相抗。

    与刘备是有仇隙,可是那曹操却是庞山民日后逐鹿中原的最大敌手。

    虽与曹操之间,并无纠葛,这两年以来,两家关系也算和谐,可是庞山民却知道,曹操之所以放任他渐渐坐大,只因抽不出手来攻伐荆襄,如今曹操两处大军,每日耗费无数,便是曹操这天下诸侯之首,亦难以支撑此等消耗了。

    之前与江东交兵,还有借口不理会曹操所求之事,如今战事已罢,庞山民即便是坐视不理,亦会与曹操结怨,想到此处,庞山民倒是觉得,售曹操一些粮草,亦无伤大雅,反正曹操平定河北,对抗马腾,需耗时日久,这段时间对荆襄而言,正是发展生产,休养生息的大好时机。

    当今天下,除荆襄,西川,江东外,北地诸侯都很忙……

    庞山民于长沙也对诸葛亮更加想念了,论对天下大势的见解,庞统比之孔明远远不及,庞山民心中在想,是不是当召孔明归返,再与其商议如何应对诸家诸侯,反正诸葛亮与黄月英的婚期将至,待其成婚之后,再使其执掌西川之事。

    西川离了孔明,还有法正,且黄忠,魏延,董衡等人,皆非泛泛之辈,法正虽精力多用于安抚南蛮,可张鲁也因曹马相争,无暇他顾,如今倒不用担心西川有变了。

    想到此处,庞山民心有定计,当下修书一封,使信使径往西川,去请诸葛亮前来议事,庞山民心中盘算,这孔明与他相交莫逆,孔明大婚也当帮其操持一下,顺便亦可将先前奇术,带往西川,如今二州皆庞山民治下,庞山民也不想厚此薄彼。
………………………………

NO。293 孔明归返,欲得汝南

    不过数日,孔明归返,法正将安抚南蛮之事,交由刘巴处置,转道成都,镇守益州。

    益州南蛮比之五溪蛮行事更为乖张,一味安抚并非良策,诸葛亮归返长沙之时,便与庞山民尽数道明,平蛮之策。说起益州蛮人,不得不提蛮族孟氏,自祝融氏离南蛮之后,依附荆南后,蛮族孟氏一部联结南蛮诸部,于云南独大,巴蜀蛮人除被法正说降少许之外,多依附孟氏,孟获亦曾致信成都,索取财物,只是诸葛亮对孟获要求,一概不应,小蛮王虽对益州怨愤,却惧汉家势大,未敢出兵袭扰巴蜀州郡。

    诸葛亮归来之后,庞山民便与诸葛亮尽议曹操求援之事,二人于此事之上,见解不一,后又相继于荆南四郡,将石韬,孟建等人,尽皆叫往长沙,诸人共议对曹方略。

    诸葛亮以为,如今曹操两面受敌,西凉兵势威猛,且北地袁谭,袁尚诸人,曹操顷刻之间,难以安定河北诸郡,如此良机,正是庞山民兴兵之机,荆襄如今存粮不少,便是误了春耕农时,对百姓生计,影响不大,庞山民可命庞统自新野出兵,引一旅之师,强占汝南,威吓许都,如此以来,三家诸侯共图曹操土地,曹操应接不暇,必然有失。

    可庞山民却不欲与曹操早早交恶,对于曹军之中,一众谋臣良将,庞山民心有顾忌,且汝南先遭黄巾祸乱,又因刘曹相争,田地尽毁,占据汝南之后,亦要安抚百姓,这一郡所耗,不知凡几。

    便是庞山民手有余财,也不想将大量精力投放一百废待兴之地,如今荆襄百姓虽可果腹,可西川百姓因先前交战,生活困苦,身为人主,当保境安民,自家的百姓还未丰衣足食,去与曹操相争一贫瘠土地,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何苦来哉?

    石韬,孟建二人倾向于诸葛亮的决策,而崔钧则倾向于庞山民的想法,五人一时之间,竟争执不下,太守府上,叫嚷之声不绝于耳。

    许久之后,诸葛亮不禁大笑,对庞山民道:“我等如今皆身居高位,却如书院学子那般,吵作一团,倒是有些失了仪态。”

    庞山民闻言,亦觉好笑,对诸葛亮道:“非是吵闹,而是就事论事,若伐汝南,庞某以为不必急于此刻,待那曹操先将汝南发展之后,我等再取,也是不迟。”

    “届时怕是颇为费力。”诸葛亮闻言,不禁叹道:“亮以为,若得汝南,其最大好处便是可减缓曹操攻伐河北的速度,兵逼许都,曹操心中,怎能不惧?必于许都广屯军马,如此一来,河北袁氏,便有喘息之机,只要曹操一时半刻,拿不下河北,曹操便不敢伐我荆襄,亮此举乃是为了让曹操长久面对腹背受敌的困境,更何况如今西凉铁骑已袭长安,若兄长此时不取汝南,之后怕要后悔。”

    庞山民闻言,暗暗点头。

    诸葛亮取汝南一策,多为战略层面的意图,只是庞山民并不认为,汝南轻易可得,镇汝南者乃曹军上将曹仁,治军严谨,非泛泛之辈,汝南若须臾攻下,倒也无碍庞山民治下二州发展,若耗时日久,对荆襄而言,并非好事。

    诸葛亮此番归返,皆因婚事,庞山民自然不会使其领兵征战,至于庞统,其计谋诡谲,却喜行险,若拿下汝南,以庞统那桀骜性子,怕是会耐不住寂寞,去曹军许都重地,寻寻晦气了。

    之前庞山民已予了卧龙,凤雏二人,临战统军之权,庞山民也不好开口将军权收回,与诸葛亮辩驳许久,庞山民知难以将诸葛亮劝服,心中已有出兵之念。

    想到此处,庞山民对诸葛亮道:“不知可否于曹操处,将汝南购得?”

    庞山民说罢,堂上诸人尽皆惊愕,庞山民见状,不禁笑道:“适才孔明所言,庞某尽数记在心中,如今态势,那曹操汝南难守,且徒耗钱粮,不如庞某遣使许都,回复曹操,欲以其所需粮草换汝南一郡之地,如今曹操两路征伐,粮秣不足,若可兵不血刃,拿下汝南,庞某心中,便没有意见了。”

    “兄长太过一厢情愿……”诸葛亮闻言不禁苦笑,对庞山民道:“那曹操是缺粮草,可汝南对其意义颇大,若遣轻骑,辰时出征,日暮便可兵临许都城下,那曹操怎肯将如此要地,授予兄长?”

    “这倒也是。”庞山民闻言,心中颇感扫兴,对诸葛亮道:“可是为兄担心,得汝南易,守汝南难,汝南三面皆曹操土地,若得此郡,周边皆要派遣重兵,以防曹军去而复返,望孔明告知庞某,我荆襄,西川二州,何人可守此危城?”

    诸葛亮闻言,轻叹一声,对庞山民道:“亮自告奋勇!”

    “孔明乃不世奇才,运筹之事,当为我二州大计,怎可为区区一郡,苦耗心神?”庞山民闻言,不禁皱眉,对诸葛亮道:“除孔明外,若无人可守,庞某便不取此郡……”

    诸葛亮闻言,不禁皱眉,庞山民所虑之事,不无道理,若得了汝南,一旦那曹操放缓攻伐河北袁氏的速度,攻伐汝南,此郡倒是难守了,见诸葛亮苦思许久,并无言语,石韬自告奋勇道:“孔明,你曾言我等皆为可牧一郡之地,不若届时遣一军中上将,随石某同去镇守汝南,孔明以为如何?”

    诸葛亮闻言,眼前一亮,昔日五溪蛮乱,石韬与魏延二人收城,颇有章法,那魏延虽为武将,却擅于统率士卒,且屡有奇策,若此二人引军守城,倒也可抵曹军攻城。

    想到此处,诸葛亮对石韬道:“广元欲与何人一道,同镇汝南?”

    “与文长合作日久,便是他了!”石韬说罢,对诸葛亮道:“只是攻城之事,石某不擅,还请孔明另选能人。”

    “士元早已于新野蠢蠢欲动,且之前兄长攻伐江东,五万军马并未尽数散去,若要整军,也是不慢。”诸葛亮说罢,不禁对庞山民笑道:“兄长,如今万事俱备,可再为兄长添一郡之地,兄长还有何言劝诫于亮?”
………………………………

294 四分天下之势

    闻诸葛亮之言;庞山民不禁腹诽之前怎么没想到在这张儒雅俊逸的面孔下;却隐藏着如此强大的战争;连回荆襄成婚之时;也想着东征西讨之事;这倒让原本欲为诸葛亮安心打理大婚之事的庞山民有些哭笑不得。

    诸葛亮已尽数道明图谋汝南的缘由;其战略层面意义重大;庞山民难以驳斥诸葛亮的意见;所以也只好听之任之。

    想到此处;庞山民对诸葛亮笑道:“如此却是辛苦孔明了;孔明将大婚;之前庞某还欲赠孔明‘群英会’作贺;可如今先是交恶江东;再袭汝南;又要交恶曹操……庞某心意;怕是要付之流水”

    诸葛亮闻言;心中感激;石韬诸人却不禁笑骂庞山民本末倒置;孟建是戏言;若庞山民有操持‘群英会’的心思;倒不如早早平定天下;届时天下群英皆可召之;又何必去理会诸侯心思?

    夺天下!

    孟建的话倒是让席间诸人;豪情不已;只是庞山民与昔日同窗好友们的想法颇为不同;对庞山民而言;地盘大小无关紧要;治下百姓的生活状况;才是庞山民最为关心的事情。

    如今虽庞山民所掌二州之地;皆已大治;可对庞山民而言;百姓如今的生存状况;依然难以令他这个穿越人氏满意;便是人人艳羡的荆襄之地;三月不识肉味的百姓比比皆是;作为一个统领二州土地;百万人口的诸侯庞山民觉得需要他做的事情还有许多。

    翌日;长沙太守府。

    庞山民得诸葛亮建言;作一封;径往许都;尽数回绝曹操所求;且连召西川数将归返;欲使庞统于野屯兵征讨汝南;张任知庞山民欲再次兴兵;主动请战于堂上对庞山民拱手肃容道:“上将军;任自归荆襄后;未有寸功还望上将军遣任于野士元军师处;听从调遣”

    庞山民闻言;目视诸葛亮;见其微微点头;对张任笑道:“将军此去;可为主将;只是还请将军告知士元;图谋汝南;关系重大;望将军与士元皆谨慎行事”

    张任闻言大喜于川地之时;自刘焉死后;张任于刘璋帐下;只作守城之用;如今又有征战机会张任心中如何不喜?

    见张任喜色连连;诸葛亮从旁笑道:“那曹仁乃曹操帐下名将;本领不小;张将军亦是西川名将;如此名将相争;将军莫要弱了昔日威名”。

    张任闻言收敛神情;忙点头称是;从庞山民手中得兵符后;行色匆匆;抱拳一礼;一路往府外而去。

    张任已走;散去朝会;庞山民便将诸葛亮邀至后堂;对诸葛亮道:“昨日孔明归来;庞某欣喜;却忘记相询要事;孔明以为;西凉马腾;韩遂与那刘备一道;可否马踏长安?”

    诸葛亮闻言;面上笑容尽皆散去;微微摇了摇头;道:“亮亦不知长安战事以亮观之;元直若得西凉雄兵帮衬;攻伐长安;并非难事;钟繇当不是元直对手才是;只是刘备初入马腾军中;是否得志;亮并不知晓;如今西凉军马已强攻长安数日;却一无所得;似是元直与刘备二人;未被马腾重用”

    庞山民闻言不禁轻叹;对诸葛亮道:“只是若关羽;赵云二人;再至长安;刘备势大;马腾恐非其对手”

    诸葛亮见庞山民愁眉紧锁;不禁笑道:“兄长无需忧虑;自古以来;异族乱汉者;虽可攻城略地;却难损汉人根基;便是昔日董卓;强占洛阳;亦不过数月而亡;刘备就算是除去马腾;得羌人相助;于这天下霸业;总要落后于其余诸侯一步;统异族军马;为祸汉家基业;刘备已民心尽失”

    “如此看来;倒是可惜了元直之才;若刘备除了马腾;关张赵三人之勇;远吕布一人;莫非元直欲效仿昔日李儒;辅刘备图谋汉家土地?”庞山民闻言;长叹一声;唏嘘不已道:“昔日院之中;元直对汉室颇为尊崇;如今却落得如此田地;元直心中;怕是难过的很”

    “兄长所言谬也”诸葛亮见庞山民一脸苦色;不禁笑道:“兄长莫非忘却;刘璋;刘表已尽被兄长所破?于元直心中;想要复兴汉室;唯有依仗刘备;如今元直依仗西凉羌人;也只是迫不得已;若马腾可占长安;才是元直运筹之时”

    诸葛亮见庞山民沉思不语;对庞山民道:“元直所图;亮心中有数;以亮观之;如今天时;地利;人和已被兄长;曹操;孙权三家诸侯所占;那元直欲辅刘备成就大业;只得去西凉借羌人之势;欲雄踞长安;以待四分天下;欲借异族之势;入中原诸侯纷争;届时待刘备根基稳固;再徐徐削弱军中羌人势力”

    “计虽好计;可元直此番决断;却令庞某甚为不喜;羌人暴虐;若入长安;城中百姓难以保全;于元直眼中;这百姓性命;过于轻贱”庞山民嗟叹不已;诸葛亮收敛笑容;对庞山民道:“兄长仁心;亮心中安慰;可是兄长当知;这史皆由胜利者所谱写;没准元直看好刘备;以为其乃明主;可挟羌人之势;一举扭转乾坤呢……”

    诸葛亮说罢;冷笑一声道:“只是元直此举;太过小觑天下英杰;区区羌族;岂可乱我汉家大势?那刘备既然选了此般道路;于诸侯眼中;无疑会成为众矢之的;不要说现下其于马腾处郁郁不得志了;便是让其尽掌西凉军马;与那董卓一般威势;兄长又有何惧?兄长当知;如今的天下;已与灵帝之时;大不相同”

    庞山民闻言;微微点头;却听诸葛亮又道:“亮虽不喜曹操;却知其对异族;好感皆无;如今河北袁氏;内外交困;仅可苟延残喘;便是曹操尽得河北;其最先想到的;也不是我军所掠汝南之地;而是旧都长安届时曹操大举攻伐;亮倒要看看;仅以那关张赵三人勇力;如何可抵曹操数万大军怒火”
………………………………

NO。295 长安城外,元直定计

    长安城外,黄沙漫漫,烽烟四起,钟繇眯着双眼,于城头遥望四面密密麻麻的西凉军马,心中忧虑。

    自之前发兵往许都救援之后,钟繇便没有再派信使出城,想要于西凉乱军之中冲出一条血路,钟繇也知道有些不太现实,西凉大军已数次攻城,城门多有破损,钟繇下定决心,死守城池,等待援军,已命士卒担土垒石,将城池四门堵的严严实实。

    西凉军马野战攻无不克,可面对这大汉旧都,依旧没有太好的办法,马超,张飞悍勇,却对城池之坚毫无办法,已使冲车冲城多日,可那钟繇已将四面城门堵住,士卒弃马欲去城前扫清障碍,却多被城头箭矢射回。

    城外大营之中,马腾韩遂二人,皆面有忧色,西凉军马面对长安,其优势无法发挥,舍却了马匹的羌人,其战力甚至比不得寻常步卒,长安久攻不下,可大军粮秣消耗,却让二人颇为心惊,西凉骑军一人一马,那马匹食量耗费无数,好在当下已是开春,西凉军马可以替换着去长安周边草场,解决一些粮草消耗,可是若这般长久下去,恐怕未下长安,大营之中,便要粮绝。

    如今已有部分羌人开始杀马食肉了,西凉铁骑若是没了马匹,还谈何攻城略地,比之城内钟繇忧愁,马腾韩遂亦颇感此战艰难。

    一众西凉将校于帅帐之中,皆面色愤愤,羌将多言汉人卑鄙,营中汉人将领亦与羌将争执,吵吵嚷嚷,乱作一团。

    马腾心中烦闷,待张飞,马超二人入帐之后,问明战况,马超心头火起,不禁破口大骂道:“这钟繇将长安化作龟壳一般。其营中竟无一人敢出城一决,这等懦弱之人,超不屑与其一战。”

    张飞闻言,轻叹一声,道:“非是不屑,而是不能……比之勇力,此等文士智谋使人颇为棘手,不知二位将军可有办法。使那城中军马离开城池?”

    马腾。韩遂面面相觑,许久不语,论及智计。那钟繇也是闻名遐迩之人,西凉军中多崇尚勇武,并不重待士人。所以军中多由韩遂定计,而各路军中上将,多无随军军师为其设谋。

    韩遂皱眉苦思,许久之后,微微摇头,道:“那钟繇已识破韩某长驱之计,我大军临战之前,其城中已有防备,如今只可待城内粮绝。献城投降。”

    韩遂说罢,军中将士尽皆不言,献城投降之事于众人耳中,仅为笑谈,西凉铁骑武破天下,何时还与人打过消耗战?且骑兵耗粮冠绝天下,若依韩遂办法。不用等那钟繇开城投降,西凉军中,怕是已有半数士卒会屠杀马匹,变为步军了……

    见韩遂无计可施,马超拱手对马腾道:“父亲大人。儿欲再引一路士卒,清理城门障碍!”

    那马腾还未答话。张飞却嗤笑一声,对马超道:“孟起便是去了,也必徒劳而返,如今既然韩将军已无计可施,不如听听我家军师,有何计策。”

    韩遂闻言,微微点头,马腾却是喜道:“元直军师已有定计?”

    “我家军师算无遗策,曾于汝南以少量军马大败曹仁,若二位将军皆无办法,还不如请我家军师,前来设谋呢!”

    马腾并未因张飞桀骜而心中动怒,忙请人引刘备,徐庶二人入帐,刘备入营之后,与诸将相见,执礼甚恭,徐庶随刘备身侧,亦与西凉诸人见礼。

    “玄德乃是皇叔,腾本不欲使西凉之事扰玄德心绪,可如今腾已无计可施,还请玄德相助!”马腾说罢,刘备和颜悦色的点了点头,面上挂着让人如沐春风般的微笑,对马腾道:“将军军中事务,备与元直连日以来,亦颇为忧心,如今元直思虑多日,当是已有破那钟繇之法,这便与将军面前尽数道来。”

    “玄德有话速说!”马超闻已有破敌之策,心中欣喜,对刘备嚷道。

    张飞闻言心中不悦,却未与马超置喙,刘备目视徐庶,微微点头,便见徐庶缓缓行至营帐中央,四面拱了拱手,对马腾道:“依徐某观之,长安坚城,阻我西凉大军,欲将其破之,其实不难,庶心中已有三策,请奏将军,将军欲行何计,可自决之。”

    帐中诸人闻言,尽皆心惊,十数将校连日以来,攻城不下,无计可施,而这徐庶并未于营前观攻城战法,已心有定计,如此结果,让西凉诸将面上,多有讪讪之色。

    马超闻言,心底微微恼怒,以为徐庶乃是口出狂言,嘲讽西凉诸人,对徐庶怒目而视道:“元直当知,军中无戏言!”

    “庶怎敢戏耍众位将军?”

    徐庶说罢,笑道:“诸位将军近日以来,久攻不下,以庶观之,乃是诸位所选时机有误,诸位将军皆白日攻城,夜间歇息,那钟繇早已窥破我军中作息,若是夜晚去清理城前障碍,这战损定然会少上许多。”

    诸将恍然大悟,如此简单的事情,几日以来使城外军马不得寸进,徐庶一语道破,诸人尽皆想通,马腾一脸欣喜,对徐庶道:“先生所言极是!”

    徐庶闻言,微微摇了摇头,道:“此乃下策,庶只是信口说之,若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