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之光-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洪大嫂从鼻子里面喷出一声“哼”来,洪晃吐吐舌头拎上交子币上后厨准备饭菜去了;洪大嫂接着前面的话继续往下讲:

    “关中东府的面稠; 西府面稀;长安周边几个县吃面都是连汤尽,扶风、岐山、眉县几个县是光吃面不喝汤!”

    寇准插科打诨道:“冷姐儿说的不喝汤是不是涎水面,就是你吃完面的汤倒进锅里,他吃碗面的汤也倒进锅里煮一煮续上浇……”

    “哪里话?这样做还不恶心死人?不喝汤是把汤倾倒了不是续上去继续浇!”洪大嫂打断寇准的话郑重其事道:“光吃面不喝汤的面是浇汤面也叫臊子面,正宗的是岐山、扶风交界的渭河流域一带!”

    伸长脖子咽咽喉咙道:“臊子面的特点是:面擀薄,切细嫠长;精华全在臊子里。臊子叫漤不叫炒。漤臊子肋条肉最好,切成杏核大的薄片 注清油上锅;油煎后佐大葱、辣椒、姜末、大料、桂皮、花椒、丁香尔后将肉倒进锅中强火一炷香的功夫后盛盐,温火两柱香的功夫搁醋;七八成熟后拌入辣椒面上色最佳!”

    秦始皇一旁敲边鼓道:“冷姐儿这么一说老夫的涎水早就下来了!”

    洪大嫂莞尔一笑继续道:“陛下是皇帝,山珍海味也吃腻了,能对臊子面如此亲睐?真是亲睐的话那就说明您是没忘根本!”

    秦始皇扬声大笑:“朕本来就是关中西府人,从小吃臊子面长大啊!”

    “陛下您吹牛了是不是?”寇准不以为然道:“寇某只知臊子面起源于唐朝,你那秦朝比唐朝早几百年会有臊子面?”

    “错!”秦始皇作出一个打住的手势道:“臊子面最早兴起在周朝,周文王姬昌在渭河得到一条蛟龙;拉回都城京当后宰杀。百姓成千上万赶来围观,文王让操刀手将蛟龙肉剁成肉丁在锅里熬烂那就是最初的臊子;用臊子浇面到场的百姓人手一碗就是最初的臊子面!”

    洪大嫂见寇准和秦始皇两人杠起来讪讪一笑,道:“二位叔叔不用争,不管臊子面起源与哪朝哪代,关中的臊子面坚持以臊子调汤为主; 佐黄花、木耳、豆腐、胡萝卜,蒜苗疑惑大葱切碎作漂菜;汤面上的油汪一口吹不透为标准!”

    伸长脖子咽下一口唾沫道:“臊子汤内盛面最多一筷头方显稀; 食者三四十碗才会品出其味;汴梁这边人吃面是黏面而非食臊子面,很不得劲!”

    洪大嫂说着神情亢奋道:“关中人吃面有种壮豪的美感:吃臊子面惯用吸姿,吃烩面、揪面、荞花面用吞刨姿;扯面、拉面吸中带吞好似长虫吸青蛙,一条面半拉还在碗里 那半拉已进入胃里揉。磨。

    “关中人吃面像吼乱弹,老远里就能听见呼呼噜噜———唏唏溜溜的声音;且不正襟危坐,习惯站着或蹲着;筷头在碗里一挑喉咙已有了 响声,似蛟龙入洞苍鹰扑巢。

    “关中人吃面能吃出一种文化、一种国粹、一种不卑不亢的民族精神,即使当了宰相、枢密使那样的大官也忘不了时常吃面;寇相爷就是实实在在的关中人,而奴家夫妻俩也是关中人;赶来汴梁这地儿开了一家面馆卖关中面碰上陛下和相爷这样的大官真是三生有幸!”

    洪大嫂神情亢奋地讲述完关中面食,便见洪晃端上几盘时兴果子和菜蔬,洪大嫂谦让一声道:“陛下和相爷请便,奴家小店菜蔬简单还望见谅!”

    顿了一下扬扬手臂道:“吃菜喝酒那是小意思,最长功夫的还是biangbiang面;奴家要亲自下厨给陛下和相爷做biangbiang面……”

    寇准见冷姐儿把关中面食讲得头头是道,心中正在高兴又见洪晃端上时兴小菜:一盘是细切猪耳朵,一盘是凉拌猪腰子,一盘是蒜泥拌茄子,一盘是蒜泥拌黄瓜,一盘是凉拌土豆丝,一盘是凉拌萝卜丝。

    寇准手舞足蹈起来,吱吱哇哇道:“啊呀呀呀……几样小菜好似量身定制,洪晃兄弟还真有两下子!”

    寇准说着把目光扫向洪晃道:“洪晃兄弟制作凉菜的手艺是不是冷姐儿教给你的!”

    “别别别!”洪晃一本正经道:“做小菜的手艺可是洪家祖传,浑家就是看上小人能做凉菜的手艺才下嫁过来的!”

    洪大嫂见洪晃夸夸其谈,讪讪而笑,道:“夫君做小菜还真是一个把式,我们的面馆之所以兴隆;根夫君制作的小菜有很大关系!”

    洪大嫂毫不顾忌地夸奖着丈夫:“板凳狗娃今日见陛下和相爷要喝几杯,特意呈上几样下酒菜;还望二位叔叔品尝!”

    洪大嫂说着端上一个黑瓷罐来,道:“这是小店特制的老酒,陛下和相爷尽管痛饮!”

    寇准嘻嘻哈哈笑着,端起黑瓷罐给秦始皇倒满一碗酒又给自己倒满谦让道:“秦兄满饮,寇某能在这里跟您痛饮那真是上辈子烧了老瓮粗的高香;我们今日以醉方休!”

    两人饮着碗中之物,品尝着盘子里的小菜;寇准饶有兴趣道:“冷姐儿能不能把各样菜蔬的制作方法简略一番!”

    洪大嫂不屑一顾道:“这很容易,指指那盘凉拌土豆丝道:“将土豆去皮切成细丝泡在清水里,浸去表面淀粉换一次水直至水清辙放在滚水中绰一下用凉水冲几遍捞出;沥干水分放在盘子里放少许盐、味精、干辣椒不要搅拌而是浇上热油,趁热放醋加放糖;或者加青椒丝、香菜丝拌匀即可!”

    寇准等值眼睛聆听着,洪大嫂瞥了他一眼继续道:“蒜泥拌黄瓜是将黄瓜洗净用刀拍碎切成小段,放少许食盐拌匀淹三炷香的工夫拌上剁碎的蒜泥备用;再将黄瓜渗出的汁水滤去然后加入蒜泥、香油、酱油、香醋、少量糖和味精、适量辣椒油拌匀即可……”

    秦始皇听洪大嫂把凉菜的制作方法讲得风生水起,感慨不已不已道:“民间的生活太丰富,朕做皇上时只知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哪里知道如此生动的知识……”

    秦始皇和寇准两人喝完一瓷罐老酒,洪大嫂端上两碗biangbiang面来。

    秦始皇愕然不已地从款板凳上站起来大惊小怪道:“这真是biangbiang面啊!这么大的碗里面就放一根面?好似寇老西紧在腰间的腰带嘛……”

    寇准嘻嘻哈哈讪笑着,用筷子把碗里的面挑过头顶正要给嘴里送;却被洪大嫂一把拽住胳膊道:“相爷先甭下咽,您还没有答应奴家的事情哩!”

    寇准一怔,把挑起来的biangbiang面原就放回面碗里面盯看这洪大嫂道:“冷姐儿你说什么?寇某没有答应你什么事情?”

    洪大嫂将面碗揽到她的手跟前嘿嘿笑道:“这就叫看谁等住谁,相爷不答应奴家的事;这碗biangbiang面就甭想吃!”

    寇准“嗨嗨嗨”几声道:“冷姐儿你这是水紧处逮鱼啊!”

    “不在水紧处逮鱼鱼会溜得光光尽!”洪大嫂慷慨激昂道:“相爷不答应奴家带兵出城,吃不了biangbiang面是小事;还得付100贯钱的酒菜钱,你瞧瞧奴家这瓷罐里装的什么酒?这是名副其实的杜康酒啊!”

    洪大嫂不无滑稽地说着,突然吟诵起曹操的《短歌行》诗句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寇准瞠目结舌,把手指着洪大嫂道:“冷姐儿你想讹老夫不成?”

    “奴家就是想讹相爷!”洪大嫂大义凛然道:“辽军兵临澶州,相爷作为当今宰相竟然无动于衷; 小女子竟管微不足道,但打杀几个辽兵还是有把握的!”

    秦始皇见洪大嫂要挟寇准,养生大笑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寇老西;还不答应冷姐儿的条件?”

    寇准站起身来打躬作揖道:“陛下你这不是禳人嘛!冷姐儿一个人出击就让她去吧!可是她要带兵,寇某手中哪里有兵士……”

    “宰相府100来号家丁是吃素的!”洪大嫂洋洋洒洒道:“100来号家丁足能将辽军挡在京城之外……”
………………………………

第一卷:大宋风云 第022章:遭遇袭击(1)

    薛瑾儿把手往西一指对郑爽道:“爽哥哥你看,那里就是湋河湾养马场!”

    郑爽一怔,顺薛瑾儿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葱茏掩映中露一道山梁来;湋河扬扬洒洒从山梁前面流过,不禁愕然道:“瑾姐儿,那不是老君沟吗?什么时候变成养马场!”

    郑爽此前喊薛瑾儿、瑾妹妹、小妹,听起来不当劲便就用了瑾姐儿;瑾姐儿的称谓亲切大气还顺嘴便就脱口而出。

    瑾儿姑娘听郑爽喊她瑾姐儿,乜斜着眼睛盯视着他道:“你有病?一会儿瑾儿、瑾妹妹、小妹,现在又喊瑾姐儿;是想腌臜本姑娘不成!”

    郑爽一把抓住瑾儿姑娘的手扬声大笑:“小妹不觉得瑾姐儿比小妹、瑾儿的称呼更中听?放着中听的不用何必脱裤子放屁……”

    “你是个登徒子!”瑾儿姑娘使劲甩开郑爽抓着自己的手打断他的话嗔怒道:“脱裤子放屁的话也能说出来?还说自己是朝廷编纂,简直俗不可耐!”

    郑爽解释脱裤子放屁是歇后语,还差点说出这是后世郑家河人的口头禅;可话到嘴边留了一半嘻嘻哈哈道:“瑾姐儿误会呐,这句话咋能粗俗!”

    瑾儿姑娘不再理会这句话,而是盯视着郑爽道:“爽哥哥说养马场是老君沟?怎么回事,那明明是叫天柱岭;瑾儿隔三差五上那里看马,什么时候叫起老君沟来?”

    郑爽一怔一怔,他的记忆还停留在后世的时间段上;后世那条沟是叫老君沟,瑾儿姑娘这么一说;他才知道后世叫老君沟的狭长地带1000年前叫天柱岭。

    不管叫老君沟还是天柱岭,郑爽对那条沟道印象都很深刻。

    郑爽后世的村庄叫郑家河,郑家河向西走30多里路就是天柱峰;天柱峰向北有一条狭长的沟道,向北进深四五里后沟道突然摊开来一条分为几条呈现出四纵八横的地标现象。

    四纵八横的地标中央有座庙叫老君庵,当地人口顺;便把老君庵所在的沟道叫老君沟。

    1000年前的宋朝老君沟里面可能还没有老君庵,因此才叫天柱岭;天柱岭上有天柱峰,天柱岭之名可能就是根据天柱峰演变而来的。

    天柱岭就天柱岭,还不是把猫叫了个迷;郑爽脑子里的印记却是老君沟。

    穿过老君沟向西北方向行走,上完一面坡坂;就是郑爽上高中的地方一点镇。

    一点镇宋时是通往平凉府的重要驿站,后世在这里形成一个教育中心。

    关西省的重点院校湋河师范学院、一点高中、基石初中就设在一点镇。

    湋河湾3县48乡的学生能考上基石初中,那么一只脚已经踩进大学门里;郑爽在基石初中只上了两年便被一点高中破例录取。

    坐在高中年级的课堂上,比郑爽大的男学生、女学生都用诧异的目光盯视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屁孩;目光中满是轻蔑的傲慢和不屑。

    郑爽不以为然,期中考试第一名的成绩改变了同学们对他的看法;高中只读了两年,便以关西省第一名的成绩考上蜀都医科大学;这一年郑爽的年龄刚满十五岁。

    十五岁的郑爽在蜀都医科大学完成本科和硕士学业,去英国牛津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

    博士一毕业郑爽在伦敦的医院实习了一年进入蜀都医院。

    同行们对郑爽放弃英国以及北、上、广、深几家医院的高薪待遇,而选择蜀都医院做外科医生感到遗憾。

    郑爽的答案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他是报答蜀都人民的关爱和培养。

    郑爽15岁上大学,26岁博士毕业;在蜀都医院干了3年外科医生晋升为外科主任,今年32岁的郑爽在蜀都医院外科主任岗位上干了3年;却令人费解地穿越来到宋朝,年龄也缩小一半;成为16岁的碎屁屁娃;他的记忆中自然就是后世十几岁时的湋河湾。

    湋河湾是郑爽后世的故乡,老君沟这条长满荆棘的沟道里印满郑爽的脚印。

    一点镇距离郑爽的村庄郑家河30多里地,郑爽上高中、初中时交通还不怎么方便;每个星期天他都要来去步行60多里山路,回家背一次干粮和米面;对付一个星期的学习和生活。

    印象深刻的老君沟宋朝时竟然是养马场。

    郑爽胡回想着后世的老君沟把目光向南原看去,见前来报信的薛府家丁马萧已经打马上了山坡;身后留下一绺土雾久久难能消弭。

    郑爽凝目远去的马萧粗眉瞪眼,薛瑾儿在他身上捣了一拳:“嗨,棒槌,本姑娘问你话怎么不言传!”

    郑爽回过神来嘻嘻笑道:“瑾姐儿是问天柱岭养马场怎叫老君沟是不是?”

    郑爽说着在瑾儿姑娘鼻子上剐了一手指头嘿嘿笑道:“小可记错了还不行?”

    薛瑾儿见郑爽在自己鼻子上剐了一手指头,趁机在他脸颊上咬了一口嘻嘻笑道:“棒槌总想揩本姑娘的油水,本姑娘要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瑾儿姑娘这一口咬得郑爽老疼,郑爽捂着脸颊“哦哦哦……”叫了几声猛一下将瑾儿姑娘抱住在她脸上也咬起来。

    郑爽哪能叫咬,是把牙齿轻轻挨在瑾儿姑娘白皙的小脸上画印子;划了一阵便用舌头去。舔。

    刚才郑爽就是这样把瑾儿抱在怀里的,马萧赶过来冲淡他们的心性;这时候郑爽故伎重演想补上前面的遗憾。

    瑾儿姑娘没有拒绝,而是慢慢地把丰满的胸部靠上来。

    十五岁的姑娘已经发育成熟,尤其是在宋朝姑娘13岁就得嫁人这样的速成社会;15岁的女子不啻于是红透了的大蜜桃。

    郑爽心跳加速,可一想自己初来咋到;即便瑾姐儿主动也不能太出格突破道德的底线;便就紧急刹车抱了抱她的身子揉搓几下嘻嘻笑道:“瑾姐儿……嘻嘻嘻嘻……”

    瑾儿姑娘见郑爽没有向纵深发展,而是朝他嘻嘻哈哈傻笑起来;心中又冰凉一次。

    瑾儿姑娘为了爷爷十五岁还做老姑娘,不是她想做而是一直没有遇见心仪郎君。

    今天却实在走运,瑾儿姑娘撑着小舟想在鸳鸯州捞几条鱼给爷爷庆生;面对满目青绿的芦苇荡情不自禁地吟唱起《蒹葭》之歌,河岸上一个高大魁梧的少年竟然附和。

    少年貌似潘安,英俊洒脱,瑾儿一见便坠入五里云雾山中。

    瑾儿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可是少年郎南腔北调吟唱《蒹葭》却是铁板上钉钉子实打实的事情。

    瑾儿姑娘喜出望外,细细打量着河岸上手舞足蹈的少年郎,见他身上穿的不是宋朝服饰;哪朝哪代瑾儿姑娘也说不上来,只看清楚服饰是红色的;少年郎头上没有加冕也没璞头,头发还像罩窝鸡。

    瑾儿姑娘本就刁钻古怪,形象不俗的郑爽使她心中春潮涌动;她装扮成白纱夫人、乞丐少年戏弄郑爽,郑爽果然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瑾儿姑娘喜欢上他了。

    然而郑爽两次都是温水煮青蛙,这让瑾儿姑娘很不美气;瑾儿姑娘有点沮丧,情绪很是低落。

    瑾儿姑娘独步而行,寻思郑爽这家伙有点怪;看起来热情似火仿佛一根火棒槌,可是一见水立即上淬火。

    难道郑爽他有病?有病的男子才是这个样子……瑾儿姑娘跟爷爷薛世三去甘州回鹘国时住在甘州城的一个客栈,隔壁客房住的一对夫妻;接连几个晚上一到深夜,夫妻俩总要吵架,妻子的声音比丈夫大。

    瑾儿姑娘问爷爷怎么回事?爷爷笑着说男人有病,妇人晚上才那样闹;还说瑾儿长大后会知道怎么回事帝的……

    莫非郑爽就是爷爷说的那个让女人败兴的男人?瑾儿姑娘抬头看了郑爽一眼,见他一张娃娃脸上闪烁着青春的光辉;哪里会是爷爷说过的男人?

    瑾儿姑娘回转身来,重新回想爷爷的事情。

    爷爷闲赋在家后打发时间的差事就是在湋河湾建造鹦鹉洲。

    鹦鹉洲建好后爷爷给湋河上修建了一座小桥,买来一叶小舟;整日在那里饲养鹅、鸭、鱼虾, 有时候还撑着小舟在芦苇荡中游出游进高声吟诵曹孟德的《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瑾儿姑娘知道爷爷吟诵曹孟德的《龟虽寿》是对自己心志的一种寄托。

    爷爷的心思在宋辽两国的战场而不是幽静阒寂的湋河湾,终有一日爷爷发现湋河向北的那座山沟;山沟在天柱峰下,爷爷为山沟取名“天柱岭”,说天柱岭是饲养军马的好地方;便就领着瑾儿姑娘赶往河西买马。

    爷爷和瑾儿姑娘在河西走廊拜见了回鹘国夜落隔可汗,夜落隔可汗亲自带着瑾儿和爷爷赶去汉城草原;那里竟是回鹘国的养马场,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奔驰着成千上万匹军马;气势磅礴。

    夜落隔可汗赠给瑾儿姑娘和爷爷二十匹军马,其中就有两匹汗血马。

    瑾儿姑娘和爷爷将50匹军马赶回湋河湾,还带回了回鹘国的养马专家蒲得秀,蒲得秀又收了张宗芒、时尒达两个徒弟,马场的马匹发展到200匹时招来更多的养马人,蒲得秀做了马场总管;马匹越来越多;便将天柱岭、簸箕沟以及好几个山谷开拓出来作为养马基地……

    瑾儿姑娘正在 津津乐道地回忆往事,却见几支羽箭迎面射来;慌忙喝喊一声“不好!”,扑上前去将郑爽按倒地上;几支羽箭带着响声从两人头顶穿过……
………………………………

第一卷:大宋风云 第023章:遭遇袭击(2)

    郑爽凝视着穿空而过的羽箭惊慌失措,回过神来瞥了薛瑾儿一眼道:“瑾姐儿,这是怎么回事……”

    薛瑾儿没有回答郑爽的问话,抱住他向一边滚了几滚在一簇芦苇丛后面停下来道:“有人要杀死我们!”

    “什么……”郑爽惊得瞠目结舌,嘴里吃吃呐呐道:“谁……要杀死……我们……”

    薛瑾儿见郑爽说出谁要杀死我们的话,神情凝重地盯视他几眼嘘叹一声道:“从眼前情况分析,有可能是奸贼王钦若和丁谓派来的人!”

    “奸贼王钦若和丁谓?”郑爽重复着薛瑾儿的话,惊诧不已道:“王钦若是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丁谓是工部员外郎;我俩和他们一毛钱的关系也没有,为什么派人暗杀?”

    “还不是因为爷爷!”薛瑾儿心不在焉地说着,探头探脑地踮起脚掌;穿过两人隐身的芦苇丛向前看去,羽箭发射过来的地方早就一片沉寂什么动静也没有。

    郑爽拽拽薛瑾儿的衣襟道:“瑾姐儿不用急,人急走险狗急跳墙怎么说来?贼人能在暗中射出羽箭那就说明他们比我们还急,可羽箭射出来后总得静下心来观测我们的动静不会那么轻易的露脸;我们就以不动来制万动和他磨叽,杀手等得不耐烦了露出身来我们收拾不迟!”

    薛瑾儿讪讪而笑:“爽哥哥俨然学富五车的大将军处惊不乱,好吧,我俩就以不变制万变!”

    薛瑾儿顽皮地说着,让郑爽把胳膊伸出来伏垫在她的脑袋下面;郑爽伸出去后薛瑾儿嬉笑着枕在上面仿佛一个醉美人,刚才戏耍郑爽装扮成乞丐少年的顽皮和滑稽荡然无存。

    薛瑾儿脑袋枕在郑爽的胳膊上后,瞪着黑乌乌的眼睛盯看着郑爽;郑爽被她看得不好意思起来嘻嘻笑道:“瑾姐儿怎么用这样的眼神盯看在下!”

    郑爽说着,情不自禁地在她美丽的眼睫毛上吻了几口;一只手便就试探性地按压在姑娘的臀部上。

    15岁姑娘的青春活力正旺,美。臀仿佛刚出笼的热馒头那样诱人;郑爽心中突然就似一只小兔子在“蹦蹦蹦”地乱跳。

    他在后世是外科医生、外科主任,32岁的年纪正是荷尔蒙萌发期;接触的现代女子斗量车载;可是没有一个能入他的法眼,因此也就一个“冷血动物”的称谓。

    不知是后世女性的狂妄还是不点点,郑爽身边一直没有女朋友;好心人给他介绍的姑娘远远超过一个,可是他一个也没上心。

    问题是郑爽穿越来到宋朝,一下子便被薛瑾儿打中;瑾儿姑娘站在小船上手持船篙在河水中点拨,嘴里咿咿呀呀吟唱《蒹葭》的神态让郑爽如醉如痴。

    可能是郑爽穿越后的年龄从32岁缩小到16岁的缘故,他一反常态地喜欢上戏弄过他好几次  的瑾儿姑娘。

    薛瑾儿是奇女子,奇女子才能撩拨起人的兴头;郑爽喜欢她的鬼才、刁钻、滑稽和美丽这似乎是历史的必然。

    时势造英雄,时势也造就风流倜傥人物;李白、白居易、苏轼、晏殊这些耳熟能详的文人骚客哪个没有经过青楼的熏陶而成为旷世奇才?

    唐朝的女诗人薛涛、宋朝的女词人李清照,都跟青楼文化有关;文艺皇帝宋徽宗赵佶更是青楼文化的集大成者,放着深宫内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不去顾及,偏偏喜欢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青楼女子李师师;创造了一种典雅文化成为千古奇谈。

    薛瑾儿不是青楼女子,可她身上彰显的典雅文化却是那样的令郑爽着迷。

    郑爽把手掌按压在薛瑾儿饱圆的臀部上没有做任何动作,薛瑾儿却能感觉到郑爽大手的温度;心身一下子放松开来。

    郑爽重重咽了一口寡唾沫没有向纵深发展,而是接着前面的话道:“瑾姐儿说爷爷是开国将军作过殿前都指挥使,而得罪了宋太宗;是在在寇准的建议下交出兵权回到湋河湾做乡公佬的?”

    “是啊!”薛瑾儿享受着郑爽大手上温度,直言不讳道:“爷爷当时怀疑太祖爷是赵光义杀死的,但却没有证据;只有一个千年难解的烛光斧影之谜!”

    薛瑾儿说着定定神道:“宋太祖死后赵光义弄了一个什么金匮之盟,堂而皇之登上皇帝宝座;从那以后爷爷整天闷闷不乐借酒消愁,终于在一次喝得酩酊大醉后吐露真言被人举报!”

    郑爽狐疑地瞥了薛瑾儿一眼亟不可待道:“爷爷醉酒后讲的是不是赵光义杀死宋太宗这样的话?”

    “爷爷不会那么直白!”薛瑾儿嘘叹一声道:“他只说太祖爷被人算计死得冤枉!这是含糊不清的话,但还是引起宋太宗的疑心!”

    顿了一下振振有词道:“宋太宗心中本来就有鬼而且是著名的毒杀高手,爷爷不着边际的话语使他生出除掉爷爷的念头!但寇准爷爷早就看出宋太宗的险恶用心,让爷爷立刻交出兵权解甲归田。宋太宗前面杀的人太多,他弟弟赵庭美,太祖的两个儿子赵得昭、赵德芳都是他给杀的;要是再把爷爷杀了恐怕就会露出马脚,因此才放了爷爷一马!”

    薛瑾儿说着蹙蹙眉头道:“爷爷回到湋河湾在芦苇荡建造鸳鸯州,宋太宗密令王钦若、丁谓派出爪牙监视,爪牙把消息传送给宋太宗;宋太宗竟说只要薛家汉子不像先祖薛刚那样反唐,即便修筑天宇宫殿也不要去管;还让度支司拨付10万缗钱支助爷爷!”

    郑爽深深吸了一口冷气,若有所思道:“既然这样,王钦若和丁谓暗杀的可能性就小之又小!”

    顿了一下咽咽喉咙道:“瑾姐儿想想,王钦若、丁谓受宋太宗密旨暗中监视爷爷,太宗龙驭宾天后传位给三儿子赵恒;赵恒比他老爹仁慈,王钦若和丁谓没有理由暗杀爷爷;他们能放过爷爷,还能暗杀你这个孙女?更何况郑子跟他们八竿子也搕不上……”

    薛瑾儿听郑爽说得很有理,点头附和道:“是啊!瑾儿也这么想!”

    略一思忖又道:“暗杀我们是不是跟寇爷爷京城召唤有关?寇爷爷说他染病卧床在人世没有几天时间了,这话听起来有诈……”

    郑爽把手掌在薛瑾儿美。臀上重重按了一下狐疑地看了她一眼道:“瑾姐儿怀疑寇爷爷是假病真招?”

    薛瑾儿讪讪道:“寇爷爷43岁年富力强,怎么就卧床不起不久人世……”

    郑爽一怔,他是后世人知道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那阵子,宋辽两国在澶州签订了著名的《澶渊之盟》;而在澶渊之盟前,辽国萧太后率20万大军以萧挞凛做先锋;对北宋边境进行地毯式扫荡。

    萧挞凛是辽国贵族子弟,早年就参与过俘虏北宋名将杨继业的战役;后积功进封兰陵郡王、南京统军使。

    澶渊之盟前两年萧挞凛就擒获过宋将王先知,北宋大将王继忠也是这期间被辽军亲俘获的。

    王继忠曾任宋军武骑指挥使,戍守瓦桥关宋朝大将王珫之子。王继忠自幼丧父六岁时补任东西班殿侍,宋真宗在王府时得以事奉左右,因恭谨厚道而受到亲信。

    宋真宗继位后累迁至殿前都虞候,掌领云州观察使;出任深州副都部署,改任镇、定、高阳关三路钤辖兼河北都转运使,升任高阳关副都部署不久移任定州。王继忠与辽军作战过程中遇契丹南府宰相耶律奴瓜,苦战之余终因力竭被俘;萧太后很赏识他授户部使官位,以康默记族女妻之。

    康默记本名康照是辽国的汉官,原为蓟州的低级军官后来归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康默记任职契丹期间致力于构通藩汉文化推行律法,历任左尚书、皇都夷离毕等职;曾随阿保机参加了灭渤海国之战还先后主持修建了皇都城、阿保机的陵墓。

    康默记是阿保机的佐命功臣之一,与韩知古、韩延徵等汉人在辽政权封建化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积极推行了辽国的“一国两制”……
………………………………

第一卷:大宋风云 第024章:遭遇袭击(3)

    郑爽把这些情节给薛瑾儿讲述一番,薛瑾儿张目结舌地凝视着他道:“爽哥哥你到底是什么人,咋知道得这么多?”

    郑爽笑声呵呵道:“郑子是大宋朝的文史编纂官呀!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把施放羽箭的人辨别清楚;弄明事情的真相!”

    “那爽哥哥你说给我们施放暗箭的是什么人!”薛瑾儿神情亢奋地问着。

    “八成是契丹人!”郑爽神情亢奋地说。

    “契丹人!”薛瑾儿嘻嘻哈哈哂笑着摇晃着脑袋道:“爽哥哥南辕北辙了吧!”

    顿了一下重重咽下一口唾沫道:“契丹人驻跸燕云十六州,我们在关中平原的湋河湾;两地被千山万壑隔断相距千里,朝廷与此设有层层关隘,辽奴即便想进来,恐怕也闯不过那么多关口……”

    郑爽听瑾儿姑娘如此来讲,不禁欣欣然道:“如果契丹人借道西夏,赶来湋河湾还不易如反掌!”

    薛瑾儿大眼瞪着小眼无言以对,郑爽胸有成竹地陈述了契丹人借道西夏赶来湋河湾的理由。

    咸平六年五月(10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