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之光-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德让瞥了张老古一眼,张老古无动于衷地侃侃而道:“宋太祖赵匡胤见李计捧献上土地非常乐意,不仅在皇宫里盛情招待了李继捧一行人;还赏赐给他们很多财物封李继捧为节度使 !”

    韩德让笑声呵呵道:“赵匡胤企图用和平方式吞并党项人的土地,李继捧看到北宋对他不错竟然就安心接受了!但李继迁却对李继捧的决定很反对,他看得很清楚;夏州是党项族人世代居住的地方,怎么能轻易让给别人呢!土地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最可靠的,于是李继迁寻找辽朝的帮助!”

    萧太后神情亢奋道:“大辽契丹国皇帝仁慈,当然还是为了对抗北宋决定帮助李继迁;这样一来党项贵族内部就发生了分裂,但是李继迁显然技高一筹;不仅牢牢掌握着对夏州的控制权还取得了管理权,自己也坐上高官的位置!”

    “皇太后圣明!”张老古趁机阿谀逢迎道:“我家老主人对赵匡胤企图吞并党项族人土地的做法非常愤怒,赵匡胤这一决定无疑是失败的;这一政策直接导致西夏对北宋的仇恨, 现在是少主人李德明登基;少主人比老主人城府多了,还望承天皇太后和大辽齐王阁下鼎立辅助;是我家少主成为大辽契丹国的守门悍将!”

    萧太后扬声大笑:“张老古讲得好!大辽契丹国将派特使赶往灵州吊唁西夏先王,而且要馈赠礼物为其隆重送葬……”

    说言未了,便见韩德让抢上一步站在萧太后面前对张老古道:“还请西夏使臣驿馆休息,承天皇太后遣派的吊唁特使准备就绪后招呼诸位一道上路!”

    韩德让对张老古、张震、查理说着话,便就朝帐殿外喝喊一声:“耶律大辉上将军,请安排西夏使臣驿馆歇息!”

    耶律大辉听见召唤和两个卫士走进帐殿里面来,领着张老古三人去驿站了;萧太后看着韩德让道:“让哥哥神神叨叨干么?”

    韩德让将萧太后往怀里一揽,嘻嘻笑道:“燕小妹忘了西夏特使张老古进道帐殿之前我们两人谈论的议题?”

    “哪怎么会忘掉?”萧太后在韩德让怀里拱了一下道:“让哥哥不是说要铲除宋朝宰相寇准爪牙吗?”

    “是这么回事!”韩德让神情亢奋道:“西夏特使来得正是时候,微臣前去西夏为李继迁送葬;顺道儿去趟凤翔府!”

    萧太后大眼瞪小眼地凝视着韩德让大惑不解道:“凤翔府!让哥哥上凤翔府干么?”

    韩德让扬扬手臂道:“寇准的铁杆儿爪牙就在凤翔府!”

    “寇准的铁杆儿爪牙在凤翔府?”萧太后不明事理地问:“这是这么回事?”

    韩德让拥着萧太后坐在龙椅上,自己拉来一张杌子坐上去款款说道:“微臣是汉人,尤其关注中原王朝宫内发生的事情;有一个人燕小妹可能不太熟悉,可是微臣对他十分了解;这个人就是宋太祖在位时殿前司都指挥使薛世三!”
………………………………

第一卷:大宋风云 第031章:骁骑尉出击(1)

    萧太后听韩德让唱出薛世三的名讳不禁瞠目结舌,沉吟一阵愕然不已道:“薛世三这个名字燕子听说过,但他是什么人还真不太了解!”

    韩德让蹙蹙眉头道:“薛世三是赵匡胤陈桥驿兵变时的干将,官至殿前都指挥使!”

    “薛世三是赵匡胤的贴身卫士?”萧太后狐疑不解地瞥了韩德让一眼道:“这么有份量的人奴家竟然不清楚!”

    韩德让讪讪而笑, 道:“人相各不同,花有别样红!薛世三历来是个不大张扬的哀家,微臣也是在他去职后知道他的事情的;何况燕子小妹您是大辽契丹国的一国之主!”

    萧太后莞尔一笑,道:“殿前都指挥使可是一品大员啊!位同南朝宰相,只是职责不同不参与朝政罢了!”

    “燕子小妹没有说错,薛世三是位同宰相的一品大员!”韩德让扬扬手臂神情亢奋道:“薛世三是唐朝平阳郡公薛仁贵的十三世孙,智勇双全,武艺高强;有宋以来无人能出其右!”

    “薛世三是薛仁贵的后代!”萧太后惊诧不已道:“ 那可真是将门出虎子,一代强似一代啊!”

    “燕妹子所言极佳!”韩德让伸长脖子咽下一口唾沫道:“薛世三有个儿子名叫薛文轩是个文臣,现在是宋国渭州知府从大将曹玮抗击西夏;薛世三有个孙女叫薛瑾儿,此女更胜祖辈父辈一筹;小小年纪便有经天纬地之才,勘称大破天门阵的穆桂英!”

    萧太后倒吸一口冷气,愕然而语:“南朝有薛仁贵后代,燕子和让哥哥想实现华夏一统的蓝图恐怕就是难上加难!”

    “那倒不竟然!”韩德让慷慨激昂地说,在帐殿里面走来走去折倒回来站在萧太后跟前振振有词道:“除掉薛世三爷孙,为大辽统一天下扫除障碍!”

    萧太后目瞪口呆,韩德让粲然一笑道:“微臣支开西夏使臣张老古三人,和燕小妹单独商谈的就是杀戮薛世三爷孙的事情!”

    萧太后 沉吟片刻神情亢奋道:“小妹全听让哥哥的,让哥哥的部署就是小妹的意愿!”

    韩德让低头沉思,侃侃言道:“薛世三是赵匡胤的贴身侍卫,赵匡胤不明不白地死去后;薛世三怀疑赵光义下了毒手。一次喝醉酒讲出心中的疑虑,多事者报告了赵光义;赵光义要除掉薛世三被寇准提前得到消息,寇准劝告薛世三迅速交出兵权解甲归田;回凤翔府湋河湾做乡公!”

    萧太后嘘叹一声,道:“这么说薛世三不在宋都汴梁而是在凤翔府湋河湾?”

    “是这样的!”韩德让慷慨激昂道:“薛世三做了乡公后在湋河湾修筑鹦鹉洲,赵光义让王钦若、丁谓派人监视;斥候报回消息说:薛世三整日在湋河湾修筑鹦鹉洲养鱼放鸭。赵光义欣欣然道:薛家哥们只要不像先祖薛刚那样反唐,修筑天宇宫殿也不要干涉;于是让支度司拨十万缗钱币支助薛世三!”

    萧太后蹙蹙眉头道:“让哥哥这么一说,燕子明白你的意思!”

    顿了一下定定神道:“薛世三和薛瑾儿是宋国窝藏的两条龙,我们要弄垮寇准必须先除掉薛世三和薛瑾儿是不是?”

    “燕小妹圣明!”韩德让神激动道:“薛世三和孙女薛瑾儿雪藏关中湋河湾,要是从大同府赶过去越不过宋国的层层关隘;可是从西夏灵州穿插过去那就是一帆风顺!”

    萧太后拍向手掌灿然一笑,道:”让哥哥高明,你的意思是:我们派人陪同夏国使臣前去吊唁李继迁,然而接道进入凤翔府!”

    “承天皇太后圣明!”韩德让喝喊一声单膝跪地道:“微臣不才,愿领一彪人马借道西夏杀戮薛世三爷孙,为燕小妹扫清阻碍华夏一统的绊脚石;还望小妹恩准!”

    萧太后惊得睁大眼睛,痴呆呆凝视韩德让一会;含情默默地把身子贴在他的胸前小鸟依人般偎依着道:“如此艰巨的任务岂能让文忠王亲自出马?”

    把手按在韩德让的脸颊上抚摸着双目坠泪道:“让哥哥去了,谁来陪伴小妹?绵绵长夜小妹孤独无依如何是好……”

    萧太后悲泣片刻,铿锵有力地挥挥手臂道:“大辽契丹国骁勇战将成千上万,区区刺杀小事哪能让文忠王出马!让萧挞先作吊唁特使领一彪人马前往西夏,定能马到成功……”

    萧挞先31多岁,常得虎背熊腰;他是后族官封皮室军上将军。

    萧挞先领了萧太后圣旨后,立即召集来30名骁骑尉连同他31人组成远征骑士队在校场集结;接受萧太后和文忠王韩德让检阅。

    萧太后在卫士耶律大辉十几个卫士的保护下,身披猩红霞披;身着箭袖短袄;腰悬鸳鸯子母剑和韩德让并肩而行,赶到校场见31名骁骑尉人人精神焕发,个个斗志昂扬;不禁喜笑颜开。

    萧太后围着大辽契丹国骁勇将士兜转一圈挥挥手臂道:“将士们,大辽契丹国检验你们的时候到啦;此次行动有大将军萧挞先亲临,一定会马到成功!”

    31名骁骑尉振臂高呼:“承天皇太后万岁!万万岁!”

    萧太后做个打住的手势心中笑道:“什么万岁万岁万万岁?混大头鬼去吧!人活千岁应为精,上了万岁便是魔!”

    心中想过,把眼睛看向站立一旁的韩德让道:“还请请文忠王训话!”

    萧太后和韩德让一样在有人的地方不唤昵称只呼官名,两人的默契配合真格天衣无缝;开创了番汉无缝结合的历史先河。

    韩德让见萧太后如此谦让也不推辞,走到31名骁骑尉面前道:“你们31人就是31把钢刀,将在宋国土地上杀出一条血路为大辽契丹国一统中原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希望诸位不要辜负承天皇太后和皇帝的期望,一路顺风……”

    闲话少说,拉牛套车。

    只说萧挞先率3名骁骑尉连同他31人骑上31匹精壮战马,骁骑尉们各自拎了兵器跨上突厥弯刀;在西夏使臣张老古、查理、张震3人陪同下在沙漠上疾行几日来到西夏都城兴庆府,觐见少主李德明。

    李德明同样是在帐殿里面接见了萧挞先31名骁骑尉。

    萧挞先拿出萧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的诏书,封李德明为光孝皇帝;李德明接诏谢恩后行过大礼,设宴招待萧挞先31名骁骑尉。

    萧挞先和李德明酒过三巡,菜上五味;方披露了他们要去宋国凤翔府湋河湾走一趟的事情。

    李德明愣怔半天差点发作出来,寻思契丹鞑子也太欺负人了;突然提出要去凤翔府,凤翔府是宋国境界,萧挞先赶往那里还不是对宋朝施行破坏?

    李德明现在实施的国策是依辽附宋,两个大国他都不想得罪;实则是得罪不起。

    一边是老虎一边是狮子,李德明这只狐狸只能见机行事;但萧挞先借道西夏进入宋境这是明摆着得罪宋朝的事,宋朝如果怪罪下来发兵征讨;西夏恐怕就有覆国之危。

    李德明要是站出来阻止萧挞先赶去凤翔府,辽国萧太后恐怕也要翻脸。

    李德明左思右想最后决定,问明情况再做果断处理;不能因噎废食破坏初步形成的安定局势。

    李德明的父亲李继迁刚刚去世,西夏兵在河西走廊被吐蕃六谷部大首领潘罗支和甘州回鹘夜隔落大汗的联军打得七零八落;一时间难能形成战斗力,这时候无论是辽宋那一家进攻西夏;李德明都无还手之力。

    李德明心中想过,便就自饮一杯看着萧挞先笑声呵呵道:“孤家斗胆相问萧将军一声,赶往大宋凤翔府有何公干?”

    李德明这一声问,使萧挞先十分囧迫;他不说吧李德明是大辽契丹国刚刚封赏的大夏国光孝皇帝。

    说了吧又害怕李德明出面阻挠,这里毕竟是西夏国的土地;两下里如果闹翻,李德明倾其全城兵将干掉他们31个骁骑尉还不是小菜一碟……
………………………………

第一卷:大宋风云 第032章:骁骑尉出击(2)

    一个国家的皇上封另一个国家的皇上这样的事情本来就是荒唐,萧太后似乎是在万不得已的前提下才这样来做。

    辽国要是不封李德明,那么宋国一定会封;从眼下的情况分析李德明是脚踩两只船,萧挞先如果把李德明逼急了他倒向宋国联合讨伐大辽契丹国;那么大辽契丹国便会树立一个难啃的硬骨头,不好战胜的劲敌。

    李德明是皇上,询问萧挞先上凤翔府干什么似乎很正常;反过来说萧挞先隐瞒不说的话那就有点不正常。

    萧挞先毕竟不是张飞那样的鲁莽之人,权衡半天后终于讲出真话:“末将奉承天皇太后之命,赶去凤翔府湋河湾杀戮薛世三和他的孙女薛瑾儿!”

    李德明一听这话痴愣半天才回过神来,讪讪一笑道:“萧将军直言快语寡人高兴,可大夏国不想跟宋国交恶;将军要是诛杀了薛世三和薛瑾儿,那么宋朝陈列边界上的几十万大军一齐出动还不把大夏国踏成平地?还望将军不要滋生是非,看在大夏国如今国弱将寡的份上高抬贵手放过一马;大夏国军民不会忘记将军的恩德!”

    李德明的话不像是一个皇帝说的,而像一个弱者向强者祈求 ;这样的姿态和胸襟萧挞先见到的还真不多。

    萧挞先窘迫的无地自容,李德明看似向他祈求;但一双睿智的眼睛里射出来的全是智谋和气质。

    能屈能伸才是好汉, 韩信当年能受胯下之辱更就说明干大事者非他莫属;李德明一代君王能如此这般地屈尊求饶,足以说明他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萧挞先凝视着李德明无言以对,李德明 哈哈讪笑两声执起他的手道:“萧将军倘若不听寡人劝告,那只有先将孤家捆绑起来押到萧太后那里去;寡人当面向她陈述理由!”

    李德明这是软硬兼施啊!最后干脆是呵斥的口气:“孤家前面讲了这么多只是一家之言,想我大夏都城兴庆府还有十几万大军;萧将军要是强行要从西夏国赶往凤翔府,兴庆府十几万大军可能不会答应!”

    李德明说着,竟然一反常态地站起身子绕着酒桌转了一圈嘿嘿冷笑几声道:“西夏十几万兵丁尽管不能抵御大辽契丹国的几十万大军,但对付萧将军区区31个人;还不是像摁死几只蚂蚁那样容易!”李德明向萧挞先发出了威慑令。

    萧挞先再糊涂也能听出李德明的画外 之音,慌忙站起身子给李德明躬身施礼道:“西夏皇帝不要见外,本将军只是想试探一下你的口气;您既然有顾虑那末将只能取消此次行动返回大辽向萧太后交差!”

    李德明不动声色地盯看萧挞先几眼冷哼一声道:“那就听便,请萧将军转告大辽承天皇太后;不要把自己的高兴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人尊吾一尺吾敬人一丈!”李德明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

    李德明说完上面这些话,便让自己的卫队护送萧挞先31名骁骑尉向夏辽边境走去。

    萧挞先和31骑骁骑尉离开西夏国土进入辽国境内,李德明的卫队才放心离去回报自家主子。

    李德明这一手还真叫绝,起码是在他的眼皮底下萧挞先的31个骁骑尉没有通过夏国边境进入宋境;至于李德明看不见的事情那就是一笔良心账,李德明只能做到眼不见而心不乱。

    萧挞先31名骁骑尉进入辽国境内后没有前行而是驻扎下来另谋良策。

    萧挞先情绪十分低落,他打算派属下返回京城向萧太后和文忠王韩德让通报出师不利的实情;那个颇有智慧的挞马赫咕噜却道:“大王不要性急,我们如果完不成任务赶回去向皇太后禀告;只能说明31个骁骑尉无能!无能不是契丹人的作派,契丹人是狼;狼的秉性是百折不挠,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赫咕噜说着把眼睛四处看看振振有词道:“人言道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大王您是大辽契丹国的于越大天王,承天皇太后之所以把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你是对你绝对的信任,岂能因为西夏李德明的阻挠而半途而废?西夏这个蕞尔小国从根子上就是个出尔反尔无诚信可言的小人之国,我们给他把仇恨记下来,另辟蹊径还不行?”

    赫咕噜侃侃而言,说得萧挞先一愣一愣,脸上红一块紫一块。萧挞先是于越大天王不赖,可赫咕噜是辽圣宗耶律隆绪兴圣宫的挞马,也就是汉人说的宫帐总管事;辽圣宗耶律隆绪尽管还未登基,可他做皇上那是迟早的事;赫咕噜是辽圣宗的亲信,他的话萧挞先不能不听……

    萧挞先正梳理自己的情绪,腮帮上长着一根黑毛的大西都略显精明地说:“赫咕噜挞马没有说错!现在西夏和大辽、大宋两国都保持良好关系,大宋开放了边境榷场;两国乃至第三国的商人可以自由来往,距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就是夏国的盐池;我们要是装扮成贩卖青盐的商人进入宋国境内,不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萧挞先拍手称道,说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大家凑在一起这么一叽咕,咋样……哈哈哈……主意有啦……

    萧挞先欣欣然锵锵一阵,扬扬手臂道:“马上脱掉辽军军服换成商人服装,尤其是髡发必须用璞头遮盖起来!”

    一撮毛大西都听萧挞先如此讲,蹙蹙眉头道:“大王,那兵器怎么办?我们的兵器有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戈、镋、棍、槊、棒、矛、耙等十八样还多,尤其是每人挂在腰间的突厥弯刀可是护身的法宝!”

    萧挞先听大西都如此讲,似乎才想起31个骁骑尉携带的十八般兵器和突厥弯刀。

    十八般兵器没啥说的,突厥弯刀却是31名骁骑尉的制胜法宝。

    大辽契丹人自誉是东胡鲜卑人,鲜卑人由匈奴、突厥人演变而来;勇士们携带突厥弯刀才能显示出身份。

    突厥弯刀起源可追溯到久远的年代,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后将阿拉伯式弯刀传到中亚地区;突厥人将弯刀的力学原理与马匹的冲击力结合得天衣无缝,而且发挥到极致,是强大的隋唐帝国兵士也难能招架。但唐朝毕竟是个伟大时代,根据突厥弯刀推演出来的陌刀更胜一筹;然陌刀的锻造技术很难掌握,夷狄番番民族便就继承了突厥弯刀的打造技术。

    突厥弯刀用特质钢材制造,表面拥有铸造型花纹的刀具是世界三大名刃之一;长十几厘米至数十厘米不等,刀柄和刀鞘有钢制、银制等多种;表面有精美的花纹,有的还填烧珐琅,镶嵌宝石;萧挞先31名骁骑尉的突厥弯刀突出了大辽契丹国的特点,更就显得冷楚锋利。

    萧挞先寻思半天,对30名骁骑尉道:“把兵器和突厥弯刀全都包藏起来挂在马背上,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拿出来……”

    一支31人的商队很快集结完毕,31个人骑着31匹高头大马;全都是宋国商人装扮,长袍短襦头上戴方形璞头;一路疾驶来到大夏国出产青盐的地方盐池。

    盐池的青盐享誉华夏,尤其是宋国人最喜欢的调味品就是西夏青盐;宋夏两国一旦没有战争,长城内外的盐商便就从四面八方会集到盐池来;用各种丝绸棉布、金银铜铁锡一干金属用品交换青盐。

    萧挞先31个骁骑尉赶到后,盐池的大街小巷几乎全是盐商;大车小车,人扛马驮,运输青盐的队伍昼夜不息;小商小贩住满盐池周围的旅馆客栈,其中有不少是宋国的兵士。

    宋朝允许军队经商这在宋太祖赵匡胤当政期间就存在,而经商最赚钱的莫非西夏国的青盐。

    青盐是西夏国的经济基础,凡来这里采购盐巴的商人不问国籍一概不拒;宋朝的兵士以建制为单位集体采购盐巴运回渭州、青州、凤翔、京兆甚至东京汴梁变卖弥补军费不足。

    萧挞先在盐贩子队伍中兜转一圈,便和一个军头搭讪上。

    军头是种家军的支度官赵喜宝,种家军的创建人是种世衡;种家军比杨家将的名气大,比杨家将的作用大;只不过杨家将走上舞台被渲染得出了彩,种家军却走进线装书被文字湮没。

    问题可能是种家军不是嫡系,给养和军费多要自己解决。

    宋夏榷场开禁后,赵喜宝便奉老种经略相公之命带领一支骡马驮运队从西夏国的盐池向关中运送盐巴。

    赵喜宝的属下全是种家军的兵士,当然成为盐贩子后不穿大宋军队的服装;脸上也不刺字谁也认不出来,萧挞先之所以知道他们是宋军还是这些人自己讲出来的。

    赵喜宝和萧挞先拉呱一阵,萧挞先知道他的运输队骡马累死的太多;正在寻找新的驮具。

    萧挞先心中暗暗高兴,寻思他们31个骁骑尉装扮成商人赶来盐池看来没有白走;初来咋到便就碰上一笔好买卖。

    这笔好买卖不仅仅是赚钱,而是向关中道运送盐巴;到达萧挞先此次行动的目的地还不是顺水行舟……

    萧挞先心中喜滋滋地想着并不主动开腔,只等赵喜宝向自己张口。

    谁先开言谁后张口是门商业技巧,譬如说你是卖东西的抢先开了口那么价钱不降也得降一点;最后开口的就掌握了主动权不至于被先开口的所左右。

    赵喜宝是个精瘦狡黠的汉子年龄在40岁上下,一双老鼠眼充盈着奸诈和诡秘;他和萧挞先搭讪几句,见其身后跟着31匹气宇轩昂的军马;按捺不住性子扬声问道:“兄弟也是盐贩子吧?”

    萧挞先不动声色地点点头,赵喜宝自告奋勇地介绍;说自己北宋种家军的支度官,驮运盐巴的骡子累死不少;问萧挞先的马匹能不能租给他运送盐巴。

    这不是瞌睡遇上枕头吗?但萧挞先故意扭捏半天最后铿锵有力道:“能呀!只要能赚钱我们就跟赵官人合作……就看赵家哥哥有没有诚意……”

    萧挞先的汉话说得精准流利,赵喜宝紧紧握住他的手扬声大笑:“兄弟说哪里话,我们能在异国他乡相逢就是一怔缘分;这趟生意要是能挣钱,一定不会亏待兄弟的运费……”
………………………………

第一卷:大宋风云 第033章:骁骑尉出击(3)

    赵喜宝和萧挞先拉呱几句,回头看了他一眼笑声呵呵道:“兄弟您贵姓!”

    萧挞先本想说自己姓萧,可一想中原人对萧姓联想很多;就因为大辽契丹国出了一个萧太后,便就顺口说自己小姓曹,名肃厚。

    赵喜宝一怔,愣了一下神凝视着萧挞先说出的名字曹肃厚;笑了两声,道:“曹肃厚!兄弟你这名字挺调皮的嘛!”

    “姓名调皮不调皮是小事,赚钱才是大事情!”萧挞先十分风趣地将了赵喜宝一军。

    萧挞先是把萧字拆解开来变成自己姓名的,艹字头换成谐音曹;肃字底没有变加了一个厚字其实是后;证明他是大辽契丹国的后族,恶萧太后燕燕就是他的姑母;这个姑母尽管已经出了五服但萧挞先喜欢这么称呼,拉虎皮做大旗的事情萧挞先会弄。

    萧挞先刚才跟赵喜宝交流中展现的汉文水平是他在大宋京城汴京学来的。

    萧太后和文忠王韩得让制定了一统华夏的宏伟蓝图后,为了实现一统中原效仿唐太宗李世民做天可汗的夙愿,很早以前就培训了一支干练精明的间谍队伍;萧挞先是辽军间谍中的佼佼者。

    萧挞先做了间谍后几次进入大宋的京城汴梁,从做饭店小二开始学习汉人的文化、风俗、礼仪、语言、生活习惯,举止动作跟汉人没有两样;某种程度上甚至比汉人还要熟练。

    萧挞先说出自己曹肃厚的名讳后直接进入主题,道:“赵家哥哥,还不知您如何给我们结算运费!”

    萧挞先这么一说,充分展示了一个商人的天质;商人最根本的目的是赚钱,见面先提钱无需多问便知道他是商人。

    赵喜宝见萧挞先没说几句话便提到如何结算运费的问题,一把抓住他的手向前行走着嘿嘿笑道:“运费一定不会亏待曹兄弟的!走走走,前面有个小酒馆,赵某请诸位小盅几杯!”

    萧挞先知道赵喜宝在运费上要耍滑头,弄几桌酒席滋润大家伙的嘴;心中不禁暗暗发笑:“这恐怕就叫同床异梦吧!赵喜宝这个汉狗自以为得计弄桌酒席来压价格,而本将军何意运费价钱上?只要31名骁骑尉顺利到达湋河湾,运费不要也值!”

    人心各不同,花有别样红。萧挞先见赵西宝邀请喝酒,佯装激动地对31名骁骑尉扬扬手道:“赵大官人请我们吃酒岂能推辞,弟兄们找个地儿把马栓起来跟赵大官人走!”

    40个人很快很快在一个名叫聚仙楼的餐馆坐就——萧挞先的骁骑尉31人,赵喜宝的种家军贩运队10人。

    酒店老板是汉人,见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光顾他的聚仙楼餐馆;忙不迭和几个店小二拎着大茶壶沏茶倒水,时不时地打躬作揖询问上什么菜,喝什么酒。

    萧挞先的31个骁骑尉中有十几个听不懂汉话,能听懂汉话的把手指指坐在那一厢的赵喜宝道:“那个人做东,老板您过去问他看上什么菜饮喝什么酒!”

    酒店老板嘴里“那是那是”说了几声,三脚两步走到赵喜宝跟前唱个肥诺嘻嘻笑道:“大官人,请问您给弟兄们上什么菜喝什么酒啊?”

    老板这一声问等于将了赵喜宝一军,赵喜宝本想弄几碗面把萧挞先31人招待一番了事;可酒店老板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竟然瓜屁鼠眼跑赵喜宝跟前请问上什么菜喝什么酒?这不是逼人上贡吗?

    萧挞先就坐在赵喜宝旁边,赵喜宝把店家恨得咬牙切齿但表面还不能露出半点不悦的神色。

    赵喜宝沉吟一阵嘿嘿讪笑两声道:“老板,我怎么发现你的鼻子没有竖起来是塌塌着,这是标准的塌塌塌鼻子啊!”

    塌塌鼻子老板并不在乎赵喜宝拿他的鼻子疙瘩开玩笑,嘻嘻哈哈笑道:“天塌地陷洪福旺!小民的鼻子是有点塌陷,可这是娘肚里带出来的啊!小民只问大官人要给弟兄们上什么菜喝什么酒!”

    塌塌鼻子老板把前面说过的话重复一遍,赵喜宝就是不想做成酒宴也得硬着头皮来做了。

    但赵喜宝并没有急于表态,而是盯视着塌塌鼻子老板讪讪而笑,道:“老板是汉人?”

    “小民是汉人!”老板点头哈腰地说着:“官家有什么吩咐尽管讲出来,小民不打一点折扣地贯彻执行!”塌塌鼻子老板把话题上升到政治层面。

    赵喜宝无可奈何花落去地挠挠额头继续问道:“老板是西夏这边的汉人还是从中原过来的汉人?”

    塌塌鼻子老板把手在鼻疙瘩上摸了一摸嘻嘻笑道:“官人这话问得刁钻,小民是西夏这边的汉人又是中原过来的汉人;具体讲的话就是关中道的汉人!”

    “嗯哼!”赵喜宝从鼻腔里喷出一个声音来:“是西夏这边的汉人又是从中原关中道过来的汉人,这话这么讲?”

    塌塌鼻子老板道:“小民祖籍在中原关中道,后来那边过不下去就跑到西夏这边来;西夏这边不好混又跑回关中道,现在两国不打仗这边钱好挣;又从关中道跑回来了!”

    塌塌鼻子老板十分幽默地讲述着他的事,一针见血地反映了战争中平民百姓的境遇;老百姓是战争最大的受害者此话不假。

    赵喜宝听塌塌鼻子老板叙说一番讪笑两声道:“老板既然是关中道的汉人,那今天你就上关中大菜十三碗,酒嘛,就喝湋河湾的高粱红!”

    萧挞先听赵喜宝这么说话不禁兴奋起来,心中默默叽咕:“这个汉狗,说的每句话似乎跟萧某的骁骑尉目的地有关;正是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阿二不曾偷啊!”

    赵喜宝说完前面的话,扬扬手臂道:“不过老板你得把关中13碗的特色和制作方法讲上一遍,让下官听听是不是那回事!”

    塌塌鼻子老板瞪了一下眼睛,嘿嘿讪笑两声道:“看来大官人您是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