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环爷-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家子都抛在了脑后,只要他们不自己作死地上来惹事,他也没打算再跟他们有所牵连。

    可现如今是怎么着,这王氏上赶着来送死了?

    贾小环虽然回了赵府,身边也并未带着亲随,但宇文熙又如何能放心,少不得派了几名暗卫暗中看护。是以,贾小环身边有什么事,宇文熙甚至比他自己都一清二楚的。

    王夫人派的管事虽然只是随着大溜,暗中探看赵夫人的婚事,但其一举一动也落入了暗卫的眼中,少不得要向皇帝陛下禀报一声。宇文熙本也没将之当成回事,甚至都没打算告诉贾小环,省得惹他心烦。

    不过,这会儿也不妨拿出来,转移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听了膏药伯伯的讲述,贾小环的眼神便是一暗。看来,王氏那女人已经知道娘亲没死,却不晓得那老太太和贾政知不知道。

    哼,探看娘亲的婚事,王氏她想干什么?给娘亲捣乱?让娘亲不能幸福生活?

    不,她是活够了,想死呢!

    “伯伯,今晚好像是贾太妃娘娘出宫归省的日子,人都说要锦上添花,宝宝给荣国府添把火,好不好?”贾小环的声音幽幽的,眼睛望着荣国府的方向。

    ……

    贾元春出宫归省,让老贾家的人等了整整一天,直到戌时末方才抵达荣国府。先是在别院里逛了一圈接受拜见,又到贾母正室与亲人叙旧,然后再到园中正殿开宴听戏……

    此时若是贾小环在场,定然会大摇其头,叹一声“扫兴”。想上辈子贾元春归省,那是何等的排场奢华,人物繁盛。不说旁的,当日光是跟贾元春同辈的男女便有多少,可如今……呵呵!

    赦大老爷一家子都不在,薛家母女也跑了,贾探春已出嫁,贾小环在嫁娘,这府上还剩下了谁?

    难得王氏还惦记着自己的娘亲,环小爷深觉不能让她们母女俩太过冷清了,怎么也得给她们添把柴加把火才是。

    于是,就在太妃娘娘率领亲人们听完了戏,要发赏赐的时候,这座省亲别院四面八方的角落里,都亮了起来……
………………………………

113。第113章

    太妃娘娘出宫归省; 却被翩然而起的火堆们包围了,这让贾家上下并宫里人都懵了。

    整座省亲别院都惊恐慌乱起来; 一时间竟然无人出头组织灭火。四处都是叫唤乱跑逃命的人; 不管是主子还是奴才; 就连贾元春、贾母、王氏等人都被冲散了。

    说起来也是怪事; 那火竟然是轻易不能扑灭的。就算之后贾珍带人救火; 却也气急败坏地发现; 火势极旺不说; 还不是用水就能救的。没办法,他只好命人挖了沙土来灭。

    待到整个火势全被扑灭; 天边儿都已经放亮了。

    贾珍站在高处看着眼前的一片废墟,心里长长地叹了口气。幸亏啊,他当初没给荣府投银子,不然遭了这变故; 还不得心疼死。本来; 就连救火他都不愿出头的; 但谁教荣府就没个顶用的,他要是不管; 这火说不定就要烧到他宁府了。

    他一甩袖子; 便带着儿子贾蓉去了贾母上房。此时,整个荣国府的主子都在那儿,而太妃娘娘贾元春则早已被宫人们带回宫去了。

    贾母的荣庆堂灯火通明的; 贾珍刚刚进了正房的大门; 还没走过屏风的时候; 就听见里面贾母的声音,当即就皱了眉头。

    “……怎么回事,还没找到王氏?那么大个人,怎么会就找不见了?还不快去找,再去找,去找啊……”贾母急得直拍扶手,另一手却不忘紧紧搂着她的宝贝宝玉。

    也不怪她这么气急败坏,今天发生的实在糟糕透顶。娘娘省亲啊,多么郑重紧要的事情,前半程都好好的,都到了最后却出了火灾这等事,简直是阖家不幸啊!

    好在,娘娘最终安然无恙,平安回宫去了。她的儿孙们和两个玉儿也都平安无事,贾母正要松口气呢,却听见奴才禀报,说是太太找不见了,这才有了珍大爷听见的叫嚷。

    贾珍进了正房,就见老太太坐在正当中,身边搂着贾宝玉;贾政独自坐在左首椅上愁眉苦脸的,衣袍上还有烧灼的痕迹。

    他没瞧见珠儿媳妇、贾兰和林黛玉,想来是在隔间儿里。如今的荣国府,也就剩下这几个主子了,没在这儿的就都是不要紧的。

    另外,在贾母面前的地上,跪着几个捆着的丫鬟,一个个都是鼻青脸肿的,大约都是王氏身边的。不过,主子不见了,她们却好好的,也是活该受这样的罪。

    一见着贾珍,贾母便急切地问起火势,问起别院的情况来。贾珍也不瞒着她,火反正是扑灭了,可那座花费巨大的省亲别院却也彻底毁了,如今留下的就是一堆废墟。

    “不过,老太太,这回的火不像是意外燃起的,我看着倒像是人为的,这事您还是叫人查一查的好。”最后,贾珍面色沉重地说道。说完,便不等贾母说话,带着贾蓉告辞离去。

    敢在省亲的时候在别院点火,这事儿可不小,他是绝不会再插手的。

    就在贾珍出了上房门,忽瞧见赖大趔趄着跑过来,嘴里面还喊着“找见了,太太找见了……”。他便留了个心眼,命贾蓉在房外找个地方窝着,听一听王氏出了什么事。

    王夫人出了什么事?她没死,只是腰背让梁子砸了下,整个人都不大会动了,头不会转只能眨眨眼睛,话不会说只能支支吾吾,路不会走连脚趾头也不能动……

    总之,王夫人这辈子也不知能剩下多少日子,但不管是多少日子,她都只能日日夜夜都与床榻为伍了。也许,大概,可能还有屎和尿?

    ……

    乾清宫里,贾小环将手上的密报丢开,也将这件事丢开了。王氏能有这么个下场,除了那根砸下来的打量,还少不了环小爷他送上的一记灵药呢。

    将日后可能伤害娘亲的火苗掐灭,贾小环便不再理会老贾家,将心思放在了随同膏药伯伯南巡的事上。人活两世却头次下江南,可不得好好准备准备,以求能多逛些地方。

    不过,荣国府的这桩失火案,在京中却是惊动了不少人,许多人都紧盯着荣国府,乃至贾太妃的动静。据说,便是太上皇都闻之震怒,严令定要将之彻查严办。

    太上皇虽然如此给体面,可贾元春却并未有丝毫受益,反而尝到了失宠的滋味。

    失火那天她回宫便没能见到太上皇,只是被命在大明宫前谢了恩,便被打发回了寝宫。而自从那天之后,直到圣驾出发南巡,她也未能得见太上皇,就更别提宠幸了。甚至,原本被提上太上皇南巡名单的她,也被踢了下来。

    贾元春自得知不能去南巡的消息,便过上了以泪洗面的日子。她算是看明白了,自个儿往后怕是没好日子过,要是知道一趟归省是这么个下场,她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出这个宫门的啊。

    原本是想风光一回,见一见父母兄弟,顺便体现她在太上皇跟前儿的地位。可谁又能想到,这么一趟省亲什么好处也没落着,却让她多了个扫把星的名头,从此再不得太上皇青眼。

    她并不知道,这还只是个开始而已。

    王夫人成了跟“棍子”的消息,没过几天便传进了宫里,惹得太上皇震惊不已。然后,贾元春便收到他的旨意,听完之后眼睛一翻就倒下了。

    戴权背着手摇了摇头,目光略带怜惜地看着瘫软在地的女子。然后,只见他向着身后的太监摆了摆手,太监们便拥上前将贾元春抬了起来,向着一处偏僻的宫门行去。在那处宫门之外,有一辆不起眼的马车正在等着她。

    方才,太上皇的口谕中说,命这位贾太妃到佛前去为母亲祈福,以全她的孝心。太上皇没说是那座佛前,那就是让戴权看着办的。看在自己同老贾家的交情份上,戴权决定把这位娘娘送个好地方。

    于是,等贾元春再度睁开眼时,她已经躺在了水月庵的斋房里,面前站着的是个法号静虚的老姑子。这里,就是她要度过余生的地方吗?贾元春不知道。

    贾小环并没关注过贾元春,却偏偏有人要把她提到他面前。

    这一日,正是二月初一,明日就是龙抬头,南巡队伍出京的日子。同时,也正是在今天,贾小环领到了升官的圣旨。

    他,从正五品的三等侍卫,蹦蹦跶跶着就跳到了正三品一等侍卫上。

    这么一来,他环小爷的官位,便在后爹赵全之上了。欣喜的贾小环就蹦着往宫外跑,想要出宫去跟娘亲报报喜,去向后爹显摆显摆。最后,再跟不能跟去南巡的娘亲告别一番,顺便问问娘亲想要啥,他都给带回来。

    只是,刚走到一处偏僻些的走廊上,就有一团冲上来,迫得贾小环停下了脚步。

    “……环爷,环爷……求您,求求您,救救娘娘,救救娘娘吧……姑娘,她,她是您亲姐姐啊……”

    贾小环将护在身前的李轩拉开,皱着眉盯着跪在面前又磕又求的宫女。

    李轩见主子似乎有些摸不着头脑,忙凑前两步轻声道:“爷,这是贾太妃身边的宫女,抱琴。”

    自从被圣上派到主子身边,他便将哪怕跟主子有一点儿关系的事,都牢牢记在心里。随后,李轩又把贾元春最近的遭遇,轻轻为主子道来。

    “太上皇把贾元春送佛前祈福了?”贾小环一掀眉毛,用下巴点了点抱琴,道:“那她呢,怎么还放在宫里?得,既然求到爷的面前了,你派个人把她也送去吧,也好全了她们的主仆之情。”

    李轩干脆利落地答应一声,挥手便让身后的手下操办。立时就有两个小太监,拉起了抱琴就往外走。

    而让贾小环意外的是,听到要被送到贾元春身边,抱琴并没有哭闹,甚至还隐约露出了笑容,只是在临走远时回头,深深看了贾小环一眼。

    “……传个话过去,给她和贾元春个安稳日子过。”贾小环沉默了片刻,对李轩吩咐道。他知道,自己的这话是会被执行的。

    他做出这样的决定,并非为了贾元春那血缘上的姐姐,却是因为抱琴这个忠心的丫鬟。这个跟随贾元春进宫的丫鬟,让他想起了如今娘亲身边的那两个。曾经,她们其中一个为他而死,另一个对他不离不弃,都是值得敬重的。

    是以,这回的贾元春是托了抱琴的福呢。

    ……

    二月二,龙抬头!

    宇文熙也是觉得在这一天南巡启行,是以这天天尚未放亮,京城内外就热闹起来。随着太上皇和当今圣上的御辇出了京城,这股热闹劲儿才缓缓平静下来。

    贾小环并未随宇文熙同上御辇,而是骑在马上紧跟在龙辇之后。也就是待队伍到了天津,登船下了运河之后,他才被皇帝陛下以护卫的名义,捞到了身边呆着。

    之后,路上每到一地,两位圣人都会登岸咨询地方利病、民风土俗。已经退位让禅的太上皇,却丝毫也没有已经退休的意思,视察起民情来简直比现任的宇文熙还要勤奋。

    宇文熙看在眼里,却似乎并不在意。也就是两人独处,贾小环笑话他的时候,膏药伯伯才会借故抱着环宝宝抓挠几把。

    转眼,十多天已过,南巡队伍已来在泰安州,到了登顶泰山的时候。
………………………………

114。第114章

    这一日,宇文熙驻跸泰安州泰山脚下; 明日便要登泰山。

    圣驾停驻稳妥之时; 已经是傍晚时分,宇文熙要同大臣亲信议事; 贾小环便骑了马在山下溜达。整日都在船上呆着,胳膊腿儿总有些困乏,总要伸展伸展才好。

    待他撒了欢儿回来,戌时都已经过半了; 却发现膏药伯伯的那一摊还没有忙完; 便连李庸然都还守在门外。贾小环有些惊讶; 出巡这么多天; 可还没见伯伯这般忙碌。

    “怎么回事; 伯伯还在忙?可送了茶水、点心进去?”贾小环是饿了,随意找个地方坐下; 捏起手边的果子颠了颠; 却不忘向李庸然问一句。

    “小爷放心; 主子爷那边儿东西都齐备着呢。倒是您,主子爷命给您备了羊肉锅子; 让您先垫垫肚子。”李庸然小心地将送上来的锅子接过; 笑眯眯地摆在贾小环面前,又帮他将餐具摆好。

    贾小环点点头; 正要叫李庸然一起用些; 却听见他又道:“主子爷正在议泰山封禅的事。太上皇那边传话过来; 说是太上皇要亲自出面封禅; 话里话外的意思是不希望主子爷出面。”

    “哦。”对于这些政事,贾小环并不太上心,抑或者说对膏药伯伯颇有信心,是以只随意应了一声,便向李庸然招手道:“你也别干站着,坐下陪我喝碗汤吧。”

    李庸然心中慰贴,也并不推脱就答应道谢,先是伺候好贾小环,方才自己盛了碗肉汤坐下。他一直为主子爷守着门,也是饿得不轻,能有碗肉汤垫垫就是享福了。

    贾小环用餐之间并不说话,一碗热汤下肚方才舒了口气,刚放下碗便听见正堂那边有了动静。抬眼看过去,果然门已经开了,陆续有大臣鱼贯而出。

    正待他想进去的时候,就见宇文熙已先走了出来,便连忙迎上去见礼。不过,腰还没弯下去就被拉住,宇文熙牵着他往里间走,口中向李庸然吩咐着。

    “为我和环儿收拾行装,我们明日一早便离队先行。庸然你留在队中,有什么事见机而行。太上皇若是问起,就报个病吧。”

    李庸然听得蓦然一惊,却不动声色地领命下去了。

    倒是贾小环扯扯宇文熙手臂,诧异地问道:“伯伯,那泰山封禅呢,你真的不去了啊?”不用再整日困在船上,能满地领略风光人情,他自然是高兴得很。但膏药伯伯受了太上皇的委屈,他都替伯伯不服气呢。

    “封禅而已,不去了,且让他们折腾着。”宇文熙淡然地摇摇头,笑着捏捏贾小环的鼻头,戏道:“不是想让伯伯带你去玩,咱们明儿一早就走,伯伯带你好好逛一逛。”

    贾小环拿下自己鼻子上作怪的手,看了看宇文熙的笑脸,他也笑了,“这可是你说的,要是半途而废了,看我不扔下你,自己逛江南去。”

    当晚一夜无话,宇文熙并贾小环两人翌日辰时不到,便已经离开了行在。

    此时天边尚未放亮,两人静悄悄地离开,身边再未有旁人。只是,贾小环却知道,在暗中还不知有多少护卫在守护着他们。

    而行在的另一处宫殿里,在隐约昏黄的灯光下,戴权躬身立在龙床前,轻声禀报着宇文熙的行踪。禀报完毕了,龙床的帷帐里却半晌都没动静,戴权也安静等待着,不敢有丝毫异动。

    “罢了,想玩就让他胡闹去吧。把封禅的事情备好,不得出任何差错。”一道苍老的声音冷不丁想起,让戴权的拳头捏得更紧,“还有,那件东西给他送去吧。”

    戴权尚未来得及领命,便听那声音又道:“若是他身边不好去,他不是还带着贾家那小崽子,就让他们同病相怜好了。”

    “哼,竟然把心思都落在个小崽子身上,丢脸的玩意儿。”戴权领命安排去了,良久之后,那声音轻鄙地叹了一声,“罢了,朕做皇父的,成全他们便是。”

    ……

    离开行在之后,伯宝两个并没直接南下,反是重回了济南,好生领略了番泉湖山色。其中,贾小环特意到大明湖畔逛了逛,可惜并没碰上朦朦的下雨天,自然也不会遇见一位雨中撑伞的小美人儿。

    宇文熙好奇他的举动问了问,贾小环就给他讲了个故事,是当年师父说给他听的。说完之后,他就瞪着一双眼睛,古怪地看着那贴膏药,眼里的意思就很明白了。

    身为当今圣上的膏药伯伯,也不知会不会如故事里的帝王一样,在大明湖畔留下一段风流韵事,以及……一颗种子?

    被环宝宝那么盯着看了,宇文伯伯如何还能不明白他的意思,当即就给气乐了,逮着小东西就按在腿上给了两巴掌。这小家伙也不知哪听来的胡言乱语,真是什么都敢乱讲。

    出了济南之后,伯宝两个便一路南下,起先路过的便是泰山。

    而此时,太上皇封禅泰山已毕,南巡的队伍已经继续南行了。当今圣上虽未随同太上皇一起封禅,但皇二子、皇三子、皇四子三位皇子却都紧随在太上皇身后。

    宇文熙对此并不在意,听过就抛在了脑后,仍旧带着贾小环往东南而行。两人没在山东多做停留,一径便进了江苏直奔扬州、金陵等地而去。其间,他们路过淮安府时,特意往盐城一行。

    盐城,乃是本朝南方最大的盐场之一。扬州能够成为两淮盐商汇聚之地,与这里脱不了干系。

    伯宝两个在盐城停留了两天,离开的时候宇文熙是皱着眉的。贾小环并不太懂是何缘故,却贴心地不去多问,只给膏药伯伯耍宝讲笑话解闷。

    有个宝贝都自己开心,宇文熙很快就展开了眉眼。他微笑着搂搂贾小环,解释道:“是江南私盐的事,那些私盐盐商如今是越发放肆了。”那些为他们背后撑腰的人,更是肆意妄为,猖狂得很。

    贾小环只是点点头,对这个也只是听听,并不关心。事实上人活两世,他对这些政事纷争都不感兴趣。尤其是上辈子,因为各种缘故被卷入了两皇子夺嫡,最后落得个烈火焚身的下场,更让他提不起兴趣。

    两人出了盐城便往扬州而去,只是刚刚抵达扬州那一晚,却出了点事。

    “伯伯,出了何事?”一路风尘仆仆的,伯宝两个掌灯时分方才在扬州城安顿下来。贾小环刚刚冲澡出来,便瞧见宇文熙阴沉着一张脸,坐在那儿不知道冲谁运气。

    在宇文熙的身边,站着一位年纪五十的男子。此人贾小环认得,正是曾经被大伯父请到密云庄子上的那位张太医。看见了他,让贾小环挑挑眉,向膏药伯伯问道。

    “来,怎的不将头发擦好再出来,还在滴水呢。”看见了贾小环,宇文熙不禁收起脸色,将人拉到身边,小心地替他擦拭头发。

    同时,他也不忘向张太医使了个眼色。张太医不敢怠慢,忙告了罪上前两步为贾小环诊脉,扣住他手腕的时候,还仔细端详了他的气色。

    待到那头毛茸茸的发丝不见水迹了,张太医也放开了贾小环的脉搏,躬身回道:“贾侍卫身体很好,并未沾染那些杂乱病症,请圣上放心。”

    说着,他也悄然向贾小环勾勾唇角。这已经是他第二次为这个小郎君诊脉,而且诊断还俱是天花那种病症,这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缘分呐。

    宇文熙闻言,始长舒一口气,挥挥手让张太医退下。直到张太医离开,他方将贾小环紧搂进怀里,额头同他的蹭了又蹭。过了良久,才听见他的一声低叹,“宝宝,还好你没事。”

    天花?

    贾小环皱着眉头,有点弄不明白膏药伯伯怎么忽然想起这个来。至少,在他自己六岁之后,贾小环就再没有担心过天花这回事的。

    他正要推推膏药再问,宇文熙却已经开口了,“宝宝可还记得,你昨儿在高邮镇国塔寺外,得的那只荷包?那里面……被塞了天花毒。”他的声音很沉重,带着咬牙切齿的味道。

    昨天,伯宝两个还在高邮,去了趟镇国塔寺,正好赶上寺外有集,贾小环凑巧就得了只小荷包。他也并未放在心上,只随意塞到了包裹里罢了。却不知是如何,居然被宇文熙发觉了那荷包的异样。

    宇文熙看出了他的疑惑,道:“我们这次出行,背后不知有多少人盯着,任何意外都可能有问题,伯伯时刻都盯着的。自然,也不会放过那只荷包。”他本是要随手就扔掉的,却莫名地就是拆开看了,结果……

    “那,这是有人想要针对我,还是冲着伯伯您来的呢?”贾小环皱眉看着宇文熙,他更倾向于后者。毕竟,他一个小小侍卫,还不至于让人远奔千里费这工夫。

    忽然,贾小环又想起件事,一拍大腿拉着宇文熙,急切地问道:“对了,光是给我诊脉,伯伯你呢?可让张太医看了?”他霍地就站起来,想要出门去喊张太医回来。

    “没事,我没事,已经诊过脉。”宇文熙连忙将人拉住,看着小东西那焦急关切的脸色,让他心里别提有多慰贴欣喜了。

    他抚抚贾小环的后背,安抚道:“这事脱不了大明宫那边的手笔,伯伯自有回敬给他们,你不必担心……”

    宇文熙正说着,却忽然听见环宝宝幽幽地说了句话。

    “伯伯,不如……你就得回痘子吧。”
………………………………

115。第115章

    三日之后; 以太上皇为首的南巡队伍抵达了金陵行宫。

    刚刚安坐稳当了; 太上皇便听说宇文熙已经提前两天进了行宫; 这让他有些意外,但并不见有多惊讶。他只是端着茶盏,淡淡地拿拨了拨,眼睛也只盯着漂浮的茶叶。

    戴权却不敢怠慢; 接着躬身禀报道:“回圣上,当今身上听说是起了红色疹子,另外还在发烧、头疼; 手脚酸痛等症状。虽然,当今尚且没叫太医们会诊; 但怕是……染上了天花。”

    说着,他偷眼瞥瞥太上皇,心中暗道幸亏自己方才特意问了,不然这会儿怕要回不上话。只是; 看老圣人的脸色,实在让他也有些心寒。

    这到底也是亲生父子俩啊,可看老圣人此时的脸色,他却只看出了……欣慰,还是欢喜?

    “怎么会这样啊?”太上皇放下了茶盏; 摇摇头低叹道:“这叫朕说什么好。听说,成人染上天花的; 十有八、九都会不妥当; 他怎么就如此不小心呢?对了; 那个小兔崽子呢,没事吗?”

    这倒是让他有些惊讶,毕竟那东西可是先放在贾小子身上的,贾小子怎么会没事?这,可是有违他的初衷啊。

    ……

    那日,听了环宝宝一句长痘子的话,可是让宇文熙吃了一惊。但是,看着贾小环的眼睛,宇文熙便点了头。

    这,让他自己回想起来,都是那么不可置信。

    便连贾小环也是异常惊诧的,他原本以为膏药伯伯便是会答应,至少也要他详细说明,甚至让人做过试验才有可能的。却不成想,伯伯居然当场就点了头。

    贾小环只觉得自己胸口涨涨的,也说不清是个什么滋味,但就是感觉很好,很好,特别好。这样的一种信任,让他忍不住抱着宇文熙蹦了蹦。

    好吧,本来是想亲一口的,但环小爷还是太羞涩了,没好意思。

    之后,在贾小环的解释下,宇文熙终于知道了牛痘的作用,当即便震惊异常。他将环宝宝举起跟自己视线平齐,激动得不能自己。

    天花啊!

    这种疫病流传已不知多少年,传染流行起来不易控制,却又一直都没什么有效的治疗办法。但凡是得了天花的,似乎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生死听天由命。

    运气好的话,那就是留下一身麻子活下来;可运气若是不好,那就只有死了。而可惜的是,在这件事上,运气不好的占了过半的数量。便是他们宇文家的开国太。祖,也是丧命于其上。

    可是,按照环宝宝的说法,他虽然也没有治疗的秘方,可居然有更好的预防法子。而且,这法子并不为难,只是一些改良过的牛痘,却比人痘接种要安全得多。

    这可真是惊喜,他的宝宝,带给他的惊喜啊!

    伯宝两个也没耽搁,连夜便整起种牛痘的事来。这事贾小环并不陌生,当年在密云庄子上,他就给娘亲和自己种过。而效果,他是在小鹊身上试过的。

    翌日中午,贾小环就在宇文熙手臂上轻轻划了个十字,种上了牛痘种子。种上之后,宇文熙也没什么感觉,大约几天之后才会有反应。于是,两人也没在扬州停留,当天便赶到了金陵的行宫。

    如此,也才有了太上皇刚到金陵,便得知宇文熙染上天花的事。不过,还没等太上皇做出什么动静,宇文熙那边就有了动作。

    就在这晚,当今圣上的行宫就被封锁隔离起来。宇文熙亲自下旨,任何人皆不得靠近。这样一来,今上染上天花的消息便传出来,引得整个行宫都慌乱异常。

    寝宫里,贾小环帮宇文熙擦拭着鬓角的汗水,又小心翼翼地察看他身上的小痘子。因是改良过的,牛痘的症状其实并不严重,宇文熙自己都没觉得有多难受。

    不过,贾小环仍旧时不时地就要问一句,“觉得怎么样?有没有觉得哪里难受?要不要什么东西……”看他的样子,倒是比宇文熙自己还要紧张。

    宇文熙可见不得他这般忙活,哪怕是为了自己,拉住了贾小环让他在身边坐下。为了不让他担心自己的身体,宇文熙选择同他说起别的事。

    “宝宝,那几个小子还在外头候着吗?”他说的小子,正是此次南巡随行的几位皇子。宇文熙刚一将自己隔离,皇子们便得了消息,在寝宫外请求入内侍疾了。

    “嗯,还在。如今都在外头跪着,展现自己的孝心呢。”贾小环点点头,望一眼窗外,道:“不如就准许他们进来看看,也省得外面疑神疑鬼,他们也胡思乱想。”

    “也好,”宇文熙沉吟片刻,向李庸然吩咐道:“进来侍疾就算了,让他们在门外看一眼吧,然后就都撵走,该干什么干什么去。”

    心中叹一声主子爷对环爷的信重,李庸然出去请几位皇子瞅了瞅主子爷的模样,又干脆利落地将人请回去。这回皇子们倒都很听话,乖乖地在门外磕了头,便各回各的住处了。

    隔窗望着皇子们离开的背影,贾小环叹了一句,“他们这一回去,还不知会有什么动静呢。”说罢,便同情地捧起膏药伯伯的手蹭了蹭。

    宇文熙闻言,略一沉默便笑了。目光在儿子们背影上打了个转,便不再理会他们,自顾自在环宝宝脸上蹭啊蹭。

    ……

    行宫偏西的一处宫院里,皇三子宇文玑同北静王水溶相对而坐。昏黄的灯光下,宇文玑刚刚沐浴更衣,正与水溶对弈围棋。

    “你可瞧见了,圣上果然是天花吗?”水溶按下一颗棋子,抬眼目不转睛地看着长发披肩的宇文玑,柔声道:“若真是在这个年纪染上了它,就怕是……”落不了好儿了。

    宇文玑拈着颗棋子,却并不急着下子,沉默了良久才道:“身体寒战,脸被烧得泛红,上面还能看见有痘疹。另外,我还瞧见了张太医,那是专治这些杂症的。还有,李庸然的脸色……应该是错不了。”

    水溶闻言眼睛便是一闪,他握住了宇文玑的手,关切地问道:“那么你呢,你有何打算?若是圣上当真……咱们总得未雨绸缪,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啊。”

    一旦当今圣上驾崩,朝中便少不了打乱,皇子们必将争锋相对,为了夺取皇位而争斗。

    他见宇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